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海外TMT】行业重心回归性能提升和体验升级,聚焦汽车智能化及XR——2023年CES 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点评(付天姿)

【海外TMT】行业重心回归性能提升和体验升级,聚焦汽车智能化及XR——2023年CES 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点评(付天姿)

作者:微信公众号【光大证券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2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海外TMT】行业重心回归性能提升和体验升级,聚焦汽车智能化及XR——2023年CES 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点评(付天姿)》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击上方“光大证券研究”可以订阅哦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海外TMT】行业重心回归性能提升和体验升级,聚焦汽车智能化及XR——2023年CES 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点评 报告摘要 事件: 2023 CES 展会于1月5日至8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今年CES展会迎来全面线下复苏,迎来约10万名与会者,以及3200+家参展商,其中中国公司参与数量为485家,自2020年后因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影响,中国企业数量大幅缩水。2023 CES设定的六大科技主题包括企业科技创新、元宇宙与Web3.0、运输与移动性、健康科技、可持续性以及游戏及服务,今年热点除传统热门汽车、PC、显示、芯片等之外,元宇宙、智能健康和物联网等领域的新品发布和技术迭代颇为吸睛。 趋势:2023 CES中,汽车、元宇宙、PC、智能健康、物联网五大领域的科技发展趋势显现,有望指引相关厂商技术和产品创新。 汽车:电动汽车成主角,厂商比拼智能座舱体验 汽车电动化作为汽车领域的主要转型方向,今年CES依旧迎来多款电动汽车新品发布,其中宝马BMW i Vision Dee和大众ID.7凭借车载光学显示技术的应用,以其炫酷外观吸人眼球。相比CES 2022,今年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商和激光雷达等相关零部件厂商展示的突破性新品数量有所减少,但自动驾驶技术开始在卡车、接驳车、巴士和婴儿车等更多领域的设备上落地。与此同时,更易实现的车内信息娱乐交互功能成为汽车领域新焦点,各类智能车舱解决方案纷纷发布,助力未来汽车车内体验升级。 元宇宙:多款XR相关硬件发布,应用生态持续建设 “元宇宙”作为近几年科技领域新浪潮,虽“扛起元宇宙大旗”的Meta并未参展,2023 CES仍迎来众多硬件新品和应用方面的创新成果。VR/AR整机方面,索尼、HTC、夏普、雷鸟等品牌均发布其最新头显设备,其中索尼展示其强大游戏生态,HTC和夏普则从轻量便携角度开展创新,雷鸟发布搭载“双目全彩 Micro LED+光波导”先进AR眼镜。零部件方面,AR光波导厂商Lumus和蚁视光学携其新品参展,待光波导商用落地有望大幅提升AR性能。配件方面,气味模拟外设、冷热体感装置等有望促进XR设备感知交互功能的创新。内容应用建设方面,数字孪生技术推动数字化升级,帮助工业元宇宙生态持续建设。 PC:回归实用主义,处理器芯片向高性能发展 疫情期间电脑重要性提升,用户和厂商重新追求PC高性能,促进计算能力和显示质量提升,市场将回归良性竞争。处理器芯片方面,Intel/AMD/ NVIDIA 新品发布,实现性能大幅提升和能效比提升的双重迭代,PC体验有望被带动升级。屏幕显示方面,大屏幕、采用Mini LED或OLED显示技术提高显示质量成为主流趋势,此外三星、LG、联想发布先进折叠屏幕,可同时满足大屏化和便携性的要求。 智能健康:疫情驱动消费电子产品搭载健康功能 疫情下人们愈发重视身体健康,这带动数字治疗、远程医疗和健康科技等细分赛道的市场规模可能迎来快速增长,相关电子产品迭出。同时,消费电子与智能健康变得更加密切,健康监测逐渐成为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上搭载的重要功能。 物联网:智能家居开源标准Matter推出,加速相关新品发布 Matter标准落地驱动CES 2023基于Matter认证的智能家居相关新品涌现,新品主要集中于智能插座、智能照明和智能遮阳等品类上。Matter使得众多互联设备协同操作,未来有望实现电视、机器人等其他智能家居类电子设备的连接交互。 风险分析:1)技术研发进展不及预期;2)美国科技封锁进一步升级;3)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风险。 发布日期:2023-01-11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