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中银宏观: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关注需求拉动性通胀压力

【中银宏观: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关注需求拉动性通胀压力

作者:微信公众号【朱启兵宏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7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中银宏观: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关注需求拉动性通胀压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摘要 北京时间11月16日,央行发布2022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本次报告整体来看较上个季度变动不大,仍保持了“不搞大水漫灌”、“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以我为主”等表述。结合货币政策操作和市场导向来看。我们认为后续货币政策操作将会更加偏向宽信用,货币工具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结构性工具为主,流动性有所收敛维持在中性偏松的水平。 更加关注未来通胀压力。本次报告中,央行对于国内通胀压力关注度再度提升。相对于二季度提及的“警惕结构性通胀压力”,三季度报告提出“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特别是需求侧的变化”,表述的变化主要基于两点因素:一是需要警惕外部输入性通胀,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粘性较强,且相对国内通胀水平来说依然不低;二是内需复苏或加大通胀压力,目前在最新防疫措施下,部分城市开始调整前期管理政策,未来存在通胀反弹压力。 从货币供应量来看, M2同比增速明显高于社融增速,但由于宽信用传导存在一定梗阻,广义流动性更多淤积在银行间,难以完全传导至实体经济,同时疫情多地反弹影响也导致实体经济复苏进程较缓。多重因素导致CPI上行总体较为温和,核心CPI处于低位。随着内需复苏加快,后续CPI存在反弹压力。 更加关注货币政策工具的结构功能。本次报告中,央行删去了“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同时在专栏中强调了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这类“准财政”工具对于支持基建的作用。今年以来央行三次采用降准降息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但由于实体经济真实中长期贷款需求不足,信贷部门用短贷票据冲量现象较为严重,导致新增社融难以企稳。 9月以来,央行操作更注重针对性,一是加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投放,用以支持基建融资,截止10月末两批金融工具已投放7400亿元;二是推出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即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用以支持制造业融资,三季度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已发放共计907亿元;三是针对民营企业和房地产企业推出一系列政策,包括推动保交楼专项借款加快落地使用等政策,意在托底民营地产等企业融资。 流动性只是收敛不是收紧。本次报告在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部分提出“为巩固经济回稳向上态势、做好年末经济工作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10月底以来银行间流动性明显收紧,其中隔夜利率逐渐上行,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利率中枢也抬升至7日逆回购利率附近,同时11月15日缩量平价投放8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都引发了市场对于流动性水平的关注。 从央行表述来看,四季度工作重心或由宽货币逐渐转向宽信用,流动性相对前期的极度宽松水平将会有所收敛,市场利率也将逐渐重新围绕政策利率移动,但目前实体经济恢复仍不稳固,弱复苏进程不具备收紧的条件,流动性或将回归中性偏松。 风险提示:全球通胀上行过快;流动性回流美债;新冠疫情影响扩大。 风险提示:全球通胀上行过快;流动性回流美债;新冠疫情影响扩大。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仅面向中银证券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若非前述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中银证券及其雇员不因接收人收到本信息而视其为服务对象。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均选自中银证券已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为免对报告摘编产生歧义,请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关注的是,本信息所含观点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中银证券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发布与本信息所含观点不一致的证券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不构成对任何机构或个人的具体投资建议,中银证券及其雇员不对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本信息造成的后果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版权均属中银证券。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中银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订阅号所载信息。如因侵权行为给中银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中银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