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国金电新_重磅深度】风电2023年度策略《行业确定性高增长,看好业绩兑现、渗透率快速提升环节》

【国金电新_重磅深度】风电2023年度策略《行业确定性高增长,看好业绩兑现、渗透率快速提升环节》

作者:微信公众号【新兴产业观察者】/ 发布时间:2022-12-28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国金电新_重磅深度】风电2023年度策略《行业确定性高增长,看好业绩兑现、渗透率快速提升环节》》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国金电新 风电2023年度策略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行业观点 预计2023年国内陆风装机达70GW。据我们不完全统计,2019-2021年陆风招标规模分别为55GW、27GW、51GW,而2020、2021年陆风装机规模分别为67GW、31GW,与前一年的招标规模基本吻合。我们预计今年陆风招标规模达70GW+,考虑部分2021年招标项目受疫情影响延期到2023年并网,以及部分2022年招标项目为框架招标,可能会延期并网,预计2023年陆风装机规模将为70GW。2022年由于陆风招标价格持续降低,风电场IRR保持较高水平,驱动下游业主招标风电项目。考虑未来陆风价格大概率不会有明显下降,预计在高IRR支撑下,2023年陆风招标规模维持高位仍有保障。 预计2023年国内海风装机达10GW。目前各沿海省份规划项目总装机容量已超过40GW。据我们不完全统计,2023年海上风电并网规模预计在11GW左右,其中8.5GW项目已进行风机机组招标。预计2023年广东省海上风电并网量位居全国第一,达3.9GW,其次为山东、浙江、江苏,预计分别为1.9GW、1.4GW、1.0GW。 海外海风需求将迎高增长。1)欧洲海风市场迎爆发。预计2021-2026、2026-2030欧洲平均年海风新增装机为5.8GW、25.3GW;2)美国重启海风计划。预计2021-2026、2026-2030美国平均年海风新增装机为2.3GW、4.6GW;3)韩国、日本、越南为新兴海风市场。 看好高进入壁垒、受益于出口弹性的海缆环节。考虑海缆招标需要业绩门槛,只有具备历史工程业绩才能参与现有市场招投标,而目前500KV海缆仅有东方电缆、中天科技、亨通光电有产品投入应用,未来预计该环节格局将维持寡头竞争。考虑欧洲本土海缆企业目前处于产能紧平衡状态,且产能扩张周期在4-5年,预计未来将有一部分海缆订单外溢到其他国家,给国内海缆龙头出海机会。 看好业绩高弹性、格局向好的零部件龙头。2022年受疫情影响,风电行业上半年装机略低市场预期。叠加年初高企的原材料成本,风电零部件环节在上半年业绩表现同比均有所下降。而随着疫情缓解下游需求回暖、大宗商品价格下降,质量高、成本把控强的零部件龙头企业预计2023年盈利将有明显提升。 看好渗透率提高的碳纤维环节。叶片随风机大型化而长度变长,若仍使用玻纤,会带来载荷过大、叶片过重等问题。碳纤维低密度、高强度,若在叶片使用碳梁,可实现风机轻量化、提高发电效率、降低建设成本及后期维护成本、增长寿命,从而降低风电建设全生命周期成本。在大兆瓦背景下,出于对叶片长度、叶片强度、机组重量、后期维修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预计碳梁在海风叶片应用中占比将提升。预计2024年起我国风电行业碳纤维用量将迎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 预计未来风电需求持续保持高增,我们主要推荐两条主线:1)关注业绩兑现环节,如深度受益海风高景气标的以及受益于量利齐升的零部件龙头;2)关注渗透率提高环节,如碳纤维环节以及轴承环节。 重点推荐标的:东方电缆、日月股份、金雷股份、中材科技、明阳智能(完整推荐组合详见报告正文) 风险提示:经济环境及汇率波动;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疫情反复造成全球经济复苏低于预期的风险。 一、2023年国内风电行业装机高增,招标规模维持高位有支撑 据我们统计,2022年1-11月风电招标规模达85.63GW,其中海风招标15.34GW。我们预计2022年风电招标规模将达90GW+。高招标量预示着2023年装机高景气。 1.1 预计2023年陆风装机达70GW 据我们不完全统计,2019-2021年陆风招标规模分别为55GW、27GW、51GW,而2020、2021年陆风装机规模分别为67GW、31GW,与前一年的招标规模基本吻合。我们预计今年陆风招标规模达70GW+,考虑部分2021年招标项目受疫情影响延期到2023年并网,以及部分2022年招标项目为框架招标,可能会延期并网,预计2023年陆风装机规模接近70GW。 我们预计2023-2025年陆风装机分别为70/73/82GW,年复合增速为8%。 1.2 2023年陆风招标规模维持高位有支撑 2022年由于陆风机组价格持续降低,风电场IRR水平提高,使得下游业主陆风招标规模超预期。考虑未来陆风价格不会有明显回升,在高IRR驱动下,预计2023年陆风招标规模维持高位仍有保障。 预计中短期内陆风可开发资源容量不会限制招标规模。据《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统计,如果考虑3级以上的风功率密度条件的地区可供开发,则全国陆上可供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为20-34亿千瓦。据能源局统计,截至2021年全国累计并网的陆风规模为302GW,仅占可开发容量的15%-9%。我们预计截至2025年,累计并网陆风规模将达570GW,占可开发容量的29%-17%。陆风可开发资源容量充足,预计中短期内不会限制招标规模。 继2016年弃风率快速下降后,2020年至今我国弃风率维持在3%-4%区间。从今年前10月累计平均弃风率来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共有8个,其中蒙东、吉林、陕西、甘肃弃风率呈上升态势,主要由于并网量快速提升的同时送出路线没有及时匹配。预计后续随送出线路的建设,消纳问题将得到改善。 目前第一批大基地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总规模为97GW,其中预计风电规模达39GW,预计2022年底可投产18GW,2023年底可投产21GW。第二批大基地项目已公布项目清单,总规模达455GW,其中预计风电规模达182GW。根据规划指引,预计风电并网规模“十四五”期间将达80GW,“十五五”期间将达102GW。第三批大基地项目正在前期规划阶段。 1.3 预计2023年海风装机达10GW+ 目前各沿海省份规划项目总装机容量已超过40GW。据我们不完全统计,2023年海上风电并网规模预计在11GW左右,其中8.5GW项目已进行风机机组招标。 据我们不完全统计,2023年广东省海上风电并网量位居全国第一,达3.9GW,其次为山东、浙江、江苏,预计分别为1.9GW、1.4GW、1.0GW。 我们预计2023-2025年国内海风装机分别为10/15/18GW,年复合增速为34%。 1.4 考虑2023年需求高景气,陆风机组价格有望企稳 2022年下半年陆风机组中标价格已呈企稳趋势。据我们统计,1-11月陆风机组加权容量中标均价(扣除塔筒400元/KW)分别为2007元/KW、1996元/KW、1846元/KW、1856元/KW、1694元/KW、1785元/KW、1823元/KW、1848元/KW、1758元/KW、1677元/KW、1730元/KW。除10月份单一大体量项目低价中标拉低了中标均价外,自5月陆风价格降至最低点后,下半年陆风价格稳定在1700-1900元/KW区间。 2023年陆风机组价格有望保持稳定。1)需求高景气。我们预计明年陆风装机将达68GW,同比或增51%;2)考虑招标价格持续下降,整机企业未来盈利将承压,无明显降价驱动力;3)近期由于低价风机陆续交付,出现较多风机机组事故;4)运营商陆风IRR已达较高水平,相较于低价,业主将更多考虑产品、服务品质及综合实力等因素。 海风机组价格持稳下降。据我们统计,截至11月,国内已有21个平价海风项目公布招标价格,其中含塔筒机组中标/预中标均价在4140元/KW,不含塔筒机组中标/预中标均价在3643元/KW。 二、全球海风需求多点开花,预计海上风电迎来快速增长期 截至2021年,欧洲、中国分别为全球第一、第二大海风市场。2021年,全球新增海风装机达21.1GW,其中前三为中国、英国、越南,分别占比达80%、11%、4%;截至2021年,全球累计海风装机达57.2GW,其中欧洲、中国位列前二,占比分别达49%、48%。 欧洲海风市场前景可观,多国政府出台政策或规划推进海上风电发展。据欧洲各国政府海风规划以及第三方机构预测数,2021-2026、2026-2030、2030-2050欧洲平均年海风新增装机为5.8GW、25.3GW、14.6GW。预计到2026年、2030、2050年,欧洲累计海风装机规模达到57GW、158GW、450GW。 美国重启海风计划,预计未来年新增海风装机在2-6GW。2022年年初,美国能源部发布《海上风能战略》,其中指出,到2030、2050年美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规划达30GW、110GW。据GWEC预测,预计截至2026年,美国累计海风装机规模可达11.5GW。因此,2021-2026、2026-2030、2030-2050美国平均年海风新增装机为2.3GW、4.6GW、4.0GW。 2022年3月,韩国国会通过了《碳中和与绿色增长基本法》,法案将2030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从原有的35%上调至40%,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目标随之增加。预计到2030年,韩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从原有规划的12GW增加到18-20GW。据GWEC预测,预计截至2026年,韩国累计海风装机规模可达1.8GW。因此,2021-2026、2026-2030韩国平均年海风新增装机为0.3GW、4.0-4.5GW。 2022年12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日本海上风电产业发展规划,目标到2030、2050年,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达10GW、30-45GW。据GWEC预测,预计截至2026年,日本累计海风装机规模可达1.1GW。因此,2021-2026、2026-2030、2030-2050日本平均年海风新增装机为0.2GW、2.2GW、1-1.75GW。 据越南《电力发展规划》草案,乐观预期下2030/2045年海风累计装机分别可达7-8GW/70-80GW。截至2021年,越南海风累计装机不到1GW。因此2021-2030、2030-2045越南平均年新增海风装机至少为0.7GW、4.2GW。 截至2021年底,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达824.87GW,其中亚太、欧洲、北美为前三大风电市场,分别占比47.92%、28.45%、15.47%。综合我们对中国风电装机的预测以及GWEC对海外装机预测,2022-2025年全球每年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100GW、125GW、136GW、158GW,CAGR为17%。 三、海缆环节价值量稳定,进入壁垒高,受益于海外出口 3.1 海缆环节进入壁垒高,单位价值量可随大型化保持稳定 海缆进入门槛较高,主要受制于:1)地理位置:受运输需要,海缆企业需临近港口;2)技术门槛:海缆技术要求高,特别是220KV及以上的高压海缆技术复杂,研发生产周期较长,需要技术积累及有经验的生产运营团队;3)业绩门槛:海缆招标中往往需要历史工程业绩。 预计随二线企业进入220KV海缆市场,产品毛利率将下降至30%-35%。又由于500KV海缆仍具有较大技术壁垒,毛利率预计稳定在40%+。因此未来随着500KV海缆占比提升,预计海缆行业稳态毛利率为35%-40%。 据我们预测2025年海缆+敷设市场规模达364亿元,2022-2025年年复合增速达63%,单GW价值量维持在17-20亿元区间。在离岸距离增加与500KV海缆占比提高的双重影响下,海缆环节单GW价值量保持稳定。 区位优势是海缆企业主要竞争优势之一。由于海缆龙头企业成本、技术差别不大,区位优势成为其主要竞争优势之一。目前东方电缆已在浙江、广东阳江、福建布局或规划布局,中天科技在江苏、广东汕尾、山东布局或规划布局,亨通光电在江苏、广东布局或规划布局。目前国内海风省中,海南、广西、辽宁、上海尚未有海缆龙头企业布局。 3.2 预计2024年国内海缆龙头获取欧洲订单加速 欧洲海缆龙头市场格局稳定。欧洲海缆市场参与玩家主要有几大龙头,分别是普睿司曼(Prysmian)、耐克森(Nexans)、安凯特(NKT)、JDR等,市场格局稳定。 目前欧洲本土海缆企业产能基本满负荷,考虑未来欧洲海风高需求,欧洲海缆企业正积极扩产。 预计2024年起,国内海缆龙头新增欧洲订单将快速放量。1)从需求端出发,欧洲海风需求预计2025年起将出现明显提升,对应海缆订单预计从2024年起将快速增加。考虑欧洲本土海缆企业目前处于产能紧平衡状态,且产能扩张周期在4-5年,预计2024年将有一部分海缆订单外溢到其他国家,给国内海缆龙头出海机会;2)从技术角度上看,国内海缆龙头在技术上已和海外龙头处于同等水平,目前国内龙头出海欧洲欠缺的是欧洲下游业主的信赖度。国内海缆企业主要可从两方面增加欧洲业主信赖度:a)有海缆产品投入欧洲市场应用,并经历一定产品验证和应用周期(一般在2-3年);2)去欧洲本土建子公司,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四、受益受益大宗价格下降,零部件企业将迎量利齐升 大宗商品价格在2021年5月达到最高点,此后呈震荡下跌趋势。截至至今,大宗商品价格相较2021年高点已下跌约30%。预计2023年大宗商品价格仍保持震荡下行趋势。 原材料降价进一步释放零部件盈利弹性。受制于2021年原材料价格上涨,叠加疫情影响导致海运费增加,零部件厂商多在2021Q4&2022Q1达成本高点。受益于2022年原材料降价,预计2023年零部件平均成本同比将得到改善。考虑2023年下游需求同比也将迎来大幅增长,零部件企业将迎量利齐升。 五、预计叶片龙头市占率将进一步集中,碳纤维需求将在2024年迎快速增长 5.1 独立叶片企业与主机厂深度绑定 叶片制造商主要分为独立风力叶片制造商和配套风力叶片制造的整机厂商两种。在风电行业发展初期,整机厂配套叶片产能为主流模式。据GWEC统计,自从2006年以来,考虑风电行业景气周期变化+降低供应链复杂度等因素,整机厂配套叶片制造的占比逐渐下降。截至2020年,全球共有15家风机厂配套叶片产能,占总叶片产能比约达30%。 从历史经验上看,整机厂多在行业景气上行阶段,开始自建叶片产能,例如远景在2020年国内陆风抢装年布局叶片产能;而在景气下行阶段,关停叶片产能,例如ENCORE 在2018年德国风电市场衰退后,调整了其垂直供应链策略,预计未来整机厂将更多采取“自产+外包”相结合的形式。整机厂自建叶片的优点主要有:1)在行业高景气阶段,保障其叶片产能;2)垂直一体化下可降低其成本;3)建厂可帮助整机企业拿到风资源。而整机厂外包叶片的优点主要有:1)应对行业风险更灵活;2)缩短新型产品推出上市时间。叠加目前风电产业链已成熟,我们预计未来整机厂将更多采取“自产+外包”相结合的形式,长期看,整机厂自产叶片产能占比预计会呈下降趋势。 5.2 预计龙头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稳态毛利率为15%-20% 中材科技与时代新材是国内风机叶片的主要供应商,2016-2020年两家市占率长期维持在40%-45%。2020年受行业抢装影响,风机吊装规模的大幅上涨带动叶片市场规模快速扩张。据CWEA统计,2021/2020年风电新增吊装分别为56/54GW,较2019年的27GW有明显提升。叠加2021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叶片厂放弃部分盈利较低订单,20-21年中材科技和时代新材市占率阶段性下滑,为40%/ 35%。我们预计未来随着风电进入平价时代,叠加叶片大型化,行业头部厂商集中度将回升。 受益于行业需求增长,叶片厂商近五年营收快速增长。中材科技、时代新材2017-2021年叶片营收年复合增速达24%、26%。2020年是风电行业的抢装年,行业毛利率处于阶段性高位;2021年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行业毛利率出现较大回落。目前行业盈利能力已降至最低点,预计随上游原材料价格下降,叶片盈利能力将迎拐点。预计未来叶片行业稳态毛利率为15%-20%。 5.3 预计碳纤维在叶片上的需求量将在2024年快速增长 2022年7月,维斯塔斯碳梁专利到期。在专利未到期前,国内外就有企业对碳纤维在叶片上的应用进行提前布局。以2021年风电碳纤维需求为例,国内企业占比约达14%,除维斯塔斯外其他海外企业占比约达11%,该需求主要用于碳纤维在叶片上的研发、试制。预计在专利到期后,风电碳纤维需求将出现一定程度的提高。 叶片长度增加,会使:1)叶根受到的荷载增加,使叶根疲劳失效,并且使风轮在摆动方向受到较大荷载,导致扭转变形;2)叶片重量增加,导致荷载上升,增加主梁帽层间失效的风险。若重量的增加大于刚度增加,叶片还易发生共振,破坏结构。因此随叶片大型化,使用高刚性、高比强度、高比弹性模量的材料制造决定叶片刚性的主梁至关重要。传统叶片制造材料玻璃纤维较难满足这些要求,而碳纤维密度更低、强度更高,是风电叶片大型化、轻量化的首选材料。 随海风大型化快速发展,预计碳纤维在叶片中的应用也将迎来快速增长。据我们测算,2022-2025年国内风电碳纤维叶片总需求用量在2325吨、7797吨、15064吨、28997吨,预计2024年起碳纤维用量将迎快速增长。 六、投资建议 预计未来风电需求持续保持高增,我们主要推荐两条主线:1)关注业绩兑现环节,如深度受益海风高景气标的,如东方电缆、海力风电等;以及受益于量利齐升的零部件龙头,如日月股份、金雷股份、中材科技等;2)关注渗透率提高环节,如碳纤维环节,如光威复材、吉林化纤、吉林碳谷等;以及轴承环节,如恒润股份、新强联等。 七、风险提示 经济环境及汇率波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格局出现分化,全球一体化及地缘政治等问题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不确定性。 在此背景下,可能出现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及人民币汇率波动,或将影响新能源发电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及国际业务的拓展。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近期受疫情等多方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呈明显不确定性,有一定概率继续上升,会对风电产业链造成不利影响。 疫情反复造成全球经济复苏低于预期的风险。现全球疫情反复,下游需求、供应链生产、运输等多环节都会受疫情影响而滞后延迟,存在因疫情反复造成全球经济复苏低于预期的风险。 (PDF报告全文烦请联系对口销售或国金电新团队索取,谢谢) 姚 遥 yaoy@gjzq.com.cn 胡竞楠 hujingnan@gjzq.com.cn >>>END<<<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