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会有“春季躁动”行情吗?
(以下内容从湘财证券《2023年会有“春季躁动”行情吗?》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随着疫情、经济、政策等关键因素的不确定性下降,A股上行空间有望被打开。因外需承压,投资策略上应主要围绕内需找机会,顺经济周期类的板块以及成长股有望领跑。A股配置上可以继续围绕核心主线布局:一方面聚焦过去两年由于过度定价经济风险和深度调整的顺经济周期类的价值股,在扩内需和疫后复苏的预期下带来的困境反转行情,主要在消费、地产链和金融。另一方面关注逆全球化和大国博弈的长期趋势下,围绕自主可控和产业政策发力的科技制造,重点关注在新能源、半导体、国防军工等领域相关的设备与材料细分行业。 疫情或已临近达峰,经济复苏预期将不断得到反馈,虽然这种复苏可能是曲折而缓慢的,初期的力度也会有限,但方向的确定性是在持续强化的。另外当前强预期弱现实背景下,流动性预期边际改善,风险偏好或将从低位走出趋势向上,估值弹性有望扩张,基于此市场有望开启“春季”躁动行情,景气度的重要性会相应提高,看好成长板块的持续性,建议逢低布局有基本面支撑、符合国家安全战略方向的高端制造、新能源、半导体等方向。另外考虑经济修复是未来主要配置方向,推出刺激消费、地产等保增长政策的预期有望持续加强,建议把握政策节奏进行交易,关注相关的基建、地产链、消费及医药板块。 2023年会有春季躁动吗? 对于春季躁动,一般会有两条刺激信息。大家可以关注这两个阶段,春节到“两会”期间、“两会”结束之后到政治局会议期间。 春节返工后到“两会”召开前,由于春节后流动性的改善、大家情绪的乐观,以及大家对“两会”的期待,这段时间的市场值得留意一下。 春季施工旺季到来,水泥、钢铁等与地产施工相关的周期性板块的调研数据会较多,市场也会有一定的炒作。这波炒作或也会在政治局会议中有所讨论,会议大概是在4月15日后的某一天。(政治局会议每个月都召开,但是专门讨论经济工作的政治局会议一般是在季度完成之后的下一个月)。此外,我们知道一季报披露最晚期限是4月30日,而优秀学生总会先交卷。临近3月底,优秀的公司大概率会陆续披露一季报,而春节的消费数据大概率在3月底到4月初就会反映在消费上市公司业绩报表中,偏消费类往往会有比较不错的表现机会。 整体来看,在4月份前,市场是相对友善的。而4月15日以后(政治局会议),大家去总结一季度的数据,“开局良好”、“好于预期”往往会呈现出来,一旦呈现出来,市场买预期、卖事实。如果涨了差不多四个月,到那时往往就会遇到较大的压力。 前面提到的一季报,优秀公司会先披露,而当剩下的公司开始披露后,市场发现,业绩也不像前面总结得那么好,这个时候就会修正预期。所以一般春季躁动在进入4月15日到5月1日期间,再叠加“五一”也是一个节日,流动性要抽回,在那段期间,往往市场表现比较差。 期权&期指 上周标的指数全线上涨,其中创业板指数,深100和中证1000指数表现位列前位,涨幅超过3%。期权市场情绪走高,期权曲面偏度指数冲高,期权隐含波动率周度上升,和标的走势相关性转为正相关。目前,行情走势趋于复苏阶段,期权隐含波动率处于历史中低位,叠加春节长假效应,短期内期权隐含波动率易涨难跌,期权波动率卖方需注意风险控制,可关注近远月交易机会,布局比例价差仓位,在获取时间价值的同时也对近月波动率空头敞口做到一定对冲保护。 大宗商品 随着黑色板块中运行最强势的铁矿和有色板块中运行最强势的镍回落,商品多头情绪有所减缓。11-12月国内定价品种受到疫情、地产政策预期拉动而走强;而当下,尽管多地仍在持续释放地产政策利好,但交易的动能已经在衰竭,利多逐渐出尽。此外,还有来自行政层面的干预,一年多以来发改委首次召开关于铁矿的会议,反映出目前市场价格已引起监管的注意,尤其是在下游需求并不好的情况下过分交易预期,使得下游利润压缩严重。 有色:长期来看,由于新能源的迅速发展和全球新兴国家基建及电气化的需要,有色供需缺口有望加大。然而全球还处在衰退的过程中,有色短期依旧难以形成快速的上行趋势,上半年或二次触底。黑色:弱地产决定板块整体估值下行,铁水产量决定利润流动。短期警惕产业接棒后的利多出尽以及政策干预下的价格回落;中期则继续交易强预期和弱现实的博弈。能化:关注终端消费需求及原油对板块整体估值的影响。原油依旧面临弱需求预期的下行压力和供给端给的脉冲式上行动力,上半年仍需二次触底;而烯烃和芳烃扩产压力大,继续逢高做空利润。能化板块是工业品中相较较弱的板块。农产品:整体步入临界。本轮猪周期高点已现;豆粕供应紧张格局已有明显缓解,当下主要交易驱动是南美天气;棕榈油短期偏强,步入季节性减产且需求有恢复预期。 上周市场概况 近期宏观政策持续积极,稳增长,促消费。政策发力,推动市场经济预期回暖,市场风险偏好明显回升。行业方面,随着一线城市第一波感染过峰,近期高频数据显示出行、消费活跃度均边际好转,市场预期消费复苏节奏有望提前。此外,伴随春节假期临近,市场对于假期消费数据超预期改善有所期待,推动消费板块大幅上涨。成长方面,前期受光伏产业链价格回调、新能源排产下滑等负面扰动影响,新能源板块深度调整计入了过多的悲观预期,市场风险偏好的回暖推动板块估值修复。 电子行业投资展望 回顾2022年,电子行业受宏观经济影响,下游需求景气度呈现下滑;半导体周期景气度变化向下,以IC设计企业为例,在经历了2021年因芯片短缺进行的晶圆备货高峰后,需求侧的下滑造成了自22Q2开始,从IC设计企业端、到渠道代理商到终端厂商均面临库存增加的普遍性问题,以存储器DRAM为代表,价格反转,美光三星逐步降价去库存,行业周期逐步向下;行业去库存从终端开始,手机及PC厂商Q2开始逐步消耗终端库存,以至于IC设计企业及渠道侧库存积压显著,Q3-Q4终端库存水位线普遍降至安全水位,上游设计企业及渠道侧开始去库存,产业去库存进入下半场。在终端弱复苏的背景下,预计23Q2行业库存水位逐步健康。 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半导体有望受益于行业整体库存压力逐步缓解带来的积极边际变化对估值的提升,同时部分细分国产替代进程较快的高景气赛道的IC企业业绩有望保持高增长,进而获得显著的收益;同时随着宏观经济的逐步改善,居民资产负债表逐步修复,消费电子有望迎来复苏,进而带动零组件环节企业盈利的显著修复。 整体市场展望 2023年机遇大于风险,在外需乏力内需稳增长的大背景下,配合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的发力,内循环有望逐步落地,进而带动居民信心的恢复与消费的增长;电子板块相关优质公司目前估值层面的安全边际较高,未来有望随着需求的恢复逐步实现订单的增长。 上周市场沪指迎来四连阳,板块上,计算机、建筑材料、通信、电力设备领涨,农林牧渔、社会服务、交通运输有所回撤。 国内方面,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房地产供给侧“三支箭”政策落地,市场的关注重点已经转移到需求端的复苏节奏和刺激政策的出台节奏上。12月财新中国通用服务业PMI录得48.0%,高于11月1.3个百分点,好于预期,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 海外方面,美国通胀数据“见顶回落”态势确定,但就业市场数据再度升温,仍呈现紧张的态势,引发市场担心美联储将需要继续打压经济以对抗通胀,导致2023年可能仍然维持不降息的预期。 在海外经济衰退的预期下,我国的出口压力可能会加大,后续发展更多讲依靠内需。当前A股市场处于业绩真空期,当前市场仍是由政策预期带动板块出现的持续发酵,后续我们也将持续关注基本面复苏。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随着疫情、经济、政策等关键因素的不确定性下降,A股上行空间有望被打开。因外需承压,投资策略上应主要围绕内需找机会,顺经济周期类的板块以及成长股有望领跑。A股配置上可以继续围绕核心主线布局:一方面聚焦过去两年由于过度定价经济风险和深度调整的顺经济周期类的价值股,在扩内需和疫后复苏的预期下带来的困境反转行情,主要在消费、地产链和金融。另一方面关注逆全球化和大国博弈的长期趋势下,围绕自主可控和产业政策发力的科技制造,重点关注在新能源、半导体、国防军工等领域相关的设备与材料细分行业。 疫情或已临近达峰,经济复苏预期将不断得到反馈,虽然这种复苏可能是曲折而缓慢的,初期的力度也会有限,但方向的确定性是在持续强化的。另外当前强预期弱现实背景下,流动性预期边际改善,风险偏好或将从低位走出趋势向上,估值弹性有望扩张,基于此市场有望开启“春季”躁动行情,景气度的重要性会相应提高,看好成长板块的持续性,建议逢低布局有基本面支撑、符合国家安全战略方向的高端制造、新能源、半导体等方向。另外考虑经济修复是未来主要配置方向,推出刺激消费、地产等保增长政策的预期有望持续加强,建议把握政策节奏进行交易,关注相关的基建、地产链、消费及医药板块。 2023年会有春季躁动吗? 对于春季躁动,一般会有两条刺激信息。大家可以关注这两个阶段,春节到“两会”期间、“两会”结束之后到政治局会议期间。 春节返工后到“两会”召开前,由于春节后流动性的改善、大家情绪的乐观,以及大家对“两会”的期待,这段时间的市场值得留意一下。 春季施工旺季到来,水泥、钢铁等与地产施工相关的周期性板块的调研数据会较多,市场也会有一定的炒作。这波炒作或也会在政治局会议中有所讨论,会议大概是在4月15日后的某一天。(政治局会议每个月都召开,但是专门讨论经济工作的政治局会议一般是在季度完成之后的下一个月)。此外,我们知道一季报披露最晚期限是4月30日,而优秀学生总会先交卷。临近3月底,优秀的公司大概率会陆续披露一季报,而春节的消费数据大概率在3月底到4月初就会反映在消费上市公司业绩报表中,偏消费类往往会有比较不错的表现机会。 整体来看,在4月份前,市场是相对友善的。而4月15日以后(政治局会议),大家去总结一季度的数据,“开局良好”、“好于预期”往往会呈现出来,一旦呈现出来,市场买预期、卖事实。如果涨了差不多四个月,到那时往往就会遇到较大的压力。 前面提到的一季报,优秀公司会先披露,而当剩下的公司开始披露后,市场发现,业绩也不像前面总结得那么好,这个时候就会修正预期。所以一般春季躁动在进入4月15日到5月1日期间,再叠加“五一”也是一个节日,流动性要抽回,在那段期间,往往市场表现比较差。 期权&期指 上周标的指数全线上涨,其中创业板指数,深100和中证1000指数表现位列前位,涨幅超过3%。期权市场情绪走高,期权曲面偏度指数冲高,期权隐含波动率周度上升,和标的走势相关性转为正相关。目前,行情走势趋于复苏阶段,期权隐含波动率处于历史中低位,叠加春节长假效应,短期内期权隐含波动率易涨难跌,期权波动率卖方需注意风险控制,可关注近远月交易机会,布局比例价差仓位,在获取时间价值的同时也对近月波动率空头敞口做到一定对冲保护。 大宗商品 随着黑色板块中运行最强势的铁矿和有色板块中运行最强势的镍回落,商品多头情绪有所减缓。11-12月国内定价品种受到疫情、地产政策预期拉动而走强;而当下,尽管多地仍在持续释放地产政策利好,但交易的动能已经在衰竭,利多逐渐出尽。此外,还有来自行政层面的干预,一年多以来发改委首次召开关于铁矿的会议,反映出目前市场价格已引起监管的注意,尤其是在下游需求并不好的情况下过分交易预期,使得下游利润压缩严重。 有色:长期来看,由于新能源的迅速发展和全球新兴国家基建及电气化的需要,有色供需缺口有望加大。然而全球还处在衰退的过程中,有色短期依旧难以形成快速的上行趋势,上半年或二次触底。黑色:弱地产决定板块整体估值下行,铁水产量决定利润流动。短期警惕产业接棒后的利多出尽以及政策干预下的价格回落;中期则继续交易强预期和弱现实的博弈。能化:关注终端消费需求及原油对板块整体估值的影响。原油依旧面临弱需求预期的下行压力和供给端给的脉冲式上行动力,上半年仍需二次触底;而烯烃和芳烃扩产压力大,继续逢高做空利润。能化板块是工业品中相较较弱的板块。农产品:整体步入临界。本轮猪周期高点已现;豆粕供应紧张格局已有明显缓解,当下主要交易驱动是南美天气;棕榈油短期偏强,步入季节性减产且需求有恢复预期。 上周市场概况 近期宏观政策持续积极,稳增长,促消费。政策发力,推动市场经济预期回暖,市场风险偏好明显回升。行业方面,随着一线城市第一波感染过峰,近期高频数据显示出行、消费活跃度均边际好转,市场预期消费复苏节奏有望提前。此外,伴随春节假期临近,市场对于假期消费数据超预期改善有所期待,推动消费板块大幅上涨。成长方面,前期受光伏产业链价格回调、新能源排产下滑等负面扰动影响,新能源板块深度调整计入了过多的悲观预期,市场风险偏好的回暖推动板块估值修复。 电子行业投资展望 回顾2022年,电子行业受宏观经济影响,下游需求景气度呈现下滑;半导体周期景气度变化向下,以IC设计企业为例,在经历了2021年因芯片短缺进行的晶圆备货高峰后,需求侧的下滑造成了自22Q2开始,从IC设计企业端、到渠道代理商到终端厂商均面临库存增加的普遍性问题,以存储器DRAM为代表,价格反转,美光三星逐步降价去库存,行业周期逐步向下;行业去库存从终端开始,手机及PC厂商Q2开始逐步消耗终端库存,以至于IC设计企业及渠道侧库存积压显著,Q3-Q4终端库存水位线普遍降至安全水位,上游设计企业及渠道侧开始去库存,产业去库存进入下半场。在终端弱复苏的背景下,预计23Q2行业库存水位逐步健康。 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半导体有望受益于行业整体库存压力逐步缓解带来的积极边际变化对估值的提升,同时部分细分国产替代进程较快的高景气赛道的IC企业业绩有望保持高增长,进而获得显著的收益;同时随着宏观经济的逐步改善,居民资产负债表逐步修复,消费电子有望迎来复苏,进而带动零组件环节企业盈利的显著修复。 整体市场展望 2023年机遇大于风险,在外需乏力内需稳增长的大背景下,配合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的发力,内循环有望逐步落地,进而带动居民信心的恢复与消费的增长;电子板块相关优质公司目前估值层面的安全边际较高,未来有望随着需求的恢复逐步实现订单的增长。 上周市场沪指迎来四连阳,板块上,计算机、建筑材料、通信、电力设备领涨,农林牧渔、社会服务、交通运输有所回撤。 国内方面,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房地产供给侧“三支箭”政策落地,市场的关注重点已经转移到需求端的复苏节奏和刺激政策的出台节奏上。12月财新中国通用服务业PMI录得48.0%,高于11月1.3个百分点,好于预期,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 海外方面,美国通胀数据“见顶回落”态势确定,但就业市场数据再度升温,仍呈现紧张的态势,引发市场担心美联储将需要继续打压经济以对抗通胀,导致2023年可能仍然维持不降息的预期。 在海外经济衰退的预期下,我国的出口压力可能会加大,后续发展更多讲依靠内需。当前A股市场处于业绩真空期,当前市场仍是由政策预期带动板块出现的持续发酵,后续我们也将持续关注基本面复苏。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