【浙商宏观||李超】外需下滑拖累出口,后续关注供给优势
(以下内容从浙商证券《【浙商宏观||李超】外需下滑拖累出口,后续关注供给优势》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分析师:李超 /张浩 来源: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 具体参见2023年01月13日报告《外需下滑拖累出口,后续关注供给优势——2022年12月进出口数据的背后》,如需报告全文或数据底稿,请联系团队成员或对口销售。 浙商宏观天天播报 音频: 进度条 00:00 08:56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核心观点 12月出口继续承压,主因是海外主要消费国滞胀预期叠加高库存环境、阶段性放大对我国出口冲击,我们认为我国出口不会持续大幅负增,重点提示关注供给逻辑,一方面海外供给面临多重挑战、相对较弱,另一方面优化疫情措施和政府积极配合企业出海抢订单,有助于我国发挥供给优势稳定出口。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内容摘要 >>出口阶段性承压,关注供给侧韧性 2022年以人民币计出口同比增长10.5%,美元计出口同比7%。中国12月以人民币计价出口-0.5%,前值0.7%,美元计价出口-9.9%,前值-8.9%,我国对主要贸易对象国出口方面,12月我国对美国、欧洲、东盟和日韩的出口增速分别为-19.5%、-17.5%、7.5%和-6.5%。我们认为,海外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高库存环境叠加滞胀趋势,对发达经济体的自身进口需求形成冲击(发达经济体的进口动力源于本国生产、库存无法满足的需求缺口),且可能阶段性放大冲击效果,进而导致我国出口阶段性承压;随着2022年12月起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和疫情对经济冲击效果逐步下降,我们提示重点关注供给侧逻辑对出口带来的支撑,一方面海外供给面临多重挑战,另一方面我国外贸企业主动出海抢订单也有助于发挥供给侧优势。 滞胀趋势叠加高库存放大对我国出口冲击。当前海外经济下行趋势逐步清晰,全球主要消费国PMI指数进一步走弱,12月全球、美国与日本制造业PMI分别下行至48.6%、48.4%与48.9%,另外美国12月服务业PMI仅为49.6%,较11月环比回落6.9个百分点。同时,美联储持续加息和相对较高的通胀水平扰动消费及投资意愿,相关信心指数也持续走低;在此背景下,我们看到发达经济体正处于库存见顶开启去库周期的时间点,发达经济体的补库周期始于2020年Q3,过去两年的补库周期是拉动海外经济修复的关键力量,当前在滞胀背景下又开启去库进程,对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进口需求形成显著冲击,进而放大了外需下滑对我国出口的冲击,我国11月、12月出口均不同程度显著承压。 关注供给侧逻辑对我国出口形成的支撑。考虑全球面临的潜在滞胀冲击,我们认为相比需求侧,更应关注供给侧逻辑,即便在全球总需求回落和贸易蛋糕缩小的趋势下,我们认为我国也不会出现出口增速中枢大幅下滑、甚至接近-10%水平的可能,核心在于我国具备突出的供给优势,其一海外滞胀冲击将进一步导致海外供给的脆弱性提升,其二优化防控政策实施有助于发挥我国供给优势,各地方政府配合企业主动出海抢订单的积极性显著提升。 海外供给面临一系列地缘政治冲突、工人罢工、供应链中断、资产负债表恶化等冲击扰动海外供给,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企业资产负债表受挫扰动扩产意愿。2)疫情、高通胀等因素加剧贫富差距,体现为社会撕裂和民粹主义抬头,工人提高工资诉求提升,工会对抗力量增强,在挪威、韩国、加拿大、美国等地接连出现大规模工人罢工,物价-工资螺旋式上升与罢工冲击供应链稳定性施压海外供给,2022年以来罢工事件不断出现。3)滞胀预期加剧,企业扩产意愿受限。4)全球供应链仍面临多重不确定性冲击。受疫情、地缘政治因素、成本冲击等因素影响,根据我们梳理,全球供应链仍面临多重不确定性冲击,采购、生产、物流、仓储、分销等领域均有表现。 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我国供给优势的发挥。2022年11月起“优化二十条”及“新十条”、“乙类乙管”等优化疫情防控政策出台后,各地防疫政策加速优化调整,各地感染人数增加、医护感染率上升,随着感染-阳康的不断演绎,经济整体效率阶段性承压后将逐步回升,我们在2022年12月27日外发的《国内防疫放松后哪些会超预期?》已有说明,我们认为,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和换届后政府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有助于发挥我国供给优势,12月以来,广东、浙江等为首的外贸企业主动出击,积极出海抢订单,根据浙江省商务厅厅长韩杰表示,仅浙江全省就有20多个政府和企业组团“走出去”,拿到了意向订单180多亿元。 我们认为,在动态清零框架下我国2020-2021年出口超预期本质上是通过供给优势被动抢订单,进入2023年,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实施,我国供给优势将得以进一步发挥,12月以来,广东、浙江等为首的外贸企业主动出击,积极出海抢订单,我们认为主动抢订单或将对我国2023年出口形成支撑,无需过度悲观。 >>内疫扰动内需,进口显著下滑 2022年人民币计进口同比4.3%,美元计进口同比1.1%。12月人民币计进口同比2.2%,前值-1.1%,美元计进口-7.5%,前值-10.6%,分贸易对象国来看,我国自美国、欧洲、东盟和日韩进口增速分别为-7.1%、-13.5%、-7.6%和-22%。我们认为,随着优化疫情防疫措施的调整和疫情扰动下降后,内需渐进修复有助于稳进口。 内疫扰动内需,12月进口回升。我们在此前多篇报告中提示内需变化是今年进口变化的释因,12月以来,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优化二十条”及“新十条”的先后推出,2023年1月8 日起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进一步做出重大调整,我们认为,12月进口同比企稳、环比回升,一方面得益于优化疫情措施的调整,另一方面得益于贬值因素的支持。展望Q1,我们认为,12月下旬开始,首批疫情达峰城市如北京、广州、成都等已经开始迅速“回血”,据统计局披露,调查中多数企业认为后期市场走势有望回暖,企业对疫情放开之后的经济复苏抱有较强信心。浓雾散尽、曙光乍现,我们认为四季度经济已底部筑牢,2023年一季度经济景气度将显著改善,届时需求收缩和预期转弱的问题将逐步得到改善,2023年起内需渐进修复有望带动进口回升。 >>12月贸易顺差边际回升 12月贸易顺差边际回升。12月贸易顺差780亿美元,前值692.5亿美元,边际回升,其中我国对美国、欧盟、东盟、日本贸易顺差分别为294.6、196.4、168.7和-14.8亿美元。我们认为,考虑2021年Q4贸易顺差高基数,Q4贸易顺差对名义GDP的拉动较为有限仅为0.1个百分点,国际收支层面,我们此前不断提示相对较高的贸易顺差是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支撑,当前来看外汇储备企稳且人民币汇率逐步企稳升值,国际收支与汇率压力较大的时间段也已过去。 >>风险提示 中美贸易摩擦超预期恶化,疫情变异冲击全球,海外经济超预期下滑。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往期报告回顾 点击报告标题直达↓ [1] 2023宏观年度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一):预期全面反转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二):国内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三):通胀就业与汇率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四):货币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五):财政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六):产业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七):海外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八):大类资产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九):风险因素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PPT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2] 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国内防疫放松后哪些会超预期?——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欧洲的不确定性因素何时化解?——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美联储加息何时休?——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日本央行转向紧缩了么?——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房地产新发展模式会怎样?——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房地产如何走过过渡期?——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有中国特色的财政货币配合新机制——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七 【浙商宏观||李超】当信息杠杆遭遇居民存款搬家——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八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3] 2022年半年度宏观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上篇)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下篇)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一):半年度策略之预期差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二):半年度策略之国内经济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三):半年度策略之货币政策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四):半年度策略之财政政策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五):半年度策略之海外经济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六):半年度策略之大类资产展望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4] 2022年年度宏观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先立后破,产业突围(上篇) 【浙商宏观||李超】先立后破,产业突围(下篇) 【浙商宏观||李超】先立后破,产业突围(PPT)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5] 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链长制是强链补链的新机制——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产业新能源化成为强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产业智能化是高壁垒的慢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为何不能再用盈利来预测制造业投资?——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供给短缺驱动的制造业投资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企业转型驱动的制造业投资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稳增长为什么不能看传统中观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PMI为何对指示新制造稳增长的作用更大?——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的中观高频变量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投资有哪些财税支持?——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十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投资有哪些金融支持?——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十一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6] 城市更新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为什么城市更新值得重点关注?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是地产投资的强变量——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有哪些投资类型?——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可以拉动多少地产投资?——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谁来干?——城市更新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资金从哪来?——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五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7] “新能源+”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从新能源到“新能源+”——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一 【浙商策略】产业新能源化带来的价值重估——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二 【浙商电子】“新能源+”重构供应链,重视能源产业链全方位机遇——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三 【浙商化工】新能源大背景下,化工行业的“立”与“变”——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四 【浙商交运建筑|匡培钦】赋能、节能、产能,建筑工程行业三层次助力新能源+——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五 【浙商机械 邱世梁‖王华君】聚焦“发电端”低碳、“用电端”低碳——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六 【浙商汽车|王敬】“新能源+”驱动汽车行业迎历史性变局 ──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七 【浙商新材料|马金龙】供需错配难解,"新能源+"金属牛市在途——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八 【浙商|计算机田杰华/邱世梁】“数字新能源化”的两大变局——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全球碳中和如何拉动国内需求?——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 【浙商通信||张建民】重视储能温控赛道高成长机会——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一 【浙商中下盘余剑秋】把握时代机遇,紧抓科创北交十倍股——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二 【浙商宏观||李超】“新能源+”指数编制及其应用——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三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8] 乌克兰冲突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为何成为地缘政治的冲突焦点?──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俄乌冲突如果失控对通胀有何影响?──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从美俄对抗共性经验看资产走势──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俄罗斯面临的SWIFT制裁影响几何?──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油价高点上调,节奏基本不变——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危机下美联储政策如何推进?——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危机下美国CPI何时见顶?——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七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9] 公募REITs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公募REITs:掘金长坡厚雪赛道──公募REITs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Pre-REITs的价值评估:向光而行──公募REITs系列研究之二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0] 房地产税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为什么房地产税需要关注?——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一) 【浙商宏观||李超】韩国“存量征收,阶梯税率”的房产税是怎样的?——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二) 【浙商宏观||李超】中国香港地区对我国房产税试点扩大借鉴意义有限——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三)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房地产税对我国有何启示?——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四) 【浙商宏观||李超】德国房产税意在财政创收而非地产调控——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五) 【浙商宏观||李超】日本房地产税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六) 【浙商宏观||李超】新加坡公有住房体制下的房产税征收力度弱——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七) 【浙商宏观||李超】全球房地产泡沫破裂与房产税是否有关——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八)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1] 碳中和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碳中和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使得能源投资逐渐转化为制造业投资——碳中和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带来哪些需求变化?——碳中和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供给侧影响几何?——碳中和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如何影响PPI和CPI?——碳中和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中国碳中和与欧美相比有何异同?——碳中和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绿色金融是否会带来投资机会——碳中和系列研究(七)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未来技术突破会怎样?——碳中和系列研究(八)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双控与大国关系缓和——碳中和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能源革命的指挥棒指向何方?——碳中和系列研究(十)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2] 共同富裕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收入分配改革是共同富裕重要抓手——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浙江共同富裕哪些值得关注?——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理解三次分配?——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消费?——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投资?——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从外贸视角看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三次产业?——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产业政策?——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从财政视角看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货币政策?——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十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3] 反垄断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三轮反垄断浪潮均源自生产要素垄断——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为了公平还是效率?——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的方式有哪些?——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欧美日反垄断有什么差异?——反垄断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本轮反垄断全球如何演进?——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措施如何影响资产价格?——反垄断系列研究之六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4] 货币政策宽松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下半年是否会有降息?——货币政策宽松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下半年是否还有降准?——货币政策宽松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从人行半年度会议看定向降息——货币政策宽松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7月外储:不必担忧联储收紧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扰动——货币政策宽松系列研究(四)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5] 信用收缩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3月金融数据:信用全面收缩的开始 【浙商宏观||李超】稳定宏观杠杆率需要多少社融增速?——信用收缩系列报告(一) 【浙商宏观||李超】非标如何收缩?——信用收缩系列报告(二) 【浙商宏观||李超】政府债如何收缩——信用收缩系列报告(三) 【浙商宏观||李超】企业债券如何收缩——信用收缩系列报告(四) 【浙商宏观||李超】表内信贷如何收缩?——信用收缩系列报告(五) 【浙商宏观||李超】5月金融数据:信用收缩进行时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6] 再通胀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2021年从再通胀到信用收缩 【浙商宏观||李超】油价掩盖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人民币汇率升值掩盖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二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简介 法律声明及风险提示 本公众号为浙商证券宏观团队设立。本公众号不是浙商证券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的资料均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的后续解读,内容仅供浙商证券研究所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应当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和解读,浙商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视其为浙商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和观点,或对已经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订阅者如因摘编、缺乏相关解读等原因引起理解上歧义的,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浙商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浙商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就本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公众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订阅人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浙商证券及相关内容提供方保留对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公众号推送信息。若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转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浙商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李超宏观研究与资产配置 把握预期差, 关注这一个就对了!
分析师:李超 /张浩 来源: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 具体参见2023年01月13日报告《外需下滑拖累出口,后续关注供给优势——2022年12月进出口数据的背后》,如需报告全文或数据底稿,请联系团队成员或对口销售。 浙商宏观天天播报 音频: 进度条 00:00 08:56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核心观点 12月出口继续承压,主因是海外主要消费国滞胀预期叠加高库存环境、阶段性放大对我国出口冲击,我们认为我国出口不会持续大幅负增,重点提示关注供给逻辑,一方面海外供给面临多重挑战、相对较弱,另一方面优化疫情措施和政府积极配合企业出海抢订单,有助于我国发挥供给优势稳定出口。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内容摘要 >>出口阶段性承压,关注供给侧韧性 2022年以人民币计出口同比增长10.5%,美元计出口同比7%。中国12月以人民币计价出口-0.5%,前值0.7%,美元计价出口-9.9%,前值-8.9%,我国对主要贸易对象国出口方面,12月我国对美国、欧洲、东盟和日韩的出口增速分别为-19.5%、-17.5%、7.5%和-6.5%。我们认为,海外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高库存环境叠加滞胀趋势,对发达经济体的自身进口需求形成冲击(发达经济体的进口动力源于本国生产、库存无法满足的需求缺口),且可能阶段性放大冲击效果,进而导致我国出口阶段性承压;随着2022年12月起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和疫情对经济冲击效果逐步下降,我们提示重点关注供给侧逻辑对出口带来的支撑,一方面海外供给面临多重挑战,另一方面我国外贸企业主动出海抢订单也有助于发挥供给侧优势。 滞胀趋势叠加高库存放大对我国出口冲击。当前海外经济下行趋势逐步清晰,全球主要消费国PMI指数进一步走弱,12月全球、美国与日本制造业PMI分别下行至48.6%、48.4%与48.9%,另外美国12月服务业PMI仅为49.6%,较11月环比回落6.9个百分点。同时,美联储持续加息和相对较高的通胀水平扰动消费及投资意愿,相关信心指数也持续走低;在此背景下,我们看到发达经济体正处于库存见顶开启去库周期的时间点,发达经济体的补库周期始于2020年Q3,过去两年的补库周期是拉动海外经济修复的关键力量,当前在滞胀背景下又开启去库进程,对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进口需求形成显著冲击,进而放大了外需下滑对我国出口的冲击,我国11月、12月出口均不同程度显著承压。 关注供给侧逻辑对我国出口形成的支撑。考虑全球面临的潜在滞胀冲击,我们认为相比需求侧,更应关注供给侧逻辑,即便在全球总需求回落和贸易蛋糕缩小的趋势下,我们认为我国也不会出现出口增速中枢大幅下滑、甚至接近-10%水平的可能,核心在于我国具备突出的供给优势,其一海外滞胀冲击将进一步导致海外供给的脆弱性提升,其二优化防控政策实施有助于发挥我国供给优势,各地方政府配合企业主动出海抢订单的积极性显著提升。 海外供给面临一系列地缘政治冲突、工人罢工、供应链中断、资产负债表恶化等冲击扰动海外供给,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企业资产负债表受挫扰动扩产意愿。2)疫情、高通胀等因素加剧贫富差距,体现为社会撕裂和民粹主义抬头,工人提高工资诉求提升,工会对抗力量增强,在挪威、韩国、加拿大、美国等地接连出现大规模工人罢工,物价-工资螺旋式上升与罢工冲击供应链稳定性施压海外供给,2022年以来罢工事件不断出现。3)滞胀预期加剧,企业扩产意愿受限。4)全球供应链仍面临多重不确定性冲击。受疫情、地缘政治因素、成本冲击等因素影响,根据我们梳理,全球供应链仍面临多重不确定性冲击,采购、生产、物流、仓储、分销等领域均有表现。 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我国供给优势的发挥。2022年11月起“优化二十条”及“新十条”、“乙类乙管”等优化疫情防控政策出台后,各地防疫政策加速优化调整,各地感染人数增加、医护感染率上升,随着感染-阳康的不断演绎,经济整体效率阶段性承压后将逐步回升,我们在2022年12月27日外发的《国内防疫放松后哪些会超预期?》已有说明,我们认为,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和换届后政府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有助于发挥我国供给优势,12月以来,广东、浙江等为首的外贸企业主动出击,积极出海抢订单,根据浙江省商务厅厅长韩杰表示,仅浙江全省就有20多个政府和企业组团“走出去”,拿到了意向订单180多亿元。 我们认为,在动态清零框架下我国2020-2021年出口超预期本质上是通过供给优势被动抢订单,进入2023年,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实施,我国供给优势将得以进一步发挥,12月以来,广东、浙江等为首的外贸企业主动出击,积极出海抢订单,我们认为主动抢订单或将对我国2023年出口形成支撑,无需过度悲观。 >>内疫扰动内需,进口显著下滑 2022年人民币计进口同比4.3%,美元计进口同比1.1%。12月人民币计进口同比2.2%,前值-1.1%,美元计进口-7.5%,前值-10.6%,分贸易对象国来看,我国自美国、欧洲、东盟和日韩进口增速分别为-7.1%、-13.5%、-7.6%和-22%。我们认为,随着优化疫情防疫措施的调整和疫情扰动下降后,内需渐进修复有助于稳进口。 内疫扰动内需,12月进口回升。我们在此前多篇报告中提示内需变化是今年进口变化的释因,12月以来,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优化二十条”及“新十条”的先后推出,2023年1月8 日起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进一步做出重大调整,我们认为,12月进口同比企稳、环比回升,一方面得益于优化疫情措施的调整,另一方面得益于贬值因素的支持。展望Q1,我们认为,12月下旬开始,首批疫情达峰城市如北京、广州、成都等已经开始迅速“回血”,据统计局披露,调查中多数企业认为后期市场走势有望回暖,企业对疫情放开之后的经济复苏抱有较强信心。浓雾散尽、曙光乍现,我们认为四季度经济已底部筑牢,2023年一季度经济景气度将显著改善,届时需求收缩和预期转弱的问题将逐步得到改善,2023年起内需渐进修复有望带动进口回升。 >>12月贸易顺差边际回升 12月贸易顺差边际回升。12月贸易顺差780亿美元,前值692.5亿美元,边际回升,其中我国对美国、欧盟、东盟、日本贸易顺差分别为294.6、196.4、168.7和-14.8亿美元。我们认为,考虑2021年Q4贸易顺差高基数,Q4贸易顺差对名义GDP的拉动较为有限仅为0.1个百分点,国际收支层面,我们此前不断提示相对较高的贸易顺差是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支撑,当前来看外汇储备企稳且人民币汇率逐步企稳升值,国际收支与汇率压力较大的时间段也已过去。 >>风险提示 中美贸易摩擦超预期恶化,疫情变异冲击全球,海外经济超预期下滑。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往期报告回顾 点击报告标题直达↓ [1] 2023宏观年度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一):预期全面反转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二):国内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三):通胀就业与汇率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四):货币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五):财政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六):产业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七):海外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八):大类资产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九):风险因素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PPT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2] 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国内防疫放松后哪些会超预期?——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欧洲的不确定性因素何时化解?——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美联储加息何时休?——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日本央行转向紧缩了么?——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房地产新发展模式会怎样?——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房地产如何走过过渡期?——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有中国特色的财政货币配合新机制——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七 【浙商宏观||李超】当信息杠杆遭遇居民存款搬家——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八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3] 2022年半年度宏观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上篇)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下篇)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一):半年度策略之预期差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二):半年度策略之国内经济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三):半年度策略之货币政策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四):半年度策略之财政政策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五):半年度策略之海外经济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六):半年度策略之大类资产展望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4] 2022年年度宏观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先立后破,产业突围(上篇) 【浙商宏观||李超】先立后破,产业突围(下篇) 【浙商宏观||李超】先立后破,产业突围(PPT)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5] 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链长制是强链补链的新机制——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产业新能源化成为强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产业智能化是高壁垒的慢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为何不能再用盈利来预测制造业投资?——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供给短缺驱动的制造业投资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企业转型驱动的制造业投资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稳增长为什么不能看传统中观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PMI为何对指示新制造稳增长的作用更大?——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的中观高频变量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投资有哪些财税支持?——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十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投资有哪些金融支持?——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十一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6] 城市更新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为什么城市更新值得重点关注?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是地产投资的强变量——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有哪些投资类型?——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可以拉动多少地产投资?——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谁来干?——城市更新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资金从哪来?——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五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7] “新能源+”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从新能源到“新能源+”——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一 【浙商策略】产业新能源化带来的价值重估——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二 【浙商电子】“新能源+”重构供应链,重视能源产业链全方位机遇——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三 【浙商化工】新能源大背景下,化工行业的“立”与“变”——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四 【浙商交运建筑|匡培钦】赋能、节能、产能,建筑工程行业三层次助力新能源+——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五 【浙商机械 邱世梁‖王华君】聚焦“发电端”低碳、“用电端”低碳——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六 【浙商汽车|王敬】“新能源+”驱动汽车行业迎历史性变局 ──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七 【浙商新材料|马金龙】供需错配难解,"新能源+"金属牛市在途——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八 【浙商|计算机田杰华/邱世梁】“数字新能源化”的两大变局——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全球碳中和如何拉动国内需求?——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 【浙商通信||张建民】重视储能温控赛道高成长机会——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一 【浙商中下盘余剑秋】把握时代机遇,紧抓科创北交十倍股——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二 【浙商宏观||李超】“新能源+”指数编制及其应用——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三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8] 乌克兰冲突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为何成为地缘政治的冲突焦点?──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俄乌冲突如果失控对通胀有何影响?──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从美俄对抗共性经验看资产走势──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俄罗斯面临的SWIFT制裁影响几何?──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油价高点上调,节奏基本不变——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危机下美联储政策如何推进?——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危机下美国CPI何时见顶?——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七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9] 公募REITs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公募REITs:掘金长坡厚雪赛道──公募REITs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Pre-REITs的价值评估:向光而行──公募REITs系列研究之二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0] 房地产税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为什么房地产税需要关注?——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一) 【浙商宏观||李超】韩国“存量征收,阶梯税率”的房产税是怎样的?——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二) 【浙商宏观||李超】中国香港地区对我国房产税试点扩大借鉴意义有限——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三)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房地产税对我国有何启示?——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四) 【浙商宏观||李超】德国房产税意在财政创收而非地产调控——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五) 【浙商宏观||李超】日本房地产税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六) 【浙商宏观||李超】新加坡公有住房体制下的房产税征收力度弱——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七) 【浙商宏观||李超】全球房地产泡沫破裂与房产税是否有关——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八)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1] 碳中和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碳中和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使得能源投资逐渐转化为制造业投资——碳中和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带来哪些需求变化?——碳中和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供给侧影响几何?——碳中和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如何影响PPI和CPI?——碳中和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中国碳中和与欧美相比有何异同?——碳中和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绿色金融是否会带来投资机会——碳中和系列研究(七)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未来技术突破会怎样?——碳中和系列研究(八)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双控与大国关系缓和——碳中和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能源革命的指挥棒指向何方?——碳中和系列研究(十)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2] 共同富裕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收入分配改革是共同富裕重要抓手——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浙江共同富裕哪些值得关注?——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理解三次分配?——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消费?——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投资?——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从外贸视角看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三次产业?——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产业政策?——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从财政视角看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货币政策?——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十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3] 反垄断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三轮反垄断浪潮均源自生产要素垄断——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为了公平还是效率?——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的方式有哪些?——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欧美日反垄断有什么差异?——反垄断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本轮反垄断全球如何演进?——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措施如何影响资产价格?——反垄断系列研究之六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4] 货币政策宽松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下半年是否会有降息?——货币政策宽松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下半年是否还有降准?——货币政策宽松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从人行半年度会议看定向降息——货币政策宽松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7月外储:不必担忧联储收紧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扰动——货币政策宽松系列研究(四)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5] 信用收缩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3月金融数据:信用全面收缩的开始 【浙商宏观||李超】稳定宏观杠杆率需要多少社融增速?——信用收缩系列报告(一) 【浙商宏观||李超】非标如何收缩?——信用收缩系列报告(二) 【浙商宏观||李超】政府债如何收缩——信用收缩系列报告(三) 【浙商宏观||李超】企业债券如何收缩——信用收缩系列报告(四) 【浙商宏观||李超】表内信贷如何收缩?——信用收缩系列报告(五) 【浙商宏观||李超】5月金融数据:信用收缩进行时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6] 再通胀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2021年从再通胀到信用收缩 【浙商宏观||李超】油价掩盖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人民币汇率升值掩盖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二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简介 法律声明及风险提示 本公众号为浙商证券宏观团队设立。本公众号不是浙商证券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的资料均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的后续解读,内容仅供浙商证券研究所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应当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和解读,浙商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视其为浙商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和观点,或对已经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订阅者如因摘编、缺乏相关解读等原因引起理解上歧义的,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浙商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浙商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就本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公众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订阅人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浙商证券及相关内容提供方保留对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公众号推送信息。若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转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浙商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李超宏观研究与资产配置 把握预期差, 关注这一个就对了!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