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晨会聚焦221102重点关注金盘科技、传智教育、立高食品等

晨会聚焦221102重点关注金盘科技、传智教育、立高食品等

作者:微信公众号【国信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2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晨会聚焦221102重点关注金盘科技、传智教育、立高食品等》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国信晨会 音频: 进度条 00:00 03:04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晨会提要 【重点推荐】 金盘科技(688676.SH) 财报点评:盈利能力逐季度修复,三大业务齐头并进 【宏观与策略】 宏观快评:宏观经济数据前瞻-2022年10月宏观经济指标预期一览 宏观周报:货币政策与流动性观察-资金面为何骤紧? 宏观周报:宏观经济宏观周报-10月国内经济增长主要面临的仍是内需不足问题 策略月报:11月多资产配置观点-加息周期中选择股市配置时机 【行业与公司】 通信行业2022年11月投资策略暨三季报总结:关注国内资本开支的确定性方向 志邦家居(603801.SH) 财报点评:三季度净利润增长6%,精益管理下毛利率提升 传智教育(003032.SZ) 公司快评:三季度经营数据释放积极信号,股权激励条件稳定中线预期 联影医疗(688271.SH) 财报点评:营收同比增长6.66%,研发兑现与海外增长双向前进 立高食品(300973.SZ) 财报点评:多因素扰动业绩,内生改革助力中长期发展 洽洽食品(002557.SZ) 财报点评:提价红利显现 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改善 甘源食品(002991.SZ) 财报点评:营收增速放缓,盈利能力改善 承德露露(000848.SZ) 财报点评:营收增速放缓,盈利能力保持稳定 涪陵榨菜(002507.SZ) 财报点评:前三季度业绩同比增长38.3%,新品拓展稳步推进 美畅股份(300861.SZ) 财报点评:业绩同比增长93%,公司产能持续扩张 汉钟精机(002158.SZ) 财报点评:单三季度业绩同比增长38%,真空泵业务持续向好 柏楚电子(688188.SH) 财报点评:前三季度业绩下滑16.25%,股权激励彰显长期发展信心 森麒麟(002984.SZ) 财报点评:三季度业绩环比下滑,回购股份彰显公司信心 壹网壹创(300792.SZ) 财报点评:短期多因素导致利润承压,持续推进多平台及多品类扩张 顺络电子(002138.SZ) 财报点评:3Q22消费电子及通讯业务承压,汽车电子营收同比增长48% 沪电股份(002463.SZ) 财报点评:Q3业绩稳健增长,产品结构升级支持长期盈利提升 士兰微(600460.SH) 财报点评:3Q22业绩短期承压,产能建设不断推进 易德龙(603380.SH) 财报点评: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20%,SAP系统上线有望降本增效 纳思达(002180.SZ) 财报点评: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增长192%,芯片业务获最高安全车规认证 新泉股份(603179.SH) 深度报告:打造汽车内饰平台化供应体系 巨一科技(688162.SH) 财报点评: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4%,盈利能力环比改善 旭升股份(603305.SH) 财报点评: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4%,新业务稳步推进 长安汽车(000625.SZ) 财报点评: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提升131%,研发投入大幅增长 伟星新材(002372.SZ) 财报点评:稳健成长有韧性,盈利能力改善明显 快手-W(01024.HK) 海外公司快评:料Q3用户数及时长稳健增长,国内经营端保持盈利 JS环球生活(01691.HK) 财报点评:SharkNinja收入增速恢复,逆势实现份额提升 晶科能源(688223.SH) 财报点评:N型TOPCon规模化出货,技术红利开始显现 晶澳科技(002459.SZ) 财报点评:组件出货稳步增长,单瓦盈利大幅提升 上能电气(300827.SZ) 财报点评:三季度营收大幅增长,储能业务占比提升 中天科技(600522.SH) 财报点评:海风及储能在手订单丰富,长期看好海上风电高景气 【金融工程】 金融工程月报:券商金股11月投资月报 重点推荐 金盘科技(688676.SH) 财报点评:盈利能力逐季度修复,三大业务齐头并进 前三季度保持收入高增,盈利能力逐季度修复。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1.87亿元(+39.35%),实现归母净利润1.68亿元(+0.35%)。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2.13亿元(同比+52.50%,环比+14.98%),实现归母净利润0.72亿元(同比+31.35%,环比+33.33%)。前三季度公司在全国散发疫情的影响下依然实现了收入快速增长,年中以来大宗价格下降叠加公司涨价后订单陆续确认收入,公司第三季度利润恢复同比正增长。公司第三季度销售毛利率为20.35%(同比-2.33pct,环比+1.39pct),销售净利率为5.98%(同比-0.93pct,环比+0.90pct),一季度以来公司毛利率/净利率持续修复,我们预计四季度公司盈利能力有望继续保持上行态势。 新能源与工业企业电气配套带动传统业务高速增长。公司传统业务产能自上市以来得到大幅提升,公司紧跟行业需求重回光伏行业,相关产品在硅料生产、光伏电站并网等领域快速放量。我们预计全年公司光伏收入有望接近风电,2023年光伏收入有望超过风电。此外,受下游需求带动和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工业企业电气配套收入快速增长。 储能系统在手订单已达320MWh,完成首个数字化解决方案交付。公司布局储能系统业务以来订单快速增长,目前在手订单达到320MWh,其中高压直挂系统订单200MWh。公司顺利完成可转债发行,预计2023年中储能系统产能达到3.9GWh。公司完成首个数字化解决方案交付,我们预计公司凭借在工业软件与服务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未来有望在订单方面持续形成突破。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影响生产与交付;原材料价格上涨;储能业务市场开拓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上调23-24年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考虑到今年海外风电需求低于预期,我们略微下调今年盈利预测;考虑到公司在光伏、工业企业电气配套等领域的快速放量、储能业务的订单表现和在手订单情况,我们上调23-24年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7/4.45/6.10亿元(原预测值为2.87/3.65/5.4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3.9/66.5/37.1%,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61/36/27x,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王蔚祺(S0980520080003); 联系人:王晓声; 宏观与策略 宏观快评:宏观经济数据前瞻-2022年10月宏观经济指标预期一览 10月国内宏观经济数据将在11月陆续公布,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提前给出2022年10月主要经济数据预测。 结论:10月以来,国内日新增感染人数再次上升,疫情对经济的干扰有所增加。高频数据显示10月食品价格继续上涨,但非食品价格表现仍偏弱,预计9月CPI环比约为0.2%,CPI同比回落至2.3%;9月上、中、下旬国内流通领域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10月上旬继续上涨,但中旬有所回落,预计10月PPI环比回升至0.5%左右,高基数带动下PPI同比继续明显回落至-1.1%;9月补偿性生产在10月或消退,叠加10月疫情影响,10月工业增加值同比或有所回落;政策支持下,10月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同比或维持高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在偏低基数支撑下或维持稳定;海外高通胀背景有利于国内出口增长,9月国内从日、韩、台进口增速有所上升,10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有所回升,这两个信号或表明10月国内出口增速有所反弹;货币政策继续支持实体经济,信贷维持同比多增,社会融资存量同比增速持平上月。 证券分析师:李智能(S0980516060001); 董德志(S0980513100001); 宏观周报:货币政策与流动性观察-资金面为何骤紧? 资金面为何骤紧? 10月下旬以来,资金市场利率快速上行。此次利率的快速收紧,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传统上10月底“跨月+税期”的叠加外,还有信贷回暖以及财政行为的影响,机构高杠杆进一步加剧了资金波动。 主导因素:跨月+税期 市场历来存在“月末效应”和“季末效应”的说法。究其原因,与监管机构对银行的考核有直接联系。在诸多监管指标中,对资金面影响较大的是“流动性风险”。银保监会考核的形式为月度报送、时点考核,商业银行为满足监管要求,通常在月末时点对流动性加强管控,融出意愿下降,市场上随之而来的流动性波动被称为“月末效应”。 此外,10月份受国庆假期影响,缴税截至日期相应延后至25日,对资金面的扰动可能延续至27-28日,与“月末效应”叠加后使10月底资金面呈现偏紧的情况。 其它因素:信贷投放与财政行为 在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信贷投放持续回暖。10月信贷投放大概率将延续修复态势,此前沉淀在银行体系内的超额流动性将随信贷扩张被逐步消耗。 财政行为方面,一是财政收支缺口扩大拖累支出增速。考虑到财政支出一般在月末较为集中,10月若支出力度减弱也将加剧资金面的紧张。二是地方结存专项债限额将在10月底前集中发行完毕,政府债发行小高峰也将对资金面构成扰动。 前瞻:年内资金面将保持稳定 前瞻地看,在“宽货币”向“宽信用”转换的关键进程中,央行仍将呵护货币市场流动性的基本稳定。年内资金仍将维持“合理充裕略微偏多”的状态,随着“宽信用”的逐步落地,资金利率或温和向政策利率锚靠拢,四季度小幅降准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流动性观察 外部环境方面,欧央行加息75bp,日央行坚守宽松的货币政策。 国内利率方面,上周(10月24-28日)超短端利率上行,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基本稳定。 国内流动性方面,上周(10月24-28日)央行重启千亿级别逆回购,净投放8400亿元。 债券发行方面,上周(10月24-28日)政府债净融资1502.3亿元;同业存单净融资-3618.2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70.4亿元。 风险提示:政策调整滞后,疫情再度扩散,经济增速下滑。 证券分析师:董德志(S0980513100001); 宏观周报:宏观经济宏观周报-10月国内经济增长主要面临的仍是内需不足问题 10月国内经济增长主要面临的仍是内需不足问题: 10月国内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9.2%、48.7%和49.0%,较9月均有所回落并处于荣枯线下方,表明国内经济增长有所放缓,背后主要是受国内疫情多发散发影响。 10月制造业PMI中,新出口订单指数较9月回升0.6个百分点,显示10月外需有所回暖,10月国内经济增长主要面临的仍是内需不足问题。 本周国信高频宏观扩散指数A转正,指数B再次回升。从分项来看,本周消费领域、房地产领域、投资领域景气均较上周有所好转。 截止2022年10月28日,国信高频宏观扩散指数A为0.4,指数B录得109.3,指数C录得-3.3%(+0.2pct.)。消费相关的分项中,全钢胎开工率较上周继续下行,PTA产量有所回升,与上周两个分项均回落相比好转;投资相关的分项中,焦化企业开工率、螺纹钢产量、水泥价格均较上周上升,与上周两升一降相比继续好转;房地产相关的分项中,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有所回升,建材综合指数继续回落,与上周两个分项均回落相比好转。 周度价格高频跟踪: (1)本周食品价格下跌,非食品价格上涨。2022年10月食品价格环比或仍高于季节性,非食品价格环比或仍低于季节性。预计10月CPI食品环比约为1.0%,CPI非食品环比约为零,CPI整体环比约为0.2%,今年10月CPI同比或回落至2.3%。 (2)9月上旬、中旬、下旬国内流通领域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这表明随着国内稳增长政策推进,国内投资需求可能持续扩张。10月上旬国内流通领域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上涨,且上涨的产品数量较9月进一步增加;10月中旬国内流通领域生产资料价格小幅下跌。预计10月国内PPI环比转正,但在去年高基数带动下PPI同比继续明显下行至-1.1%。 风险提示:政策调整滞后,疫情再度扩散,经济增速下滑。 证券分析师:李智能(S0980516060001); 董德志(S0980513100001); 策略月报:11月多资产配置观点-加息周期中选择股市配置时机 加息周期中选择股市配置时机 高通胀背景叠加经济衰退预期,引发了关于全球滞胀的担忧,从美国经济下修的程度和核心通胀回落路径来预判,这次更有可能是“浅衰退、类滞胀”。2021年出现全球通胀高企的势头后,2022年便出现了力度(加息节奏)、广度(覆盖范围)双高的全球加息潮。对应1970-1980年代的时间表,“通胀下半场”发生在1981-1986年。在1981-1986年美国大类资产年化收益率排名为:股票>美元>黄金>债券。在通胀触顶后的经济修复期,股市有望稳健反弹,美元继续走高,债券收益率则随着陆续放松的货币政策而下行。因此,未来确定通胀触顶、市场交易降息稳衰退逻辑后,可以重点关注股市配置机会。 2022年11月大类资产展望 股市方面,展望未来,我们看四季度A股仍有韧性。后续逻辑主线是国内企业部门中长期信贷需求预计还会回暖,基建、制造业等领域的信贷需求升温有望对四季度社融增速形成助力。中长期贷款的反转与估值中枢的抬升存在较高相关性,稳增长加持下的中长期贷款在磨底数月后有望持续回暖,进一步转化为企业开支和盈利落地,对A股形成利好。ERP行至历史高位,赛道拥挤度降低,多指数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多重指标指引下A股仍处高性价比区间。 债市方面,经济修复,融资需求回暖,利率有望上行。政策面,由于美联储加息预期依然强劲,人民币短期内仍面临一定贬值压力,在国内经济逐步企稳复苏的情况下,“外部均衡”重要性边际上升,央行进一步降息必要性下降。融资需求带动流动性收敛,利率有望上行。 汇率方面,人民币汇率持续承压。短期内,美元指数走势仍对人民币汇率构成牵制,需要关注美联储加息和缩表进程。中长期看,经济增速的回暖仍然是汇率稳住的前提。国内经济还在修复的路径中,与之对应的是美国经济正在转入加息伴生的实质性衰退,预计汇率在后续将体现韧性。 商品方面,全球需求放缓下大宗商品趋弱,国内外经济周期错位将致市场分化。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大多数商品价格已从峰值回落,随着实质性衰退将近,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趋势确定性较强。另一方面,国内经济企稳将对国内主导定价的商品形成一定支撑。 风险提示:海外地缘冲突局势不明、美联储加息幅度超预期 证券分析师:王开(S0980521030001); 联系人:占易; 行业与公司 通信行业2022年11月投资策略暨三季报总结:关注国内资本开支的确定性方向 10月行情回顾:板块估值有所回升,仍位于近十年底部。10月沪深300指数全月跌幅7.8%,通信(申万)指数全月涨幅5.5%,跑赢大盘,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5名。10月底通信行业估值相比9月底有所回升,但仍处于2011年以来较低水平。各板块均实现普遍上涨,其中可视化、工业互联网、专网等板块领涨。 通信行业2022年三季报总结。2022年前三季度,通信行业整体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8.3%和25.9%。22Q3相比22Q2,收入和利润环比提升,收入与利润增速基本持平。分板块来看,前三季度光器件光模块、企业数字化、运营商及物联网板块的整体营收增速居前,高于10%。 22Q3需求侧呈现结构性特征,新能源、汽车等方向维持较高景气度,连接器等板块实现较好增长。但消费类场景需求仍处于低位,受制于此,物联网板块中包括模组、控制器与AIoT芯片均呈现需求侧整体承压的状况,静待后续触底反弹。成本端,原材料压力逐步缓解,包括大宗商品、芯片等在内的通信产业上游原材料在三季度价格走向平缓,成本端压力有所缓解,包括储能温控、智能控制器等板块有望逐步实现盈利能力回暖。三季度汇率波动也显著增厚了部分板块企业利润表现。 投资建议:关注国内资本开支的确定性方向。7月以来大盘回调幅度较大,不少基本面优质标的估值已经下调至历史较低水平,长期投资价值凸显。而在内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较大背景下,我们建议关注投资方向明年确定性增长的赛道:(一)新能源方向:海上风电,空间较大,明年招标景气度高,受益标的有中天科技、亨通光电等;储能温控,明年国内大储有望加速建设,温控作为重要配套环节,迎来发展良机,受益标的有英维克、申菱环境等; (二)卫星通信:低轨卫星明年进入落地发展阶段,相关产业链配套估值有望提升,同时在军工市场景气度高背景下,相关标的业绩有较好支撑,受益标的有国博电子等; (三)东数西算:算力网络是后续运营商资本开支的重要方向,配套设备明年有望迎来景气提升,如光纤光缆、ICT设备,受益标的有长飞光纤、紫光股份等。 2022年11月份的重点推荐组合:中国移动、申菱环境、移远通信、亨通光电、国博电子、鼎通科技。 风险提示:全球疫情加剧风险、5G投资建设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等。 证券分析师:马成龙(S0980518100002); 付晓钦(S0980520120003); 联系人:袁文翀; 志邦家居(603801.SH) 财报点评:三季度净利润增长6%,精益管理下毛利率提升 前三季度收入与净利润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2前三季度公司收入35.17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第三季度收入14.82亿元,同比增长4.8%。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15亿元,同比增长4.95%;扣非归母净利润2.97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57亿元,同比增长5.96%;扣非归母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8.4%。在疫情和宏观环境的多重负面影响下,公司基于全品类多渠道的发展战略,通过精细化管理,各品类收入稳健增长,毛利率显著提升,业绩实现高质量增长。单三季度毛利率显著提升,费用投入维持稳定。单三季度毛利率为37.5%,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毛利率提升主要因:1)衣柜品类毛利率处于爬坡期,环比不断改善;2)零售渠道多管齐下精益生产,提升材料利用率及供应链效率。费用率整体维持稳定,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1.0、+0.4、-0.7、-0.3个百分点。单三季度扣非净利润率10.5%,同比+0.4个百分点。 分品类看,衣柜、木门业务收入增速快。前三季度1)厨柜收入17.5亿元(-6.4%),收入下滑与大宗渠道占比较高,大宗业务整体下滑有关;毛利率同比+0.95个百分点;2)衣柜收入14.4亿元(+21.5%),毛利率处于爬坡期,同比+1.7个百分点,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3)木门收入1.2亿元(+61.1%),木门业务目前处于招商建店的快速扩张阶段,规模较小增速较快;毛利率同比+1.9个百分点。分渠道看,直营渠道增速快。前三季度1)直营渠道收入2.9亿元(+31.1%),毛利率同比+1.8个百分点。直营渠道收入快速增长主要基于广州、合肥地区直营店的持续发力,随公司广州清远基地的建设以及未来投产,广州地区业务增长空间较大;2)经销渠道收入21.0亿元(+7.6%),毛利率同比+1.21个百分点,增长稳健;3)大宗渠道收入8.6亿元(-7.8%),收入下滑一方面与房地产整体交付量下行有关,另一方面系公司重新审视风险程度后调整客户结构。随保交付政策的落地及风险梳理后情况明朗,三季度同比-5.9%,降幅收窄,未来有望进一步好转。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多次冲击;地产开工持续下滑;行业竞争格局恶化。 投资建议:看好公司稳健经营下的业绩韧性。我们看好志邦家居衣柜木门等业务的成长性,以及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基于疫情和宏观环境影响,以及大宗业务受地产开发拖累,下调对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5.52、6.42和7.56亿元(前值为5.75/6.96/8.18亿元),同比增速9.1%、16.5%、17.6%。我们维持“买入”评级和28.5~30.4元的合理估值区间,合理估值对应2023年14~15x PE。 证券分析师:丁诗洁(S0980520040004); 联系人:刘佳琪; 传智教育(003032.SZ) 公司快评:三季度经营数据释放积极信号,股权激励条件稳定中线预期 · 国信社服核心观点总结如下 · 1)近期经营回顾:Q3经营数据与业绩预告一致,员工持股计划调动经营积极性,合同负债指引未来高速增长。22Q1-3,公司营收6.23亿元/+27.1%(19年全年收入9.24亿),归母净利润1.66亿元/+160.6%(19年全年归母业绩1.8亿),扣非归母净利润1.36亿元/+206.3%(19年全年扣非业绩1.48亿)。2022Q3,公司营收2.35亿元/+26.0%,归母净利润0.78亿元/+108.8%,扣非归母净利润0.68亿元/+115.7%,参培意愿回暖叠加效率提升下经营改善明显。2022Q3末,合同负债为2.32亿元,同比+18.4%、环比2022Q2+9.2%,在手订单充足保证未来增长。此外,公司向包含4名高管在内的95名激励对象发布员工持股计划,2023-2025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全部解锁条件为1.85、2.15、2.50亿元(CAGR约16.3%)。 · 2)核心竞争力拆解:IT培训课程归属于非学历教育中的职业技能培训范畴,赛道具有政策鼓励、结果(就业率)导向强的特点。我们统计了2021年以来黑马程序员BBS课程设置及就业信息(剔除毕业30天以内的统计数据,学员尚未充分就业),毕业学员整体平均就业率达93.8%,平均薪资约10648.52元/月,就业竞争力凸显,而这一系列成果实际是传智教育以课程研发迭代为核心经营思路下的结果,而此种打法目前来看是行业经营的阶段最优解(过往行业其他公司存在主打营销的模式,但效果不佳)。 · 3)成长看点:一看IT信息化渗透率提升,需求适用场景扩容,传智教育公告提及,传统互联网行业遭遇阶段性寒潮,但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下制造业、农业、医疗、金融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对冲了此影响;二看产品组合丰富+营销组合拳助力,JavaEE/HTML&JS+前端是公司主力产品课程,课程数量合计占比达71%+,未来企业需求端迭代下我们认为公司在IT培训其他细分领域,如软件测试业务(现公司第三大产品,课程占比约9.2%)同样存在扩容机会。以博为峰(北交所上市)为例,2021年博为峰软件测试收入2.54亿,按占比推算传智软件测试业务规模约8000万,对标赛道龙头仍有3倍+空间。其次,基于口碑传播营销基础上,公司在网络媒体营销上作出尝试,效果未来有望逐期显现。 · 4)风险提示:疫情反复,宏观承压企业用人需求下滑,行业竞争加剧、技术迭代过快等。 · 5)投资建议:22Q3季报公司展现出强劲复苏态势,透过本季度财报我们发现公司所释放出的两个积极的信号,一是疫情仍有复发背景下IT培训业务顺利交付,证明公司疫情下经营能力基本打磨成熟(2021年曾线上授课经验不足导致学员转化率低下所致),目前公司课程升级率较为稳定,自有模型抗风险进一步加强;二为纵使传统互联网行业遭遇阶段性寒潮,但制造业、农业、医疗、金融等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带动需求场景扩容,IT培训赛道渗透率提升逻辑仍在演绎。在非学历教育、强结果导向的IT培训赛道,我们认为公司“重研发/保就业”的商业模式具备行稳致远的基础,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94/2.36/2.86亿元,对应增速为152.3%/21.8%/21.0%,EPS 0.48/0.59/0.71元,对应2022-2024年PE分别为34/28/23x,在当今诸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宏观背景下,基于现阶段公司“强就业”商业模式与优质IT职业教育赛道标的稀缺性,我们给予公司2024年30x PE估值,对应合理股价约21.30元,较目前16.50元还有29.1%的上涨空间,维持“增持”评级。 证券分析师:曾光(S0980511040003); 钟潇(S0980513100003); 张鲁(S0980521120002); 联系人:白晓琦; 联影医疗(688271.SH) 财报点评:营收同比增长6.66%,研发兑现与海外增长双向前进 2022前三季度营收增长25.6%,归母净利润增长16.6%,稳健增长。2022前三季度公司营收58.59亿元(+25.55%),归母净利润9.0亿元(+16.62%),扣非归母净利润7.20亿元(+15.51%)。研发投入10.05亿元(+27.47%)。前三季度共7款高性能创新产品获批NMPA,32款产品在超过10个海外国家获注册证。海外营收占比达12.6%,高于去年全年7%。毛利率15.8.%(-4.95pp),净利率15.01%(-1.22pp),主要系全球疫情供应链问题及汇率导致的外购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高研发支出,预计随公司规模生产及降本控费,毛利率或将逐年增加。 2022Q3营收增长6.7%,归母净利润增长1.4%。2022Q3单季度营收16.87亿元(+6.66%),归母净利润1.25亿元(+1.35%),扣非归母净利润0.32亿元(-8.02%),研发投入4.22亿元(+45.71%)。三季度业绩增长放缓主要系疫情反复导致中高端产品订单确认延迟、原材料采购成本波动。 多款重磅产品推出,研发投入持续高增长。2022公司推出多款重磅产品:最新一代数字化PET-CT系统、全球首款超高场全身5.0T磁共振系统、神经科研专用超高性能3.0T等创新产品。海外完成uEXPLORER、uMI780、uCT ATLAS、uMR Omega、uMI 780、uPMR 790等多款产品装机。 海外营收同比增长超过149.6%,占比高达12.6%。公司前三季度海外共39款产品获批CE,已进入60个国家地区销售,38款产品获批FDA认证。公司核心部件自研比例行业领先,高压发生器已经具备量产能力、部分球管已开始量产。公司累计布局全球专利达7000个,全球化持续推进。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的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外购部件受国际贸易摩擦供应不及预期的风险;海外业务经营的风险。 投资建议:考虑到财政贴息贷款预计或将给公司22Q4-23H1带来一定营收增长,略微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未来三年营收92.1/116.9/147.7亿元(增速27.0%/26.9%/26.3%),原预测为90.8/115.2/149.1亿元;归母净利润17.8/23.0/28.9亿元(增速25.6%/29.0%/25.8%),原预测为17.5/22.8/28.9。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97.4/75.5/60x倍,维持“增持”评级。 证券分析师:陈益凌(S0980519010002); 立高食品(300973.SZ) 财报点评:多因素扰动业绩,内生改革助力中长期发展 动销缓慢恢复,但疫情影响尚在;渠道持续拓展驱动营收实现增长。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0.51亿元(+4.58%),归母净利润1.00亿元(-49.14%),扣非归母净利润0.94亿元(-50.97%);其中22Q3实现营收7.28亿元(+2.51%),归母净利润0.3亿元(-50.53%),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的扣非归母净利润0.51亿元(-26.77%)。Q3终端动销呈缓慢恢复态势,但疫情影响尚在,公司通过积极挖掘增量客户和增量渠道实现收入的正增长。其中,Q3公司核心业务冷冻烘焙食品表现更佳,同比增长4.5%。在冷冻烘焙业务中,分渠道看,餐饮及新零售渠道受益于若干O2O平台的有效覆盖以及餐饮新客户的开拓,营收增速超50%;虽然流通饼店受疫情影响较大,但在持续的渠道拓展下,依旧实现10%以上的增长;受大客户去年同期高基数及产品结构调整的影响,商超渠道收入下滑略超10%。 成本下行利好尚未显现,毛利率仍承压。22Q3公司实现毛利率32.10%,同比-1.54pct,主要系原材料价格较高。费用端,公司22Q3销售费率/管理费率/研发费率/财务费率分别同比-0.38pct/+2.71pct/+1.54pct/+0.19pct,管理费率增加主要系股份支付费用影响。最终公司Q3实现净利率4.12%,同比-4.45pct。由于公司正常备货会适度超前,故油脂等成本下行利好尚未在Q3业绩中显现,但公司目前已基本消耗完高价原材料,随着新的价格较低原材料的锁定,公司成本端压力有望逐步缓解。 逆境中坚持谋求变革,助力中长期发展。公司是冷冻烘焙高增长细分赛道的优势龙头,虽然受疫情反复、需求转弱和成本上涨等的影响,短期经营承压,但公司立足长远,从供应链提效、销售团队融合、产品研发等三个方面进行内生经营变革;并通过持续产品研发推新、餐饮等新渠道拓展助力营收增长。随着疫后需求恢复、成本端压力缓解,公司业绩弹性有望逐渐释放。 投资建议:短期业绩承压,中长期改善可期。考虑疫情、成本上涨对公司经营的影响超出此前预期,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9.7/39.1/48.8亿元(前值为31.0/40.3/50.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3%/31.9%/24.8%;归母净利润1.6/3.0/4.1亿元(前值为2.1/3.3/4.4亿元),分别同比-43.2%/+86.3%/+35.3%;当前股价对应PE为80.3/43.1/31.9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料成本价格波动;食品安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 证券分析师:陈青青(S0980520110001); 联系人:胡瑞阳; 洽洽食品(002557.SZ) 财报点评:提价红利显现 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改善 瓜子业务恢复常态增长,多因素助力坚果业务增速恢复,整体看公司Q3业绩平稳增长。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3.84亿元(+12.91%),归母净利润6.27亿元(+5.45%),扣非归母净利5.25亿元(+6.99%);其中22Q3营收17.05亿元(+13.56%),归母净利润2.76亿元(+3.24%),扣非归母净利2.52亿元(+11.31%)。分品类看,Q3瓜子业务增速在疫情后回归10%以上的常态增长;坚果业务在渠道持续拓展及公司加力营销宣传、促销等的驱动下实现30%左右的增长。 提价顺利传导,毛利率小幅修复;销售费用投入增加,净利率仍有压力。22Q3公司毛利率32.32%,同比提升0.18pct,主要系①公司3季度对产品的提价的贡献,其中7月份公司开始陆续对海外产品提价7%-10%,7月份屋顶礼盒规格从每袋26g降到23g变向提价,8月份公司再次对葵花籽产品提价约3.8%;②部分辅料价格有所回落。费用端,Q3销售费率/管理费率/研发费率/研发费率分别为分别同比+1.53pct/+0.72pct/+0.05pct/+0.1pct,销售费率提高主要系Q3坚果业务的品牌费用、促销费用等投入增加。最终Q3公司实现净利率16.17%,同比降低1.61pct。 渠道拓展空间仍大,提价逐步落地、盈利能力有望修复,公司经营稳健向好。渠道端,公司持续推动瓜子销售的渠道下沉和弱势区域覆盖,随着渠道下沉、蓝袋瓜子/葵珍占比提升、海外业务拓展,瓜子业务尚有较大成长空间;坚果业务则贯彻落实贴奶销售,并通过开箱有奖的方式促进终端动销,随着社区店、生鲜店、水果店等渠道的拓展,预计未来2-3年内仍能维持较高速成长。成本端,如油脂、包材等原材料价格呈回落态势,叠加提价的顺利传导,公司业绩弹性有望在四季度或23年逐步释放。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疫情影响终端需求。 投资建议:提价红利有望逐步释放,估值具备安全边界,维持 “买入”评级。 考虑疫情对海内外需求的影响,我们小幅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68.32/78.45/89.28亿元(分别下调约2%/2%/2%),同比增长14.0%/15.0%/13.8%;归母净利润10.06/11.53/13.20亿元(分别下调约6%/9%/10%),同比增速8.3%/14.6%/14.5%;当前股价对应PE为22/19/16x,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陈青青(S0980520110001); 联系人:胡瑞阳; 甘源食品(002991.SZ) 财报点评:营收增速放缓,盈利能力改善 终端需求疲软、新品调整等多因素冲击下三季度营收增速放缓。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9.69亿元(+13.26%),归母净利润0.90亿元(+15.83%),扣非归母净利润0.76亿元(+18.57%);其中,2022Q3实现营收3.55亿元(+13.86%),归母净利润0.48亿元(+20.26%),扣非归母净利润0.44亿元(+16.18%)。公司2022Q3营收增速放缓主要系①疫情影响终端需求,叠加商超人流量下滑,公司老品销售受到影响;②河南新品三季度经历调整期,放量不及预期;③会员店、零食连锁等新渠道拓展尚处于初期,营收贡献尚不显著。 成本、新工厂产能爬坡影响毛利率;销售费率下滑,盈利能力小幅修复。公司2022Q3实现毛利率37.14%,调整后同比下滑0.68pct,主要系①棕榈油价格同比较高,②河南工厂仍处于产能爬坡期,拖累利润水平。费用端,2022Q3销售费率/管理费率/研发费率分别同比+2.91pct/+0.15pct/+3.32pct,研发费率较高主要系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最终公司实现净利率13.64%,同比提高0.73pct,盈利能力小幅修复。 棕榈油价格回落、河南新工厂产能逐渐跑满,盈利能力有望改善;渠道稳步拓展,零食专营、商超会员店等渠道有望放量。今年受疫情影响,公司推新品及拓渠道的动作有所延缓,且河南新品在三季度还经历一段时间的调整,因此新品贡献尚不显著。目前河南新品已调整完毕,随着渠道拓展,我们认为公司业绩有望得到改善:①零食专营渠道的拓展情况良好,有望加速成长;②商超会员店渠道已基本实现进场,KA渠道的铺货稳步推进,随着试吃等营销动作的跟进,相关产品有望逐渐放量;③利润方面,随着棕榈油价格的回落,叠加河南工厂产能逐渐跑满,公司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改善。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疫情影响终端需求。 投资建议:口味型坚果领跑者,打造第二成长曲线可期,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是口味型坚果领跑者,在渠道变革、新品逐渐成熟、渠道拓展加速、管理势能释放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我们认为公司有望进入新成长阶段。考虑公司渠道拓展处于初期,新品放量仍需时间,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为14.6/20.2/26.3亿元(分别下调10%/4%/1%),同比12.8%/38.5%/30.2%,净利润为1.7/2.4/3.3亿元(分别下调13%/4%/2%),同比8.1%/46.4%/34.3%,对应PE为32/22/17x,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陈青青(S0980520110001); 联系人:胡瑞阳; 承德露露(000848.SZ) 财报点评:营收增速放缓,盈利能力保持稳定 疫情影响消费者走亲访友的送礼需求,2022Q3业绩表现承压。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9.71亿元(+6.32%),归母净利润4.21亿元(+5.06%),扣非归母净利润4.21亿元(+5.12%);其中2022Q3实现营收5.09亿元(+3.00%),归母净利润1.23亿元(+5.21%),扣非归母净利润1.23亿元(+5.17%)。公司Q3营收增速放缓主要系公司主要产品送礼属性较强,而疫情影响消费者走亲访友的送礼需求,故终端动销放缓。 成本压力下毛利率承压;费用投入较为平稳,净利率保持相对稳定。2022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毛利率43.89%,同比降低2.37pct,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上涨所致;费用端,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率/管理费率/研发费率/财务费率分别同比-1.85pct/-0.33pct/-0.05pct/-0.17pct,均处于正常区间。最终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净利率21.33%,同比降低0.24pct,保持相对稳定。 新品逐步推出,南方市场开拓、新渠道拓展稳步推进,成效值得期待。目前,公司新品推出和南方市场开拓仍处于初期,虽然受疫情影响进展有所放缓,但我们认为公司未来杏仁奶等新品的推出、南方市场的拓展成效仍值得期待。新品方面,Q2经典低糖杏仁露及经典低糖核桃露新品已顺利推出,目前在电商平台及华东、西南地区部分城市推广销售;此外,杏仁奶等新品有望于4季度推出。渠道方面,公司选择杭州、重庆、上海等地为新品推出的主要试点城市,在商超、餐饮、传统等多渠道进行较为全面的渠道布局,经销商数量有望逐渐增加。营销方面,公司通过加强电商运营(京东、天猫、拼多多、抖音等),提高品牌、产品曝光度,促进终端销量转化。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影响销量,食品安全风险,成本价格波动风险。 投资建议:杏仁露龙头经营改善,新品推出、渠道拓展成效可期,维持 “买入”评级。 公司是我国杏仁露行业的绝对龙头,品牌势能强、北方市场根基深厚,新一任董事长上台后各项改革政策逐渐落地,经营逐步向好。考虑疫情对今年公司二季度和三季度产品销售和新品推出均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我们下调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为27.91/32.94/37.88亿元(分别下调约10%/12%/14%),同比增速10.6%/18.0%/15.0%;归母净利润为6.3/7.4/8.7亿元(分别下调约7%/10%/10%),同比增速9.7%/18.7%/16.6%;当前股价对应PE为14/11/10x,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陈青青(S0980520110001); 联系人:胡瑞阳; 涪陵榨菜(002507.SZ) 财报点评:前三季度业绩同比增长38.3%,新品拓展稳步推进 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6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归母净利7.0亿元,同比增长38.3%;其中2022年单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归母净利1.8亿元,同比增长41.4%。 直接提价贡献核心增长,新品拓展稳步推进。2022年三季度收入有所增长预计主要系去年底的直接提价贡献,预计榨菜品类销量约有双位数左右下滑,销量出现下滑主要系:1)消费者对于新包装接受度反馈平淡;2)三季度限电对公司有一定影响;3)由于消费较为疲软,直接提价影响了销量。品类与渠道方面,二季度开始公司下饭菜、调味菜等新品已铺向全国销售,趋势势头良好,同时公司今年成立专业的餐饮团队,目前反馈良好。预计2022年新品拓展与餐饮渠道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成本下行致盈利能力改善。公司2022年单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53.4%,可比口径下同比提高约5pct,主要系主要原材料青菜头下降所致。但由于新品占比提升及人工及固定摊销成本上涨,公司Q3毛利率环比Q2下降4.3pct。费用率方面,公司Q3销售费用率为22.8%,可比口径下同比下降3.6pct,主要系广告宣传费用减少所致,Q3销售费用率环比Q2提高12pct,主要系7月以来3季度线下费用投放力度有所增加。公司管理/研发费率同比分别下降0.7/0.1pct,财务费率同比增加1.4pct,在以上因素影响下,公司单三季度归母净利率为28.9%,同比增加7.9pct。 渠道加速扩张,产品矩阵日趋完善。面对疫情反复、消费疲软及大宗原料高成本的多重压力,公司提出“销售突破,实现增长”的战略目标,并结合当前实际营运状况,提出了以“榨菜升级做透,萝卜多元做大,延伸开发零食,尝试进入酱类”的发展思路,重新对公司产品进行梳理分类并对品类进行调整,同时凭借加大地推及组建餐饮团队的方式,渠道进一步实现下沉,中长期看,渠道和品类拓展将助力长期业绩提升,看好公司长期做大酱腌菜版图。 风险提示:渠道下沉进度不及预期、食品安全风险、行业需求疲软等。 投资建议:提价叠加成本下行,2022年业绩弹性可期,维持“买入”评级。 考虑到消费需求疲软及三季度费用投放较多,我们下调此前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9.0/10.2/11.6亿元(此前为9.7/12.0/14.1亿元),同比增长21.3%/13.1%/14.1%;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6/23/20x。我们认为,短期经营数据波动给予舒适的价值买点,中长期仍看好公司向酱腌菜龙头迈进,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陈青青(S0980520110001); 联系人:刘匀召; 美畅股份(300861.SZ) 财报点评:业绩同比增长93%,公司产能持续扩张 2022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93.6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6.55%。公司2022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4.61亿元,同比增长93.61%;归母净利润10.28亿元,同比增长86.55%;2022前三季度毛利率/净利率为54.39%/41.79%,同比变动-2.42/-1.58个pct。单季度看,2022Q3公司实现营收9.23亿元,同比增长107.60%,归母净利润3.62亿元,同比增长97.29%,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52.29%/39.25%,同比-4.02/-2.02个pct,环比-4.47/-4.48个pct。业绩变动主要系:1)2022年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持续增长,金刚石线需求旺盛;2)规模化优势进一步降本增效;3)非经常性损益约6000万元,主要系政府补助、理财收益。2022H1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为2.72%/3.05%/1.29%/-0.45%,同比变动-0.72/+0.65/-3.59/-0.30个pct。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59亿元,同比增长19.16%。 金刚线价格整体稳定,公司产能持续扩张。价格方面,2022前三季度公司营收24.61亿元,金刚线销量为6465.36万公里,整体价格较为稳定。产能方面,截止7月末,公司金刚石线产能达到1000万公里/月,预计今年底产能达到1300万公里/月。此外,公司在富隆工业园租赁了新的厂房,用于扩建高效金刚线产能,同时十五线机等多线机技改的提效措施也在验证中,预期2022年四季度到2023年上半年公司产能仍将持续提升。产品结构方面,从8月出货结构来看,38线接近55%,36线达到25%以上,40以下规格的产品出货占比达到85%以上,40线出货接近10%。 光伏景气度持续向好,预期公司深度受益。全球光伏景气度持续向好,新增装机容量持续上升,目前金刚石线单GW耗线量约50-52万公里,未来随着硅片薄片化、大尺寸发展,单GW耗线量进一步上升,预期金刚石线行业增速高于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公司是金刚石线龙头企业,客户包括隆基、晶科、晶澳、协鑫等。在光伏切片呈现薄片化与大片化的背景下,公司持续创新,目前金刚石线产品线径涵盖42-34μm,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公司不断向上游产业链延伸,已实现部分母线自供,大幅降低金刚石线生产成本,并在黄丝、金刚石粉方面有所布局,未来预期公司深度受益行业增长。 风险提示: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投资建议:公司系金刚石线龙头,产品良率、成本、产能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22年全球光伏景气度向好,装机容量持续增长,公司产能持续扩张,我们预计2022-24年归母净利润为13.24/16.39/19.67亿元,对应PE 19/16/13倍,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吴双(S0980519120001); 联系人:年亚颂; 汉钟精机(002158.SZ) 财报点评:单三季度业绩同比增长38%,真空泵业务持续向好 2022Q3营收同比增长11.8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7.69%。公司2022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3.36亿元,同比增长6.54%;归母净利润4.74亿元,同比增长30.33%。2022Q1-Q3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5.87%/20.33%,同比变动+0.74/+3.71个pct。单季度看,2022Q3公司实现营收9.66亿元,同比增长11.84%;归母净利润2.28亿元,同比增长37.69%;毛利率/净利率38.21%/23.65%,同比+2.99/+4.47个pct,环比+3.30/3.63个pct,22Q3业绩加速增长主要系:1)原材料价格下跌及高毛利率真空泵业务占比提升带动毛利率上升;2)费用端的规模化效应;3)汇兑收益增加。2022前三季度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99%/4.18%/5.11%/-1.69%,同比变动+0.11/-0.24/-1.27/-2.80个pct。 短期光伏真空泵支撑公司业绩增长、中长期半导体真空泵打开成长空间。光伏领域,公司2011年切入光伏领域,已在拉晶环节占据主要市场份额,2020年电池片环节放量,也已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公司作为光伏真空泵龙头有望持续受益光伏行业的高景气及电池片环节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提升,光伏真空泵业务仍将是公司中短期的主要业绩增量;半导体领域,中国半导体真空泵市场空间约100亿元,国产化率不到5%,目前半导体设备行业呈现国产化加速的形势,公司半导体真空泵在清洁和严苛制程均有小批量供货,下游客户包括联电/力积电/青岛芯恩/江苏和舰等,未来随着半导体设备国产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公司产品有望实现快速增长,进一步打开公司的成长空间。 制冷压缩机业务稳中向好,空压机业务边际改善。公司在螺杆压缩机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整体业务稳健发展,2010-2021年CAGR为9.05%,毛利率稳定在30%左右。压缩机业务中,冷冻冷藏压缩机受益电商发展以及疫苗运输需求,终端消费需求逐渐打开,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2上半年公司冷冻冷藏压缩机增速在30%以上,未来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此外,公司持续向高端压缩机市场拓展,先后推出磁悬浮离心压缩机、无油空压机,目前均已实现批量供货,未来有望进一步增强公司压缩机竞争力。 风险提示:整体经济下行;真空泵业务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 投资建议:汉钟精机是估值最低的光伏/半导体真空泵龙头,具备延展性的核心技术,业务横跨半导体、光伏、锂电、冷链等行业,当前已在光伏领域证明自身能力,半导体已快速放量,成长空间广阔,考虑公司业绩持续较好兑现,我们上调公司2022-24年归母净利润至6.02/7.32/8.81亿元(前值5.94/7.22/8.69),对应PE 21/18/15倍,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吴双(S0980519120001); 联系人:年亚颂; 柏楚电子(688188.SH) 财报点评:前三季度业绩下滑16.25%,股权激励彰显长期发展信心 2022年前三季度收入同比下降7.58%,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6.25%。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6.53亿元,同比下降7.58%;归母净利润3.87亿元,同比下降16.25%,2022年单三季度实现营收2.44亿元,同比增长1.72%,归母净利润1.39亿元,同比下降15.32%。公司收入业绩下滑主要系下游激光切割设备行业短期需求疲软所致。 2022年前三季度盈利能力略有下降。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78.94%/60.92%,同比减少1.73/5.06个pct;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72%/6.21%/-6.03%/10.87%,同比变动+0.86/+1.34/-3.01/+1.92个pct,其中研发费用率上涨明显主要系研发费用上涨同时收入规模下降,财务费用率大幅下降主要系利息收入大幅提升。 中低功率产品受疫情和需求影响有所下滑,高功率产品市占率持续提升,智能切割头业务持续突破。分业务来看,2022年上半年板卡系统/随动系统/总线系统/其他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9/1.04/0.77/1.20亿元,同比变动-31.47%/-35.72%/+16.59%/+48.02%,在疫情以及行业需求放缓的情况下,板卡/随动系统收入略有下降,但板卡系统仍保持国内市占率第一的行业地位;总线系统受益于高功率渗透率提升以及控制系统国产替代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国内市场占有率额稳步提升;从事智能切割头业务的主体上海波刺2022年上半年实现收入0.70亿元,同比增长114.84%,控制系统+智能硬件“软硬件协同,智能化控制”的产品组合策略也日益显现其关键作用。 股权激励落地,推动公司中长期发展。10月27日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草案,拟授予限制性股票219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为1.50%。公司首次授予175.2万股,首次激励人数达102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16.72%,激励对象包括业务骨干等一线人员,不包括公司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业绩考核方面,分为公司和个人层面业绩考核。公司层面考核指标为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增长率,业绩考核目标分为A/B/C,以目标A为例,首次授予以2022年度营业收入/净利润为基数,2023/2024/2025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50%/100%/150%。股权激励的落地实施,将有力推动公司中长期可持续发展。 风险提示: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下游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投资建议:公司巩固激光切割控制系统龙头地位,智能切割头顺利突破,考虑到下游需求疲软的影响,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5.51/6.85/9.06(前值为6.15/7.81/10.35)亿元,EPS 5.49/6.83/9.03元,对应 PE 值 38/30/23倍,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吴双(S0980519120001); 联系人:王向远; 森麒麟(002984.SZ) 财报点评:三季度业绩环比下滑,回购股份彰显公司信心 海外订单承压,业绩环比下滑。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7.5亿元,同比+22.91%;归母净利润6.62亿元,同比+15.56%。其中三季度单季实现营收15.91亿元,环比-7.02%;归母净利润1.84亿元,环比-24.66%。业绩环比有所下滑,主要原因在于三季度海外经销商库存较高,公司海外订单有所减少,由于轮胎存在刚性需求,因此订单回暖可期。 海运费大幅下降,原材料高位逐步修复。2022年以来,海运紧张情况已经得到大幅缓解,根据彭博,目前海运费已从去年高点下降60-80%左右,上海至美东航线运费达到2400美元/标准箱左右,上海至美西航线运费达到6000美元/标准箱左右,上海至欧洲航线运费达到3800美元/标准箱左右。原材料方面,根据卓创资讯,天然橡胶Q3环比下降5%;丁苯橡胶Q3环比下降3%,顺丁橡胶Q3环比下降8%;炭黑Q3环比下降1%;促进剂Q3环比下降5%,防老剂Q3环比下降23%。整体来看,原材料整体处在下降趋势,预计随着成本端的修复,公司盈利能力将逐步提升。 回购股份彰显公司信心。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回购公司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40元/股,回购资金总额1.5亿-3亿,本次回购股份将用于后期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我们认为回购体现了公司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彰显对未来发展的信心,股权激励有利于激发员工积极性,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 泰国、西班牙工厂保障公司持续成长。公司泰国二期“森麒麟轮胎(泰国)有限公司年产 600 万条高性能半钢子午线轮胎及 200 万条高性能全钢子午线轮胎扩建项目”已基本建成,我们预计随着产能不断爬坡,有望年底前达产。公司正在加快推进“西班牙年产 1200 万条高性能轿车、轻卡子午线轮胎项目”建设,我们预计在24年逐步投产,届时有望成为中国轮胎企业在欧美发达国家的首家智慧轮胎工厂。 风险提示:新工厂投产不达预期;海外需求下滑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投资建议:下调盈利预测,维持 “买入”评级。 由于海外经销商库存较高,海外订单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2-24年公司净利润为9/15/19亿(原值为12/17/21亿),EPS为1.39/2.31/2.87元/股,对应PE为18/11/9x,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杨林(S0980520120002); 刘子栋(S0980521020002); 壹网壹创(300792.SZ) 财报点评:短期多因素导致利润承压,持续推进多平台及多品类扩张 营收快速增长,利润端短期承压。公司前三季度实现GMV156.53亿元,同比+0.75%;营收10.15亿元,同比+39.23%;归母净利润1.47亿元,同比-27.83%;其中单Q3实现营收3.83亿元,同比+57.69%,归母净利0.42亿元,同比-45.58%。公司持续优化组织与业务结构保证存量客户的稳定,并新增小安素、舒肤佳等10多个品牌,整体拉动营收快速增长。但由于疫情反复,叠加三季度进入消费淡季,公司费用端仍保持较大投入,同时去年同期存在股权转让带来的投资收益高基数影响,因此利润端有所承压。 从渠道来看:淘宝/天猫整体大盘呈现增速放缓态势,但与公司深度合作的OLAY、欧珀莱、毛戈平等品牌仍保持稳定增长,带动公司在淘系渠道的平稳发展;同时公司也在在快手、拼多多等渠道与毛戈平、艾杜纱、欧珀莱等存量客户合作,实现较快增长。从品类来看:个护类目GMV稳健增长;食品、宠物、珠宝品类等近年新开拓品类GMV呈现较快增长;而美妆、家电、潮玩品类受到疫情以及行业格局变化的影响,对应GMV出现一定程度下滑。 盈利水平有所下滑,费用投入不断加大。盈利能力方面,Q3实现毛利率28.67%,同比-18.45pct;实现净利率12.56%,同比-21.84pct,整体盈利水平受费用投放加大,以及公司清理部分品牌库存的影响而有所下滑。费用方面,Q3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8.56%/5.21%/1.95%/-1.59%,同比+4.46pct/-3.70pct/-2.37pct/+1.86pct,受疫情影响,公司不断加大销售投入;而由于部分自动化项目在二季度完结以及公司持续优化组织架构的影响,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同比略有下降,但整体仍处于高位。营运能力及现金流方面,公司Q3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0.39亿元,同比-395.54%,主要是公司新增业务导致存货增加,现金流减少。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销量增加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代运营头部企业,致力于为品牌提供全域的电子商务服务。虽然受短期多因素影响利润端有所承压。但公司通过跨品类、拓品牌、全渠道的运营开拓,并随着全链路品牌服务能力的加强,有望在疫情缓和行业复苏,以及自身新品牌逐渐发力修复盈利水平下,逐步重回业绩增长轨道。短期考虑疫情反复以及公司新增品牌合作初期,相关成本和费用提升的影响,我们下调22-24年盈利预测归母净利润预测至2.82/3.59/4.52亿元(原值3.19/3.84/4.54亿元),对应PE为24/19/15x。维持“增持”评级。 证券分析师:张峻豪(S0980517070001); 联系人:孙乔容若; 顺络电子(002138.SZ) 财报点评:3Q22消费电子及通讯业务承压,汽车电子营收同比增长48% 3Q22营收同比下降10.3%,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0.6%。公司1-3Q22营收31.81亿元(YoY -8.5%),归母净利润4.07亿元(YoY -32.4%),毛利率33.88%(YoY -3.06pct)。3Q22营收10.46亿元(YoY -10.3%, QoQ -7.3%),归母净利润1.14亿元(YoY -40.6%, QoQ -12.9%),毛利率31.69%(YoY -4.41pct, QoQ -1.97pct)。虽然公司汽车电子、储能、光伏等新兴产业持续成长,但3Q22业绩依然承压,主要系:1)受宏观经济影响,通讯和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低迷,下游客户处于持续去库存状态,采购意愿较弱;2)全球疫情反复和局部战争导致大宗商品、材料、运输等成本大幅上涨。 3Q22汽车电子及储能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7.9%,延续快速扩张态势。1-3Q22公司汽车电子或储能专用业务营收3.48亿元(YoY +56.8%),占比10.9%(YoY +4.6pct);其中3Q22营收1.37亿元(YoY +47.9%, QoQ +14.9%),占比13.1% (YoY +5.2pct, QoQ +2.5pct)。汽车电子及储能营收实现快速增长,得益于国内电动汽车需求增加及公司新产品持续导入及批量化供应。此外,新能源、光伏及储能是公司布局未来的重点市场,公司变压器、共模、功率电感等产品可以应用于新能源储能及节能领域;公司在光伏产业尤其微型逆变器领域持续耕耘,目前已取得了部分国内外行业标杆企业的认可。 消费及通讯市场需求低迷,公司传统业务营收同比下滑。1-3Q22公司射频信号处理业务营收13.65亿元(YoY -10.1%),其中3Q22营收4.27亿元(YoY -14.5%, QoQ -18.0%);1-3Q22电源管理处理业务营收11.61亿元(YoY -8.5%),其中3Q22营收3.70亿元(YoY -13.2%, QoQ -16.0%);1-3Q22陶瓷、PCB、传感及其他业务营收3.07亿元(YoY -34.4%),其中3Q22营收1.11亿元(YoY -24.4%, QoQ +140%)。受疫情、通胀等因素影响,4Q21以来消费及通讯市场需求较疲软,上游供应链订单受到影响,公司产品产能利用率较低。未来公司将凭借在技术、服务、质量、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在消费及通讯等传统领域不断导入新产品,同时持续提升在客户采购中的供应份额。 投资建议:我们继续看好公司汽车电子、储能、光伏等新业务持续快速增长,但考虑到消费电子、通讯等传统业务的经营压力仍然存在,我们下调22-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期至5.52/6.90/8.34亿元(YoY -29.6%/24.9%/20.9%),对应22-24年PE分别为31.2/25.0/20.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感需求不及预期,产能提升不及预期,新品扩张不及预期。 证券分析师:胡剑(S0980521080001); 胡慧(S0980521080002); 周靖翔(S0980522100001); 李梓澎(S0980522090001); 叶子(S0980522100003); 联系人:詹浏洋; 沪电股份(002463.SZ) 财报点评:Q3业绩稳健增长,产品结构升级支持长期盈利提升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同比增长6.50%,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7%。1-3Q22公司实现营收57.64亿元,同比增长6.50%;归母净利润9.22亿元,同比增长17.31%。3Q22单季实现营收20.28亿元(YoY +8.48%,QoQ +11.55%);归母净利润3.88亿元(YoY +26.98%,QoQ +36.62%)。公司营收高增长主要得益于:1)服务器交换机等行业需求整体稳健;2)沪利微电及青松工厂中低端产品转向效率更优的黄石工厂;3)其汽车板专线的新增产能逐步释放。 产品升级+效率优化提升盈利,单三季度净利率19.12%(YoY +2.79%,QoQ +3.48pct)。公司依托产品的平衡布局以及深耕多年的中高阶产品与量产技术,一方面进一步整合生产和管理资源,将青淞厂22层以下PCB产品以及沪利微电中低阶汽车板产品加速向黄石厂转移,以应对价格竞争;并对青淞厂、沪利微电相关瓶颈及关键制程进行更新升级和针对性扩充,以应对产品升级和新兴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开始启动在泰国投资新建生产基地,增加海外生产基地布局,以更好地开拓和应对海外市场的需求。 短期企业通讯市场板订单节奏有所放缓,长期逻辑不变。1H22公司企业通讯市场板实现营收23.72亿元,同比+5.1%,毛利率33.62%,同比+2.35pct。短期,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设备领域整体需求稳健,高速网路设备、数据存储、高速运算服务器等新兴市场领域需求持续成长,但5G基站建设相关需求仍疲软,价格战加剧。长期,数通产品更新换代需求稳定,服务器平台从PCIe4.0升级PCIe5.0,交换机产品从100G到400G稳健迭代。公司方面,企业网大尺寸产品已批量生产,基于PCIE5.0接口和200/400G端口的高阶智能网卡产品已进入客户样品打样阶段,单通道112Gpbs相关工艺技术已开发完成。 汽车板局部地区疫情影响生产,下半年有望恢复成长。1H22,公司汽车板实现营收8.92亿元,同比-0.76%,毛利率22.38%,同比-2.33pct。随着供应链恢复,产品结构的优化以及上游CCL价格下降,公司汽车板业务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恢复。公司汽车板产品可满足传统汽车、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不同需求,客户覆盖博世、大陆等全球头部Tier1;并通过与胜伟策合作,掌握领先技术,布局p2Pack技术,并已量产车规77GHz毫米波雷达高频板。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润12.30/15.54/17.98亿元(YoY +15.6%/26.3%/15.7%),对应22-24年PE分别为16.4/13.0/11.2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客户导入不及预期等。 证券分析师:胡剑(S0980521080001); 胡慧(S0980521080002); 周靖翔(S0980522100001); 李梓澎(S0980522090001); 叶子(S0980522100003); 联系人:詹浏洋; 士兰微(600460.SH) 财报点评:3Q22业绩短期承压,产能建设不断推进 公司前三季度整体经营稳健,3Q22单季度业绩短期承压。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62.4亿元(YoY+19.6%),归母净利润7.7亿元(YoY+6.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7亿元(YoY-2.51%),毛利率29.9%(YoY-2.94pct)。公司3Q22实现营收20.6亿元(YoY +7.6%, MoM-5.7%),归母净利润1.75亿元(YoY-41.0%,MoM-47.1%),扣非归母净利润1.67亿元(YoY-41.4%,MoM-31.3%),毛利率27.41%(YoY-7.58pct,MoM-3.43pct)。 12英寸产线设备逐步到位,新能源汽车模块明年有望加速放量。目前12英寸产线IGBT设备逐步到位,IGBT年底产能有望从1H22 5千片/月提升至2万片/月,并于明年开始产出加速。目前公司PIM汽车功率模块已获得零跑、汇川、比亚迪、菱电等客户多家整车厂和Tier1认可,若公司产能释放如期推进,预计车载半导体器件将是公司23年销售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 碳化硅产线加速推进,产品验证同步进行。子公司士兰明镓碳化硅产线规划SiC MOSFET芯片12万片/年、SiC SBD芯片2.4万片/年,目前已初步实现通线,22年底有望形成月产2000片产能。目前,公司研发的平面型SiC MOSFET 1200V产品导通电阻已实现13-13.5毫欧并向客户提供工程样品。随着量产线与产品验证同步推进,未来在行业增长驱动下公司有望抢占发展先机。 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封装能力配套升级。尽管短期消费市场承压,公司前三季度通过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电路和器件销售保持增长,其中70%的收入来自汽车、新能源、通讯、工业和白电等高门槛市场。此外,为匹配芯片产能,公司布局了“年产720万块汽车级功率模块封装项目”,预计22年12月模块将达到80-100K,23年4月实现150K,未来将随扩建项目持续上量。 12英寸产能持续释放,规模效应将逐渐体现。联营子公司士兰集科截至22年上半年已释放12英寸产能5万片/月,实际月产出达4.7万片/月,预计4Q22产能有望达6万片/月。此外,子公司士兰集昕布局了“年产36万片12英寸芯片生产线项目”聚焦FS-IGBT、T-DPMOSFET、SGT-MOSFET产品,未来,随12英寸产能不断释放,公司规模优势将逐步体现。 投资建议:公司产能与产品双升级,维持 “买入”评级。 我们看好公司硅基器件产能与产品双升级、碳化硅前瞻布局的成长空间,预计22-24年公司营收86/125/154亿元,归母净利润11.3/16.0/20.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0/28/2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爬坡不及预期,下游市场需求不及预期。 证券分析师:胡剑(S0980521080001); 胡慧(S0980521080002); 叶子(S0980522100003); 周靖翔(S0980522100001); 李梓澎(S0980522090001); 联系人:詹浏洋; 易德龙(603380.SH) 财报点评: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20%,SAP系统上线有望降本增效 受上游物料短缺和下游消费电子需求不振影响,前三季度净利润下滑19.87%。公司发布第三季度报告,实现营收14.32亿元(YoY +18.08%);归母净利润1.36亿元(YoY -19.87%);3Q单季度实现营收4.42亿元(YoY -2.09%,QoQ -11.56%),归母净利润0.43亿元(YoY -30.67%,QoQ +13.93%)。盈利能力方面,1-3Q毛利率同比下降3.52pct至15.75%,净利率同比下降2.11pct至5.84%。其中,3Q毛利率22.07% (YoY -6.49pct,QoQ -1.94pct),净利率10.06% (YoY +3.98pct,QoQ +2.24pct)。影响业绩的主要原因包括:1)上游物料短缺有所好转,但部分关键芯片交期仍然较长;2)下游消费电子需求仍然低迷;3)7月份,公司SAP系统上线,需要磨合期。 下游覆盖行业广、客户优质,营收规模稳定增长。在差异化市场战略下,公司EMS产品主要涵盖医疗类、工控类、通讯类、汽车电子类、消费电子类等,前三季度消费电子需求仍然疲软,但是医疗类、汽车类需求快速增长,工控类需求稳健,使得公司整体营收规模继稳定增长。截至1H22,公司拥有客户300余家,保持每年增约70家,生产设计5000余种产品和60000多种材料。 正式导入SAP等智能系统,实现精细化管理与智能制造。公司于2021年起与IBM合作改造SAP-ERP和SAP-EWM系统,目前系统已于7月全面上线,SAP公司的S4HANA取代旧的INFOR公司的VM,SAP公司的EWM系统取代服务了公司12年的自主开发软件QMCS-仓储模块。SAP系统作为世界领先的ERP系统,承载着公司最核心的业务管理模块,提升了公司的信息化水平,优化了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在经理初期磨合后,有望为公司实现大幅降本增效。 扩产项目陆续投产,全球布局生产基地。公司原计划的越南2500平厂房将进一步扩建,8月公司公告拟间接投资新设越南公司,建立起东南亚制造基地。国内方面,苏州二期5.4万平米生产基地已完成,预计明年年初投产,第二阶段的基建(约12万平米)也在规划设计中,二期工厂(约17万平米)全部建成后,企业预计将完成年生产贴装高端电子线路板10000万件,产值或将实现翻番。 投资建议:随着汽车、工控、医疗设备等较为高端的利基型市场开始加速国产化,我们看好公司通过精品客户、精品订单的差异化战略在EMS行业中异军突起。我们预计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9%、47.5%、53.0%至1.94、2.85、4.37亿元,对应PE为22.6、15.3、10.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客户开拓不及预期等。 证券分析师:胡剑(S0980521080001); 胡慧(S0980521080002); 周靖翔(S0980522100001); 李梓澎(S0980522090001); 叶子(S0980522100003); 联系人:詹浏洋; 纳思达(002180.SZ) 财报点评: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增长192%,芯片业务获最高安全车规认证 打印机业务、集成电路共同发力,3Q22扣非净利润创新高。根据调整后口径,公司1-3Q实现营业收入189.8亿元(YoY 12.1%),归母净利润15.52亿元(YoY 86.9%),扣非归母净利润15.52亿元(YoY -254.3%);其中3Q22实现营收66.8亿元(YoY 16.0%,QoQ 3.4%),归母净利润4.86亿元(YoY 59.9%,QoQ -22%),扣非归母净利润6.12亿元(YoY 191.7%,QoQ 13%),业绩增长主因打印机业务快速放量,集成电路业务和通用耗材业务持续显著成长。 奔图:3Q打印机销量同比增长58%,产能扩充推动成长。1-3Q22奔图营业收入为34.23亿元(YoY 21%),净利润为 5.59 亿元(YoY 3.58%),打印机销量同比增长40%(其中3Q同比增长58%),原装耗材出货量同比增长60%(其中第三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 86%)。奔图今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产品线的扩充上取得重要突破,为后续提升盈利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 5 月份珠海平沙激光打印机产业园区的正式启用以及 9 月份合肥激光打印机智造产业园的正式开工,奔图的产能会得到保证和提升,未来能更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对激光打印机的需求。 利盟:供应链恢复良好,再融资保障未来经营发展。1-3Q22利盟营业收入为 17.50亿美元(YoY 10%),打印机销量同比增长27%(其中3Q销量同比增长 44%),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为1.91 亿美元(YoY -11.5%)。7 月,利盟完成了再融资,增加了第三季度的一次性融资费用,为利盟未来五年的经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流动性保障。 集成电路业务:非打印耗材芯片业务翻倍增长,顺利通过高等级车规认证。1-3Q公司集成电路业务营业收入为15.23亿元(YoY 43%),净利润为 6.71 亿元(YoY19.65%)。其中,非打印耗材芯片(工控与安全、汽车与新能源、消费电子等)业务营业收入为3.92亿元(YoY 106%)。9月,公司通过ISO 26262功能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标志着公司已建立起符合汽车功能安全最高等级“ASIL D”级别完整的产品开发流程体系,具备为国内外客户提供满足功能安全标准车规级 MCU 的能力,公司集成电路业务有望继续快速成长。 投资建议:打印+集成电路双轮驱动,给予“买入”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2-24年营收同比增长25%、20%、19%至284、342、405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1%、38%、36%至21、29、3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年36.9、26.8、19.7倍PE,给予“买入”评级 。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新品研发导入不及预期等;汇率波动风险。 证券分析师:胡剑(S0980521080001); 胡慧(S0980521080002); 周靖翔(S0980522100001); 李梓澎(S0980522090001); 叶子(S0980522100003); 联系人:詹浏洋; 新泉股份(603179.SH) 深度报告:打造汽车内饰平台化供应体系 汽车饰件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仪表板总成领先企业。公司产品主要包括仪表板、门内护板、保险杠等,属于内外饰行业,行业品类众多、格局分散,公司稳居国内商用车仪表板总成榜首,乘用车业务快速拓展(2021年乘用车收入比例约74%),我们测算仪表板2021年全国汽车市场整体市占率9.53%。 内饰平台化供应体系初步形成,外饰业务打开成长空间。公司在核心产品仪表板总成(单车价值量约3000元)基础上持续拓展品类,初步形成平台化供应体系,当前乘用车内饰件产品单车价值量6500元左右,商用车内饰产品单车价值量4500元左右。公司2012年推出保险杠总成产品,配套奇瑞等乘用车客户,2022年1月成立芜湖全资子公司,专营保险杠总成、前端模块、塑料尾门等汽车外饰件系统业务,公司外饰件单车价值总和约2700元。 国产替代加速,规模化供应商受益。汽车内饰件主要为橡塑类零部件,技术相对成熟,进入门槛低,国内企业在技术上已达到甚至超越国际水平,成本成为车厂选取供应商的首要关注要素。国内零部件厂成本控制能力强,同时保证高水平响应速度与服务质量,具备了解终端市场需求的天然优势。智能汽车时代车型迭代周期加快,整车研发周期缩短,内外饰设计需要在整车研发早期完成,且具备“定制化”特性,进一步提高汽车制造商对供应商资金、设备、规模等要求,具有客户规模优势的自主供应商将受益。 核心竞争力突出,产能、客户双轮驱动。公司快速响应、模具自制、工艺领先、成本控制等方面核心竞争力突出。近年业务进展顺利,综合产能利用率达89%,公司新建上海、西安、墨西哥工厂,预计满产新增收入超14.6亿元。九月公司发布可转债预案募资投建上海工厂扩产及安徽工厂,满足Tier0.5级业务需求。客户方面,公司深耕自主品牌多年,2020年成功切入特斯拉产业链,理想、比亚迪、蔚来、长城等客户拓展顺利,将持续贡献收入。 风险提示:下游客户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客户拓展不及预期风险、汽车消费刺激政策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风险。 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逐步切入合资客户、国际知名品牌电动车企业和部分新势力造车企业,乘用车业务成长空间大,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50/7.12/10.41亿元,对应PE为40/25/17倍。考虑到可比公司相对估值变化,我们下调一年期目标估值区间为44-51元(前次目标估值为51-58元),对应23年30-35倍PE,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唐旭霞(S0980519080002); 戴仕远(S0980521060004); 巨一科技(688162.SH) 财报点评: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4%,盈利能力环比改善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4%,智能装备与电机电控同步发力。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66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智能装备业务收入为13.80亿元,同比增长23%;电机电控业务收入为7.86亿元,同比增长177%。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0.97亿元,同比下降30%。单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2亿元,同比增长77%,环比下降15%。其中,智能装备业务4.63亿元,同比增长48%;电机电控业务2.79亿元,同比增长161%。单三季度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同比下降27%,环比增长35%。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速较快,智能装备与电机电控业务同步发力,收入高速增长。同时由于疫情反复、原材料价格上涨、收入结构变化,公司的整体净利润水平受到一些影响。 销售结构变化影响短期毛利率,盈利能力环比改善。前三季度,公司分别实现毛利率/净利率17.78%/4.49%,分别同比下降7.86/5.41个百分点;公司的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79%/5.04%/7.53%/-0.80%,分别同比下降0.54/0.46/0.40/0.82个百分点。单三季度,公司分别实现毛利率18.00%/4.65%,分别同比下降7.06/6.55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74/1.63个百分点。公司的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93%/5.27%/7.80%/-0.67%,分别同比下降0.54/0.57/0.72/0.7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65/1.11/0.39/0.48个百分点。由于毛利率相对较低的电机电控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影响了公司的整体毛利率。三季度原材料价格相对企稳,公司持续推进数字化生产管理,毛利率环比二季度明显改善。 多合一产品降本增效,全面进入头部车企供应体系。根据NE时代新能源的数据,巨一科技的多合一电驱总成已进入动力域深度集成的阶段,可大幅降低成本,使重量、体积缩减10%-20%,提高系统高效区面积。公司智能装备业务主要包括车身连接生产线、电驱动总成装测生产线、动力电池装测生产线等,主要客户有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理想、宁德时代等。公司的电机电控业务,主要客户包括江淮、奇瑞、江铃、东风本田、广汽本田、越南Vinfast等,并获得理想汽车等造车新势力的项目定点。公司在手订单充足,客户结构优质,盈利能力不断改善,深度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 投资建议:维持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电驱和装备业务双轮驱动,客户结构优质,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3/2024年的EPS分别为1.23/2.42/3.43元,对应PE分别为37/19/13倍,维持“增持”评级。 证券分析师:唐旭霞(S0980519080002); 联系人:余晓飞; 旭升股份(603305.SH) 财报点评: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4%,新业务稳步推进 旭升股份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5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4%。公司2022Q3实现营业收入12.71亿元,同比增长58.79%,环比增长26.92%,实现归母净利润2.10亿元,同比增长74.06%,环比增长3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79.85%,环比增长46.54%。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2.65亿元,同比增长 62.26%,实现归母净利润4.85亿元,同比增长46.2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58亿元,同比增长45.90%。三季度营收保持高增长,预计得益于大客户在三季度产销恢复,以及其他新能源客户的持续导入。 三季度毛利率提升,费用率下降,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公司2022Q3毛利率25.57%,同比+2.34pct,环比+2.96pct,净利率16.53%,同比+1.45%,环比+1.11%,公司前三季度盈利能力逐季改善。2022年前三季度毛利率23.06%,同比-3.90pct,净利率14.84%,同比-1.63%。三季度费用端同环比均有所下降,预计得益于公司收入增长的规模效应:2022Q3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61%/1.69%/3.27%/-0.74%,同比变化为-0.06/-0.92/-1.29/-0.25pct,环比变化为+0.28/-0.25/-0.67/+0.64pct。 公司深耕汽车精密铝合金零部件,伴随优质客户放量,开拓户储铝部件、铝瓶新增长点,长期增长确定性强。公司掌握压铸、锻造、挤压三大工艺,持续研发投入,开发系统总成,提升工艺良率,布局一体化铸造工艺,在工艺、设备、材料上具有综合性优势。产能投放稳步进行,拟新增湖州南浔生产基地。公司长期合作特斯拉,新能源汽车客户持续导入,目前已覆盖北美、欧洲、亚太核心整车企业与Tier1。切入户用储能铝部件业务、铝瓶业务,2022年已获定点,预计2022Q4量产,开拓新增长点,长期增长确定性强。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涨价风险、同业竞争风险、政策风险、客户拓展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 投资建议:上调盈利预测,上调至“买入”评级。上调2022-202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至7.00/10.08/13.15亿元(原为6.31/9.10/12.25亿元),同比增长69.3%/44.1%/30.4%,每股收益22-24年分别为1.05/1.51/1.97元。当前股价对应 PE为33/23/17倍,公司随主流新能源客户放量,新业务稳步推进,我们预计公司未来的成长性和确定性增强,结合可比公司估值情况,下调一年期(2023年)目标估值39-43元(原为44-51元),对应2023年PE为26-28倍,对应当前股价还有13%-25%提升空间,上调至“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唐旭霞(S0980519080002); 联系人:王少南; 长安汽车(000625.SZ) 财报点评: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提升131%,研发投入大幅增长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提升131%。长安汽车发布2022年三季度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3.52亿元,同比提升8%,其中Q3实现营业收入287.78亿元,同环比分别+28%/+31%;利润端,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69亿元,同比提升131%,实现扣非净利润38.39亿元,同比提升121%;其中Q3实现归母净利润10.42亿元,同环比分别为-17%/-21%,实现扣非净利润7.39亿元,同环比分别为-26%/-11%。2022年前三季度,受疫情反复、高温限电及供应商物资短缺影响,公司人力、物力等成本大幅增加,终端交付存在较大缺口。四季度公司坚守质量红线,全力满足生产需求,奋力完成全年245万辆经营目标。 产品持续向上、毛利率大幅提升,研发投入大幅增长。2022年Q3公司毛利率为21.3%,同比+3.91pct,环比下降1.06pct;净利率为3.57%,同比下降2.06pct,环比下降2.37pct。公司产品持续向上,毛利率大幅提升。2022年Q3公司四费率13.64%,同比增长4.85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91%/3.28%/5.25%/-0.79%,同比变动+1.47/+0.06/+2.62/+0.20pct,经营向好,研发费用率大幅增长。 坚定推进第三次创业,加速战略转型。长安汽车以“坚定转型、创新突破、数字驱动、提质增效”为关键,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推进第三次创业,2021年,全年实现销量230.1万辆,同比增长14.8%,市占率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重回汽车集团第四;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销售175.5万辆,同比增长16.7%,居行业第二;中国品牌狭义乘用车企业排名行业第二。2022年,长安集团总体目标为245万辆(目标同比+6.5%),分品牌看,长安乘用车冲击100万辆产销,欧尚25万辆,凯程20万辆,海外和新能源今年各冲击20万辆,长安福特35万辆,马自达20万辆。 风险提示:行业销量下滑风险,新车型不达预期风险。 投资建议: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智能化布局早,同时着力推动拥护、品牌、产品、服务模式四大转型,有望受益于自主崛起机遇。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0.9/95.3/115.8亿元,对应PE为9.5/9.0/7.4倍,参考可比公司估值,下调一年期(2023年)目标价15-19元(前次为22-25元),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唐旭霞(S0980519080002); 戴仕远(S0980521060004); 伟星新材(002372.SZ) 财报点评:稳健成长有韧性,盈利能力改善明显 收入逆势增长,业绩增速提升明显。2022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41.6亿,同比+3.4%,归母净利润7.7亿元,同比-0.5%,扣非归母净利润7.4亿元,同比-0.9%,EPS为0.48元/股;其中Q3单季度营业收入16.6亿元,同比+1.3%/环比+11.0%,归母净利润4.0亿元,同比+12.5%/环比+63.2%,扣非归母净利润3.9亿元,同比+11.6%/环比+68.1%。 盈利能力同比环比改善,费用率优化。2022年1-9月实现综合毛利率39.96%,同比-1.35pp,净利率18.7%,同比-0.6pp,其中Q3单季度为43.31%,同比+1.42pp/环比+4.78pp,净利率24.7%,同比+2.69pp/环比+8.04pp,毛利率和净利率同比、环比改善明显,主要受益原材料价格回落以及期间费用率优化贡献;1-9月期间费用率17.1%,同比-0.73pp,Q3单季度为14.2%,同比-0.75pp/环比-4.29pp,其中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9.4%/3.3%/-1.2%/2.7%,同比+0.14/-0.44/-0.57/+0.13pp,环比-0.29/-3.07/-0.66/-0.27pp。 现金流表现优异,负债率总体平稳。2022年1-9月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6.82亿元,上年同期为9.06亿元,其中Q3单季度为净流入5.94亿元,上年同期为4.74亿元,同比+25.1%,收现比104.6%,同比-16.7pp,付现比93.4%,同比-30.7pp,预计主要受原材料价格回落与采购减少影响。截至2022年9月,应收账款及票据合计4.55亿元,同比+44.3%,预计主因工程业务销售增长及收购捷流并表所致,资产负债率22.8%,同比+0.63pp,负债率维持平稳水平。 风险提示:地产竣工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疫情反复。 投资建议:高质量的稳健增长,“同心圆”战略提升成长潜力,维持“买入” 公司作为家装管道龙头企业,品牌、技术、管理、渠道优势构筑核心竞争力,零售工程双轮驱动,经营质量稳健有韧性,同时“同心圆”战略下防水、净水品类扩展提升长期增长潜力。短期随着原材料价格下行,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修复,但考虑到疫情反复以及地产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2-24 年EPS分别为0.80/0.95/1.11 元/股(前值0.89/1.06/1.23 元/股),对应PE 21.8/18.4/15.7x,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黄道立(S0980511070003); 陈颖(S0980518090002); 冯梦琪(S0980521040002); 快手-W(01024.HK) 海外公司快评:料Q3用户数及时长稳健增长,国内经营端保持盈利 快手(01024.HK)即将发布2022年三季度业绩公告。 国信互联网观点: 总览:预计22Q3收入同比+9%,经调整净亏损率同比收窄15pct。我们预计22Q3快手实现总营收224亿元,同比+9%,环比+3%。预计毛利率45%,同比+3pct,环比持平。三季度暑期为用户获取旺季,我们预计公司22Q3销售费用环比略有提升,为93亿元,同比-16%,环比+6%。预计经营亏损34.5亿元,经营亏损率15%。我们预计,剔除海外投入影响,三季度国内经营利润率为1%,维持国内经营端盈利。预计经调整净亏损16.8亿元,经调整净亏损率7.5%,同比收窄15pct,环比扩大1.4pct。 流量侧:公司抓住暑期获客旺季,运营端增长强劲,单DAU销售费用继续优化。预计22Q3 快手DAU可达3.62亿,同比+13%。单用户日均时长继续提升,我们估计为130分钟,同比+9%。测算扣除海外销售费用影响,预计国内单DAU销售费用22.4元,同比-18%,环比持平。 商业化方面,宏观压力影响当期表现:1)广告:预计广告营收114亿元,同比+5%,环比+4%。当前宏观压力仍存,在广告大盘影响下,我们预计公司外循环广告录得同比小幅下降,内循环广告随着电商业务发展增长较为强劲。2)电商:预计22Q3电商业务发展势头足,GMV达2197亿元,同比+25%,环比+15%。预计在返佣调整下,货币化率小幅提升,为1.12%。预计22Q3其他收入(主要为直播电商)实现营收24.6亿元,同比+32%,环比+16%。3)直播:预计22Q3直播业务实现营收85亿元,同比+10%,环比-1%。9月以来快手组织架构调整主要在业务侧,旨在通过梳理各业务间协同关系,通过组织架构调整,提升业务间协同变现能力。与此同时,通过精细化业务布局,释放变现潜能。 料Q3 运营端增长强劲,国内经营端保持盈利:1)运营端:预计三季度快手运营侧录得强劲增长,继续体现其前期组织架构调整下,运营组织效率的提升。2)商业化侧:9月以来快手组织架构调整主要在业务侧,建议观察组织架构调整带来的效率提升。考虑到宏观压力下影响广告等业务,略微下调2022年收入预测,预计2022-2024年收入925/1065/1200亿元,调整幅度为-1%/-1%/-1%。计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71/44/177亿人民币,调整幅度为+10%/-15%/-5%。考虑到国内宏观压力持续,海外美国处于加息通道中,下调目标价至60-90港币,下调幅度为21%-39%,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谢琦(S0980520080008); JS环球生活(01691.HK) 财报点评:SharkNinja收入增速恢复,逆势实现份额提升 三季度SN收入增长超10%,增速出现改善迹象。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度经营数据,Q3公司SharkNinja分部的未经审核毛收入同比增长11.7%(美元口径),固定汇率下同比增长14.9%;九阳分部Q3收入同比下滑3.2%至22.1亿元。SharkNinja收入增速从H1的基本持平提升至Q3超10%的增长,环比显著改善;利润端预计随着原材料及海运成本的下行,下半年有望逐渐恢复。 SharkNinja分部:推新品+扩市场持续推进,主要品类市占率有所提升。1)推新品,SN分部在上半年推出咖啡机、料理机等新品的基础上,Q3又推出吹风机、洗地机、多功能锅等新品,新品迭代出新的速度领先行业,获得了较为优异的销售成绩。2)扩市场,公司Q3北美收入增长11.1%,欧洲市场收入增长11.2%(固定汇率下收入增长30.2%),日本及其他地区收入增长29.2%(固定汇率下收入增长43.6%)。从固定汇率下的增速看,欧洲、日本及其他地区取得30%以上的较高收入增长,扩全球市场的成果持续释放,公司开拓欧洲及其他地区市场的能力也持续得到验证。3)在强大的产品迭代能力和营销助推下,公司主要品类的市占率持续提升。根据NPD及Gfk数据,2022年1-9月公司在美国地区清洁电器市占率同比提升3.0pct至34.7%,食物料理电器市占率同比提升3.2pct至36.0%,烹饪电器市占率同比下降0.5pct至25.7%;在英国,公司电煮锅市占率同比提升9.7pct至56.7%,吸尘器市占率提升1.7pct至30.7%,食物料理电器市占率提升4.0pct至16.0%。 成本端不利因素好转,预计盈利有望逐渐修复。公司上半年毛利率下降主要受到原材料成本上升及英镑、欧元贬值等影响,展望下半年:1)在原材料成本方面,自Q2开始,铜、铁、铝等原材料价格便开始高位回落,Q3铜、铝、冷轧板平均成交价同比和环比均有10%以上的降幅,预计将对下半年的盈利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2)海运成本方面,海运价格自Q2末开始便持续回落,美西/美东/欧洲航线的CCFI指数在Q3已同比分别下降23.5%/1.3%/25.9%,预计目前海运运输已基本恢复正常,运费的降低也有望反应在公司未来的业绩中。 风险提示:海运缓解不及预期;海外需求恶化;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投资建议:调整盈利预测,维持 “买入”评级。 考虑到海外经济压力和汇率变化,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3.9/4.5/5.1亿美元(前值为4.9/5.6/6.4亿美元),同比-8%/+15%/ +13%;摊薄EPS=0.11/0.13/0.14美元,当前股价对应PE=8/7/6倍。公司发展逻辑仍在兑现,短期利润弹性和长期份额提升可期,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陈伟奇(S0980520110004); 王兆康(S0980520120004); 联系人:邹会阳; 晶科能源(688223.SH) 财报点评:N型TOPCon规模化出货,技术红利开始显现 营收利润大幅提升。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27.72亿元,同比+117%;实现归母净利润16.76亿元,同比+13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15.16亿元,同比+417.6%。2022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3.64亿元,同比+127%,环比+3.4%;实现归母净利润7.71亿元,同比+394%,环比+5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13亿元,同比+41.8%,环比+677.3%。 出货量提升,盈利性改善。公司2022前三季度组件出货量28.5GW,已远超去年全年规模。Q3公司组件出货量10.3GW,其中N型TOPCon组件近3GW。公司预计全年出货量在41.5-43.5GW之间,其中Q4出货预计为13-15GW,预计其中TOPCon组件出货量约6GW。2022前三季度组件单瓦净利(归母净利润/出货量)约为0.059元/W,比去年全年提升0.008元/W,盈利能力有所改善。分季度来看,Q3单瓦净利0.075元/W,环比大幅改善0.025元/W。单瓦盈利的提升,一方面得益于公司topcon电池开始放量出货,另一方面亦有Q3汇兑收益的贡献。 产能规模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公司预计2022年底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分别为65/55/70GW,较年初分别提升97%/129%/56%。2022年底N型TOPCon电池产能有望达到35GW,占电池片总产能规模的比重超过60%,且未来投产均为N型电池产能,后续N型占比仍会持续提升。产能规模的扩张和结构的优化,为公司后续出货和盈利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N型TOPCon技术领军企业。今年10月,公司再次刷新TOPCon电池实验室转换效率世界记录至26.1%,此前纪录是晶科能源今年4月创造的25.7%。截至9月底,公司的N型TOPCon电池的量产转换效率已经达到25%,未来还会继续提升。产能投放方面,公司目前已有合肥一期8GW和海宁一期的8GW产能满产,合肥二期8GW目前在爬产中,海宁二期11GW预计在年底前投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下降不及预期;原材料供应紧缺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光伏硅片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局部地区疫情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 投资建议:上调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我们上调公司2023、2024年的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28.4/54.7/70.8亿元(原预测为28.4/52.9/61.5亿元),同比增速149.0%/92.4%/29.4%,当前股价对应PE为57.3/29.8/23.0x。 证券分析师:王蔚祺(S0980520080003); 王昕宇(S0980522090002); 晶澳科技(002459.SZ) 财报点评:组件出货稳步增长,单瓦盈利大幅提升 营收利润显著提升。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93.24亿元,同比+89%;实现归母净利润32.89亿元,同比+151%。2022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8.55亿元,同比+111%,环比+29%;实现归母净利润15.87亿元,同比+67%,环比+165%。 组件出货规模及单位盈利环比大幅增长。公司2022前三季度组件出货量26.75GW,已超过去年全年规模。2022公司出货量有望接近40GW。公司Q3组件出货量11.2GW,环比增长24%。Q3表观单瓦净利(净利润/组件出货量)0.142元/W,环比大幅改善0.036元/W。单瓦净利的提升,一方面体现出公司在成本控制、接单能力方面的经营性竞争力,另一方面也体现公司在财务费用方面的显著改善。 财务费用显著改善。公司财务费用率快速降低的原因有两个方面,最主要的原因是汇率变化导致的汇兑收益,其次是公司定增落地带来流动性的改善。公司Q3获得汇兑收益约3.1亿元,环比提升约1.5亿元。流动性方面,公司4月底定增50亿元资金到账,并于4月30日公告拟使用不超过43亿募集资金暂时补流。公司短期借款从3月底的105亿元,迅速降至6月底的30亿元,因此Q3借款降低,降低了利息支出。 一体化产能稳步扩张,N型TOPCon开始量产。公司目前硅片/电池/组件产能约40/40/50GW,到2023年底可达65/70/75GW,一体化产能建设稳步推进。宁晋1.3GW的N型TOPCon电池已投产,预计在11月底达到满产。预计公司22/23年底N型电池产能分别为6.3/26.3GW。明年公司N型TOPCon组件将开始大规模出货,占比持续提升,有望带来单瓦盈利的进一步提升。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下降不及预期;原材料供应紧缺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光伏硅片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局部地区疫情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 投资建议:上调盈利预测,维持 “买入”评级。我们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44.9/69.5/83.8亿元(原预测为44.3/60.6/74.8亿元),同比增速120.1/54.7%/20.7%,对应10月31日收盘价的动态PE为32.8/21.2/17.6x。 证券分析师:王蔚祺(S0980520080003); 王昕宇(S0980522090002); 上能电气(300827.SZ) 财报点评:三季度营收大幅增长,储能业务占比提升 2022Q3大储收入占比超40%,当季公司业绩加速增长。公司2022Q3营收为6.45亿元,同比+156%,环比+217%;实现归母净利润0.22亿元,同比+8.8%,环比+228%。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为10.66亿元,同比+64.5%;归母净利润0.45亿元,同比+1.9%。营业收入大幅增长主要系2022Q3储能业务增加所致,当季大型储能系统集成业务收入占比超40%。 收入结构变化导致综合毛利率下降。2022Q3公司综合毛利率12.84%,环比-7.99pct,同比-10.65pct,主要系低毛利率的大型储能业务收入占比上升。大型储能属于系统集成业务,毛利率普遍处于较低水平,但营收体量较大。2022Q3公司净利率3.48%,同比-4.72pct,环比+0.11pct。2022年前三年季度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16.93%/4.26%,同比-6.48%/-2.62%。按照公司公告可测算2022Q3大储系统收入在2.58亿元以上,对应非储业务收入接近3.87亿元,环比大幅提升。 新能源配储需求火爆,中长期出货趋势良好。随着我国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占比不断提高,新型储能产品出货量快速增长。据CNESA不完全统计,2022年9月,国内共发布新型储能项目149个、规模合计13.1GW/35.1GWh,功率规模环比增长43%,规划/在建项目规模12.9GW/34.5GWh、运行项目规模198.2MW/562.5MWh。2022年10月27日,公司成为中核汇能2022-2023储能系统集中采购(标段二)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该标段储能规模2.7GWh,各家企业投标报价区间为38.8-39.8亿元,具体中标份额尚未公布。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分别达到9/19/25.5GW,储能变流器出货量分别达到1.32/2.5/5GW,储能集成系统出货200/600/1200MW。 风险提示:贸易摩擦政策变动;原材料价格涨价;新冠疫情反复导致光伏装机不及预期、全球供应链紧张、公司海外拓展不达预期。 投资建议:公司在光伏市场拥有行业领先地位,海外市占率提升空间较大,同时通过渠道布局和客户拓展,公司组串式和集中式产品均有长足发展潜力,同时储能变流器业务处于快速成长期。我们维持原有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1.05/3.49/5.68亿元,同比增速78%/233%/63%,摊薄EPS为0.44/1.47/2.39元,对应当前动态PE 145/44/27倍,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王蔚祺(S0980520080003); 联系人:陈抒扬; 中天科技(600522.SH) 财报点评:海风及储能在手订单丰富,长期看好海上风电高景气 22Q3商贸零售占比降低,进一步聚焦主业。22Q3公司营收91.54亿元(同比-28.89%),净利润6.46亿元(同比+165.13%,环比-20.15%),销售毛利率18.19%(同比+2.25pct,环比+2.32pct),净利率7.40%(同比+5.72pct,环比持平)。本季度收入端同比下滑,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降低了商贸零售业务,进一步聚焦主营业务,考虑到公司21Q3计提特殊项目相关减值损失约10.9亿元,追溯后,主业单三季度净利润同比略有下滑。 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91.95亿元(同比-20.93%),归母净利润24.70亿元(同比+400.00%),扣非归母净利润24.31亿元(同比+431.35%)。 通信电力及能源业务保持较高景气度,海工项目受施工周期影响不改长期高景气。从结构上看,三季度通信、电力、新能源板块均保持较高景气度。海缆整体保持稳健增长,部分海工业务受到了项目施工交付节奏的影响出现一定延后,预计有望在后续贡献积极收入。 利润率水平持续改善,费用率结构基本保持稳定。22Q3公司销售毛利率18.19%(同比+2.25pct,环比+2.32pct),净利率7.40%(同比+5.72pct,环比持平),受到低毛利商贸零售业务出清影响,本季度公司毛利率水平明显改善。本季度净利率受到持有的光迅科技股票公允价值变动一定影响,其余费用率结构基本保持稳定,销售费用率2.62%(同比+1.17pct,环比+0.6pct),管理费用率1.83%(同比+0.67pct,环比+0.8pct)。 在手订单储备丰富,长期看好海上风电高景气。报告期内,公司公告中标多个海上风电、大型储能、光伏EPC项目,累计新增订单金额合计约 23.66 亿元,加上前期陆续中标储备项目,公司在手订单丰富。同时,本季度公司如东项启动,公司中标的大型如东光伏 EPC 项目加速布局。长期来看,海洋板块具有较高的景气度,储能业务空间广阔,看好公司在海缆业务上较高壁垒以及在储能业务上的布局。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海上风电装机不及预期;光纤光缆价格下降。 投资建议: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看好中天科技的海洋板块壁垒及新能源业务弹性,公司将持续聚焦线缆及新能源领域,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营业收入分别为426/500/569亿元(同比-7.6%/+17%/+14%),归母净利润38/48/54亿元(同比+21倍/26%/13%),对应PE分别为24/19/17倍,低于可比公司平均估值水平,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马成龙(S0980518100002); 付晓钦(S0980520120003); 金融工程 金融工程月报:券商金股11月投资月报 券商金股股票池上月回顾 2022年10月,皖仪科技、荣昌生物和南天信息等券商金股股票的月度上涨幅度较为靠前。 2022年10月,华鑫证券、东方财富证券和中泰证券收益排名前三,月度收益分别为13.3%、13.0%和8.9%,同期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收益-2.8%,沪深300指数收益-7.8%。 2022年以来,中泰证券、东方财富证券和申万宏源证券收益排名前三,年度收益分别为2.4%、0.7%和-5.3%,同期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收益-22.6%,沪深300指数收益-29.0%。 券商金股股票池中选股因子表现 最近一个月,总市值、BP和预期股息率因子表现较好,单季度ROE、分析师净上调幅度和SUE因子表现较差 今年以来,总市值、预期股息率和单季度营收增速因子表现较好,而分析师净上调比例、剥离涨停动量和波动率因子表现较差。 券商金股股票池本月特征 截至2022年11月1日,共有48家券商发布10月金股。在对券商金股股票池去重后,总共有368只A股。 从绝对占比来看,本期券商金股在医药(9.57%)、计算机(9.38%)、机械(9.18%)、电力设备及新能源(9.18%)和电子(8.01%)行业配置较高。 从相对变化来看,本期券商金股在计算机(+4.49%)、电子(+1.80%)和国防军工(+1.78%)行业增配较多,在食品饮料(-5.48%)、基础化工(-3.56%)和汽车(-1.54%)行业减配较多。 从风格暴露来看,券商金股11月股票池在成长性上的暴露有所放大。 在券商金股股票池中,如果前期市场的关注度相对较少,随着券商分析师将其推荐为金股,其获得的市场关注度将会明显提升。基于此,我们从买方关注度和卖方关注度两个视角,寻找出市场前期关注度相对较少的券商金股。 券商金股业绩增强组合 本月(20221010-20221031),券商金股业绩增强组合绝对收益-1.99%,相对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超额收益0.78%。 本年(20220104-20221031),券商金股业绩增强组合绝对收益-17.47%,相对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超额收益5.11%。今年以来,券商金股业绩增强组合在主动股基中排名19.94%分位点(339/1700)。 风险提示:市场环境变动风险,模型失效风险。 证券分析师:张欣慰(S0980520060001); 张宇(S0980520080004); 研报精选:近期公司深度报告 呷哺呷哺(00520.HK) 深度报告:火锅老将经营焕新,稳步构筑多品牌矩阵 餐饮行业:疫情企稳后复苏弹性强劲,行业2021年以来新进玩家依旧众多,龙头品牌展店策略分化 疫情扰动与品牌分化共存,复盘过往2年,我们发现疫情依旧是行业经营的核心变量,但伴随疫情局势企稳、政策更为精细化,行业复苏弹性依旧强劲,8月餐收已同比转正。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连锁餐企门店数同比增速指标:3-10家(23.0%)>11-100家(16.8%)>5001-10000家(16.0%)>万店以上(3.8%)>101-500家(2.5%)>501-1000家(0.3%)>1001-5000家(-2.3%),行业新进创业玩家依旧众多,100-5000门店数量带(上市公司所处数目带)最为红海。以重点餐饮上市公司为例,九毛九西北菜/海底捞策略谨慎,呷哺调整接近尾声,太二/凑凑/海伦司/肯德基/必胜客则保持逆势扩张。 呷哺呷哺:呷哺盈利下滑叠加管理层离任,经营端过往2年承压下滑,公司痛定思痛优化组织架构&重构激励考核体系 公司最初依靠呷哺品牌”高性价比&一人食小火锅”的定位占领市场,2016年推出中高端火锅凑凑品牌并逐年放量,2021年凑凑收入占比达38%/经营利润占比49%,预计23年分部收入占比将超过呷哺。过往公司存在呷哺分部盈利能力下滑与管理层变动(2021年呷哺/凑凑品牌COO先后离任)的问题,市场对公司未来经营稳定性存在较大担忧。但公司自2021年中旬起对组织架构+激励体系重新梳理。1)优化组织架构,由“双职业经理人”转变为“单一CEO(创始人贺总回归)+双COO”,降低内部摩擦成本;2)重构激励考核体系,一方面由过往重收入考核更多转向利润考核,引导管理团队控制成本;另一方面拟采用股权激励调动员工积极性,2021年中旬至今已累计回购超2600万股(均价约4.28港元/股)。 成长看点:呷哺经营筑底反弹重新释放盈利潜力,凑凑稳步扩张支撑中线成长 公司未来成长核心看点在于呷哺品牌盈利潜力的重新释放与凑凑品牌的稳步扩张,“趁烧”新品牌可待跟踪。1)呷哺经营筑底反弹:公司组织架构与考核机制转向带来成本端优化,呷哺品牌盈亏平衡点由单店营业额30w/月下降至25w,未来利润有望逐步释放。2)两大品牌重回开店加速期:呷哺重点观察华东和华南市场的异地扩张效果,疫后能否重启规模性开店可紧密跟踪;凑凑品牌历史开店成功率极高,扩张确定性强,5年展店空间看至590-620家(增长空间170%-190%)。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扰动门店经营、新店开出效果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物业谈判不及预期、新品牌孵化失败、食品安全风险、估值的风险等。 投资建议:悲观预期扭转带来估值回升机会,合理目标价5.64-5.91港元,维持“增持”评级 呷哺品牌经营承压,叠加两大品牌核心管理人员变动,市场投资者对品牌未来发展产生担忧,估值有所回探;但随着公司管理层调整落定,在新管理架构及激励体系的支撑下,成本端有望逐步优化,同时公司兼具α(凑凑稳势扩张)+β(呷哺筑底企稳)属性,经营端企稳逻辑验证后有望走出估值修复行情,我们审慎乐观预期2022-2024年经调净利润分别为-1.13/3.21/6.66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4年PE估值为15/7x,综合相对估值和绝对估值,6-12个月合理目标价为5.64-5.91港元,较昨日收盘价仍有29.1%-35.2%的上升空间,考虑到经营层面的相关改善尚需持续的公开数据验证,暂维持“增持”评级。 证券分析师:曾光(S0980511040003); 钟潇(S0980513100003); 张鲁(S0980521120002); 联系人:白晓琦 ; 华电重工(601226.SH) 深度报告:火电辅机设备与工程龙头,风光氢补齐能源业务矩阵 华电集团旗下火电辅机设备龙头,风光氢补齐能源业务矩阵。公司是华电集团旗下工程与设备业务核心平台,主营业务包括物料输送系统、热能工程、高端钢结构、海洋与环境工程、氢能工程等,能源行业收入占比60%-70%,港口/冶金/石化/建筑等行业收入占比30%-40%。公司是全国火电辅机设备与工程龙头企业,业务覆盖四大管道、空冷系统、钢结构、灵活性和节能改造。风电方面,公司拥有陆上/海上塔筒/管桩三大生产基地,同时在海上风电施工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此外公司积极布局光伏、氢能等新兴业务,有望实现订单和收入的突破。 煤电建设迎来新周期,设备与工程投入加速在即。“双碳”目标下煤电在能源保供和电力系统调节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煤电作为“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不会改变。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煤电新增装机CAGR有望超过30%,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超过270GW,此外存量煤电三项改造规模将超过600GW。煤电建设新周期带动设备投资加速,我们预计2025年煤电核心辅机设备市场空间将达到173亿元,公司作为辅机设备龙头企业将充分受益于煤电建设新周期。 拥抱新能源大发展,助力发电集团实现绿色转型。我们预计2022-2025年全国陆风、海风、光伏新增装机CAGR分别为24%、40%和26%。公司布局风电业务多年,兼具陆上、海上设备与工程业务能力,曹妃甸海工产能将充分受益于唐山海上风电发展,订购新型施工船满足海上风电大型化需求。公司2021年进入光伏支架和EPC业务,2022年制氢电解槽产品有望形成订单和收入。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是华电集团旗下火电辅机设备龙头,布局风电设备与工程业务多年,光伏和氢能业务打开远期成长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14/4.47/6.14亿元(+4%/42%/38%),对应PE为20/14/10倍。结合绝对和相对估值方法,我们认为公司合理估值6.17-6.46元,相对23年动态PE为16-17倍,较当前股价溢价16%-22%。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持续涨价和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降、毛利率下滑;风电行业新增装机不及预期;光伏、氢能业务开拓进度不及预期。 证券分析师:王蔚祺(S0980520080003); 联系人:王晓声 ; 科思股份(300856.SZ) 深度报告:防晒品原料制造龙头,产能扩张叠加品类扩充未来可期 公司概况:公司主营业务为防晒剂原料和合成香料生产,是全球防晒剂原料头部供应企业,22年上半年实现收入8.2亿,同增61.3%,实现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增69.8%,其中防晒剂占营收高达79.44%。行业分析:防晒行业市场空间巨大,2020年全球化妆品市场达到4841亿美元,其中中国防晒化妆品市场占全球比例为21.06%,随着中国消费者购买力不断增强以及护肤、防晒意识增强,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公司分析:整体来看,当前公司通过持续创新能力与多层次技术储备奠定研发基础,同时在防晒剂和合成香料领域,完成多品类全面布局。投资建议:全年公司在需求复苏,产能扩张以及产品提价等多因素下,收入成长及盈利修复有望得到较强支撑。长期来看,在全球防晒剂行业的快速扩张以及竞争格局稳定的前提下,公司依托坚实的研发基础全品类布局防晒剂领域,并绑定国际知名企业作为稳定且优质的下游客户,实现业绩的稳定表现,同时通过积极拓展新个护原料业务布局,进一步打开中长期成长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EPS分别为1.78元/2.17元/2.64元/股,对应PE分别36/30/24倍。综合绝对及相对估值,给予公司合理价值区间为74.76-79.46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证券分析师:张峻豪 S0980517070001; 孙乔容若; 研报精选:近期行业深度报告 传媒行业专题:VR/AR行业深度:从Quest到Pico,全面解读VR生态全球典范与中国新星 VR/AR产业迎底层逻辑变化及行业实质复苏的新阶段。本盘深度报告,我们重点分析“Meta+Quest”和“字节+Pico”两大阵营的VR生态发展现状,探讨二者的软硬实力,他们分别代表VR生态的全球典范和中国新星。投资建议:1)短期来看,VR/AR产业迎来新品密集发布期,持续关注消费电子带动的催化机会。叠加元宇宙主题调整充分,VRAR是关键硬件入口,元宇宙板块有望迎来反弹向上的机会。2)中长期来看,VR/AR迎来消费级市场的爆发,对比中外VR生态的发展路径和进程,内容生态是VR产业未来致胜的最关键因素。传媒内容龙头均已至历史估值底部且政策端向好,中长期配置价值性价比较好。建议关注芒果超媒、三七互娱等。3)从VR内容生态投资机会看,a)关注具备VR内容专业生产能力的投资机会。游戏方面,强PC主机游戏生产型公司具有较强的VR转型能力,相关A股游戏公司正在搭建专业的VR游戏生产团队,此外,游戏版号重启,景气度与估值均有望提升,A股建议关注恺英网络、宝通科技、完美世界、三七互娱等,港股建议关注中手游、祖龙娱乐等,视频方面,国内头部视频平台、影视内容公司、专业VR生产商及海外头部影娱集团是VR影视版权的重要来源,A股建议关注芒果超媒、华策影视、奥飞娱乐、光线传媒、中文在线、捷成股份等,港股建议关注哔哩哔哩;b)关注内容分发平台的投资机会。建议关注完美世界,完美世界是全球主机游戏分发平台Steam的中国代理商;c)关注B端应用场景。VR/AR技术在数字展示、CG视觉、直播、裸眼3D等领域有深入应用,建议关注风语筑、兆讯传媒、星期六、恒信东方等。4)国内VR硬件品牌产业链内容端投资机会。a)Pico:芒果TV、哔哩哔哩提供长视频内容;游戏内容相关方关注宝通科技、三七互娱、完美世界等;智度股份“Meta彼岸”、芒果超媒“芒果幻城”元宇宙社区上线Pico Store;b)大朋VR:奥飞娱乐、恺英网络参股;c)奇遇VR:爱奇艺旗下VR公司奇遇VR。 证券分析师:夏妍 S0980520030003; 张衡 S0980517060002; 电新行业专题:行业深度-抽水蓄能-建设提速迎高景气,精尖研发掀国产替代浪潮 两部制电价打开盈利空间,下游投资景气度高。支持政策多管齐下,抽水蓄能项目建设提速。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提高,高质量研发引领技术迭代。估值与投资建议:我们看好抽水蓄能长期发展的高景气度,建议关注各细分领域龙头或低估值优质标的。 证券分析师:王蔚祺 S0980520080003; 联系人:陈抒扬; 生猪行业深度报告系列三-周期反转在即,决胜养殖布局 猪周期:预计2022年底到2023年上半年启动产能反转。生猪板块:农民产能占比仍大,养殖股以时间换取空间。禽板块:猪鸡反转均同步,珍惜低估值的禽板块。投资建议:以长线思维决胜猪周期,把握养殖布局最好阶段。2022Q1基金对生猪板块的增持明显,其中华统股份与牧原股份表现尤为突出。我们认为机构左侧布局核心还是基本面驱动:低猪价与高饲料价的共振,加快养殖亏损,现金损耗加快,加速周期反转。短期,猪价或将迎来季节性反弹,会弱化产能去化逻辑,假如板块回调,应该是布局养殖板块最好的阶段。具体标的上,从成长空间和弹性角度来看,核心推荐:华统股份、傲农生物、天康生物、东瑞股份、新希望、天邦股份、唐人神、中粮家佳康等猪标的,以及春雪食品、益生股份、仙坛股份、立华股份、湘佳股份等禽标的;另外,白马股核心推荐圣农发展和牧原股份。 证券分析师:鲁家瑞 S0980520110002; 运动品牌行业专题:运动长青,国货崛起的荆棘与曙光 行业趋势:国内运动行业景气度高,集中度高且格局稳定;品牌竞争力:国际龙头占优,本土企业崛起;发展策略:品牌、渠道、供应链全面升级;中国运动鞋服行业机遇广阔,看好实力崛起,有望超越行业增长的品牌本土企业安踏体育、李宁、特步国际,以及竞争力突出,有望持续提升份额的上下游本土企业申洲国际、华利集团、滔搏、宝胜国际。 证券分析师:丁诗洁 S0980520040004;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立即开通国信账户~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