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华创家电·双周报丨车载投影空间广阔,关注光峰科技研发进度

华创家电·双周报丨车载投影空间广阔,关注光峰科技研发进度

作者:微信公众号【一超家电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9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华创证券《华创家电·双周报丨车载投影空间广阔,关注光峰科技研发进度》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摘要 家电朔望谈: 近期腾势D9官宣搭载吊顶投影+可伸缩幕布实现车内影音座舱体验,此前华为智能座舱概念也发布天幕投影功能;投影开始在车内座舱全新场景渗透发展起步,远期空间广阔。本期双周报我们聚焦于车载投影,从车窗投影、抬头显示、DLP激光大灯三大应用领域出发,关注三类产品分别实现的场景应用、车用需求,重点分析三类产品技术路径,最后落地至光峰科技在车载投影项目的研发进度及中远期展望。 车窗投影显示:可分为信息显示和影音座舱两大类。从需求角度,信息显示主要包含侧窗投影、地面投影等,实现效果主要为增强汽车电量、里程等数据的可视化;影音座舱主要实现车内观影的娱乐需求,可进一步细分为前装和后装市场,后装市场已有小鹏P5、腾势D9等车陆续推出。车窗投影显示为消费级投影产品的场景扩容,车规级认证为前装市场主要门槛,要求更加严格,IATF16949为车规资质要求之一,厂商基于AEC-Q设定车规级测试标准。 抬头显示(HUD):W-HUD应用比例最高,AR-HUD为未来抬头显示产品发展趋势。车载HUD可以分为C/W/AR-HUD三类,其中AR-HUD由于显示信息丰富、融合实景等优势显示效果最好,但高成本限制了AR-HUD渗透率的迅速提升。从底层技术架构来看,三类HUD的PGU(光源模组)技术路径差异较大,预计激光+DLP技术将成未来主流方案。前装HUD市场竞争格局集中度较高,2021前装HUD市场电装、华阳集团、怡利电子CR3高达71%,其中电装占有最大市场份额39.3%。 DLP激光大灯:激光光源性能最优,DLP技术路径可增强驾驶安全辅助、实现路面符号投影显示,但需降本打开增长空间。我国乘用车销量稳健增长,车大灯受益于光源和智能车灯结构性升级趋势,单车价值量持续提升,预计2021年车大灯单车价值量提升至2814元,驱动车大灯市场规模提升至604亿元。车大灯市场集中度较高,海外、国内CR3高达52%。从光源结构来看,LED光源大灯应用占比最高,激光大灯性能表现更优、但成本较高;从技术路线来看,DLP技术路线具有更高光效率和百万级分辨率优势,同时能够实现驾驶安全辅助和车灯投影。 本期板块表现: 本期(2022年9月12日-2022年9月30日)沪深300指数下跌7.1%,申万家用电器指数下跌8.8%,跑输沪深300指数1.8pct,位列申万28个一级行业涨跌幅榜第6位。从行业PE(TTM)看,家电行业PE(TTM)为13.7倍,位列申万28个一级行业的第19位,估值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原材料价格: 大家电主要原材料螺纹钢价格本期上涨外,其余原材料价格下跌。我们分别选取SHFE螺纹钢、SHFE铝、SHFE铜、DCE塑料、液晶面板结算价格作为原材料成本跟踪指标。本期原材料价格涨幅情况分别为:SHFE螺纹钢价格相较上期+1.78%;SHFE铝价格相较上期-2.45%;SHFE铜价格相较于上期-1.94%;DCE塑料价格相较上期-0.22%。液晶面板8月价格下降,32寸、43寸、55寸、65寸面板环比分别下降2、5、3、7美元/片,跌幅分别为-6.90%、-9.09%、-3.49%,-6.09%。 地产竣工及销售数据: 2022年8月住宅竣工面积小幅下降、销售面积下降更为明显,住宅竣工面积同比下降5.15%;商品房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4.46%。 投资策略: 光峰科技积极布局车载投影项目,构建中远期第二增长曲线,关注车窗投影陆续定点进展及AR-HUD、DLP激光大灯项目研发进度。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技术创新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正文内容 一、车载投影空间广阔,关注光峰科技研发进度 近期腾势D9官宣搭载吊顶投影+可伸缩幕布实现车内影音座舱体验,此前华为智能座舱概念也发布天幕投影功能;投影开始在车内座舱全新场景渗透发展起步,远期空间广阔。本期双周报我们聚焦于车载投影,从车窗投影、抬头显示、DLP激光大灯三大应用领域出发,关注三类产品分别实现的场景应用、车用需求,重点分析三类产品技术路径,最后落地至光峰科技在车载投影项目的研发进度及中远期展望。 (一)车窗投影:智能座舱影音娱乐新体验 车窗投影显示可分为信息显示和影音座舱两大类。从实现功能角度出发,当前应用于车载的投影显示主要可分为信息显示和影音座舱两大类: 车窗投影信息显示主要包含侧窗投影、地面投影等,实现效果主要为增强汽车电量、里程等数据的可视化。威马EX5车型可选配车窗互动投影功能,当用户接近车辆时,车门后视镜内侧投影仪将信息投射至车窗,可以在车窗显示剩余电量、里程数等信息。汽车地面投影可以将电量、倒车轨迹等信息投影至地面,增强驾驶互动性体验。 按照是否由整车厂生产和配置,座舱影音类车窗投影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后装和前装产品: 影音座舱后装投影:以整机产品+可伸缩幕布形态呈现,消费者可在4S店自主选装。后装投影产品由投影厂商提供消费级整机产品及可伸缩幕布,在4S店由消费者自主选装是否选装,单车价值量预计与消费级LED产品相近;如小鹏P5搭载极米Z6X产品和可伸缩幕布,腾势D9在天幕吊顶投影整机、前排座椅后方可拉伸缩式幕布,实现车内影音座舱功能体验。 按照是否由整车厂生产和配置,座舱影音类车窗投影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后装和前装产品: 影音座舱后装投影:以整机产品+可伸缩幕布形态呈现,消费者可在4S店自主选装。后装投影产品由投影厂商提供消费级整机产品及可伸缩幕布,在4S店由消费者自主选装是否选装,单车价值量预计与消费级LED产品相近;如小鹏P5搭载极米Z6X产品和可伸缩幕布,腾势D9在天幕吊顶投影整机、前排座椅后方可拉伸缩式幕布,实现车内影音座舱功能体验。 影音座舱前装投影:投影光机作为车内零部件、天幕玻璃或天幕遮阳帘作为投影显示屏幕介质。与后装投影整机产品+伸缩幕布方案相比,前装投影在实现座舱影音功能时会将投影整机核心部件(如光机)作为整车零部件嵌入整车硬件,投射至天幕玻璃或遮阳帘,实现影音座舱或氛围显示功能。沃尔沃S90将投影仪置于后排中间位置、实现车内星空氛围显示;华为与光峰合作智能座舱,实现天幕影院的影音娱乐效果。 对于天幕玻璃作为投影屏幕,调光玻璃在电场作用下调整外界光线通过路径,实现外界光线明暗调整,增强投影光线反射,目前主要有PDLC、EC、SPD三种调光玻璃技术路径: PDLC(聚合物分散液晶):透光和雾化两种状态,无法连续调节光线明暗。通电状态下液晶分子有序排列、外界光线直接穿过玻璃,断电状态下液晶分子无序排列、光线散射,玻璃变暗。 EC(电致变色):可以连续调节光线明暗,成本较SPD更低。由离子储存层、固态电解质和电致变色层三部分组成,电场作用下电致变色层的反射率、透过率和吸收率发生变化,控制外界光线的通过。 SPD(悬浮粒子调光):可以连续调节光线明暗,110V交流电压增加成本。悬浮粒子可吸收99%以上可见光,电场作用下悬浮粒子排列取向发生改变,允许光线通过,但110V交流电压需配备更完善的安全措施。 EC(电致变色)综合性能最佳,使用成本适中,预计将成为天幕投影屏幕主流解决方案。从透明态和着色态可见过透过率、遮阳系数、亮暗调节度、雾度等关键参数对比,EC技术综合性能更优;与PDLC技术相比,EC技术实现亮暗的连续可调节;与SPD技术相比,EC技术仅需3V直流电压,110V交流电压限制了SPD技术的使用安全性。 调光玻璃适配高中低端车型,目前以选配方案为主。从调光玻璃在整车上的应用来看,目前在高中低端车型均有搭配,国内新能源车型以EC方案为主;如极氪001可选配天幕调光玻璃,选配价格6000元;广汽AION S Plus可选配天幕调光玻璃9600元。国外车型也会搭载PDLC或SPD技术调光天幕,如宝马IX车型使用PDLC技术标配可调光天幕。 汽车玻璃市场福耀寡头垄断,玻璃厂商购买上游调光膜生产调光玻璃。全球、中国汽车玻璃市场福耀市场份额分别为28%、69%,福耀在国内处于绝对寡头垄断优势。汽车玻璃厂商通过购买上游调光膜总成调光玻璃,作为Tier1向整车厂供应调光玻璃,上游调光膜生产厂商主要有光弈科技(EC技术)、中禾科技(PDLC技术)等。 车窗投影显示为消费级投影产品的场景扩容,车规级认证为前装市场主要门槛。车载信息显示、车内观影、氛围显示等,本质上都是消费级投影场景的需求扩容,但前装市场将投影光机作为整车零部件的一部分,整车厂要求的车规级认证对于消费级投影厂商而言是短期需突破的资质门槛。 车规级要求更加严格,IATF16949为车规资质要求之一,厂商基于AEC-Q设定车规级测试标准。车规级零部件核心要求更宽温度适用范围和更长的使用寿命,参数要求远高于消费级产品;因此消费级厂商想要进入前装车载投影显示领域,需对投影零部件进行车规级更换和测试,从认证资质和测试标准而言,IATF16949为车规体系基本资质,整车厂还会基于AEC-Q测试标准设定车规级零部件测试要求,包含耐久性测试、温度压力测试等多项内容。 (二)抬头显示(HUD):AR-HUD渗透率持续提升 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驱动前装HUD市场规模迅速提升。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0.7万辆,预计26年达到1600万辆,21-26年CAGR达35.5%,新能源车的新车渗透率将超过50%;在新能源车持续增长及智能电动背景下,前装车载HUD市场规模迅速增长,21年我国车载HUD市场规模达29.6亿元,同比+51%,其中AR-HUD市场规模4.6亿元;预计25年车载HUD市场规模达317.4亿元,其中AR-HUD市场规模达196.7亿元。 AR-HUD显示效果最好但成本较高,当前W-HUD为主流应用产品。车载HUD可以分为C/W/AR-HUD三类,其中AR-HUD由于显示信息丰富、融合实景等优势显示效果最好,但高成本限制了AR-HUD渗透率的迅速提升。各类HUD在投影介质、视场角、成像距离等方面的技术参数差异,决定了最终产品的不同显示效果: AR-HUD视场角更广、成像距离更远,与实景融合辅助驾驶体验。HUD视场角(FOV)定义为人眼到成像区域光线夹角,FOV越大、人眼所能看到的成像画幅越宽,与C-HUD投影至显示区域较小的树脂玻璃相比,W/AR-HUD投影介质均为挡风玻璃;HUD成像距离(VID)定义为人眼到成像区域的距离,较远的成像距离更符合驾驶时的用眼习惯。三类HUD产品中,AR-HUD的FOV和VID均最优,其FOV可达15°×5°、VID可达15米,较远的成像距离可以与路面实景融合,增强驾驶安全辅助功能。 从底层技术架构来看,三类HUD的PGU(光源模组)技术路径差异较大,预计激光+DLP技术将成未来主流方案。HUD产品PGU部分主要包含光源和光处理技术,在接收成像信号后将影响投射至投影介质上,与2B/2C投影产品类似、是当前HUD产品的核心模组。其中C/W-HUD主要使用LED光源+TFT显示方式,AR-HUD则可以采用激光+DLP/LCOS等技术方案,实现更高亮和清晰的画面效果。 AR-HUD产品体积较大、成本较高,限制了AR-HUD渗透率的迅速提升。车内空间较为狭小、对产品体积要求较高,当前三种产品中C-HUD产品体积最小、成本最低,虽然AR-HUD整体成像效果最好,但大体积和高成本是限制AR-HUD渗透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当前技术突破主要集中于解决大体积、高成本及散热等核心痛点问题。 W-HUD为当前主流产品,AR-HUD渗透率持续提升。21年HUD产品市场中W-HUD占比81.8%,C/AR-HUD分别为2.7%、15.5%,W-HUD为当前HUD产品主流品类;预计25年C/W/AR-HUD占比分别为0%、38%、62%,C-HUD逐渐被淘汰,AR-HUD将成为主流车载HUD产品。从前装渗透率来看,当前AR-HUD前装渗透率不足1%,近年来多款新能源车搭载AR-HUD作为智能座舱卖点,预计未来渗透率将逐渐提升,到2025年渗透率有望达到18%。 AR-HUD核心组件包含PGU(光源模组)、光学零件(反射镜、挡风玻璃等)以及上盖。AR-HUD核心原理为,通过PGU采集仪表盘等图像信号,以光源+光处理+光投射的投影方式,投射至挡风玻璃上,在人眼视野前方形成虚像;其中核心环节主要为PGU部分的光源及光处理,以及PGU投影至挡风玻璃时的光路结构部分: 激光光源亮度更高、寿命更长,光峰ALPD激光技术较三色激光技术成本更低。从光源结构来看,当前HUD产品主要搭载LED光源,激光光源由于具备更小体积、更高亮度和更长寿命,能够实现更高亮度的显示效果,但三色激光光源的高成本限制了激光光源的普及。光峰以蓝色激光光源为主体、辅以色轮结构的ALPD激光光源技术,与三色激光光源相比成本更低,预计ALPD2.0技术较三色激光光源成本低50%,预期未来能够实现HUD中PGU光源的激光替代。 PGU中图像处理部分主要有四种方案,目前实现量产的主流方案主要为TFT和DLP技术: TFT-LCD技术:基于液晶显示技术,成熟的高、成本低,但光效较差、难以解决阳光倒灌问题。TFT-LCD技术为当前HUD应用最为广泛的图像处理技术,但其显示效果较差,难以解决光效低、亮度低等问题,TFT-LCD屏主要由京东方、天马等厂商供应。 DLP技术:基于DMD芯片微镜阵列的数字调制技术,成本较高、亮度和分辨率较高,支持光波导的光路结构设计,但上游由德州仪器垄断。DLP技术由于技术原理优势能够更好的应对阳光倒灌问题,产品亮度和分辨率较高、画面显示效果最好,同时支持光波导光路结构设计,目前水晶光电、光景等HUD PGU厂商采用DLP技术设计PGU,日本精机等厂商实现HUD产品的量产。 LCOS技术:基于LCOS技术原理分辨率较高,画面显示效果相对较好,成本较DLP技术低,但存在散斑问题。LCOS技术分辨率最高,但对光源光效要求较高,LED光源下LCOS技术的画面亮度不够,因此需搭配激光光源使用;同时LCOS芯片可实现国产化替代,应用成本较DLP技术更低。 LBS技术:基于三色激光的扫描式投影显示,三色激光色域较广、亮度较高,但提高分辨率需要比较高的成本。目前LBS技术HUD产品较高,规模化降本需要量产实现,先锋12年推出的激光扫描HUD售价高达4000美元。 硬件核心除PGU外主要为光路结构,目前主要采用自由曲面镜反射方案、但体积较大,减小HUD体积需要采用光波导方案。目前HUD产品主要采用自由曲面镜方案实现PGU光线出射的二次反射,但曲面镜会导致HUD产品整体体积较大,光波导技术基于全反射原理,其应用能够降低产品体积,预计未来激光光源+DLP的PGU方案,结合光波导技术将成为AR-HUD主流产品技术方案。 前装HUD市场竞争格局集中度较高,整车品牌中丰田领跑前装上险量。2021前装HUD市场电装、华阳集团、怡利电子CR3高达71%,其中电装占有最大市场份额39.3%。2021年前装车搭载上险量中,丰田汽车遥遥领先达30.6万辆;哈弗达16.3%,位居第二;别克、红旗分别以12.9和12.4万辆占据三、四名。 部分国内自主品牌企业已经实现AR-HUD产品量产,产品研发突破难度在缩小产品体积。水晶光电、FUTURES、华为自主研发的AR-HUD产品已经实现量产,水晶光电为当前AR-HUD龙头企业、为多家整车厂提供AR-HUD产品;FUTURES与理想建立量产合作关系;华为AR-HUD已在飞凡汽车量产。此外,漫景电子、锐思物、一数科技已与车企定点,预计在今明两年实现量产。当前AR-HUD产品体积大多在10L左右,下一代产品研发突破门槛在于产品体积缩小,产品技术维度取决于光波导技术在AR-HUD产品的研发突破。 当前AR-HUD仍然以整车选配为主,在高配车型中搭载。从最近2年上市车型搭载AR-HUD来看,产品成像方式仍以TFT为主、VID达7米以上、FOV大于10°*4°,参数达到AR-HUD产品标准。AR-HUD也是当前整车厂主要卖点之一,主要定位于中高端价位的车型,并且主要以高配车型选配为主。当前AR-HUD产品成像效果和质量较C/W-HUD更优,从中高端价位向性价比价位段渗透,以及从选配向标配转变,需要AR-HUD产品成本的进一步下降。 25万以上车型为搭载HUD产品的主要车型,预期 AR-HUD成本将持续下行。搭载HUD产品的车型中,25万元以上车型共有907款,其中价格位于50万和100万之间的车型共有260款,占比22.6%,中高端车型仍然为搭载HUD产品的主流车型。21年W/AR-HUD产品价格分别为1800/5780元,预计25年分别降低18.6%、38%至1466/3585元,驱动HUD产品向20万元以下的性价比车型持续渗透。 (三)DLP激光大灯:性能优势显著,期待降本打开增长空间 我国乘用车销量稳健增长,受益于单车价值量提升,车大灯市场规模增速更高。我国燃油车在17年达到2472万的销量峰值后逐渐回落,近年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保持稳健增长,21年乘用车销量2148万,同比+6.5%。车大灯受益于光源和智能车灯结构性升级趋势,单车价值量持续提升,预计2021年车大灯单车价值量提升至2814元,驱动车大灯市场规模提升至604亿元。 车大灯市场集中度较高,海外、国内CR3高达52%。全球和国内车大灯市场集中度较高,全球前三的小糸、马瑞利、法雷奥市场份额分别为25.3%、13.9%和12.8%,国内前三的华域视觉、海拉、小糸市场份额分别为28%、12%和12%,全球和国内市场集中度较高,CR3高达52%,龙头厂商均有自身的技术路径优势和特点,进入较多知名整车厂供应体系,新进入者门槛较高。 LED光源大灯应用占比最高,激光大灯性能表现更优、但成本较高。从光源结构来看,大灯光源可分类为卤素、氙气、LED和激光光源四类,其中LED类光源占比高达90%、激光光源占比约3%。大灯在使用过程中的核心性能参数包含亮度、照射距离和照射宽度,激光大灯亮度高达过万流明、远高于LED及其他光源,激光大灯也是当前照射距离、照射宽度最大的光源,照射距离可达600米、照射宽度可达12米,能够显著提升高速公路雨雾环境驾驶安全性。但当前激光光源大灯成本过高,单只光源成本达万元以上,是其他光源的10倍,较高的光源成本使激光大灯目前主要装配在高端车型。 DLP技术路线具有更高光效率和百万级分辨率优势,同时能够实现车灯投影。车灯技术路线主要有五种,除MEMS外,其他四种均已实现量产。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为成熟度高、成本较低的LED矩阵式,但受LED封装限制,百万级像素为分辨率极限,代表厂商为海拉。除LED矩阵式外,还有μAFS、LCD和DLP式;其中DLP式基于DMD芯片微镜阵列,光效率和分辨率最高,但上游由德州仪器独家供应,成本较高,可以与LED光源或激光光源搭配使用。 当前车大灯已经进入智能大灯发展阶段,第三代ADB(自适应远光大灯)技术是未来智能大灯主要发展趋势。第一代AFS(自动转向大灯)只具有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调节功能,第二段全功能AFS在此基础上增加摄像头和传感器,增强驾驶安全性。第三代ADB技术核心功能增加了智能远光大灯技术,即在夜晚车道对面有车驶来时,能够在照亮路面的同时,不会对面车辆驾驶员产生炫目,并且能够随路况实时调节灯光,最大程度保证驾驶视野的同时增强驾驶安全。 ADB智能大灯当前渗透率较低,未来提升空间广阔。我国AFS智能大灯渗透率预计达18%以上,ADB智能大灯渗透率仍然较低。基于ADB智能远光对驾驶安全性的改善刚需,预计2022年全球ADB智能大灯渗透率为3.2%,2026年将达到13.2%,将驱动全球汽车照明市场规模增长至394.6亿美元。 实现ADB智能远光的车灯技术主要为矩阵式LED和DLP,矩阵式LED成本较低、当前应用比例更高,DLP技术智能化程度更高、当系统成本也较高: DLP技术搭配ADB外部照明系统,发挥自适应远光前照灯优势。除高光效与高分辨率外,DLP技术搭配ADB外部照明系统可以发挥自适应远光前照灯优势,当路况有对面车辆驶入、路面有坑洼时,DLP技术基于DMD新品百万级微镜阵列,通过控制微镜翻转,在不同像素区域实现明暗显示,避免对面驶入车辆在远光灯照射下产生晕眩、威胁驾驶安全,同时又能够照亮路面坑洼暗区,充分发挥自适应远光前照灯优势。 DLP技术下前照灯可实现路面符号投影功能,辅助驾驶员路面导航。基于投影显示原理,DLP车灯可以实现路面符合投影功能,警示驾驶员潜在危险路况或投射车辆预定行驶路线,投影功能成为DLP技术路线与其他车灯路线的差异化功能体验,进一步扩展车大灯照明系统体验和价值。 智己L7与华域视觉联合开发智慧大灯,采用LED光源+DLP技术,实现智慧场景交互。智己L7搭载的DLP智慧大灯有260万个独立控制微镜,微秒级的DMD芯片响应速度能够迅速控制光线明暗,支持智慧场景交互。如智己L7可以在夜晚行人通过时投射“人行道”,在转弯时车灯显示警示语、避免安全事故;此外智慧大灯结合导航信息在夜间将指向箭头投射至地面,缓解驾驶员驾驶疲劳,提升复杂路况驾驶安全性。 DLP激光大灯成本较高,目前主要为高端车型选配件。从目前搭载智能大灯车型来看,矩阵式LED智能大灯价格千元级别、DLP激光大灯价格万元以上,DLP激光大灯主要为高端车型选配件,未来渗透率的迅速提升较大成都依赖成本下降。光峰ALPD激光技术以低成本蓝色激光光源激发荧光材料为基础架构,具有较高成本优势,我们对未来光峰切入DLP激光大灯实现成本下降抱以较高期待。 光峰科技积极布局车载投影项目,构建中远期第二增长曲线: 天幕投影:华为公布光峰为智能座舱合作伙伴,光峰获得比亚迪项目定点通知书,预计天幕投影将最快落地、在整车实现量产。天幕投影、AR-HUD、激光大灯三类车载应用中,我们预计天幕投影将最快在整车中实现落地和量产,当前光峰已与华为建立智能座舱合作伙伴关系、获得比亚迪项目定点开发通知书,关注IATF16949后整车厂车规认证进度及其余整车厂项目定点进度。 AR-HUD:关注车规级激光光源模组研发进展。光峰布局AR-HUD核心优势在于PGU中激光光源模组,将低成本的ALPD激光光源技术应用至AR-HUD产品,从而实现AR-HUD成本下降和渗透率提升;从AR-HUD产品研发角度,我们预计通过车规级认证后光峰将具备以Tier2角色向整机厂商供应激光光源模组能力,同时结合光路结构技术研发将具备生产HUD整机产品、以Tier1角色向整车厂供应HUD整机能力。 DLP激光大灯:车规级要求最高、切入门槛最高,关注项目研发进展。由于车灯在使用过程中工况环境更复杂,对稳定性和寿命要求也最高,对消费级厂商而言车规级认证门槛也最高;我们预计光峰将发挥ALPD激光光源低成本优势、结合DLP技术路径切入DLP激光大灯领域,降低激光大灯应用成本,进而提升激光大灯渗透空间,构建公司中远期第二增长曲线。 二、板块行情回顾 本期(2022年9月12日-2022年9月30日)沪深300指数下跌7.1%,申万家用电器指数下跌8.8%,跑输沪深300指数1.8pct,位列申万28个一级行业涨跌幅榜第13位。从行业PE(TTM)看,家电行业PE(TTM)为13.7倍,位列申万28个一级行业的第19位,估值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板块个股涨跌幅方面,涨幅前四:万和电气(+16.4%)、飞科电器(+7.0%)、华帝股份(+4.5%)、倍轻松(+4.5%);跌幅前三:亿田智能(-26.5%)、JS环球生活(-24.4%)、创维数字(-22.8%)。 外资持股方面,截至2022年9月30日,北上资金对格力电器、美的集团、海尔智家、老板电器、苏泊尔、三花智控和九阳股份的持股比例分别为11.5%、18.6%、10.3%、7.3%、8.7%、12.9%和5.4%,较上期分别+0.31pct、+0.19 pct、+0.07pct、-0.19pct、-0.09pct、 -1.24pct、 -1.12pct,格力电器、海尔智家获外资加配,老板电器维持不变,其余均获外资减配,但总体变动不大。(注:此处统计口径为北上资金持有股数/流通A股股数) 三、行业数据变化 (一)原材料价格变化 大家电主要原材料螺纹钢价格本期上涨外,其余原材料价格下跌。我们分别选取SHFE螺纹钢、SHFE铝、SHFE铜、DCE塑料、液晶面板结算价格作为原材料成本跟踪指标。本期原材料价格涨幅情况分别为:SHFE螺纹钢价格相较上期+1.78%;SHFE铝价格相较上期-2.45%;SHFE铜价格相较于上期-1.94%;DCE塑料价格相较上期-0.22%。液晶面板8月价格下降,32寸、43寸、55寸、65寸面板环比分别下降2、5、3、7美元/片,跌幅分别为-6.90%、-9.09%、-3.49%,-6.09%。 家电成本指数小幅回落。我们建立“成本指数”以反映家电主要原材料的价格变化。年初以来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尽管短期略有回落但整体仍在高位波动,本期空调/冰箱/洗衣机成本指数分别为44.67%、44.07%、53.42%,较上期-5.71%、-4.09%、-6.23%,家电成本指数回落。 (二)家电行业数据 地产竣工及销售数据:2022年8月住宅竣工面积、销售面积均同比下降明显,其中商品房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4.46%;住宅竣工面积同比下降5.15%。 家电社零数据:2022年8月社零累计总额3.6万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加5.4%,其中家电类社零总额724.2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加3.4%。 家电行业7月出货端数据已更新: 空调出货端方面,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22年7月空调产量1229.65万台,同比减少8.90%,总销量1329.33万台,同比减少9.38%。其中内销量为899.30万台,增速为-8.83%;外销量为430.03万台,增速为-10.49%。零售端方面,根据中怡康数据,2022年6月空调零售额同比-9.48%(上月零售额同比为-40.52%)、零售量同比-15.77%(上月零售量同比为-44.93%),零售均价同比+7.8%,行情下降趋势有所缓解。行业格局方面,格力/美的零售额份额分别为31.90%、29.78%,环比上月分别-0.19pcts、+0.99pcts。 冰箱出货端方面,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22年7月冰箱产量648.30万台,同比减少7.41%,总销量636.93万台,同比减少10.99%。其中内销量为339.83万台,增速为-0.25%,而外销量为297.10万台,增速-20.75%。零售端方面,根据中怡康数据,2022年6月冰箱零售额同比-0.77%、零售量同比-11.39%,零售均价同比+11.4%,产业结构升级持续。行业格局方面,海尔/美的系零售额份额分别为40.99%、9.77%,环比上月分别-2.68pct、-0.13pcts。 洗衣机出货端方面,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22年7月洗衣机产量557.20万台,同比增加5.31%,总销量559.73万台,同比增加4.39%。其中内销量为309.49万台,增速为-2.42%,外销量为250.24万台,增速+14.26%。零售端方面,根据中怡康数据,2022年6月洗衣机零售额同比-10.64%、零售量同比-17.30%,零售均价同比+6.49%,价格上行。行业格局方面,海尔/美的系零售额份额分别为43.38%、21.23%,环比上月分别-2.12pcts、-0.52pcts。 油烟机出货端方面,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22年7月油烟机产量221.60万台,同比减少14.41%,总销量221.34万台,同比减少15.95%。其中内销量为125.90万台,增速为-8.93%,外销量为95.44万台,增速-23.71%。零售端方面,根据中怡康数据,2022年6月油烟机零售额同比-37.46%、零售量同比-40.22%,零售均价同比+4.59%,价格持续上行。行业格局方面,老板/方太零售额份额分别为27.65%、26.97%。 四、行业公告及新闻 (一)重点公司公告 1、【JS环球生活】中期报告:公司22H1实现营业收入22.32亿美元,同减0.32%,归母净利润1.64亿美元,同减15.26%。 2、【雅迪控股】中期报告:公司22H1实现营业收入140.51亿元,同增13.54%,归母净利润8.99亿元,同增52.59%。 3、【光峰科技】股份回购:本次回购股份实施完成,公司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回购90.00万股,占总股本的0.20%,回购均价为21.53元/股,支付资金总额为0.19亿元,符合相关规定。 4、【火星人】权益分派实施:本次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股权登记日为9月26日,除权日为9月27日。 5、【石头科技】股东减持:顺为已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584,052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62%。 6、【极米科技】股份回购:公司首次回购3700股,支付86.41万元,占公司总股本比例0.0053%。 7、【九号公司】股份回购:公司持有参股公司虬龙开曼40%的股份,现虬龙开曼拟回购公司所持有其全部股份,回购金额为3879.73万美元(未扣税)。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8、【小熊电器】股权激励:公司认为2022年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规定的首次授予权益的授予条件已达成,同意以2022年9月15日为首次授予日,向符合条件的30名激励对象授予74.4万份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37.75元/份,向符合条件的8名激励对象授予13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25.17元/股。 9、【亿田智能】人事变动:公司副总经理庞廷杰先生因个人及身体健康原因申请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辞职后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对于庞廷杰先生所持有的公司50万股限制性股票,公司将予以回购注销。 10、【光峰科技】项目定点:公司近日收到比亚迪出具的《开发定点通知书》,将成为比亚迪汽车的车载光学部件供应商。 11、【极米科技】股东减持:公司股东百度网讯、百度毕威为一致行动人,两者以大宗交易、集中竞价方式合计减持93.5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4%,本次减持计划时间区间已届满,减持计划未实施完毕。 12、【火星人】1)可转债评级:中证鹏元维持火星人主体信用等级为AA-,维持“火星转债”的信用等级为AA-;2)可转债转股:公司董事会决定本次不向下修正“火星转债”转股价格。 13、【九号公司】期权行权:本次员工认股期权计划行权新增股份数量为14.79万股,占行权前公司总股本的0.21%。 14、【倍轻松】股份回购:公司首次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1.5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2%,支付资金总额为59.36万元。 (二)行业新闻 1、全球创新指数中国位列第11位,中国家电产业跑出科技创新“加速度” 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当地时间9月29日发布《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11位,较去年再上升1位,连续10年稳步提升,位居36个中高收入经济体之首。中国的创新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正向关系,创新投入转化为更多更高质量的创新产出。对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表示,10年前中国位列第34名,如今即将进入前十,这是中国不懈努力的成果。以中国家电产业为例,“十三五”期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累计评选科学技术奖励939项,其中,家电行业113项。2021年,轻工科技百强研发投入合计597亿元,研发投入比重2.8%;家电企业上榜10家,研发总投入304亿元,比重3.33%。其中,美的集团研发投入110亿元,研发比重3.3%;海尔智家研发投入84亿元,研发比重3.7%。“十三五”期间,中国家电行业加速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技术创新投入飞速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另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74万亿元,相比于2012年的1.14万亿元营收提升超过50%。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国内家电零售市场不断扩容,国内家电零售额规模从2012年的5934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7603亿元,提升了28%。 数据背后是我国家电产业十年来取得的突破性发展。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家电业出口维持了2020年下半年以来的高速增长趋势,累计出口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到1044亿美元,相较于2012年出口额50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07.6%。 可以说过去十年,中国家电产业完成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逐渐开始领跑全球。(中国家电网) 2、洗碗机行业增速回调 不掩光明前景 “当下,大部分家电产品特别是大白电已经进入了市场饱和期,未来的市场以换新需求为主,洗碗机每百户用量仅为2台,与欧美等国家70%的普及率相比还是起步阶段。从数据看,去年国内洗碗机零售规模达到100亿元,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反复、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房地产市场低迷这些因素的影响,在多数家电品类都出现一定程度规模下滑的情况下,洗碗机市场规模依然保持向上增长的态势。以精装配套率为例,2021年洗碗机精装配套率达到了18.9%,但是这个数据在2022年的4月猛增到了32%。”日前,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秘书长王雷在“2022中国洗碗机行业高峰论坛”上表示,洗碗机是家电产品中为数不多处于市场萌芽期的产品,其前景十分值得期待,消费认可度持续攀升。 增速回调 不掩光明前景。在厨房环境改善消费升级背景下,人们更在意解放双手,消费者对于生活品质与健康有更高的要求。王雷表示,随着时代的变迁,九零后、Z时代逐渐成为消费主体,他们追求轻松生活,懒人经济流行,给洗碗机市场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像洗衣机一样,人们一旦用上洗碗机就离不开,按照行业预判最终市场或将达到与洗衣机相当规模,洗衣机普及水平超过90%,也就意味着洗碗机这个品类有30倍需求或者30倍市场规模。” 技术蓄力 解决消费痛点。会上,中国家电网联合GfK中怡康共同发布了《2022中国洗碗机市场消费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家庭居室空间格局正在颠覆,厨房正在取代客厅成为家庭情感交流和社交生活的新场域,这种改变促进了开放和半开放式厨房装修兴起。而开放型厨房也对环境的清洁、舒适度,甚至艺术性、设计性,提出新要求。作为厨房清洁动线的重要参与者,能嵌入集成的洗碗机无疑成为“中式新厨房”标配电器的优先备选对象。 认知深化 开启千亿级市场。会上,京东家电厨卫业务部厨电部经理王康琪介绍道,作为消费者选购洗碗机的重要渠道以及连接供需两端的桥梁,京东家电积极推动全渠道战略,打通线上与线下连接,让消费者能够以更多方式、在更多场景下购买产品。(第一家电网) 五、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技术创新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9月30日发布的报告家电行业双周报(20220912-20220930):<<车载投影空间广阔,关注光峰科技研发进度>> 华创家电团队介绍 组长、首席研究员:秦一超 浙江大学工学硕士,2年实业+5年家电行业研究经验,曾任职于东兴证券、申港证券,2020 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获得2021年金麒麟家电新锐分析师第二名,Wind金牌分析师第五名。 研究员:田思琦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会计硕士。2020 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樊翼辰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理学硕士。2021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伍迪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金融数学硕士。2021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杨家琛 东南大学工学学士、华东理工大学金融硕士。2022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欢迎关注华创家电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