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内需不足的价格体现——华创投顾部债券日报2022-10-14

内需不足的价格体现——华创投顾部债券日报2022-10-14

作者:微信公众号【屈庆债券论坛】/ 发布时间:2022-10-14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华创证券《内需不足的价格体现——华创投顾部债券日报2022-10-14》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数据速览 中国9月CPI同比上涨2.8%,预期3%,前值2.5%;环比0.3%。9月PPI同比上涨0.9%,预期1.1%,前值2.3%;环比-0.1%。 01 市场展望:内需不足的价格体现 1、CPI同比上行,核心CPI低迷 9月CPI同比2.8%,较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其中翘尾因素约0.8%;CPI环比0.3%,低于季节性(历史同期均值为0.5%)。食品价格拉动CPI环比上涨0.35个百分点,多数食品涨价幅度高于季节性;而受国际油价下行影响,非食品价格上涨受到抑制,环比持平上月。核心CPI同比上涨0.6%,回落0.2个百分点,环比0.0%,显示内需持续疲弱。 CPI食品同比8.8%,较8月上升2.7个百分点,环比1.9%(历史同期均值为1.1%)。其中,鲜菜、猪肉、蛋类是主要上涨项,且均超过季节性。(1)高温干旱天气影响蔬菜生长、采收,鲜菜价格上涨6.8%,涨幅较上月扩大1.4个百分点。(2)节日需求拉动猪肉消费季节性回升,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全月平均涨幅5.4%。9月中央与地方共投放储备猪肉20万吨,达到单月投放最高水平,一定程度缓解供给压力。(3)秋期开学需求抬升鸡蛋价格,叠加节日备货因素,鸡蛋价格上涨6.0%;食用油、鲜果和粮食等食品价格整体抬升,基本符合季节性。 CPI非食品同比1.5%,较8月回落0.2个百分点,环比0.0%(历史同期均值为0.3%。)油价持续下行导致交通和通信弱于季节性是CPI非食品的主要拖累。(1)在国际油价下跌带动下,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1.2%和1.3%,交通工具燃料价格环比下跌1.2%,低于历史均值0.4%。(2)9月秋季开学,教育服务环比季节性回升0.7%,但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开学复课受阻,环比涨幅低于历史均值1.4%。(3)夏秋换季,服装购买需求有所提高,CPI衣着分项环比上涨0.8%。(4)房租价格环比-0.2%持续低于季节性(0.2%),反映地产和就业压力依旧偏大。 2、PPI环比下行放缓,同比持续回落 9月PPI同比0.9%,较8月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翘尾因素1.3%;PPI环比-0.2%。上游采矿业和原材料价格回落依然是PPI环比下降的主要因素,但上游工业品价格下行态势放缓,中游制造价格变化不大,下游消费中必选消费价格多数下跌。 PPI生产资料环比-0.2%,跌幅收窄1.4个百分点。多数工业品价格降幅均明显收窄,内需定价产品持续改善。(1)受国际油价下跌影响,国内相关产业价格有所下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3.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下降1.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下降0.1%。(2)9月为基建开工旺季,基建投资项目实施速度有所加快,金属、水泥等相关行业需求回升,价格降幅均有收窄。黑色金属价格下降1.7%,降幅收窄2.4个百分点;有色金属价格下降0.1%,降幅收窄1.9个百分点。(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由下降4.3%转为上涨0.5%,入秋后储煤需求提升拉动相关工业品价格上涨。除此之外,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由下降0.2%转为上涨0.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价格上涨1.3%,涨幅扩大1.0个百分点。 PPI生活资料环比0.1%,较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食品涨幅回升,衣着和一般日用品环比与上期持平。(1)食品价格回升0.3个百分点至0.3%,耐用消费品价格回升0.4个百分点,由负转正至0.0%,需求持续改善。(2)衣着和一般日用品环比与上期持平,价格整体稳定。 3、内需不足是主要矛盾,债市或维持震荡 CPI方面,9月CPI中主要食品价格上涨高于季节性,但非食品和核心通胀低迷导致9月CPI再度低于预期,也凸显内需疲弱的状态未有明显改善。高频数据显示9月以来蔬菜价格上涨斜率依旧超季节性,猪肉价格呈温和上涨态势,但核心通胀短期内难以大幅改善,叠加去年10-11月基数走高,今年10-11月CPI仍将小幅回落,年内通胀不构成政策的主要制约因素。 PPI方面,9月大宗商品价格环比降幅放缓,但在去年高基数下同比依旧大幅回落。往后看,进入冬季欧洲能源供需失衡问题加剧,国内基建发力等对工业品需求回升,PPI环比下降最快的阶段或已经过去;但去年10月PPI在国内限电背景下环比上涨2.5%,受此基数影响,今年10月PPI同比可能转负。CPI-PPI剪刀差扩大,有助于中下游制造业利润改善,但同时PPI转负可能对我国地方财政和出口金额形成一定压力。 债市方面,低于预期的通胀数据对债市短期有小幅提振作用,核心CPI低迷反映出终端内需不足。不过不能忽视的是,PPI中多数工业品跌幅收窄,折射出国内投资需求有所企稳。后修经济修复可能呈现结构化特征,消费在疫情制约下整体偏弱,而工业生产在基建投资带动下弱修复。此外,CPI破3%风险暂时解除,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趋于减弱,但并非意味着降息降准能够短期落地。综合考虑社融和经济修复、前期政策出台节奏和外部压力,我们认为短期内进一步总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落地概率不大。在稳增长政策发力和经济弱修复下,债市可能维持震荡表现。 02 周五策略回顾 通胀不息,加息不止:华创投顾部债市早盘策略(2022-10-14) 【华创投顾部市场跟踪】周四美国公布的9月CPI和核心CPI均超预期,市场对美联储激进加息预期升温。美国各类资产均对CPI有短暂的强烈反应但并没有持续。美国三大股指先跌后反弹,道指收涨2.83%、标普收涨2.6%,纳指收涨2.23%。10年美债收益率涨5个基点,报3.95%;2年期涨16个基点,报4.455%。美元指数在CPI数据发布后短线拉升约80点,后在英政府有望扭转减税方案的消息下回落,最终跌0.71%报112.46。 海外方面:(1)美国9月CPI同比上涨8.2%,高于市场预期8.1%,前值8.3%;核心CPI同比上涨6.6%,再创40年新高。其中,住房、食品和医疗保健价格上涨幅度最大。食品价格连续第二个月环比上涨0.8%,医疗保健价格环比上涨1%,租金环比上涨了0.8%,为1990年6月以来最大单月升幅。汽油和二手车价格下降。超预期的通胀数据几乎坐实11月加息75个基点。(2)在英国央行加大债券购买力度后,英国长期国债出现反弹。周三数据显示英国央行购买了45.6亿英镑的债券。有报道称,英国官员在设法逆转英国首相特拉斯的减税计划,消息导致英镑兑美元强劲反弹。 国内方面:10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卫健委表示要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国家疾控局表示当前全国疫情形势严峻复杂但总体可控,不能以“静默”代替管控,对风险区域外的学校、餐饮 坚决避免“一关了之”。 今日债市关注: (1)美国通胀持续高位。美国CPI、PPI双双超预期,让11月加息75bp板上钉钉。通胀的高韧性导致后续美联储加息节奏难以放缓,强美元周期难以结束,海外市场动荡风险仍存。对国内市场,可能会加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需要密切关注外围动荡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影响。 (2)国内通胀和外贸数据。CPI在去年低基数和猪价菜价上涨的拉动下可能回升至2.9%左右,出口从高频数据看可能延续回落,但不会失速下滑,两者对债市具有相反的影响。通胀数据可以间接反映出内需情况,出口数据则可以反映外需表现,这对我们判断当前我国经济环境都会有较大启发。 国内通胀持续低于预期:华创投顾部债市午盘策略(2022-10-14) 【华创投顾部市场跟踪】周五上午各期限利率全线下行,一是资金面宽松,二是公布的国内9月通胀数据略低于预期。22国债19午盘下行1bp,22国开15下行0.5bp。股市反弹,可能受到海外股市反弹的提振;医药、消费、交运板块领涨。 通胀数据方面,中国9月CPI同比上涨2.8%,预期2.9%,前值2.5%;环比0.3%。9月PPI同比上涨0.9%,预期1.0%,前值2.3%;环比-0.1%。CPI方面,主要食品价格上涨高于季节性,但非食品和核心通胀低迷导致9月CPI再度低于预期,反映内需疲弱的状态还未明显改善。PPI环比下降放缓,但在去年高基数下同比依旧大幅回落。上游原材料价格环比降幅均有所收窄,主要受到海外能源供给偏紧,国内基建投资需求回升等因素支撑。往后看,CPI和PPI同比都将延续回落,CPI- PPI剪刀差扩大有利于下游制造业利润改善。 午后关注: (1)CPI未超预期,PPI如期回落,年内通胀压力走低,不构成对政策的主要制约因素。后续国内主要矛盾依旧是提振需求,稳定增长。8月以来围绕地产、基建、消费等各方面的稳增长政策加码,实际效果如何还是影响债市的关键主线。 (2)即将公布的进出口数据。市场对外需走弱有一定预期,但预计不会失速下滑。若出口连续放缓,将凸显需求缺口,提振国内需求来对抗经济下行压力就显得更加紧迫,预计也会促使更多促消费和稳地产的政策出台。 朱德健 SAC:S0360622080006 免责声明 本文仅为投资者教育之目的而发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信息作出决策。我们力求本栏目信息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风险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