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池技术迭代加速,电源电网投资额同比正增长【民生电新·周观察·20221218】
(以下内容从民生证券《光伏电池技术迭代加速,电源电网投资额同比正增长【民生电新·周观察·20221218】》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行业观点概要 ■本周(20221212-20221216)板块行情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板块:本周下跌3.77%,跌幅排名第4,弱于大盘。 本周核电指数涨幅最大,光伏指数涨幅最小。核电指数下跌1.54%,工控自动化下跌1.92%。新能源汽车指数下跌2.51%,风力发电指数下跌4.15%,锂电池指数下跌4.37%,储能指数下跌5.01%,光伏指数下跌5.27%。 ■新能源车:亿纬锂能新技术发布,为绿色未来而来 12月15日下午,亿纬锂能举行新技术发布会,宣布总部研发中心于当日在惠州正式落成。会上亿纬锂能同步进行了关于大圆柱电池、“π”电池系统、锂金属二次电池、固态及半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能技术的新技术新产品发布。 ■新能源发电:光伏电池技术迭代加速,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行 隆基绿能创造了p型HJT电池26.56%、无铟HJT电池26.09%转换效率的新世界纪录,进一步夯实了低成本HJT电池的产业化技术基础;极电光能150MW钙钛矿光伏生产线正式投产运行,标志着极电光能从实验室研发迈向全面产业化的新阶段。钙钛矿是极具潜力的下一代光伏发电技术,具有转换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优点,正在快速走向市场。目前国内已有极电光能、纤纳光能和协鑫光电在内的多家企业布局钙钛矿电池赛道。产业链方面,本周硅料价格环跌3.82%,约277元/kg,硅片价格跌幅均超5%,下行态势加速;硅片、电池片与组件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工控及电力设备:工控景气度指标向上修复,电源、电网投资同比正增长 11月PMI为48%:低于荣枯线,但仍有部分行业保持扩张。11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2022年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22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3.8%;其中,22年11月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11月电源、电网投资完成额同比正增长:2022年1-11月,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5525亿元,同比增长28.3%,电网工程完成投资4209亿元,同比增长2.6%。 ■本周关注:晶澳科技、阳光电源、许继电气、宁德时代、三花智控、平高电气、汇川技术、派能科技、鹏辉能源、天顺风能。 ■风险提示:政策不达预期,行业竞争加剧致价格超预期下降等。 新能源汽车 亿纬锂能新技术发布,为绿色未来而来 12月15日下午,亿纬锂能举行新技术发布会。12月15日下午,宣布总部研发中心于当日在惠州正式落成。会上亿纬锂能同步进行了关于大圆柱电池、“π”电池系统、锂金属二次电池、固态及半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能技术的新技术新产品发布。 亿纬锂能总部研发中心:于2022年12月15日建成,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涵盖了动力电池研究院,电池系统研究院,试制中心,安全测试中心和电池性能测试中心。 4695大圆柱产品:面向电动车经济安全的解决方案。该产品能量密度可达350Wh/kg,为电动车提供500—1000公里的长续航。目前大圆柱中试线已经投产,累计生产超过50万颗电芯,整体优率超过92%。 目前,亿纬锂能位于湖北荆门的首个大圆柱工厂即将落地,产能20GWh,未来三年将陆续建成四川成都,辽宁沈阳和匈牙利工厂。到2025年大圆柱的总产能将超过100GWh。 “π”电池系统:基于市场对电池长续航,快速补能和安全性的要求,亿纬锂能开发出“π”电池系统,该技术可使系统整体减重10%,能量密度达到260Wh/kg。 “π”电池系统安全与快充:电芯的底部和两侧构建传热通道,实现三维立体传热。换热面积比52.3平方毫米/Wh,可支持系统9分钟超快充。同时在底部超大泄压阀的设计,泄压阀面积占比42.5%,电芯失效时可以在5秒内排除75%热晗,避免热量的聚集扩散,通定向急速泄压和独立泄压通道,可以实现全生命周期NTP。 锂金属二次电池:基于5Ah的电芯可实现350Wh/kg的能量密度,500次循环;基于10Ah的电芯可实现450Wh/kg的能量密度,200次循环。该技术可应用于小型航拍无人机,中型物流无人机等产品上。 固态电池:在高能量电池中运用固态电解质提高安全性能。亿纬锂能基于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开发出全固态薄膜软包电池,可在弯曲条件下正常工作,在150℃环境下正常放电。 半固态电池:50Ah的软包电池目前可以实现330Wh/kg的能量密度和超过1000次的循环寿命,目前已经完成了设计定型。未来固态电池耐高温,可弯曲的特性,使其应用空间极为广阔。 大圆柱钠离子电池:电芯内径为40mm,高度135mm,正极采用了层状氧化物材料,负极采用硬碳,以C40铝壳为载体。能量密度达到135 Wh/kg,电池循环2500次有80%的容量保持率,低温条件下可正常工作。 氢能技术:碱性离子交换膜,目前可批量生产25微米—65微米的厚膜;千瓦级碱性膜制氢电解槽,1.8V电压下产氢的电流密度超过10000安/平方米。未来会进一步推动碱性膜水电解制氢技术的产业化,实现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成本每公斤氢15元,终端电池发电成本低于0.7元/kWh。 投资建议: 新技术密集释放,板块成长性突出。22年下半年至23年初,4680、钠电将落地或放量。CTB、麒麟电池、快充负极、复合集流体等创新不断涌现向上开辟行业空间,新能车已全面进入产品驱动黄金时代,维持全年650万辆以上的销量预期,看明年,受益各厂家新车型的密集放量,我们认为明年同比仍可以保证30%以上的增速,强Call当前布局时点。重点推荐三条主线: 主线1:长期竞争格局向好,且短期有边际变化的环节。重点推荐:电池环节的【宁德时代】、隔膜环节的【恩捷股份】、热管理的【三花智控】、高压直流的【宏发股份】、薄膜电容【法拉电子】,建议关注【中熔电气】等。 主线2:4680技术迭代,带动产业链升级。4680目前可以做到210 Wh/kg,后续若体系上使用高镍91系和硅基负极,系统能量密度有可能接近270Wh/kg,并可以极大程度解决高镍系热管理难题。重点关注:大圆柱外壳的【科达利】、【斯莱克】和其他结构件标的;高镍正极的【容百科技】、【当升科技】、【芳源股份】、【长远锂科】、【华友钴业】、【振华新材】、【中伟股份】、【格林美】;布局LiFSI的【天赐材料】、【新宙邦】和碳纳米管领域的相关标的。 主线3:新技术带来高弹性。重点关注:复合集流体【宝明科技】、【元琛科技】;钠离子电池【传艺科技】、【维科技术】、【元力股份】等。 新能源发电 光伏电池技术迭代加速,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行 行业观点概要 再次刷新世界纪录,龙头企业彰显技术实力。12月15日,根据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权威认证报告,隆基绿能在M6全尺寸单晶硅片和自研的量产型制程工艺基础上,创造了P型HJT电池26.56%、无铟HJT电池26.09%转换效率的新世界纪录,进一步夯实了低成本HJT电池的产业化技术基础。自2021年4月至今,隆基绿能已经先后在N型TOPCon、P型TOPCon、N型HJT电池、P型HJT电池、无铟HJT电池等技术领域12次刷新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彰显了隆基通过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的决心。 12月8日,极电光能150MW钙钛矿光伏生产线正式投产运行,标志着极电光能从实验室研发迈向全面产业化的新阶段。该产线是全球目前已投产且产能最大的钙钛矿光伏生产线,同时具备BIPV产品和标准组件的生产能力。根据计划,该产线将陆续向市场推出发电石材、透明发电幕墙、光伏屋瓦等全系列高性能钙钛矿BIPV产品和钙钛矿标准光伏组件产品,达产后年产值可达3亿元。 钙钛矿电池的优点在于材料吸光性更好,相较于晶硅电池有更高的转换效率和更低的生产成本。 钙钛矿单节电池理论效率达33%,从组件效率来看,晶硅的实验室效率为26%+,量产效率最高达到22%+,约4%的差异;照此逻辑估算,钙钛矿的实验室效率高于晶硅2-3%,能达到29%,量产组件效率最终可达25%左右。 成本方面,钙钛矿电池的优势在于:1)所需原材料无需稀有金属,储量丰富,价格低廉;2)生产过程温度低,能耗小:钙钛矿生产线最高温一般不超过120℃,而硅晶生产需要1000℃以上的高温;3)后端组件化的便利程度高,产出即组件,无需电池到组件的封装效率损失。实现1GW钙钛矿产能需要的投资金额约为5亿元,是晶硅的1/2。预计未来量产的钙钛矿组件成本可达0.5-0.6元/W。 目前,业界对钙钛矿电池的担忧主要在于不稳定性。钙钛矿材料具有不稳定性,分解能较低,离子容易发生扩散,分解为各种次元相,且容易与环境中的水分子、空气发生反应,光照下发生相分离。针对该问题,未来的改进方向主要是:1)通过提升材料稳定性、优化传输层和电极材料的稳定性或增加缓冲层提升器件内部稳定性;2)通过后处理工艺对器件进行钝化和保护;3)采用阻水阻氧、阻紫外、具有化学惰性的封装工艺。 多家企业积极布局钙钛矿电池赛道。综合来看,钙钛矿是极具潜力的下一代光伏发电技术,正在快速走向市场。作为一项平台化技术,钙钛矿电池可与硅晶电池组成叠层电池,达到30%以上的转换效率(Solliance 4T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通宵效率认证达30.1%)。目前,国内布局钙钛矿的企业包括极电光能、纤纳光能、协鑫光电等。 光伏观点: 硅料方面:根据PVinfolink报价,致密块料价格环跌3.82%,约277元/kg。硅料产量环比抬升,但随着终端需求陆续下坡,下游需求开始收缩,买方观望情绪严重,博弈继续。 硅片方面:166mm、182mm和210mm单晶硅片价格分别环跌6.35%、11.51%和10.60%,降至5.6、6.15和8.1元/片。单晶硅片价格战开启,从上周开始主流规格的价格进入“加速下跌”区间,价格踩踏严重,竞争激烈。 电池片方面:本周电池片价格呈现熔断式下跌,182mm和210mm 单面PERC电池环跌6.82%、7.58%,分别为1.23和1.22元/W。随着组件厂陆续完成今年拉货目标,对应拉货需求萎缩快速,再加上硅片的大幅跌价加深对于电池片的降价渴望,在预期跌价心理下,预期到年底电池片价格将快速下行。 组件方面:本周组件价格松动,182mm单面组件环跌1.53%,报价1.93元/W。供应链价格下跌趋势明显,海内外终端对组件拉货更显观望,近期低价区段持续下调,组件厂家开始收尾出清库存为年底结算准备,预计未来报价持续下滑。 风电观点: 11月24日,上海市发改委发布《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办法》。《办法》指出,对企业投资的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和场址中心离岸距离大于等于50公里近海海上风电项目,根据项目建设规模给予投资奖励,奖励标准为500元/千瓦,单个项目年度奖励金额不超过5000万元,分5年拨付,每年拨付20%。对场址中心离岸距离小于50公里近海海上风电项目,不再奖励。本办法适用于本市2022-2026年投产发电的可再生能源项目,自2022年12月15日起实施。 11月风电数据:据能源局统计,11月新增风电装机1.38GW,同比-75%、环比-27%;1-11月新增风电装机22.52GW,同比-9%。11月风电电源投资额306亿元,同比-9%、环比+82%。1-11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3375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114小时。其中风电2008小时,同比减少24小时。 储能观点: 多省规划与政策落地,经济性有望再度提升。9月4日,青海省印发文件提出将构建以流域梯级储能为长周期调节,抽水蓄能、熔盐储能和长时电化学储能为中周期调节,短时电化学储能为短周期调节的多能互补储能体系。8月下旬,河南与山东两省则发布储能推进政策,分别从共享储能和电力现货市场市场的角度促进储能发展。河南省明确要求新建市场化并网新能源项需配建或购买一定挂钩比例储能规模,共享储能电站年年调度350次以上,补偿0.3元/kWh。山东的电力现货储能方案,则给予储能电站充放电价优惠,补偿费用暂按电力市场规则中独立储能月度可用容量补偿标准的2倍执行,并且支持储能电站参与调频、爬坡、黑启动等辅助服务。两省均明确,储能电站不承担输配电价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根据我们测算(详见《小荷才露尖尖角—大储的商业模式、经济性与空间探讨》),基于0.78元/kwh调峰收益+270次调峰/年,共享储能电站IRR可达7.5%,若考虑其他收益,储能电站IRR有望进一步抬升。 投资建议 光伏 海内外需求预期旺盛;产业链技术迭代加速,强调差异化优势,各厂家有望通过持续研发打造差异化优势,在提升效率的同时持续扩张下游应用场景。建议关注三条主线: 1)具有潜在技术变革与颠覆的电池片环节,推荐隆基绿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关注东方日升、爱旭股份、高测股份、迈为股份、帝科股份、TCL中环、钧达股份等。 2)推荐深度受益光储需求高景气的逆变器环节阳光电源、固德威、锦浪科技、德业股份等,关注禾迈股份、昱能科技;受益大电站相关,推荐阳光电源,中信博,关注上能电气等。 3)推荐有市占率提升空间逻辑的辅材企业,推荐通灵股份,关注宇邦新材、威腾电气;推荐供需紧平衡的EVA胶膜与高纯石英砂环节,推荐福斯特、海优新材、联泓新科、东方盛虹等,关注石英股份等。 风电 1)海风的高成长性、高价值量确定性高,23年有望开启景气上行,关注海缆(东方电缆、亨通光电、起帆电缆等)、管桩(海力风电、天顺风能、大金重工等)、大兆瓦关键零部件等; 2)将迎强阿尔法和第二增长曲线的零部件企业,关注广大特材、恒润股份、日月股份等; 3)在手订单饱满,大型化叠加供应链管理优势突出的主机厂,关注明阳智能、三一重能、运达股份等。 储能 储能是高成长性赛道,海内外需求共振,产业链相关公司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建议关注以下投资主线: 1)重点关注储能电池提供商【派能科技】、【鹏辉能源】、【南都电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 2)重点推荐含储量高的逆变器公司【阳光电源】、【德业股份】、【固德威】、【锦浪科技】,关注【科华数据】。 3)建议关注储能消防领域龙头【青鸟消防】,以及储能温控有望快速放量【英维克】,储能集成技术供应商【智光电气】、【宝光股份】。 与工控电力设备 工控景气度指标向上修复,电源、电网投资完成额同比正增长 11月PMI为48%,低于荣枯线,但仍有部分行业保持扩张。11月份制造业景气水平总体有所回落,但仍有部分行业保持扩张,其中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医药、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PMI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继续位于景气区间,市场需求保持增长,企业对行业发展较为乐观。 11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2022年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22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3.8%;其中,22年11月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分三大门类看,11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制造业增长2.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5%。11月份工业生产持续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加快。 22年11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小幅提升。2022年11月工业机器人产量为40113套,同比上升0.3%,相比于10月产量3.9万套,环比上升2.77%;1-11月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为40.3万套,同比下降2.6%。预计随着疫情转好,工业生产恢复,新能源汽车等终端行业的强力拉动,工业机器人产量有望回升。 1-11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维持正增长,11月单月同比稳中有升。1-11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785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10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第二产业用电量518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第三产业用电量135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21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0%。单11月来看,全社会用电量68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4%;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88亿千瓦时;第二产业用电量4789亿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量1097亿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854亿千瓦时。 1-11月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同比正增长,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增速表现更佳。22年1-11月,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为25.1亿千瓦,同比增长8.1%,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5亿千瓦,同比增长15.1%;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7亿千瓦,同比增长29.4%。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7.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11月份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回落,水电降幅收窄,核电增速加快。 1-11月电源、电网投资完成额同比正增长。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用电负荷结构变化等因素导致电网结构复杂性大幅提高,电网加速升级改造的需求显著提升。2022年1-11月,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5525亿元,同比增长28.3%,电网工程完成投资4209亿元,同比增长2.6%。 电网计划投资持续高增。南网方面,“十四五”期间电网建设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较“十三五”增加51%;年均投资额为1340亿元,较投资额最高年度的2019年增加27%。国网方面, 8月3日,国网召开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会议,宣布到22年底前再完成投资近3000亿元,在建项目总投资达到1.3万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投资超过2.6万亿元。22年1-7月,国网投资2346亿元,同比+19%,全年来看,国网投资有望达到5346亿元,高出今年年初计划的5012亿元。2022年,全国能源项目投资总体预期向好,能源重点项目计划投资额同比增长10.3%。其中,抽水蓄能、核电等投资持续向好,计划投资额同比分别增长31%、20.5%。“十四五”期间电网投资较“十三五”有较大幅度提升,行业内相关企业有望受益。 投资建议 1)低压电器国产化替代趋势显著,行业集中化和产品智能化趋势明显,重点推荐良信股份;建议关注正泰电器、天正电气、众业达、宏发股份等; 2)特高压作为解决新能源消纳的主要措施之一,未来有望随电网投资上升带来2-3年的业绩弹性,建议关注特变电工、平高电气、许继电气、国电南瑞、中国西电、思源电气、四方股份、保变电气、长缆科技、长高集团等; 3)电网走向智化化与数字化,既是行业技术趋势也是实现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必由之路,推荐威胜信息;建议关注国电南瑞、思源电气、许继电气、国网信通、四方股份、宏力达、亿嘉和、申昊科技、杭州柯林、南网能源、涪陵电力、金智科技、华自科技等。 4)工控方面,重点推荐汇川技术、鸣志电器;建议关注麦格米特、雷赛智能、信捷电气、伟创电气、正弦电气等。 行业数据跟踪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发电 电力设备&工控 板块行情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板块:本周下跌3.77%,跌幅排名第4,弱于大盘。沪指收于3167.86点,下跌-39.09点,下跌-1.22%,成交16748.43亿元;深成指收于11295.03点,下跌-206.55点,下跌-1.80%,成交23899.22亿元;创业板收于2373.72点,下跌46.91点,下跌1.94%,成交7928.85亿元;电气设备收于9583.36点,下跌375.18点,下跌3.77%,弱于大盘。 板块子行业:本周核电指数涨幅最大,光伏指数涨幅最小。核电指数下跌1.54%,工控自动化下跌1.92%。新能源汽车指数下跌2.51%,风力发电指数下跌4.15%,锂电池指数下跌4.37%,储能指数下跌5.01%,光伏指数下跌5.27%。 行业股票涨跌幅:本周核电指数涨幅最大,光伏指数涨幅最小。核电指数下跌1.54%,工控自动化下跌1.92%。新能源汽车指数下跌2.51%,风力发电指数下跌4.15%,锂电池指数下跌4.37%,储能指数下跌5.01%,光伏指数下跌5.27%。 行业公告跟踪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发电 电力设备&工控 风险提示 政策不达预期:各主要国家对新能源行业的支持力度若不及预期,则新兴产业增长将放缓; 行业竞争加剧致价格超预期下降:若行业参与者数量增多,竞争加剧下,价格可能超预期下降。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第一线最深度研究 期待与您的交流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行业观点概要 ■本周(20221212-20221216)板块行情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板块:本周下跌3.77%,跌幅排名第4,弱于大盘。 本周核电指数涨幅最大,光伏指数涨幅最小。核电指数下跌1.54%,工控自动化下跌1.92%。新能源汽车指数下跌2.51%,风力发电指数下跌4.15%,锂电池指数下跌4.37%,储能指数下跌5.01%,光伏指数下跌5.27%。 ■新能源车:亿纬锂能新技术发布,为绿色未来而来 12月15日下午,亿纬锂能举行新技术发布会,宣布总部研发中心于当日在惠州正式落成。会上亿纬锂能同步进行了关于大圆柱电池、“π”电池系统、锂金属二次电池、固态及半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能技术的新技术新产品发布。 ■新能源发电:光伏电池技术迭代加速,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行 隆基绿能创造了p型HJT电池26.56%、无铟HJT电池26.09%转换效率的新世界纪录,进一步夯实了低成本HJT电池的产业化技术基础;极电光能150MW钙钛矿光伏生产线正式投产运行,标志着极电光能从实验室研发迈向全面产业化的新阶段。钙钛矿是极具潜力的下一代光伏发电技术,具有转换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优点,正在快速走向市场。目前国内已有极电光能、纤纳光能和协鑫光电在内的多家企业布局钙钛矿电池赛道。产业链方面,本周硅料价格环跌3.82%,约277元/kg,硅片价格跌幅均超5%,下行态势加速;硅片、电池片与组件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工控及电力设备:工控景气度指标向上修复,电源、电网投资同比正增长 11月PMI为48%:低于荣枯线,但仍有部分行业保持扩张。11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2022年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22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3.8%;其中,22年11月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11月电源、电网投资完成额同比正增长:2022年1-11月,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5525亿元,同比增长28.3%,电网工程完成投资4209亿元,同比增长2.6%。 ■本周关注:晶澳科技、阳光电源、许继电气、宁德时代、三花智控、平高电气、汇川技术、派能科技、鹏辉能源、天顺风能。 ■风险提示:政策不达预期,行业竞争加剧致价格超预期下降等。 新能源汽车 亿纬锂能新技术发布,为绿色未来而来 12月15日下午,亿纬锂能举行新技术发布会。12月15日下午,宣布总部研发中心于当日在惠州正式落成。会上亿纬锂能同步进行了关于大圆柱电池、“π”电池系统、锂金属二次电池、固态及半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能技术的新技术新产品发布。 亿纬锂能总部研发中心:于2022年12月15日建成,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涵盖了动力电池研究院,电池系统研究院,试制中心,安全测试中心和电池性能测试中心。 4695大圆柱产品:面向电动车经济安全的解决方案。该产品能量密度可达350Wh/kg,为电动车提供500—1000公里的长续航。目前大圆柱中试线已经投产,累计生产超过50万颗电芯,整体优率超过92%。 目前,亿纬锂能位于湖北荆门的首个大圆柱工厂即将落地,产能20GWh,未来三年将陆续建成四川成都,辽宁沈阳和匈牙利工厂。到2025年大圆柱的总产能将超过100GWh。 “π”电池系统:基于市场对电池长续航,快速补能和安全性的要求,亿纬锂能开发出“π”电池系统,该技术可使系统整体减重10%,能量密度达到260Wh/kg。 “π”电池系统安全与快充:电芯的底部和两侧构建传热通道,实现三维立体传热。换热面积比52.3平方毫米/Wh,可支持系统9分钟超快充。同时在底部超大泄压阀的设计,泄压阀面积占比42.5%,电芯失效时可以在5秒内排除75%热晗,避免热量的聚集扩散,通定向急速泄压和独立泄压通道,可以实现全生命周期NTP。 锂金属二次电池:基于5Ah的电芯可实现350Wh/kg的能量密度,500次循环;基于10Ah的电芯可实现450Wh/kg的能量密度,200次循环。该技术可应用于小型航拍无人机,中型物流无人机等产品上。 固态电池:在高能量电池中运用固态电解质提高安全性能。亿纬锂能基于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开发出全固态薄膜软包电池,可在弯曲条件下正常工作,在150℃环境下正常放电。 半固态电池:50Ah的软包电池目前可以实现330Wh/kg的能量密度和超过1000次的循环寿命,目前已经完成了设计定型。未来固态电池耐高温,可弯曲的特性,使其应用空间极为广阔。 大圆柱钠离子电池:电芯内径为40mm,高度135mm,正极采用了层状氧化物材料,负极采用硬碳,以C40铝壳为载体。能量密度达到135 Wh/kg,电池循环2500次有80%的容量保持率,低温条件下可正常工作。 氢能技术:碱性离子交换膜,目前可批量生产25微米—65微米的厚膜;千瓦级碱性膜制氢电解槽,1.8V电压下产氢的电流密度超过10000安/平方米。未来会进一步推动碱性膜水电解制氢技术的产业化,实现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成本每公斤氢15元,终端电池发电成本低于0.7元/kWh。 投资建议: 新技术密集释放,板块成长性突出。22年下半年至23年初,4680、钠电将落地或放量。CTB、麒麟电池、快充负极、复合集流体等创新不断涌现向上开辟行业空间,新能车已全面进入产品驱动黄金时代,维持全年650万辆以上的销量预期,看明年,受益各厂家新车型的密集放量,我们认为明年同比仍可以保证30%以上的增速,强Call当前布局时点。重点推荐三条主线: 主线1:长期竞争格局向好,且短期有边际变化的环节。重点推荐:电池环节的【宁德时代】、隔膜环节的【恩捷股份】、热管理的【三花智控】、高压直流的【宏发股份】、薄膜电容【法拉电子】,建议关注【中熔电气】等。 主线2:4680技术迭代,带动产业链升级。4680目前可以做到210 Wh/kg,后续若体系上使用高镍91系和硅基负极,系统能量密度有可能接近270Wh/kg,并可以极大程度解决高镍系热管理难题。重点关注:大圆柱外壳的【科达利】、【斯莱克】和其他结构件标的;高镍正极的【容百科技】、【当升科技】、【芳源股份】、【长远锂科】、【华友钴业】、【振华新材】、【中伟股份】、【格林美】;布局LiFSI的【天赐材料】、【新宙邦】和碳纳米管领域的相关标的。 主线3:新技术带来高弹性。重点关注:复合集流体【宝明科技】、【元琛科技】;钠离子电池【传艺科技】、【维科技术】、【元力股份】等。 新能源发电 光伏电池技术迭代加速,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行 行业观点概要 再次刷新世界纪录,龙头企业彰显技术实力。12月15日,根据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权威认证报告,隆基绿能在M6全尺寸单晶硅片和自研的量产型制程工艺基础上,创造了P型HJT电池26.56%、无铟HJT电池26.09%转换效率的新世界纪录,进一步夯实了低成本HJT电池的产业化技术基础。自2021年4月至今,隆基绿能已经先后在N型TOPCon、P型TOPCon、N型HJT电池、P型HJT电池、无铟HJT电池等技术领域12次刷新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彰显了隆基通过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的决心。 12月8日,极电光能150MW钙钛矿光伏生产线正式投产运行,标志着极电光能从实验室研发迈向全面产业化的新阶段。该产线是全球目前已投产且产能最大的钙钛矿光伏生产线,同时具备BIPV产品和标准组件的生产能力。根据计划,该产线将陆续向市场推出发电石材、透明发电幕墙、光伏屋瓦等全系列高性能钙钛矿BIPV产品和钙钛矿标准光伏组件产品,达产后年产值可达3亿元。 钙钛矿电池的优点在于材料吸光性更好,相较于晶硅电池有更高的转换效率和更低的生产成本。 钙钛矿单节电池理论效率达33%,从组件效率来看,晶硅的实验室效率为26%+,量产效率最高达到22%+,约4%的差异;照此逻辑估算,钙钛矿的实验室效率高于晶硅2-3%,能达到29%,量产组件效率最终可达25%左右。 成本方面,钙钛矿电池的优势在于:1)所需原材料无需稀有金属,储量丰富,价格低廉;2)生产过程温度低,能耗小:钙钛矿生产线最高温一般不超过120℃,而硅晶生产需要1000℃以上的高温;3)后端组件化的便利程度高,产出即组件,无需电池到组件的封装效率损失。实现1GW钙钛矿产能需要的投资金额约为5亿元,是晶硅的1/2。预计未来量产的钙钛矿组件成本可达0.5-0.6元/W。 目前,业界对钙钛矿电池的担忧主要在于不稳定性。钙钛矿材料具有不稳定性,分解能较低,离子容易发生扩散,分解为各种次元相,且容易与环境中的水分子、空气发生反应,光照下发生相分离。针对该问题,未来的改进方向主要是:1)通过提升材料稳定性、优化传输层和电极材料的稳定性或增加缓冲层提升器件内部稳定性;2)通过后处理工艺对器件进行钝化和保护;3)采用阻水阻氧、阻紫外、具有化学惰性的封装工艺。 多家企业积极布局钙钛矿电池赛道。综合来看,钙钛矿是极具潜力的下一代光伏发电技术,正在快速走向市场。作为一项平台化技术,钙钛矿电池可与硅晶电池组成叠层电池,达到30%以上的转换效率(Solliance 4T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通宵效率认证达30.1%)。目前,国内布局钙钛矿的企业包括极电光能、纤纳光能、协鑫光电等。 光伏观点: 硅料方面:根据PVinfolink报价,致密块料价格环跌3.82%,约277元/kg。硅料产量环比抬升,但随着终端需求陆续下坡,下游需求开始收缩,买方观望情绪严重,博弈继续。 硅片方面:166mm、182mm和210mm单晶硅片价格分别环跌6.35%、11.51%和10.60%,降至5.6、6.15和8.1元/片。单晶硅片价格战开启,从上周开始主流规格的价格进入“加速下跌”区间,价格踩踏严重,竞争激烈。 电池片方面:本周电池片价格呈现熔断式下跌,182mm和210mm 单面PERC电池环跌6.82%、7.58%,分别为1.23和1.22元/W。随着组件厂陆续完成今年拉货目标,对应拉货需求萎缩快速,再加上硅片的大幅跌价加深对于电池片的降价渴望,在预期跌价心理下,预期到年底电池片价格将快速下行。 组件方面:本周组件价格松动,182mm单面组件环跌1.53%,报价1.93元/W。供应链价格下跌趋势明显,海内外终端对组件拉货更显观望,近期低价区段持续下调,组件厂家开始收尾出清库存为年底结算准备,预计未来报价持续下滑。 风电观点: 11月24日,上海市发改委发布《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办法》。《办法》指出,对企业投资的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和场址中心离岸距离大于等于50公里近海海上风电项目,根据项目建设规模给予投资奖励,奖励标准为500元/千瓦,单个项目年度奖励金额不超过5000万元,分5年拨付,每年拨付20%。对场址中心离岸距离小于50公里近海海上风电项目,不再奖励。本办法适用于本市2022-2026年投产发电的可再生能源项目,自2022年12月15日起实施。 11月风电数据:据能源局统计,11月新增风电装机1.38GW,同比-75%、环比-27%;1-11月新增风电装机22.52GW,同比-9%。11月风电电源投资额306亿元,同比-9%、环比+82%。1-11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3375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114小时。其中风电2008小时,同比减少24小时。 储能观点: 多省规划与政策落地,经济性有望再度提升。9月4日,青海省印发文件提出将构建以流域梯级储能为长周期调节,抽水蓄能、熔盐储能和长时电化学储能为中周期调节,短时电化学储能为短周期调节的多能互补储能体系。8月下旬,河南与山东两省则发布储能推进政策,分别从共享储能和电力现货市场市场的角度促进储能发展。河南省明确要求新建市场化并网新能源项需配建或购买一定挂钩比例储能规模,共享储能电站年年调度350次以上,补偿0.3元/kWh。山东的电力现货储能方案,则给予储能电站充放电价优惠,补偿费用暂按电力市场规则中独立储能月度可用容量补偿标准的2倍执行,并且支持储能电站参与调频、爬坡、黑启动等辅助服务。两省均明确,储能电站不承担输配电价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根据我们测算(详见《小荷才露尖尖角—大储的商业模式、经济性与空间探讨》),基于0.78元/kwh调峰收益+270次调峰/年,共享储能电站IRR可达7.5%,若考虑其他收益,储能电站IRR有望进一步抬升。 投资建议 光伏 海内外需求预期旺盛;产业链技术迭代加速,强调差异化优势,各厂家有望通过持续研发打造差异化优势,在提升效率的同时持续扩张下游应用场景。建议关注三条主线: 1)具有潜在技术变革与颠覆的电池片环节,推荐隆基绿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关注东方日升、爱旭股份、高测股份、迈为股份、帝科股份、TCL中环、钧达股份等。 2)推荐深度受益光储需求高景气的逆变器环节阳光电源、固德威、锦浪科技、德业股份等,关注禾迈股份、昱能科技;受益大电站相关,推荐阳光电源,中信博,关注上能电气等。 3)推荐有市占率提升空间逻辑的辅材企业,推荐通灵股份,关注宇邦新材、威腾电气;推荐供需紧平衡的EVA胶膜与高纯石英砂环节,推荐福斯特、海优新材、联泓新科、东方盛虹等,关注石英股份等。 风电 1)海风的高成长性、高价值量确定性高,23年有望开启景气上行,关注海缆(东方电缆、亨通光电、起帆电缆等)、管桩(海力风电、天顺风能、大金重工等)、大兆瓦关键零部件等; 2)将迎强阿尔法和第二增长曲线的零部件企业,关注广大特材、恒润股份、日月股份等; 3)在手订单饱满,大型化叠加供应链管理优势突出的主机厂,关注明阳智能、三一重能、运达股份等。 储能 储能是高成长性赛道,海内外需求共振,产业链相关公司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建议关注以下投资主线: 1)重点关注储能电池提供商【派能科技】、【鹏辉能源】、【南都电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 2)重点推荐含储量高的逆变器公司【阳光电源】、【德业股份】、【固德威】、【锦浪科技】,关注【科华数据】。 3)建议关注储能消防领域龙头【青鸟消防】,以及储能温控有望快速放量【英维克】,储能集成技术供应商【智光电气】、【宝光股份】。 与工控电力设备 工控景气度指标向上修复,电源、电网投资完成额同比正增长 11月PMI为48%,低于荣枯线,但仍有部分行业保持扩张。11月份制造业景气水平总体有所回落,但仍有部分行业保持扩张,其中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医药、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PMI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继续位于景气区间,市场需求保持增长,企业对行业发展较为乐观。 11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2022年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22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3.8%;其中,22年11月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分三大门类看,11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制造业增长2.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5%。11月份工业生产持续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加快。 22年11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小幅提升。2022年11月工业机器人产量为40113套,同比上升0.3%,相比于10月产量3.9万套,环比上升2.77%;1-11月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为40.3万套,同比下降2.6%。预计随着疫情转好,工业生产恢复,新能源汽车等终端行业的强力拉动,工业机器人产量有望回升。 1-11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维持正增长,11月单月同比稳中有升。1-11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785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10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第二产业用电量518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第三产业用电量135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21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0%。单11月来看,全社会用电量68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4%;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88亿千瓦时;第二产业用电量4789亿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量1097亿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854亿千瓦时。 1-11月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同比正增长,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增速表现更佳。22年1-11月,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为25.1亿千瓦,同比增长8.1%,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5亿千瓦,同比增长15.1%;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7亿千瓦,同比增长29.4%。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7.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11月份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回落,水电降幅收窄,核电增速加快。 1-11月电源、电网投资完成额同比正增长。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用电负荷结构变化等因素导致电网结构复杂性大幅提高,电网加速升级改造的需求显著提升。2022年1-11月,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5525亿元,同比增长28.3%,电网工程完成投资4209亿元,同比增长2.6%。 电网计划投资持续高增。南网方面,“十四五”期间电网建设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较“十三五”增加51%;年均投资额为1340亿元,较投资额最高年度的2019年增加27%。国网方面, 8月3日,国网召开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会议,宣布到22年底前再完成投资近3000亿元,在建项目总投资达到1.3万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投资超过2.6万亿元。22年1-7月,国网投资2346亿元,同比+19%,全年来看,国网投资有望达到5346亿元,高出今年年初计划的5012亿元。2022年,全国能源项目投资总体预期向好,能源重点项目计划投资额同比增长10.3%。其中,抽水蓄能、核电等投资持续向好,计划投资额同比分别增长31%、20.5%。“十四五”期间电网投资较“十三五”有较大幅度提升,行业内相关企业有望受益。 投资建议 1)低压电器国产化替代趋势显著,行业集中化和产品智能化趋势明显,重点推荐良信股份;建议关注正泰电器、天正电气、众业达、宏发股份等; 2)特高压作为解决新能源消纳的主要措施之一,未来有望随电网投资上升带来2-3年的业绩弹性,建议关注特变电工、平高电气、许继电气、国电南瑞、中国西电、思源电气、四方股份、保变电气、长缆科技、长高集团等; 3)电网走向智化化与数字化,既是行业技术趋势也是实现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必由之路,推荐威胜信息;建议关注国电南瑞、思源电气、许继电气、国网信通、四方股份、宏力达、亿嘉和、申昊科技、杭州柯林、南网能源、涪陵电力、金智科技、华自科技等。 4)工控方面,重点推荐汇川技术、鸣志电器;建议关注麦格米特、雷赛智能、信捷电气、伟创电气、正弦电气等。 行业数据跟踪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发电 电力设备&工控 板块行情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板块:本周下跌3.77%,跌幅排名第4,弱于大盘。沪指收于3167.86点,下跌-39.09点,下跌-1.22%,成交16748.43亿元;深成指收于11295.03点,下跌-206.55点,下跌-1.80%,成交23899.22亿元;创业板收于2373.72点,下跌46.91点,下跌1.94%,成交7928.85亿元;电气设备收于9583.36点,下跌375.18点,下跌3.77%,弱于大盘。 板块子行业:本周核电指数涨幅最大,光伏指数涨幅最小。核电指数下跌1.54%,工控自动化下跌1.92%。新能源汽车指数下跌2.51%,风力发电指数下跌4.15%,锂电池指数下跌4.37%,储能指数下跌5.01%,光伏指数下跌5.27%。 行业股票涨跌幅:本周核电指数涨幅最大,光伏指数涨幅最小。核电指数下跌1.54%,工控自动化下跌1.92%。新能源汽车指数下跌2.51%,风力发电指数下跌4.15%,锂电池指数下跌4.37%,储能指数下跌5.01%,光伏指数下跌5.27%。 行业公告跟踪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发电 电力设备&工控 风险提示 政策不达预期:各主要国家对新能源行业的支持力度若不及预期,则新兴产业增长将放缓; 行业竞争加剧致价格超预期下降:若行业参与者数量增多,竞争加剧下,价格可能超预期下降。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第一线最深度研究 期待与您的交流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