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证券研究 10月19日最新观点:中国CPI高点已经过去——9月通胀数据点评
(以下内容从太平洋《太平洋证券研究 10月19日最新观点:中国CPI高点已经过去——9月通胀数据点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目录 ◆每日重大财经 ◆行业最新观点 ◆上市公司速递 每日重大财经 【财联社10月19日早间新闻精选】 1、据中国能源报18日报道,自9月底开始,电池供应持续短缺,储能企业普遍暂停接单。多家电池厂商表示,储能电池供不应求,现货已经排期到明年,主要短缺的是280Ah大电芯。 2、高盛策略师近日发布报告表示,投资者应卖出标普500指数看涨期权,买入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看涨期权。在亚洲配置中维持中国股票的超配评级,相对于境外股票更看好A股。 3、据The Information报道,苹果在iPhone 14 Plus上市不到两周就削减了该机型的产量,重新评估对该机型的需求。 4、据河南省发展改革委监测,全省精瘦肉零售均价已进入过度上涨一级预警区间。河南省将与国家联动投放政府储备猪肉,必要时进一步加大投放力度,促进生猪市场平稳运行。 5、据上海钢联18日发布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涨2000元/吨,均价报53.75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涨2500元/吨,均价报52.3万元/吨,续创历史新高。 6、据财联社记者统计,10月17日至10月18日晚间,已有17家基金公司及3家券商资管公告自购,自购金额累计达16.3亿元。 7、北向资金18日净卖出37.57亿元。贵州茅台、中国平安、隆基绿能分别被净卖出8.64亿元、2.58亿元、2.11亿元。比亚迪净买入额居首,金额为4.04亿元。 行业最新观点 【太平洋宏观尤春野】中国CPI高点已经过去——9月通胀数据点评 报告摘要 1. CPI同比涨幅不及预期。 9月CPI同比上涨2.8%,低于市场3%的预期。由于基数因素的作用,9月份CPI同比大概率是全年最高点,这意味着年内CPI难以到达3%的警戒线。几个月以来,市场一致认为年内CPI会突破3%,甚至央行也预计会有部分月份超过3%,但我们自3月份发布报告《中国会有高通胀压力吗》以来坚持认为今年CPI难破3%。而今通胀压力最大的时期已过,市场利率也随之下行,我们的结论得到初步验证。9月CPI的上行力量来自于食品项的拉动。一方面,猪肉价格同比、环比均呈上行,主要受供需两侧及基数因素的影响。同比涨幅由22.4%扩张至36%,环比则上涨5.4%。不过这一涨幅并不算大,加之猪肉在CPI中的权重较去年降低,所以对CPI拉动有限。另一方面,鲜菜价格拉动作用明显增强。9月高温及干旱等天气因素影响蔬菜供给从而推升鲜菜价格。CPI的拖累因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国际油价下行带动国内成品油价下调,这也削弱了交通通信和居住的拉动作用。第二,消费不振导致核心CPI持续疲软。 2. PPI延续下行趋势。 9月PPI同比涨幅继续回落至0.9%,下行的因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基数因素,去年下半年在能耗双控的影响下,9月PPI同比实现10.7%的两位数高增,基数的抬高大幅削弱了本月PPI同比涨幅。其次,在全球经济走弱的预期之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受到压制,相关行业PPI涨幅收窄。原材料工业PPI环比转正至0.1%,或因政策拉动和季节性影响之下国内基建投资加快,项目落地提速增加相关原材料需求,但地产需求依旧相对偏弱,因此原材料的环比改善也较为有限。此外,本月生活资料PPI同比涨幅首次高于生产资料,表明中下游企业成本端压力有所减轻。9月食品类生活资料同比上扬4.1%,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涨幅为7.4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8%。这其中猪肉价格上涨对相关行业价格上升的贡献很大。 3. CPI高点已过,对货币政策制约进一步减小。 从10月开始,CPI翘尾因素大幅走低,在核心CPI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除非猪肉价格出现类似2019年“超级猪周期”中的表现,否则四季度CPI能再创新高的可能性很低。我们预计9月CPI同比2.8%的涨幅即为年内的高点。近期高频数据显示10月份猪价再次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但我们认为未来猪价对CPI向上的拉动还是有限,一是猪价涨幅处于可控范围之内,二是猪肉整体权重有所下调,叠加天气对鲜菜供应的短期扰动减弱、油价易跌难涨,我们预计10月CPI同比涨幅为2.4%。物价形势稳定的背景下货币政策所受制约进一步减少。10月13日央行行长易纲表示中国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将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这与上半年央行持续提示通胀压力的表态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也意味着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宽松的取向。 上市公司速递 【太平洋机械】海 目 星(688559):业绩超预期,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事件 公司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3.71亿元,同比增长130.9%;归母净利润2.09-2.31亿元(中值2.2亿元),同比增长475%至 53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77-1.96亿元(中值1.86亿元),同比增长1598%至 1777%。 点评 营收规模快速提升,在手订单高增长。分季度看,预计2022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76亿元,归母净利润1.1-1.4亿元,同比增长约30-35倍。订单方面,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公司新签订单约 47 亿元(含税),同比增长约 88%;在手订单约为 73 亿元(含税),同比增长约 135%。 规模效应凸显,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净利率方面,2022Q1-Q3净利率超9%,其中三季度单季净利率超10.5%(按照归母净利润中值2.2亿元做测算),均较2021全年(5.49%)、2022H1(7.53%)持续提升,我们认为考虑到行业及公司订单收入确认节奏,四季度收入规模预计较三季度有较大增长,规模效应将进一步凸显,有望推动2022全年净利率持续提升。 定增扩产能,向光伏、卷绕叠片等业务延伸。产能端,2022年9月,公司公告拟定增募集不超过20亿元用于西部总部及激光智能装备制造基地项目一期、海目星激光智造中心等项目,将显著提升公司锂电、光伏等应用领域的激光及自动化设备的生产及交付能力。业务端,在光伏领域,公司今年4月中标晶科能源10.67亿元Topcon激光微损设备,是公司在光伏激光及自动化设备首次获得大规模订单。Topcon技术是电池片未来主流发展技术之一,根据PVInfoLink预计2022年底累计产能(含在建)有望超过50GW,2023年底将有望接近80GW。在锂电领域,公司由优势极耳切割、电芯装配等领域向卷绕叠片设备等拓展,产品品类不断丰富。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持续看好公司未来发展,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2.12/68.16/84.43亿元,上调归母净利润至4.06/8.34/11.51亿元,对应PE 34/16/12倍。 风险提示 下游扩产不及预期;同业竞争格局恶化,产品推广不及预期等。 免责声明 1、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太平洋证券研究)为太平洋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参见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的完整报告。 2、本订阅号仅面向太平洋证券签约的机构客户,仅供在新媒体渠道下的研究信息、观点的及时沟通。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太平洋证券不因其他订阅人收到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而视其为客户。 3、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及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4、本订阅号对所载研究报告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者对本订阅号所载所有内容(包括文字、音频、视频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目录 ◆每日重大财经 ◆行业最新观点 ◆上市公司速递 每日重大财经 【财联社10月19日早间新闻精选】 1、据中国能源报18日报道,自9月底开始,电池供应持续短缺,储能企业普遍暂停接单。多家电池厂商表示,储能电池供不应求,现货已经排期到明年,主要短缺的是280Ah大电芯。 2、高盛策略师近日发布报告表示,投资者应卖出标普500指数看涨期权,买入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看涨期权。在亚洲配置中维持中国股票的超配评级,相对于境外股票更看好A股。 3、据The Information报道,苹果在iPhone 14 Plus上市不到两周就削减了该机型的产量,重新评估对该机型的需求。 4、据河南省发展改革委监测,全省精瘦肉零售均价已进入过度上涨一级预警区间。河南省将与国家联动投放政府储备猪肉,必要时进一步加大投放力度,促进生猪市场平稳运行。 5、据上海钢联18日发布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涨2000元/吨,均价报53.75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涨2500元/吨,均价报52.3万元/吨,续创历史新高。 6、据财联社记者统计,10月17日至10月18日晚间,已有17家基金公司及3家券商资管公告自购,自购金额累计达16.3亿元。 7、北向资金18日净卖出37.57亿元。贵州茅台、中国平安、隆基绿能分别被净卖出8.64亿元、2.58亿元、2.11亿元。比亚迪净买入额居首,金额为4.04亿元。 行业最新观点 【太平洋宏观尤春野】中国CPI高点已经过去——9月通胀数据点评 报告摘要 1. CPI同比涨幅不及预期。 9月CPI同比上涨2.8%,低于市场3%的预期。由于基数因素的作用,9月份CPI同比大概率是全年最高点,这意味着年内CPI难以到达3%的警戒线。几个月以来,市场一致认为年内CPI会突破3%,甚至央行也预计会有部分月份超过3%,但我们自3月份发布报告《中国会有高通胀压力吗》以来坚持认为今年CPI难破3%。而今通胀压力最大的时期已过,市场利率也随之下行,我们的结论得到初步验证。9月CPI的上行力量来自于食品项的拉动。一方面,猪肉价格同比、环比均呈上行,主要受供需两侧及基数因素的影响。同比涨幅由22.4%扩张至36%,环比则上涨5.4%。不过这一涨幅并不算大,加之猪肉在CPI中的权重较去年降低,所以对CPI拉动有限。另一方面,鲜菜价格拉动作用明显增强。9月高温及干旱等天气因素影响蔬菜供给从而推升鲜菜价格。CPI的拖累因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国际油价下行带动国内成品油价下调,这也削弱了交通通信和居住的拉动作用。第二,消费不振导致核心CPI持续疲软。 2. PPI延续下行趋势。 9月PPI同比涨幅继续回落至0.9%,下行的因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基数因素,去年下半年在能耗双控的影响下,9月PPI同比实现10.7%的两位数高增,基数的抬高大幅削弱了本月PPI同比涨幅。其次,在全球经济走弱的预期之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受到压制,相关行业PPI涨幅收窄。原材料工业PPI环比转正至0.1%,或因政策拉动和季节性影响之下国内基建投资加快,项目落地提速增加相关原材料需求,但地产需求依旧相对偏弱,因此原材料的环比改善也较为有限。此外,本月生活资料PPI同比涨幅首次高于生产资料,表明中下游企业成本端压力有所减轻。9月食品类生活资料同比上扬4.1%,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涨幅为7.4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8%。这其中猪肉价格上涨对相关行业价格上升的贡献很大。 3. CPI高点已过,对货币政策制约进一步减小。 从10月开始,CPI翘尾因素大幅走低,在核心CPI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除非猪肉价格出现类似2019年“超级猪周期”中的表现,否则四季度CPI能再创新高的可能性很低。我们预计9月CPI同比2.8%的涨幅即为年内的高点。近期高频数据显示10月份猪价再次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但我们认为未来猪价对CPI向上的拉动还是有限,一是猪价涨幅处于可控范围之内,二是猪肉整体权重有所下调,叠加天气对鲜菜供应的短期扰动减弱、油价易跌难涨,我们预计10月CPI同比涨幅为2.4%。物价形势稳定的背景下货币政策所受制约进一步减少。10月13日央行行长易纲表示中国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将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这与上半年央行持续提示通胀压力的表态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也意味着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宽松的取向。 上市公司速递 【太平洋机械】海 目 星(688559):业绩超预期,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事件 公司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3.71亿元,同比增长130.9%;归母净利润2.09-2.31亿元(中值2.2亿元),同比增长475%至 53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77-1.96亿元(中值1.86亿元),同比增长1598%至 1777%。 点评 营收规模快速提升,在手订单高增长。分季度看,预计2022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76亿元,归母净利润1.1-1.4亿元,同比增长约30-35倍。订单方面,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公司新签订单约 47 亿元(含税),同比增长约 88%;在手订单约为 73 亿元(含税),同比增长约 135%。 规模效应凸显,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净利率方面,2022Q1-Q3净利率超9%,其中三季度单季净利率超10.5%(按照归母净利润中值2.2亿元做测算),均较2021全年(5.49%)、2022H1(7.53%)持续提升,我们认为考虑到行业及公司订单收入确认节奏,四季度收入规模预计较三季度有较大增长,规模效应将进一步凸显,有望推动2022全年净利率持续提升。 定增扩产能,向光伏、卷绕叠片等业务延伸。产能端,2022年9月,公司公告拟定增募集不超过20亿元用于西部总部及激光智能装备制造基地项目一期、海目星激光智造中心等项目,将显著提升公司锂电、光伏等应用领域的激光及自动化设备的生产及交付能力。业务端,在光伏领域,公司今年4月中标晶科能源10.67亿元Topcon激光微损设备,是公司在光伏激光及自动化设备首次获得大规模订单。Topcon技术是电池片未来主流发展技术之一,根据PVInfoLink预计2022年底累计产能(含在建)有望超过50GW,2023年底将有望接近80GW。在锂电领域,公司由优势极耳切割、电芯装配等领域向卷绕叠片设备等拓展,产品品类不断丰富。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持续看好公司未来发展,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2.12/68.16/84.43亿元,上调归母净利润至4.06/8.34/11.51亿元,对应PE 34/16/12倍。 风险提示 下游扩产不及预期;同业竞争格局恶化,产品推广不及预期等。 免责声明 1、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太平洋证券研究)为太平洋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参见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的完整报告。 2、本订阅号仅面向太平洋证券签约的机构客户,仅供在新媒体渠道下的研究信息、观点的及时沟通。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太平洋证券不因其他订阅人收到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而视其为客户。 3、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及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4、本订阅号对所载研究报告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者对本订阅号所载所有内容(包括文字、音频、视频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