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东吴晨报1122】【行业】环保、保险Ⅱ【个股】长虹能源

【东吴晨报1122】【行业】环保、保险Ⅱ【个股】长虹能源

作者:微信公众号【东吴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2-11-22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东吴晨报1122】【行业】环保、保险Ⅱ【个股】长虹能源》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欢迎收听东吴晨报在线音频: 东吴晨报20221122 音频: 进度条 00:00 02:40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行业 环保: 第四批电池回收白名单公布 行业规范程度技术水平提升 头部集中趋势加速 投资要点 事件:近日,工信部就拟公告的符合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四批)公开征求意见,第四批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合计41家。截止目前,工信部共发布4批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白名单企业已达88家。 电池回收第四批白名单公布,促进规范程度、技术水平提升。电池回收白名单是由企业申报,经过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核、专家评审、现场核查和网上公示等程序,最终由工信部发布的企业名单。电池回收白名单要求企业、项目满足《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规范条件》对1)项目布局与建设;2)规模、装备和工艺:规模匹配、先进装备与工艺;3)资源综合利用及能耗:回收率钴镍锰不低于98%,锂不低于85%;4)环境保护要求;5)产品质量和职业教育;6)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和社会责任,合计6个方面提出较高要求,确保项目规范、技术领先。按照《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相关企业(电池生产企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综合利用企业)在回收利用各环节履行相应责任,其中综合利用企业即为白名单内的再生利用和梯次利用企业。第四批白名单的公布,将进一步促进电池回收行业规范程度、技术水平提升。国家鼓励整车厂、电池厂与白名单内企业合作协同,行业龙头优质公司竞争力提升。 第四批白名单规模扩充较大,头部集中趋势加快。第四批白名单(22年11月)合计41家公司(再生利用14家、梯次利用26家、再生/梯次1家)。回顾前三批白名单,第一批白名单(18年7月)5家,第二批白名单(20年12月)22家,第三批白名单(21年11月)20家。白名单纳入节奏加快,行业头部集中趋势明显。 第四批白名单企业纳入,预计可新增头部再生利用产能超30万吨/年。梳理第四批白名单内再生利用项目处置产能,预计可新增头部优势废电池处置产能超30万吨/年。此次入选第四批白名单上市公司共计14家,其中,1)再生利用7家:旺能环境(浙江立鑫新材料)、海螺创业(安徽海螺川崎)、南都电源(安徽南都华铂新材料)、腾远钴业、骆驼股份(骆驼资源循环)、振华新材(贵州红星电子)、中核钛白(甘肃睿思科);2)梯次利用7家:格林美(天津动力电池再生)、北汽集团(北汽鹏龙)、富奥股份(富奥智慧能源)、华友钴业(江苏华友能源科技)、宁德时代(湖北邦普汽车循环)、广汽集团(广汽商贸再生资源)、中伟股份(贵州中伟资源循环)。 锂电回收十五年高景气长坡厚雪,循环价值突出护航战略资源安全。锂电回收为锂电装机后周期赛道,十五年景气周期复增18%确定性增长。回收发展再生金属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支撑,我们预计 2025 年国内锂电再生碳酸锂贡献国内动力电池碳酸锂/国内碳酸锂需求为 31%/19%,到2035 年提至 41%/29%,战略地位突出。 投资建议:重点推荐:天奇股份、宁德时代、比亚迪、华友钴业、中伟股份、振华新材、格林美;建议关注:光华科技、南都电源、旺能环境、赣锋锂业、厦门钨业。 风险提示:锂电池装机不及预期,动力电池回收模式发生重大变化,金属价格剧烈波动,行业竞争加剧。 (分析师 袁理、任逸轩) 保险Ⅱ: 规范增额终身寿险竞争乱象 利好头部险企稳健经营 ——关于银保监会对 关于近期人身保险产品问题的通报的点评 投资要点 事件:银保监会提出对产品核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并重点对增额终身寿险进行排查。 年内第二次通报,主要问题归因为四方面。具体来看,1)产品设计问题;2)产品条款表述问题;3)产品费率厘定及精算假设问题;4)其他问题,涉及行业内大小公司合计24家寿险公司,12项产品问题。其中长城人寿被点名4次,老七家公司中涉及国寿和平安。其中国寿某医疗保险,保险责任免除条款包含慈善赠药,涉嫌加重投保人责任;平安旗下意外伤害保险,交费期包含2年交,存在假期交风险。监管思路一脉相承,2022年年初,监管更新2022版的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要求险企对照清单,做好日常产品的开发管理工作,监管核心思路在于规范人身保险市场秩序,防止行业出现无序竞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监管着重强调终身寿险产品关注,核心在于防范产品激进定价导致的利差损风险。监管一针见血提出,随着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市场关注不断攀升,个别公司激进经营,行业恶性竞争现象有所抬头。监管明确各公司应当于2022年12月5日前,向监管报送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专项风险排查报告,重点涵盖:1)增额比例超过产品定价利率;2)利润测试的投资收益假设超过公司近5年平均投资收益率水平;3)产品定价的附加费用率假设明显低于实际销售费用等。弘康、中华联合及小康人寿相关产品已停售。 综合此前监管文件,对于终身寿险监管主要点名通报包括:1)产品可灵活减保,且无比例限制,存在长险短做风险;2)产品前5年退保率假设超过60%,假设不合理;3)增额利率超过3.5%,易与产品定价利率混淆,存在噱头营销风险。综合来看,上述案例通报可以总结为产品存在保障程度低、长险短做、变相理财等风险,而监管意图在于希望终身寿险重点服务于消费者身故风险的保障规划,并不断提高产品的风险保障水平,并防范产品激进定价导致的利差损风险。 整体影响偏中性,对头部公司个险渠道影响不大,对2023年行业银保渠道新单或造成一定影响。目前头部公司个险渠道产品整体定价比较平稳,涉及“负面清单”要求和定价激进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对规范的头部险企不产生实质性影响,一定程度上监管规范行业恶性竞争现象有利于行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银保渠道今年以来,受益于理财产品净值化发展,预期收益率下行,基金发售遇冷综合影响,“保本”(提供保底结算利率)优势逐步显现。部分定价激进产品通过银保和第三方中介渠道销售,部分产品停售或对新单造成一定影响,实际影响有待观察。 投资建议:规范增额终身寿险竞争乱象,利好头部险企稳健经营。监管核心思路在于规范人身保险市场秩序,防止行业出现无序竞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寿险方面:曙光初破水,改革始见微。寿险改革成效初显,开门红应对积极,队伍规模企稳,队伍质态提升;产险方面:车险保费增长显韧性,疫情防控降低出险率,头部险企承保利润有望迎来量价齐升。个股推荐顺序: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平安、中国财险。 风险提示:产品吸引力下降,疫情散发拖累资负两端。 (分析师 胡翔、葛玉翔、朱洁羽) 个股 长虹能源(836239) 碱电业务稳增长 锂电业务高增前景可期 投资要点 锌锰电池业务起家,现采用“碱电+锂电”双业务模式。长虹能源成立于2006年,以碱性锌锰电池起家,于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2018年收购长虹三杰,切入圆柱形锂电池产业,开启碱电+锂电双业务模式。2019年公司成功研发高倍率锂离子电池,2021年在北交所挂牌上市。21年公司营收30.7亿元,同增57%,归母净利2.5亿元,同增56%,其中锂电业务实现17.3亿元,同增134%。22Q1-3公司营收24.5亿元,同增10%,归母净利1.4亿元,同降31%,主要受锂电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影响。 公司碱锰产品综合性能优异,供应主流客户需求稳步增长。由于循环寿命、绿色环保、电池性能高等优势,锌锰电池呈碱性化趋势,随着全球玩具市场升温,家居产品智能化、碱锰电池市场需求高增。公司碱锰电池产品综合性能远超国际标准;17-20H1公司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提升,此外公司已在与部分欧洲客户接洽,客户结构持续优化;产能领先行业,公司21年碱锰电池产能为12.21亿只,预计22年年底产能达15亿只。 国产替代大势所趋,优质产能供不应求。由于便利性、安全性等优势, 电动工具呈无绳锂电化趋势,此外随着倍率、续航性能要求的提高,电动工具锂电池市场需求高增,21年全球出货量达28亿颗,预计21-25年复合增速达12%,此外吸尘器无绳化有望拉动需求。竞争格局方面,海外头部企业由于转向动力电池,大规模退出电动工具锂电市场,而国内厂商承接对应产能,份额迅速扩张,国产替代化成为大势所趋。 高倍率锂电池绑定国际大客户,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公司圆柱电池性能国内领先,技术储备布局前沿;客户开拓进程加速,已进入TTI、百得、东成、宝时得等一线厂商供应链体系;产能加速扩张,充分享受国产替代化红利,公司预计22年-24年有效产能为4.09/5.04/6.64亿只;产销率持续提升,21年公司电动工具锂电出货量排名跃迁全球第四;盈利端,公司自21Q4已结合材料、市场、客户、型号等因素进行四轮调价,23年随原材料成本进一步传导及上游碳酸锂价格涨幅趋缓,我们预计锂电业务毛利率水平有望逐步恢复。此外,21700圆柱电池能量密度高、制造成本低,未来将成为中高档电动工具首选,公司21700在手订单充足,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产能扩张,具备客户优势和技术优势,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2.13/2.76/3.77亿元,同比-16%/+30%/+37%,对应PE为15/11/8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上涨。 (分析师 曾朵红、阮巧燕) 最新金股组合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微信号:scsresearch)为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发布平台,本公众号所截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经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号所截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东吴证券或东吴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截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截内容版权仅归东吴证券研究所所有,东吴证券及东吴研究所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