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1103 | 策略、海外策略、汽车、鼎际得、明月镜片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晨报1103 | 策略、海外策略、汽车、鼎际得、明月镜片》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1103 音频: 进度条 00:00 15:01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今 日 重 点 推 荐 【策略】打好游击战 “找机会”的时期,打好游击战。前期市场的调整,投资者普遍经历了盈利预期的下降、无风险利率的上升(人民币存款激增、美元加息)以及风险偏好的下降(海外地缘政治),股票市场的估值以及隐含的风险溢价都达到了接近历史极端水平。随着中国重要会议的落幕、海外加息预期的充分交易,官媒三论疫情防控后,投资者对国内路线与海外环境的认识从不确定走向了确定。这意味着站在当前阶段,投资者对以上因素的预期冲击相较于8-9月要小的多,并快速形成了新的共识。考虑到投资者对悲观的预期计价相对充分,风险预期逐步落地,以及交易的回暖(两融开始修复),短期A股仍处于“找机会”大于“防风险”的时期,打好游击战。同时,重要会议的结束也意味着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从“非经济要素”回到“经济要素”,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缺乏足够清晰的路标能够指引盈利预期的改善以及风险偏好的回升,投资者的预期前景仍然模糊。因此,A股仍处于底部震荡的阶段,阵地战时机未至,短期需要规避与外资重仓以及外需强相关的个股,枕戈待旦。 抓住制度边际带来的交易机会:两融标的扩容、转融通费率调降以及科创做市。中证金融公司与交易所先后宣布整体调降转融通费率40BP、并扩大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范围。从历史经验看,转融通费率调降前市场大多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而转融资费率调降通过降低杠杆资金的机会成本,往往能够有效促进两融余额的扩张以及杠杆资金的活跃。2014年以来,转融通费率共经历了10次调降,调整后60、120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平均上涨6.8%、10.5%。相对而言,两融标的扩容对指数提振效果相对有限,但扩容标的流动性与交易活跃度往往会在扩容后得到明显抬升。2019年两融标的股票数量由950只扩增至1600只,新增标的在扩容一个月后,日均成交额、日均换手率相较于扩容前一个月增长48.1%、30.1%,要明显高于全部A股的38.4%、24.1%,相应标的也获得了明显的超额收益。科创板做市开闸也有望对优质科创公司股票尤其是科创50形成增量资金支持。以上制度变化将有望推动部分股票结构交易边际的形成。 内需“找机会”,外资重仓与外需相关“防风险”。国内重要会议落地后,股票短期进入了“不确定落地、政策真空以及估值相对便宜”的阶段窗口期,我们认为做多高确定性的内需板块以及规避高风险的外需与外资重仓股将成为下一阶段的重要的思路,围绕着内需我们建议关注:1)自主可控:经济结构的转型、政策目标的转变以及补短板的需求,正在让制造业尤其是政府支出与政策倾斜相关的科技行业收入增长和资本回报的确定性上升,聚焦自主化率提升较快的能源装备、军工、通信、信创等领域。2)能源安全:传统能源供给的短缺与低资本开支不仅加大了通胀粘性,同时也使得战略资源的重要性显著提升,海外地缘政治波动放大了上述过程的长期性,这带来与资源相关的企业的现金流确定性提升以及较高的股息回报。而预期之外的全球加息周期的放缓以及中国经济的回暖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股价弹性的期权,这提供了上述板块攻守双面特征。 行业与投资主题:内需“找机会”,聚焦确定性。下一阶段,投资的重点在于政策供给与盈利增长的确定性:1)实物资产通胀与大宗商品:煤炭/石油石化/农林牧渔;2)自主可控与转型升级:军工/通信/计算机(信创)/机械高端装备(光伏设备、风电设备等)/新材料(钢铁、有色、化工等)。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打好游击战,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海外策略】供给矛盾仍在,价格维持高位 从长期历史来看,盈利是美股上行的主要驱动力,而估值即是美股历次大跌之后修复伊始的主要力量,也是美股向下调整的原始推手。在过去50年中,美股标普500指数在历次大跌之后,多由估值修复来开启上涨行情,而美股由盛转衰往往又从估值调整开始,盈利贡献转负往往对应美股调整见底。 2022年,“杀估值”成为此轮美股下跌的主要推手。分子端:企业盈利增速的坚韧表现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此轮美股下跌行情的缓冲垫,但盈利疲态已现;分母端:美联储加息“快而急”,“杀估值”成此轮下跌的主要推手。 经过调整后,美股估值仍不便宜,且盈利预期还未显著下修。标普500指数估值及风险溢价仅是2002年以来的均值偏下水平,并未触底。由于基数原因,盈利增速虽已从高位回落至历史中枢水平,但2023年的企业盈利预期仍未显著下修,尚未能充分反映加息的抑制效果。 当前市场分歧在哪里?美国经济衰退与否以及程度如何,通胀拐点以及下行斜率,还有美联储加息终点与持续性。 从策略视角出发,重点捕捉择时信号。为了走出市场分歧的迷雾,预判进场时机,我们需要关注的宏观变量是:1)分子端变量,与企业盈利预期息息相关的制造业及服务业景气度,以及美债利率期限倒挂等衰退前瞻性指标。2)分母端变量,流动性相关的加息预期指标、美联储重要决策依据的通胀(特别是房租房价和工资等)、就业指标等。另外,还有可能倒逼政策反转的美元、美债流动性风险指标。 预计Q4高波动仍是常态,流动性宽松预期的反复不断扰动市场。短期,随着美企三季度业绩陆续发布,业绩的分化将推升市场波动;同时,经济指标的转弱将提供阶段性交易流动性宽松的“时间窗口”,而核心通胀的顽固以及美联储的政策滞后反应或修正乐观的预期。 中期盈利难言乐观,盈利担忧或接棒估值调整。随着持续加息和衰退概率的增大,企业盈利的下行风险增加。根据我们模型推演结果,美股企业盈利或将持续下行,并将于2023年二季度录得负增长。 若2023年盈利探底后,流动性有望重回宽松。2022年四季度加息预期有望松动,分母端压力或阶段性释放,成长表现或好于价值;若2023年上半年分子端下修,或再度导致美股下跌,须拥抱防御板块;下半年若出现盈利触底,流动性或重回宽松,成长或再度优于价值。 风险提示:联储紧缩超预期、全球经济衰退预期、金融市场风险加剧。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美股衰退交易还有多远,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汽车】销量扰动进一步加剧,静待噪音期结束 销量扰动进一步加剧,静待噪音期结束。Q3以后板块进入预期真空期,政策刺激效果边际减弱下乘用车销量增速放缓是预期之内,但周度波动和疫情对需求的短期抑制被过度放大,静待噪音期的结束,静待新预期的形成。短期板块机会以自下而上的alpha机会为主,主要集中在智能电动化和国产替代方向。 政策刺激效果边际减弱下9-10月的乘用车销量放缓是预期之内的事情。购置税政策6月落地叠加地方购车补贴集中释放,乘用车销量6-8月快速增长,随着地方补贴到期或者额度用完,政策刺激的边际效果在减弱。类似于2015年,10月购置税减免落地后10-12月刺激效果明显,但2016年1-4月销量增速明显放缓。我们一直强调,此轮政策刺激效果最确定的是6、7月,8-11月销量都存在波动的可能性。 短期看疫情再次抑制汽车消费,而周度数据噪音明显。短期看10月乘用车销量受疫情冲击较为明显,此轮疫情在持续时间和波及范围上不弱于3-4月,一二线城市更为明显,这对乘用车尤其是新能源车需求带来明显抑制;同时7月以来,乘用车上险等周度数据波动较大,体现出了明显的前半月低后半月高的特征,周度数据的噪音特征愈发明显。 市场需要新一轮预期形成,我们判断2023年新能源车销量仍有望继续高增长,更多靠中端市场带动。我们判断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核心的增量在于混动市场的继续爆发以及传统车企在中端电动市场的持续发力,中高端电动车市场还需要更加明确的应用场景来拉动。 继续推荐“智能化+高景气度新能源化+自主品牌”三条投资主线。智能化主线,推荐标的伯特利、上声电子、星宇股份、德赛西威、科博达、华阳集团、东箭科技、华域汽车、中鼎股份、保隆科技等;高景气度新能源化主线,推荐标的双环传动、拓普集团、瑞鹄模具、沪光股份、巨一科技、合兴股份、爱柯迪、博力威等;自主品牌主线,推荐标的比亚迪、春风动力、长安汽车、长城汽车、福耀玻璃、吉利汽车、广汽集团、理想汽车等,受益标的江淮汽车等。 风险提示:终端需求低于预期。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销量扰动进一步加剧,静待噪音期结束,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石化】鼎际得(603255):聚烯烃催化剂领先,茂金属产品大有可为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业务围绕聚烯烃催化剂、高分子抗氧剂及助剂展开。我们预计2022-2024年EPS分别为0.93/1.70/2.06元,目标价35.78元(对应2023年PE为21倍),给予“增持”评级。 多重优势加持下,公司抗氧剂产品扩产增利。1.拥有中间体烷基酚的自产配套能力;2.依托于小试研发实验室及聚烯烃催化剂产品的协同优势,可以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3.拥有催化剂与助剂产能,一站式服务增强公司竞争能力。4.行业盈利已触底,公司扩产增利。 公司是聚烯烃催化剂领域的稀缺标的,同时公司有望率先实现POE用茂金属催化剂产品的国产化替代。我国聚烯烃国产化率仍在提升,炼化项目及下游聚烯烃项目持续投产,21-25年,预计我国聚烯烃催化剂的年需求量将由约1583吨增长至2070吨,市场规模将由约9.50亿元增长至约13.46亿元。供给端,公司与中石化为主要参与者,二者产能共约760吨/年,具备国产替代空间。此外,公司拥有茂金属催化剂的技术储备,或可率先实现POE茂金属催化剂的国产化替代。 重点关注公司茂金属催化剂推出进度,同时关注新建催化剂产能产品的销售情况。公司新建产能或更倾向于高端聚烯烃催化剂,或带来产品均价的提升。同时,若公司成功推出POE茂金属催化剂,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完善高端聚烯烃催化剂产品矩阵,提升盈利水平。 风险提示:投产不及预期;公司催化剂技术革新缓慢;销售不及预期。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鼎际得(603255):聚烯烃催化剂领先,茂金属产品大有可为,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机械】明月镜片(301101):离焦镜旺季放量,营销端有望发力 维持“增持”评级。公司离焦镜产品于旺季如期放量,传统业务稳健,品牌惯性凸显净利率持续向上,传统业务向下游提价幅度好于预期,上调2022-2024年EPS预测值至0.95(+0.05)/1.14(+0.12)/1.40(+0.23)元,维持目标价76.50元,维持“增持”评级。 事件:22Q3收入恢复增长,利润持续高增。22Q3公司实现营收1.68亿元(yoy +21.9%)、归母净利润0.35亿元(yoy +70.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27亿元(yoy +37.5%),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离焦镜旺季放量,传统业务稳健。公司22H1销售受到华东疫情影响,22Q3收入端恢复增长态势,离焦镜“轻松控”系列产品于暑期旺季放量拉动整体增长,推测单季度离焦镜占公司收入比重达双位数,传统业务表现稳健恢复增长。西南区域疫情对Q3季末销售仍有扰动,部分需求可能延后释放,22Q4公司营销端发力,同时离焦镜6个月临床数据将发布验证产品近视防控效果,预计收入将延续增长态势。 毛利率环比改善,预计22Q4营销端将发力。22Q3综合毛利率为55.4%,环比提升2.6pct,推测与公司传统业务向下游提价、高毛利的离焦镜销售占比提升相关;22Q3销售费用率约14.9%,净利率为22.5%,净利率保持向上趋势。公司于10月宣布新代言人刘昊然,落实品牌年轻化策略以推动离焦镜产品销售,预计22Q4营销端将持续发力,销售费用率将有所提高。 风险提示:离焦镜产品临床数据不及预期;疫情影响终端零售风险。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明月镜片(301101):离焦镜旺季放量,营销端有望发力,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更多国君研究和服务 亦可联系对口销售获取 备 注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订阅号发布的本图文消息仅面向国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图文消息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我们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非常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如有任何疑问,敬请按照以下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系。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 GTJARESEARCH)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上以国泰君安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国泰君安研究”,或含有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硏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的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国泰君安证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国泰君安证券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国泰君安研究”,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节选和修改。
1103 音频: 进度条 00:00 15:01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今 日 重 点 推 荐 【策略】打好游击战 “找机会”的时期,打好游击战。前期市场的调整,投资者普遍经历了盈利预期的下降、无风险利率的上升(人民币存款激增、美元加息)以及风险偏好的下降(海外地缘政治),股票市场的估值以及隐含的风险溢价都达到了接近历史极端水平。随着中国重要会议的落幕、海外加息预期的充分交易,官媒三论疫情防控后,投资者对国内路线与海外环境的认识从不确定走向了确定。这意味着站在当前阶段,投资者对以上因素的预期冲击相较于8-9月要小的多,并快速形成了新的共识。考虑到投资者对悲观的预期计价相对充分,风险预期逐步落地,以及交易的回暖(两融开始修复),短期A股仍处于“找机会”大于“防风险”的时期,打好游击战。同时,重要会议的结束也意味着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从“非经济要素”回到“经济要素”,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缺乏足够清晰的路标能够指引盈利预期的改善以及风险偏好的回升,投资者的预期前景仍然模糊。因此,A股仍处于底部震荡的阶段,阵地战时机未至,短期需要规避与外资重仓以及外需强相关的个股,枕戈待旦。 抓住制度边际带来的交易机会:两融标的扩容、转融通费率调降以及科创做市。中证金融公司与交易所先后宣布整体调降转融通费率40BP、并扩大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范围。从历史经验看,转融通费率调降前市场大多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而转融资费率调降通过降低杠杆资金的机会成本,往往能够有效促进两融余额的扩张以及杠杆资金的活跃。2014年以来,转融通费率共经历了10次调降,调整后60、120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平均上涨6.8%、10.5%。相对而言,两融标的扩容对指数提振效果相对有限,但扩容标的流动性与交易活跃度往往会在扩容后得到明显抬升。2019年两融标的股票数量由950只扩增至1600只,新增标的在扩容一个月后,日均成交额、日均换手率相较于扩容前一个月增长48.1%、30.1%,要明显高于全部A股的38.4%、24.1%,相应标的也获得了明显的超额收益。科创板做市开闸也有望对优质科创公司股票尤其是科创50形成增量资金支持。以上制度变化将有望推动部分股票结构交易边际的形成。 内需“找机会”,外资重仓与外需相关“防风险”。国内重要会议落地后,股票短期进入了“不确定落地、政策真空以及估值相对便宜”的阶段窗口期,我们认为做多高确定性的内需板块以及规避高风险的外需与外资重仓股将成为下一阶段的重要的思路,围绕着内需我们建议关注:1)自主可控:经济结构的转型、政策目标的转变以及补短板的需求,正在让制造业尤其是政府支出与政策倾斜相关的科技行业收入增长和资本回报的确定性上升,聚焦自主化率提升较快的能源装备、军工、通信、信创等领域。2)能源安全:传统能源供给的短缺与低资本开支不仅加大了通胀粘性,同时也使得战略资源的重要性显著提升,海外地缘政治波动放大了上述过程的长期性,这带来与资源相关的企业的现金流确定性提升以及较高的股息回报。而预期之外的全球加息周期的放缓以及中国经济的回暖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股价弹性的期权,这提供了上述板块攻守双面特征。 行业与投资主题:内需“找机会”,聚焦确定性。下一阶段,投资的重点在于政策供给与盈利增长的确定性:1)实物资产通胀与大宗商品:煤炭/石油石化/农林牧渔;2)自主可控与转型升级:军工/通信/计算机(信创)/机械高端装备(光伏设备、风电设备等)/新材料(钢铁、有色、化工等)。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打好游击战,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海外策略】供给矛盾仍在,价格维持高位 从长期历史来看,盈利是美股上行的主要驱动力,而估值即是美股历次大跌之后修复伊始的主要力量,也是美股向下调整的原始推手。在过去50年中,美股标普500指数在历次大跌之后,多由估值修复来开启上涨行情,而美股由盛转衰往往又从估值调整开始,盈利贡献转负往往对应美股调整见底。 2022年,“杀估值”成为此轮美股下跌的主要推手。分子端:企业盈利增速的坚韧表现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此轮美股下跌行情的缓冲垫,但盈利疲态已现;分母端:美联储加息“快而急”,“杀估值”成此轮下跌的主要推手。 经过调整后,美股估值仍不便宜,且盈利预期还未显著下修。标普500指数估值及风险溢价仅是2002年以来的均值偏下水平,并未触底。由于基数原因,盈利增速虽已从高位回落至历史中枢水平,但2023年的企业盈利预期仍未显著下修,尚未能充分反映加息的抑制效果。 当前市场分歧在哪里?美国经济衰退与否以及程度如何,通胀拐点以及下行斜率,还有美联储加息终点与持续性。 从策略视角出发,重点捕捉择时信号。为了走出市场分歧的迷雾,预判进场时机,我们需要关注的宏观变量是:1)分子端变量,与企业盈利预期息息相关的制造业及服务业景气度,以及美债利率期限倒挂等衰退前瞻性指标。2)分母端变量,流动性相关的加息预期指标、美联储重要决策依据的通胀(特别是房租房价和工资等)、就业指标等。另外,还有可能倒逼政策反转的美元、美债流动性风险指标。 预计Q4高波动仍是常态,流动性宽松预期的反复不断扰动市场。短期,随着美企三季度业绩陆续发布,业绩的分化将推升市场波动;同时,经济指标的转弱将提供阶段性交易流动性宽松的“时间窗口”,而核心通胀的顽固以及美联储的政策滞后反应或修正乐观的预期。 中期盈利难言乐观,盈利担忧或接棒估值调整。随着持续加息和衰退概率的增大,企业盈利的下行风险增加。根据我们模型推演结果,美股企业盈利或将持续下行,并将于2023年二季度录得负增长。 若2023年盈利探底后,流动性有望重回宽松。2022年四季度加息预期有望松动,分母端压力或阶段性释放,成长表现或好于价值;若2023年上半年分子端下修,或再度导致美股下跌,须拥抱防御板块;下半年若出现盈利触底,流动性或重回宽松,成长或再度优于价值。 风险提示:联储紧缩超预期、全球经济衰退预期、金融市场风险加剧。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美股衰退交易还有多远,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汽车】销量扰动进一步加剧,静待噪音期结束 销量扰动进一步加剧,静待噪音期结束。Q3以后板块进入预期真空期,政策刺激效果边际减弱下乘用车销量增速放缓是预期之内,但周度波动和疫情对需求的短期抑制被过度放大,静待噪音期的结束,静待新预期的形成。短期板块机会以自下而上的alpha机会为主,主要集中在智能电动化和国产替代方向。 政策刺激效果边际减弱下9-10月的乘用车销量放缓是预期之内的事情。购置税政策6月落地叠加地方购车补贴集中释放,乘用车销量6-8月快速增长,随着地方补贴到期或者额度用完,政策刺激的边际效果在减弱。类似于2015年,10月购置税减免落地后10-12月刺激效果明显,但2016年1-4月销量增速明显放缓。我们一直强调,此轮政策刺激效果最确定的是6、7月,8-11月销量都存在波动的可能性。 短期看疫情再次抑制汽车消费,而周度数据噪音明显。短期看10月乘用车销量受疫情冲击较为明显,此轮疫情在持续时间和波及范围上不弱于3-4月,一二线城市更为明显,这对乘用车尤其是新能源车需求带来明显抑制;同时7月以来,乘用车上险等周度数据波动较大,体现出了明显的前半月低后半月高的特征,周度数据的噪音特征愈发明显。 市场需要新一轮预期形成,我们判断2023年新能源车销量仍有望继续高增长,更多靠中端市场带动。我们判断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核心的增量在于混动市场的继续爆发以及传统车企在中端电动市场的持续发力,中高端电动车市场还需要更加明确的应用场景来拉动。 继续推荐“智能化+高景气度新能源化+自主品牌”三条投资主线。智能化主线,推荐标的伯特利、上声电子、星宇股份、德赛西威、科博达、华阳集团、东箭科技、华域汽车、中鼎股份、保隆科技等;高景气度新能源化主线,推荐标的双环传动、拓普集团、瑞鹄模具、沪光股份、巨一科技、合兴股份、爱柯迪、博力威等;自主品牌主线,推荐标的比亚迪、春风动力、长安汽车、长城汽车、福耀玻璃、吉利汽车、广汽集团、理想汽车等,受益标的江淮汽车等。 风险提示:终端需求低于预期。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销量扰动进一步加剧,静待噪音期结束,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石化】鼎际得(603255):聚烯烃催化剂领先,茂金属产品大有可为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业务围绕聚烯烃催化剂、高分子抗氧剂及助剂展开。我们预计2022-2024年EPS分别为0.93/1.70/2.06元,目标价35.78元(对应2023年PE为21倍),给予“增持”评级。 多重优势加持下,公司抗氧剂产品扩产增利。1.拥有中间体烷基酚的自产配套能力;2.依托于小试研发实验室及聚烯烃催化剂产品的协同优势,可以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3.拥有催化剂与助剂产能,一站式服务增强公司竞争能力。4.行业盈利已触底,公司扩产增利。 公司是聚烯烃催化剂领域的稀缺标的,同时公司有望率先实现POE用茂金属催化剂产品的国产化替代。我国聚烯烃国产化率仍在提升,炼化项目及下游聚烯烃项目持续投产,21-25年,预计我国聚烯烃催化剂的年需求量将由约1583吨增长至2070吨,市场规模将由约9.50亿元增长至约13.46亿元。供给端,公司与中石化为主要参与者,二者产能共约760吨/年,具备国产替代空间。此外,公司拥有茂金属催化剂的技术储备,或可率先实现POE茂金属催化剂的国产化替代。 重点关注公司茂金属催化剂推出进度,同时关注新建催化剂产能产品的销售情况。公司新建产能或更倾向于高端聚烯烃催化剂,或带来产品均价的提升。同时,若公司成功推出POE茂金属催化剂,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完善高端聚烯烃催化剂产品矩阵,提升盈利水平。 风险提示:投产不及预期;公司催化剂技术革新缓慢;销售不及预期。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鼎际得(603255):聚烯烃催化剂领先,茂金属产品大有可为,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机械】明月镜片(301101):离焦镜旺季放量,营销端有望发力 维持“增持”评级。公司离焦镜产品于旺季如期放量,传统业务稳健,品牌惯性凸显净利率持续向上,传统业务向下游提价幅度好于预期,上调2022-2024年EPS预测值至0.95(+0.05)/1.14(+0.12)/1.40(+0.23)元,维持目标价76.50元,维持“增持”评级。 事件:22Q3收入恢复增长,利润持续高增。22Q3公司实现营收1.68亿元(yoy +21.9%)、归母净利润0.35亿元(yoy +70.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27亿元(yoy +37.5%),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离焦镜旺季放量,传统业务稳健。公司22H1销售受到华东疫情影响,22Q3收入端恢复增长态势,离焦镜“轻松控”系列产品于暑期旺季放量拉动整体增长,推测单季度离焦镜占公司收入比重达双位数,传统业务表现稳健恢复增长。西南区域疫情对Q3季末销售仍有扰动,部分需求可能延后释放,22Q4公司营销端发力,同时离焦镜6个月临床数据将发布验证产品近视防控效果,预计收入将延续增长态势。 毛利率环比改善,预计22Q4营销端将发力。22Q3综合毛利率为55.4%,环比提升2.6pct,推测与公司传统业务向下游提价、高毛利的离焦镜销售占比提升相关;22Q3销售费用率约14.9%,净利率为22.5%,净利率保持向上趋势。公司于10月宣布新代言人刘昊然,落实品牌年轻化策略以推动离焦镜产品销售,预计22Q4营销端将持续发力,销售费用率将有所提高。 风险提示:离焦镜产品临床数据不及预期;疫情影响终端零售风险。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明月镜片(301101):离焦镜旺季放量,营销端有望发力,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更多国君研究和服务 亦可联系对口销售获取 备 注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订阅号发布的本图文消息仅面向国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图文消息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我们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非常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如有任何疑问,敬请按照以下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系。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 GTJARESEARCH)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上以国泰君安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国泰君安研究”,或含有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硏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的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国泰君安证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国泰君安证券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国泰君安研究”,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节选和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