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基金公司自购是为了精准择时吗?

基金公司自购是为了精准择时吗?

作者:微信公众号【湘财证券】/ 发布时间:2022-10-20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湘财证券《基金公司自购是为了精准择时吗?》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近日,多家基金管理机构纷纷公告,开始自购。根据券商中国统计,10月17日以来,三天时间内,包括易方达基金、招商基金、中欧基金、华夏基金、博时基金、景顺长城等在内的多家知名基金管理机构,宣布拟申购旗下基金产品共计近18亿元。 这是今年以来,机构第三次用“真金白银”来表达“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拟申购的大多为权益类基金。 作为普通投资者,最为关心的可能是跟着基金公司一起投资,能不能够精准的择时,布局在市场的底部。 一般来说,基金公司自购和基金管理人从业人员的自购都可以算做基金自购的范围。由于基金内部人员对于基金经理以及基金盈利能力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可能更为了解,那么跟踪基金公司和基金员工的持有比例,对于普通投资者进一步选择基金也会有一些参考意义。 数据来源:Wind(筛选了股票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大于60%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平衡混合基金、偏股混合基金以及灵活配置型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持有基金的占比情况;持有变动为2022中报对于2021年报的增减情况;所选对象基金管理规模大于等于5亿元)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自购占比排名靠前的基金中,大多在长期都有着不错的业绩表现。此外,回顾历史,基金自购潮的出现,对于判断市场底部具有一定的作用。 数据来源:Wind(统计了,2012/10/19—2022/10/19区间内,基金自购规模为股票型基金与混合基金的月度净申购规模之和) 通过统计2012/10/19—2022/10/19区间内,基金自购规模与万得全A指数的走势对比可以看出,在2015年7月、2020年2月以及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A股出现了相对比较大的自购规模。 虽然,基金自购潮的时点并没有精准的踩在市场的最底部,但是增量资金的进场,推动了市场短期的企稳,一定程度上修复了市场情绪。 因此,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需要的不是大量的行动,而是更多的耐心,与其盲目猜测市场的最低点在哪,不如在合适的节点,尽可能的积累更多的便宜筹码,然后等待机会的来临,用力的抓住它们。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