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板块迎来拐点了吗?
(以下内容从湘财证券《医药板块迎来拐点了吗?》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上周A股在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后迎来反攻行情,做多情绪明显回暖,两市成交额也有所修复,其中新能源板块与医药板块强势反弹。新能源方面,部分新能源电池龙头企业三季报业绩大超预期,受美国暂停进口太阳能组件“双反”关税,电池、光伏板块均受提振;医药方面,江西生化集采、药品新增适应症简易续约、医疗器械贴息政策等医药利好政策持续出台,叠加部分CXO龙头药企三季报业绩超预期,为医药板块上涨带来催化。 展望未来,考虑市场前期的深度调整,以及指数目前处于偏低的估值水平与交易强度,市场短期快速向下的空间不大,或存在交易性反弹,后续市场能否企稳回升仍需关注实质性扭转经济预期和风险偏好因素的出现。我们将继续注重企业业绩增长的确定性,关注的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供给与产业趋势相结合的成长景气赛道,如军工、半导体、通信、高端装备、新材料等行业; 2、能源保供与实物资产抗通胀板块,如煤炭、石化等行业; 3、托底经济发力的基建等行业。 在经历了“黑色九月”之后,医药板块迎来了波澜壮阔的普涨行情。从估值、政策、机构持仓三个角度判断医药板块已经触底,行业有望迎来大拐点,医疗新基建或是反转中的主线。 估值底 由于医药板块前期持续调整,估值已处于历史最低水平附近,尽管经过近期反弹行业估值有所修复,但估值水平仍处于1%分位水平,所以估值层面看,医药行业下跌空间不大。 机构持仓底 从筹码上来看,目前全行业公募基金的医药行业持仓占比处于近十几年最低点。历史上医药行业持仓通常会占全市场市值比重的7%至8%,但今年中报披露的数据显示,剔除医药基金外的全行业基金对医药板块的持仓占比只有5%左右。三季度医药板块又经历了一波调整,所以我们预计三季度持仓会比中报披露的水平更低,处于近十二三年的最低点。 上一次低点出现在2018年年底,当时医药集采概念第一次被提出,很多投资者认为行业整体逻辑被坏掉,资金大量流出,当时剔除医药基金以外的医药行业的持仓占比只有6%,而现在持仓水平更低。所以从筹码角度看,全行业基金对医药配置没有非常大的下杀空间。 集采政策影响触底 过去几年集采是压制医药板块估值的核心因素。今年以来,此前市场特别担忧的一些集采品种,实际上落地的价格降幅远低于市场预期,这些都指向了共同的趋势:未来集采会慢慢地趋向温和,价格的降幅或相对可控,不会伤及到出厂价。因此市场认为行业EPS的确定性大大增强。 实际上,长期来看,随着老龄化的演进、发病率的提升和诊疗人次的提升,医药行业量的增长是非常具有确定性。以往价格对医药行业EPS 影响较大,尤其是集采以来,价格的波动进一步增大。未来在集采不会伤及出厂价的情况下,行业的增长确定性或更多的来自于行业量的增长。医药行业过去过度悲观集采下不给估值的预期有了纠正,估值向上修复的空间非常大。 期权&期指 上周标的指数先上升后下降,周度50指数收跌0.94%,300指数收涨0.9%。期权市场情绪较乐观,期权隐含波动率随着标的指数走高下行,隐含波动率水平回到历史低位,实际波动率和隐含波动率的价差缩小。目前,隐含波动率对标的上下波动的敏感性有所下降,预期未来震荡概率较大,因此波动率趋势交易机会减少,可关注跨品种套利机会。 大宗商品 本周商品分化,有色、能化、农产品走强,而黑色走弱,主要原因在于原油整体大幅收涨,其对前三个板块的带动强于黑色。此外,商品多数随原油冲高回落。宏观来看,工业品中期承压的格局未改。总需求方面,国内受制于“房住不炒”和疫情形势;海外受制于美联储坚定的加息缩表和美强欧弱下的美元走强。本轮加息缩表对全球来说会是矫枉过正的,一是在于从欧洲“吸血”后美国国内数据强劲,二是全球主要经济体被迫的一致行动会产生额外的抑制效应。总供给方面,欧洲以外地区的能源压力较小,欧洲天然气储量超9成且近期电价迅速下行,11月欧洲进入冬季才有可能给出新驱动。 有色:供给扰动(俄金属禁令、欧洲能源危机、云南等地限产)与海外需求的下行形成对抗,板块整体偏弱震荡,板块内存在强弱差异。基本金属中铝可多配,铜、锡等空配;贵金属短期仍承压,但长期具有多头配置价值。黑色:地产决定板块整体估值,铁水供应决定上下游的利润流动。在地产政策边际放松和现实边际改善的背景下黑色短期有走强的可能性,但销售到开工链路不畅通在中期仍压制黑色的上涨动能。随着铁水产量见顶,预计成材逐渐走强于原料。 能化:关注终端消费需求及原油对板块整体估值的影响,近期油价的快速反弹带动了整个版块估值修复,但也能看到能化下游受制于弱需求,其跟涨意愿并不强。原油依旧面临弱需求预期的下行压力和供给端给的脉冲式上行动力;而烯烃和芳烃中期扩产压力大,逢高做空利润仍是确定性头寸。农产品:整体缺乏强驱动。猪周期明确,已由单边做多进入当下的正套格局,随着时间推移,远月将给出空头机会。欧洲能源危机(上行风险):警惕欧洲冬季极寒天气,警惕OPEC站队俄罗斯而进一步减产。全球公卫事件(下行风险):关注国内新冠疫情及海外流行病引发市场对需求的新一轮担忧。 周日,万众瞩目的大会正式开幕。在当今地缘政治、能源危机、逆全球化等因素频发,世界格局变得愈发混乱的背景下,此次会议的召开更显得意义重大,可以为我们未来更加健康的发展注入更多的信心。本次会议再次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人民至上,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时继续保持积极发展。 从我们投资的角度出发,比较重要的是各种安全相关的内容被重点提及,主要是以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重要供应链安全等为主,另外一点大家比较关注的关于明年经济增长的问题,在本次会议中预计不会有太多提及,更多的还是要关注后续12月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展望后续,随着重要会议的顺利召开,以及美国通胀超预期和美联储加息超预期的持续落地,之前干扰市场的一些主要不确定性因素将陆续完成出清,而伴随着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出清,从长周期的角度来看,市场整体向下的系统性风险已经不大,对于市场可以更加乐观一点,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去把握一些结构性机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市场的上涨肯定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短期指数反弹过快过多,不排除阶段反弹完成之后还会有来回反复的风险,因此,在积极乐观的大方向下也要注意预防这种潜在反复回调带来的风险。 上周市场先抑后扬,周三上证跌破3000点后逐步见底回升,市场波动放大。除恒生指数外,其余主要指数全线上涨。板块上,医药生物、电力设备、农林牧渔等板块领涨,食品饮料、煤炭、银行等板块有一定回撤。 国内方面,14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受蔬菜、猪肉价格上涨等影响,9月CPI同比上涨2.8%,低于市场预期,反映出当前内需不足是经济的主要矛盾。且目前我国通胀形势与欧美呈现较大反差,后续货币政策将优先考虑提振内需,随各项支持性政策落地生效,需求对国内生产的带动效果将逐渐稳步增强。消息面上,近期国家医保局明确创新医疗器械暂不纳入集采,后续IVD的集采压力可能也会好于市场预期。 海外方面,四季度国际环境仍然比较复杂,海外地缘矛盾发酵、国际关系变化多端。此外,美国9月CPI同比上涨8.2%,达到198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通胀情况再度“爆表”,也引发了市场对加息力度是否会进一步加大的猜测。 目前四季度市场是否反弹与市场信心关系密切,因此关键在于政策预期。目前我们保持较为谨慎的态度,在操作上略有减仓。我们仍将关注长期想象空间较大、业绩有望在四季度迎来拐点、有一定持续性事件催化逻辑的标的,静待右侧加仓机会。
上周A股在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后迎来反攻行情,做多情绪明显回暖,两市成交额也有所修复,其中新能源板块与医药板块强势反弹。新能源方面,部分新能源电池龙头企业三季报业绩大超预期,受美国暂停进口太阳能组件“双反”关税,电池、光伏板块均受提振;医药方面,江西生化集采、药品新增适应症简易续约、医疗器械贴息政策等医药利好政策持续出台,叠加部分CXO龙头药企三季报业绩超预期,为医药板块上涨带来催化。 展望未来,考虑市场前期的深度调整,以及指数目前处于偏低的估值水平与交易强度,市场短期快速向下的空间不大,或存在交易性反弹,后续市场能否企稳回升仍需关注实质性扭转经济预期和风险偏好因素的出现。我们将继续注重企业业绩增长的确定性,关注的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供给与产业趋势相结合的成长景气赛道,如军工、半导体、通信、高端装备、新材料等行业; 2、能源保供与实物资产抗通胀板块,如煤炭、石化等行业; 3、托底经济发力的基建等行业。 在经历了“黑色九月”之后,医药板块迎来了波澜壮阔的普涨行情。从估值、政策、机构持仓三个角度判断医药板块已经触底,行业有望迎来大拐点,医疗新基建或是反转中的主线。 估值底 由于医药板块前期持续调整,估值已处于历史最低水平附近,尽管经过近期反弹行业估值有所修复,但估值水平仍处于1%分位水平,所以估值层面看,医药行业下跌空间不大。 机构持仓底 从筹码上来看,目前全行业公募基金的医药行业持仓占比处于近十几年最低点。历史上医药行业持仓通常会占全市场市值比重的7%至8%,但今年中报披露的数据显示,剔除医药基金外的全行业基金对医药板块的持仓占比只有5%左右。三季度医药板块又经历了一波调整,所以我们预计三季度持仓会比中报披露的水平更低,处于近十二三年的最低点。 上一次低点出现在2018年年底,当时医药集采概念第一次被提出,很多投资者认为行业整体逻辑被坏掉,资金大量流出,当时剔除医药基金以外的医药行业的持仓占比只有6%,而现在持仓水平更低。所以从筹码角度看,全行业基金对医药配置没有非常大的下杀空间。 集采政策影响触底 过去几年集采是压制医药板块估值的核心因素。今年以来,此前市场特别担忧的一些集采品种,实际上落地的价格降幅远低于市场预期,这些都指向了共同的趋势:未来集采会慢慢地趋向温和,价格的降幅或相对可控,不会伤及到出厂价。因此市场认为行业EPS的确定性大大增强。 实际上,长期来看,随着老龄化的演进、发病率的提升和诊疗人次的提升,医药行业量的增长是非常具有确定性。以往价格对医药行业EPS 影响较大,尤其是集采以来,价格的波动进一步增大。未来在集采不会伤及出厂价的情况下,行业的增长确定性或更多的来自于行业量的增长。医药行业过去过度悲观集采下不给估值的预期有了纠正,估值向上修复的空间非常大。 期权&期指 上周标的指数先上升后下降,周度50指数收跌0.94%,300指数收涨0.9%。期权市场情绪较乐观,期权隐含波动率随着标的指数走高下行,隐含波动率水平回到历史低位,实际波动率和隐含波动率的价差缩小。目前,隐含波动率对标的上下波动的敏感性有所下降,预期未来震荡概率较大,因此波动率趋势交易机会减少,可关注跨品种套利机会。 大宗商品 本周商品分化,有色、能化、农产品走强,而黑色走弱,主要原因在于原油整体大幅收涨,其对前三个板块的带动强于黑色。此外,商品多数随原油冲高回落。宏观来看,工业品中期承压的格局未改。总需求方面,国内受制于“房住不炒”和疫情形势;海外受制于美联储坚定的加息缩表和美强欧弱下的美元走强。本轮加息缩表对全球来说会是矫枉过正的,一是在于从欧洲“吸血”后美国国内数据强劲,二是全球主要经济体被迫的一致行动会产生额外的抑制效应。总供给方面,欧洲以外地区的能源压力较小,欧洲天然气储量超9成且近期电价迅速下行,11月欧洲进入冬季才有可能给出新驱动。 有色:供给扰动(俄金属禁令、欧洲能源危机、云南等地限产)与海外需求的下行形成对抗,板块整体偏弱震荡,板块内存在强弱差异。基本金属中铝可多配,铜、锡等空配;贵金属短期仍承压,但长期具有多头配置价值。黑色:地产决定板块整体估值,铁水供应决定上下游的利润流动。在地产政策边际放松和现实边际改善的背景下黑色短期有走强的可能性,但销售到开工链路不畅通在中期仍压制黑色的上涨动能。随着铁水产量见顶,预计成材逐渐走强于原料。 能化:关注终端消费需求及原油对板块整体估值的影响,近期油价的快速反弹带动了整个版块估值修复,但也能看到能化下游受制于弱需求,其跟涨意愿并不强。原油依旧面临弱需求预期的下行压力和供给端给的脉冲式上行动力;而烯烃和芳烃中期扩产压力大,逢高做空利润仍是确定性头寸。农产品:整体缺乏强驱动。猪周期明确,已由单边做多进入当下的正套格局,随着时间推移,远月将给出空头机会。欧洲能源危机(上行风险):警惕欧洲冬季极寒天气,警惕OPEC站队俄罗斯而进一步减产。全球公卫事件(下行风险):关注国内新冠疫情及海外流行病引发市场对需求的新一轮担忧。 周日,万众瞩目的大会正式开幕。在当今地缘政治、能源危机、逆全球化等因素频发,世界格局变得愈发混乱的背景下,此次会议的召开更显得意义重大,可以为我们未来更加健康的发展注入更多的信心。本次会议再次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人民至上,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时继续保持积极发展。 从我们投资的角度出发,比较重要的是各种安全相关的内容被重点提及,主要是以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重要供应链安全等为主,另外一点大家比较关注的关于明年经济增长的问题,在本次会议中预计不会有太多提及,更多的还是要关注后续12月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展望后续,随着重要会议的顺利召开,以及美国通胀超预期和美联储加息超预期的持续落地,之前干扰市场的一些主要不确定性因素将陆续完成出清,而伴随着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出清,从长周期的角度来看,市场整体向下的系统性风险已经不大,对于市场可以更加乐观一点,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去把握一些结构性机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市场的上涨肯定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短期指数反弹过快过多,不排除阶段反弹完成之后还会有来回反复的风险,因此,在积极乐观的大方向下也要注意预防这种潜在反复回调带来的风险。 上周市场先抑后扬,周三上证跌破3000点后逐步见底回升,市场波动放大。除恒生指数外,其余主要指数全线上涨。板块上,医药生物、电力设备、农林牧渔等板块领涨,食品饮料、煤炭、银行等板块有一定回撤。 国内方面,14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受蔬菜、猪肉价格上涨等影响,9月CPI同比上涨2.8%,低于市场预期,反映出当前内需不足是经济的主要矛盾。且目前我国通胀形势与欧美呈现较大反差,后续货币政策将优先考虑提振内需,随各项支持性政策落地生效,需求对国内生产的带动效果将逐渐稳步增强。消息面上,近期国家医保局明确创新医疗器械暂不纳入集采,后续IVD的集采压力可能也会好于市场预期。 海外方面,四季度国际环境仍然比较复杂,海外地缘矛盾发酵、国际关系变化多端。此外,美国9月CPI同比上涨8.2%,达到198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通胀情况再度“爆表”,也引发了市场对加息力度是否会进一步加大的猜测。 目前四季度市场是否反弹与市场信心关系密切,因此关键在于政策预期。目前我们保持较为谨慎的态度,在操作上略有减仓。我们仍将关注长期想象空间较大、业绩有望在四季度迎来拐点、有一定持续性事件催化逻辑的标的,静待右侧加仓机会。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