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2023年钢材市场展望

2023年钢材市场展望

作者:微信公众号【物产中大期货一站通】/ 发布时间:2023-01-05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物产中大期货《2023年钢材市场展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2023年 钢材市场展望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ANNUAL REPORT 物产中大期货研究院黑色组 观点摘要 从基本面看,2023年钢材将延续供需双弱的格局。供应端,预计延续粗钢平控政策,钢材产量全年同比持平或略降1%左右,维持在10亿吨附近,供应节奏上受需求和钢厂利润影响。需求端,地产政策托底意味较强,但是兑现到销售、拿地与新开工数据需要时间,预计明年地产端用钢需求仍将下滑5%左右;基建政策具有延续性,考虑到今年基数较高以及刺激效果边际下降,预计明年拉动用钢需求5%左右;制造业受疫情后经济复苏和国家的消费刺激政策提振,用钢需求预计同比增长3%;钢材出口伴随海外衰退风险有回落的压力。总体钢材需求预计稳中略降,预计同比下降3%。总供需格局仍将偏宽松,全年价格运行区间3000-4500元/吨,价格中枢在3800元/吨左右。 01 2022年钢材市场行情回顾 ANNUAL REPORT 2022年钢材价格价格表现为上半年冲高下半年回落,价格中枢相较2021年下移。今年上半年钢价大幅上涨,以螺纹钢现货价格为参考,1-4月份从4200上涨至5200;年中及下半年震荡下跌,4-11月份从5200下跌至3300;年末开始反弹,截止12月中旬,从3300连续上涨至4000附近。全年市场逻辑主要围绕宏观运行,基本面阶段性有影响但权重相对较小。 钢材全年行情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1-4月:5.5预期强烈,俄乌战争推波助澜 2021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 同时,今年明确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目标,提出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政策发力“适当靠前”;2022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目标增长5.5%左右。尽管年初国内几个重点城市承受着疫情的巨大挑战,需求同比去年低30%,年后去库也迟迟没有启动,但因为政策预期引导较强,钢价仍能不断上涨,而俄乌战争的爆发导致海外大宗商品供应短缺,则是推波助澜。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钢价节节攀升。 5-11月:预期阶段落空,美联储加息增添阴影 4月社融数据和各项经济数据大幅下滑,政府稳增长政策落地效果较差;随后美国5月CPI同比增8.6%,创40年新高,疫情后美国刺激消费,能源、住房和食品价格正以“40年来的最快速度”推高人们的生活成本,美国通胀问题日渐严重,今年俄乌战争的爆发更是火上浇油,加速了物价的上涨,这一局面也加大了美联储继续大幅加息的压力。产业角度,上海等城市有序解封后,需求恢复仍较慢远低于市场预期,钢材旺季未能去库,钢厂大面积陷入亏损后开始主动减产,引发负反馈。宏观和产业共同作用下,钢价与原料共振下跌。 11-12月:地产疫情美联储,利好消息应出尽出 近两年制约钢材需求的最大的因素来自地产需求的下滑,今年与地产销售有关的政策不断松绑,但收效甚微;下半年涉及房地产公司融资的政策也频吹暖风,直到11月,房地产行业“三支箭”陆续射出,涉及国家对房企债券融资、信贷融资、股权融资三方面的扶持政策,给市场信心的恢复注入了强心剂。同时,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表明了我国的疫情防控政策迎来了重大调整,各地陆续解封也打消了市场的疑虑,市场对明年消费预期重燃希望。此外,几次快速加息后,美国通胀也见顶回落,市场预期未来加息步伐将放缓,海外扰动逐渐减弱。前期市场下跌的三个主要矛盾相继缓解,钢价触底反弹。 02 2023年钢材市场展望 ANNUAL REPORT 2023年钢材行情市场展望,国内地产下行周期不改,地产基本面可能在明年年中左右见底;基建需求能够延续,但是边际效果可能降低;制造业在国家政策刺激下有望小幅增长,出口需求大概率伴随海外需求的走弱下滑。总需求较今年小幅下降,上半年需求恢复可能不及预期,下半年预计有所好转,钢材总供应预计变化不大。 2.1 粗钢产能基本充足,需求和利润影响开工 在粗钢平控的政策要求下,2021年我国粗钢产量为10.35亿吨,今年没有出台具体的粗钢平控或压减政策,但是由于行业整体利润较低,钢厂进行了自发减产,截至11月底我国粗钢产量为9.35亿吨,按照11月的日均产量进行推算,今年的粗钢产量大致为10.12亿吨左右,同比去年减少约2300万吨。 2015钢铁行业内则展开以去产能为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9000万吨,并在2017年完成对表外地条钢产能的淘汰,涉及产能达到1.5亿吨。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以小换大、以旧换新及易地搬迁后的置换新产能逐渐释放,黑色金属冶炼及金属压延行业的固定资产完成额自17年以来长期维持高位,而我国的粗钢产量也于2020年达到10.65亿吨创近几年新高。从2020年的粗钢产量和产能利用率推算我国目前粗钢产能约为11.8亿吨,与现阶段需求相比粗钢产能充足,但是考虑到2020年以来的粗钢平控政策,未来粗钢产量目标难超10.3亿吨。 展望明年,考虑到国内经济从房地产和疫情的两大冲击中刚走出来,经济形势仍难言乐观,GDP增长有压力,预计不会很快出台行政性压减政策,但仍不能忽视政策随时出台的可能。“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粗钢、水泥等重点原材料大宗产品产能只减不增,产能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制定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确保 2030 年前实现达峰。今年2月7日,《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以上,水资源消耗强度降低10%以上,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钢铁行业是制造业主要的碳排放来源,在主要部门中排放量仅次于电力热力行业,其碳排放量约占我国排放总量的16%。而中国的钢产量占全球的57%,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占全球钢铁产业碳排放的比重超过60%。因此虽然对于行业碳达峰在刚性目标约束上有所缓和,但也要注意到相关政策导向上钢铁行业仍然在“率先”之列。短期看,受经济影响,像20年那样明确发布的政策性压减命令概率较小,同时23年距离30年碳达峰要求仍有较长的一段时期,因此预计明年政策端对钢材供应的扰动较少。 粗钢产能充足,政策端明年扰动不大,限制明年粗钢产量的主要环节在下游需求和钢厂利润。供给侧带来的产量快速收缩叠加近几年需求的政策利好,钢材价格持续走高的同时钢厂利润不断走扩,持续到2018年。随着供应的逐步恢复和下游需求的增速放缓,钢厂利润水平下滑,2020年粗钢平控落地产量由增转降使得钢厂利润二次爆发,但仍难以抵挡需求的下滑速度,今年钢厂利润水平已回落至16年以来低位。展望明年,在目前的供需格局下,仍较难给到钢厂很高的利润。结合对利润以及政策的判断,预计明年粗钢产量与今年基本持平,维持在10.1亿吨左右。 供应方面除了产量需要关注外,钢材成本中枢的变化也要关注。国内以动力煤为核心的能源价格较高,与之相关的产品例如焦煤等价格支撑较强,同时在双碳目标下,钢铁行业预计会投入较多的资金进行技术和设备的改造升级,无形中也增加了钢厂的生产成本。 2.2 地产预期受政策影响显著,下行周期数据难言乐观 地产作为钢材消费的最主要下游,其占比大约为总消费量的 35%左右。同时,房地产施工建设中除了直接使用螺纹钢外,其他所需的机械设备、脚手架、护栏装置,装修阶段管道的铺设,以及竣工后家电采购等均间接拉动钢铁消费。因此,地产行业的景气度对钢铁行业需求的影响最大。 近几年随着“房住不炒”政策的提出,我国对地产的调控逐渐加严,地产经历了“三道红线”和银行“两条红线”的严格监管。2022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同样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房企频现债务危机,与此同时,销售端面临的问题也愈加严峻。房地产行业供需两端数据均大幅下滑并持续低迷。从数据上来看,2022年1-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2.39万亿元,同比下降9.8%;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为11.16亿平方米,同比下降38.9%;土地购置面积845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3.8%;商品房销售面积12.125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3.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6.2%。 为稳定楼市,减少对经济的冲击,中央频繁释放积极信号,从支持需求端到支持企业端,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据中指院统计,2022年已有超300省市出台政策近千条,达到近年峰值。前期各地政策主要涉及商品房销售端,例如降低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降低限售年限、降低交易税费等,同时多地房贷利率已降至历史低点,但目前看来这些政策对楼市销售促进作用有限,居民购房动力仍不足、观望情绪严重。进入11月,房地产政策重心由需求端转向供给端。央行、银保监会及证监会等部门,从信贷、债券、股权三方面“三箭齐发”全面支持房企融资,多种方式改善房企流动性,有力提振房地产行业信心。尽管供给端和需求端政策不断出台,但要房地产在明年实现V形反转不现实。政策角度看,房住不炒总方针不变,政策放松更多是基于当下严峻的经济形势,减少地产下行的进一步拖累。 从销售角度来看,房子具备居住和投资属性。居住属性可能随着保交楼推进、贷款利率、首付比例以及购房门槛的降低,或者疫情后收入预期回暖而环比回升,但是阶段性释放后后期动力不足,同时三年疫情波及到众多家庭,居民预期改变只是第一步,收入实际恢复更加关键,疫情防控放松后,感染人数增加,恐慌心理严重,消费不会立竿见影的提升,消费恢复延后,会导致大量群体的收入恢复延后。而投资属性仍然受到制约,住房不炒的大方针下,目前多数核心城市政策放松仍停留在最多允许二套房购买,而住房不炒政策,使得投资者对于房价只涨不跌,通过投资房子实现财富快速增值的预期也在降低,前几年房价持续快速上涨下,购房人大量涌入,透支了未来的部分需求,这一部分提前透支的需求也需要时间消化。因此,我们预计房地产销售有望企稳,但难见大幅反弹。 从拿地角度来看,拿地主体主要有三部分,房企(包括民企和国企)和地方城投。房地产企业融资环境好转,但是政策限制下,很难立马回到过去几年的粗犷激进式发展,地产融资政策调整的核心是修复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推动风险出清,募集资金不能用于新增拿地拍地、开发新楼盘、搞新的扩张。因此房企融资性现金流有望好转,但对房企持续发展更重要的经营性现金流依然有待提振,这一问题需要从需求端解决。地方城投今年拿地占比较高,但是今年10月13日财政部发文,严禁通过举债储备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明年地方城投预计拿地受限。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下滑,疫情影响企业税收减少,再加上三年抗疫支出,城投拿地部分兑现成实际开工可能打折或工期延长。以上都将对明年的房地产用钢需求造成影响。 考虑到2022年销售成交面积和销售金额大幅下滑,我们认为2023年一季度销售面积预计会筑底企稳,考虑到2022年土地成交面积的大幅下滑,二手房对新房市场亦有部分挤压作用,预计2023上半年销售面积将会维持较低的增速。我们预计2023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从2022年的-10%左右回升至-1%左右,全年房地产投资额约为14万亿左右。细分项来看,地产销售面积从-25%回升至3%左右,全年房地产销售面积约为14.4亿左右;新开工从-40%缩窄至-10%左右,全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约为11亿平米左右,用钢需求同比下降5%。 2.3 跨周期调节财政前倾,基建发力支撑需求 除了房地产以外,基建是我国钢材消费的另一支柱,在钢铁总消费量中的占比约为 20%左右。同时由于基建投资往往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宏观经济压力增加、地产周期下行时,基建投资对于钢材需求的提振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2022年国内经济承受巨大压力,基建成为支撑经济的主要抓手,基建投资表现亮眼,1-11月基础设施建设(不含电力)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加8.9%,有力对冲了地产、消费下行带来的拖累。政策引导下,2022年地方债发行明显前置,二季度发行最为密集,上半年已基本完成本年度新增债券发行任务。随着疫情扩散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8月下旬政府新增部署了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要求各地在10月底前发行完毕,优先支持在建项目,年内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在政策的的持续推动下,今年地方债和新增专项债发行均创下新高,前11个月地方债发行近7.3万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达到4.03万亿元。随着专项债和政策性工具的有力支持,投资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尽管地产数据长期同比下滑-40%,全年钢材表观需求仅同比下滑7%,基建提振效果明显。 展望明年,疫情影响减弱,但经济大环境依然较为严峻。近期监管部门已向地方下达了2023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从下达时间上看,今年是最早的一年,显示出财政稳增长的迫切性。发行使用方面,监管部门要求,提前批额度明年1月份启动发行,争取明年上半年将债券资金使用完毕。另据了解,多个省份获得的提前批额度相比2022年明显增长。预计基建相关政策延续连续性和稳定性,考虑到基数上升以及刺激效果边际下降,预计 2023 年基建投资增速将有所回落,同比增长 5%左右。 2.4 补库节奏逐步放缓,制造出口见顶回落 制造业方面,年初以来投资增速从高位逐渐回落,制造业投资维持了一定韧性,缓慢下行,1-11 月累计同比增长 9.3%,也是支撑国内经济的重要因素。从主要行业看,汽车行业延续复苏态势, 保持正增长 ,据中汽协数据,1-11 月汽车产销分别为 2462.8、2430.2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6.1%和 3.3%。基建下半年发力,挖掘机内销数量自9月份开始环比转正以来,截至11月末已连续3个月实现环比增长。家电行业主要与房地产挂钩,2022 年国内地产竣工、销售低迷,家电行业受到较大拖累。预计2023年,制造业延续今年行业分化的走势,总投资增速继续回落,用钢需求同比增长2%左右。 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我国出口钢材6194.8万吨,同比增长0.4%,进口钢材986.7万吨,同比下降25.6%。按照推算,今年全年钢材净出口预计在5600万吨左右,同比去年增加约400万吨。今年出口5-7月份数据增长较为明显,主要由于俄乌战争爆发后,海外尤其是欧洲国家钢材供应短缺,导致海外钢材形成飙升,中国出口价格优势明显,因此海外订单大增。但是下半年以来,随着集中补库的结束,美国开启加息后国外价格的快速下跌,以及制造业的下行压力,我国钢材出口优势减弱,出口量环比下降。 在欧美紧缩政策下,海外经济短期内难以恢复,进而影响中国制造业及出口市场。11月美国制造业PMI(季调)为47.7%,大幅下滑2.7个百分点,2020年7月以来首次跌破荣枯线;欧元区制造业PMI为47.1%,德国制造业PMI为46.2%,连续五个月位于收缩区间。细分项中美国制造业新订单PMI已经连续三个月处于收缩区间。11月全球PMI为48.7%,较10月下降0.7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低于50%。在疫情、地缘政治冲突以及货币政策趋紧等多重因素冲击下,全球制造业呈现继续下探走势,中国出口面临压力。目前钢材出口价差仍处在低位,出口驱动减弱,2023 年粗钢净出口将有回落风险,预计全年粗钢净出口在 5000 万吨左右。 03 总结 MONTHLY REPORT 从基本面看,2023年钢材将延续供需双弱的格局,供需平衡表(预估)见表1。供应端,预计延续粗钢平控政策,钢材产量全年同比持平或略降1%左右,维持在10亿吨附近,供应节奏上受需求和钢厂利润影响。需求端,地产政策托底意味较强,但是兑现到销售、拿地与新开工数据需要时间,预计明年地产端用钢需求仍将下滑5%左右;基建政策具有延续性,考虑到今年基数较高以及刺激效果边际下降,预计明年拉动用钢需求5%左右;制造业受疫情后经济复苏和国家的消费刺激政策提振,用钢需求预计同比增长3%;钢材出口伴随海外衰退风险有回落的压力。总体钢材需求预计稳中略降,预计同比下降3%。总供需格局仍将偏宽松,全年价格运行区间3000-4500,价格中枢在3800左右。 节奏上看,明年年初初预期主导的行情仍将继续,钢价预计偏强运行。首先,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对整个大宗商品价格运行都将产生较为积极的影响;其次,2023年是二十大的关键开局之年,新的经济政策有望密集出台,今年12月中旬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此外,明年两会3月份召开,市场预期明年的GDP目标定在5%左右,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在目标公布前后预期引导效果较强。二季度后需要关注的是,预期最终的兑现情况,目前看来明年重演需求不及预期的概率较大,或将再次拖累钢价下跌。但是,对于需求也无需过于悲观,疫情后国内需求恢复之路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下半年,随着疫情对实体经济影响进一步减弱,需求刺激政策逐渐落地,居民消费信心缓慢恢复,钢价有望企稳回升。与此同时,下半年还需关注美联储降息预期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商品波动率预计加大。 04 免责声明 DISCLAIMER 本报告仅供参考,不直接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进行投资与我公司和分析师无关,版权仅为物产中大期货有限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析师简介 黑色组组长/黑色产业链高级分析师 陈晓伟 期货从业资格: F3083030 投资咨询资格: Z0016218 电话: 0571-87788888-8712 邮箱:chenxw2@wzgroup.cn 微信公众号 分析师微信 分析师及联系方式 1. 钢材篇:陈晓伟 王静静 期货从业资格:F3084543 电话:0571-87788888-8177 2. 双焦篇:王海荣 期货从业资格:F3017570 投资咨询资格:Z0013263 电话:0571-87788888-8410 3. 铁矿篇:陈晓伟 张阳 期货从业资格:F3068040 电话:0571-87788888-8206 4. 动力煤篇:陈晓伟 期货从业资格:F3083030 投资咨询资格:Z0016218 电话:0571-87788888-8712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