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铜季报: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铜季报: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作者:微信公众号【中粮期货上海北外滩营业部】/ 发布时间:2022-10-10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中粮期货《铜季报: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01 观点综述 一、摘要 整体来看,我们认为2022年11月及2023年2月铜价或出现两大拐点,短期铜价仍有上行空间,若10月下旬后宏观环境恶化,铜价或下行,而2023年2月后铜价或迎来新一轮上涨周期。单边策略方面,四季度铜单边做多,在区间下方分批布局,套保企业需谨慎操作,而套利资金则可选择波段式操作;跨期方面,我们维持反套观点;内外盘方面,外弱内强格局或打开。 二、核心因素 1.宏观方面,根据历史经验,铜往往先行出现拐点,目前10月下旬-11月上旬是考验铜的第一节点,但海内外宏观面劈叉,海外铜价或现行出现拐点; 2. 当前铜供需面矛盾并不显著,供应端逐步恢复,预计至2023年将进入过剩局面,需求端欧洲边际走软、美国尚存韧性、国内稳步恢复,但整体需求侧增量不及供给侧增量,由紧缩转为过剩的逻辑将贯穿2022年Q4-2023年,若海外宏观利空占主导,则宏观与基本面利空共振,11月后铜价或出现趋势性下行,也是我们之前报告所预测的“铜价中长期偏空”观点; 4. 2023年结构性熊市并未结束,但伴随着国内稳健、发展政策陆续出台及海外紧缩政策的变化,向后递延4个月,2023年2月是第二个重要节点,铜价或迎来一波反弹。 三、风险因素 地缘政治因素(上下行风险均有);需求恢复不及预期(下行风险);库存累积不及预期(上行风险)。 02 期现行情回顾 回顾2022年三季度,期铜呈现V型走势,而后进入震荡期,目前尚有上行空间。三季度初,铜价探底,沪铜接近50000元/吨低位,伦铜跌破7500美元/吨,6-7月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紧缩及地缘政治问题、能源危机持极端悲观态度,大宗商品集体下杀。伴随加息落地,利空情绪得以释放,同时国内积极政策落地期望给予市场信心,铜价逐步回升。但伴随着疫情反复、9月FOMC会议强紧缩政策担忧以及各大机构对海外衰退预期的增强、经济发展指标的下调,铜价再度出现反复,情绪面占领主导,且当前铜基本面并没有明显矛盾,多数参与者逐渐离场观望,铜价维系震荡。 03 核心因素 1、逻辑一:欧洲衰退进行时,美国尚存韧性 从欧美方面来看,笔者认为短期商品的上行可归结于前期利空落地后的情绪面反弹,从中长期来看,各国央行加息以抑制通胀的局面不会更改,那么大宗商品或大概率开启熊市模式。从逻辑梳理来看,预计海外各国将逐步收紧政策直至衰退,欧洲目前由于多种因素已出现衰退迹象,而后商品上行韧性消失,熊市开启。根据加息滞后周期推演,我们认为11月将是商品转折的重要节点。 同时,商品交易的风险因素在于能源危机和地缘危机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包括天然气短缺、地质灾害等等。今冬能源危机主要将加快欧洲衰退的节奏,节点预计在11-12月,主要影响铜出口需求。因此对于海外市场而言,我们可以将该风险因素与紧缩政策相嵌合从而判断多空时点。 2、逻辑二:国内坚定恢复决心,关键节点将至 从国内方面来看,目前我国与海外处于不同周期,采取更为积极稳健的政策。根据宏观数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综合PMI在50.9%,财新PMI在48.1%,综合产出指数在53%,经营活动指数(服务业)在55%,可以看到经历了疫情等干扰之后,目前国内政策已逐步发力,服务业与制造业均有所回升,PMI基本回归荣枯线以上。从政策面推演,当前关键的时间节点在于10月下旬及2023年2月。 虽然当前多地仍受疫情干扰而导致物流不畅、人力不足,但从供需边际恢复来看,四季度国内逻辑更为清晰,虽然海外利空因素对情绪面冲击较大,但回归我国稳健政策逐步落地的利好预期,国内铜价可能会有相对较好的表现。 3、逻辑三:铜基本面趋向于由紧到松 矿端角度,2022年以来虽然受到罢工、绿色转型及智利公投等影响,但矿端仍然供给充裕,3季度CSPT小组敲定四季度现货铜精矿采购指导加工费高达93美元/吨及9.3美分/磅,高于往年水平。根据公开资料整理,2022年矿端预计增加315万吨,2023年预计增加370万吨,远高于往年水平。因此,虽然上半年智利、秘鲁出现大量罢工及以外减产现象,但是下半年海外新增产能出现显著投放,同时国内最新累计产能也达到了106.3万吨,同比增5.8%,铜精矿市场供给极为充沛。 精炼铜方面,截至2022年8月,国内累计产量达670.2万吨,同比增0.2%,全球精炼铜产量根据ICSG统计,2022年1-7月累计产量达1245.3万吨,累计同比增3.76%,产能利用率在80.9%。国内方面,在经历了意外扰动和高温干旱后,冶炼厂产能利用率逐步攀升,但仍处于往年低位,根据调研及后续产能释放来看,供应端将逐步宽松。从进口角度来看,1-8月累计进口量在238.7万吨,同比增8.3%,据闻目前有数万吨进口铜将在10月入港,伴随着下半年进口窗口的波段式打开,进口量足以补充国内缺失产量,但由于汇率波动带来的进口盈利大幅波动,我们预计下半年进口量仍有变数,需警惕人民币贬值下进口量的缩窄。预计2022年精炼铜产量或同比增2%-3%,2023年供应量转为过剩。 再生铜方面,国内再生铜由于前期疫情及替代性减弱问题而大幅削减产量,进口废铜颇收青睐。自上半年以来,国内废铜长期处于供需双弱状态,精废价差未到合理区间1200-1400元/吨,且冶炼厂因需求不佳生产积极性下行,造成负面闭环。另一方面,进口废铜及精炼铜对下游铜杆厂而言性价比更高,因此今年废铜进口量远高于往年,但量级不足以弥补国内废铜减量。再生铜供需双弱。 需求端来看,全球铜消费或出现分化,欧洲阴霾笼罩,美国尚存韧性,国内稳步复苏。目前来看,2022年铜整体需求增幅或在0.5%,风电光伏产业由政策扶持发展迅速,电源电网及新能源方面需求稳健,汽车业需求或持平,而房地产及后周期产品(家电)方面有所拖累。海外市场则较为复杂,能源危机及地缘危机因素或带来负反馈,悲观情境下景气度以下行为主。 分领域来看,电源电网领域,发电设备需求较为稳定,预计可带动铜2%-3%需求增速;房地产领域,该行业处于景气度下行周期,国内各项指标累计同比维持负值且斜率向下,海外住房贷款高企,居民购房意愿自4月起下调,预计拖累10%左右铜需求;白家电作为房地产后周期产品,目前整体累积增速在2%左右,但出口需求边际转弱;汽车业势态好转符合前期报告预期,其中新能源车同比增长幅度仍维持在1.1倍左右,但传统车辆表现平平,预计需求整体持平或同比小增0.5%铜需求;风电光伏方面,伴随22年H2项目逐步落地,预计贡献2%-3%铜新增需求。目前来看,2022年铜需求或小增0.5%,不及供应端增速,2023年则需要观测海外需求边际变化及国内需求结构落实情况。 截至报告日,全球显性库存仍处于二十年极低位,库存在20.65万吨,同比下行34.30%,LME铜库存在13.53万吨,SHFE铜库存在3.05万吨,保税区库存在4.8万吨,周度下行量在1万吨左右。整体来看,所有库存同比均处于历史同期低位,刨除隐形库存因素,库存低位为交易带来了较大的变量,或成为波段式交易的导火索。 但从目前的供需平衡来看,四季度铜供应端趋向过剩,需求侧增速不及供给侧,或导致库存累积压力增大,节奏上来看Q4供需矛盾并不尖锐,2023年供应过剩或加速。 04 策略推荐 策略推荐: 1. 2022年Q4-2023年Q1伦铜下方支撑位在6800-7200美元/吨,上方再度突破11000美元/吨的可能性不大,沪铜预计运行区间在【57000,68000】; 2.单边策略方面,四季度铜单边做多,在区间下方分批布局,套保企业需谨慎操作,而套利资金则可选择波段式操作;跨期方面,我们维持反套观点;内外盘方面,外弱内强格局或打开。 风险因素: 地缘政治因素(上下行风险均有);需求恢复不及预期(下行风险);库存累积不及预期(上行风险)。 作者简介 赵奕 有色分析师 交易咨询资格证号:Z0016384 联系方式:18801779714 风险揭示 1. 中粮期货有限公司拥有本报告的版权和其他相关的知识产权。未经中粮期货限公司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本报告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如引用、转载、刊发需要注明出处为中粮期货有限公司。违反前述要求的,本公司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 2. 本策略观点系研究员依据掌握的资料做出,因条件所限实际结果可能有很大不同。请投资者务必独立进行交易决策。公司不对交易结果做任何保证。 3. 市场具有不确定性,过往策略观点的吻合并不保证当前策略观点的正确。公司及其他研究员可能发表与本策略观点不同的意见。 4. 在法律范围内,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就涉及的品种进行交易,或可能为其他公司交易提供服务。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