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物价数据简评
(以下内容从光大银行《2022年12月物价数据简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事件: 12月消费者物价(CPI)同比:1.8%, 低于预期:1.9%, 前值:1.6%; 12月生产者物价(PPI)同比:-0.7%,低于预期:-0.3%,前值:-1.3%。 12月核心CPI(扣除食品和能源)同比增0.7%,前值:0.6%。 原因: CPI: 12月物价小幅反弹,主要是受低基数影响。12月疫情影响餐饮服务业,拖累猪肉需求下降,猪肉价格同比明显收窄;尽管12月蔬菜价格环比上涨,但由于天气适宜蔬菜生长,物流运输畅通,蔬菜价格涨幅弱于去年同期,同比下滑;其他消费品涨幅温和,服务价格涨幅偏弱。 具体看: 一是,疫情扰动需求。受疫情影响影正常生产生活,商品、服务需求偏弱; 二是,猪肉价格回落。一方面,疫情对餐饮行业影响较大,拖累猪肉需求;另一方面,部分养殖户担忧需求放缓、猪肉价格下跌,增加了肥猪出栏,市场供给有所上升,猪肉价格回落; 三是,蔬菜表现弱于去年同期。主要是前几个月气候适宜蔬菜生长,国内物流运输保持畅顺,蔬菜供应充足,导致价格同比连续三个月下滑; 四是,服务业价格表现偏弱。主要是由于疫情影响,服务需求低迷拖累服务价格涨幅远低于正常年份水平,12月服务价格同比增0.83%。 PPI: 12月PPI环比-0.5%,同比-0.7%。12月PPI环比下滑主要受生产资料环比回落影响,12月能源价格环比回落幅度大抵消了其他部分原材料成本上涨影响(12月制造业PMI指数购进成本价格整体有所上升);12月PPI同比较前值有所反弹,主要受去年同期基数下滑影响;但PPI同比连续三个月处于收缩区间。 12月能源、原材料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一定分化,由于市场担忧全球需求放缓,前几个月能源需求不及预期,拖累原油价格走势;但由于美元走弱,12月部分原材料商品价格有所反弹,12月CRB指数有所走高,导致我国部分制造业进口成本有所上升。 目前大宗商品价格继续维持高位,12月PMI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处于扩张区域,反映部分中下游工业制造业的生产成本压力仍大; 在海外通胀和国际能源等商品继续处于高位运行,我国需求稳步恢复,国内仍需要对潜在输入通胀要保持警惕。 2022年CPI同比平均增长1.95%,核心物价同比处于1时代,物价保持温和可控;主要是2022年国内受内外多重因素影响,消费需求复苏偏弱;国内生产供给恢复相对快,供给充裕,物价温和增长;从影响物价较大的猪肉、蔬菜价格表现看,猪肉价格由于需求、供给扰动,猪肉价格先扬后抑,波动较大,但生猪产能基本恢复正常水平,价格整体处于可控范围;由于天气适宜、物流运输畅通,国内加大居民生活必需品保障力度等,市场供应充足,蔬菜和消费品价格增长温和。 2022年PPI同比4.1%,延续2021年回落,主要是国内需求偏弱,能源、商品价格高位回落,国内保供稳价措施效果显现,加之2021年基数高影响。但整体上,能源、原材料等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国内部分中下游制造业生产投入压力仍大。 趋势: CPI: 预计2023年CPI同比继续温和增长。主要是今年需求复苏并逐步向供给靠拢,同时,国内粮食连年丰收,生猪产能基本恢复正常,蔬菜价格季节波动,但整体保持温和,以及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 需要留意养殖户生猪出栏节奏与餐饮需求复苏叠加对市场供需短期扰动,以及潜在输入型通胀压力风险。 PPI: 预计明年PPI同比中枢略微抬升,但全年PPI同比维持低位。 主要是:国内需求逐步回暖与稳增长政策措施效应,有望推动工业品价格适度回暖,同时,去年基数效应有所减弱,预计PPI同比增长温和。 从内外经济形势看,我国物价有望延续温和增长态势,温和物价为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和金融环境营造相对宽松环境;叠加经济复苏与人民币资产估值低洼,利好市场风险偏好回暖;通胀温和、政策偏积极,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有助于利率保持稳定,继续为经济复苏提供支持。温和物价增强了居民购买力,尤其是低收入困难群体,有助于提振消费意愿。 同时,12月PPI同比收缩,反映国内需求暂时偏弱,能源等商品价格高位回落及2021年高基数影响,预示工业部门整体利润承压,但PPI同比放缓,有助于上下游利润结构改善,让为数众多、行业企业广泛的中下游制造业的积极性提升,微观活跃度有望明显增强,促进就业、消费和内需回暖。 但海外通胀和大宗商品价格仍可能在高位运行,并考虑国内需求复苏拉动影响,国内需要防范潜在输入型通胀风险。
事件: 12月消费者物价(CPI)同比:1.8%, 低于预期:1.9%, 前值:1.6%; 12月生产者物价(PPI)同比:-0.7%,低于预期:-0.3%,前值:-1.3%。 12月核心CPI(扣除食品和能源)同比增0.7%,前值:0.6%。 原因: CPI: 12月物价小幅反弹,主要是受低基数影响。12月疫情影响餐饮服务业,拖累猪肉需求下降,猪肉价格同比明显收窄;尽管12月蔬菜价格环比上涨,但由于天气适宜蔬菜生长,物流运输畅通,蔬菜价格涨幅弱于去年同期,同比下滑;其他消费品涨幅温和,服务价格涨幅偏弱。 具体看: 一是,疫情扰动需求。受疫情影响影正常生产生活,商品、服务需求偏弱; 二是,猪肉价格回落。一方面,疫情对餐饮行业影响较大,拖累猪肉需求;另一方面,部分养殖户担忧需求放缓、猪肉价格下跌,增加了肥猪出栏,市场供给有所上升,猪肉价格回落; 三是,蔬菜表现弱于去年同期。主要是前几个月气候适宜蔬菜生长,国内物流运输保持畅顺,蔬菜供应充足,导致价格同比连续三个月下滑; 四是,服务业价格表现偏弱。主要是由于疫情影响,服务需求低迷拖累服务价格涨幅远低于正常年份水平,12月服务价格同比增0.83%。 PPI: 12月PPI环比-0.5%,同比-0.7%。12月PPI环比下滑主要受生产资料环比回落影响,12月能源价格环比回落幅度大抵消了其他部分原材料成本上涨影响(12月制造业PMI指数购进成本价格整体有所上升);12月PPI同比较前值有所反弹,主要受去年同期基数下滑影响;但PPI同比连续三个月处于收缩区间。 12月能源、原材料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一定分化,由于市场担忧全球需求放缓,前几个月能源需求不及预期,拖累原油价格走势;但由于美元走弱,12月部分原材料商品价格有所反弹,12月CRB指数有所走高,导致我国部分制造业进口成本有所上升。 目前大宗商品价格继续维持高位,12月PMI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处于扩张区域,反映部分中下游工业制造业的生产成本压力仍大; 在海外通胀和国际能源等商品继续处于高位运行,我国需求稳步恢复,国内仍需要对潜在输入通胀要保持警惕。 2022年CPI同比平均增长1.95%,核心物价同比处于1时代,物价保持温和可控;主要是2022年国内受内外多重因素影响,消费需求复苏偏弱;国内生产供给恢复相对快,供给充裕,物价温和增长;从影响物价较大的猪肉、蔬菜价格表现看,猪肉价格由于需求、供给扰动,猪肉价格先扬后抑,波动较大,但生猪产能基本恢复正常水平,价格整体处于可控范围;由于天气适宜、物流运输畅通,国内加大居民生活必需品保障力度等,市场供应充足,蔬菜和消费品价格增长温和。 2022年PPI同比4.1%,延续2021年回落,主要是国内需求偏弱,能源、商品价格高位回落,国内保供稳价措施效果显现,加之2021年基数高影响。但整体上,能源、原材料等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国内部分中下游制造业生产投入压力仍大。 趋势: CPI: 预计2023年CPI同比继续温和增长。主要是今年需求复苏并逐步向供给靠拢,同时,国内粮食连年丰收,生猪产能基本恢复正常,蔬菜价格季节波动,但整体保持温和,以及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 需要留意养殖户生猪出栏节奏与餐饮需求复苏叠加对市场供需短期扰动,以及潜在输入型通胀压力风险。 PPI: 预计明年PPI同比中枢略微抬升,但全年PPI同比维持低位。 主要是:国内需求逐步回暖与稳增长政策措施效应,有望推动工业品价格适度回暖,同时,去年基数效应有所减弱,预计PPI同比增长温和。 从内外经济形势看,我国物价有望延续温和增长态势,温和物价为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和金融环境营造相对宽松环境;叠加经济复苏与人民币资产估值低洼,利好市场风险偏好回暖;通胀温和、政策偏积极,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有助于利率保持稳定,继续为经济复苏提供支持。温和物价增强了居民购买力,尤其是低收入困难群体,有助于提振消费意愿。 同时,12月PPI同比收缩,反映国内需求暂时偏弱,能源等商品价格高位回落及2021年高基数影响,预示工业部门整体利润承压,但PPI同比放缓,有助于上下游利润结构改善,让为数众多、行业企业广泛的中下游制造业的积极性提升,微观活跃度有望明显增强,促进就业、消费和内需回暖。 但海外通胀和大宗商品价格仍可能在高位运行,并考虑国内需求复苏拉动影响,国内需要防范潜在输入型通胀风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