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银河晨报】10.13丨美联储有没有按计划量化紧缩(QT)

【银河晨报】10.13丨美联储有没有按计划量化紧缩(QT)

作者:微信公众号【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3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中国银河《【银河晨报】10.13丨美联储有没有按计划量化紧缩(QT)》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银河晨报 2022.10.13 1. 宏观:美联储有没有按计划量化紧缩(QT)? 2. 银行:社融超预期,关注政策成效持续释放—9月金融数据点评 3. 房地产:“金九”弱修复,政策组合拳释放积极信号 4. 建筑:景气度回升,电力、热力和水利增速快 5. 建材:水泥、玻璃价格上涨,节后市场需求将进一步释放 6. 科创板:战略配售收益率超65%,做市商制度有望提升流动性 7. 当升科技(300073):产品技术超群,客户资源优质,竞争优势显著 8. 华宏科技(002645):寡头垄断地位逐步确立,布局高性能磁材戴维斯双击可期 /// 银河观点 /// 宏观:美联储有没有按计划量化紧缩(QT)? 许冬石丨宏观分析师 S0130515030003 一、核心观点 (一)美联储2022年6到8月按计划通过QT完成缩表,关注2023年缩表的风险 通过计算国债和MBS缩减规模可以得出这一时段国债缩减共计874.9亿美元,MBS在6到8月每月停止175亿美元的再投资,和公布计划一致。银行间流动性迅速收紧,10月初的准备金已经从峰值下降了1.28万亿美元。虽然限制银行系统的货币派生可能正是在打击总需求的美联储想看到的,但是QT出售的长债和MBS如果主要靠消耗银行准备金承接可能会给银行系统流动性增加过大压力。自9月起,美联储缩表规模开始翻倍为950亿美元/月,停止QT时间尚不确定。当前美债定价受加息影响更大,QT短期效果不明显,但在美联储2023年一季度后难再持续加息的背景下,未来更加紧张的银行间流动性对美债的影响可能凸显。 (二)2019年QT结束和QT造成的银行间流动性枯竭相关 2019年9月17日,处于偏低水平的银行存款准备金和其他因素共振导致回购市场流动性枯竭,美联储有史以来第一次失去了对有效联邦基金利率(EFFR)的控制,随后不得不当即终结QT并为市场重新注入资金。回购市场危机中流动性枯竭的导火索也包括短期资金需求大幅上升、后金融危机时代法律限制银行借款等因素有关,但是QT导致的银行存款准备金下行是最主要的因素,也证明了QT效果的不可预见性。 (三)量化紧缩(QT)和缩表存在概念区别 QT是缩减资产负债表的一种方式,但量化紧缩的规模和资产负债表下降的规模并不是等量的,美联储也并没有对具体的资产负债表缩减规模做出保证,这是因为影响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因素较多,且不同资产类别入账方式各不相同、比较复杂。严格的来说,美联储并没有确切的“缩表”目标,而只有具体的QT目标,这也意味着只要QT是按照计划进行的,美联储就是在按时“缩表”。 (四)计算国债QT数量时需要调整通胀指数国债(TIPS) 美联储的Taper于2022年3月停止,QT从6月开始,也即3到5月没有国债净购买或出售,但国债的账面价值一直稳定上行。上行背后的原因就是TIPS跟随迅速走高的通胀对本金进行了补偿,这种补偿持续反映在账面上,在QT的时候则会对国债缩减的数量形成干扰。2022年6月1日到8月31日之间,资产负债表中“通胀补偿”一项因为高通胀增速而增加了117.08亿美元;将这一部分和同期“美国国债”减少的757.82亿美元相加即得到874.9亿美元,和SOMAH账户国债持仓完全吻合,也基本达到了6到8月国债量化紧缩900亿美元的计划。 (五)量化紧缩的MBS数量 = 偿付资金 + 延迟结算MBS净入账 – 纽约联储宣布的购买规模 以8月MBS变动为例,偿付资金 + 延迟入账调整 = 253.124亿美元,同一时段纽约联储宣布再购买的规模为78亿美元,两者差值即为175亿美元。也就是说,8月MBS产生了253亿美元的现金流,其中超过175亿美元的部分被进行了再投资,即78亿美元的新增滚动购买规模。用同样方法可以估算出5-8月MBS缩减规模和计划几乎完全一致。美联储正严格按照计划进行量化紧缩,9月严格执行950亿美元缩表计划是大概率。 (六)量化紧缩相关的美联储的账面亏损和实际亏损在2022年内不会影响加息和QT进程 首先,美联储有相当一部分资产会持有到期,因此账面价格的变动并不影响实际损益。其次,当利息支出大于收入时,美联储会印钞支付利息并形成现实亏损。应对这种亏损的常用方式是建立“延递资产”:利差倒挂产生的亏损将会被计入这一资产,在利差回正后产生的利润或此前积累的利润将逐渐冲销“延递资产”里的亏损。同理,“延递资产”对于美联储QT中出售并产生实际亏损的国债和MBS资产也适用。所以,通胀和市场流动性才是影响加息和QT的主要因素,亏损在会计调整后可以通过未来的收益逐渐消化掉。 二、风险提示 美国市场流动性超预期恶化,主要央行政策突然转向。 银行:社融超预期,关注政策成效持续释放—9月金融数据点评 张一纬丨银行行业分析师 S0130519010001 一、核心观点 (一)事件 央行公布了2022年9月金融数据。 (二)新增社融规模回暖,表现超预期 9月单月新增社融3.53万亿元,超过2.73万亿元的预期,同比多增6274亿元,较7-8月回暖。截至9月末,社融存量340.65万亿元,同比增长10.58%,增速小幅回升。 (三)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和表外融资改善是社融回暖主因 9月单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57万亿元,同比多增7964亿元,增幅为2022年以来最高,主要受益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实到位的带动;新增政府债券5525亿元,同比少增2541亿元;新增企业债融资876亿元,同比少增261亿元;新增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021亿元,同比多增249亿元;新增表外融资1449亿元,同比多增3555亿元,委托贷款增长较快,信托贷款降幅收敛。9月单月,新增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1507亿元和3485亿元,同比多增1529亿元和少减1906亿元。 (四)金融机构贷款高增,配置结构优化 截至9月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10.76万亿元,同比增长11.2%,高于8月增速;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47万亿元,同比多增8100亿元,创2022年以来新高;其中,新增短期贷款9605亿元,同比多增4560亿元,新增中长期贷款1.69万亿元,同比多增5329亿元,票据融资减少827亿元,同比多减2180亿元。居民部门新增短贷和中长期贷款同比再度负增长。9月单月居民部门新增贷款6503亿元,同比少增1383亿元;其中,新增短期贷款3038亿元,同比少增181亿元;新增中长期贷款3456亿元,同比少增1211亿元。企业部门贷款增速大幅提升,短贷与中长期贷款均表现亮眼,预计基建类贷款表现不弱。9月单月企业部门新增人民币贷款1.92万亿元,同比多增9370亿元。其中,新增短期贷款6567亿元,同比少多增4741亿元;新增中长期贷款1.35万亿元,同比多增6540亿元。 (五)预计政策成效释放对信贷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四季度关注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财政贴息的贡献 考虑到国常会在前期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基础上再度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叠加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基建投资有望持续发力。此外,国常会于9月指出对制造业、服务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在第四季度更新改造设备,支持全国性商业银行以不高于3.2%的利率积极投放中长期贷款,央行按本金100%对商业银行予以专项再贷款支持,额度2000亿元以上,同时中央财政为贷款主体贴息2.5%,有助于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缓解银行息差压力,刺激信贷需求。 二、投资建议 稳增长政策成效释放,基建投资持续发力,地产领域监管边际放松、风险化解力度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继续支持小微、制造业融资需求,利好信贷改善。我们继续看好当前阶段银行板块估值低位配置机会,给予“推荐”评级。个股方面,继续推荐江浙成渝地区优质中小银行:成都银行(601838)、南京银行(601009)、杭州银行(600926)和江苏银行(600919)。 三、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导致资产质量恶化的风险。 房地产:“金九”弱修复,政策组合拳释放积极信号 王秋蘅丨房地产行业分析师 S0130520050006 一、核心观点 (一)“金九”缺席,销售弱修复,期待“银十” 2022年9月,30城新房销售面积1310.17万平,同比增速为-13.91%,环比增速为6.58%,成交套数117536套,同比增速为-17.02%,环比增速为4.19%,本月成交面积和套数较8月有小幅回升。9月底以来,政策端发力稳楼市、扭预期,多部门出台下调利率、个税退税等措施,刺激刚需及改善性需求、稳定预期,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四季度销售将继续保持弱复苏态势,期待“银十”的表现。 (二)二轮土拍较一轮稍有回温,流拍情况好转,溢价率略有下降 截至10月1日,除了沈阳外,已有21城完成第二轮集中供地。从成交规模看,已完成第二轮集中拍地的21城累计揽金5396亿元,超过22城首轮土地总出让金4988亿元,同比增加8.18%。从地块数量看,二轮集中供地21城12832元/平方米,较一轮土拍上升2.3%。从流拍情况来看,21个重点城市二轮集中土拍平均流拍率仅4.99%,较一轮土拍的19.8%下降14.81pct,得益于地方供地规则的放宽和拿地门槛的降低,土地流拍现象持续好转。从溢价成交情况来看,21个重点城市二轮集中土拍平均溢价率仅4.12%,较一轮土拍下降5.48pct。 (三)三轮土拍开启,七成地块低价成交 第三批集中供地的22个城市有17个发布公告,13个完成出让。土地供应量共1827.37万方,较去年三轮同比下降68.11%,较二轮环比增加3.59%,供应量仍大幅缩减。已完成第三批集中供地的13个城市,目前共计成交涉宅用地226宗,成交规划建筑面积2665万平方米,收金3865亿元。其中,154宗地块底价成交,底价成交率达70.8%,较二轮增加5.01pct,31宗地块触限成交,触限成交率13.14%,较二轮下降5.12pct。 (四)政策组合拳释放积极信号 9月底连续两天发布三大重磅政策,阶段性降息减税,提振市场需求。虽然本次下调房贷利率是“因城施策”层面的政策,但由于是央行授权的大范围统一调整,惠及的城市范围更广,较于之前城市各自调整政策的行为,对市场的提振效果将更为明显。二手房个人所得税通常按成交价的1%-2%或差额的20%来计算,本次退二手房交易个税降低了居民购房成本,有利于释放改善性需求,提升二手房市场交易热度。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迎来了2015年以来的首次下调,并已经处于历史最低水平(5年期以上3.1%),叠加房贷利率下行空间的打开,开启了地产信贷的宽松周期。 二、投资建议 相较于前期“因城施策”层面自下而上的分散支持,930自上而下的政策组合拳具有更强的信号作用和更明显的刺激效果,我们认为针对利率政策的一系列调整开启了行业信贷宽松周期,四季度或是新一轮政策窗口期,前期困扰行业的主要问题都在逐步进行解决和修正,我们认为接下来行业将走上弱复苏的道路,看好板块四季度的行情。我们建议关注强信用房企:万科A(000002)、保利地产(600048)、金地集团(600383)、招商蛇口(001979)、滨江集团(002244),建议关注优质物业管理公司:招商积余(001914)。 三、风险提示 销售下滑超预期、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等风险。 建筑:景气度回升,电力、热力和水利增速快 龙天光丨建筑行业分析师 S0130519060004 一、核心观点 (一)建筑业景气度大幅回升 9月份,我国PMI为50.1%,比上月上升0.7pct,升至扩张区间。建筑业商务活动PMI为60.2%,比上月上升3.7pct。建筑业新订单PMI为51.8%,比上月下降1.6pct。9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9%,比上月下降0.8pct,仍高于临界点,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继续扩张,但扩张步伐有所放缓。建筑业景气度明显回升,为稳增长提供支撑。 (二)货币供应较为充裕 2022年8月末,我国M1余额66.46万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同比提高1.9pct。M2 余额259.51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同比提高4pct。今年以来,M1整体趋势向上,M2同比增速持续走高。年初至今我国货币供应较为充裕,同期美联储为抑制通胀持续猛烈加息,人民币贬值较多。 (三)基建投资持续回升,电力、热力和水利投资增速较快 基建是稳增长抓手,政策对基建的定调从适度超前过渡到全面加强。2022年1-8月,广义基建投资增速为10.37%,增速环比提高0.9pct。其中,1-8月,水利管理业投资同比增长15%,增速环比提高0.5pct。1-7月,电力、热力投资同比增长17.9%。政策对电力、热力和水利投资支持力度较大,尤其是水利投资,论证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叠加专项债支持,景气度较高。 二、投资建议 行业集中度提升,推荐基建产业链投资机会。我国八大建筑央企新签订单市场占有率从2013年的24.38%提升至2021年的37.88%,建筑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截至10月11日,建筑指数动态PE为9.8倍,在过去10年的历史分位点为28.65%。PB为0.88倍,在过去10年的历史分位点为0.78%。股息率为2.39%,在过去10年的历史分位点为97.08%。建筑行业估值处理历史中低位,安全边际较高。基建是稳增长抓手,专项债和政策性银行为基建提供支持,推荐基建产业链投资机会。推荐中国电建(601669)、中国铁建(601186)、中国交建(601800)、中国中铁(601390)、中国建筑(601668)、中国能建(601868)、中国中冶(601618)、中国化学(601117)等。建议关注华设集团(603018)、设计总院(603357)、山东路桥(000498)、四川路桥(600039)、粤水电(002060)、浙江交科(002061)等。 三、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影响生产经营的风险;固定资产投资下滑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收不及预期的风险。 建材:水泥、玻璃价格上涨,节后市场需求将进一步释放 王婷丨建材行业分析师 S0130519060002 一、核心观点 (一)水泥:需求弱复苏持续,价格继续上涨 本周水泥价格继续呈上涨态势。需求方面,节前水泥市场需求环比有小幅提升,但较往年同期相比表现仍然较弱,磨机开工负荷有所提升,短期来看,水泥市场需求环比有所上升,同比较弱,延续弱势复苏态势。供给方面,错峰停窑计划陆续完成,部分省份仍将继续执行错峰生产计划,总体来看供给压力有所增加,在市场需求弱势供给增加的情况下,熟料库存继续上升,本周全国熟料库容比为71.75%,环比增长0.07个百分点。预计国庆节后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基建端继续发力,重点工程项目开工有望增加,将带动水泥市场需求,建议关注水泥区域龙头企业。 (二)玻璃:浮法玻璃价格回涨 本周玻璃浮法厂部分区域出货有所好转,浮法玻璃市场处于阶段性补货阶段,需求增加,继续关注后续订单变化及成交持续情况。供给方面,周内浮法玻璃产线冷修2条改产2条,供给量环比小幅下降。在需求提升供给小幅收缩的背景下,浮法玻璃企业库存继续下降,环比上周下降4.59%。今年受地产不景气、下游资金紧张等原因影响,浮法玻璃市场需求表现一般,短期来看,地产资金紧张问题仍存,浮法玻璃市场需求偏弱,在需求未见改善情况下,玻璃企业业绩好转仍需等待。 (三)玻璃纤维:粗纱价格呈下降走势,电子纱价格暂稳 本周玻纤粗纱价格小幅下降,当前市场需求疲软,中下游按需补货为主,目前各池窑厂家去库存压力加大;电子纱价格近期趋稳,供给端变化不大,需求端下游终端市场支撑力不足,需求释放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压力有所增加。玻璃纤维下游需求如风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与碳中和高度相关,受益于下游新应用需求的扩张,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建议关注玻纤行业龙头企业。 (四)消费建材:多因素导致需求暂时走弱,双碳背景下绿色建材仍收益 受地产不景气、下游竣工端资金紧张、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消费建材类市场需求走弱。从中长期来看,在碳中和大背景下,建筑能耗标准的提升有助于高品质绿色建材应用的普及和推广,具有规模优势和产品品质优势的行业龙头将受益,建议关注消费建材龙头企业。 二、投资建议 消费建材:推荐具有规模优势和产品品质优势的龙头企业公元股份(002641)、东方雨虹(002271)、伟星新材(002372)、北新建材(000786)、科顺股份(300737)、坚朗五金(002791)。玻璃纤维:推荐产能进一步扩张的玻纤龙头中国巨石(600176)。水泥:推荐水泥区域龙头企业华新水泥(600801)、上峰水泥(000672)。玻璃:建议关注高端产品占比提升的旗滨集团(601636)、南玻A(000012)。 三、风险提示 原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新增产能超预期的风险;地产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风险。 科创板:战略配售收益率超65%,做市商制度有望提升流动性 吴砚靖丨科创板分析师 S0130519070001 邹文倩丨科创板分析师 S0130519060003 李璐昕丨科创板分析师 S0130521040001 一、核心观点 (一)科创板战略配售上市首日收益率超65%,电子行业获配资金领先 科创板整体战略投资者上市首日收益率为65.2%,最新收益率为30.7%。企业资金获配金额最高,收益率最低,员工资管计划获配金额最低,收益率最高。截至2022年9月27日,科创板共有1348次首发战略配售,首发累计获配投入资金共计1439.19亿元。上市首日浮动盈亏为938.23亿元,收益率为65.19%;最新浮动盈亏为442.45亿元,收益率为30.74%。战略投资者分类型来看,企业资金、险资/国资基金、公募基金、券商、员工资管计划和其他投资者首发累计获配金额分别为546.96、223.37、48.56、213.88、42.26、364.17亿元,上市首日收益率分别为10.7%、123.6%、1.1%、106.5%、124.1%、88.7%;最新浮动收益率分别为7.7%、44.4%、-0.1%、74.1%、99.7%、27.6%。 (二)科创板流动性呈现震荡下行趋势,板块内低于换手率均值公司超65% 流动性方面,截至9月28日,科创板日平均换手率为2.38%,高于创业板的1.98%与上证主板的0.75%,低于北交所的8.00%;周平均换手率为2.20%,高于创业板与上证主板,低于北交所;月平均换手率为2.20%,高于上证主板与北交所,低于创业板;纵向来看,年初至今,科创板换手率均值为3.01%,呈现震荡下行趋势,其中, 6月与8月中旬出现两个大于4%的峰值。板块内公司换手率低于日平均的为338家,低于周平均的为350家,低于月平均的为314家。 (三)科创板做市商制度首批8家券商获批,有望增加板块流动性 9月15日,证监会批复中信建投证券、华泰证券、银河证券、申万宏源证券、东方证券、财通证券、国信证券、国金证券8家券商科创板做市交易业务资格,并要求上述机构自批复下发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工作。依据上述条件预计约27家券商能满足准入要求。此次证监会首批8家券商获科创板做市商试点资格,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科创板流动性。 二、投资建议 科创板今年迎来大非三年解禁期,加之美联储加息预期及外围局势影响,板块估值持续回落,高估值逐渐消化,优质个股配置价值逐渐显现,建议关注新能源、半导体、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子领域中期景气度高,有技术优势壁垒的优质个股。 三、风险提示 解禁的风险;疫情反复的风险;技术迭代较快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当升科技(300073):产品技术超群,客户资源优质,竞争优势显著 周然丨电新行业分析师 S0130514020001 一、核心观点 (一)产品定位高端 公司是全球锂电正极材料的龙头企业,主要从事钴酸锂、多元材料及锰酸锂等小型锂电、动力锂电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集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产业运营于一体。公司在2022年7月召开的新品全球发布会上重磅公布了六款产品。其中,双相复合固态锂电正极材料、固态电解质解决了正极与电解质固固界面难题;新型富锂锰基产品开发进展顺利;新一代钠电正极材料已向国内主流电池生产商送样,客户给予高度评价,产品性能指标优于市场同类产品。 (二)高镍产品匹配4680圆柱 公司目前主推的NCM8系、9系产品均已实现批量销售,主要面向海外市场,部分运用在4680圆柱电池上。公司高镍产品出货量大幅增长,占比不断提升。2022年半年报显示,公司高压实、长寿命NCMA高镍产品已持续向国际高端客户供货。Ni90产品已成功向包括欧美著名电池生产商、车企在内的客户出货。Ni93产品通过全球多家主流电池企业的测试,成功导入国际高端电动汽车供应链并实现批量供货。公司顺利开发出超高镍无钴材料,成功解决超高镍正极材料在容量、倍率、循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技术性能指标大幅提升。公司高镍及超高镍产品广泛应用于欧美客户的各类动力电池,为特斯拉、宝马、大众、日产、三菱等一批海外高端车企提供配套。 (三)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 公司研发投入大,高投入助力专利成果。公司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元素球形前驱体共沉淀技术、正极材料均匀锂化与结晶技术、多元素掺杂协同改性技术、掺杂-包覆改性一步合成技术、微粉级颗粒表(界)面多层次协同修饰技术、前驱体废水梯次利用与综合回收再利用技术等40多项关键技术。截至2022年6月底,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19项。 (四)客户开拓出色,海外基因深远 公司目前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时向中、日、韩、欧美高端锂电客户提供高品质锂电正极材料的供应商。全球前十大锂电巨头均是公司客户。公司与核心客户三星SDI、LG化学、SK on等欧美大客户的合作持续深入,动力方面的出货逐渐放量,海外业务占比不断提升。公司海外客户的渗透率远高于其他正极材料企业。随着海外新能源车销量的爆发成为全球主力市场,未来公司海外业务收入的占比有望持续提升,带来超预期的业绩增量。 (五)产能利用率高,盈利能力强 公司产能利用率连续多年行业领先,均达到94%以上。公司2021年利用率约110%(通过技改和外协实现),远高于可比公司。产能利用率高有利于公司摊薄折旧、人工等刚性成本,维持单吨毛利水平。在全行业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公司2022年上半年锂电材料的单吨毛利润达到约3万元/吨,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二、投资建议 作为全球锂电正极龙头,公司产品定位高端,高镍固态等前沿技术储备深厚,客户结构优质。公司打通上游产业链,全球布局提速,产能步入收获期,经营稳扎稳打,业绩全面向好。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19.2亿元/25.1亿元,EPS为3.79元/4.96元,以2022年10月11日收盘价65.32元/股计算,对应PE为17.2倍/13.2倍,维持“推荐”评级。 三、风险提示 1、新冠疫情对行业冲击超预期的风险;2、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变化的风险;3、锂电池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4、公司新产能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5、客户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6、上游原材料涨幅过大又无法向下游传导的风险。 华宏科技(002645):寡头垄断地位逐步确立,布局高性能磁材戴维斯双击可期 陶贻功丨环保公用行业分析师 S0130522030001 严明丨环保公用行业分析师 S0130520070002 一、核心观点 (一)事件 公司发布公告,拟投资2.5亿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沪甬合作示范园二期建设年产4000吨高性能磁性材料项目。 (二)坚定产业链延伸、实现产能升级;打造高性能磁材业绩增长极 公司拟投资2.5亿在宁波建设4000吨高性能磁材项目,预计建设周期6个月,公司将通过新建产线,在扩大产能的同时,积极拓展产品在新能源、3C 消费类电子等高端领域的应用。该项目一方面是公司业务从稀土回收向下游高端磁材延伸的重要标志,打开新的成长空间;同时也是现有磁材业务从中低端向高端应用领域的产能升级,磁材业务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公司现有磁材产能2000吨,随着该项目投产,公司总产能将达到6000吨,在稀土-磁材产业链的话语权将显著增强。我们判断公司未来有望继续通过新建、并购等方式加大在高性能磁场领域的布局,打造新的业绩增长极。且随着公司高性能磁材产能的逐步放量,公司产品销售有望从周期性较强的稀土氧化物转向偏消费、成长的低碳新材料,将有利于公司业绩稳定性的提升;进而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 (三)稀土回收产能持续增长,确立寡头垄断地位 公司和南方稀土合资成立的赣州华卓项目稀土废料处理能力6万吨/年,对应镨钕氧化物产能1.2万吨以上。公司目前核准产能4000吨/年,未来计划扩产至1万吨以上。我们测算,2021年公司稀土回收市占率超过20%,如1万吨产能完全释放,公司在稀土回收领域市占率有望超过30%,形成一家独大的格局;在整个稀土氧化物市场,也将成为仅次于北方稀土和中国稀土的第三大稀土氧化物供应商。 (四)全产业链布局日趋完善,ESG评价体系下公司竞争力显著提升 赣州华卓的投产将有力保障公司稀土废料原料供给。本次高性能磁材项目的落地是公司向下游延伸的战略布局。同时,作为拆解装备龙头企业,公司有潜力往新能源汽车拆解、电机拆解等上游领域延伸,一体化的产业链布局有助于降低业绩波动,高性能磁性材料的下游主要为智能机器人、节能电机、新能源汽车等新兴成长领域,公司成长属性显著增强。 高性能磁材等稀土材料广泛应用于节能环保低碳领域,在ESG评价日趋重要背景下,稀土再生料将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公司作为在该领域具有垄断地位的龙头企业,稀土回收+高性能磁材的整体布局具备将显著提升公司整体市场竞争力。 二、投资建议 我们小幅上调公司明后年业绩,预计2022~2024年净利分别为6.98亿、10.63亿和14.00亿,对应PE为15x、9.8x和7.4x。看好高性能磁材成为新的业绩增长极,维持“推荐”评级。 三、风险提示 稀土价格超预期波动,各业务成本控制不力的风险。 如需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您客户经理,谢谢! /// 相关报告 /// 【银河晨报】10.12丨海外需求开始下行,但短期仍会保持紧缩 【银河晨报】10.11丨节后布局可更加积极 【银河晨报】10.10丨被政策压制较久的必选医疗或有更好表现 【银河晨报】9.30丨8月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抓住高景气设备投资机会 【银河晨报】9.29丨运营商资本开支不断优化,盈利能力增强助力业绩估值有望双升 更多干货请关注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微信公众号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zgyhzqyj 本文摘自报告:《银河证券每日晨报 - 20221013》 报告发布日期:2022年10月13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国银河证券 报告分析师/责任编辑: 丁文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11020004 丁文 策略分析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金融与会计硕士,2001年加入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曾从事房地产行业研究。2017年开始从事策略研究。 /// 评级体系及法律申明 /// 评级体系: 银河证券行业评级体系 未来6-12个月,行业指数(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公司组成的行业指数)相对于基准指数(交易所指数或市场中主要的指数) 推荐:行业指数超越基准指数平均回报20%及以上。 谨慎推荐:行业指数超越基准指数平均回报。 中性:行业指数与基准指数平均回报相当。 回避:行业指数低于基准指数平均回报10%及以上。 银河证券公司评级体系 推荐: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超越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20%及以上。 谨慎推荐: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超越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10%-20%。 中性: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与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相当。 回避: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低于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10%及以上。 法律申明: 本公众订阅号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运营的唯一研究官方订阅号。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名义注册的,或含有“银河研究”,或含有与银河研究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银河研究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不是银河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银河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本订阅号所摘录的研究报告内容经相关流程及微信信息发布审核等环节后在本订阅号内转载,本订阅号不承诺在第一时间转载相关内容,如需了解详细、完整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银河证券研究院发布的完整报告,任何研究观点以银河证券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旨在交流证券研究经验。本订阅号所载的全部内容只提供给订阅人做参考之用,订阅人须自行确认自己具备理解证券研究报告的专业能力,保持自身的独立判断,不应认为本订阅号的内容可以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并不构成对订阅人的投资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银河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订阅号所提及的任何证券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风险,订阅人需自行承担依据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进行投资决策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代表银河证券研究院在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结果及预测结论,会根据银河证券研究院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预先通知的情况下做出更改,敬请订阅者密切关注后续研究报告的最新相关结论。 本订阅号所转发的研究报告,均只代表银河证券研究院的观点。本订阅号不保证银河证券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给出与本微信公众号所发布研报结论不同甚至相反的投资意见,敬请订阅者留意。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订阅号发布的本图文消息仅面向银河证券客户中的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图文消息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并非银河证券客户中的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 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版权归银河证券所有,银河证券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的复制、转载,均需注明银河研究的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在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投资有风险,入市请谨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