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创新药系列研究:多年高强度研发开花结果,看好传统药企迎来收获期

创新药系列研究:多年高强度研发开花结果,看好传统药企迎来收获期

作者:微信公众号【华创新药】/ 发布时间:2022-09-04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华创证券《创新药系列研究:多年高强度研发开花结果,看好传统药企迎来收获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 2015年以来,国家监管部门持续发布政策推动制药行业改革。2016年3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正式启动。2018年底,伴随国家医保局成立和首批仿制药带量采购落地。至今,医保局已经完成了7批带量采购,覆盖了294个药品,大部分是常见病、慢性病的用药,涉及金额占公立医疗机构化学药和生物药年采购金额的35%。 带量采购使得仿制药价格大幅下降,平均降幅超过50%,导致过去以仿制药为主的制药板块进入阵痛期。曾经国内领先的药企普遍凭借专科首仿药起家,随着带量采购进行,仿制药大品种陆续崩塌,市场也逐步抛弃了制药板块,选择了政策免疫的方向。 带量采购等系列政策的目的并非单纯的打击制药工业,而是引导行业进行升级迭代,创新药成为产业升级的明确方向。 2015年开始,一批传统药企在政策倒逼之下大幅提高研发投入,向创新药转型升级。A股药企研发投入(费用化+资本化)从2015年的156亿元增长到了2021年的670亿元。 各家公司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选择了不同的创新研发策略,包括:自主研发、引进海外产品国内权益、委托外包公司研发、新药销售代理等。 经过5-7年的研发投入后,传统药企逐渐迎来了收获期,一批自主研发或者海外引进的产品进入临床III期或者NDA阶段,部分公司的产品已经获批上市成为公司增长的动力。 传统药企不仅在国内市场迎来了收获期,出海方面斩获也颇多,部分传统药企甚至实现了对跨国药企的产品授权(科伦药业将2款产品授权给了默沙东),部分公司出海进展顺利(海思科近期完成了环泊酚在欧美的第一个III期临床、亿帆医药F-627美国提交了上市申请)。 随着新药不断获批上市,未来3-5年传统药企营收有望提速,摆脱过去几年因集采受损下滑或者新产品增长堪堪弥补老产品下滑的处境。从Wind一致预测的营收数据上,也可以看到这种提速趋势的可能性。换言之,大品种放量的逻辑,对目前的医药板块仍然适宜,只是大潜力品种,从上一轮的专科首仿药,迭代为了当下的创新药。而不变的,是医药行业需求的旺盛增长。 与此同时,随着传统药企存量业务经历多次集采后逐渐出清、新产品获批上市贡献销售增量、以及研发布局成熟,部分药企的研发投入占比强度逐渐开始从“过高”水平回落到足以保证持续产出的正常水平。 值得注意的,起初随着集采和研发投入不断增加,研发增速快于营收增速,负面影响直接体现在了利润端,药企ROE水平陆续下降。而随着各家药企收获期陆续到来,制药板块的ROE有望触底反弹,并有望体现为阶段性的利润增速快于营收增速。 实际上,从2021年报和2022年中报的情况来看,尽管存在疫情扰动,但部分最先集采受损、同时创新升级初见成效的公司的报表端已经体现出ROE回升的趋势,包括:科伦药业、信立泰、中国生物制药等。 并且,我们预计,这种ROE向好的趋势最终可能会扩散到整个制药板块,这也意味着中国制药产业可能正在从2015年以来的研发周期逐步进入到新的产品周期,有望给市场带来板块性的投资机会。(注:中国生物制药有资产处置和投资科兴影响;先声2021年有资产出售影响;2022E为中报ROE乘以2但许多药企下半年营收大于上半年) 经过2018年以来系列政策的洗礼,制药企业存量业务的政策风险基本出清,市场预期和估值水平均处于相对低位,提供了较好的安全边际,通常不会出现单品种biotech公司因研发失败而价值湮灭殆尽的风险。 目前,传统药企向创新的升级,行业基本面和市场关注度仍然处于相对早期。未来两年,随着越来越多企业的创新药落地,部分领先的公司有望迎来基本面和股价的共振。 最终,我们预计在传统药业布局的众多创新药中,会有部分品种真正成长为销售额巨大的重磅产品,实现价值的兑现。若企业在此过程中,能够逐渐积累起较为完善的创新药研发体系,则可能实现更高上限的成长。 建议重点关注创新升级迎来关键节点的传统药企。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不达预期,新药销售不达预期。 ————————————————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发布的报告《创新药系列研究:多年高强度研发开花结果,看好传统药企迎来收获期》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