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汇率调整,央行如何应对?

汇率调整,央行如何应对?

作者:微信公众号【冠南固收视野】/ 发布时间:2022-09-01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华创证券《汇率调整,央行如何应对?》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是新朋友吗?记得关注我们公众号哦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首席分析师:周冠南,SAC:S0360517090002 高级分析师:梁伟超,SAC:S0360519070002 联系人:宋琦,SAC:S0360121070066 摘要 8月中旬国内政策利率降息意外落地后,人民币汇率进入快速贬值区间,Jackson Hole央行峰会中美联储直观表达了遏制通胀的政策立场,随着美元指数的新高,市场对于人民币汇率的预期进一步弱化。 第一,8月国内政策利率降息,是历史罕见的,在美联储加息周期中,国内价格型工具首次选择相反操作方向。 第二,以合理逻辑推演,8月央行政策利率降息这一打破历史规律的操作,是国内均衡目标压倒外部均衡目标的结果,既然选择降息,央行对后续的汇率贬值应该有所预期。 第三,政策利率降息作为触发因素,是本轮快速贬值的开始,但后续所释放的是国内需求走弱,以及美元持续走强积攒的压力,似乎人民币短期仍未调整到位,“7”或难构成本轮贬值的阻力位。 第四,本轮人民币与其他非美货币间的汇率保持相对稳定,核心在于美元的强势高压。 第五,外需走弱的风险酝酿,“顺差不顺收”的现象延续,从“流量”上,外汇供求关系对人民币币值的支撑减弱。 第六,我们并不过分担心汇率贬值过程中,外资流出对人民币债券市场的直接压力,影响或小于4月下旬。 第七,4月贬值周期中,央行对人民币走弱呈现较强的容忍度,并未强力干预,好在人民币汇率在经过“快贬”之后进入到震荡波动区间。 第八,本次8月降息后,央行依照惯例发行离岸央票,但并未过多受到汇率形势影响。 第九,逆周期因子是央行汇率调控“压箱底”的利器,当前并未开启。 结论:短期贬值压力的释放或将阶段性影响降息节奏,无碍于政策宽松方向。央行对于汇率波动的容忍度和适应性提升;汇率贬值压力的加大,仍将会压缩短期政策利率降息的概率;后续不排除出现国内降息和逆周期因子并用的局面。 风险提示:汇率贬值幅度超预期 正文 8月中旬国内政策利率降息意外落地后,人民币汇率进入快速贬值区间,Jackson Hole央行峰会中美联储直观表达了遏制通胀的政策立场,随着美元指数的新高,市场对于人民币汇率的预期进一步弱化。围绕汇率问题,我们更关注央行对本轮贬值的态度,以及是否会掣肘后续国内价格型工具的使用,将在下文中展开讨论。 一 本轮汇率快速贬值,应该在央行的预期之内 8月国内政策利率降息,是历史罕见的,在美联储加息周期中,国内价格型工具首次选择相反操作方向。今年5月中旬后,随着风险情绪的释放,人民币快速贬值的趋势被短期按下“暂停键”,前期美元指数新高后,人民币汇率并未进一步贬值;8月15日,国内政策利率降息后,人民币汇率再次进入快速贬值区间,截至8月30日,在岸人民币收盘报6.8980,较降息前一交易日8月12日的跌幅合计1631个基点,几乎回抹2020年8月末至今的涨幅。以历史记录来看,以往中美货币政策的背离周期中,美联储加息并不会阻碍国内降准工具的使用,但价格型工具同期往往不会相反方向操作,8月政策利率降息是首次在海外加息周期中,国内使用降息工具。我们以合理逻辑推演,8月央行政策利率降息这一打破历史规律的操作,是国内均衡目标压倒外部均衡目标的结果,既然选择降息,应该对后续的汇率贬值有所预期。 二 短期汇率或依旧承压,但对债市的直接影响有限 政策利率降息作为触发因素,是本轮快速贬值的开始,但后续所释放的是国内需求走弱,以及美元持续走强积攒的压力,似乎人民币短期仍未调整到位,“7”或难构成本轮贬值的阻力位。 一方面,本轮人民币与其他非美货币间的汇率保持相对稳定,核心在于美元的强势高压。控通胀的核心目标下,美联储加息还将继续,相较于欧元、日本、英镑等美元指数中成分权重较高的货币,美元仍较为强势,在海外发达经济体“比烂逻辑”,以及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下,美元后续可能仍有上涨空间;此外,美债收益率或继续处于阶段性上行区间,中美利差再度走扩对人民币汇率短期或仍构成压力。 另一方面,外需走弱的风险酝酿,“顺差不顺收”的现象延续,从“流量”上,外汇供求关系对人民币币值的支撑减弱。基本面逻辑下,出口数据表现仍有一定韧性,但高价因素支撑较为明显,随着美国货币政策鹰派信号的不断加强,美元回流抑制主要经济体需求,多国制造业景气度下降,外需或存在边际转弱风险;此外,今年以来,虽然贸易顺差维持高位,但待结汇始终积压,“顺差不顺收”的情况较多,对外汇供求的负面影响或进一步放大。 人民币汇率依旧承压,但我们并不过分担心汇率贬值过程中,外资流出对人民币债券市场的直接压力,影响或小于4月下旬。对比今年4月下旬以来的贬值周期,彼时美联储加息导致中美利差收窄甚至倒挂,进一步地,由人民币快速贬值导致资本外流的压力进一步放大,“人民币贬值-外资流出”的负反馈不断加强,2022年2至7月,境外机构持仓量环比连月下滑。但8月以来,外资转为净买入,并未过多受到快速贬值的影响,统计8月15日降息后的机构持仓数据发现,外资流出压力较为缓和,持仓量净增约132亿元。由于今年4月贬值区间,境外机构持仓已经大幅减少,本轮贬值可能增量抛盘压力不大,叠加被动指数型产品资金的流入,外资行为当前对国内债市行情产生的直接冲击可能有限。 三 汇率管理工具箱充足,关键在于对国内降息的掣肘 (一)就汇率管理工具而言,工具箱充足,取决于央行调控思路 在4月下旬报告《应对汇率贬值,央行可以出什么牌?——利率周报》中我们曾梳理过央行的汇率调控工具,回顾了历史人民币贬值周期央行所动用的政策工具,指出逆周期因子、外汇风险准备金、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工具、掉期市场和离岸市场流动性干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等作为储备工具,或在贬值压力加大的时候使用。 后续来看,央行明确使用的工具仅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022年4月25日,即期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贬值至6.57附近,央行宣布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一个百分点,由于当时金融机构外汇各项存款余额在1万亿美元附近,此次准备金率下调释放资金100亿美元,政策工具通过释放银行部分外汇头寸,进一步增加境内金融机构的外汇资产的派生,同时配合政策表态,也释放了央行希望平抑人民币贬值的信号。所以,4月贬值周期中,央行对人民币走弱呈现较强的容忍度,基本是“冷处理”,以个别政策工具的使用来表明政策立场,并未强力干预,好在人民币汇率在经过“快贬”之后进入到震荡波动区间。 本次8月降息后,央行依照惯例发行离岸央票,但并未过多受到汇率形势影响。8月16号,央行即公告发行两期离岸央票,就离岸央票的作用机制而言,央行通过发行离岸央票可以收紧离岸人民币流动性,抬高HIBOR短期利率,进而提高离岸做空成本。因为在人民币处于单边升值或贬值态势时,多呈现离岸人民币带动在岸人民币变化的特征,从历史情况来看,2016年年初、2017年年初以及2018年均表现为离岸带动在岸的贬值趋势不断加强。8月16日,央行公告发行两期人民币央行票据,其中3个月期央行票据100亿元,1年期央行票据150亿元,规模与前期并未明显差异,故本次离岸央票的发行或更多是惯例性操作,未明确释放汇率调控信号。 逆周期因子是央行汇率调控“压箱底”的利器,当前并未开启。(1)2017年5月,面对人民币贬值压力,人民银行在“双支柱”模型的基础上继续优化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首次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其主要作用是对冲外汇市场的交易“惯性”,减小汇率超调风险。用公式表示:逆周期因子=逆周期系数×国内市场供求情况,根据央行表态,逆周期系数由各报价行根据经济基本面变化、外汇市场顺周期程度等自行设定,逆周期系数通常为负数,其绝对值越大,说明报价行的反向调整力度越大。(2)我们可以利用公式“t日中间价=t-1日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来进行倒算,基于隔夜人民币对CFETS一篮子货币汇率维持基本稳定的条件,可以计算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调整幅度,再利用中间价和前一日收盘价可以推算出逆周期因子。从测算结果看,当前逆周期因子的干预或并未开启。 (二)短期贬值压力的释放或将阶段性影响降息节奏,无碍于政策宽松方向 第一,央行对于汇率波动的容忍度和适应性提升。按照央行的语境,“人民币汇率是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处理好内外部均衡的关键支点”,基于宏观调控所存在的“不可能三角”,当前内外市场的货币政策分化似乎“越走越远”,在内需压力之下,央行对于汇率波动的容忍度需要提升,通过汇率弹性吸收利差以及风险溢价形成的冲击,并且对于出口优势的维持也将起到一定作用。 第二,汇率贬值压力的加大,仍将会压缩短期政策利率降息的概率。投资者更关注9月政策利率降息再次落地的可能性,无疑前期支撑8月降息落地的基本面和融资需求弱化的因素并未发生太大改变,但汇率的快速贬值或仍将对央行形成一定压力,毕竟维持外部均衡是央行的部门责任。故在当前“急贬”的时间窗口,加大外汇市场顺周期行为的进一步降息,落地的可能性被压缩,汇率再次达到“双向波动”的稳态后,价格型工具再次使用的可能性空间才会打开。 第三,后续不排除出现国内降息和逆周期因子并用的局面。时间视角稍微拉长,明年二季度之前,货币政策整体宽松的趋势大概率不会改变,而海外经济体通胀压力之下,偏鹰立场维持时间也将较长,即国内外货币政策背离周期仍将延续。而在本次政策脉冲之后,基本面边际若没有明显修复,不排除年末在政策靠前发力的取向下,价格型工具再次使用的可能性,这意味着外部均衡的矛盾将进一步激化,本轮“急贬”后的均衡态可能再次被打破,若央行采取稳汇率的政策立场,间接调控工具或已经略显发力,不排除逆周期调控因子再次使用。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9月1日发布的报告《汇率调整,央行如何应对?》 冠南固收视野 精度/深度/热度/高度 华创固收 · 周冠南团队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 感谢您对华创固收团队的关注, 您的认可和支持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可以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嘛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