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交运】航空机场月报:量价再现低谷,市场化稳步推进——2022年10月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国君交运】航空机场月报:量价再现低谷,市场化稳步推进——2022年10月》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击“交运研究”关注我们 报告发布:2022年11月23日 报告导读 近期量价再现低谷,航司短期经营继续承压。国际增班及防疫措施科学优化,修复中期复苏确定预期。长期前景乐观,关注逆向时机。 投资要点 一、航空量价再现低谷,防疫措施科学优化。 疫情海外影响减弱,年初以来海外航空市场率先恢复,9月全球航空客流维持2019年同期的3/4。国内仍受疫情反复与防疫措施影响,10月-11月国内客流维持不足2019年同期三成水平,近日客流略有回升,国内票价低位稳定,航司短期经营仍显著承压。待国内防疫科学优化20条措施若落地见效,且国内疫情形势改善,国内出行有望逐步恢复。近期如期国际增班,国际放开有待防疫政策系统性调整。 二、航空:10-11月机队周转回落,票价市场化稳步推进。 航司机队周转自暑运后半段开始持续回落,10-11月维持低位。(1)飞机日利用率下降。10月三大航ASK为2019年同期的30%,其中国内ASK降至2019年的42%,国际地区ASK小幅回升至2019年的7.2%。(2)维持低客座率。10月三大航国内客座率仅67%。(3)票价降至低位。国内票价自8月开始回落,国庆假期前短期上冲,之后持续回落至低位,11月以来国内票价低位稳定。疫情下,票价市场化稳步推进,长期释放干线时刻定价空间。预计航司短期经营仍承压,未来扭亏有待航空客流与机队周转明显恢复。 三、机场:入境隔离缩短与熔断取消,有助于国际增班落实,国际放开仍需等待。 受国庆假期后多地疫情反复与防疫趋紧影响,首都、浦东及白云等三大机场10月旅客吞吐量降至2019年同期的21%,其中国内航线仅为2019年的30%,国际地区航线维持2019年的约4%。新航季国际客班计划如期增班,旨在进一步满足国际交往刚需。入境集中隔离缩至5天,且熔断取消,将有利于国际增班计划落实。而国际放开,仍有待防疫政策系统性调整。长期而言,机场免税渠道价值仍然存在,机场免税协议调整有利于理顺与免税商长期合作关系,以及恢复机场口岸免税渠道的海外消费回流能力。机场公司长期价值评估,需注意免税长期格局变化,以及大型机场扩建风险。 四、投资策略:疫后复苏趋势确定,关注航空逆向时机。 航空业出行心理建设开启,短期经营仍将承压,中期复苏确定,长期前景乐观。疫情未改中国航空需求结构与长期增长动能,且空域瓶颈长期存在,拥有高品质航网的航司长期盈利将超预期上行。关注航空逆向时机。维持中国国航、吉祥航空、中国民航信息网络H、南方航空、中国东航、春秋航空“增持”评级。 五、风险提示。 疫情、管制、增发、经济下行、油价汇率、安全事故。 目录 报告正文 1 航空:量价再现低谷,票价市场化稳步推进 疫情海外影响减弱,年初以来海外航空市场率先恢复。国内航空市场仍受疫情显著影响,暑运国内客流为2019年的超六成,10-11月回落至不足2019年同期三成,航司短期经营承压明显。 待国内防疫科学优化20条措施若落地见效,且国内疫情形势改善,国内出行有望逐步恢复。新航季国际如期增班,修复国际放开与疫后复苏预期。 未来两年航空业复苏确定,飞机大单与大额定增不改长期基于空域瓶颈供需向好逻辑,建议关注航空逆向时机。 1.1 海外出行需求率先恢复 疫情海外影响持续减弱,年初以来海外航空市场率先恢复。其中,9月全球航空客运量维持2019年的3/4。 (1)美国国内客流2022年以来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 (2)北美国际客流维持2019年约九成; (3)亚太国际客流近期继续加速恢复。 1.2 国内航空量价再现低谷,防疫措施科学优化 10-11月机队周转回落,票价低位平稳 国内受疫情反复与防疫措施趋紧影响,国庆假期后国内量价回落至低位。其中,国内客流由国庆假期约2019年四成,下降并维持不足2019年三成,且票价低位平稳,航司短期经营明显承压。 (1)7-8月暑运:国内客流为2019年62%,暑运后半段受疫情影响客流小幅回落,暑运整体表现低于市场先前预期。 (2)9月:国内客流降至2019年的41%。暑运由于学生提前返程而结束,且随后疫情多地散发,9月客流开始逐步回落至2019年约四成,票价亦随之回落。 (3)10月:受国内疫情、出行指引与防疫措施的综合影响,国庆假期国内客流约为2019年四成,不足过去三年同期一半。由于多地疫情反复,以及防疫措施趋紧,国庆假期后国内客流进一步降至不足2019年同期三成,至今仍维持低位。 10月航司机队周转回落,下半年再现低谷 (1)低飞机日利用率。10月三大航ASK为2019年同期的30%,较9月的38%有所回落。其中,10月国内ASK为2019年的42%,国际地区ASK小幅回升至2019年的7.2%。 (2)维持低客座率。10月三大航国内客座率仅67%,仍明显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 (3)票价降至低位。国内票价自8月开始回落,国庆假期前短期上冲,之后持续回落至低位,11月以来国内票价低位稳定。 1.3 中期复苏确定,长期前景乐观 国内防疫措施系列优化,将有助于国内出行恢复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进一步优化疫情科学精准防控二十条措施。2022年以来,多地疫情与严防严控持续抑制出行需求。航空国内客流前十个月累计仅为2019年四成。航空需求仍然存在,若系列举措有效推动优化措施落地见效,且疫情形势好转,预计国内出行需求将逐步恢复,有利于航司周转恢复与经营减亏。 新航季航司上调多条干线票价,符合预期 新航季航司继续稳步推进票价市场化政策执行,东航、厦航相继宣布多条干线全票价继续上调10%,完全符合预期。 票价市场化自2004年由民航局确定方向,并在2010年后加快步伐。2017年里程碑式突破,即批量核心干线由政府指导价调整为市场调节价。2020年基本完成票价市场化,即三家以上航司共飞航司即可执行市场调节价。 根据我们估算中国百大航线加权全票价水平2022年较2018年已上调35%,待疫情影响消除,干线市场被长期压制的定价能力将集中显现,并将由空域时刻瓶颈驱动长期上行。 近期市场预期回落,建议关注逆向时机 短期看,出行心理建设开启,短期经营仍将显著承压。中期看,未来两年复苏趋势确定,国际增班与防疫措施优化修复国际放开预期。 长期看,中国航空业长期供需向好。需求端,疫情未改需求结构与长期增长动能。供给端,中国航空业不缺飞机,而是缺时刻,背后是周期行业最难得的长期供给瓶颈——空域瓶颈。飞机大单与未来737MAX复飞均不影响“十四五”机队降速规划,机队与时刻匹配度提升,叠加票价市场化,航网优秀的航司长期盈利将超预期上行。 建议关注航空逆向时机。维持中国国航、吉祥航空、中国民航信息网络H、南方航空、中国东航、春秋航空“增持”评级。 2 机场:隔离缩短助力国际增班,国际放开仍需等待 中国机场航空主业双轨制定价,且免税贡献非航收益主体,高国际客流占比是机场公司高ROE的核心来源。 受国庆假期后多地疫情反复与防疫趋紧影响,机场国际客流维持低位。新航季国际客班计划如期增班,旨在进一步满足国际交往刚需。入境集中隔离缩至5天,且熔断取消,将有利于国际增班计划落实。而国际放开,仍有待防疫政策系统性调整。 长期而言,机场免税渠道价值仍然存在,需要注意免税长期格局变化及相关影响,以及大型机场扩建风险。 2.1 国际客流低位增长,隔离缩短助力国际增班 熔断放松,国际客班计划执行率提升,国际客流低位增长 受国庆假期后多地疫情反复与防疫趋紧影响,首都、浦东及白云等三大机场10月旅客吞吐量降至2019年同期的21%。其中,国内航线仅为2019年的30%,国际地区航线维持2019年的约4%。 近期国际客流环比基本持平。2022年夏航季国际客班计划继续严格管控,受益于熔断放松与部分航线恢复,2022年10月全行业国际客流环比基本持平,其中三大机场的国际航线客流维持2019年的约4%。 考虑国际客流仍处低位,预计短期机场公司经营业绩仍承压。 2.2 入境隔离缩短,助力国际增班落实 国际如期增班,旨在进一步满足国际交往刚需。国际放开,仍有待国内防疫政策系统性调整。根据近期路演反馈,市场预期已逐步回归理性。 长期而言,国际客流终将恢复,机场免税渠道价值仍然存在,需要注意免税长期格局变化及相关影响。 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催化市场乐观预期 11月11日国家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对疫情防控措施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其中对海外人员入境的管控有所放松: (1) 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 (2) 对入境人员,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国际防疫措施科学调整,将有助于国际增班落实。此次入境集中隔离时间由7天缩短至5天,将进一步提升口岸接纳能力,有利于国际增班计划落实,并提供进一步增班空间。熔断措施取消,将提高国际客班计划执行率,亦是口岸接纳能力提升的科学调整,旨在进一步满足国际交往刚需。 国际放开,仍有待于防疫政策系统性调整。 国际客流终将恢复,关注免税长期格局变化及相关影响 机场航空主业收费价格长期不变,而新航站楼单位造价持续上升,大型扩建对机场公司产生普遍的再投资风险,并倒逼非航业务发展。 长期而言,国际客流终将恢复,机场免税渠道价值仍然存在。机场作为出入境主要口岸,仍是重要免税渠道——机场店规模较大,可提升免税商进货议价能力,且随着免税牌照放松,把控机场渠道具备战略意义。机场免税渠道价值仍然存在,机场免税协议调整有利于理顺与免税商长期合作关系,以及恢复机场口岸免税渠道的海外消费回流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免税长期格局变化及相关影响。 2.3 机场扩建普遍提速,关注长期ROE变化 国内疫情有效控制后,机场扩建普遍提速。2022年2月美兰机场二期扩建、深圳机场卫星厅均正式启用且仍在规划扩建,2022年 1月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开工。2022年2月,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项目发布。长期投资角度,需要注意大型机场扩建风险 。 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全面开工,规模巨大 2020年9月,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开工。根据民航局信息,工程以近期规划为基础,包括T3航站楼主楼(不含卫星厅)、T2的东四及西四指廊(连接T1与T2)、西区卫星厅(主楼功能依托T2)、第四跑道、第五跑道,预计总投资569亿元,工期拟定为5年,预计2025年竣工。 根据广东省国资委网站,2021年6月26日,广州机场T3航站楼工程开工。据中新网报道,11月20日,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西四指廊工程项目全面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据中新网报道,2022年7月31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西四指廊主楼钢屋盖网架提升四区近日顺利完成首次提升,标志着西四指廊主楼钢结构施工已全面步入正轨。 美兰机场: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项目发布 海口美兰机场二期扩建包括飞行区、T2航站楼以及综合交通工程等主体工程,项目总投资额约为178亿元。2021年12月2日,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项目正式投入使用。 根据海南省政府公示,2020年9月美兰机场完成三期扩建预可研招标,研究进一步扩建航站区,新建北侧近距跑道,以及相关配套产能设施等。2022年2月,海南省发改委公布了海南2022年重点(重大)预备项目投资计划,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项目在列,是海南百亿级项目之一。 上海机场: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平稳推进 上海市政府于2021年6月发布《上海市综合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第一项重大任务即包括“推进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扩建,打造世界一流的航空枢纽设施”。四期扩建将以T3航站楼为核心,位于卫星厅南侧,将服务于东航及联盟伙伴。 根据上海市政府于2021年7月初举办的新闻发布会,T3航站楼的规划面积为119万平方米,设计保障能力5000万人次;同时四期扩建还将建设103万平方米交通中心,与航站楼采用上下叠合方式,融为一体。2022年1月4日,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开工。 深圳机场:卫星厅启用,启动三跑道及T4扩建 2018年底深圳机场启动卫星厅扩建,项目总投资约68亿元。卫星厅总建筑面积约23.5万平方米,设计年旅客吞吐量2200万人次。2021年12月7日,深圳机场卫星厅正式投入运营。 2020年3月,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项目陆域工程动工建设。根据国家发改委批复,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工程项目总投资约123亿元,预计于2025年建成投运。 2020年5月,深圳机场集团发布《深圳机场T4片区规划及T4航站楼方案征集》公告,拟建设T4航站楼和T4陆侧站前配套设施等。2021年4月,中建东北院联合体中标深圳机场最终实施方案设计。 2021年12月7日,深圳机场卫星厅正式启用,新增42个标准廊桥机位,其中11个为组合机位,可实现机位的灵活转换,最多可保障53架飞机停靠廊桥,更多旅客可以体验廊桥抵离的便利。 2022年1月,深圳机场三跑道工程列入广东重点项目清单。2022年3月,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项目陆域工程日正式开工建设。 大型扩建将可能导致长期ROE 降低 机场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每一轮扩建,都是对机场长期投资回报率的重置。机场新航站楼的单位成本普遍较老楼大幅提升,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单位收入提升,扩建将大概率导致机场长期股东回报率下降。 3 策略:市场预期回落,Q4关注航空增持时机 国君交运自2021年8月逆向重点推荐航空,未来两年复苏趋势确定,且长期前景乐观。需求端,疫情未改需求结构与长期增长动能。供给端,中国航空业拥有周期行业最难得的长期供给瓶颈——空域瓶颈,“十四五”机队与时刻匹配度提升,叠加票价市场化,航网优秀的航司长期盈利将超预期上行。 市场普遍担忧飞机大单及大额定增将导致航司加快飞机引入。我们提示,中国民航业飞机引入规划具有强计划性与执行性,飞机大单与大额定增不改“十四五”运力降速规划。运力降速,源自航司基于新增资产回报率长期偏低预期的理性决策,持续性将超市场预期。 航空业出行心理建设开启,短期经营仍将承压,中期复苏确定,长期前景乐观。建议关注航空逆向时机。维持中国国航、吉祥航空、中国民航信息网络 H、南方航空 、中国东航、春秋航空“增持”评级。 4 风险提示 国内疫情反复风险; 病毒变异风险; 政府管制及指引政策风险; 航司融资摊薄风险; 经济下行风险; 油价汇率风险; 安全事故风险。 相关报告 航空机场月报:《国内量价走弱,国际如期增班》2022.10.27 国君交运2022年秋季策略:《至暗时刻已过,布局确定复苏》2022.08.26 国君交运2022年中期策略:《全球复苏中寻找新的“需求意外”》2022.06.14 国君交运2022年春季策略:《把握盈利修复,逆向布局复苏》2022.04.04 航空年度策略:《双重逻辑复苏确定,关注逆向布局时机》2021.12.6 国君交运研究 国君交运团队从事交运卖方研究十余年,坚持独立客观、深度研究。连续十一年上榜新财富,多次获评金牛奖、水晶球、第一财经第一名。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推送的信息仅限完整报告发布当日有效,发布日后推送的信息受限于相关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确或者失效的,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君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请谅解。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国泰君安证券及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点击“交运研究”关注我们 报告发布:2022年11月23日 报告导读 近期量价再现低谷,航司短期经营继续承压。国际增班及防疫措施科学优化,修复中期复苏确定预期。长期前景乐观,关注逆向时机。 投资要点 一、航空量价再现低谷,防疫措施科学优化。 疫情海外影响减弱,年初以来海外航空市场率先恢复,9月全球航空客流维持2019年同期的3/4。国内仍受疫情反复与防疫措施影响,10月-11月国内客流维持不足2019年同期三成水平,近日客流略有回升,国内票价低位稳定,航司短期经营仍显著承压。待国内防疫科学优化20条措施若落地见效,且国内疫情形势改善,国内出行有望逐步恢复。近期如期国际增班,国际放开有待防疫政策系统性调整。 二、航空:10-11月机队周转回落,票价市场化稳步推进。 航司机队周转自暑运后半段开始持续回落,10-11月维持低位。(1)飞机日利用率下降。10月三大航ASK为2019年同期的30%,其中国内ASK降至2019年的42%,国际地区ASK小幅回升至2019年的7.2%。(2)维持低客座率。10月三大航国内客座率仅67%。(3)票价降至低位。国内票价自8月开始回落,国庆假期前短期上冲,之后持续回落至低位,11月以来国内票价低位稳定。疫情下,票价市场化稳步推进,长期释放干线时刻定价空间。预计航司短期经营仍承压,未来扭亏有待航空客流与机队周转明显恢复。 三、机场:入境隔离缩短与熔断取消,有助于国际增班落实,国际放开仍需等待。 受国庆假期后多地疫情反复与防疫趋紧影响,首都、浦东及白云等三大机场10月旅客吞吐量降至2019年同期的21%,其中国内航线仅为2019年的30%,国际地区航线维持2019年的约4%。新航季国际客班计划如期增班,旨在进一步满足国际交往刚需。入境集中隔离缩至5天,且熔断取消,将有利于国际增班计划落实。而国际放开,仍有待防疫政策系统性调整。长期而言,机场免税渠道价值仍然存在,机场免税协议调整有利于理顺与免税商长期合作关系,以及恢复机场口岸免税渠道的海外消费回流能力。机场公司长期价值评估,需注意免税长期格局变化,以及大型机场扩建风险。 四、投资策略:疫后复苏趋势确定,关注航空逆向时机。 航空业出行心理建设开启,短期经营仍将承压,中期复苏确定,长期前景乐观。疫情未改中国航空需求结构与长期增长动能,且空域瓶颈长期存在,拥有高品质航网的航司长期盈利将超预期上行。关注航空逆向时机。维持中国国航、吉祥航空、中国民航信息网络H、南方航空、中国东航、春秋航空“增持”评级。 五、风险提示。 疫情、管制、增发、经济下行、油价汇率、安全事故。 目录 报告正文 1 航空:量价再现低谷,票价市场化稳步推进 疫情海外影响减弱,年初以来海外航空市场率先恢复。国内航空市场仍受疫情显著影响,暑运国内客流为2019年的超六成,10-11月回落至不足2019年同期三成,航司短期经营承压明显。 待国内防疫科学优化20条措施若落地见效,且国内疫情形势改善,国内出行有望逐步恢复。新航季国际如期增班,修复国际放开与疫后复苏预期。 未来两年航空业复苏确定,飞机大单与大额定增不改长期基于空域瓶颈供需向好逻辑,建议关注航空逆向时机。 1.1 海外出行需求率先恢复 疫情海外影响持续减弱,年初以来海外航空市场率先恢复。其中,9月全球航空客运量维持2019年的3/4。 (1)美国国内客流2022年以来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 (2)北美国际客流维持2019年约九成; (3)亚太国际客流近期继续加速恢复。 1.2 国内航空量价再现低谷,防疫措施科学优化 10-11月机队周转回落,票价低位平稳 国内受疫情反复与防疫措施趋紧影响,国庆假期后国内量价回落至低位。其中,国内客流由国庆假期约2019年四成,下降并维持不足2019年三成,且票价低位平稳,航司短期经营明显承压。 (1)7-8月暑运:国内客流为2019年62%,暑运后半段受疫情影响客流小幅回落,暑运整体表现低于市场先前预期。 (2)9月:国内客流降至2019年的41%。暑运由于学生提前返程而结束,且随后疫情多地散发,9月客流开始逐步回落至2019年约四成,票价亦随之回落。 (3)10月:受国内疫情、出行指引与防疫措施的综合影响,国庆假期国内客流约为2019年四成,不足过去三年同期一半。由于多地疫情反复,以及防疫措施趋紧,国庆假期后国内客流进一步降至不足2019年同期三成,至今仍维持低位。 10月航司机队周转回落,下半年再现低谷 (1)低飞机日利用率。10月三大航ASK为2019年同期的30%,较9月的38%有所回落。其中,10月国内ASK为2019年的42%,国际地区ASK小幅回升至2019年的7.2%。 (2)维持低客座率。10月三大航国内客座率仅67%,仍明显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 (3)票价降至低位。国内票价自8月开始回落,国庆假期前短期上冲,之后持续回落至低位,11月以来国内票价低位稳定。 1.3 中期复苏确定,长期前景乐观 国内防疫措施系列优化,将有助于国内出行恢复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进一步优化疫情科学精准防控二十条措施。2022年以来,多地疫情与严防严控持续抑制出行需求。航空国内客流前十个月累计仅为2019年四成。航空需求仍然存在,若系列举措有效推动优化措施落地见效,且疫情形势好转,预计国内出行需求将逐步恢复,有利于航司周转恢复与经营减亏。 新航季航司上调多条干线票价,符合预期 新航季航司继续稳步推进票价市场化政策执行,东航、厦航相继宣布多条干线全票价继续上调10%,完全符合预期。 票价市场化自2004年由民航局确定方向,并在2010年后加快步伐。2017年里程碑式突破,即批量核心干线由政府指导价调整为市场调节价。2020年基本完成票价市场化,即三家以上航司共飞航司即可执行市场调节价。 根据我们估算中国百大航线加权全票价水平2022年较2018年已上调35%,待疫情影响消除,干线市场被长期压制的定价能力将集中显现,并将由空域时刻瓶颈驱动长期上行。 近期市场预期回落,建议关注逆向时机 短期看,出行心理建设开启,短期经营仍将显著承压。中期看,未来两年复苏趋势确定,国际增班与防疫措施优化修复国际放开预期。 长期看,中国航空业长期供需向好。需求端,疫情未改需求结构与长期增长动能。供给端,中国航空业不缺飞机,而是缺时刻,背后是周期行业最难得的长期供给瓶颈——空域瓶颈。飞机大单与未来737MAX复飞均不影响“十四五”机队降速规划,机队与时刻匹配度提升,叠加票价市场化,航网优秀的航司长期盈利将超预期上行。 建议关注航空逆向时机。维持中国国航、吉祥航空、中国民航信息网络H、南方航空、中国东航、春秋航空“增持”评级。 2 机场:隔离缩短助力国际增班,国际放开仍需等待 中国机场航空主业双轨制定价,且免税贡献非航收益主体,高国际客流占比是机场公司高ROE的核心来源。 受国庆假期后多地疫情反复与防疫趋紧影响,机场国际客流维持低位。新航季国际客班计划如期增班,旨在进一步满足国际交往刚需。入境集中隔离缩至5天,且熔断取消,将有利于国际增班计划落实。而国际放开,仍有待防疫政策系统性调整。 长期而言,机场免税渠道价值仍然存在,需要注意免税长期格局变化及相关影响,以及大型机场扩建风险。 2.1 国际客流低位增长,隔离缩短助力国际增班 熔断放松,国际客班计划执行率提升,国际客流低位增长 受国庆假期后多地疫情反复与防疫趋紧影响,首都、浦东及白云等三大机场10月旅客吞吐量降至2019年同期的21%。其中,国内航线仅为2019年的30%,国际地区航线维持2019年的约4%。 近期国际客流环比基本持平。2022年夏航季国际客班计划继续严格管控,受益于熔断放松与部分航线恢复,2022年10月全行业国际客流环比基本持平,其中三大机场的国际航线客流维持2019年的约4%。 考虑国际客流仍处低位,预计短期机场公司经营业绩仍承压。 2.2 入境隔离缩短,助力国际增班落实 国际如期增班,旨在进一步满足国际交往刚需。国际放开,仍有待国内防疫政策系统性调整。根据近期路演反馈,市场预期已逐步回归理性。 长期而言,国际客流终将恢复,机场免税渠道价值仍然存在,需要注意免税长期格局变化及相关影响。 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催化市场乐观预期 11月11日国家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对疫情防控措施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其中对海外人员入境的管控有所放松: (1) 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 (2) 对入境人员,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国际防疫措施科学调整,将有助于国际增班落实。此次入境集中隔离时间由7天缩短至5天,将进一步提升口岸接纳能力,有利于国际增班计划落实,并提供进一步增班空间。熔断措施取消,将提高国际客班计划执行率,亦是口岸接纳能力提升的科学调整,旨在进一步满足国际交往刚需。 国际放开,仍有待于防疫政策系统性调整。 国际客流终将恢复,关注免税长期格局变化及相关影响 机场航空主业收费价格长期不变,而新航站楼单位造价持续上升,大型扩建对机场公司产生普遍的再投资风险,并倒逼非航业务发展。 长期而言,国际客流终将恢复,机场免税渠道价值仍然存在。机场作为出入境主要口岸,仍是重要免税渠道——机场店规模较大,可提升免税商进货议价能力,且随着免税牌照放松,把控机场渠道具备战略意义。机场免税渠道价值仍然存在,机场免税协议调整有利于理顺与免税商长期合作关系,以及恢复机场口岸免税渠道的海外消费回流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免税长期格局变化及相关影响。 2.3 机场扩建普遍提速,关注长期ROE变化 国内疫情有效控制后,机场扩建普遍提速。2022年2月美兰机场二期扩建、深圳机场卫星厅均正式启用且仍在规划扩建,2022年 1月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开工。2022年2月,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项目发布。长期投资角度,需要注意大型机场扩建风险 。 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全面开工,规模巨大 2020年9月,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开工。根据民航局信息,工程以近期规划为基础,包括T3航站楼主楼(不含卫星厅)、T2的东四及西四指廊(连接T1与T2)、西区卫星厅(主楼功能依托T2)、第四跑道、第五跑道,预计总投资569亿元,工期拟定为5年,预计2025年竣工。 根据广东省国资委网站,2021年6月26日,广州机场T3航站楼工程开工。据中新网报道,11月20日,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西四指廊工程项目全面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据中新网报道,2022年7月31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西四指廊主楼钢屋盖网架提升四区近日顺利完成首次提升,标志着西四指廊主楼钢结构施工已全面步入正轨。 美兰机场: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项目发布 海口美兰机场二期扩建包括飞行区、T2航站楼以及综合交通工程等主体工程,项目总投资额约为178亿元。2021年12月2日,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项目正式投入使用。 根据海南省政府公示,2020年9月美兰机场完成三期扩建预可研招标,研究进一步扩建航站区,新建北侧近距跑道,以及相关配套产能设施等。2022年2月,海南省发改委公布了海南2022年重点(重大)预备项目投资计划,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项目在列,是海南百亿级项目之一。 上海机场: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平稳推进 上海市政府于2021年6月发布《上海市综合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第一项重大任务即包括“推进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扩建,打造世界一流的航空枢纽设施”。四期扩建将以T3航站楼为核心,位于卫星厅南侧,将服务于东航及联盟伙伴。 根据上海市政府于2021年7月初举办的新闻发布会,T3航站楼的规划面积为119万平方米,设计保障能力5000万人次;同时四期扩建还将建设103万平方米交通中心,与航站楼采用上下叠合方式,融为一体。2022年1月4日,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开工。 深圳机场:卫星厅启用,启动三跑道及T4扩建 2018年底深圳机场启动卫星厅扩建,项目总投资约68亿元。卫星厅总建筑面积约23.5万平方米,设计年旅客吞吐量2200万人次。2021年12月7日,深圳机场卫星厅正式投入运营。 2020年3月,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项目陆域工程动工建设。根据国家发改委批复,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工程项目总投资约123亿元,预计于2025年建成投运。 2020年5月,深圳机场集团发布《深圳机场T4片区规划及T4航站楼方案征集》公告,拟建设T4航站楼和T4陆侧站前配套设施等。2021年4月,中建东北院联合体中标深圳机场最终实施方案设计。 2021年12月7日,深圳机场卫星厅正式启用,新增42个标准廊桥机位,其中11个为组合机位,可实现机位的灵活转换,最多可保障53架飞机停靠廊桥,更多旅客可以体验廊桥抵离的便利。 2022年1月,深圳机场三跑道工程列入广东重点项目清单。2022年3月,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项目陆域工程日正式开工建设。 大型扩建将可能导致长期ROE 降低 机场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每一轮扩建,都是对机场长期投资回报率的重置。机场新航站楼的单位成本普遍较老楼大幅提升,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单位收入提升,扩建将大概率导致机场长期股东回报率下降。 3 策略:市场预期回落,Q4关注航空增持时机 国君交运自2021年8月逆向重点推荐航空,未来两年复苏趋势确定,且长期前景乐观。需求端,疫情未改需求结构与长期增长动能。供给端,中国航空业拥有周期行业最难得的长期供给瓶颈——空域瓶颈,“十四五”机队与时刻匹配度提升,叠加票价市场化,航网优秀的航司长期盈利将超预期上行。 市场普遍担忧飞机大单及大额定增将导致航司加快飞机引入。我们提示,中国民航业飞机引入规划具有强计划性与执行性,飞机大单与大额定增不改“十四五”运力降速规划。运力降速,源自航司基于新增资产回报率长期偏低预期的理性决策,持续性将超市场预期。 航空业出行心理建设开启,短期经营仍将承压,中期复苏确定,长期前景乐观。建议关注航空逆向时机。维持中国国航、吉祥航空、中国民航信息网络 H、南方航空 、中国东航、春秋航空“增持”评级。 4 风险提示 国内疫情反复风险; 病毒变异风险; 政府管制及指引政策风险; 航司融资摊薄风险; 经济下行风险; 油价汇率风险; 安全事故风险。 相关报告 航空机场月报:《国内量价走弱,国际如期增班》2022.10.27 国君交运2022年秋季策略:《至暗时刻已过,布局确定复苏》2022.08.26 国君交运2022年中期策略:《全球复苏中寻找新的“需求意外”》2022.06.14 国君交运2022年春季策略:《把握盈利修复,逆向布局复苏》2022.04.04 航空年度策略:《双重逻辑复苏确定,关注逆向布局时机》2021.12.6 国君交运研究 国君交运团队从事交运卖方研究十余年,坚持独立客观、深度研究。连续十一年上榜新财富,多次获评金牛奖、水晶球、第一财经第一名。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推送的信息仅限完整报告发布当日有效,发布日后推送的信息受限于相关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确或者失效的,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君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请谅解。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国泰君安证券及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