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纪要 | 供需格局重构,行业结构生变——第一届生猪行业大会会议纪要
(以下内容从国泰期货《会议纪要 | 供需格局重构,行业结构生变——第一届生猪行业大会会议纪要》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设为星标不迷路 投资要点 ※ 2020年10月16日,涌益咨询在杭州组织召开了第一届生猪行业大会,来自全国 20 余省份上下游产业端及券商、期货等从业人员齐聚一堂,与会嘉宾深入探讨国内生猪行业发展趋势、国内生猪行业变化以及对国内生猪市场供需、猪价预判以及饲料市场的看法。 ※ 生猪供应端来看,目前生猪产能的恢复主要靠三元留种,好的二元供不足需,三季度开始陆续淘汰上年三季度的三元杂母猪,产销区复产扩产速度存在差异,东北、河北等地区高于上年同期,四川和河南同比仍下降。生猪消费端来看,受高猪价及肺炎双重影响,消费降级,预计2020年进口猪肉量将达到350万吨。 与会嘉宾普遍预计猪周期将拉长,以往 3.5 年一个猪周期将拉长为5 年。有专家认为猪价再创新高可能性小,但保持高盈利时间将会较长,四季度猪价将回落;预计下半年生猪出栏同比降幅收窄,其中四季度同比有望小幅增加。也有专家预计猪肉价格跌至11月中旬后将反弹、反弹至7月高点附近随后继续下跌;商品猪出栏量方面,预计2020年10月3468万头、11月3558万头、12月3373万头,2021年1月3671万头、2月3585万头、3月3534万头、4月3703万头、5月3987万头、6月4624万头。 2020年10月16日,涌益咨询在杭州组织召开了第一届生猪行业大会,来自全国 20 余省份上下游产业端及券商、期货等从业人员齐聚一堂,与会嘉宾深入探讨国内生猪行业发展趋势、国内生猪行业变化以及对国内生猪市场供需、猪价预判以及饲料市场的看法,以下是会议纪要、供投资者参考。 中国生猪行业现状及变革——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朱增勇 1.中国生猪行业现状 生猪养殖区域特点:一是,生猪产能相对集中在中原农区。华东、华中、西南和华南地区等传统农区,农作物丰富,水热条件较好,有利于生猪生长,并且人口密集,消费市场集中,历来是生猪主产区。二是,经济发达地区逐渐退出生猪养殖主产省。三是,偏远地区的生猪养殖地位逐渐显现。 生猪主产区向粮食主产区转移。主产省份由南方往北方扩散、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国生猪生产布局的变迁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对中国生猪的生产布局变化的影响尤为重要,其次是市场因素,资源环境等因素影响逐渐增强。 生猪养殖布局受饲料原料供给影响。生猪生产最重要的一个限制因素在于上游饲料原料的供应。生猪养殖业作为耗粮型畜牧业,需要消耗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我国生猪养殖区域分布特点主要以粮食主产区为依托。从各省、市饲料产量来看,全国饲料产量超千万吨的省份9个(山东、广东、广西、辽宁、江苏、河北、湖北、四川、湖南),比2018年减少2个,山东省继续领跑,饲料产量达3778.9万吨,同比增长5.9%;养殖大省广东省,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饲料产量降幅明显,总产量2923.8万吨,同比下降8.3%。从生猪出栏数据和饲料产量数据相比较,可以看出饲料主产省份也是生猪出栏大省。当前,我国生猪生产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黄淮流域的玉米、小麦主产区和长江中下游水稻主产区,并向东北三省逐步扩张。2017年,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生猪出栏量达6409.4万头,比2016年增长11.5%,占全国比重达9.1%,比2016年提高了0.9%。 城镇化发展影响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布局。城镇化率的提高,一方面给生猪养殖产业链提供了产业支持,在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时,刺激猪肉消费量;另一方面,城镇化率的提高导致可用资源的匮乏,也制约了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数据显示,城镇化率高的地区,生猪饲养量普遍较低,但规模化程度、生产水平等均处在全国前列,居民猪肉消费量较高。1999年开始城镇化加速发展,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为51.27%,2019年达到60.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分别是宁夏、山西、陕西、海南、吉林、河北、江西、湖南、安徽、青海、四川、河南、新疆、广西、贵州、云南、甘肃等。 环保政策推动生猪产业发展格局。由于长三角、珠三角、杭嘉湖等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密度高,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养猪业开始“北移西进、南猪北养”。2015年至今,浙江、广东、福建等南方10省纷纷划定禁养区,共调减生猪存栏量2300万头。东北地区依托粮食、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增长潜力大,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区域内建立了生产和加工基地,近年来,东北三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种养结合养殖基地和屠宰加工龙头企业,提升了肉品冷链物流配送能力,实现了产加销对接并积极承接南方养猪业转移,温氏、牧原等一批大型养猪企业在政策引导下加快布局。 生猪养殖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生产效率低是造成我国生猪养殖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仔猪费用高的主要原因是能繁母猪生产效率较低。2018年和2019年,我国每头能繁母猪每年出栏肥猪(MSY)仅为15.5和12.8。一方面是规模化水平低,导致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高;另一方面是专业化水平低,我国大多数养殖场户均为繁育一体化,由于“母猪-仔猪”饲养阶段管理和技术要求较高,部分养殖场户设施设备、管理技术水平跟不上。 其次,我国饲料成本处于明显竞争劣势。通常情况下,玉米成本占饲料成本60%以上,是最主要的饲料成本。2012-2014年,玉米价格一直处于高位运行,2014年达到2.49元/千克,是1994年以来的最高点。2015-2017年玉米价格持续回落,但在2019年,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我国玉米价格跌宕起伏,2019年全国玉米均价为2.08元/千克,较2018年上涨幅度不大。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生猪存栏快速下降,玉米需求大幅缩减,年度消费量多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不难看出,饲料成本已经不是造成我国生猪生产竞争力弱的主要问题。 第三是我国生猪疫情多发,防疫治疗费用高。2016-2019年我国每出栏一头100千克肥猪的防疫治疗费约36元,虽然防疫治疗费在总成本中的比重不高,但却可以反映出我国生猪疫病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疫病导致的成本差距,往往不仅反映在防疫治疗费用上,还会导致饲料成本、死亡损失等存在差异。2019年以来我国全程平均死淘率约为18.8。还有一些影响生猪产业竞争力的宏观因素。譬如我国生猪产业生产经营方式存在着规模化程度低、未采取分阶段饲养模式、订单生产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季度末我国能繁母猪存栏3629万头,仍然需要600-800万头母猪;三元母猪占比较高,三季度开始陆续淘汰上年三季度的三元杂母猪。产销区复产扩产速度存在差异,东北、河北等地区高于上同期,四川和河南同比仍下降。 不同养殖主体严重分化,复产态度差别大,补栏成本高、清栏中小散户复产积极性差,一体化企业通过自建、合资、代养、收购和协议全力尝试复养扩产,加大资源占有力度,未感染场户大量留母扩产,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公司+农户”发展。 屠宰企业产能和布局优化,2019年加速,目前全国有屠宰企业5000余家。未来消费增长潜力区主要来自低支出、低消费区。2020年全年预计猪肉进口量350-400万吨,预计我国猪肉消费先降后增,2025年以后将再次进入平台期。 2. 生猪生产和市场中短期展望 产能持续稳定恢复、母猪存栏结构逐渐调整: · 政策激励-大规模 · 疫情防控-长期存在 · 猪周期-盈利周期延长 猪价创新高可能性小,但保持高盈利时间将会较长,四季度猪价将回落。预计下半年生猪出栏同比降幅收窄,其中四季度同比有望小幅增加。 生猪行业发展趋势: (1)产业发展资本驱动特点加速; (2)智能化、机械化发展升级,由劳动密集型加速进入创新驱动 ; (3)产业纵向整合加速,龙头企业扩大带动产业分工; (4)产销格局更加明显,未来需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5)中小户重新定义、竞争压力增大,产业将进入龙头企业半垄断和局部垄断; (6)由资本竞争阶段进入成本竞争阶段,未来进入价值竞争阶段; (7)国际猪肉贸易冲击加大。 中国猪肉进口发展和展望——进口贸易专家 庞伟峰 全球猪产品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欧盟、美国、加拿大、巴西、智利等,其中欧盟和美国的出口量较大。 (1)欧盟市场(不包括英国): · 2019年猪肉产量2277万吨,屠宰2.45亿头猪,约每天屠宰98万头活猪(250屠宰天数/年),同比2018年下降0.7%; · 出口欧盟以外国家和地区:2016年417万吨、2017年378万吨、2018年379万吨、2019年457万吨。 · 历史最高出口2019年出口416万吨,出口占总产量:18.3%。 · 欧盟比利时,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德国等国家因有非洲猪瘟短期内不能出口中国,约占欧盟总产量的34%; · 其他主产区西班牙,丹麦,荷兰,法国,英国等国家能出口中国工厂基本都已经准入中国; · 2020年上半年因心冠疫情导致本地消费萎缩,大量肉类出口中国,主要以屠体,段类,分割肉类为主; · 2020年新冠疫情对欧洲农户有影响,主要是3-6月,但农户没有处于恶劣的亏损状态,主要是屠宰和养殖户关系紧密,来自中国市场的强劲需求; · 2020年9月德国发生的非洲猪瘟会对欧盟的养殖,活猪出口,屠宰和出口造成较大和长远影响。 (2)美国市场: · 2019年猪肉产量1239万吨,1283万头猪,约每天屠宰51万头活猪(250屠宰天数/年),美国农业部预计2021年产量增长1%左右; · 出口数量:2016年231万吨;2017年239万吨;2018年244万吨; 2019年267万吨 · 历史最高出口2019年出口267万吨; · 出口占总产能:22% · 出口中国障碍:高关税和莱克多巴胺 · 2019年平均来看,30%产能能做到不含莱克多巴胺; · 2020年3月开始美国不断提高不含莱克多巴胺的猪肉产量,TYSON和JBS集团基本完成转换,将美国不含莱克多巴胺生猪产量提高到占美国总产量的70%。 · 2018年8月中国发生非洲猪瘟后,美国市场积极增产,2019年出栏同比增加4%的基础上,预计2020年出栏同比增产5%,主要是为了供应中国市场,包括加拿大和墨西哥也基本处于增产态势; · 2020年3-6月因受新冠疫情影响,美国本土消费不足,屠宰和分割工厂停产整顿,导致部分农户生猪出栏无法屠宰和消化,猪价急剧下滑,跌破农户成本。最惨烈的是部分农户不得不将育肥猪无害化处理。同期母猪屠宰同比增11%左右以达到去产能的作用; · 2020年9月德国发生非洲猪瘟后,受出口需求影响,美国猪价大幅攀升。 (3)加拿大市场: · 2017年猪肉产量214万吨,约每天屠宰8万头活猪(250屠宰天数/年)。加拿大市场也是这2年增产比率比较高的供应市场; · 出口数量:2017年118万吨;2018年115万吨; · 历史最高出口2016年出口416万吨; · 出口占总产能:54%。 (4)巴西市场: · 2017年猪肉产量382万吨,约每天屠宰16万头活猪(250屠宰天数/年); · 出口数量:2017年68万吨;2018年63万吨; · 历史最高出口2016年出口71万吨; · 出口占总产能:18% · 巴西养殖成本和人工工资低,对中国出口是盈利非常强的业务,准入的15家工厂基本满负荷生产对中国出口,2020年的新冠疫情基本没有影响对中国出口业务。 · 到目前为止15个工厂批准出口中国; · 巴西猪屠宰厂规模普遍偏小,估算15个工厂占巴西产能的30%; · 目前巴西生猪价格还是处于非常具有竞争力的水平。 (5)智利: · 2017年猪肉产量56万吨,约每天屠宰2万头活猪(250屠宰天数/年); · 出口欧盟以外国家和地区 · 2017年18万吨; · 2018年20万吨; · 最近8年最高出口2018年出口20万吨; · 出口占总产能:36% 进口主要产品 常规产品: → 副产品:猪头,耳朵,耳片,口条,猪面具,猪心,猪腰,猪肚,猪蹄,猪尾 猪副产品因中国居民的消费习惯导致在全球需求中占主导地位,可以成为中国产品,最近几年中国每年进口量约100万吨左右。 → 骨头类:肋排,小排,颈骨,背骨,前后腿骨,前后肘子等 大部分产品因在国外商品价值不高,基本也是中国市场决定价格。进几年中国进口骨头类产品在80-100万吨左右。 肉类进口: → 肉类品项:分体,前段,中段,后段,后腿,中方,五花,1#,2#,3#,4#,大排,碎肉,肥膘等 肉类产品的进口完全取决于国内供需状况,相对大量的肉类进口仅发生在2007,2008,2011,2015,2016, 2019,2020年,即国内猪价高,进口肉类用来补充供应,主流用户为加工厂,食堂,商超和农村市场。 传统产品的采购主要根据:需求淡旺季、库存状况、国产供需的状况、性价比。 猪肉类产品的采购行为: → 国产猪肉的供需是猪肉进口的基本面; → 大量的猪肉进口只发生在国内生猪供应紧缺和价格暴涨的年份,相对大量进口发生在2007,2008,2011,2015,2016,2019,2020年,都是在国内每个周期的最高年份; → 随着信息沟通的便利,国外供应商对市场和价格高度敏感; → 国内猪肉进口不稳定,对国外供应商来讲本土市场和稳定需求出口市场是第一选择; → 猪肉进口的周期大约3.5个月。 生猪养殖行情分析和展望——山东涌益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郑丽丽 1. 非瘟下的猪周期及市场演变 产能恢复:南北差异大,北方稳定、南方恢复慢。 非瘟:恐慌性抛售持续发生,三季度南方高峰、四季度关注北方。 下半年肥猪供应:全国总量月度环比增加,南方省份供应增速慢。 留母猪:二元紧缺、三元留种仍将持续,目前处于高补高淘状态。 仔猪降价原因: (1)仔猪存栏量上升,尤其体现在大集团场,大集团仔猪场由前几个月的外购转为当下的外销。自春节后仔猪价格一路上行,更多是由集团厂补栏导致,自本月起,涌益监测显示,大集团厂均停止外购仔猪,且前期留种母猪陆续产仔,开始对外销售仔猪。 (2)目前补栏仔猪育肥出栏时间,均在春节后3月左右,春节前赶不上出栏。养殖端普遍对明年上半年行情不看好(主要原因为每年春节后猪价季节性下滑,及明年肥猪出栏量预期增加导致),补栏意向非常差。 (3)近半个月的猪价下跌,对养殖户补栏仔猪育肥的积极性大受打击。涌益调研全国近300家专业育肥养殖场(不同规模均含),90%以上猪场均表示出售完该场 以上猪场均表示出售完该场 当下存栏的仔猪后,春节前无再补栏仔猪计划。 商品猪年出栏量:非瘟前年出栏量官方数据 6.9 亿头,涌益数据 5.49 亿头, 2020 年预计出栏量 3.07 亿头。能繁母猪存栏量:截至 2020 年7月底,能繁母猪存栏量农业部数据 2558 万头、涌益跟踪 2009 万头,分别环比转正时间为2019 年 10 月份和 2020 年2 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月度环比在恢复,小猪存栏月度环比增加,但受制于母猪性能指标较二元下降约40%,产能恢复速度慢。 目前产能虽然在恢复,猪场个数增加,但是单场的养殖密度下降,也是导致产能恢复速度较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如非瘟前单场育肥规模1000头的养殖场,因担心非瘟,则降低养殖密度,养殖量在500-600头。 8月存栏母猪结构及性能指标跟踪: (1)当下母猪存栏结构混乱,能繁:后备 =6.5:3.5 ;二元能繁:三元能繁 =5.3:4.7 (2)不考虑胎龄,三元母单胎生产效率较二元降 补栏情况反馈: (1)二元母猪非瘟前成本:800-900元/头,去年 1200-1400 ,现在5500-6000. (2)仔猪非瘟前成本:320-360 元/头,去年450-550 ,现在 1500. (3)后市:关注未来小猪及母猪价格变化 生猪出栏均重:90kg 以下反馈提前抛售情况,150kg以上反馈超大猪存栏情况。当前出栏均重 130kg、较稳定,预计9月以后出栏均重开始增加,四季度均重或攀升至140kg以上。 成本及利润:当下自繁自养成本14元/公斤左右,较高水平13左右,偏高15。外购仔猪育肥,15kg1800元/头,育肥至130kg,成活率90%,成本25.5元/公斤;屠宰厂随猪价波动变化较大,亏损100元/头。 正常育肥出栏情况下预计下半年出栏1.96亿头肥猪。屠宰企业开工率处于低位,新冠疫情和高猪价抑制消费,全国冻品库存处于低位,2019年我国进口猪肉200万吨,预计2020年进口猪肉量将达到350万吨。 2. 猪价及出栏量预测 猪价方面,预计猪肉价格跌至11月中旬后反弹,反弹至7月高点附近随后继续下跌。 商品猪出栏量方面,预计2020年10月3468万头、11月3558万头、12月3373万头,2021年1月3671万头、2月3585万头、3月3534万头、4月3703万头、5月3987万头、6月4624万头。 总体来看: (1)从长期来看猪周期拉长,以往 3.5 年一个猪周期将拉长为5 年。 (2)目前生猪产能的恢复主要靠三元留种,好的二元供不足需。 (3)消费端受高猪价及肺炎双重影响,消费降级。 (4)猪价长期高位,但中间因为三元母猪释放产能或过渡性让猪价出现下跌。 - END - 观点整理:国泰君安期货农产品高级研究员刘佳伟 文章来源:国泰君安期货产业服务研究所 编辑:宜琳 DISCLAIMER 免责声明 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分析师声明:作者具有中国期货业协会授予的期货投资咨询执业资格或相当的专业胜任能力,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力求独立、客观和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特此声明。 免责声明:本报告的信息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期货标的的价格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本报告中所指的研究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不承诺投资者一定获利,不与投资者分享投资收益,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者务必注意,其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无关。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作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国泰君安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报告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国泰君安期货的专业投资者参考。若您并非国泰君安期货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信息。本报告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请您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并自主承担投资风险。 推荐阅读 观点速递 | 苯乙烯:产业视角下的本轮暴涨逻辑及估值浅析 事件点评 | 黑色系:力度不及市场预期,执行情况是关键 ——唐山秋冬季限产方案点评 系列报告 | 红土镍矿湿法项目探究——“新能源与不锈钢对镍资源的争夺” 系列报告(一)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
设为星标不迷路 投资要点 ※ 2020年10月16日,涌益咨询在杭州组织召开了第一届生猪行业大会,来自全国 20 余省份上下游产业端及券商、期货等从业人员齐聚一堂,与会嘉宾深入探讨国内生猪行业发展趋势、国内生猪行业变化以及对国内生猪市场供需、猪价预判以及饲料市场的看法。 ※ 生猪供应端来看,目前生猪产能的恢复主要靠三元留种,好的二元供不足需,三季度开始陆续淘汰上年三季度的三元杂母猪,产销区复产扩产速度存在差异,东北、河北等地区高于上年同期,四川和河南同比仍下降。生猪消费端来看,受高猪价及肺炎双重影响,消费降级,预计2020年进口猪肉量将达到350万吨。 与会嘉宾普遍预计猪周期将拉长,以往 3.5 年一个猪周期将拉长为5 年。有专家认为猪价再创新高可能性小,但保持高盈利时间将会较长,四季度猪价将回落;预计下半年生猪出栏同比降幅收窄,其中四季度同比有望小幅增加。也有专家预计猪肉价格跌至11月中旬后将反弹、反弹至7月高点附近随后继续下跌;商品猪出栏量方面,预计2020年10月3468万头、11月3558万头、12月3373万头,2021年1月3671万头、2月3585万头、3月3534万头、4月3703万头、5月3987万头、6月4624万头。 2020年10月16日,涌益咨询在杭州组织召开了第一届生猪行业大会,来自全国 20 余省份上下游产业端及券商、期货等从业人员齐聚一堂,与会嘉宾深入探讨国内生猪行业发展趋势、国内生猪行业变化以及对国内生猪市场供需、猪价预判以及饲料市场的看法,以下是会议纪要、供投资者参考。 中国生猪行业现状及变革——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朱增勇 1.中国生猪行业现状 生猪养殖区域特点:一是,生猪产能相对集中在中原农区。华东、华中、西南和华南地区等传统农区,农作物丰富,水热条件较好,有利于生猪生长,并且人口密集,消费市场集中,历来是生猪主产区。二是,经济发达地区逐渐退出生猪养殖主产省。三是,偏远地区的生猪养殖地位逐渐显现。 生猪主产区向粮食主产区转移。主产省份由南方往北方扩散、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国生猪生产布局的变迁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对中国生猪的生产布局变化的影响尤为重要,其次是市场因素,资源环境等因素影响逐渐增强。 生猪养殖布局受饲料原料供给影响。生猪生产最重要的一个限制因素在于上游饲料原料的供应。生猪养殖业作为耗粮型畜牧业,需要消耗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我国生猪养殖区域分布特点主要以粮食主产区为依托。从各省、市饲料产量来看,全国饲料产量超千万吨的省份9个(山东、广东、广西、辽宁、江苏、河北、湖北、四川、湖南),比2018年减少2个,山东省继续领跑,饲料产量达3778.9万吨,同比增长5.9%;养殖大省广东省,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饲料产量降幅明显,总产量2923.8万吨,同比下降8.3%。从生猪出栏数据和饲料产量数据相比较,可以看出饲料主产省份也是生猪出栏大省。当前,我国生猪生产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黄淮流域的玉米、小麦主产区和长江中下游水稻主产区,并向东北三省逐步扩张。2017年,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生猪出栏量达6409.4万头,比2016年增长11.5%,占全国比重达9.1%,比2016年提高了0.9%。 城镇化发展影响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布局。城镇化率的提高,一方面给生猪养殖产业链提供了产业支持,在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时,刺激猪肉消费量;另一方面,城镇化率的提高导致可用资源的匮乏,也制约了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数据显示,城镇化率高的地区,生猪饲养量普遍较低,但规模化程度、生产水平等均处在全国前列,居民猪肉消费量较高。1999年开始城镇化加速发展,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为51.27%,2019年达到60.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分别是宁夏、山西、陕西、海南、吉林、河北、江西、湖南、安徽、青海、四川、河南、新疆、广西、贵州、云南、甘肃等。 环保政策推动生猪产业发展格局。由于长三角、珠三角、杭嘉湖等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密度高,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养猪业开始“北移西进、南猪北养”。2015年至今,浙江、广东、福建等南方10省纷纷划定禁养区,共调减生猪存栏量2300万头。东北地区依托粮食、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增长潜力大,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区域内建立了生产和加工基地,近年来,东北三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种养结合养殖基地和屠宰加工龙头企业,提升了肉品冷链物流配送能力,实现了产加销对接并积极承接南方养猪业转移,温氏、牧原等一批大型养猪企业在政策引导下加快布局。 生猪养殖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生产效率低是造成我国生猪养殖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仔猪费用高的主要原因是能繁母猪生产效率较低。2018年和2019年,我国每头能繁母猪每年出栏肥猪(MSY)仅为15.5和12.8。一方面是规模化水平低,导致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高;另一方面是专业化水平低,我国大多数养殖场户均为繁育一体化,由于“母猪-仔猪”饲养阶段管理和技术要求较高,部分养殖场户设施设备、管理技术水平跟不上。 其次,我国饲料成本处于明显竞争劣势。通常情况下,玉米成本占饲料成本60%以上,是最主要的饲料成本。2012-2014年,玉米价格一直处于高位运行,2014年达到2.49元/千克,是1994年以来的最高点。2015-2017年玉米价格持续回落,但在2019年,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我国玉米价格跌宕起伏,2019年全国玉米均价为2.08元/千克,较2018年上涨幅度不大。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生猪存栏快速下降,玉米需求大幅缩减,年度消费量多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不难看出,饲料成本已经不是造成我国生猪生产竞争力弱的主要问题。 第三是我国生猪疫情多发,防疫治疗费用高。2016-2019年我国每出栏一头100千克肥猪的防疫治疗费约36元,虽然防疫治疗费在总成本中的比重不高,但却可以反映出我国生猪疫病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疫病导致的成本差距,往往不仅反映在防疫治疗费用上,还会导致饲料成本、死亡损失等存在差异。2019年以来我国全程平均死淘率约为18.8。还有一些影响生猪产业竞争力的宏观因素。譬如我国生猪产业生产经营方式存在着规模化程度低、未采取分阶段饲养模式、订单生产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季度末我国能繁母猪存栏3629万头,仍然需要600-800万头母猪;三元母猪占比较高,三季度开始陆续淘汰上年三季度的三元杂母猪。产销区复产扩产速度存在差异,东北、河北等地区高于上同期,四川和河南同比仍下降。 不同养殖主体严重分化,复产态度差别大,补栏成本高、清栏中小散户复产积极性差,一体化企业通过自建、合资、代养、收购和协议全力尝试复养扩产,加大资源占有力度,未感染场户大量留母扩产,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公司+农户”发展。 屠宰企业产能和布局优化,2019年加速,目前全国有屠宰企业5000余家。未来消费增长潜力区主要来自低支出、低消费区。2020年全年预计猪肉进口量350-400万吨,预计我国猪肉消费先降后增,2025年以后将再次进入平台期。 2. 生猪生产和市场中短期展望 产能持续稳定恢复、母猪存栏结构逐渐调整: · 政策激励-大规模 · 疫情防控-长期存在 · 猪周期-盈利周期延长 猪价创新高可能性小,但保持高盈利时间将会较长,四季度猪价将回落。预计下半年生猪出栏同比降幅收窄,其中四季度同比有望小幅增加。 生猪行业发展趋势: (1)产业发展资本驱动特点加速; (2)智能化、机械化发展升级,由劳动密集型加速进入创新驱动 ; (3)产业纵向整合加速,龙头企业扩大带动产业分工; (4)产销格局更加明显,未来需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5)中小户重新定义、竞争压力增大,产业将进入龙头企业半垄断和局部垄断; (6)由资本竞争阶段进入成本竞争阶段,未来进入价值竞争阶段; (7)国际猪肉贸易冲击加大。 中国猪肉进口发展和展望——进口贸易专家 庞伟峰 全球猪产品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欧盟、美国、加拿大、巴西、智利等,其中欧盟和美国的出口量较大。 (1)欧盟市场(不包括英国): · 2019年猪肉产量2277万吨,屠宰2.45亿头猪,约每天屠宰98万头活猪(250屠宰天数/年),同比2018年下降0.7%; · 出口欧盟以外国家和地区:2016年417万吨、2017年378万吨、2018年379万吨、2019年457万吨。 · 历史最高出口2019年出口416万吨,出口占总产量:18.3%。 · 欧盟比利时,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德国等国家因有非洲猪瘟短期内不能出口中国,约占欧盟总产量的34%; · 其他主产区西班牙,丹麦,荷兰,法国,英国等国家能出口中国工厂基本都已经准入中国; · 2020年上半年因心冠疫情导致本地消费萎缩,大量肉类出口中国,主要以屠体,段类,分割肉类为主; · 2020年新冠疫情对欧洲农户有影响,主要是3-6月,但农户没有处于恶劣的亏损状态,主要是屠宰和养殖户关系紧密,来自中国市场的强劲需求; · 2020年9月德国发生的非洲猪瘟会对欧盟的养殖,活猪出口,屠宰和出口造成较大和长远影响。 (2)美国市场: · 2019年猪肉产量1239万吨,1283万头猪,约每天屠宰51万头活猪(250屠宰天数/年),美国农业部预计2021年产量增长1%左右; · 出口数量:2016年231万吨;2017年239万吨;2018年244万吨; 2019年267万吨 · 历史最高出口2019年出口267万吨; · 出口占总产能:22% · 出口中国障碍:高关税和莱克多巴胺 · 2019年平均来看,30%产能能做到不含莱克多巴胺; · 2020年3月开始美国不断提高不含莱克多巴胺的猪肉产量,TYSON和JBS集团基本完成转换,将美国不含莱克多巴胺生猪产量提高到占美国总产量的70%。 · 2018年8月中国发生非洲猪瘟后,美国市场积极增产,2019年出栏同比增加4%的基础上,预计2020年出栏同比增产5%,主要是为了供应中国市场,包括加拿大和墨西哥也基本处于增产态势; · 2020年3-6月因受新冠疫情影响,美国本土消费不足,屠宰和分割工厂停产整顿,导致部分农户生猪出栏无法屠宰和消化,猪价急剧下滑,跌破农户成本。最惨烈的是部分农户不得不将育肥猪无害化处理。同期母猪屠宰同比增11%左右以达到去产能的作用; · 2020年9月德国发生非洲猪瘟后,受出口需求影响,美国猪价大幅攀升。 (3)加拿大市场: · 2017年猪肉产量214万吨,约每天屠宰8万头活猪(250屠宰天数/年)。加拿大市场也是这2年增产比率比较高的供应市场; · 出口数量:2017年118万吨;2018年115万吨; · 历史最高出口2016年出口416万吨; · 出口占总产能:54%。 (4)巴西市场: · 2017年猪肉产量382万吨,约每天屠宰16万头活猪(250屠宰天数/年); · 出口数量:2017年68万吨;2018年63万吨; · 历史最高出口2016年出口71万吨; · 出口占总产能:18% · 巴西养殖成本和人工工资低,对中国出口是盈利非常强的业务,准入的15家工厂基本满负荷生产对中国出口,2020年的新冠疫情基本没有影响对中国出口业务。 · 到目前为止15个工厂批准出口中国; · 巴西猪屠宰厂规模普遍偏小,估算15个工厂占巴西产能的30%; · 目前巴西生猪价格还是处于非常具有竞争力的水平。 (5)智利: · 2017年猪肉产量56万吨,约每天屠宰2万头活猪(250屠宰天数/年); · 出口欧盟以外国家和地区 · 2017年18万吨; · 2018年20万吨; · 最近8年最高出口2018年出口20万吨; · 出口占总产能:36% 进口主要产品 常规产品: → 副产品:猪头,耳朵,耳片,口条,猪面具,猪心,猪腰,猪肚,猪蹄,猪尾 猪副产品因中国居民的消费习惯导致在全球需求中占主导地位,可以成为中国产品,最近几年中国每年进口量约100万吨左右。 → 骨头类:肋排,小排,颈骨,背骨,前后腿骨,前后肘子等 大部分产品因在国外商品价值不高,基本也是中国市场决定价格。进几年中国进口骨头类产品在80-100万吨左右。 肉类进口: → 肉类品项:分体,前段,中段,后段,后腿,中方,五花,1#,2#,3#,4#,大排,碎肉,肥膘等 肉类产品的进口完全取决于国内供需状况,相对大量的肉类进口仅发生在2007,2008,2011,2015,2016, 2019,2020年,即国内猪价高,进口肉类用来补充供应,主流用户为加工厂,食堂,商超和农村市场。 传统产品的采购主要根据:需求淡旺季、库存状况、国产供需的状况、性价比。 猪肉类产品的采购行为: → 国产猪肉的供需是猪肉进口的基本面; → 大量的猪肉进口只发生在国内生猪供应紧缺和价格暴涨的年份,相对大量进口发生在2007,2008,2011,2015,2016,2019,2020年,都是在国内每个周期的最高年份; → 随着信息沟通的便利,国外供应商对市场和价格高度敏感; → 国内猪肉进口不稳定,对国外供应商来讲本土市场和稳定需求出口市场是第一选择; → 猪肉进口的周期大约3.5个月。 生猪养殖行情分析和展望——山东涌益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郑丽丽 1. 非瘟下的猪周期及市场演变 产能恢复:南北差异大,北方稳定、南方恢复慢。 非瘟:恐慌性抛售持续发生,三季度南方高峰、四季度关注北方。 下半年肥猪供应:全国总量月度环比增加,南方省份供应增速慢。 留母猪:二元紧缺、三元留种仍将持续,目前处于高补高淘状态。 仔猪降价原因: (1)仔猪存栏量上升,尤其体现在大集团场,大集团仔猪场由前几个月的外购转为当下的外销。自春节后仔猪价格一路上行,更多是由集团厂补栏导致,自本月起,涌益监测显示,大集团厂均停止外购仔猪,且前期留种母猪陆续产仔,开始对外销售仔猪。 (2)目前补栏仔猪育肥出栏时间,均在春节后3月左右,春节前赶不上出栏。养殖端普遍对明年上半年行情不看好(主要原因为每年春节后猪价季节性下滑,及明年肥猪出栏量预期增加导致),补栏意向非常差。 (3)近半个月的猪价下跌,对养殖户补栏仔猪育肥的积极性大受打击。涌益调研全国近300家专业育肥养殖场(不同规模均含),90%以上猪场均表示出售完该场 以上猪场均表示出售完该场 当下存栏的仔猪后,春节前无再补栏仔猪计划。 商品猪年出栏量:非瘟前年出栏量官方数据 6.9 亿头,涌益数据 5.49 亿头, 2020 年预计出栏量 3.07 亿头。能繁母猪存栏量:截至 2020 年7月底,能繁母猪存栏量农业部数据 2558 万头、涌益跟踪 2009 万头,分别环比转正时间为2019 年 10 月份和 2020 年2 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月度环比在恢复,小猪存栏月度环比增加,但受制于母猪性能指标较二元下降约40%,产能恢复速度慢。 目前产能虽然在恢复,猪场个数增加,但是单场的养殖密度下降,也是导致产能恢复速度较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如非瘟前单场育肥规模1000头的养殖场,因担心非瘟,则降低养殖密度,养殖量在500-600头。 8月存栏母猪结构及性能指标跟踪: (1)当下母猪存栏结构混乱,能繁:后备 =6.5:3.5 ;二元能繁:三元能繁 =5.3:4.7 (2)不考虑胎龄,三元母单胎生产效率较二元降 补栏情况反馈: (1)二元母猪非瘟前成本:800-900元/头,去年 1200-1400 ,现在5500-6000. (2)仔猪非瘟前成本:320-360 元/头,去年450-550 ,现在 1500. (3)后市:关注未来小猪及母猪价格变化 生猪出栏均重:90kg 以下反馈提前抛售情况,150kg以上反馈超大猪存栏情况。当前出栏均重 130kg、较稳定,预计9月以后出栏均重开始增加,四季度均重或攀升至140kg以上。 成本及利润:当下自繁自养成本14元/公斤左右,较高水平13左右,偏高15。外购仔猪育肥,15kg1800元/头,育肥至130kg,成活率90%,成本25.5元/公斤;屠宰厂随猪价波动变化较大,亏损100元/头。 正常育肥出栏情况下预计下半年出栏1.96亿头肥猪。屠宰企业开工率处于低位,新冠疫情和高猪价抑制消费,全国冻品库存处于低位,2019年我国进口猪肉200万吨,预计2020年进口猪肉量将达到350万吨。 2. 猪价及出栏量预测 猪价方面,预计猪肉价格跌至11月中旬后反弹,反弹至7月高点附近随后继续下跌。 商品猪出栏量方面,预计2020年10月3468万头、11月3558万头、12月3373万头,2021年1月3671万头、2月3585万头、3月3534万头、4月3703万头、5月3987万头、6月4624万头。 总体来看: (1)从长期来看猪周期拉长,以往 3.5 年一个猪周期将拉长为5 年。 (2)目前生猪产能的恢复主要靠三元留种,好的二元供不足需。 (3)消费端受高猪价及肺炎双重影响,消费降级。 (4)猪价长期高位,但中间因为三元母猪释放产能或过渡性让猪价出现下跌。 - END - 观点整理:国泰君安期货农产品高级研究员刘佳伟 文章来源:国泰君安期货产业服务研究所 编辑:宜琳 DISCLAIMER 免责声明 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分析师声明:作者具有中国期货业协会授予的期货投资咨询执业资格或相当的专业胜任能力,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力求独立、客观和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特此声明。 免责声明:本报告的信息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期货标的的价格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本报告中所指的研究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不承诺投资者一定获利,不与投资者分享投资收益,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者务必注意,其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无关。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作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国泰君安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报告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国泰君安期货的专业投资者参考。若您并非国泰君安期货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信息。本报告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请您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并自主承担投资风险。 推荐阅读 观点速递 | 苯乙烯:产业视角下的本轮暴涨逻辑及估值浅析 事件点评 | 黑色系:力度不及市场预期,执行情况是关键 ——唐山秋冬季限产方案点评 系列报告 | 红土镍矿湿法项目探究——“新能源与不锈钢对镍资源的争夺” 系列报告(一)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