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深度|上游防守,下游反击【国金石化】

深度|上游防守,下游反击【国金石化】

作者:微信公众号【数据调查局】/ 发布时间:2022-12-23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深度|上游防守,下游反击【国金石化】》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报告要点 >>>> 投资逻辑 1、“双碳”政策推动下,油气价格中枢有望维持高位。由于OPEC+持续维持减产政策,IEA释储计划结束以及欧盟和G7分别对俄罗斯原油实施禁运和限价等因素,全球原油边际供应减少。虽然美联储持续加息导致强烈衰退预期存在,但是整体海外出行强度持续维持回暖趋势,伴随中国消费市场复苏,原油需求存在边际增加可能,原油价格有望维持高位。与此同时,“双碳”政策推动天然气需求持续增长,叠加地缘政治影响促使天然气持续供需紧张,欧洲LNG供需缺口在2023或将进一步扩大。而全球天然气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俄罗斯和中东地区,美国洲际管道投产延期或限制美国天然气边际供应的增长。当前美国自由港爆炸恢复供应时间仍具有不确定性,且全球天然气供应端边际增量有限,伴随中国需求或逐步恢复以及欧洲对LNG需求增长,天然气价格中枢或存在进一步上抬可能性。 2、上游油气资产公司持续稳健,高股息防守属性强。三桶油的成品油销售业务保证了业绩的相对稳定性,中石油/中石化销售板块毛利率始终保持在2.5-8%/6-9%的范围。与此同时,伴随着全球原油价格中枢维持相对高位,中石油和中海油上游业务优势显著。通过对三桶油股利支付率和股息率的回溯,三桶油股利支付率均维持在45%以上,受益于业绩未来的稳定性以及全球原油价格中枢维持高位震荡格局,在悲观/中性/乐观不同油价情景假设下,三桶油2022-2024年A股股息率有望维持5-14%,H股股息率有望维持8-24%,上游资产防御属性显著。 3、民营大炼化产业链深加工,下游成长确定性强。伴随大炼化企业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公司短期利润虽然受行业景气抑制,但经营净现金流依然维持较为稳健状态,而充沛的现金流促使公司维持较高规模的资本开支确定性较强。民营炼化企业持续推进产业链深加工项目,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成长领域相关产品,新建深加工产能在23-26年的持续释放带来终端产品附加值的大幅上涨有望带来显著的业绩增长,民营炼化龙头企业业绩成长性显著。 >>>> 投资建议 行业策略:由于油气供应端边际减少或增加有限,而海外出行强度持续维持复苏趋势叠加中国疫后需求逐步恢复,全球油气供需结构偏紧,上游资源品价格有望持续维持高位,同时下游随着需求恢复,叠加部分下游炼化龙头持续积极布局深加工,今年受到疫情压制的下游板块业绩或出现改善。我们持续看好上游油气优质资产以及业绩有望修复的下游民营炼化企业,维持石油化工行业“买入”评级。 相关标的:我们建议关注上游具有油气资产的稳健型央企以及下游炼化业绩或出现超预期且持续推进产业链深加工的石化标的:(1)上游具有油气资产的稳健型央企:中国海油,中国石化;(2)下游具有成长确定性的民营炼化龙头企业:恒力石化,荣盛石化,桐昆股份。 >>>> 风险提示 (1)原油供需受到异常扰动;(2)疫情反复扰动;(3)成品油价格放开风险;(4)项目投产速度不及预期风险;(5)终端需求不景气风险;(6)三方数据误差影响;(7)技术迭代影响超额收益的风险;(8)美联储加息或抑制终端需求。 >>>> 内容目录 1、原油中长期保持高景气,油价中枢有望维持高位 1.1、全球原油边际供应减少 1.2、中国消费或复苏,原油需求存在边际增加可能 2、天然气需求持续旺盛,气价或将进一步抬升 2.1、双碳”政策推动天然气需求持续增长 2.2、欧洲天然气需求缺口持续扩大 2.3、全球天然气供应增长缓慢 2.4、Q4或为天然气需求大拐点 2.5、欧洲天然气还够用多久? 3、三桶油上游资产开发稳定,高股息防御属性强 3.1、资本支出扩张促使上游资产开发稳定 3.2、持续维持高股息政策,标的具有类债券防御属性 4、民营大炼化产业链深加工,成长确定性强 4.1、民营大炼化持续投入下游布局,现金流增长助力成长确定性 4.2、恒力石化:持续推进C2-C5深加工,新材料挺进改性塑料 4.3、浙石化:推进新材料产能布局,转型化工新材料 4.4、东方盛虹:炼化一体化投产降低成本,持续推进新能源布局 5、风险提示 报告正文 01 未来原油中长期保持高景气,油价中枢有望维持高位 1.1、全球原油边际供应减少 OPEC+从2022年11月开始至12月合计名义减产200万桶/天,预计实际减产量约为105万桶/天,其中,11月实际减产量为70万桶/天。OPEC+于12月4日举行第34届OPEC+部长级会议上同意维持200万桶/天的原油减产政策,OPEC+对于高油价诉求明显。 在OPEC+开启减产周期的同时,IEA和美国纷纷宣布释储。总体来看,IEA两次释储以及美国单独释储总规模达到3亿桶。当前美国战略石油储备为3.82亿桶为198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从释储整体规模和节奏来看,6-9月IEA和美国释储平均规模为137.58万桶/天,1-4月平均为58.33万桶/天,6-9月释储规模平均扩大79.25万桶/天。在短期内释储行为可缓解原油供给的燃眉之急,但释储无法长期进行。 IEA的释储计划预计10月底结束,美国11月战略库存实际释放33万桶/天,并声称12月将合计释储约49万桶/天,11月供应量合计减少69万桶/天, 12月供应减少量预计为53万桶/天。 欧盟针对俄罗斯原油的禁运制裁已于12月5日开始实施,通过对俄罗斯出口欧洲原油数量和国家数据的追踪,9月俄罗斯出口欧洲原油合计6266万桶,其中出口至欧盟国家合计5140万桶(土耳其为非欧盟国),折合170万桶/天,在12月欧盟对俄罗斯制裁开始同时,欧盟提出对俄罗斯原油价格限定60美元/桶的最高价,远低于当前全球原油价格,俄罗斯原油供应具有较为显著的不确定性。 虽然美联储持续加息导致强烈衰退预期存在,但是原油在供应端将迎来强支撑对抗衰退预期,在11-12月预计面临近100-300万桶/天的供应减少,相当于今年1月-9月全球原油平均供应量的1-3%左右。 1.2、中国消费或复苏,原油需求存在边际增加可能 虽然美联储持续加息,市场存在较为显著的需求悲观预期,但整体海外出行强度持续维持复苏趋势,2022年下半年全球出行指数小幅回落后维持稳定,欧美出行强度依然维持较为稳健态势。与此同时,伴随中国疫情政策的调整,居民出行持续恢复,明年原油终端消费需求或有所回暖,推动全球原油需求增加。 02 油价天然气需求持续旺盛,气价或将进一步抬升 2.1、双碳政策推动天然气需求持续增长 目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电力体系中,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已占有较高的比重,2021年欧洲天然气发电比例为19.82%,美国这一比例在38.44%,但同时煤炭发电也仍占有一定的比例,美国煤炭发电比例仍超过22%,欧洲则在15%左右。 欧洲电价同欧洲天然气价格存在高度相关性,随着欧洲“双碳”的快速推进,煤炭用量降低导致的发电量下降需要依靠其他能源补充,由于现阶段储能的经济性问题以及核电的安全性问题,天然气作为清洁的调峰能源的地位逐渐上升,我们预计在中短期内,发达国家电力系统中天然气的用量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从而为天然气需求带来增量,天然气供应紧张问题凸显。 我国天然气发电量水平较低,2021年我国天然气发电量仅占3.2%,远低于煤电62.6%的水平,随着“双碳”规划的加速推进,未来电力系统将为中国天然气需求提供显著增量。 受供暖、供电煤改气双重影响,我国天然气需求有望持续上升,2021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为3787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2.5%。伴随中国疫情政策的放开,将为中国工业用气、居民用气、发电用气等板块天然气需求带来显著增量。 2.2、欧洲天然气需求缺口持续扩大 由于俄罗斯对欧洲及阿尔及利亚对西班牙管道气输送量下降,2022年欧盟及英国管道气进口量大幅下降。参考监测数据,2022年前46周,欧盟及英国主要管道气累计进口量为1752亿立方米,同比下降约23%。为弥补管道气进口量的缺口,欧盟和英国扩大了LNG现货购买规模,其中美国成为欧洲LNG进口的主要来源,占比高达38%。 2022年前44周,欧盟及英国天然气主要进口途径(包括LNG和主要管道气)累计进口量为306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约3.7%,2022年LNG已弥补欧盟及英国管道气缺口,管道气在其主要进口途径中的占比已由2019年的约70%降至目前的不足50%。 当前由于欧洲入冬速度较为缓和且温度暂未出现极端天气,欧洲天然气去库速度较为和缓,当前欧洲天然气库存依然维持较高水平。截至2022年12月10日,欧盟及英国地下天然气储量为1013.76TWh,储气率为89%,目前储气量仍然充足。今冬欧洲遭遇能源大面积短缺的危机相比前期有所缓解,但考虑到今年上半年天然气储气阶段时北溪一号正常供应管道天然气,而2023年受北溪一号断供影响,为缓解能源压力,欧洲LNG需求或将进一步扩大。 2.3、全球天然气供应增长缓慢 目前,世界天然气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俄罗斯和中东地区,2021年美国/俄罗斯/伊朗/中国/卡塔尔天然气生产占比分别为23.1%/17.4%/6.4%/5.2%/4.4%。美国页岩气供应了主要边际增量,2012-2021年天然气产量增量中美国/俄罗斯/伊朗/中国分别占比40.1%/14.0%/14.0%/13.8%。 美国主要产区天然气管道建设进度延期,我们梳理了美国重点产区州际管道的最新状态,受制于疫情反复、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等负面因素影响,原本预计2022-2023年投产管道项目Mountain Valley Pipeline宣布延期,投产时间延期至2023年底至2024年,该项目天然气运输能力约为20亿立方英尺/天,约为当前美国天然气产量的2%。由于美国天然气生产主要集中于核心产区,主要依赖州际管道运输至各州使用,州际管道的投产延期或持续制约美国天然气产量增长。 Freeport是美国LNG重点出口港之一,2022年1-5月其LNG出口量占美国总出口量的17.21%,Freeport在6月发生爆炸后停止生产和出口,考虑到1-5月美国LNG液化站已几乎满负荷运行,7-10月美国LNG出口量的降幅接近Freeport LNG在1-5月的出口量,因此Freeport LNG出口终端停运限制了美国出口能力,近期美国LNG出口量接近2021年同期水平,与此同时,Freeport计划2023年1月将恢复至2 BCF的出口能力,预计2023年3月份将恢复全面生产,但实际恢复时间仍存在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美国对天然气的需求在2022年同样旺盛,1-10月消费量约8270亿立方米,较2021年同期增长约362亿立方米,美国天然气产量增量几乎均被国内需求所消化,国内需求增长也对美国天然气出口有所限制。 2022年俄罗斯LNG出口量处于历史相对高位,但并未出现大规模增长。截至11月底,俄罗斯LNG出口量为439亿立方米。 2020年以来,俄罗斯对欧洲主要管道供气量已大幅下降,2022年9月,北溪管道天然气发生爆炸,俄罗斯至欧洲管道供气量下滑明显,截至12月12日,俄罗斯主要管道供气量仅为482.9GWh/d,同比下降85.2%。受地缘局势影响,北溪天然气管道难以短期内完成修复并恢复对欧供气。 2.4、Q4或为天然气需求大拐点 近期欧洲重点国家天然气平均消费量同比去年同期减少,实际影响为欧洲多国采取减少需求以维持能源供需平衡或需求实质性衰退仍具有不确定性。回溯欧洲天然气库存数据,通常情况下欧洲11月至次年3月开始步入天然气去库取暖周期,伴随天然气步入冬季消费旺季,气温对需求影响或导致能源价格波动巨大。 当前欧洲去库周期相较往年略微延迟,但当前抽气速度高于往年。截至2022年12月13日,欧洲天然气库存抽气量为8.74亿立方米/天,同比上升34.15%。 欧洲再气化能力成为大幅增加LNG进口时的瓶颈。我们通过各国LNG进口量和气化站气化能力对各国的气化站利用率进行估算,2022年4月欧洲LNG进口量达到历史新高5.43亿立方米/天,气化站利用率接近100%,11月欧洲气化站利用率回升至90%以上。目前欧盟及英国共有LNG气化站39个,LNG气化站再气化能力为2062亿立方米/年;预计2022年底,欧洲将有LNG气化站42个,较2021年增加7个;LNG气化站再气化能力将达到2271亿立方米/年,较2021年增加278.3亿立方米/年。 欧洲LNG再气化能力将在未来几年内快速提升。预计2023-2026年将分别增加579/555/142/318亿立方米/年。2022年11-12月,在原计划于年底上线的气化站投产前,欧盟及英国LNG再气化能力将存在约0.7亿立方米/天的缺口。在2022年11月-2023年4月,若欧洲LNG气化站投产出现延误,则LNG进口能力不足仍然有可能会伴随整个天然气进口旺季。若2023年全年欧盟及英国LNG进口量约为5.67亿立方米/天,则欧盟及英国2023年加权平均再气化能力将超过其LNG需求,因此到2023年中或下半年,再气化能力紧张将得到缓解。 2.5、欧洲天然气还够用多久? 参考过去7年欧洲最慢去库速度为乐观假设参考基数,以北溪一号是否恢复20%供应量,美国自由港是否恢复运营对今冬欧洲在悲观情景下的去库情况进行测算。在乐观假设下,2023年4月欧洲天然气库存水平基本与近几年历史最低值持平,而明年北溪是否供应仍具有较为显著的不确定性且自由港恢复持续延期,即使是暖冬最慢去库速度2023年4月欧洲库存或达到2018年以来最低水平,欧洲天然气存在供求缺口扩大风险,且2023年欧洲累库进度存在不及预期可能性。 03 三桶油上游资产开发稳定,高股息防御属性强 3.1、资本支出扩张促使上游资产开发稳定 在国际原油价格中枢维持中高位,天然气价格中枢有上抬可行性的情景下,具有上游油气资产企业业绩确定性较强,主要关注标的: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石化。 全球“双碳”政策驱动下,国际油气公司倾向于将资金用于降低企业负债率以及提高股东回报,对于增加资本开支以推动油气产量以及新勘探储量增加意愿较低。三桶油勘探开发资本支出逆行业趋势增长,2016年以来三桶油合计勘探开发资本支出稳定增长,仅2020年受疫情影响有所回落。三桶油2021年合计勘探开发资本支出为2644.61亿元,同比增加2.74%,2022年指引约为2817亿元。三桶油勘探开发资本支出逆势扩张,从而推动后续公司成长确定性较强。 三桶油合计原油储量自2014年以来有所下滑,但整体仍稳定在较高水平。2021年,三桶油合计原油储量有所修复,达到117.37亿桶,同比上升12.89%;三桶油合计天然气储量自2015年起稳定处于90兆立方英尺以上的高水平,2021年三桶油合计天然气储量为91.72兆立方英尺,同比下降0.93%。 三桶油合计原油产量自2011年以来维持稳定,2022年截至第三季度合计原油产量达到12.25亿桶,同比上升1.4%;合计天然气产量自2011年以来逐年高升,2011-2021年CAGR达6.58%,2022年截至第三季度合计天然气产量达到4.9兆立方英尺,同比上升6.05%。三桶油上游资产开发稳定为未来业绩增长和公司高股息回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桶油归母净利润均大致自2016年的低点开始回升,2021年疫情影响逐渐减弱,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净利润为921.6/703.1/712.1亿元,同比增长385.61%/181.20%/116.28%。2022年前三季度,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净利润为1202.7/ 1087.6 / 566.6亿元,其中,中石油与中海油已超过2021年全年净利润水平。 中石化和中石油销售板块持续维持盈利能力稳健,成品油销售受行业景气度波动影响较小,中石油/中石化销售板块毛利率始终保持在2.5-8%/6-9%的范围,虽然2006-2008年/2011-2014年/2017-2019年石化行业景气出现下滑周期,但销售业务业绩波动较小,中石油/中石化销售业务贡献毛利占比在15%/18%以上。 3.2、持续维持高股息政策,标的具有类债券防御属性 通过梳理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以及中国石化的股利支付率,三桶油的股利支付率均在45%以上,对应当前股价股息率均在7-12%左右,对应港股股价较低情景下,股息率平均处于10-19%,资产具有较高的类债券防御属性。 我们看好油价因供给边际增量有限而维持高位,以及在保障国内能源供应的大背景下三桶油加强勘探开发力度,促进油气储量、产量增长。同时,由于批零价差相对稳健,海外成品油裂解价差受益于海外炼能的出清持续维持相对高位,或为三桶油带来一定业绩弹性。 我们参考了当前全球原油价格、中国成品油零售价以及三桶油最新业绩情况在不同油价环境假设下对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和中国石化进行盈利测算以及股息率预测。今年至今全球原油价格均值在100美元左右,受俄乌冲突、美国短期释储以及美联储加息等影响,原油价格存在不确定性,在此情况下,我们在悲观/中性/乐观三个不同情景下对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和中国石化进行盈利测算以及股息率预测。 中性情景下,我们持续看好原油价格中枢在供需偏紧情景下持续维持高位,2022-2024年保守给予100/90/90美元/桶的原油销售价格。在此假设下,2023-2024年三桶油对应A股股息率在7.5-11.5%的范围,H股股息率在11-19.5%的范围内。 悲观情景下,或受全球需求衰退,供应端大幅增加等不确定影响,假设全球原油价格2023-2024年有所回落,假设2022-2024年全球原油价格为100/70/70美元/桶。在此假设下,2023-2024年三桶油对应A股股息率仍然有5-8%,H股股息率仍然有8-14%。 乐观情景下,全球原油终端需求稳定,但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或造成原油供应端边际减少可能性,2023-2024全球原油价格中枢或进一步上抬,假设2022-2024年全球原油价格为100/110/110美元/桶。2023-2024年三桶油A股对应股息率有望提升至8-14%,H股对应股息率有望达13-24%。 04 民营大炼化产业链深加工,成长确定性强 4.1、民营大炼化持续投入下游布局,现金流增长助力成长确定性 受制于全球原油价格大幅波动以及终端需求不景气负面影响,2022年下游炼厂景气度较为低迷,各大民营大炼化企业的利润水平受到负面影响。虽然2022年Q3受制于原油持续单边下跌、恒力炼化设备检修,美元持续走强以及下游需求的低迷让民营大炼化企业利润短期承压,但民营大炼化的整体现金流水平伴随着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投产整体维持较为稳健且增长趋势。 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全行业获得约681亿的经营现金流,以2021年民营大炼化板块的投资水平最为参考,项目投资通常动用30%本金和70%贷款,民营大炼化拥有年2270亿的最大投资能力。伴随2023年民营大炼化企业深加工项目持续投产,预期经营现金流会有进一步的增长,丰沛的现金流促使民营大炼化龙头企业持续维持稳健投资,进一步增加公司持续成长的确定性。 4.2、恒力石化:持续推进C2-C5深加工,新材料挺进改性塑料 恒力石化持续推进炼化一体化的规划布局,在现有产能的基础上向广向深拓展产能规划。就目前恒力石化生产链投建规划,恒力石化在具有炼化深加工潜能的同时,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进而进一步扩大附加值。 环氧丙烷生产线进一步加工后产出的聚醚多元醇作为优质电解液的原料之一,巩固了恒力石化进一步布局新能源领域的基础,配合即将建成的C3年产26万吨PC生产线,使恒力具备潜在大体量新能源车/充电桩以及其他需求增长迅速的工程塑料领域的潜力。在新材料业务方面,康辉新材料作为恒力在新材料领域的先锋,继续推进各类功能性薄膜和改性塑料产能,高端聚酯膜在光伏等高增长产业的广泛应用以及改性PET在车辆制造中的重要性确保了恒力持续增加产品附加值的能力。与此同时,康辉新材料16亿平的锂电隔膜项目稳步推进,2022年底开始安装第一条线,2023年6月投产,也为深加工一体化布局增进确定性。 4.3、浙石化:推进新材料产能布局,转型化工新材料 浙石化二期项目持续处于投产过程中,目前荣盛石化持股51%,桐昆股份持股20%,伴随深加工的推进,业绩成长性确定性强。 C2:目前炼化一体化项目C2产业链终端产品仍然为LDPE,HDPE以及EVA,随着浙石化高性能树脂项目在未来扩大产能,浙石化在新能源领域保持向上的发展趋势。 C3:目前炼化一体化项目C3产业链环氧丙烷和MMA两条产业线有向下游聚醚多元醇和PMMA延伸的潜力。随着新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终端需求有可能保持增长势头。 随着浙石化2022年大力推进高端化新材料建设,浙石化未来将额外拥有大量LDPE,HDPE和EVA产能,加之在建的ABS,SBS等生产线,大大增加了浙石化在光伏以及新能源车等高增长领域的话语权。C2产业链巩固和增强公司在光伏等新能源领域的利润空间的同时,C3产业链环氧丙烷产业线、碳酸乙烯酯以及MMA生产线都有向下延伸到锂电池电解液的空间。预计2023年投产的年产30万吨醋酸乙烯、20万吨碳酸乙烯酯扩大浙石化在新能源电池和EVA的产能,同年预计投产的橡胶、PBS可降解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线与优化原料互供和向下游延伸的发展战略相契合。 4.4、东方盛虹:炼化一体化投产降低成本,持续推进新能源布局 东方盛虹年产1600万吨的炼化一体化项目于5月投产,投产后的PX-PTA-FDY/DTY产业链进一步降低了下游高端产品生产成本。斯尔邦于2022年9月成功开车年产800吨的POE产业线,使东方盛虹同时具备生产光伏级EVA和潜在生产POE的能力。 东方盛虹同年投资284亿元布局海格斯新能源磷酸铁锂产业链和盛景新材料POE产业链,继续扩大光伏级EVA布局。伴随新10条出台和国内出行强度恢复,新能源相关产业的增长有望继续推动东方盛虹的业绩增长。 05 风险提示 1)原油供需受到异常扰动:俄乌局势变化、伊核协议推进以及委内瑞拉制裁解除等地缘政治事件或造成供应端的不确定性,同时原油价格维持高位后存在油企修改生产计划的可能性,IEA和美国存在进一步加大释储规模的可能性带来全球原油短期边际供应增加,美联储加息或带动美元指数走强,而美元指数与原油价格通常为负相关走势,假使美联储加息或对原油价格产生扰动。 2)疫情反复扰动:当前奥密克戎对全球原油需求端影响已逐步减弱,但新型变种的出现存在对全球原油需求产生负面影响可能性; 3)成品油价格放开风险:成品油价格假如放开,转变为由市场进行定价,汽油、柴油价格将存在频繁波动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在成品油销售的垄断地位可能被撼动; 4)项目投产速度不及预期风险:油气田、大炼化装置、新能源材料装置投产、达产进度不及预期或者出现意外事故导致长期停产; 5)终端需求不景气风险:石油化工企业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销售成品油和石油石化产品。部分业务及相关产品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存在行业景气度下行风险; 6)三方数据误差影响:三方数据包含卫星数据及油轮定位等数据,数据误差包括与卫星定位直接有关的定位误差,以及与卫星信号传播和接收有关的系统误差; 7)技术迭代影响超额收益的风险:民营大炼化企业大多为2018-2019年建成投产的炼化装置,均采用最新的生产技术,相比两桶油和日韩的老旧产能存在明显的后发技术优势,而技术优势及规模优势也是民营大炼化企业的主要超额收益来源,通常情况下炼化行业的技术迭代周期约为15年,但如果技术迭代周期缩短,或对民营大炼化企业行业超额收益存在负面影响; 8)美联储加息或抑制终端需求:美联储加息或带动美元指数走强,而美元指数与原油价格通常为负相关走势,假使美联储加息或对原油价格产生扰动。 特别声明 本公众号的观点、分析及预测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任何机构立场,也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本公众号发布的信息仅供《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专业投资者使用;非专业投资者擅自使用本公众号信息进行投资,本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未经本人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此报告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派发、复制、转载或发布,或对公众号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欢迎和我们联系 国金证券 研究所 石油化工 许隽逸 xujunyi@gjzq.com.cn 陈律楼 chenlvlou@gjzq.com.cn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