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总量政策“退居二线”—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以下内容从兴业证券《【今日推荐】总量政策“退居二线”—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何 帆 兴业研究分析师 郭于玮 兴业研究分析师 鲁政委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事件: 11月16日,央行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点评: 一、高度重视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 与第二季度相比,《报告》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出现如下变化:第一,世界经济活动普遍放缓,金融市场潜在风险值得高度警惕。《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依然承压、高通胀挑战依然严峻,第三季度,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美国科技股跌幅明显、英国养老金基金流动性紧张、日本政府进行外汇干预,警惕全球金融体系潜在风险的积累和蔓延。 第二,国内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但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素条件较为充足,有效需求的恢复势头日益明显,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报告》指出,“若总需求进一步复苏升温可能带来滞后效应;冬季猪肉采购和采暖需求旺盛、春节错位等因素,特别是疫情防控更加精准后消费动能可能快速释放,也可能短期加大结构性通胀压力”。 对于疫情防控更加精准对居民消费和通胀的影响,我们可以参考韩国和日本的经验。对比日本、韩国的消费倾向和疫情防控严格程度的关系,可以看出,2021年以来,韩国和日本先后放松了疫情防控措施,不过在疫情防控措施放松的初期,两国的消费倾向并未出现明显反弹,韩国的消费倾向甚至进一步下降,目前,两国的消费倾向仍然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因而,在疫情防控政策调整的初期,居民消费的改善可能存在时滞,对于通胀的压力相对有限。 二、货币政策总量工具的空间有限 货币政策总量工具的空间有限。与第二季度相比,《报告》删去了“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这和11月央行未进行降准操作相呼应。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读本《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一文中提到“尽量长时间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表明央行对于政策利率空间的珍惜。此外,《报告》在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中,对于流动性的表述为“为巩固经济回稳向上态势、做好年末经济工作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密切关注国内国外经济金融形势和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变化,加强对流动性供求形势和金融市场变化的分析监测,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11月以来,DR007已经回升至2%附近,1年期股份制银行NCD和1年期MLF的倒挂幅度已经收窄至30bp以内,市场利率和政策利率的大幅倒挂现象明显缓解。央行后续进一步降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概率下降,但在岁末年初流动性需求较大的时点,央行仍可能通过降准呵护市场流动性。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成为引导企业贷款成本下行的重要手段。2022年第三季度,央行推出了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为支持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PSL为政策性银行提供资金支持,并将PSL的利率由2.8%下调至2.4%;同时,“第二支箭”延期并扩容,由央行再贷款提供资金支持,委托专业机构通过担保增信、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直接购买债券等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发债融资。本次《报告》指出,“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预计后续消费、科技创新等领域或将是结构性货币政策重点支持的领域,可能推出消费领域如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再贷款、为科技创新再贷款提供财政贴息等政策。 三、贷款利率创历史新低 2022年9月末,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一般贷款利率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均较创下有数据以来最低值。2022年8月,公开市场操作和LPR报价下调;2022年9月,阶段性放宽部分城市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受上述政策影响,贷款利率普遍下行,2022年9月末,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一般贷款利率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分别为4.34%、4.65%和4.34%,较6月分别下降7bp、11bp和28bp,均创下有数据以来的最低值。 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定期存款利率跟随LPR下调。《报告》披露,9月,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30%,较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前的4月下降0.14个百分点。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注册兴业研究APP,获取更高研报阅读权限
何 帆 兴业研究分析师 郭于玮 兴业研究分析师 鲁政委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事件: 11月16日,央行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点评: 一、高度重视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 与第二季度相比,《报告》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出现如下变化:第一,世界经济活动普遍放缓,金融市场潜在风险值得高度警惕。《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依然承压、高通胀挑战依然严峻,第三季度,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美国科技股跌幅明显、英国养老金基金流动性紧张、日本政府进行外汇干预,警惕全球金融体系潜在风险的积累和蔓延。 第二,国内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但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素条件较为充足,有效需求的恢复势头日益明显,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报告》指出,“若总需求进一步复苏升温可能带来滞后效应;冬季猪肉采购和采暖需求旺盛、春节错位等因素,特别是疫情防控更加精准后消费动能可能快速释放,也可能短期加大结构性通胀压力”。 对于疫情防控更加精准对居民消费和通胀的影响,我们可以参考韩国和日本的经验。对比日本、韩国的消费倾向和疫情防控严格程度的关系,可以看出,2021年以来,韩国和日本先后放松了疫情防控措施,不过在疫情防控措施放松的初期,两国的消费倾向并未出现明显反弹,韩国的消费倾向甚至进一步下降,目前,两国的消费倾向仍然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因而,在疫情防控政策调整的初期,居民消费的改善可能存在时滞,对于通胀的压力相对有限。 二、货币政策总量工具的空间有限 货币政策总量工具的空间有限。与第二季度相比,《报告》删去了“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这和11月央行未进行降准操作相呼应。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读本《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一文中提到“尽量长时间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表明央行对于政策利率空间的珍惜。此外,《报告》在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中,对于流动性的表述为“为巩固经济回稳向上态势、做好年末经济工作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密切关注国内国外经济金融形势和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变化,加强对流动性供求形势和金融市场变化的分析监测,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11月以来,DR007已经回升至2%附近,1年期股份制银行NCD和1年期MLF的倒挂幅度已经收窄至30bp以内,市场利率和政策利率的大幅倒挂现象明显缓解。央行后续进一步降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概率下降,但在岁末年初流动性需求较大的时点,央行仍可能通过降准呵护市场流动性。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成为引导企业贷款成本下行的重要手段。2022年第三季度,央行推出了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为支持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PSL为政策性银行提供资金支持,并将PSL的利率由2.8%下调至2.4%;同时,“第二支箭”延期并扩容,由央行再贷款提供资金支持,委托专业机构通过担保增信、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直接购买债券等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发债融资。本次《报告》指出,“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预计后续消费、科技创新等领域或将是结构性货币政策重点支持的领域,可能推出消费领域如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再贷款、为科技创新再贷款提供财政贴息等政策。 三、贷款利率创历史新低 2022年9月末,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一般贷款利率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均较创下有数据以来最低值。2022年8月,公开市场操作和LPR报价下调;2022年9月,阶段性放宽部分城市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受上述政策影响,贷款利率普遍下行,2022年9月末,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一般贷款利率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分别为4.34%、4.65%和4.34%,较6月分别下降7bp、11bp和28bp,均创下有数据以来的最低值。 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定期存款利率跟随LPR下调。《报告》披露,9月,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30%,较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前的4月下降0.14个百分点。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注册兴业研究APP,获取更高研报阅读权限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