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国金电车-周观点】华为经营方针转变,仍看好华为汽车产业链

【国金电车-周观点】华为经营方针转变,仍看好华为汽车产业链

作者:微信公众号【新兴产业观察者】/ 发布时间:2022-08-28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国金电车-周观点】华为经营方针转变,仍看好华为汽车产业链》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本周行业重要变化: 1、价格:碳酸锂和氢氧化锂小幅上涨,PVDF下降。2、终端:8月第三周,乘用车零售40.9万辆,同比+48%,环比上周+23.7%,较上月同期+6%;电车上险 10.3w,同/环比 +110%/ +8.2%。 本周核心周观点: 乘用车销售端淡季不淡,同比持续改善。8月第3周,乘用车零售40.9万辆,同比+48%,环比上周+23.7%,较上月同期+6%。8月1-21日,乘用车零售102.4万辆,同比去年+32%,较上月同期+5%。电车方面,8月第3周,电车上险 10.3w,同/环比 +110%/ +8.2%,较7月同期 -1.6%,渗透率 24.6%。8月前3周电车累计同/环比:+107.2%/ +2.7%。 华为经营方针转变,汽车仍是增收重点。任正非最近在华为内网发布《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今年上半年,华为营业额3016亿,同比下滑5.8%;利润150.8亿元,同比下滑52%。华为上半年终端业务收入1013亿元,同比下滑25.35%,在手机业务下滑的情况下,汽车将是华为重要的收入增长点。同时,任正非指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不能铺开一个完整战线,要减少科研预算,加强商业闭环,研发要走模块化的道路,聚焦在几个关键部件作出竞争力,剩余部分可以与别人连接,可能留给供应链更多合作空间。 渠道、品牌、技术优势,看好华为汽车产业链。在国产汽车和国产零部件崛起的大背景下,华为智选汽车模式和HUAWEI INSIDE模式,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截至今年7月底,AITO已出现在全国的554家华为体验中心,问界M5月销已经达到6千辆以上。我们看好华为强大的渠道优势和终端品牌消费群体的号召力带来的销量增长。华为产业链上,关注1)问界产业链,包括热管理(银轮股份、拓普集团)、智能座舱(华阳集团、上声电子等)、座椅(上海沿浦)、线束(沪光股份)、智能底盘(亚太股份)等;2)奇瑞产业链。3)华为三电系统供应商等,如蓝黛科技、双环传动等。 投资建议:月初销量环比波动是正常性的月度波动现象,成功的汽车板块投资一定是看准中期趋势,而不是情绪性的迷失在正常的短期波动中。4-5月,我们提出零部件将迎来历史性的戴维斯双击投资机会。当前位置,我们认为,终端上要更加关注欧美是否能超预期,中游要关注三季度业绩和明年成长性超预期的机会。建议关注:比亚迪、特斯拉与强势造车新势力及其产业链;电池产业链关注确定成长方向(隔膜、涂覆材料、电池厂等);零部件从智能化渗透率和国产化率提升角度,关注热管理、底盘(悬挂+制动)、安全、微电机等领域;整车方面继续关注比亚迪、长安、吉利、理想、塞力斯等,产品周期不止,股价向上趋势不变。 本周重要行业事件: 天赐股份、祥鑫科技、星宇股份、科博达、银轮股份、德方纳米、壹石通等点评。 子行业推荐组合:详见后页正文。 风险提示:电动车补贴政策不及预期;汽车与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 一、产业链主要产品价格跟踪 1.1 电池产业链价格 1)MB钴价格:MB钴价格:8月26日,MB标准级钴报价25.075美元/磅,较上周上涨4.48%。MB合金级钴报价25.475美元/磅,较上周上涨2.72%。 2)锂盐周价格:8月26日,氢氧化锂报价47.50万元/吨,与上周报价持平;碳酸锂报价48.8万元/吨,较上周上涨0.83%。 3)三元正极材料本周价格:8月26日,三元正极NCM523 /NCM622/ NCM811均价分别为31.50/32.50/37.75万元/吨,NCM523较上周上涨3.28%,NCM662、NCM811价格与上周持平。 4)负极材料本周价格:8月26日,人造石墨负极(中端)4.8-5.8元/吨;人造石墨负极(高端)6.5-7.8万元/吨。天然石墨负极(中端)4.9-5.3万元/吨;天然石墨负极(高端)5.5-6.7万元/吨。 5)6F(国产)本周价格:8月26日,六氟磷酸锂(国产)价格27.00万元/吨,与上周上涨0.93%;电池级EMC价格1.52万元/吨;DMC价格0.89万元/吨;EC价格0.95万元/吨;PC价格1.18万元/吨;DEC价格1.52万元/吨。三元电池电解液(常规动力型)7.0-8.5万元/吨;LFP电池电解液报价5.5-7.0万元/吨。 6)隔膜价格:8月26日,国产中端16μm干法基膜价格0.8-0.9元/平米,价格与上周持平;国产中端9μm湿法基膜1.35-1.6元/平米,价格与上周持平;国产中端湿法涂覆 7) 本周磷酸铁锂电芯价格平稳 二、终端:销量、新车型及行业热点 2.1欧洲 2.1.1汽车:6月供给侧尚未完全恢复,消费需求仍强劲 6月欧洲九国汽车销量88.4万辆,同比-17%,环比+13%。1-6月累计销量456.1万辆,同比-15%。尽管面临能源价格上涨,交付时间延长,但各国汽车协会表示消费需求仍大于车辆供应,销量同比下降主要因为半导体持续紧缺,制约了汽车生产。18、19年6月欧洲九国汽车销量为130、120万辆,目前欧洲汽车市场销量仍较疫情前有30%左右差距。 供给侧汽车生产仍未完全恢复。以德国为例,供给端5、6月汽车产量与出口已超过21年同期水平,但较18、19年同期仍有20%-30%左右差距,尚未完全恢复。从1-6月的数据可以反应出,半导体紧缺问题并无进一步恶化,呈现底部反转态势。随着下半年紧缺问题改善,我们预计下半年汽量有望回暖。 2.1.2电动车:禁售燃油车法规通过,电动化发展趋势明确 6月欧洲九国电动车销量18.4万辆,同比-10%,环比+20%。1-6月累计销量92.1万辆,同比+5%,电动化渗透率20.8%。其中6月BEV销量11.4万辆,同比+2%,环比+31%。1-6月销量54.4万辆,同比+27%。6月PHEV销量6.9万辆,同比-24%,环比+6%。1-6月销量37.7万辆,同比-16%。PHEV同比下降主要因为部分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削减并重新评估碳排放等问题,PHEV市场热度下降。其次传统车企投入更多资源和研发BEV,产品竞争力提升,我们判断未来欧洲电动车市场将转向BEV为主导。 2.2美国 2.2.1汽车:6月库存好转,Q3销量有望回升 6月美国汽车销量112.3万辆,同比-13%,环比+2%。1-6月累计销量674.9万辆,同比-18%。目前市场需求强劲,但半导体紧缺影响了汽车生产,库存较低,仍只有疫情前的三分之一左右,导致汽车销量维持较低水平。继4、5月连续环比下降后,6月底美国轻型车库存122万辆,同比-12.3%,环比+8%。库存天数为28天,同比-6天,环比+3天。库存的环比增加提升了第三季度销量反弹的可能性。 从生产端看,6月福特汽车北美产量20.0万辆,同比+59%,环比+4%。自21年7月起,福特汽车产量整体持续改善,并无进一步下降趋势。库存29.7万辆,同比+83%,环比+26%。6月美国销量15.2万辆,同比+31%,环比-1%。 2.2.2电动车:6月销量再创历史新高,特斯拉依旧遥遥领先 电动车销量再创新高。6月美国电动车销量7.4万辆,同比+48%,环比+1%。电动化渗透率6.5%,再创单月销量历史新高。1-6月累计销量40.4万辆,同比+59%。其中6月BEV销量5.9万辆,同比+64%,环比+2%。1-6月累计销量31.2万辆,同比+73%。6月PHEV销量1.5万辆,同比+8%,环比-4%。1-6月累计销量9.2万辆,同比+23%。 特斯拉销量依旧遥遥领先。从车企来看,1-6月特斯拉销量27.0万辆,同比+84%,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至57%。从车型来看,Model Y、3依旧遥遥领先。其他畅销车型包括福特Mach-E( $4.4万,370km)、现代Ioniq 5($4.5万,350km)、起亚EV6($5.2万,528km),Jeep Wrangler($3.0万,34km)等。 各车企电动车在手订单饱满。通用表示HUMMER EV在手订单超7万辆,Silverado EV约14万辆。福特F-150 Lightning在手订单约20万辆。Lucid披露在手订单3万辆以上。Rivian披露R1与EDV车型合计在手订单19万辆以上。 2.3终端追踪:销量、新车型 2.3.1终端销量 乘用车同比持续改善。8月15-21日,乘用车零售40.9万辆,同比+48%,环比上周+23.7%,较上月同期+6%。乘用车批发38.4万辆,同比+34%,环比上周+11.9%,较上月同期-10%。8月1-21日,乘用车零售102.4万辆,同比去年+32%,较上月同期+5%;乘用车厂商批发100.7万辆,同比去年+31%,较上月同期-3%。 电车方面,8月3周,电车上险 10.3w,同/环比 +110%/ +8.2%,较7月同期 -1.6% (7.18-7.24),渗透率 24.6% (T出口扰动 国内上险波动较大)。8月前3周电车累计同/环比:+107.2%/ +2.7%。 2.3.2 腾势D9: 24小时大定超1.5万辆 8月23日,腾势品牌官方宣布,旗下新能源MPV车型——腾势D9正式上市并开启大定,新车共推出DM-i混动版与纯电动版共计7款车型,售价32.98-45.98万元。 在比亚迪智慧科技和绿色科技的加持下,腾势D9以车为载体,延伸出智能环保的用车生活美学。腾势Link超智能交互座舱和腾势Pilot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让腾势D9更智慧、更懂用户。在腾势e平台3.0技术和DM-i超级混动技术加持下,D9的驾驶性能达到了新的高度,成为最好开的MPV。 在开启预售两个月的时间内,腾势D9车型的订单量已经突破30000台。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83%的订单用户选择了DM-i超级混动版车型,17%选择了EV纯电版车型。新车将会在9月开启交付。 此外,腾势D9创始版的抢购仍在进行中,预计将在今年12月锁定席位,明年4月开启实车体验。 2.3.3 基于柠檬平台打造,第三代哈弗H6 DHT正式上市 8月22日,长城品牌新能源战略发布会开幕,哈弗汽车旗下基于柠檬混动DHT打造的第三代哈弗H6 DHT正式上市,售价为14.98万元,DHT-PHEV版本则开启预售,55km版预售价16.88万元,110km版预售价17.68万元。新车定位紧凑型SUV,车身尺寸为4653*1886*1730mm,轴距为2738mm。 外观方面,HEV版车型基本延续了燃油版车型的设计,PHEV版车型则采用了全新设计的中网和灯组,前脸采用类似无边际的大尺寸格栅设计,矩阵式横向镀铬装饰拉宽了视觉效果,同时,新车的LOGO还采用蓝色作为底色,凸显其新能源车型的身份。新车在平直的贯穿腰线和稍低的窗线的帮助下,新车的车窗面积更大,尤其是C柱后的侧窗。如此设计使新车的体态更饱满,视觉效果更大。双五辐式轮圈的加入,也让这款车看上去更加时尚。车尾仍然沿用第三代哈弗H6的贯穿式尾灯,尾门右下角增加了DHT字标,PHEV车型在尾门左下角增加了PHEV字标。 动力方面,新车搭载由1.5T涡轮增压发动机和电动机组成的动力组合,匹配2档DHT混动专用变速箱。HEV版车型系统最大功率为179kW,峰值扭矩为530N·m,百公里油耗4.9L;PHEV车型系统最大功率为240kW,峰值扭矩为530N·m,纯电续航里程为55km或110km,最大综合续航里程为1150km,馈电百公里油耗5.6L。 智能座舱方面,新车与燃油版车型保持一致,采用了10.25英寸中控屏与12.3英寸液晶仪表的组合,并可选装9英寸全彩HUD,三屏均可实现联动及语音交互功能。此外,作为长城·柠檬平台打造的首款战略车型,新车能实现整车级40余模块上千功能FOTA升级。 智能驾驶方面,新车拥有全域主动智能安全防控系统与碉堡级被动安全防御系统的双向保护,覆盖乘员、行人、信息等全方位行业高标准安全配备。同时该车支持L2级驾驶辅助,全系标配6个安全气囊。 2.3.4 海洋网重磅超混SUV-比亚迪护卫舰07开启预售 8月26日,比亚迪海洋网旗下军舰系列首款车型护卫舰07在成都车展首发亮相。护卫舰07定位为“大五座超混SUV”,定价区间22-28万元,将于今年四季度正式上市。该车基本还原了比亚迪于2021年发布的X DREAM概念车的设计,车身尺寸为4820*1920*1750mm,轴距2820mm。 外观方面,新车与X DREAM概念车高度相似,采用全新前脸设计风格,海浪律动设计,格栅两侧依次排列的灯组与格栅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辨识度。车身侧面的轮廓圆润,蚌壳式结构的发动机缝线和后部的腰线衔接,轮眉上部使用了隆起的筋线造型装饰,很有力量感。车身下部的护板上还带有曲线的装饰效果。车尾部分,车顶尾翼使用了双段镂空式的设计,尾灯是贯穿式的造型,内部的光源使用了中国结式的光带结构,视觉效果很别致。 动力方面,护卫舰07将搭载比亚迪超级混动技术,同时提供DM-i与DM-p两种动力架构,搭载骁云-插混专用1.5T高效发动机、EHS电混系统,超混专用功率型“刀片电池”。1.5T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102kW,前/后电机峰值功率分别为145kW/150kW。两驱版车型配备145kW单电机,四驱版车型配备145kW和150kW双电机,WLTC续航里程共有46km、71km、150km、170km四个版本。 智能座舱方面,官网尚未公布内饰,但是此前公布新车中控配置依然配备悬浮式中控大屏以及液晶仪表盘,搭载最新的DiLink 4.0(5G)智能网联系统、HUD抬头显示以及人脸识别功能等带来更加智能便捷的交互体验。 2.3.5 腾势中型SUV概念车成都车展首发,首款核心世界级中型SUV 8月26日,腾势汽车携首款中型SUV概念车INCEPTION亮相成都车展。该车将定位为五座SUV车型,是腾势基于用户对未来想象共创的概念车,原定计划将会在下半年发布,年内交付。INCEPTION 意为“序曲,序章 开端,创始”,具备智慧灵性、科技源力和驾驭激情三大特性,该款概念车融合了腾势品牌十二年来的持续创新和实践,再一次定义新豪华市场的风向标。 外观方面,腾势INCEPTION基于π-motion设计理念,区别于比亚迪此前的设计风格,整体会更偏向年轻、运动元素。前脸采用双图层设计,第一层延续腾势家族化的前脸,第二层是钻石切割工艺的发光格栅。在灯组方面,新车采用了箭羽式分体式大灯设计,整个灯组内像钻石切割的造型。车身侧面展现锐利的线条,整体姿态更加修长以及运动,并且在车尾部分会有一些溜背的造型元素。车尾采用现流行的贯穿式尾灯设计,同样在两侧呈现出箭雨式灯组设计,形成了一个极具辨识度的效果。 内饰设计方面,INCEPTION 与π-motion设计理念的无尽探索概念一脉相承,以极简的线条,勾勒出完美对称的驾驶台。未来生命体流动座舱以中控台为轴,形成对称设计,前后呼应,线条优雅连贯,加之动感十足的座椅设计,给予驾乘者无限延申的流动之感。 智能驾驶方面,为实现更智能、更安全,腾势致力于以“智能驾驶重塑者”的角色出发,通过搭载高感知双激光雷达系统,实现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作为以超跑为理念开发的SUV概念车,INCEPTION 拥有3秒级百公里加速,轻踩电门,瞬间体验超时空光速动力。 三、本周行业重要事件与点评 3.1 天赐材料中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纵向一体化深化 2022年8月24日,公司公告2022H1归母净利润29.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28.9亿元,公司22Q2归母净利润为14.1亿元,环比-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3.9亿元,环比-7%。 业绩符合预期,受益原材料价格下降。我们预计公司上半年出货超12万吨,其中22Q2电解液出货约6-6.5万吨,环比微增。吨净利润约1.6万元,环比-0.4万元/吨,主要由于公司电解液均价环比约-15%,同时溶剂&添加剂环比22Q1亦出现较大幅度下降,22Q2预计六氟自供率95%以上。22Q2公司磷酸铁预计出货0.8万吨,磷酸铁锂出货1000吨,合计贡献利润约1亿元。 完善一体化&循环化布局,成本竞争力强化。公司持续加码纵向一体化,从锂电核心原材料向上延伸,包括五氟化磷、氟化锂、氯化亚砜等产品。此外,公司战略布局电池回收及循环利用项目,与现有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形成产业闭环,进一步增厚利润。 快充&4680推动双氟应用,双氟有望持续贡献超额利润。随着电池对快充&安全性要求提升,如麒麟电池&4680等电池方案将加速提升双氟应用。公司目前双氟工艺成熟,收率领跑行业,具有显著成本优势。预计22年双氟出货8000吨,23年出货2-2.5万吨,有望为公司贡献显著超额利润。 公司一体化&循环化领先,新型锂盐、添加剂、磷酸铁放量贡献利润增量。我们维持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66、72亿元,对应EPS为2.87 、3.41、3.73元,对应PE为18.7、15.3、14倍,维持“增持”评级。 3.2 祥鑫科技中报点评:光储订单持续超预期,下游需求推动高增长 公司8月24日发布22年中报,22年上半年收入17.1亿元,同比增长69%,归母净利润0.76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Q2收入9.6亿元,同比/环比增长83%/27%,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环比增长42%/23%。 新能源车及储能收入翻倍以上增长。上半年公司新能源车收入(含电池箱体)9.5亿元,同比增长193%,主要是电池箱体收入放量及埃安等客户销量增长所致;毛利率18.7%,同比下降3pct。储能相关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238%,毛利率15.3%,同比增长0.2pct。燃油车收入2.7亿元,同比下滑21%;通信收入2.2亿元,同比下降14%。上半年公司新能源车相关的收入占比55.8%。 动力电池箱体高速增长。公司进入多家头部电池企业。公司具有先进的高强度钢模具技术与铝合金部件成型技术,包括FSW搅拌摩擦焊、SPR自冲铆接、FDS热熔自攻丝、MIG焊、铝点焊等,公司2020年起进入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多家头部电池企业的供应链,2021年收入1.56亿元,仅22年1-3月,公司新增订单30-35亿元(项目生命周期为2-8年),收入将快速增长。 光伏储能订单持续超预期。公司24日同时发布公告,收到储能光伏客户订单,金额4.5亿元(生命周期2年)。公司光伏逆变器及储能业务客户包括华为、新能安、Enphase、Larsen、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此前公司分别于6月2日和7月14日收到3亿/4亿订单(分布式光伏逆变器),光储新增订单持续超预期。 预计公司22-24年净利润分别为2.2/4.5/6.7亿元,同比增长250%/99%/50%,对应23年PE 24倍。下游新能源车和光伏储能需求旺盛,公司高增长低估值,维持“买入”评级。 3.3 星宇股份中报点评:优秀国产车灯供应商,期待客户结构改善 8月25日公司发布半年报,22年上半年收入37.2亿元,同比下降6%;归母净利润4.6亿元,同比下降20%。22Q2收入15.9亿元,同比下降22%/26%,归母净利润同比/环比下降34%/30%。 受疫情及部分车企销量拖累,Q2收入同比下降。公司核心客户中一汽大众/一汽红旗/东风日产/一汽丰田Q2销量同比下降4%/29%/32%/5%,拖累公司收入增速;广汽丰田/奇瑞Q2销量同比增长17%/22%。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1%,主要是研发人员增加导致薪酬增加所致。Q2毛利率24.1%,环比Q1提升1.7pct,但Q2收入环比下降、研发费用环比增长,研发费用率环比Q1提升2.6pct,净利率环比下降0.8pct。 稳步推进产能建设,期待新能源车收入占比提升。上半年,智能制造产业园一、二、三期项目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推进“全贯穿式一体”前部灯的研发,智能制造产业园五期项目(贯穿式前部灯具工厂)已开工建设,公司上半年资本开支5.7亿元,同比增长3%。2022年上半年,公司承接的新能源车型项目数量占比约四成,伴随着新势力、新能源车订单量产,公司收入和客户结构将明显改善。 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车崛起,国产替代加速,公司优势明显。新能源车内卷增配,ADB、DLP、HD等车灯升级方案渗透率加快提升,推动车灯单车价值量 继续提升。在自主品牌崛起和新能源车占比迅速提升的趋势下,公司以合资车企为主的客户结构短期受到拖累,但公司作为行业最优秀的车灯国产供应商之一,将依托原材料采购价格低、产能规模大、质量可靠性高等优势,加速实现对外资车灯供应商的国产替代,客户和收入结构将明显优化。 我们预计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3/12.4/15.4亿元,对应PE分别为45/34/27倍,维持“买入”评级。 3.4 科博达中报点评:突破日系、车身域控等,ASP显著提升 公司8月25日发布中报,22年上半年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2%;归母净利润2.0亿元,同比下降14%。Q2收入7.5亿元,同比/环比+7%/+2%,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环比-1%/+17%。 新客户新项目量产,收入跑赢大众集团销量。上半年,车灯控制系统收入7.7亿元,同比增长5%,收入占比54%。公司核心客户大众集团上半年全球销量下滑22%,南北大众销量下滑6%,公司收入增速跑赢大众集团主要是宝马、福特等新客户的产品量产、氛围灯高增长所致。电机控制系统收入2.8亿元,同比下滑12%,主要是重卡销量同比下滑所致;车载电器电子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10%,主要是USB(同比增长40%)等产品高增长所致。 突破本田、车身域控等,大众系收入占比有望持续下降。上半年,公司共获得宝马、大众、一汽红旗、理想等客户新定点项目60个,包括宝马全新一代NCAR架构大灯和尾灯控制器项目(生命周期销量约4,500万只),国内头部新势力车企的车身域项目定点,大灯控制器获得东风本田定点。上半年公司新能源车相关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76%。 控制器类产品ASP提升至3000元。公司车灯控制器单车价值量300元左右。公司顺应电子电气架构走向集中的趋势,拓展自适应悬架控制器、空气悬架控制器、车身域控制器等产品,相关控制器最高单车配套价值可达3000元/车。域控制器产品在新势力、新能源车客户的放量,将显著优化公司的客户和收入结构。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5.9/7.0亿元,对应PE分别为48/38/31倍。随着公司灯控新客户拓展,及底盘域控制器、车身控制器等量产,单车价值量大幅提升,公司有望迎来盈利增长的拐点,维持“增持”评级。 3.5 银轮股份中报点评:业绩超预期,Q2盈利能力向好 事件:公司发布22年半年报: 1)1H22,公司营收39亿元,同比-5%,归母净利润1.31亿元,同比-25%,扣非净利润0.93亿元,同比-40%。 2)2Q22,公司营收18亿元,同比-12%,环比-12%,归母净利润0.61亿元,同比-13%,环比-13%,扣非净利润0.56亿元,同比-17%,环比+51%。 半年报数据验证我们之前强调的内、外部环境向好带来的盈利能力增强逻辑。 业绩超预期,各业务表现均好于行业。 1)商用车及非道路:海外需求旺盛,整体表现好于行业。1H22,公司业务营收21亿元,同比-25%(1H22,中国重卡销量同比-64%,挖掘机销量同比-28%),主要系海外市场需求旺盛。 2)乘用车:业务高速增长,客户开拓顺利。1H22,公司业务营收14亿元,同比+38%(1H22,中国乘用车销量同比+3%),主要系客户开拓顺利。 3)工业及民用:未来新增长曲线。1H22,公司业务营收2亿元,同比+22%,包括储能、地热等热管理产品。 Q2净利率环比提升1.3pct,盈利能力触底反弹。2Q22,公司扣非净利率3.1%,环比提升1.3pct,验证我们之前强调的外部环境向好+内部管理能力加强的盈利能力提升逻辑。 1)外部环境好转:大宗原材料价格及海运费下降+汇率贬值+关税存在减征或免征可能性; 2)内部管理加强:公司管理已由收入考核转为利润考核; 3)产线陆续投产,产能利用率提升,折旧等费用摊薄; 4)新能源业务收入快速增长,规模优势逐步凸显。 公司新能源业务客户结构优质。 1)公司直接+间接供应大客户3000元左右,未来有望继续拓展供应品类,提升ASP,其他头部造车新势力基本覆盖; 2)公司为头部电池企业供应水冷板,受益于行业趋势带来的水冷板价值量翻倍。 展望未来,新能源业务高增长+盈利能力反转向上。 1)目标:25年,公司整体收入150亿元,新能源业务占比约50%,对应75亿元(21年8亿元左右); 2)拓展产品品类:芯片散热为新市场,目前市场仅两家供应商,公司先发优势强,已拿到大客户定点,全球份额接近50%,单车价值量500-1000元; 3)开拓储能应用:公司19年开始已为北美客户供应储能产品,目前系统在开发中。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热管理龙头之一,绑定新能源头部客户+拓品+开拓储能保障收入高增长,同时内、外部环境向好增强盈利能力,持续推荐! 3.6德方纳米中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工艺铸深护城河 事件:公司发布22年半年报: 1)1H22,公司营收75.57亿元,同比+492.89%,归母净利润12.80亿元,同比+847.44%,扣非净利润12.57亿元,同比+993.69%。 2)2Q22,公司营收41.83亿元,同比+446.91%,环比+23.98%,归母净利润5.18亿元,同比+514.00%,环比-31.95%,扣非净利润5.01亿元,同比+517.73%,环比-33.69%。 点评: 铁锂:1)单吨净利:公司Q2出货预计3.76万吨,单吨净利1.34万元,环比-41%主要系Q1库存收益较高导致,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股权激励费用2.18亿元,若加回则上半年单吨净利润为2.12万元,彰显公司液相法+规模化优势。Q2单吨净利润具体拆分:单吨制造盈利9144元/吨+库存收益4248.2元/吨。2)产能:我们预计公司22年磷酸铁锂正极名义产能34万吨,预计22年全年权益有效产能18.4万吨。 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我们预计公司曲靖德方年产11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将于22Q4投产,预计将有万吨左右出货,届时有望大幅增厚公司利润。另外公司22年1月公告规划子公司云南德方33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补锂剂:公司不断加码补锂剂产业链,有望凭借其技术与卡位优势获得超额收益。我们认为正极补锂剂将受益硅碳负极及储能电池放量,我们预计在补锂剂添加比例2%-3%左右,公司2万吨补锂剂项目有望在22Q4投产5000吨。 展望未来:市场担忧铁锂加工费用下降影响公司盈利,我们认为:1.公司可凭借液相法锂单耗低(锂价格20万以上相较固相法有绝对优势)+储能市场产品力优势明显(循环高)牢牢占据主动权;2.公司是目前少有可以通过四轮车认证的生产锰铁锂正极的企业有望凭借先发优势在阶段性时间内获得超额收益和更大的市场空间。 投资建议:锰铁锂未来将是行业破局关键,公司已完成产业化突破并且凭借工艺沉淀或将获得2-3年超额收益且更大市场空间,预计公司22-2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65、25.05、30.76亿元,持续重点推荐! 3.7壹石通中报点评:业绩位于预告上限超预期,下半年出货有望翻倍 事件:8月25日公司公告半年报业绩:1H22,公司实现归母净利8389.63万元,YoY+96.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7159.91万元,YoY+79.5%。单Q2,公司实现归母净利4031.4万元,YoY+59.9%,QoQ-7.5%;实现扣非净利3454.3万元,YoY+48.5%,QoQ-6.8%。业绩位于中报预告上限。 点评: 疫情影响物流发货,Q2业绩小幅波动。1H22业绩在预告上限,Q2整体影响幅度在10%左右。其中: 1)涂覆材料(勃姆石):4、5月份受到疫情影响,大客户订单波动+物流不畅影响出货,Q2勃姆石预计出货5300-5500吨,环比下滑10%左右;价格维持2万元/吨水平。 2)导热球铝:上半年季度出货在400-500吨,受到物流不畅等影响,Q2确认出货部分环比下滑10%左右,Q3已恢复正常。 22年业绩展望:进入Q3,公司排产已恢复正常水平,7月份勃姆石排产2400-2500吨,随着8-10月份陆续投产1-2万吨,Q3出货有望达8000-9000吨,环比预计提升40-50%以上,下半年出货量有望翻倍。22年预计出货3.5-3.7万吨以上,单吨净利保持在5200-5500元/吨以上,全年业绩有望保持高增。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全球电池隔膜涂覆材料龙头,产品具备技术及能耗双壁垒,将充分受益于勃姆石需求高增长。另外,公司构建三大新材料研发和生产平台,品类扩张潜力大,未来公司导热填充材料、陶瓷化阻燃材料等业务均有望迎来爆发。22、23年勃姆石出货量预计为3.5-3.7、7万吨以上,预计净利润2.4-2.6亿、5亿+,继续推荐。 四、投资建议 月初销量环比波动是正常性的月度波动现象,成功的汽车板块投资一定是看准中期趋势,而不是情绪性的迷失在正常的短期波动中。4-5月,我们提出零部件将迎来历史性的戴维斯双击投资机会。当前位置,我们认为,终端上要更加关注欧美是否能超预期,中游要关注三季度业绩和明年成长性超预期的机会。建议关注:比亚迪、特斯拉与强势造车新势力及其产业链;电池产业链关注确定成长方向(隔膜、涂覆材料、电池厂等);零部件从智能化渗透率和国产化率提升角度,关注热管理、底盘(悬挂+制动)、安全、微电机等领域;整车方面继续关注比亚迪、长安、吉利、理想、塞力斯等,产品周期不止,股价向上趋势不变。 五、风险提示 电动车补贴政策不及预期:电动车补贴政策有提前退坡的可能性,补贴退坡的幅度存在不确定性,或者降低补贴幅度超出预期的风险。 汽车与电动车产销量不及预期:汽车与电动车产销量受到宏观经济环境、行业支持政策、消费者购买意愿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陈传红 chenchuanhong@gjzq.com.cn 邱长伟 qiuchangwei@gjzq.com.cn 姜超阳 jiangchaoyang@gjzq.com.cn 田 野 tiany@gjzq.com.cn 薛少龙 xueshaolong@gjzq.com.cn 姚云峰 yaoyunfeng@gjzq.com.cn 江 莹 jiangying2@gjzq.com.cn 胡媛媛 huyuanyuan@gjzq.com.cn 苏 晨 suchen@gjzq.com.cn 特别声明: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版权归“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金证券”)所有,未经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制作任何形式的复制、转发、转载、引用、修改、仿制、刊发,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经过书面授权的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和修改。 本报告的产生基于国金证券及其研究人员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资料,但国金证券及其研究人员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国金证券不作出任何担保。且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预测均反映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在不作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可能会随时调整。 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参考,不作为或被视为出售及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邀请或要约。客户应当考虑到国金证券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而不应视本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证券研究报告是用于服务具备专业知识的投资者和投资顾问的专业产品,使用时必须经专业人士进行解读。国金证券建议获取报告人员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报告本身、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也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国金证券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 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国金证券的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并可能为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争取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本报告反映编写分析员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故本报告所载观点可能与其他类似研究报告的观点及市场实际情况不一致,且收件人亦不会因为收到本报告而成为国金证券的客户。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报告仅供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风险评级高于C3级(含C3级)的投资者使用;非国金证券C3级以上(含C3级)的投资者擅自使用国金证券研究报告进行投资,遭受任何损失,国金证券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此报告仅限于中国大陆使用。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