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晨会1111丨智能汽车深度;煤炭配置价值再凸显;硅宝科技
(以下内容从开源证券《开源晨会1111丨智能汽车深度;煤炭配置价值再凸显;硅宝科技》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观点精粹 总量视角 【固定收益】关注资金利率收敛的可能性——固收专题-20221110 【中小盘】智能汽车系列(七):AR-HUD进阶——叩开车载元宇宙大门——中小盘主题-20221110 行业公司 【煤炭开采】Q3基金大幅加仓煤炭股,当前配置价值再凸显——行业点评报告-20221109 【医药:昌红科技(300151.SZ)】子公司柏明胜医疗荣获罗氏Business Continuity奖,战略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21110 【化工:硅宝科技(300019.SZ)】有机硅密封胶龙头持续扩张,布局硅碳负极材料成长可期——公司首次覆盖报告-20221110 研报摘要 陈曦 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1100002 【固定收益】 关注资金利率收敛的可能性——固收专题-20221110 1、近期短端利率快速上行 近期,债市出现微妙变化: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横盘,但短端利率快速上行,11月初至今,1年期存单利率已上行15.9bp,2年AA+中短票据上行13.5bp。 市场普遍认为,基本面没有起色,央行不可能收紧资金,甚至市场还有降准预期,然而现实是,10月下旬以来,隔夜波动区间明显抬升,用缴税、双十一等很难解释,11月资金利率正常化兑现的可能性正在上升。 2、不应低估央行收敛资金利率的可能性 (1)当前资金市场利率与OMO利率存在脱节,资金利率本就应向政策利率回归。 (2)中国当前的政策利率已经很低,7天OMO利率2%,远低于实际GDP增速,更远低于名义GDP增速。当前制约稳增长的,不是货币政策,而是财政政策、地产政策、信用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落地效果。 (3)市场利率向政策利率收敛,并不需要经济明显复苏。2020年5月市场利率向政策利率完全收敛,当时的经济读数为:工增+3.9%,社零-7.5%,固投-2.2%。 (4)历史实践证明,资金利率收敛、债券收益率上行,并不一定导致经济下行,也不一定导致股市下跌。2020年5月资金利率完全收敛,至2021年1月紧货币结束,经济在同期明显走强,股市也持续上涨。但2021年2月之后资金利率、债券收益率趋势下行,然而经济走弱,股市除新、旧能源外,整体回调。 (5)由于信用传导逻辑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利率与经济的关系并不明显。主流发达国家:宽(紧)货币→宽(紧)信用→经济上(下)行;但在中国,货币、信用相对独立:2020年5月开始紧货币,然而宽信用继续,所以经济上行;2021年2月开始宽货币,但紧信用继续,所以经济下行。 (6)狭义货币政策不仅要关注经济基本面,还要关注金融系统风险,包括债市加杠杆、汇率贬值压力等。稳增长可以通过宽信用、宽财政实现,同时,狭义货币政策可以因为防范金融系统风险以及稳汇率需要而从宽松变为中性。 3、如果资金利率正常化,债市的定价思路及操作建议 资金利率正常化时的债市定价思路: 今年国内外因素极为复杂,任何预判都可能出问题,最佳策略就是盯住资金利率本身。如果资金利率没有重新下行,无需纠结原因,只需要据此定价债市。 对于同业存单,如果R001正常化在1.8%左右,1Y存单定价有以下几种参考:(1)2.6%左右:2019年来,隔夜-存单利差均值约80bp;(2)2.5%左右:2021年来,利差均值约70bp;(3)2.4%以上:1Y期MLF利率(2.75%)-35bp作为下限。当前1年存单2.17%,如果隔夜利率完全正常化,则仍有不小的上行空间。 对于短端信用债,按上述方法,2Y期AA+应在2.75-3.15%,目前2年AA+2.6%。 对于长债,2021年以来,10年国债与隔夜利差在1-1.1%,高于历史正常水平(2019年1-12月,10年国债与隔夜利差在0.95%),主要与市场利率长期偏低、十年国债处于历史低位等有关。如果隔夜利率、10Y国债利率上行,则10Y国债与隔夜的利差应当减小。我们按照1%的利差考虑,则10Y国债合理水平在2.8%。当前10Y国债的定价相对合理,已经部分隐含了资金利率正常化的预期。但如果10Y国债上行,久期杠杆很高,持有10Y国债也不是好的选择。 上述测算有两个注意点:一是假设隔夜利率1.8%;二是实际值区间可能在测算的中枢±15bp。 资金利率上行过程中的债市操作建议: 在资产端,尽量短久期,执行正回购,并持有流动性好的券,以获取流动性溢价。在负债端,尽量低杠杆、借长钱,锁定负债成本。 4、盯住资金利率本身是应对2022年大量不确定性的最佳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以来,由于不确定变量太多,对央行资金利率正常化的预测较为困难,误差较大。其中最大的教训是7月,彼时OMO已经缩量,但之后由于房地产断供、基本面等因素影响,资金利率不上反下。因此我们无法确定,这次就没有新的意外因素打断资金利率正常化的进程。我们只能说,基于“经济不够好”,就认为“资金利率一定不会上”,是有问题的,历史上并不不成立。我们要做的,是观察隔夜利率变化,并根据其变化,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即可。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变化超预期,疫情扩散超预期。 任浪 中小盘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19100001 【中小盘】 智能汽车系列(七):AR-HUD进阶——叩开车载元宇宙大门——中小盘主题-20221110 1、HUD成为行车安全守护者,人机交互新桥梁,供需两方拉动产品放量 HUD自诞生之日起,凭借帮助客户直观感知外部环境,解决盲驾隐患而受到消费者青睐。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演进,汽车与驾驶员的信息交互从简单的行车状态逐步拓展至导航、辅助驾驶、甚至生活娱乐内容,传统仪表盘难以满足需求,HUD上车成为大势所趋。近年随着AR-HUD的推出和本土供应商的崛起,产品的性能提升,价格持续下探,AR-HUD不再是豪华车的专属而被广泛配置于各类车型。供需两方拉动下,产品实现快速渗透,我们预计到2025年中国HUD市场规模将超过260亿元,并仍将保持65%以上增速,产业被彻底激活。 2、汽车元宇宙之窗徐徐开启,科技升级永不眠 为实现更好显示效果,FOV和VID的扩大、3D景深显示、虚实贴合效果、成像质量提升等因素成为核心目标,推动HUD产品技术不断升级。HUD由成像单元(PGU)、光学零部件、以及软件和逻辑运算几大部分构成: 成像单元(PGU):拥有TFT-LCD、DLP、LCOS、LBS-MEMS、Micro-LED等技术路线,目前TFT-LCD凭借成熟的技术和低廉的成本应用广泛,DLP方案依靠优异的显示性能广泛出现在高端AR-HUD使用场景,而LCOS方案因其优异的显示性能以及无技术垄断等优势,有潜力成为主流的显示路线之一。 光学零部件:光学零部件决定了HUD成像范围和成像效果,如何在不增加模组体积的情况下实现FOV和VID的扩大以及3D景深显示成为行业追求目标。当前以华阳集团为代表的HUD开发商已经开发出双焦面、斜投影等产品不断提升使用体验;而未来光波导技术将彻底解决模组体积庞大的问题;计算全息(CGH)等新技术的应用也将使3D全息显示成为现实。 软件和逻辑运算:AR-HUD要求机器呈现的虚像和实景充分融合,如何将ADAS等部分感知的信息与地图等完美结合呈现给驾驶员,并尽量实现低延迟和良好的视觉体验亦是考量HUD供应商的核心指标,软件的重要性得到凸显。 3、跨界融合成为趋势,产业链玩家充分受益 HUD是集成光、机、电、软件等技术的一体化产品,需要厂商在每个环节具有优秀表现,目前诸多玩家开始跨界合作以构建极致产品力,未来各司其职,发挥所长将成为趋势,产业链各环节有望充分受益。目前HUD市场仍被大陆集团、电装、日本精机等外资主导,但本土企业已经蓬勃发展呈现强劲势头,以华阳集团为代表的汽车电子综合供应商、以水晶光电为代表的光学龙头企业、以及以江苏泽景为代表的创业企业均开始崭露头角,孕育出广阔投资机会。 受益标的:华阳集团、水晶光电、经纬恒润、华安鑫创、苏大维格、韦尔股份、光峰科技。 风险提示:技术推进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张绪成 煤炭石化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0020003 【煤炭开采】 Q3基金大幅加仓煤炭股,当前配置价值再凸显——行业点评报告-20221109 1、Q3基金大幅加仓煤炭股,当前配置价值再凸显 煤炭行业(共计37家公司,包含焦炭公司及广汇能源、神火股份)2022三季度受到基金关注度显著提升,行业持股市值占基金股票市值占比为2.24%,季度环比大幅提升0.81pct,超配比例0.58pct。虽然现在配置比例达到2.24%,但距离行业平均配置比例3.3%还存在不小差距,仍有配置空间。持仓总市值方面,公募基金持有煤炭行业总市值693.5亿元,季度环比+188.8亿元。持有基金数方面,陕西煤业、中国神华、广汇能源、兖矿能源、山西焦煤等龙头煤企更受基金青睐和持有;持股总市值方面,陕西煤业、兖矿能源、广汇能源、中国神华、山西焦煤等排前列。我们认为9月底以来煤炭等传统能源板块出现较大调整,基金持仓有所下降,但我们认为当前已经临近布局时点,调整即是加配机会,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当前煤炭股票的PE估值多数为4-5倍,属于超跌;二是煤炭股票的股息率多家在10%以上,甚至达到17%,明显高于银行长存利率;三是稳经济稳增长预期在逐步恢复;四是2022年11月年度长协价格上调,且2023年长协基准价不变,政策明确了煤炭的强势地位,2023年煤炭业绩也有强力支撑;五是供暖季临近,需求有望触底反弹,而供给因疫情影响难言宽松,煤价易涨难跌;六是三季报已全部发布,业绩低于预期的利空因素已出尽。当前煤炭基本面利多,市场调整将带来更好的加配煤炭股的机会,仍旧坚定推荐。海外及非电煤弹性受益标的:兖矿能源、兰花科创;不受年度长协比例提升影响的受益标的:中国神华、中煤能源、陕西煤业、晋控煤业;能源转型受益标的:华阳股份、美锦能源(含转债)、电投能源;焦煤需求预期改善逻辑受益标的:山西焦煤、平煤股份、淮北矿业(含转债);高成长标的:广汇能源。 2、龙头煤企更受基金青睐 陕西煤业、中国神华、广汇能源、兖矿能源、山西焦煤等龙头煤企更受基金青睐。持有基金数量方面,持有基金数量方面,陕西煤业、中国神华、广汇能源、兖矿能源、山西焦煤超过100只基金持有,分别达到330只、263只、261只、205只、184只。持股总市值方面,陕西煤业、兖矿能源、广汇能源、中国神华、神火股份等排前列,分别达到108亿元、108亿元、84亿元、55亿元、51亿元。 3、基金加仓龙头与转型企业 龙头企业与转型企业加仓较多。2022年三季度末基金加仓股数最多的是永泰能源、神火股份、山西焦煤、中国旭阳集团(H股)、广汇能源等,分别加仓1.7亿股、1.3亿股、1.2亿股、1.0亿股、1.0亿股,其他加仓较多的还有淮北矿业、中煤能源、兖矿能源、平煤股份、华阳股份。 4、煤炭子板块中,基金加仓炼焦煤板块环比增幅较大 加仓炼焦煤板块环比增幅较大。2022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动力煤(含无烟煤)行业总市值572.5亿元,环比+32.3%;持有炼焦煤行业总市值110.1亿元,环比+79.2%;持有焦炭行业总市值9.8亿元,环比+3.4%。 风险提示:经济增速下行风险,疫情影响风险,可再生能源加速替代风险。 蔡明子 医药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0070001 【医药】 昌红科技(300151.SZ):子公司柏明胜医疗荣获罗氏Business Continuity奖,战略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21110 1、子公司柏明胜医疗荣获罗氏BusinessContinuity奖,战略合作将进一步深化 2022年11月9日,公司应罗氏集团邀请,参加在欧洲、北美、亚太上海同步举行的全球供应商大会,公司全资子公司柏明胜医疗荣获罗氏颁发的Roche2022年度全球供应商BusinessContinuity奖,此奖项意在表彰对不可预测的危机期间通过研发投入和勤奋工作确保了罗氏供应链稳定的最佳公司,柏明胜也成为2022年度唯一获此殊荣的供应商,此奖是对公司技术实力的认可,既增加了与罗氏的粘性,也为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增加确定性和弹性;同时也提高了公司的国际知名度,为国际客户开发合作形成强有力背书,在发达国家供应链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下公司有望获得更多客户订单,业绩有望加速。考虑公司生产经营受上海疫情封控、浙江上虞产线产能释放节奏、医疗器械产品不断丰富等因素,我们调整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1.98/2.57/3.32亿元的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69/2.43/3.2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34/0.48/0.64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68.2/47.5/36.0倍,由于大客户订单潜力较大,维持“买入”评级。 2、外企供应链本土化需求上升,公司逐渐扩大国际化范围,国内外客户协同推进 中国集采政策实施普及已是大势所趋的背景下,供应链本地化将是大型跨国企业节约成本的必然选择。罗氏加快供应链本土化战略,以顺应集采带来的竞争加剧趋势,公司作为其战略合作伙伴有望借助罗氏平台,不断提升自身产品生产水平及指标,扩大在中国市场乃至亚太区的市场份额,并建立公司品牌效应。同时公司加快既有订单产线的落地,并不断开拓新业务、新客户,国内外客户业务协同推进,浙江柏明胜有望成外企本土化供应链转移的重要根据地。 3、2022年第三季度利润高增长,业绩释放拐点已至 2022前三季度实现营收9.06亿元(+4.95%),归母净利润1.19亿元(+30%),扣非净利润1.10亿(+43.96%);2022第三季度实现营收3.38亿(+7.36%);归母净利润0.49亿元(+29.54%),扣非净利润0.49亿(+79.47%),业绩释放拐点已至。 风险提示:产线落地不及预期,疫情封控影响生产。 金益腾 化工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0020002 【化工】 硅宝科技(300019.SZ):有机硅密封胶龙头持续扩张,布局硅碳负极材料成长可期——公司首次覆盖报告-20221110 1、有机硅胶龙头布局硅碳负极,双主业成长可期,首次覆盖予以“买入”评级 公司深耕有机硅密封胶行业24年,是中国新材料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基建、电子电器、电力、光伏等领域。公司持续扩张有机硅密封胶及硅烷偶联剂产能抢占市场份额,通过承接地标建筑+导入行业标杆客户提升品牌效应,同时布局硅碳负极及专用粘结剂项目,未来总产能将超过25万吨/年。2022年以来,公司盈利逐季改善,我们看好公司开启有机硅密封胶+硅碳负极“双主业”发展模式,迈入高速成长通道。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7、3.98、5.79亿元,EPS分别为0.66、1.02、1.48元/股,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年PE为24.8、16.0、11.0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建筑胶稳居龙头,工业胶高歌猛进,硅烷偶联剂前景可期 有机硅室温胶以硅酮类、改性硅烷类为主,2021年公司有机硅密封胶产能12.62万吨、硅烷偶联剂产能6100吨,市占率在13%左右。公司多次承接大型项目、对接优质客户,建筑胶品牌效应显著,稳居国内行业龙头;光伏、电子电气、电力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公司全资收购拓利科技助力工业胶高速发展,2021年营收占比提升至19.64%;全球功能性硅烷百亿市场,全资子公司安徽硅宝重点聚焦光伏膜材硅烷产品,未来技改扩建至8500吨/年,发展空间广阔。 3、硅基负极材料迎来规模化应用需求,公司布局硅碳负极打造“双主业”格局 新能源汽车快充及续航要求提高,高能量密度硅基负极材料倍受关注。硅材料热膨胀限制硅基负极发展,目前硅基负极主要指石墨掺硅复合材料,掺杂产品包括硅碳负极(Si/C)及硅氧负极(SiO/C)。当前硅基负极渗透率较低,4680大圆柱电池规模化量产带动硅基负极产业化进程加速,我们测算2025年纯硅负极市场规模92.3亿元。公司锂电材料技术储备深厚,规划建设5万吨/年锂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及专用粘合剂,逐步形成“双主业”发展模式,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风险提示:项目投产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跌、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 研报发布机构:开源证券研究所 研报首次发布时间:2022.11.10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开源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开源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免责声明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证券经营机构,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是发送给开源证券客户的,属于商业秘密材料,只有开源证券客户才能参考或使用,如接收人并非开源证券客户,请及时退回并删除。 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金融工具的邀请或向人做出邀请。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客户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本公司未确保本报告充分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本公司建议客户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若本报告的接收人非本公司的客户,应在基于本报告做出任何投资决定或就本报告要求任何解释前咨询独立投资顾问。 本报告可能附带其它网站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对于可能涉及的开源证券网站以外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开源证券不对其内容负责。本报告提供这些地址或超级链接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客户使用方便,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构成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客户需自行承担浏览这些网站的费用或风险。 开源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本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本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开源证券可能与本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开源证券研究所
观点精粹 总量视角 【固定收益】关注资金利率收敛的可能性——固收专题-20221110 【中小盘】智能汽车系列(七):AR-HUD进阶——叩开车载元宇宙大门——中小盘主题-20221110 行业公司 【煤炭开采】Q3基金大幅加仓煤炭股,当前配置价值再凸显——行业点评报告-20221109 【医药:昌红科技(300151.SZ)】子公司柏明胜医疗荣获罗氏Business Continuity奖,战略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21110 【化工:硅宝科技(300019.SZ)】有机硅密封胶龙头持续扩张,布局硅碳负极材料成长可期——公司首次覆盖报告-20221110 研报摘要 陈曦 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1100002 【固定收益】 关注资金利率收敛的可能性——固收专题-20221110 1、近期短端利率快速上行 近期,债市出现微妙变化: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横盘,但短端利率快速上行,11月初至今,1年期存单利率已上行15.9bp,2年AA+中短票据上行13.5bp。 市场普遍认为,基本面没有起色,央行不可能收紧资金,甚至市场还有降准预期,然而现实是,10月下旬以来,隔夜波动区间明显抬升,用缴税、双十一等很难解释,11月资金利率正常化兑现的可能性正在上升。 2、不应低估央行收敛资金利率的可能性 (1)当前资金市场利率与OMO利率存在脱节,资金利率本就应向政策利率回归。 (2)中国当前的政策利率已经很低,7天OMO利率2%,远低于实际GDP增速,更远低于名义GDP增速。当前制约稳增长的,不是货币政策,而是财政政策、地产政策、信用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落地效果。 (3)市场利率向政策利率收敛,并不需要经济明显复苏。2020年5月市场利率向政策利率完全收敛,当时的经济读数为:工增+3.9%,社零-7.5%,固投-2.2%。 (4)历史实践证明,资金利率收敛、债券收益率上行,并不一定导致经济下行,也不一定导致股市下跌。2020年5月资金利率完全收敛,至2021年1月紧货币结束,经济在同期明显走强,股市也持续上涨。但2021年2月之后资金利率、债券收益率趋势下行,然而经济走弱,股市除新、旧能源外,整体回调。 (5)由于信用传导逻辑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利率与经济的关系并不明显。主流发达国家:宽(紧)货币→宽(紧)信用→经济上(下)行;但在中国,货币、信用相对独立:2020年5月开始紧货币,然而宽信用继续,所以经济上行;2021年2月开始宽货币,但紧信用继续,所以经济下行。 (6)狭义货币政策不仅要关注经济基本面,还要关注金融系统风险,包括债市加杠杆、汇率贬值压力等。稳增长可以通过宽信用、宽财政实现,同时,狭义货币政策可以因为防范金融系统风险以及稳汇率需要而从宽松变为中性。 3、如果资金利率正常化,债市的定价思路及操作建议 资金利率正常化时的债市定价思路: 今年国内外因素极为复杂,任何预判都可能出问题,最佳策略就是盯住资金利率本身。如果资金利率没有重新下行,无需纠结原因,只需要据此定价债市。 对于同业存单,如果R001正常化在1.8%左右,1Y存单定价有以下几种参考:(1)2.6%左右:2019年来,隔夜-存单利差均值约80bp;(2)2.5%左右:2021年来,利差均值约70bp;(3)2.4%以上:1Y期MLF利率(2.75%)-35bp作为下限。当前1年存单2.17%,如果隔夜利率完全正常化,则仍有不小的上行空间。 对于短端信用债,按上述方法,2Y期AA+应在2.75-3.15%,目前2年AA+2.6%。 对于长债,2021年以来,10年国债与隔夜利差在1-1.1%,高于历史正常水平(2019年1-12月,10年国债与隔夜利差在0.95%),主要与市场利率长期偏低、十年国债处于历史低位等有关。如果隔夜利率、10Y国债利率上行,则10Y国债与隔夜的利差应当减小。我们按照1%的利差考虑,则10Y国债合理水平在2.8%。当前10Y国债的定价相对合理,已经部分隐含了资金利率正常化的预期。但如果10Y国债上行,久期杠杆很高,持有10Y国债也不是好的选择。 上述测算有两个注意点:一是假设隔夜利率1.8%;二是实际值区间可能在测算的中枢±15bp。 资金利率上行过程中的债市操作建议: 在资产端,尽量短久期,执行正回购,并持有流动性好的券,以获取流动性溢价。在负债端,尽量低杠杆、借长钱,锁定负债成本。 4、盯住资金利率本身是应对2022年大量不确定性的最佳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以来,由于不确定变量太多,对央行资金利率正常化的预测较为困难,误差较大。其中最大的教训是7月,彼时OMO已经缩量,但之后由于房地产断供、基本面等因素影响,资金利率不上反下。因此我们无法确定,这次就没有新的意外因素打断资金利率正常化的进程。我们只能说,基于“经济不够好”,就认为“资金利率一定不会上”,是有问题的,历史上并不不成立。我们要做的,是观察隔夜利率变化,并根据其变化,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即可。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变化超预期,疫情扩散超预期。 任浪 中小盘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19100001 【中小盘】 智能汽车系列(七):AR-HUD进阶——叩开车载元宇宙大门——中小盘主题-20221110 1、HUD成为行车安全守护者,人机交互新桥梁,供需两方拉动产品放量 HUD自诞生之日起,凭借帮助客户直观感知外部环境,解决盲驾隐患而受到消费者青睐。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演进,汽车与驾驶员的信息交互从简单的行车状态逐步拓展至导航、辅助驾驶、甚至生活娱乐内容,传统仪表盘难以满足需求,HUD上车成为大势所趋。近年随着AR-HUD的推出和本土供应商的崛起,产品的性能提升,价格持续下探,AR-HUD不再是豪华车的专属而被广泛配置于各类车型。供需两方拉动下,产品实现快速渗透,我们预计到2025年中国HUD市场规模将超过260亿元,并仍将保持65%以上增速,产业被彻底激活。 2、汽车元宇宙之窗徐徐开启,科技升级永不眠 为实现更好显示效果,FOV和VID的扩大、3D景深显示、虚实贴合效果、成像质量提升等因素成为核心目标,推动HUD产品技术不断升级。HUD由成像单元(PGU)、光学零部件、以及软件和逻辑运算几大部分构成: 成像单元(PGU):拥有TFT-LCD、DLP、LCOS、LBS-MEMS、Micro-LED等技术路线,目前TFT-LCD凭借成熟的技术和低廉的成本应用广泛,DLP方案依靠优异的显示性能广泛出现在高端AR-HUD使用场景,而LCOS方案因其优异的显示性能以及无技术垄断等优势,有潜力成为主流的显示路线之一。 光学零部件:光学零部件决定了HUD成像范围和成像效果,如何在不增加模组体积的情况下实现FOV和VID的扩大以及3D景深显示成为行业追求目标。当前以华阳集团为代表的HUD开发商已经开发出双焦面、斜投影等产品不断提升使用体验;而未来光波导技术将彻底解决模组体积庞大的问题;计算全息(CGH)等新技术的应用也将使3D全息显示成为现实。 软件和逻辑运算:AR-HUD要求机器呈现的虚像和实景充分融合,如何将ADAS等部分感知的信息与地图等完美结合呈现给驾驶员,并尽量实现低延迟和良好的视觉体验亦是考量HUD供应商的核心指标,软件的重要性得到凸显。 3、跨界融合成为趋势,产业链玩家充分受益 HUD是集成光、机、电、软件等技术的一体化产品,需要厂商在每个环节具有优秀表现,目前诸多玩家开始跨界合作以构建极致产品力,未来各司其职,发挥所长将成为趋势,产业链各环节有望充分受益。目前HUD市场仍被大陆集团、电装、日本精机等外资主导,但本土企业已经蓬勃发展呈现强劲势头,以华阳集团为代表的汽车电子综合供应商、以水晶光电为代表的光学龙头企业、以及以江苏泽景为代表的创业企业均开始崭露头角,孕育出广阔投资机会。 受益标的:华阳集团、水晶光电、经纬恒润、华安鑫创、苏大维格、韦尔股份、光峰科技。 风险提示:技术推进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张绪成 煤炭石化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0020003 【煤炭开采】 Q3基金大幅加仓煤炭股,当前配置价值再凸显——行业点评报告-20221109 1、Q3基金大幅加仓煤炭股,当前配置价值再凸显 煤炭行业(共计37家公司,包含焦炭公司及广汇能源、神火股份)2022三季度受到基金关注度显著提升,行业持股市值占基金股票市值占比为2.24%,季度环比大幅提升0.81pct,超配比例0.58pct。虽然现在配置比例达到2.24%,但距离行业平均配置比例3.3%还存在不小差距,仍有配置空间。持仓总市值方面,公募基金持有煤炭行业总市值693.5亿元,季度环比+188.8亿元。持有基金数方面,陕西煤业、中国神华、广汇能源、兖矿能源、山西焦煤等龙头煤企更受基金青睐和持有;持股总市值方面,陕西煤业、兖矿能源、广汇能源、中国神华、山西焦煤等排前列。我们认为9月底以来煤炭等传统能源板块出现较大调整,基金持仓有所下降,但我们认为当前已经临近布局时点,调整即是加配机会,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当前煤炭股票的PE估值多数为4-5倍,属于超跌;二是煤炭股票的股息率多家在10%以上,甚至达到17%,明显高于银行长存利率;三是稳经济稳增长预期在逐步恢复;四是2022年11月年度长协价格上调,且2023年长协基准价不变,政策明确了煤炭的强势地位,2023年煤炭业绩也有强力支撑;五是供暖季临近,需求有望触底反弹,而供给因疫情影响难言宽松,煤价易涨难跌;六是三季报已全部发布,业绩低于预期的利空因素已出尽。当前煤炭基本面利多,市场调整将带来更好的加配煤炭股的机会,仍旧坚定推荐。海外及非电煤弹性受益标的:兖矿能源、兰花科创;不受年度长协比例提升影响的受益标的:中国神华、中煤能源、陕西煤业、晋控煤业;能源转型受益标的:华阳股份、美锦能源(含转债)、电投能源;焦煤需求预期改善逻辑受益标的:山西焦煤、平煤股份、淮北矿业(含转债);高成长标的:广汇能源。 2、龙头煤企更受基金青睐 陕西煤业、中国神华、广汇能源、兖矿能源、山西焦煤等龙头煤企更受基金青睐。持有基金数量方面,持有基金数量方面,陕西煤业、中国神华、广汇能源、兖矿能源、山西焦煤超过100只基金持有,分别达到330只、263只、261只、205只、184只。持股总市值方面,陕西煤业、兖矿能源、广汇能源、中国神华、神火股份等排前列,分别达到108亿元、108亿元、84亿元、55亿元、51亿元。 3、基金加仓龙头与转型企业 龙头企业与转型企业加仓较多。2022年三季度末基金加仓股数最多的是永泰能源、神火股份、山西焦煤、中国旭阳集团(H股)、广汇能源等,分别加仓1.7亿股、1.3亿股、1.2亿股、1.0亿股、1.0亿股,其他加仓较多的还有淮北矿业、中煤能源、兖矿能源、平煤股份、华阳股份。 4、煤炭子板块中,基金加仓炼焦煤板块环比增幅较大 加仓炼焦煤板块环比增幅较大。2022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动力煤(含无烟煤)行业总市值572.5亿元,环比+32.3%;持有炼焦煤行业总市值110.1亿元,环比+79.2%;持有焦炭行业总市值9.8亿元,环比+3.4%。 风险提示:经济增速下行风险,疫情影响风险,可再生能源加速替代风险。 蔡明子 医药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0070001 【医药】 昌红科技(300151.SZ):子公司柏明胜医疗荣获罗氏Business Continuity奖,战略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21110 1、子公司柏明胜医疗荣获罗氏BusinessContinuity奖,战略合作将进一步深化 2022年11月9日,公司应罗氏集团邀请,参加在欧洲、北美、亚太上海同步举行的全球供应商大会,公司全资子公司柏明胜医疗荣获罗氏颁发的Roche2022年度全球供应商BusinessContinuity奖,此奖项意在表彰对不可预测的危机期间通过研发投入和勤奋工作确保了罗氏供应链稳定的最佳公司,柏明胜也成为2022年度唯一获此殊荣的供应商,此奖是对公司技术实力的认可,既增加了与罗氏的粘性,也为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增加确定性和弹性;同时也提高了公司的国际知名度,为国际客户开发合作形成强有力背书,在发达国家供应链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下公司有望获得更多客户订单,业绩有望加速。考虑公司生产经营受上海疫情封控、浙江上虞产线产能释放节奏、医疗器械产品不断丰富等因素,我们调整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1.98/2.57/3.32亿元的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69/2.43/3.2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34/0.48/0.64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68.2/47.5/36.0倍,由于大客户订单潜力较大,维持“买入”评级。 2、外企供应链本土化需求上升,公司逐渐扩大国际化范围,国内外客户协同推进 中国集采政策实施普及已是大势所趋的背景下,供应链本地化将是大型跨国企业节约成本的必然选择。罗氏加快供应链本土化战略,以顺应集采带来的竞争加剧趋势,公司作为其战略合作伙伴有望借助罗氏平台,不断提升自身产品生产水平及指标,扩大在中国市场乃至亚太区的市场份额,并建立公司品牌效应。同时公司加快既有订单产线的落地,并不断开拓新业务、新客户,国内外客户业务协同推进,浙江柏明胜有望成外企本土化供应链转移的重要根据地。 3、2022年第三季度利润高增长,业绩释放拐点已至 2022前三季度实现营收9.06亿元(+4.95%),归母净利润1.19亿元(+30%),扣非净利润1.10亿(+43.96%);2022第三季度实现营收3.38亿(+7.36%);归母净利润0.49亿元(+29.54%),扣非净利润0.49亿(+79.47%),业绩释放拐点已至。 风险提示:产线落地不及预期,疫情封控影响生产。 金益腾 化工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0020002 【化工】 硅宝科技(300019.SZ):有机硅密封胶龙头持续扩张,布局硅碳负极材料成长可期——公司首次覆盖报告-20221110 1、有机硅胶龙头布局硅碳负极,双主业成长可期,首次覆盖予以“买入”评级 公司深耕有机硅密封胶行业24年,是中国新材料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基建、电子电器、电力、光伏等领域。公司持续扩张有机硅密封胶及硅烷偶联剂产能抢占市场份额,通过承接地标建筑+导入行业标杆客户提升品牌效应,同时布局硅碳负极及专用粘结剂项目,未来总产能将超过25万吨/年。2022年以来,公司盈利逐季改善,我们看好公司开启有机硅密封胶+硅碳负极“双主业”发展模式,迈入高速成长通道。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7、3.98、5.79亿元,EPS分别为0.66、1.02、1.48元/股,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年PE为24.8、16.0、11.0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建筑胶稳居龙头,工业胶高歌猛进,硅烷偶联剂前景可期 有机硅室温胶以硅酮类、改性硅烷类为主,2021年公司有机硅密封胶产能12.62万吨、硅烷偶联剂产能6100吨,市占率在13%左右。公司多次承接大型项目、对接优质客户,建筑胶品牌效应显著,稳居国内行业龙头;光伏、电子电气、电力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公司全资收购拓利科技助力工业胶高速发展,2021年营收占比提升至19.64%;全球功能性硅烷百亿市场,全资子公司安徽硅宝重点聚焦光伏膜材硅烷产品,未来技改扩建至8500吨/年,发展空间广阔。 3、硅基负极材料迎来规模化应用需求,公司布局硅碳负极打造“双主业”格局 新能源汽车快充及续航要求提高,高能量密度硅基负极材料倍受关注。硅材料热膨胀限制硅基负极发展,目前硅基负极主要指石墨掺硅复合材料,掺杂产品包括硅碳负极(Si/C)及硅氧负极(SiO/C)。当前硅基负极渗透率较低,4680大圆柱电池规模化量产带动硅基负极产业化进程加速,我们测算2025年纯硅负极市场规模92.3亿元。公司锂电材料技术储备深厚,规划建设5万吨/年锂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及专用粘合剂,逐步形成“双主业”发展模式,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风险提示:项目投产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跌、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 研报发布机构:开源证券研究所 研报首次发布时间:2022.11.10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开源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开源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免责声明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证券经营机构,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是发送给开源证券客户的,属于商业秘密材料,只有开源证券客户才能参考或使用,如接收人并非开源证券客户,请及时退回并删除。 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金融工具的邀请或向人做出邀请。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客户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本公司未确保本报告充分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本公司建议客户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若本报告的接收人非本公司的客户,应在基于本报告做出任何投资决定或就本报告要求任何解释前咨询独立投资顾问。 本报告可能附带其它网站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对于可能涉及的开源证券网站以外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开源证券不对其内容负责。本报告提供这些地址或超级链接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客户使用方便,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构成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客户需自行承担浏览这些网站的费用或风险。 开源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本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本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开源证券可能与本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开源证券研究所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