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晨报1212 | 宏观、策略、海外策略、电子、传媒、达实智能

晨报1212 | 宏观、策略、海外策略、电子、传媒、达实智能

作者:微信公众号【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2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晨报1212 | 宏观、策略、海外策略、电子、传媒、达实智能》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1212 音频: 进度条 00:00 20:04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今 日 重 点 推 荐 【宏观】向阳而生 2023年向阳而生,万物回暖。我们预判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4.8%,二季度开启弱修复,下半年经济可以更加乐观。通胀全年无忧,热度从三季度升温。经济政策环境利于权益资产,财政货币基调偏宽,信用底在上半年,重要变化在于产业政策影响力显著提升。我们试图通过两大脉络五个判断,勾勒出全年投资线索。 内部增长脉络:线索一有序放开。防疫优化虽然节奏快,但微观主体难以一蹴而就。后续医疗资源大概率带动微观主体“因地制宜”。即便迅速“闯关”,需求也会受到影响。放松过程中的消费主力军“青年群体”,失业率已经高企近一年,难以迅速启动,更大的挑战是对过往优势生产端的冲击。经济底大概率在一季度,二季度爬升。疫情平复后,我们更看好与中高收入群体相关的可选和场景消费。线索二稳经济。开年GDP政策目标大概率锚定5%,结合当前内需看依然有达标压力,因此稳经济的政策预期在一季度会再度升温,政策导向投资与消费。但长期增长预期的提升有赖于制度改革,激发活力需要静待“三中”全会信号。线索三中国版“准MMT”。中央加杠杆将与产业政策有效结合。央企在产业引导和经济运行中的地位获得提升。未来以政策性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央国企配合发力会更加明显。上半年财政加码前置发力,结构性工具继续扩容,宽货币延续,社融拾级而上,下半年宽信用开启,结构继续向科技与绿色领域倾斜。 外围与产业竞争脉络:线索四安全资产。全球储备体系中美元地位仍在不断弱化,全球政经灰犀牛也没有远离。从货币属性和美国实际利率来看,黄金仍然具有投资价值。国债在22Q4的预期先行中已经大幅脱离基本面,开年仍有回归现实的阶段性机会。部分资源品供需紧平衡的问题无法解决,特别是中国顺利走出衰退的预期将带来新的力量。线索五大国产业。重视本土化“政策红利”与阵营化“出海优势”。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已经明显回落,全球产业碎片化、并行化趋势难改。我们认为中国产业政策地位将显著提升,本土化政策红利主要集中在突围领域(电子、计算机、机械等)。同时,重点关注一带一路的出海优势产业(建筑、建材、通信、电力、交运等)。 整体而言,上半年“中国滞,美国胀”,国内逐渐走向复苏,流动性宽松,科技产业政策积极加码,背城一战,基本面与风险偏好面临波动。临近下半年的动态变化是“中国要胀,美国要滞”,国内基本面全面好转,叠加实际利率下行,新金融周期酝酿。 风险提示:国内疫情产生病毒新变种,地缘冲突明显升温,美国陷入深度衰退。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向阳而生,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策略】以开放的组合面向开放 再议预期的转折:适度加大风险敞口,捕捉新变化。自10月16日《乌云的金边》提示围绕内需“找机会”以来,我们连续发表了《预期的转折》、《调整是机会》、《突围之路》等报告提示看多做多的机会。时隔多年地产股权再融资重出江湖、近期防控举措加速均表明抑制性政策重新迈向宽松(参考2014年金融政策从抑制转宽松,基本面下滑但股票反弹),政策取向重新向经济增长倾斜,有助于在“跨年窗口期”提振市场对2023年的经济预期和风险偏好,我们预期2023年全A非金融净利润增长10%,上证指数风险溢价、估值回到历史均值也同样有10%的空间,但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低风险偏好投资者仓位的回补已然开始,高风险偏好投资者则继续活跃,同时美元利率回落与人民币预期的回升正在推动海外投资者重新配置中国资产。重要的预期转折与仍相对较低的股票估值与股价位置,这意味着即使调整空间也相对有限,反而这一时期放大风险资产的头寸与敞口更有助于捕捉到新的边际变化和周期趋势。调整是机会,逢跌加仓。 组合管理迈向积极:先蓝筹后成长。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在于疫情发展的复杂性与地产的积弱,22Q4与23Q1仍然有较大的增长压力,这意味着很难从短期EPS找到持续环比改善的结构。回顾2014H2-2015H1以及2019年两轮盈利增速低位,估值主导的行情,有三点共性特征:1)行情启动前市场都经历了深度调整,历史低位的估值水平为后续修复提供了充足空间;2)行情的启动往往伴随着前期市场核心矛盾的转折,例如2014年金融政策转为宽松、2019年社融修复,顺经济周期板块表现占优,如2014年的金融,2019年的消费;3)随着后续经济强复苏预期的落空,产业政策发力带来的风险偏好提升和结构性盈利趋势成为行情接力的核心驱动,如2015年的“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2019年的半导体、5G通信等。当下,我们同样面对:偏低的整体估值、核心变量的转折、基本面疲软与产业政策活跃。2022年防御性板块尤其是强调增长和现金流确定性的板块获得了领先的收益回报,往后看,尽管复苏的路径仍复杂,但组合上可以更为积极,选择股价调整充分,23年修复空间更大的“复苏资产”与围绕转型升级、替代率和成长性g 的“新兴资产”,先蓝筹后成长。 呼之欲出的重要主线:中国特色资本市场估值体系构建。西方的估值体系重点强调经营效率与利润增长,为私人股东创造回报。但其中国化(央国企+地方国企流通市值占比近45%)不足以反映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降低经济成本以及产业链引领的作用。继证监会易会满主席提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后,近日上交所制定了《中央企业综合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有三个方面的举措值得重点关注:第一,服务推动央企估值回归合理水平;第二,服务助推央企进行专业化整合;第三服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从历史经验看,国企改革主题行情往往出现在行情较为低迷的阶段,起到重要稳定期作用。当前正处于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构建的起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与新一轮国企改革的起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起点以及一带一路十周年临近,重视国企改革相关主题有望再度崛起,关注具有产业整合预期以及制造业引领央国企的重估。 行业与投资主题投资:价值底部反弹,逢低布局成长。先蓝筹后成长,一是聚焦复苏预期下传统经济的修复空间,核心在周期(龙头房企/B端建材/银行/保险/建筑)以及消费(食品饮料/零售/传媒等)。二是抢抓转型升级与安全主线下的内需扩张的趋势,推荐医药、制造业替代升级(军工/计算机/通信/机械设备)与新材料(钢铁/有色/化工)。主题关注国企改革/一带一路/电力现货市场建设。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以开放的组合面向开放,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海外策略】港股牛市的“三级火箭” 自11月份以来,压制港股的三座大山均有所松动,港股明显反弹。整个11月港股反弹近23.6%,主要可归因于:1)国内稳增长政策加码,地产供给端三箭齐发;2)叠加防疫政策持续优化,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预期有所改善;3)海外暂缓加息预期,分母端压力缓解。 看空间,港股牛市的“三级火箭”。方向上,形势仍在好转,前景渐暖,政策底到业绩底中间的波折并不会改变港股的上升轨迹,我们预期港股有望进入三级火箭行情。港股曾失去的,或逐步回来。 一级火箭:助力港股风险偏好继续回暖。港股由估值陷阱转为估值洼地,投资者拾起进场的勇气,我们预期政策利好频出形成的一级火箭推力,将逐渐改善自2022年8月份以来的经济前景及政策方面的不确定性的悲观预期,恒指短期有望修复至7~8月的中枢位置。 二级火箭:驱动港股估值修复。美债收益率上行空间已相对有限,而下行空间将逐步打开,将推动港股分母端进一步反弹。预计恒指有望修复至2022年5~6月美联储连续大幅加息前的水平。 三级火箭:推动恒指转为盈利驱动。经济再度复苏将带动港股盈利预期上修,形成基本面预期好转、业绩兑现、预期进一步增强的正向循环。中性情景下,我们预计在第三级火箭的推力带动下,恒指有望修复至2022年初盈利下调前的水平。 火箭助推之间或有波折,反弹之路并非坦途。政策底已经确认,但到业绩底期间可能遭遇一定回调,国内经济复苏受短期疫情因素延缓经济底和业绩底出现时点,以及美股盈利下修、美联储紧缩超预期等风险因素仍会造成火箭推力不足,行情可能反复,需要注意节奏。 目前,预期延续,现实不远,若有调整,逢低加仓。在外需的压力下,预计未来仍有内需相关的政策空间,下一个关键时点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是期待地产需求端政策;二是疫情优化打开了消费场景,期待更多促消费政策。在交易预期的博弈阶段,或可采取逢低加仓策略。 行业配置方面,继续紧紧围绕“逆境反转”策略主线。1)国内地产链,期待需求端的政策发力。2)国内消费链,消费复苏仅是时间问题,部分行业已经修复至2021年水平,消费内部行情可能将有所分化,关注仍处于估值洼地品种,互联网零售、可选消费的汽车、消费电子等。3)海外流动性敏感品种,创新药、黄金和半导体等。 风险提示:1)国内扩内需政策力度不及预期;2)海外通胀超预期。 >>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港股牛市的“三级火箭”,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电子】苹果创新大年即将来临,供应链深度受益 投资建议。产品大创新浪潮下,我们看好在苹果产品中料号及份额持续拓张,且在MR产品中布局领先的电子制造公司。重点推荐立讯精密(002475)、鹏鼎控股(002938)、东山精密(002384)、环旭电子(601231)。 现象级产品苹果MR脚步临近,消费电子产品新周期蓄势待发。苹果对其混合显示MR设备打磨多年,并在硬件、软件及内容方面储备深厚。区别于市面上的ARVR产品,该款MR设备将现实世界实时数字化并与虚拟世界实现良好交互,可以真正解决元宇宙应用场景拓展的底层技术问题。硬件层面,其从显示系统、光学系统到高算力芯片支撑的运算系统等多个方面均领先于市面现有产品,是2023年最具关注度的现象级产品。我们认为,科技巨头苹果的MR产品落地,有望加速AR/VR/MR眼镜渗透以及新硬件的创新步伐。消费电子产业链需求端将迎来全新产品线带来的全新增量逻辑,且持续周期十年以上。在苹果MR眼镜中深度参与的公司将最为受益。 15系列新机迎来升级,3nm 工艺A17芯片性能爆发竞争力十足。2023年是苹果的创新大年,除了MR眼镜、升级版Watch S9以及Macbook(搭载M3芯片)等产品外,其备受关注的iPhone 15系列也将搭载基于TSMC 3nm工艺的 A17芯片、边缘显示技术全新ID设计、全新光学方案等强势来袭。参考EETOP,TSMC最新一代3nm 工艺对比5nm可将晶体管密度提升60%,在同等性能和密度下的功耗降低了34%,而同等功耗和密度下的性能提升了18%。在3nm平台助力下,苹果下一代A17芯片性能有望显著提升,产品竞争力十足,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在中高端机型中的领先地位。 产品大创新浪潮下,拥有领先布局的平台型制造公司将深度受益。拥有划时代意义的苹果MR产品量产节点逐步临近,2023年新款手机/手表/笔电等性能迎来大幅升级,产品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苹果供应链中拥有领先布局的龙头企业最为受益,包括立讯精密(手机与手表迎来收获期,切入MR组装与零部件)、东山精密(FPC模组板料号持续增加,切入AR/VR/MR FPC板)、鹏鼎控股(FPC模组板份额持续增长,切入AR/VR/MR产品FPC、Anylayer/SLP多款料号)、环旭电子(A客户SiP模块核心供应商,未来SiP导入MR打开新空间) 风险提示。中美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汇率大幅波动的不确定性。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苹果创新大年即将来临,供应链深度受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传媒】广告市场等待恢复,腾讯重回游戏出海收入榜首 上周传媒(申万)指数上涨0.57%,位居31个行业第20名,弱于沪深300(上涨3.29%)、上证指数(上涨1.61%)、上证中小(上涨1.25%)、深证成指(上涨2.51%)、创业板指(上涨1.57%)。细分板块龙头景气持续,建议布局垂直细分领域业绩有望持续高增的投资机会,推荐标的三七互娱、吉比特、完美世界、心动公司、芒果超媒等,以及受益于流量及人口年龄结构重构的腾讯控股、快手、泡泡玛特、哔哩哔哩等。 2022年前10月广告市场同比减少11%,10月环比下跌1%。广告市场头部行业榜单中,食品(上涨4.3%)、药品(上涨5.3)、酒精类饮品(上涨2.2%)和交通行业(16.2%)广告花费出现上涨,在多个广告渠道呈现增投,其他行业大多广告花费同比下降。食品行业中保健食品、方便食品、奶类产品等多个品类投放较为活跃,代表品牌包括妙可蓝多、汤臣倍健、伊利、钙尔奇、福临门等。交通行业在1-10月的广告花费同比增长16.2%,在电梯LCD增投涨幅巨大,同比上涨达530.6%,汽油/燃油/润滑油、电动自行车等品类大量投放广告是带动行业在电梯LCD花费上涨的主因,头部品牌包括龙蟠、九号、飞凡、IM智己、岚图等。推荐标的:分众传媒、兆讯传媒等。 腾讯登顶出海收入榜榜首,悠星网络、字节跳动、天游网络涨幅亮眼。11月中国游戏厂商应用出海收入排行榜前五名为腾讯、米哈游、三七互娱、莉莉丝、IM30。悠星网络、字节跳动、天游网络有亮眼表现。悠星网络排名前进6名至第八,旗下《明日方舟》和《雀魂麻将》两款游戏本月收入大幅上涨,在日本市场表现尤其出色;字节跳动排名前进6名上升至第十六,旗下10月上线新游《漫威:瞬战超能》在全球市场获得极佳口碑与营收;天游网络上升16名夺得第十七,旗下游戏《魔镜物语-童话都是骗人的》11月8日在香港、台湾发行,在香港、台湾热门游戏下载榜、收入榜均排进前10。推荐标的:三七互娱、吉比特、恺英网络、腾讯、心动公司、完美世界、中手游等;受益标的:网易、冰川网络、宝通科技、电魂网络、创梦天地等。 风险提示:内容口碑不及预期,其他可选消费对文娱需求影响超预期等。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广告市场等待恢复,腾讯重回游戏出海收入榜首,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计算机】达实智能(002421):智慧医院专家,与腾讯携手布局互联网医疗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目标价8.44元。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7.85/46.88/58.2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2、3.49、4.58亿元,EPS分别为0.13、0.18、0.24元。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物联网产品及解决方案服务商,按照PE和PS估值,给予目标价8.44元,首次覆盖,“增持”评级。 公司扎根于物联网领域,深度赋能智慧医院、建筑楼宇等领域。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物联网产品及解决方案服务商,目前产品覆盖智慧医院、建筑楼宇、数据中心等领域。近年来,公司在医疗领域积极布局ICU、手术室、家庭医生、互联网医疗等领域,形成竞争优势。 政策催化,互联网医疗发展进入“快车道”。随着防疫新政的推出,目前各省市均加大互联网医疗、家庭医生倡导力度,鼓励市民非紧急采用互联网医院,在线诊疗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国家政策的鼓励以及日益增长的在线需求促使互联网医疗迎来一剂强心针。公司通过与腾讯合作,积极打造智慧医疗标杆,目前已有一站式医疗服务落地。 ICU床位建设迎来确定性需求,公司优势显著。政策明确提出加快推进ICU建设,此前也提出ICU床位占比要求。公司深耕医院专科信息化软件领域多年,业务覆盖洁净手术部、ICU等,拥有700多家医院客户;11月又拿下亿元大单,再次验证公司实力。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项目实施不及预期;互联网医疗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达实智能(002421):智慧医院专家,与腾讯携手布局互联网医疗,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本期封面: 拍摄于加拿大·Jasper国家公园 作者:郭怡 国泰君安广东分公司 更多国君研究和服务 亦可联系对口销售获取 重要提醒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要求,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我们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非常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如有任何疑问,敬请按照文末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系。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 GTJARESEARCH )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泰君安证券”) 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上以国泰君安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国泰君安研究",或含有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的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国泰君安证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国泰君安证券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国泰君安研究”, 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