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将走向何方——华创投顾部债券日报2022-10-19
(以下内容从华创证券《人民币汇率将走向何方——华创投顾部债券日报2022-10-19》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实习生罗淞文、冯彦宁对本文有贡献。 01 市场展望:人民币汇率将走向何方 短期看,10月USD/CNY的波动区间或限于7.10-7.25,基于技术角度,7.25是强阻力位,也是9月底央行下场干预的点位,但并不代表这一点位不会被突破。短期来看,影响USD/CNY的主要因素有:(1)中美利差;(2)本国贸易数据;(3)美元强弱;(4)央行干预。展望后市:(1)尽管预期有反复,但市场对美联储的加息路径已基本明晰,明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或触及4.50%-4.75%终点;(2)央行已经出台多项措施调控汇率, 9月外汇储备仅减少259亿美元,未下穿3万亿大关,表明央行汇率稳定工具充足,有能力保证稳定汇率强承诺。但同时也应注意:(1)俄乌冲突、俄欧能源争端持续增加全球避险情绪,非美货币难企稳;(2)当前美国通胀具有结构性,如果美国通胀未来仍居高不下,可能导致市场对加息的重定价,进而使美元指数走强,非美货币进入新一轮贬值通道。7.25是USD/CNY的强阻力位,后续是否突破以及突破是否持续,是近期需关注的重点。 年内贬值溯源 在2022年国庆前一周(9月26日-9月30日),汇率成为国内所有大类资产最关心主题——人民币快速贬值使得股、债、商品全线下跌。期间俄乌能源纠纷升级,全球避险情绪增加,非美货币走弱,叠加欧元贬值-美元指数上涨-人民币贬值的链条,人民币汇率显著的单边波动,而随后央行打出多项组合拳平抑单边波动,也使得本轮贬值周期或稳定于7.25关口。国庆期间市场前脚预期明年6月联储利率目标从4.75%降至4.50%,后脚超预期的CPI就让机构放弃幻想,利率目标预期重回4.75%,尽管人民币呈现“V”形反转趋势,但7.25仍是短期内的强阻力位,债券市场的关注点重新回到国内基本面和资金面。而近期,在被动贬值压力牵引下离岸人民币已至7.24,又一次回到这一关口。 年内来看,年初至今人民币经历了两轮快速贬值周期,即贬值斜率显著高于以往的区间:(1)4月中旬至6月底,市场交易美联储走向鹰派,预期5月及其后多轮FOMC连续加息75BP,期间USD/CNY从6.36贬至6.70,3个月内贬值幅度5.38%。(2)从8月12日美国通胀数据出炉至现在人民币继续大幅贬值,尽管市场已经认为这样的加息幅度最终将导致衰退迅速到来,8月美国超预期的通胀数据或表明2020年来实施的MMT式刺激产生的结构性通胀难以消减,市场对联储加息预期加码, USD/CNY从6.74贬至7.20,2个月内贬值幅度6.77%,并在9月28日日内短暂穿破7.25压力位。 2022年美国开始收紧流动性进入加息周期,美元指数上涨16.43%,除卢布外全球主要货币均不同程度贬值,其中东亚主要制造国平均贬值15.26%,欧洲主要发达国家平均贬值10.28%,在岸人民币贬值13.27%,介于二者之间,表现在非美货币中较坚挺。非美货币贬值幅度巨大原因有二:(1)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加息幅度显著高于以往,但通胀却多次超市场预期,通胀和火热的就业数据使得市场不断“纠偏”,加码联储加息路径预期;(2)俄乌战争与俄欧能源争端成为避险情绪的催化剂,避险情绪升温诱使非美货币快速贬值。 2. 短期影响因素拆解 短期可将影响因素可简化为两国利差、本币强弱(贸易数据)、外币强弱(美元指数)和央行干预。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增强,从历史数据看,USD/CNY定价的锚在大部分情况下为美元指数。短期视角下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可简化为两国利差、本币强弱(贸易数据)、外币强弱(美元指数)和央行干预。 (1)两国利差:前期受联储加息影响中美利差走阔迅速,但目前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逐渐明晰,目标利率目前稳定于4.50%-4.75%,国内多重因素掣肘下进一步下调MLF利率的可能性较小,从利率平价角度看利差进一步扩大概率不大,短期汇率再出现快速贬值可能性有限;但另一方面FOMC加息议程是“on meeting by meeting basis”,即其加息幅度会根据经济数据相机抉择,在当前通胀削减进度不达预期背景下不排除加息幅度进一步增加的可能性。 (2)贸易数据:尽管影响本币强弱的基本面因素众多,但从短期视角看贸易数据决定关键。2016年底-2018年3月、2018年10月-2019年3月、2021年初-2022年3月三个时间段内USD/CNY出现了背离美元指数走势的情况。原因之一即为这些时期中国贸易数据较强。但也需注意到从结售汇数据来看,2017-2019期间汇率走强并不完全与贸易稳健挂钩,期间逆周期因子发挥了更关键作用;2022年以来尽管贸易数据依然强劲,但美元走强势头不可阻挡,本币强弱就成为了次要矛盾,影响汇率的因素是复杂的,需要全方位考虑多个因素。 (3)美元强弱:美元强弱一方面与美元本身——即美联储目标利率水平、美国国内基本面有关,一方面也和主要的美元货币对币值有关,欧、日、英对美货币对构成美元指数组成83%。美元指数中欧元占57.6%、日元占13.6%、英镑占11.9%,合计占比超83%,今年基于基本面因素和俄欧能源问题扰动,这三国加息进程偏慢,导致美元指数上行明显,这构成了人民币被动贬值的重要原因,即8月以来人民币贬值重大推手。目前来看,随着全球美元流动性迅速干涸,全球金融风险加剧,俄乌战争、俄欧能源争端催化全球避险情绪,短期内非美货币贬值不确定因素尚未完全释放; (4)央行干预:9月以来央行已经出台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上调售汇风险准备金率、召开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电视会议、窗口指导大行抛售美元等多项措施,同时或已重启“逆周期因子”,并进入掉期市场干预,9月外汇储备仅减少259亿美元,未下穿3万亿大关,表明央行汇率稳定工具充足,有能力保证其稳定汇率承诺达成。 综合以上四个短期因素,人民币在年内贬值幅度有限,尽管还有一定不确定因素,但在央行强干预承诺下,7.25是一关键阻力位。年内除非俄欧问题进一步升级、美联储加息重定价,否则考虑央行干预决心,支撑汇率进一步贬值的因素有限。从央行官员表态来看,其目标是平抑人民币汇率短期过快的单边波动,可能不存在7.20、7.25、7.30之类的心理关口,因此仅基于技术分析来说7.25是阻力位,但短期波动可能突破这一点位,需关注突破这一点位后的可持续性。 02 英国通胀点评:食品价格上涨拉动CPI超预期回升 英国9月CPI同比升10.1%,预期升10%,前值升9.9%,环比上涨0.5%。 9月英国CPI同比10.1%,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再次回到7月的高点,也是1997年以来高值。食品价格上涨是CPI回升的主要拉动因素,受交通工具燃料价格持续下跌影响,交通分项环比大幅下降,抵消了部分价格上行压力。核心CPI同比上涨6.5%,上升0.2个百分点,通胀高企。 具体来看,食品饮料价格环比上涨0.16%,在所有类别中上升幅度最大,同比上涨14.6%(8月同比13.1%),并且该分项从2021年7月以来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交通分项价格下降幅度最大,环比为-0.17%,主要由于近期国际油价持续下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汽车燃料价格。 9月通胀数据再超预期,数据公布后英镑兑美元迅速跳水,目前英国急需重建市场信心。此前亨特缩减了特拉斯的计划,本月末英国政府定于10月31日发布财政公告,对增税和削减开支的计划详细披露,但短期英国内通胀难下,货币政策进一步紧缩的预期依然较强。 03 周三策略回顾 利率波澜不惊,信用风波未平:华创投顾部债市早盘策略(2022-10-19) 【华创投顾部市场跟踪】美股集中进入财报季,财报利好提振风险情绪,美股连涨两日巩固近两周高位,道指涨超300点至四周新高。10年期美债收益率徘徊在4%,2年美债在4.45%附近波动。日元再创32年最低,直逼150。英油价抹去OPEC+减产后涨幅,布油一度失守90美元。美元指数在112附近波动,离岸人民币汇率晚间突破7.22。 海外方面:(1) 英国完全撤回减税方案, 英央行确认11月起缩表,长期英债收益率转跌。(2)美联储官员卡什卡利:核心通胀未见顶,在此之前没准备好宣布降息;供给侧问题决定硬着陆问题。如若核心CPI没有进展,利率不会停在4.75%。(3)美联储公布8-9月贴现率会议纪要:2家地方联储要求将贴现利率上调50BP,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一把手卡什卡利)希望+100BP,9家要求+75BP。(4)据Coalition Greenwich预测,200家最大的投资银行本财年的流动信贷总额将达到83亿美元,同比下降36%,至少是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公司债券收益率处于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 国内方面:(1)晚间据21世纪报杨志锦,监管已开始组织地方申报2023年专项债项目,申报规模按2023年提前批额度3倍把握。监管部门明确,对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中因额度限制无法获得支持的项目,符合专项债券项目条件的可申请报送。地方需在11月下旬前通过正式文件将申报情况报送监管部门,近期监管部门已向地方预下达了2023年提前批额度,这表明2023年提前批额度或在12月下达。从过往看,提前批额度约占当年新增限额的30%-50%,比如2022年提前批1.46万亿元,最终下达3.46万亿元。因此这也意味着此次申报的专项债资金需求基本可覆盖2023年专项债额度。但申报项目能否发行专项债还需监管部门审核,最终资金需求规模可能低于全年额度,后续可能还会补充申报专项债项目。(2)人民日报:5000多亿元增量资金将对完成全年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提供约3.8个百分点的支撑;按40%的投向基建比例测算,有望拉动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提升1.1个百分点。(3)山西省委强调:要坚决扛起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不能让国家为煤发愁。 债券策略: (1) 外部因素对资金影响弱化,税期临近关注缴税走款对资金面的影响。 (2)利率方面,扩大的地方债提前下达限额给予了市场对2023年专项债新增限额的想象空间,边际利空债市。经济数据延迟发布,或保证会议期间无其他因素干扰,从会议公开的信息来看,经济的基本面向好,对债市而言下半年利空因素或多于利多因素,预期利率还将继续保持窄幅波动状态。 (3)地产方面,关注“金九银十”中销售数据的成色。 (4)7.25是USD/CNY的技术阻力位,若突破后需关注是否可持续。 关注风险偏好的回升的影响:华创投顾部债市午盘策略(2022-10-19) 【华创投顾部市场跟踪】早盘受地方债消息影响长债利率上行,随后资金面的宽松和股市走弱引导长债利率回落,中端期限较昨日收盘小幅下行。早盘央行维持20亿7天逆回购,资金面宽松,隔夜小幅下行,7天受缴税影响边际上浮。股市方面,大盘和创业板均收跌,航运、原油、煤炭、储能领涨,医药、餐饮、家电、白酒跌幅明显,北向资金方面,沪股通早盘净流出10.51亿,深股通早盘净流出4.26亿。商品方面,油气类期货小幅上涨,双焦、黑色仍处下行通道,生猪期货价格下跌,汇率继续围绕7.20中枢波动。 消息方面,国内相关消息较少。海外方面:(1)距离美国中期选举还有三周时间,但根据一项最新的民意调查,由于美国民众担心持续高企的通胀,总统拜登的支持率仍接近他担任总统以来的最低水平,调查发现,当前仅40%的美国人认可拜登的工作表现,与一周前持平,民主党中期选举结果堪忧。(2)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日本8月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从上月的1.2343万亿美元大幅降至了1.1998万亿美元,环比减少了345亿美元,美债上行通道下借贷利率推升对冲成本。 午后需要关注: (1)“股债跷跷板”效应重新主导债市背景下,需要关注居民消费预期修复、风险偏好回升逻辑是否被证伪; (2)昨日午后非银资金一度紧张,需关注今日这种情况是否会延续; 债券策略: (1) 资金面总体处于宽松状态,需要关注税期走款边际扰动; (2) 利率处在窄幅波动区间,操作需慎之又慎。居民消费预期修复、经济基本面向好等共同因素作用下,近期市场利空因素多于利多因素,持券观望或是较好选择。 朱德健 SAC:S0360622080006 免责声明 本文仅为投资者教育之目的而发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信息作出决策。我们力求本栏目信息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风险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实习生罗淞文、冯彦宁对本文有贡献。 01 市场展望:人民币汇率将走向何方 短期看,10月USD/CNY的波动区间或限于7.10-7.25,基于技术角度,7.25是强阻力位,也是9月底央行下场干预的点位,但并不代表这一点位不会被突破。短期来看,影响USD/CNY的主要因素有:(1)中美利差;(2)本国贸易数据;(3)美元强弱;(4)央行干预。展望后市:(1)尽管预期有反复,但市场对美联储的加息路径已基本明晰,明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或触及4.50%-4.75%终点;(2)央行已经出台多项措施调控汇率, 9月外汇储备仅减少259亿美元,未下穿3万亿大关,表明央行汇率稳定工具充足,有能力保证稳定汇率强承诺。但同时也应注意:(1)俄乌冲突、俄欧能源争端持续增加全球避险情绪,非美货币难企稳;(2)当前美国通胀具有结构性,如果美国通胀未来仍居高不下,可能导致市场对加息的重定价,进而使美元指数走强,非美货币进入新一轮贬值通道。7.25是USD/CNY的强阻力位,后续是否突破以及突破是否持续,是近期需关注的重点。 年内贬值溯源 在2022年国庆前一周(9月26日-9月30日),汇率成为国内所有大类资产最关心主题——人民币快速贬值使得股、债、商品全线下跌。期间俄乌能源纠纷升级,全球避险情绪增加,非美货币走弱,叠加欧元贬值-美元指数上涨-人民币贬值的链条,人民币汇率显著的单边波动,而随后央行打出多项组合拳平抑单边波动,也使得本轮贬值周期或稳定于7.25关口。国庆期间市场前脚预期明年6月联储利率目标从4.75%降至4.50%,后脚超预期的CPI就让机构放弃幻想,利率目标预期重回4.75%,尽管人民币呈现“V”形反转趋势,但7.25仍是短期内的强阻力位,债券市场的关注点重新回到国内基本面和资金面。而近期,在被动贬值压力牵引下离岸人民币已至7.24,又一次回到这一关口。 年内来看,年初至今人民币经历了两轮快速贬值周期,即贬值斜率显著高于以往的区间:(1)4月中旬至6月底,市场交易美联储走向鹰派,预期5月及其后多轮FOMC连续加息75BP,期间USD/CNY从6.36贬至6.70,3个月内贬值幅度5.38%。(2)从8月12日美国通胀数据出炉至现在人民币继续大幅贬值,尽管市场已经认为这样的加息幅度最终将导致衰退迅速到来,8月美国超预期的通胀数据或表明2020年来实施的MMT式刺激产生的结构性通胀难以消减,市场对联储加息预期加码, USD/CNY从6.74贬至7.20,2个月内贬值幅度6.77%,并在9月28日日内短暂穿破7.25压力位。 2022年美国开始收紧流动性进入加息周期,美元指数上涨16.43%,除卢布外全球主要货币均不同程度贬值,其中东亚主要制造国平均贬值15.26%,欧洲主要发达国家平均贬值10.28%,在岸人民币贬值13.27%,介于二者之间,表现在非美货币中较坚挺。非美货币贬值幅度巨大原因有二:(1)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加息幅度显著高于以往,但通胀却多次超市场预期,通胀和火热的就业数据使得市场不断“纠偏”,加码联储加息路径预期;(2)俄乌战争与俄欧能源争端成为避险情绪的催化剂,避险情绪升温诱使非美货币快速贬值。 2. 短期影响因素拆解 短期可将影响因素可简化为两国利差、本币强弱(贸易数据)、外币强弱(美元指数)和央行干预。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增强,从历史数据看,USD/CNY定价的锚在大部分情况下为美元指数。短期视角下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可简化为两国利差、本币强弱(贸易数据)、外币强弱(美元指数)和央行干预。 (1)两国利差:前期受联储加息影响中美利差走阔迅速,但目前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逐渐明晰,目标利率目前稳定于4.50%-4.75%,国内多重因素掣肘下进一步下调MLF利率的可能性较小,从利率平价角度看利差进一步扩大概率不大,短期汇率再出现快速贬值可能性有限;但另一方面FOMC加息议程是“on meeting by meeting basis”,即其加息幅度会根据经济数据相机抉择,在当前通胀削减进度不达预期背景下不排除加息幅度进一步增加的可能性。 (2)贸易数据:尽管影响本币强弱的基本面因素众多,但从短期视角看贸易数据决定关键。2016年底-2018年3月、2018年10月-2019年3月、2021年初-2022年3月三个时间段内USD/CNY出现了背离美元指数走势的情况。原因之一即为这些时期中国贸易数据较强。但也需注意到从结售汇数据来看,2017-2019期间汇率走强并不完全与贸易稳健挂钩,期间逆周期因子发挥了更关键作用;2022年以来尽管贸易数据依然强劲,但美元走强势头不可阻挡,本币强弱就成为了次要矛盾,影响汇率的因素是复杂的,需要全方位考虑多个因素。 (3)美元强弱:美元强弱一方面与美元本身——即美联储目标利率水平、美国国内基本面有关,一方面也和主要的美元货币对币值有关,欧、日、英对美货币对构成美元指数组成83%。美元指数中欧元占57.6%、日元占13.6%、英镑占11.9%,合计占比超83%,今年基于基本面因素和俄欧能源问题扰动,这三国加息进程偏慢,导致美元指数上行明显,这构成了人民币被动贬值的重要原因,即8月以来人民币贬值重大推手。目前来看,随着全球美元流动性迅速干涸,全球金融风险加剧,俄乌战争、俄欧能源争端催化全球避险情绪,短期内非美货币贬值不确定因素尚未完全释放; (4)央行干预:9月以来央行已经出台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上调售汇风险准备金率、召开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电视会议、窗口指导大行抛售美元等多项措施,同时或已重启“逆周期因子”,并进入掉期市场干预,9月外汇储备仅减少259亿美元,未下穿3万亿大关,表明央行汇率稳定工具充足,有能力保证其稳定汇率承诺达成。 综合以上四个短期因素,人民币在年内贬值幅度有限,尽管还有一定不确定因素,但在央行强干预承诺下,7.25是一关键阻力位。年内除非俄欧问题进一步升级、美联储加息重定价,否则考虑央行干预决心,支撑汇率进一步贬值的因素有限。从央行官员表态来看,其目标是平抑人民币汇率短期过快的单边波动,可能不存在7.20、7.25、7.30之类的心理关口,因此仅基于技术分析来说7.25是阻力位,但短期波动可能突破这一点位,需关注突破这一点位后的可持续性。 02 英国通胀点评:食品价格上涨拉动CPI超预期回升 英国9月CPI同比升10.1%,预期升10%,前值升9.9%,环比上涨0.5%。 9月英国CPI同比10.1%,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再次回到7月的高点,也是1997年以来高值。食品价格上涨是CPI回升的主要拉动因素,受交通工具燃料价格持续下跌影响,交通分项环比大幅下降,抵消了部分价格上行压力。核心CPI同比上涨6.5%,上升0.2个百分点,通胀高企。 具体来看,食品饮料价格环比上涨0.16%,在所有类别中上升幅度最大,同比上涨14.6%(8月同比13.1%),并且该分项从2021年7月以来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交通分项价格下降幅度最大,环比为-0.17%,主要由于近期国际油价持续下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汽车燃料价格。 9月通胀数据再超预期,数据公布后英镑兑美元迅速跳水,目前英国急需重建市场信心。此前亨特缩减了特拉斯的计划,本月末英国政府定于10月31日发布财政公告,对增税和削减开支的计划详细披露,但短期英国内通胀难下,货币政策进一步紧缩的预期依然较强。 03 周三策略回顾 利率波澜不惊,信用风波未平:华创投顾部债市早盘策略(2022-10-19) 【华创投顾部市场跟踪】美股集中进入财报季,财报利好提振风险情绪,美股连涨两日巩固近两周高位,道指涨超300点至四周新高。10年期美债收益率徘徊在4%,2年美债在4.45%附近波动。日元再创32年最低,直逼150。英油价抹去OPEC+减产后涨幅,布油一度失守90美元。美元指数在112附近波动,离岸人民币汇率晚间突破7.22。 海外方面:(1) 英国完全撤回减税方案, 英央行确认11月起缩表,长期英债收益率转跌。(2)美联储官员卡什卡利:核心通胀未见顶,在此之前没准备好宣布降息;供给侧问题决定硬着陆问题。如若核心CPI没有进展,利率不会停在4.75%。(3)美联储公布8-9月贴现率会议纪要:2家地方联储要求将贴现利率上调50BP,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一把手卡什卡利)希望+100BP,9家要求+75BP。(4)据Coalition Greenwich预测,200家最大的投资银行本财年的流动信贷总额将达到83亿美元,同比下降36%,至少是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公司债券收益率处于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 国内方面:(1)晚间据21世纪报杨志锦,监管已开始组织地方申报2023年专项债项目,申报规模按2023年提前批额度3倍把握。监管部门明确,对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中因额度限制无法获得支持的项目,符合专项债券项目条件的可申请报送。地方需在11月下旬前通过正式文件将申报情况报送监管部门,近期监管部门已向地方预下达了2023年提前批额度,这表明2023年提前批额度或在12月下达。从过往看,提前批额度约占当年新增限额的30%-50%,比如2022年提前批1.46万亿元,最终下达3.46万亿元。因此这也意味着此次申报的专项债资金需求基本可覆盖2023年专项债额度。但申报项目能否发行专项债还需监管部门审核,最终资金需求规模可能低于全年额度,后续可能还会补充申报专项债项目。(2)人民日报:5000多亿元增量资金将对完成全年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提供约3.8个百分点的支撑;按40%的投向基建比例测算,有望拉动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提升1.1个百分点。(3)山西省委强调:要坚决扛起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不能让国家为煤发愁。 债券策略: (1) 外部因素对资金影响弱化,税期临近关注缴税走款对资金面的影响。 (2)利率方面,扩大的地方债提前下达限额给予了市场对2023年专项债新增限额的想象空间,边际利空债市。经济数据延迟发布,或保证会议期间无其他因素干扰,从会议公开的信息来看,经济的基本面向好,对债市而言下半年利空因素或多于利多因素,预期利率还将继续保持窄幅波动状态。 (3)地产方面,关注“金九银十”中销售数据的成色。 (4)7.25是USD/CNY的技术阻力位,若突破后需关注是否可持续。 关注风险偏好的回升的影响:华创投顾部债市午盘策略(2022-10-19) 【华创投顾部市场跟踪】早盘受地方债消息影响长债利率上行,随后资金面的宽松和股市走弱引导长债利率回落,中端期限较昨日收盘小幅下行。早盘央行维持20亿7天逆回购,资金面宽松,隔夜小幅下行,7天受缴税影响边际上浮。股市方面,大盘和创业板均收跌,航运、原油、煤炭、储能领涨,医药、餐饮、家电、白酒跌幅明显,北向资金方面,沪股通早盘净流出10.51亿,深股通早盘净流出4.26亿。商品方面,油气类期货小幅上涨,双焦、黑色仍处下行通道,生猪期货价格下跌,汇率继续围绕7.20中枢波动。 消息方面,国内相关消息较少。海外方面:(1)距离美国中期选举还有三周时间,但根据一项最新的民意调查,由于美国民众担心持续高企的通胀,总统拜登的支持率仍接近他担任总统以来的最低水平,调查发现,当前仅40%的美国人认可拜登的工作表现,与一周前持平,民主党中期选举结果堪忧。(2)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日本8月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从上月的1.2343万亿美元大幅降至了1.1998万亿美元,环比减少了345亿美元,美债上行通道下借贷利率推升对冲成本。 午后需要关注: (1)“股债跷跷板”效应重新主导债市背景下,需要关注居民消费预期修复、风险偏好回升逻辑是否被证伪; (2)昨日午后非银资金一度紧张,需关注今日这种情况是否会延续; 债券策略: (1) 资金面总体处于宽松状态,需要关注税期走款边际扰动; (2) 利率处在窄幅波动区间,操作需慎之又慎。居民消费预期修复、经济基本面向好等共同因素作用下,近期市场利空因素多于利多因素,持券观望或是较好选择。 朱德健 SAC:S0360622080006 免责声明 本文仅为投资者教育之目的而发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信息作出决策。我们力求本栏目信息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风险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