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晨会聚焦220826重点关注恺英网络、爱美客、科锐国际、中矿资源等

晨会聚焦220826重点关注恺英网络、爱美客、科锐国际、中矿资源等

作者:微信公众号【国信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26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晨会聚焦220826重点关注恺英网络、爱美客、科锐国际、中矿资源等》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国信晨会 音频: 进度条 00:00 04:20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晨会提要 【宏观与策略】 固定收益专题研究:疫情对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跟踪 策略深度:全球资金专题报告-产业变迁视角下的全球资金流动 【行业与公司】 建筑行业专题报告:需求端助力,成本端倒逼:装配式建筑长期方向明确 食品饮料行业周专题(2022年第35周):中报业绩表现分化,关注三季度中秋消费回暖 快手-W(01024.HK) 海外公司财报点评:国内经营利润提前转正,Q3运营数据有望增长强劲 BOSS直聘(BZ.O) 海外公司财报点评:至暗时刻已过,用户增长推动业务逐渐复苏 恺英网络(002517.SZ) 财报点评:业绩高增长,关注VR等领域布局 爱美客(300896.SZ) 财报点评:营收及利润同比增速均接近40%,新品濡白天使增长良好 安克创新(300866.SZ) 财报点评:优势充电品类增长稳健,扣非净利润实现环比改善 圣农发展(002299.SZ) 财报点评:业绩短期承压明显,看好全链纵深发展 蔚蓝生物(603739.SH) 财报点评:Q2业绩环比改善,新业务布局稳步推进 天康生物(002100.SZ) 财报点评:2022Q2亏损收窄,生猪出栏稳步增长 九毛九(09922.HK) 财报点评:怂火锅经营边际向好,供应链布局持续深化 科锐国际(300662.SZ) 财报点评:海外业务强势复苏,静待国内业务景气度回升 中矿资源(002738.SZ) 财报点评:两大主力锂矿山逐步进入放量阶段 华菱钢铁(000932.SZ) 财报点评:产品升级,行稳致远 南钢股份(600282.SH) 财报点评:结构升级,二季度业绩逆势增长 金力永磁(300748.SZ) 财报点评:新能源车领域营收占比快速提升,布局上游废料回收 贝壳-W(02423.HK) 海外公司财报点评:Q2环比改善,彰显龙头韧性与业绩弹性 碧桂园服务(06098.HK) 海外公司财报点评:业绩规模稳增,居家业务亮眼 三旺通信(688618.SH) 财报点评:电新与智造领域需求强劲,新品市场应用广阔 冀东水泥(000401.SZ) 财报点评:Q2业绩小幅增长,盈利水平保持韧性 华设集团(603018.SH) 财报点评:上半年净利润增10%,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 士兰微(600460.SH) 财报点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产能释放有序推进 圣邦股份(300661.SZ) 财报点评:二季度收入利润创季度新高,车规芯片规模交付 广深铁路(601333.SH) 深度报告:大湾区铁路龙头,静待客流复苏 宏华数科(688789.SH) 财报点评:扰动影响短期,不改长期趋势 百龙创园(605016.SH) 财报点评:H1业绩同比增51.51%,功能糖产能持续扩张 泉峰汽车(603982.SH) 财报点评:短期业绩承压,大型压铸设备逐步用于量产 宇通客车(600066.SH) 财报点评:业绩短期承压,研发持续投入 威高股份(01066.HK) 财报点评:扣非归母纯利增长15%,多角度全方位开拓海外市场 迈瑞医疗(300760.SZ) 财报点评:中期收入和净利稳健增长,新品推出和国际化步伐加快 天赐材料(002709.SZ) 财报点评:一体化布局加深成本优势,电解液盈利水平良好 宏观与策略 固定收益专题研究:疫情对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跟踪 研究背景:本文从居民收入和支出数据出发,考察疫情对居民消费方式的影响,分析了疫情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负面影响。 主要结论:(1)伴随着疫情的发生,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都明显下降,具体表现为支出收入比值下滑; (2)随着疫情的反复,各季度支出收入比值会明显波动; (3)和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受疫情负面影响较弱,而且随着疫情的好转,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回升更加明显; (4)疫情同时对居民收入和支出产生负面影响,当期对支出的负面影响更甚于收入,导致支出收入比值下滑; (5)2022年二季度,疫情对居民消费方式的负面影响好于2020年一季度,略好于2020年二季度; 风险提示:本报告为历史分析报告,不构成任何对市场走势的判断或建议,使用前请仔细阅读报告末页“免责声明”。 证券分析师:赵婧 S0980513080004; 董德志 S0980513100001; 策略深度:全球资金专题报告-产业变迁视角下的全球资金流动 全球视角下,资金流或成市场风向标。 近25年来,全球资金共经历6轮完整的流入流出周期,当前正处于第七轮流入周期的中场阶段。我们以EPFR资金流动数据为观测依据,以美股三大核心指数为观测口径,长周期维度下全球资金周期存在共性,资金流入区间往往伴随“稳步牛”,资金流出区间伴随“阶段熊”或“宽震荡”。 结构上,新兴市场与发达市场存在阶段性背离。 2010年至今,全球新兴市场与发达市场整体资金流向趋同,但存在5轮较为明显的阶段性背离。分别发生在2010.1-2010.9、2011.12-2012.4、2013.-2014.3、2014.9-2016.11和2018.7-2019.2。2010年之后三次少于一年的阶段性流向背离存在一定的共性,都发生在发达市场向好长周期内,新兴市场中短期反超发达市场的阶段。 产业结构上:全球资金配置趋势贴合产业变迁。 当2010年至今全球资金在美股市场的配置趋势可以概括为“从上游到下游,从传统周期到新兴科技”,全球资金在中国市场的配置趋势是“高端制造、新兴消费、医药”三重奏。从“市值结构+行情轮动”角度看,美股市场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实现了从“医药生物浪潮”向“科技巨头”的产业转向,而中国的消费与信息科技相关产业崛起,上述领域在2010年至今持续超配。从全球资金配置中美权益市场的比较视角看,能源、电信、大金融、公用事业当前配置节奏同步。 重点产业赛道上,景气周期与资金配置存在一定错位。 我们以半导体和汽车&零部件作为观测的重点产业,综合中美视角,全球资金配置与景气周期存在一定错位。半导体板块2019年至今持续走强,但近半年已位于景气下行周期,主动基金口径下,2019年至今全球资金更青睐中国半导体板块,且资金流入的趋势放缓先于半导体板块股价拐点的出现。汽车零部件相关产业方面,全球资金配置的拐点略晚于A股市场汽车板块超额收益曲线拐点。 关注GICS二级行业中的技术型板块,在全球主要国家下的配置情况。以GICS二级行业为统计口径,当前GICS二级行业中主要有汽车零部件、制药&生物技术、半导体&半导体设备、软件与服务、硬件技术与设备和通信服务这六大技术型板块,全球资金在各国对应板块配置情况与交易偏好存在一定相关性,横向比较视角下可以反映不同国家特定产业的相对发展状况,纵向视角下可以反映本国特定产业的产业周期与偏好程度。 借助行业贡献度指标,高频观测全球资金流动。 行业贡献度指标指引下,近期全球资金整体流向为持续流入中国市场,具体到二级行业,近四周以来除多元金融、能源、房地产外,其余行业整体呈流入状态。从行业自身的纵向比较视角看,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资本货物、食品饮料与烟草、食品与主要用品零售、媒体、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的贡献度位于 2017 年至今的 95%分位数以上。 风险提示:全球供应瓶颈尚未缓解,美联储加息幅度超预期风险,全球资金样本收录及统计口径存在误差,历史数据无法预测未来等 证券分析师:王开 S0980521030001; 联系人:陈凯畅; 行业与公司 建筑行业专题报告:需求端助力,成本端倒逼:装配式建筑长期方向明确 装配式建筑发展空间大,政策目标明确,较传统建筑节能减排优势明显。 2021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7.4亿平方米,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为24.5%,渗透率较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发展潜力大;住建部发布《“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以上的发展目标;较传统建筑优势明显,垃圾排放量减少65%,粉尘水平下降20%,工期缩短20%-45%,现场施工人数至少减少60%。 需求侧:助力建筑节能减排,保障房提供稳定增量 “双碳”目标下,装配式建筑更符合“绿色”理念。建筑行业GDP占全国GDP比例平均在7%,而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和能耗占全国总量比重约50%。装配式建筑技术优势体现在“建材生产及建筑施工”阶段,能够有效地降低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节能减排最有效的主要手段。 保障性租赁住房为装配式建筑提供稳定增长量。“十四五”期间,40个重点城市初步计划新增650万套保障性租住房。多项政策明确装配式建筑在保障性租赁住房中的主要应用地位。经测算,“十四五”期间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中装配式建筑面积约5.4亿平方米,市场规模约1.2万亿元,保障房拉动装配式建筑新建约12%。 成本侧:差距逐步缩小,未来8-15年有望持平 人口红利消退,成本逐渐拉平。建筑业农民工人数逐年下降,平均月收入不断攀升,而传统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减少,用工成本上升,将倒逼传统建筑行业谋求转型升级。目前装配式建筑的建安成本高于传统建筑,但随着用工成本不断上升,预测未来8-15年内,有望达到成本平衡点。 高可回收率降低材料成本,增量成本待行业规范后下降。装配式建筑材料可回收率比传统建筑高出约33%,长远来看,实际单位材料费可基本与传统建筑持平。通过制定合理的装配方案、完善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等可进一步减少增量成本。 投资建议:装配式建筑既是需求端节能减排的必然路径,也是成本端人口红利消退的自发选择。建议关注两方面的投资机会:1.上游研发设计、中游构件生产相关企业;2.受益于规模效应、具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流程的龙头企业。重点推荐:装配式设计龙头【华阳国际】;钢结构制造龙头【鸿路钢构】;钢结构EPC龙头【精工钢构】。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周期波动风险;保障性租赁住房及装配式建筑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装配式建筑成本居高不下,渗透率不及预期风险;测算过程假设偏差风险。 证券分析师:任鹤 S0980520040006; 联系人:朱家琪; 食品饮料行业周专题(2022年第35周):中报业绩表现分化,关注三季度中秋消费回暖 白酒:部分次高端中报靴子落地,市场负面情绪逐步释放;白酒即将进入中秋旺季,建议积极关注中秋备货及动销情况。近日舍得披露中报业绩,22Q2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下滑16.3%/29.6%,引发市场对于次高端中报业绩的担忧。我们认为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疫情形势整体向好,展望三季度,随着中秋旺季临近,预计在多重共振下,白酒终端动销有望持续复苏:1)基本面维度,预计商务宴请、大众宴席等场景复苏弹性较大,行业头部集中和分化趋势仍会延续,高端酒、次高端和区域酒龙头或有更好表现,其中高端酒和区域酒龙头的业绩确定性相对突出;2)报表业绩维度,次高端酒企二季度销售受损较大,下半年需求复苏次高端龙头业绩或更具弹性。我们认为名酒尤其高端酒需求韧性仍较强,而中报业绩之后次高端白酒企业靴子落地,建议积极把握优质标的的布局时机。 大众品:啤酒高端化+控费提效支撑利润稳增;休闲食品企业二季度增速亮眼,部分企业盈利承压。①啤酒:本周重庆啤酒发布中报,产品结构升级与控费提效支撑净利润增长;展望8月,消费旺季、中秋前置,需求端有望持续修复。②休闲食品:去年二季度在多因素扰动下,企业业绩基数普遍较低,随着各企业管理升级、渠道调整等改革动作的持续推进,今年二季度基本实现了不错的增长,如甘源食品、洽洽食品、劲仔食品和盐津铺子22Q2营收增速分别为43%/24%/46%/35%,但洽洽食品等企业净利润短期承压。 投资建议:消费复苏交易进入第二阶段,中秋旺季积极布局业绩确定性标的。从基本面节奏上看,Q2是消费需求的低点,全年或呈现“前低后高”趋势,我们积极看好后续中秋国庆基本面的持续改善。市场当下或担忧中报业绩对整体情绪的冲击,我们认为中报业绩靴子落地后,消费板块情绪或迎来向上的拐点。从配置角度看,下半年继续围绕业绩确定性和消费复苏弹性来展开,持续看好消费复苏交易进入二阶段。个股推荐方面,①白酒板块,贵州茅台、泸州老窖、五粮液依然是确定性强的优质底仓配置标的,同时关注疫情改善后次高端和区域酒弹性投资机会,推荐山西汾酒、酒鬼酒、舍得酒业。②大众品板块,建议重点关注受益于需求回暖、成本下行、提价落地的改善型标的,如青岛啤酒、重庆啤酒、海天味业、涪陵榨菜;以及处于高增长细分赛道中的成长型标的,如盐津铺子、甘源食品等。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风险,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风险,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等。 证券分析师:陈青青 S0980520110001; 联系人:胡瑞阳; 快手-W(01024.HK) 海外公司财报点评:国内经营利润提前转正,Q3运营数据有望增长强劲 经调整净亏损率6%,国内经营利润转正。 22Q2,公司营业收入217亿元,同比+13%,环比+3%,宏观逆风下增长较为强劲。在服务器带宽等成本优化下,毛利率45%,同比+1.2pct,环比+3.3pct。销售费用继续下降,带动经调整净亏损率收窄至个位数。本季度,销售费率40%,同比-18.5pct。经调整亏损率6%,同比收窄20.2pct,环比收窄11.6pct。 首度披露分地区业务情况,国内经营利润转正,海外已贡献收入。 1)国内:经营利润转正,达0.9亿元,经营利润率0.4%。2)海外:收入1.0亿元,环比增长117%。海外经营亏损16亿元,同比大幅收窄63%,环比收窄13%。海外地区亏损主要来自销售费用、人员等相关成本。三季度暑期为获客旺季,预计在销售费用环比增长下,海外亏损略有扩大。 运营:总时长同比增长39%,快招工用户数2.5亿。 22Q2,快手DAU 3.47亿,同比+18%,环比+1%。DAU/MAU为59.2%,环比提升1.4pct,继续提升反应留存效率的不断优化。快招工活跃用户数2.5亿人,环比增加90%。Q3为暑期用户旺季,预计在公司不断展现的优秀运营能力下,DAU、时长创新高。 商业化:Q2强劲,Q3恢复节奏较慢:1)广告收入110亿元,同比+10%,在宏观压力下内循环广告占比提升,预计Q3公司外循环广告在去年同期奥运会品牌招商高基数下略有压力,但内循环广告仍高于大盘快速增长。2)其他业务(主要为直播电商)收入21亿元,同比+7%。GMV1912亿元,同比+31%,货币化率为1.1%。预计Q3 GMV同比增速为25%。3)直播收入86亿元,同比+19%,受政策影响较小,预计Q3同比增速10%。 投资建议:国内提前盈利展现较强的运营管控能力,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本季度业绩有以下亮点:1)提前两个季度完成国内经营利润打平的目标,展现了公司较强的成本管控能力。2)快招工运营数据数据优秀,有望在今年跑通商业化。宏观经济短期疲软导致三季度商业化进展较慢,但基本面向好趋势不变。考虑到国内业务运营利润已经转正,略微上调公司利润预期,预计22/23/24年经调整利润-65/52/187亿元(-12%/+14%/+3%)。考虑到Q3商业化恢复较慢,降低目标价至99-114港币(原为125-135港币),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及监管风险,竞争格局恶化,销售费率降低不及预期等。 证券分析师:谢琦 S0980520080008; BOSS直聘(BZ.O) 海外公司财报点评:至暗时刻已过,用户增长推动业务逐渐复苏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累计现金账单受到疫情影响较大。 22Q2,公司营业收入11.1亿元,同比-5%,环比-2%。现金账单受到疫情等影响较大,为9.8亿元,同比-32%,环比-24%。本季度毛利率为84.3%,环比基本持平,预计短期内维持稳定。销售费率36%,同比-10pct。6月29日BOSS直聘恢复新用户注册,预计后续公司会保持理智的获客投入。22Q2,经调整净利润2.6亿元,经调整利润率23%,同比+2pct,环比+12.5pct。 用户注册限制叠加疫情压力,22Q2用户数疲软。 22Q2,平台MAU 2650万,同比-13%。付费企业用户数(累计12个月)380万,同比+6%,环比-7%。累计12个月ARPPU增长较为稳定,为1182元。6月底放开注册后,用户恢复态势良好,7月MAU达历史新高。根据管理层介绍,1)C端用户方面,截至8月15日近一个半月内,平台新增注册用户超过1000万。7月的MAU和平均DAU都达到历史新高。2)B端岗位方面,7月份,平台上新发布的职位数量环比增长15%,发布新职位的招聘者数量环比增长23%。 预计在用户强劲恢复推动下,公司后续收入逐渐恢复。 根据管理层指引,预计22Q3累计现金账单12.2亿元,同比持平,环比+25%。营业收入受到前期递延收入减少影响,恢复较慢,预计22Q3同比下降4.3%-5.9%。 投资建议:至暗时刻已过,关注现金账单恢复节奏,维持“买入”评级 二季度,公司受到宏观影响叠加用户注册限制,压力较大。六月底,解除用户注册限制后,公司用户增长旺盛,业务逐渐回到正轨。由于就业恢复一般略滞后于经济复苏,公司营业收入增长节奏会受到前期递延收入影响,故我们建议通过现金账单收入观察公司业务恢复节奏。我们预计,在下半年付费用户增长推动下,公司业绩逐季向好。 考虑到疫情影响,收入恢复速度慢于现金收入,我们下调22-24年公司收入45.5/66.3/91.6亿元(调整幅度-26%/-34%/-36%);经调整利润8.3/14.9/24.1亿元(调整幅度-31%/-41%/-38%)。维持目标价35.5-37.5/ADS,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疫情带来的短期经营风险,开放注册新用户时间不确定的风险,竞争格局风险,市场拓展不及预期风险等。 证券分析师:谢琦 S0980520080008; 恺英网络(002517.SZ) 财报点评:业绩高增长,关注VR等领域布局 业绩持续高增长。 1)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09亿元、归母净利润6.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126%,接近业绩预告上限(中报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7-6.5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96亿元,同比增长194%;对应EPS 0.30元;2)单季度来看,Q2实现营业收入9.81亿元、归母净利润3.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7%、195.9%,对应全面摊薄EPS 0.18元,继续保持高增长;3)业绩高增长主要在于《原始传奇》、《天使之战》、《热血合击》、《王者传奇》等多款游戏表现良好。 三大业务板块持续发力,VR游戏有望成为新亮点。 1)研发上,传奇品类游戏继续保持领先,《蓝月传奇》累计流水超过40亿元。目前公司运营传奇品类游戏包括《蓝月传奇》、《蓝月传奇2》等蓝月系产品及《王者传奇》、《原始传奇》等知名游戏;非传奇品类推出MMORPG游戏《刀剑神域黑衣剑士:王牌》、卡牌类游戏《魔神英雄传》、实时对战游戏《敢达争锋对决》等产品;2)发行业务以XY发行平台(XY.COM)为核心,发行运营的《天使之战》、《高能手办团》、《零之战线》、《圣灵之境》、《王者传奇》、《怒火一刀》等多款游戏有较亮眼的市场表现。其中2022年主打产品《天使之战》表现良好;3)投资+IP业务,投资方向新增投资银之匙网络、幻杳网络等标的;IP方面积累了“传奇世界”、“热血系列”、“刀剑神域”、“魔神英雄传”、“机动战士敢达系列”、“西行纪”、“封神系列”等知名IP;4)公司于年初成立了VR游戏团队,并有一款动作竞技类VR游戏已在研发中,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强在VR游戏、虚拟场景等VR内容领域的布局和投入。此外,公司在研储备项目《一念永恒》及一款开放世界大型游戏也在开发中,将会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矩阵,促进公司研发业务可持续发展。 风险提示:产品流水不达预期风险;上线节奏不达预期风险;公司治理风险;监管政策风险等。 投资建议:关注产品表现及公司治理改善、战略落地,维持“增持”评级。 考虑产品表现,上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4年归母净利润为9.70/12.2/15.09亿元(前值为7.82/10.03/12.21亿元);摊薄EPS=0.45/0.57/0.70元,当前股价对应PE=18/14/12x。新品上线、自研+发行+投资/IP驱动之下业绩实现高增长,公司治理改善之下长期成长动能持续改善,自研+游戏出海+VR元宇宙中长期布局着眼未来成长,继续维持“增持”评级。 证券分析师:张衡 S0980517060002; 夏妍 S0980520030003; 爱美客(300896.SZ) 财报点评:营收及利润同比增速均接近40%,新品濡白天使增长良好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长38.9%,表现稳健。 公司2022上半年营收8.85亿元,同比+39.70%,归母净利润5.91亿元,同比+38.90%,扣非净利润5.71亿元,同比+38.88%。二季度营收同比+21.41%,归母净利润同比+22.05%,扣非净利润同比+22.79%,在疫情反复等外部影响下仍增长稳健。 嗨体系列持续放量,濡白天使快速增长增厚业绩表现。 营收分品类看,溶液类注射产品2022上半年收入同比+35.12%,收入占比同比-2.46pct至72.72%,其中嗨体系列稳步增长30%+;凝胶类注射产品同比+59.17%,收入占比同比+3.36pct至23.43%,其中再生材料新品“濡白天使”实现1亿左右的收入表现。为整体增长贡献增量。此外,公司旗下的面部埋植线收入同比+11%,化妆品系列受内部调整影响而同比-49%。 毛利率稳步提升,费用率总体管控良好。 公司上半年毛利率同比+1.14pct至94.39%,受益濡白天使等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及品牌力的提升;销售费用率9.72%,同比去年持平,管理费用率4.31%,同比略提升0.19pct,研发费用率7.31%,同比提升0.34pct,反映公司继续保证良性的研发创新投入。存货周转天数同比增加29天,主要系公司抗疫情风险而增加产品储备所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5.61亿元,同比+28.23%,整体现金流状况积极向好。 风险提示:新品推广及在研项目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市场竞争恶化。 投资建议:医美龙头优势不断强化,产品梯队打造支撑中长期成长。 短期来看,随着疫情防控的缓和,下半年医美消费凭借较强的产品复购粘性有望实现快速复苏,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有望率先受益终端复苏趋势;中长期公司凭借高产品认知度、渠道运营能力以及逐步完善的产品梯队,有望保持较强经营韧性。产品线中“嗨体”系列将持续受益于市场知名度提升和进一步的渠道覆盖;“濡白天使”作为再生材料领域的优势竞争品类,有望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同时肉毒产品完成III期临床入组等。此前公司重新递交港股上市申请,也彰显了坚定外延并购及推进全球化布局的决心,持续强化公司产品矩阵建设,支撑中长期成长。我们维持公司2022-2024年预测EPS分别为6.85/9.58/12.84元,对应PE分别为80/57/43x,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张峻豪 S0980517070001; 联系人:柳旭; 安克创新(300866.SZ) 财报点评:优势充电品类增长稳健,扣非净利润实现环比改善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62%,扣非净利润二季度环比改善。 公司2022上半年营收58.87亿元,同比+9.62%,归母净利润5.76亿元,同比+41.01%,扣非净利润3.06亿元,同比+1.94%,非经收益主要系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政府补助等。二季度营收同比+2.68%,存在亚马逊会员日错位影响,归母净利润同比+84.9%,扣非净利润同比+5.12%,增速环比Q1提升5.99pct。 充电品类稳步增长24%,销售区域上北美市场增长13%。 分品类看,上半年充电类收入同比增长24.18%至29.45亿元,受益海外出行增长下移动电源需求增加及公司积极的产品升级创新;智能创新类收入同比下降3.37%,受智能清洁上半年部分海外市场需求放缓等影响;无线音频类收入同比下降2.75%,受新品推出周期和市场需求影响。分区域看,北美市场仍表现稳健,收入同比+13.05%,收入占比49.63%;欧洲及日本市场受汇率变动影响分别同比+0.69%/-6.20%,中东市场增长势头良好,收入同比+42.29%。分渠道看,线上渠道在高基数情况下取得8.15%的增长,占比64.34%,线下渠道合作零售门店数量的增加及渠道运作能力提升,收入同比增长12.39%,占比35.66%。 毛利率水平稳步提升,持续加码研发投入。 公司2022上半年毛利率39.37%,同口径下同比+2.14pct,其中优势充电品类毛利率同比+4.53pct,受益产品结构升级优化及品牌力提升。销售费用率同口径下同比+1.07pct,其中积极开拓产品下市场推广费用同比+15.95%,同时人员工资同比+39.56%。管理费用率同比基本持平,研发费用率同比+1.54pct,反映公司对于研发创新的持续重视。公司2022上半年存货周转天数同比下降11天,取得经营性现金流净额0.8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净流出1.16亿元实现显著向好。 风险提示:全球贸易环境恶化;品类拓展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影响运力等。 投资建议:中长期看,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空间仍广阔,随着当前海外需求复苏支撑稳步发展。 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品类端首先推动优势充电品类持续迭代升级并开拓户外储能市场,新兴品类在积极的研发创新投入及营销推广下仍有望贡献增量;渠道端形成线上+线下良性发展格局,进一步拓宽消费者覆盖面提升品牌认知度。此外,公司今年6月公布股权激励计划,进一步绑定核心人才队伍,有助于公司长远发展。综合考虑新品推出周期及海外需求放缓影响公司智能家居和无线音频品类收入,下半年海运等费用的企稳修复以及公司已披露的非经常性收益增加,我们上调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2.24亿元/14.73亿元/18.28亿元(前值分别为11.51亿元/13.63亿元/16.91亿元),对应PE分别为21/17/14x,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张峻豪 S0980517070001; 联系人:柳旭; 圣农发展(002299.SZ) 财报点评:业绩短期承压明显,看好全链纵深发展 价格低迷叠加原料涨价,公司业绩短期承压明显。 公司2022H1实现营业收入75.27亿元,较上年同期+11.1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0.99亿元,较上年同期-135.96%,盈利承压主要受上半年鸡价低迷和原料涨价影响。分业务来看,家禽饲养加工板块共实现收入46.45亿元,同比+7.23%,于总收入中占比为61.70%,共实现鸡肉销量53.54万吨,同比+8.53%。食品加工板块共实现收入22.84亿元,同比+7.53%,于总收入中占比为30.34%,共实现肉制品销量11.99万吨,同比+1.78%。 白羽鸡产能去化加速,下半年行业盈利有望改善。 白羽鸡供给端目前面临两方面压力,一方面由鸡价低迷、原料涨价导致的养殖亏损正在推动父母代产能去化明显,2022H1国内父母代鸡苗产量同比减少5.08%,在产父母代种鸡平均存栏量同比下降9.29%,商品代鸡苗销量同比下降3.67%,商品代肉鸡出栏量同比下降2.63%;另一方面祖代引种受阻,受海外禽流感影响,国内1-7月累计引种量约46.85万套,同比上年同期下降26.95%,在国产替代尚需时间验证的情况下,祖代鸡供给面临压力。综合来看,供给端明显趋紧叠加猪价上行、疫后餐饮修复可能带来的需求边际改善,我们认为白羽鸡行业盈利下半年有望回暖,公司作为白鸡龙头有望充分受益。 向下看好C端业务推进,向上看好种鸡国产替代。 在C端肉制品业务方面,公司稳步发力,22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8.69%,并在养殖端承压的情况下实现盈利。同时公司爆品策略开始兑现成果,脆皮炸鸡、嘟嘟翅、鸡排等爆品上半年销售额占C端整体销售额比例大幅提升。考虑到公司在大B端积淀深厚,我们认为其有望依靠经验转嫁和成本优势开拓新增长曲线。在种鸡业务方面,公司自研种源“圣泽901”白羽肉鸡配套系于2021年12月正式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鉴定,目前已经已经开始对外出售,如果种鸡性能后续逐步得到验证认可,公司有望引领种鸡国产替代。 风险提示:突发大规模不可控疫病;业务规模扩张不及预期风险。 投资建议:圣农发展作为白羽鸡全产业链龙头企业,成本和议价优势不断凸显,短期看好白鸡价格回暖带来的贝塔行情,中长期看好C端业务发力、种鸡国产替代带来的业绩新增量,维持“买入”评级。考虑到上半年鸡价低迷和粮价上涨带来的业绩冲击,我们下调公司22-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0.16/11.77亿元(原为16.72/33.41亿元),预计公司24年归母净利润为12.84亿元,22-24年对应EPS为0.01/0.95/1.03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1590.4/21.3/19.5X。 证券分析师:鲁家瑞 S0980520110002; 联系人:李瑞楠; 蔚蓝生物(603739.SH) 财报点评:Q2业绩环比改善,新业务布局稳步推进 猪价近期景气上行,Q2业绩开始环比改善。 公司2022年营收同比减少3.01%至5.33亿元,归母净利同比减少39.02%至0.37亿元,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3.21pct至43.19%,销售净利率同比下降4.51pct至7.89%。上半年公司业绩下降主要受到猪价低迷冲击动保产品需求的影响,但分季度来看,在国内猪价Q2开始环比回升背景下,公司收入和利润均在Q2开始环比改善,考虑到猪价目前已突破20元/公斤且未来景气上行,下半年动保需求的持续回暖有望推动公司下半年主业表现持续改善。 饲料替抗+养殖规模化,看好公司主业成长空间。 受上半年猪价低迷压制需求影响,公司三项主业收入相较上年同期均有所下降,其中酶制剂业务收入为1.89亿元,同比-5.03%;微生态业务收入为1.13亿元,同比-9.60%;动物保健业务收入为1.46亿元,同比-14.12%。自上而下来看,饲料替抗政策落地后,替抗产品需求正在逐渐增加,目前主流替抗方案以酶制剂、微生态制剂和药用植物提取物的组合应用为主,其中酶制剂对促生长的作用显著,而微生态制剂有利于肠道健康,未来公司有望受益市场扩容。自下而上来看,公司依靠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核心的技术突破已在酶制剂和微生态领域确立了领先地位,且现有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依靠技术和产品优势有望在养殖规模化进程中契合规模企业优质产品需求,进而分享规模化成长红利。 益生菌业务布局稳步推进,未来有望贡献新业绩增量。 研发方面,公司正依靠其在动植物微生态的经验和人才积淀稳步兑现成果,目前已申请益生菌相关发明专利47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3项,PCT专利6项,目前已授权专利18项,主题涵盖益生菌膳食补充剂、护肤品功能性原料等多个领域。合作方面,公司于2022年5月与世界500强ADM成立合资公司-艾地盟蔚蓝生物科技(山东)有限公司,双方各持股50%,未来将依靠各自优势资源开展B2B模式的食品益生菌业务,并计划将产品推广至全球市场。另外,公司与西麦食品也签订战略协议,双方将在谷物酶解食品和益生菌食品领域开展技术和商业合作。考虑到国内益生菌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且现阶段正处于快速增长期,我们认为公司的益生菌业务有望为公司贡献新的业绩增量。 风险提示:爆发大规模不可控畜禽疫病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投资建议:公司是微生物龙头,成长边际有望逐步打开,考虑到低猪价对需求的压制以及新品推广的成本增加,我们下调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预测至0.93/1.35/1.46 亿元(原为0.93/1.69/1.91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37/0.54/0.58元,PE分别为41.6/28.6/26.3倍,维持“增持”评级。 证券分析师:鲁家瑞 S0980520110002; 联系人:李瑞楠; 天康生物(002100.SZ) 财报点评:2022Q2亏损收窄,生猪出栏稳步增长 2022H1营收稳定增长,2022Q2业绩同比及环比均实现转正。 公司2022H1实现营收80.09亿元,同比+1.16%,归母净利润亏损0.97亿元,同比-140.38%;公司2022Q2实现营收46.17亿元,同比+0.86%,归母净利润亏损0.28亿元,同比+53.24%。受年初猪价行情低迷影响,公司上半年盈利承压,但受益于猪价自2022Q2开启景气上行,公司2022Q2亏损幅度较2022Q1明显收窄,归母净利环比增长60%。整体费用率水平亦保持改善趋势,2022H1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92%/4.28%/1.39%,同比-40.29%/-23.30%/+4.51%。 生猪养殖业务稳步增长,区域优势叠加一体化优势铸就成本护城河。 生猪养殖板块,2022H1公司生猪出栏量93.15万头,同比+26.53%,全年经营目标为出栏220万头,有望继续保持增长。公司养殖产能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且公司通过投资新疆汇通坐拥核心玉米收储资源,未来饲料原料成本优势有望延续。此外,公司采取“聚落式”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完善从原种猪—三级繁育—育肥的布局,并配套饲料和屠宰加工,在每一个区域内形成完整产业链,以达到从管理、生产调度以及综合效率等方面发挥最优的效果。凭借上中下游协同效应,和西北区域布局带来的疫情防控优势,公司铸就成本护城河,预计未来随着产能扩张与利用率提升,单位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 饲料、动保等养殖后周期业务发展向好,有望受益猪价景气上行。 饲料板块,2022H1公司饲料销售量约109.74万吨,同比略减2.90%,在2022H1原材料价格高企及猪价行情低迷的背景下,饲料毛利率为 8.49%,同比仅下降6.78%,保持行业领先。动物疫苗板块,公司2022H1产品销量及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制药业务销售收入达4.5亿元(同比-6.66%),毛利率为68.92%(同比-3.38%)。公司作为农业部在新疆唯一的兽用生物制品定点生产企业,是全国八家口蹄疫疫苗定点生产企业之一,产品及技术优势显著,2021年由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XJ-DB2 株)获得《新兽药注册证书》,进一步证实其研发实力。据公司公告,2022全年目标实现饲料产销300万吨,动物疫苗14 亿毫升(头份),公司养殖全产业链业务有望受益猪价景气回暖,盈利中枢稳步抬升。 风险提示:疫病风险、原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产能扩张不及预期风险。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 公司是生猪养殖后起之秀,随产能利用率提升,成本有望继续下降。考虑到2022Q2末起猪价开启景气上行,故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净利润分别为1.58 /14.11/14.96亿元(原预计为-2.08 /14.24/30.13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12/1.04/1.10 元。 证券分析师:鲁家瑞 S0980520110002; 联系人:李瑞楠; 九毛九(09922.HK) 财报点评:怂火锅经营边际向好,供应链布局持续深化 2022H1经调归母业绩下滑67%,符合预期。 2022H1,公司收入18.99亿元/-6.1%;归母净利润5770万元/-69.0%;经调净利润6910万元/-66.8%,与业绩预告一致符合预期。若还原公司预估的疫情停业收入损失5.91亿元,公司预计2022H1实现营收24.90亿元,同增约23.2%。 怂火锅逐渐放量,区域分布不同致品牌表现略有差异。2022H1,收入端,九毛九3.12亿元/-18.2%,占比16.5%/-2.4pct;太二14.86亿元/-7.3%,占比78.2%/-1.1pct;其他品牌1.01亿元/+173.1%,占比5.3%/+3.5pct,预计系怂主要贡献。经营利润方面,九毛九经营利润0.37亿元,经营利润率11.7%/+3.9pct(19年为18.1%);太二2.44亿元,经营利润率16.5%/-6.9pct(19年为23.3%),其他品牌亏损286万元略有增亏。九毛九与太二品牌利润率呈反向变动,系九毛九品牌集中分布华南,而太二则全国布局,区域分布差异致使疫情影响不同。 拓店节奏整体稳健,怂翻座率上行。 2022H1,新开37家门店(太二35家、怂火锅2家),关店8家,九毛九/太二/怂/那未大叔/赖美丽期末门店数77/384/11/1/2家。翻座率方面,九毛九翻座率1.8次/天,与去年持平;太二2.9次/天,同比-0.8次/天,核心系疫情扰动。怂火锅/那末大叔2.4/1.7次,分别同比+0.2/+0.1次,赖美丽烤鱼2.2次/天。九毛九/太二同店增速分别为-9.6%/-23.2%,疫情背景下同店销售均承压。 原材料管控效果显著,人工及租金成本略有承压。 2022H1,公司经营利润率为14.6%/-5.4pct;经调纯利率为3.6%/-6.7pct。成本端,原材料占比34.9%/-2.3pct,自建供应链(前置仓等)优化原材料表现;员工成本占比28.6%/+3.5pct;使用权折旧及租金成本占比12.4%/+1.9pct,后二者系疫情扰动收入下滑而成本相对刚需所致。 经营数据环比向好,供应链布局持续深化。 根据我们跟踪,22年7月九毛九/太二同店分别恢复至2021年的100%/85%,疫情企稳背景下,经营数据呈环比走高趋势,经营数据回暖。供应链布局方面,公司已将佛山中央厨房的现有仓库转为食品加工中心,且在华南及华北开设新供应链中心,华北供应链中心预计将于2024年完工。 投资建议:怂火锅经营边际向好,供应链布局持续深化。 国内疫情的反复扰动了公司品牌复苏节奏,但伴随疫情局势企稳,公司核心品牌太二依旧展现出较快恢复态势,且新品牌怂火锅翻台数据向好,拓店边际提速,为市场提供了新想象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2-24年归母业绩为3.27/7.08/10.19亿元(22-24年原预测为5.15/8.56/11.31亿),对应估值67/31/22x,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曾光 S0980511040003; 钟潇 S0980513100003; 张鲁 S0980521120002; 联系人:白晓琦; 科锐国际(300662.SZ) 财报点评:海外业务强势复苏,静待国内业务景气度回升 2022H1归母业绩同增28%,符合市场预期。 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07亿元/+39.6%;归母业绩1.31亿元/+27.7%;归母扣非业绩1.13亿元/+30.1%,位于业绩预告区间内,符合预期。2022Q2,公司营业收入22.15亿元/+30.0%;归母净利润0.79亿元/+23.0%;归母扣非业绩0.65亿元/+23.2%,区域疫情扰动下Q2收入利润增速环比有所收窄。 海外业务恢复亮眼,灵活用工周转率提升。 2022H1,分区域来看,国内业务收入33.27亿元/+32.6%,毛利率8.83%/-1.57pct;中国香港地区及海外业务收入10.80亿元/+66.8%,毛利率13.18%/+1.89pct,其中海外子公司Investigo(控股62.25%)实现收入10.37亿元/+71.1%,净利润6039万元/+257.0%,海外市场展现出更为强势的复苏态势。分业务类型看,猎头业务收入3.81亿元/+19.3%,毛利率37.44%/-0.75pct,期内推荐10400余人/-41.57%,海外预计快于国内业务;灵活用工收入38.37亿元/+52.4%,毛利率7.11%/-0.27pct。期末灵活用工在册人数维持约3.17万人,但期内累计派出178600余人次/+19.46%,其中22Q1/22Q2分别同增37%/5%,岗位交付转换率提升&布局高附加值服务下,依旧实现增长;RPO业务收入0.65亿元/-4.7%,毛利率29.35%/-10.89pct;技术服务业务收入1565万元/+75.7%,毛利率为17.59%/-20.26pct。 费用管控效果良好,业务结构调整致利润率微降。 2022H1,期间费用率5.8%/-0.1pct,其中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率分别+0.1/-0.4/-0.1/+0.3pct。毛利率9.9%/-0.7pct,系低毛利灵活用工占比提升,归母净利率3.0%/-0.3pct,逆风背景下利润率承压下滑。此外,2022H1公司技术及信息化费用8370万元,同比+139.73%。 海外布局加码助力复苏,技术投入推进产品迭代创新。 公司2022年5月公告增持Investigo10%股权,持股比例由52.5%增至62.5%。Investigo历史收入/业绩增速亮眼(19-21年CAGR分别为10%/30%),由中报看海外业务持续复苏,有效带动了整体盈利能力提升。此外,公司持续加大技术投入,推进新技术产品研发,期内各项业务均保持良性发展态势。 投资建议:短期宏观环境承压,人服行业基本面整体面临挑战。 科锐作为行业龙头,灵活用工在册人数新增放缓,但依托周转率提升/布局高附加值业务,逆势仍有支撑。且公司国际化布局持续深化,海外复苏有望边际助力。综合以上观点,我们预计22-24年净利润为3.06/3.94/5.04亿元(原为3.21/4.16/5.22亿元),对应PE 28/22/17x,短期阶段有压力,维持公司中线“增持”评级。 证券分析师:曾光 S0980511040003; 钟潇 S0980513100003; 张鲁 S0980521120002; 联系人:白晓琦; 中矿资源(002738.SZ) 财报点评:两大主力锂矿山逐步进入放量阶段 公司发布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收34.12亿元,同比+290.23%;实现归母净利润13.23亿元,同比+663.8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2.74亿元,同比+680.15%。公司22Q2实现营收15.63亿元,同比+210.27%,环比-15.42%;实现归母净利润5.48亿元,同比+498.76%,环比-29.2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00亿元,同比+456.46%,环比-35.40%。 公司22Q2单季度业绩环比22Q1有所下滑,主要系:1)公司2.5万吨锂盐产线于21Q4有部分锂盐产品库存于22Q1集中销售;2)公司所属津巴布韦Bikita矿山和加拿大Tanco矿山上半年根据生产经营计划有序进行生产和发运等工作,但是由于两个矿山所产出的原料运回国内江西工厂需要一定的时间,对应22Q2产出锂盐产品对外销售的量相对有限;3)我们预计公司2.5万吨锂盐产线22Q2主要是以代工产品为主。 两大主力锂矿山逐步进入兑现期,冶炼端原料自给率将稳步提升 氢氧化锂/碳酸锂业务:公司年产2.5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碳酸锂生产线于2021年8月建设完毕并成功点火投料试生产,于2021年11月达产,今年将释放大部分产能。另外公司拟投建年产3.5万吨高纯锂盐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目前已获得环评批复,预计2023年底前投产。 锂盐资源保障方面:加拿大Tanco矿山现有12万吨/年处理能力锂辉石采选系统技改恢复项目已于2021年10月15日正式投产,部分产品已经运回国内并使用。Tanco矿山同时启动了12万吨/年锂辉石采选生产线改扩建至18万吨/年的建设项目,且公司正积极推进Tanco矿区的露天开采方案。另外津巴布韦Bikita锂矿项目是一座成熟且在产的矿山,现有70万吨/年选矿能力实现满产。此外公司完成矿山的收购后对Shaft项目(透锂长石)和SQI6项目(锂辉石)继续进行开发,于2022年6月启动120万吨/年选矿生产线的改扩建工程和200万吨/年选矿生产线建设工程项目。 风险提示:锂盐和铯铷盐市场需求不达预期;公司扩产进度低于预期。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 上调2022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为94.78/119.34/187.94亿元,同比增速295.9%/25.9%/57.5%,归母净利润为34.55/49.47/88.70亿元,同比增速518.9%/43.2%/79.3%;摊薄EPS为7.54/10.80/19.37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2/9/5X。考虑到公司目前在锂电新能源材料领域已取得突破,随着公司自有两大主力锂矿山快速放量,利润弹性有望逐步凸显出来。总体上,我们认为公司是国内主流锂矿公司当中,在未来1-2年的时间内锂资源端放量增速最快的公司之一,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刘孟峦 S0980520040001; 杨耀洪 S0980520040005; 华菱钢铁(000932.SZ) 财报点评:产品升级,行稳致远 盈利稳定性持续验证。 上半年,面对疫情、行业需求下滑、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等不利因素影响,公司积极把握下游市场机遇,内部生产经营指标稳中有进。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46.30亿元,同比下降0.49%,归母净利润38.21亿元,同比下降31.45%。其中,两家子公司汽车板公司和华菱衡钢凭借产品优势,经营业绩逆势上涨,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65.81%、62.12%。二季度单季,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5.24亿元,环比增长5.88%,归母净利润17.10亿元,环比下降19.03%,表现出较强的盈利韧性。 板管棒线均衡发展,下游行业覆盖广泛。 公司产品涵盖宽厚板、热冷轧薄板、线棒材、无缝钢管四大系列近万个品种规格,种类齐全,在宽厚板、高强汽车板等领域产品优势突出。公司产品覆盖各行各业,随着需求波动,公司主要品种间具备较强的柔性生产切换能力,可有效弱化下游单一行业周期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上半年,公司长材、板材、钢管毛利率分别为6.73%、14.93%、12.02%。 定位高端,品种结构持续优化。 近年来,公司通过产线结构升级以及研发投入增长,实现了品种钢销量的不断提升,上半年完成品种钢销量768万吨,占比由2016年32%提升至目前的57%,品种结构逐步迈向中高端。薄板方面,公司新建主要定位中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及取向硅钢项目,目前进展顺利,预计2025年初建成投产;加速汽车板二期的投产,预计2022年底投产,建成后将新增年产能45万吨,并引进第三代冷成形超高强钢和锌镁合金镀层高端汽车板产品,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高速增长的需求。 期间费用持续降低。 伴随着优良的经营情况,公司有息债务规模降低,贷款利率同比降低,使公司贷款利息明显减少。此外,伴随着降本增效工作的推进,公司期间费用占比不断下降,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占营业总收入比重分别为0.24%、1.53%、3.69%、0.04%。 风险提示:需求端出现超预期下滑;产量管控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超预期。 投资建议:公司高端产品优质,降本增效成果显著,业绩稳居行业第一梯队。考虑到钢铁行业经营压力加大,我们小幅下调了业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1662/1647/1645亿元,同比增速-3.2/-0.9/-0.1%,归母净利润86.4/87.6/88.6(原预测93.8/94.8/95.6)亿元,同比增速-10.7/1.3/1.1%;摊薄EPS为1.25/1.27/1.28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7/3.6/3.6x,维持“增持”评级。 证券分析师:刘孟峦 S0980520040001; 冯思宇 S0980519070001; 南钢股份(600282.SH) 财报点评:结构升级,二季度业绩逆势增长 二季度业绩逆势提升。 上半年,面对疫情、行业需求下滑、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等不利因素影响,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工作,深化产品结构调整,保持了相对稳健的经营业绩。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48.87亿元,同比下降9.59%,归母净利润14.92亿元,同比下降34.01%。二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178.40亿元,环比上涨4.65%,归母净利润7.76亿元,环比提升8.31%。 应用领域均衡,产品结构持续升级。 公司产品覆盖船舶与海工、汽车轴承弹簧、基础设施、工程机械与轨交、新能源与油气装备等多行业,可有效弱化下游单一行业周期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公司深耕板材优势,并加强特钢长材研发,提升产品附加值。上半年,公司先进钢铁材料利润贡献持续提升,销量88.75万吨,同比增长2.27%;占钢材产品总销量18.63%,占比增加2.19个百分点,对应毛利总额9.30亿元,同比增长15.68%。 产业地图全面铺开,围绕主业打造多个利润增长点。 近年来,公司围绕钢铁产业链积极拓展生态,相关成果逐步显现。在产业链延伸方面,公司海外年产650万吨焦炭项目有序推进。印尼金瑞新能源年产260万吨项目,2#焦炉已于2022年5月出焦;1#焦炉于2022年7月点火烘炉;3#焦炉已筑炉、4#焦炉正在进行基础施工。二季度,印尼金瑞新能源焦炭销量4万余吨,实现净利润1201万元。印尼金祥新能源390万吨项目,2#焦炉已筑炉,其余焦炉及其配套设施正在按序推进现场施工。在多元产业运营方面,公司积极打造新材料、环境、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四大板块。2022年已完成对磷系阻燃剂龙头企业万盛股份的收购,持股比例29.56%;并收购水务环境领域综合服务商柏中环境。在产业投资方面,公司推行CVC模式,寻求新兴领域的优质投资项目并进行卡位布局,目前已设立南钢转型升级投资基金、无锡滨湖南钢星博创业投资基金,并参股东方氢能、星际荣耀。 风险提示:需求端出现超预期下滑;产量管控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超预期;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公司是老牌中厚板龙头企业,特钢长材快速发展,焦炭项目有序推进。公司借助智能制造以及智慧营销体系建设,运营效率持续改善。考虑到钢铁行业经营压力加大,我们下调了业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786.6/829.8/888.8亿元,同比增速3.9%/5.5%/7.1%,归母净利润34.4/38.2/42.6亿元,同比增速-16.0%/11.1%/11.5%;摊薄EPS为0.56/0.62/0.69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5.4/4.9/4.4x,维持“增持”评级。 证券分析师:刘孟峦 S0980520040001; 冯思宇 S0980519070001; 金力永磁(300748.SZ) 财报点评:新能源车领域营收占比快速提升,布局上游废料回收 2022H1公司业绩同比增长111%。 2022H1实现营收33.04亿元(+82.6%),归母净利润4.64亿元(+110.5%),扣非归母净利润4.61亿元(+125.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74亿元(-864.7%)。其中二季度单季营收17.95亿元(+76.8%),归母净利润3.00亿元(+152.2%), 扣非归母净利润3.09亿元(+171.5%)。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减少主因随着公司产销规模扩大,公司存货及经营性应收项目大幅增加所致。 产销量稳定增长,新能源车及汽车零部件领域营收占比快速提升。 2022H1公司销售磁钢成品5933吨,同比增长8.9%。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公司2022H1磁钢产品单位售价48.51万元/吨,比2021年上涨37.9%,磁钢产品单位营业成本39.27万元/吨,比2021年上涨42%,磁钢产品单位毛利润为9.24万元/吨,比2021年均值上涨23.2%。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在公司营业收入中的比重从2021年25.8%跃升到32%,成为公司下游占比最大的领域,营收同比增速达234%,并有望继续扩大占比。 上游布局废料回收,下游拓展3C市场。 今年7月份,公司公告收购稀土回收企业银海新材,银海新材已建成5000吨稀土化合物产品的生产能力。另外公司公告收购信阳圆创46%股权,收购苏州圆格51%股权,两家公司是重要的3C磁性材料及组件供应商,通过本次收购,助于提升公司3C磁材的研发生产能力,延伸3C磁组件领域的产品布局。 风险提示:稀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抑制下游需求;产能扩张低于预期风险。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 考虑到公司2022H1单位盈利能力超出先前判断,我们上调了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收入68.75/84.38/103.12亿元,同比增速68.5/22.7/22.2%,归母净利润8.27/9.96/12.10亿元(原预测值6.73/8.06/9.78亿元),同比增速82.5/20.4/21.5%;摊薄EPS=0.99/1.19/1.45元,当前股价对应PE=39/32/26x。钕铁硼永磁材料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的核心材料之一,有助于降低各类电机耗电量,行业将充分受益于节能降碳大趋势。公司作为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头部企业,凭借管理、技术、客户等方面优势,盈利能力强、成长确定性高,具备全球竞争力,正向全球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龙头迈进,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刘孟峦 S0980520040001; 焦方冉 S0980522080003; 贝壳-W(02423.HK) 海外公司财报点评:Q2环比改善,彰显龙头韧性与业绩弹性 公司Q2营收、毛利率环比改善:22H1实现营业收入263亿元,同比下降41%。其中22Q2实现营收138亿元,同比下降43%但环比Q1增长10%。在4-5月多城受疫情冲击的情况下,仍实现营收环比增长,足见6月复苏韧性之强。22Q2家装家居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较快,因圣都家居从Q2开始并表。毛利率环比改善,从21Q3、21Q4的15.2%、16.4%提升至22Q1、22Q2的17.7%、19.7%。 存量房业务收入在疫情冲击后恢复态势良好:22H1存量房业务收入为117亿元,同比下降41%。22Q2存量房交易额的链家主导占比从Q1的54降至42%,主要链家35%门店和44%经纪人布局在京沪,受疫情冲击影响更大。也因此Q2货币化率从Q1的1.64%降至1.41%。22H1贡献利润率37.3%,虽较上年同期下降3.4个百分点,但仍保持不错水平。存量房交易量明显回暖,低基数效应下22H2收入同比转正可期。同时,平台规模效益凸显,22H1平台加盟及增值服务费收入16亿元,同比降幅-24%,明显低于佣金收入的降幅-43%。 新房业务的竞争格局改善,相比市占率更重视回款安全性和利润率的提升:22H1新房业务收入为126亿元,同比下跌47%。为控制坏账风险,公司谨慎选择合作房企和城市项目,市占率主动收缩。但优质开发商仍愿意支付较高的佣金比例并接受快佣方式,所以22H1货币化率为3.03%,较往年仍在提升。虽然22H1链家系交易占比保持在17%,但行业竞争格局改善、给外部经纪人的分佣率降低,22H1贡献利润率为21.1%,较上年同期提升2.2个百分点。 公司商业模式较轻,经营规模调整灵活,财务健康度高:截至22H1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仅为36%,总负债中流动负债占比86%且以无息负债为主,货币资金、受限制现金及短期投资合计占总资产的比重为48%,22H1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保持正值,新房业务端快速推进的快佣模式也提升了佣金回款速度。 门店和经纪人规模趋于稳定,平台用户活跃度明显提升:21Q3以来,门店和经纪人收入骤降、流失明显,但随着市场复苏逐渐企稳。此外,由于二手房指导价调控减弱,平台已在多城逐渐放松真实房源和成交历史的对外展示,伴随交易市场回暖,用户访问量也自然提升。22Q2末,平台月活用户数量为4300万人,同比下降17%,但环比Q1提升8%,较21Q4最低点提升了15%。 投资建议:公司Q2营收、毛利率环比改善,彰显龙头韧性。预计22-24年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5.6/42.1/54.8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0.15/1.11/1.45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33.9/26.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放松不及预期、居民收入预期下降、房企信用风险持续暴露。 证券分析师:任鹤 S0980520040006; 王粤雷 S0980520030001; 联系人:王静; 碧桂园服务(06098.HK) 海外公司财报点评:业绩规模稳增,居家业务亮眼 收入利润延续增长。 2022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0.6亿元,同比增长73.5%;实现归母净利润25.8亿元,同比增长21.9%。分业务板块看,公司物业管理服务、社区增值服务、非业主增值服务、“三供一业”业务、城市服务、商业运营服务分别收入109.9、21.1、14.2、22.3、26.4、5.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2.4%、51.1%、34.6%、40.9%、25.8%、320.6%。 毛利率持续承压。 2022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26.9%,较去年同期下降6.5pct。其中,由于收并购带来的摊销成本增加及新收购项目毛利率偏低,物业管理服务毛利率下降7.7pct至25.9%;由于疫情影响及业务转型,社区增值服务毛利率下降6.5pct至59.7%;由于高毛利率车位及尾盘代销业务占比减少,非业主增值服务毛利率下降23.1pct至27.3%。 管理规模持续增长,分布更加均衡。 截至2022上半年末,除“三供一业”业务外,公司在管面积8.4亿平方米,合约面积16.1亿平方米,管理规模持续增长。另外,“三供一业”物业管理服务的在管面积及合约面积分别为0.9、0.9亿平方米。公司在管面积分布更加均衡,一二线项目占比44.6%。上半年,公司新增第三方合约面积0.4亿平方米,对上半年新增合约面积贡献达72%,公司在公开招投标的中标率达53%,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疫情背景下居家业务表现亮眼,广告需求疲软。 2022上半年公司社区增值服务收入21.1亿元,同比增长51.1%,占公司总收入的10.5%。疫情背景下,业主居家的生活需求大幅增长,本地生活服务表现亮眼,收入7.4亿元,同比增长94.6%。公司成立了本地生活业务线品牌“楼下”,丰富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当前已完成超过1300个常态化“楼下”网点的建设,覆盖268个城市,沉淀超过700个活跃社群,用户数超10万。受疫情影响,广告市场需求疲软,广告竞投量低迷,社区传媒服务收入4.4亿元,同比增长3.2%。 风险提示:母公司销售及交付节奏超预期下行;公司外拓进度不及预期;毛利率下行超预期;多元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考虑到近期地产销售及交付的承压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增长,预计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1、62.5、75.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49、1.85、2.25元,对应最新股价PE分别为8.2、6.6、5.4X,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任鹤 S0980520040006; 王粤雷 S0980520030001; 联系人:王静; 三旺通信(688618.SH) 财报点评:电新与智造领域需求强劲,新品市场应用广阔 三旺通信发布2022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3亿元(同比+24.0%),归母净利润2995万元(同比+18.8%),扣非净利润2227万元(同比+18.0%);其中22年Q2营收0.76亿元(同比+14.4%),归母净利润2140万元(同比+10.1%),扣非净利润1623万元(同比+11.1%)。 收入利润稳步增长,新产品与新领域拓展成效显著。 公司上半年收入(同比+24.0%)和归母净利润(同比+18.8%)快速增长。但Q2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相比Q1有所放缓,主要原因是受疫情、供应链紧张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分产品看,公司聚焦的工业无线产品市场拓展成效显著,上半年工业交换机/工业网关/工业无线产品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4%/3.2%/124.6%。分应用领域看,受益新能源和智能制造等行业景气发展、应用市场需求强劲,公司在智慧能源和工业互联网行业营收分别增长90.0%/21.7%。 上半年毛利率承压,公司投入持续加大。 公司上半年毛利率为58.2%,同比下降3.24pct,主要系上游原材料紧缺及价格上涨所致,下半年原材料涨价和疫情等不利影响有所缓解,毛利率有望改善。公司上半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增长26.7%/49.2%/14.6%/32.3%。公司重视市场开拓,加大营销和销售费用投入,销售费用有所提升。公司加大对TSN、5G等新品的研发投入,并同时加强高质量研发队伍建设,研发费用持续增加,研发费用率已达21.2%。 新产品研制进展顺利,应用市场广阔。 报告期内,公司5G智能网关和TSN交换机研制完成,产品支持5G网络低时延接入和TSN实时通讯,可满足智能制造、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等领域边缘AI处理需求。公司与信通院牵头起草TSN解决方案白皮书,彰显其在TSN领域领先地位,TSN交换机已应用在智慧矿山、轨道交通领域;并在布局自动驾驶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新基地接近完工,产能有望得到扩充。 公司坐落在上海松江的长三角研发中心接近完工,项目投资超2.2亿元,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不低于3亿元,为公司提供充足的产能保障。 风险提示:新技术研发进展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供应紧缺;疫情影响加剧。 投资建议: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2-24年营收分别为3.75/5.35/7.0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5/1.15/1.48亿元,对应PE分别为34/25/19倍。在工业互联网市场景气发展以及国产替代背景下,公司业绩有望实现高速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马成龙 S0980518100002; 联系人:袁文翀; 冀东水泥(000401.SZ) 财报点评:Q2业绩小幅增长,盈利水平保持韧性 营收保持平稳,Q2业绩小幅增长。 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8.45亿元,同比+3.24% ,归母净利润11.41亿元,同比-7.08%,基本EPS为0.4292元/股,其中Q2单季度收入118.77亿元,同比+5.86%,归母净利润13.74亿元,同比+7.41%。整体业绩小幅承压主要受疫情反复、地产基建表现偏弱、成本上升等因素所致,在诸多不利因素下,公司Q2业绩表现出一定韧性,一方面由于华北水泥价格处于高位,另一方面去年末完成合资公司吸收合并后,少数股东损益比例显著减少。 盈利水平保持韧性,现金流表现承压。 上半年公司水泥熟料销量3843万吨,同比下降19.94%,我们测算公司上半年水泥熟料吨价格365.0元,同比上涨70.1元,主要由于一方面去年下半年限电等因素后的华北地区价格处于高位,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区域协同执行良好;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吨成本提高68.4元至281.1元,吨毛利实现83.4元,同比小幅提高1.7元。公司上半年费用管控方面继续保持优化,期间费用率同比降低1.2pct至14.70%,其中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下降-1.6/+0.6/-0.1/+0.004pct至1.5%/10.8%/2.0%/0.4%。受煤炭等原燃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影响,上半年经营性净现金流同比减少74.34%至8.14亿元。报告期末,公司资债率较去年末小幅回升2.9pct至46.91%。 产业布局持续优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报告期内,公司水泥产业整合与产能建设,完成山西华润福龙公司股权收购交割,磐石新型建材产业园4月如期开工;铜川公司、磐石公司、焦作新材骨料生产线项目建设顺利;固废处置能力上半年增加32万吨/年达到496万吨/年。产业升级上,一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加强节能降耗改造,加大替代燃料开发和使用力度,另一方面,加快智能工厂建设,推动传统产业与数智化深度融合,为公司未来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风险提示:供给增加超预期;项目落地不及预期;疫情反复。 投资建议:需求改善可期,维持 “买入”评级。 随着疫情管控逐步好转,前期政策积累的项目建设需求有望在下半年逐步释放,公司作为华北区域水泥龙头有望更加受益。去年公司完成合资公司合并后,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有望获得进一步提升,看好未来公司经营质量改善。考虑上半年需求情况影响,下调2022-24年EPS至1.17/1.26/1.31元/股(调整前为1.5/1.6/1.7元/股),对应PE为7.7/7.2/6.9x,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黄道立 S0980511070003; 冯梦琪 S0980521040002; 陈颖 S0980518090002; 华设集团(603018.SH) 财报点评:上半年净利润增10%,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 新承接合同额有所下滑,重点市场优势稳固。 2022H1公司实现新承接合同额46.2亿元,同比-11.1%,其中江苏省内保持20亿元以上规模,广东省3.65亿元,河南省1.65亿元,安徽省1.42亿元,浙江省1.37亿元。上半年受到疫情和宏观经济因素影响,公司新承接合同额有所下滑,但在重点区域、重点市场的优势地位依然稳固。 营收稳步增长,新兴业务收入占比提升。 公司2022H1实现营业收入23.0亿元,同比+6.8%;实现归母净利润2.6亿元,同比+10.3%。公司数字智慧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10.1%,绿色低碳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10.3%,新兴业务营收占比从2021年的16.2%提升到20.2%,反映公司高质量转型持续快速推进。 践行高质量发展战略,盈利能力逆势增强。 2022年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59亿元,同比+10.3%,毛利率和净利率分比为35.0%和11.4%,较上年上升3.1pct和0.5pct。在勘察设计行业整体增速下行,行业竞争加剧的环境下,公司营收受行业景气度影响较大,但公司净利率在行业利润率能够下滑的环境中保持上升趋势,体现公司业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期间费用率略有上升,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强。2022年H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1.8%,较上年上升1.3pct,主要由于管理费用中增加了1888万元的股份支付费用;研发费用率为4.8%,较上年上升0.4pct。 拟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建设创新研究院,技术创新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公司拟公开发行可转债募集4亿元用于创新研究院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创新研究院,以四大研发中心为单元,对各交通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大共性问题以及业务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专项研发。项目建成后,公司综合设计研发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为公司实际业务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也为公司战略制定提供前瞻性指向。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反复的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重大安全事故风险。 投资建议:公司上半年营收利润稳健增长,同时公司创新投入持续加大,数字化业务转型加速推进,“交通+城市”设计龙头地位有望巩固,技术创新推动市场影响力有望进一步增强。梳理行业内可比公司,公司的估值低于设计咨询行业平均水平,当前股价水平低估了公司数字化业务和绿色低碳业务的长期成长性,给予2022年合理估值区间11-12倍,对应目标价11.66-12.68元,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任鹤 S0980520040006; 联系人:朱家琪; 士兰微(600460.SH) 财报点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产能释放有序推进 1H22年业绩稳步提升,营收同比增长26.5%。 公司1H22实现营收41.85亿元(YoY+26.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03亿元(YoY+25.1%),毛利率31.12%(YoY-0.48pct)。公司2Q22实现营收21.84亿元(YoY +19.1%, MoM+9.1%),扣非归母净利润2.99亿元(YoY+1.7%,MoM-6.7%),毛利率30.84%(YoY-2.58pct,MoM-0.59pct)。 集成产品加速拓展,品牌效应渐体现。 1H22公司集成电路业务实现营收13.53亿元(YoY+20.80%)。其中,公司IPM模块产品营收6.6亿元,同比增超60%,白电整机出货量达3500万颗(YoY+94%),新能源汽车空调IPM方案已在国内头部厂商批量供货。公司MEMS传感器营收1.5亿元,尽管手机需求放缓,在国产替代需求驱动下公司仍实现同比增长7.8%,国内市占率增至20%以上。 封装产能持续扩充,新能源汽车模块将加速放量。 成都集佳公司已形成年产IPM模块1.3亿只、工业级和汽车级功率模块150万只、功率器件10亿只、MEMS传感器2亿只、光电器件4000万只的封装能力。在汽车领域,公司目前已具备月产7万只汽车级功率模块的生产能力,预计年底有望增至10万只以上。此外,成都士兰“年产720万块汽车级功率模块封装项目”正加紧建设,预计车载半导体器件将是公司23年销售增长的最大来源之一。 产品结构优化,产线ASP不断提升。 得益于产品结构调整,1H22子公司士兰集昕产出8英寸芯片31.14万片(YoY-1.61%),实现营收6.07亿元(YoY+14.61%),对应ASP1950元(YoY+16%);子公司士兰集成产出5、6英寸芯片127.66万片(YoY+4.43%),实现营收9.04亿元(YoY+16.3%),对应ASP 708元(YoY+11.4%)。 12英寸产能持续释放,规模效应将逐渐体现。 1H22士兰集科12英寸线产出芯片22.17万片(YoY+287.6%),预计4Q22产能将达6万片/月。其中,IGBT技术平台已拓展至12英寸线,目前产能已达5千片/月,预计年底IGBT产能将有望增至1.5-2万片/月。此外,士兰集昕“年产36万片12英寸芯片生产线项目”产能将逐步释放,为公司规模增长带来持续动力。 投资建议:公司产能与产品双升级,维持 “买入”评级。 我们看好公司产品产能双升级的成长空间,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收100/128/166亿元,归母净利润15.0/19.1/25.5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0/32/2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爬坡不及预期,下游市场需求不及预期。 证券分析师:胡剑 S0980521080001; 胡慧 S0980521080002; 联系人:周靖翔、李梓澎、詹浏洋; 圣邦股份(300661.SZ) 财报点评:二季度收入利润创季度新高,车规芯片规模交付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长107%,二季度收入利润创季度新高。 公司1H22营收16.51亿元(YoY 80%),归母净利润5.40亿元(YoY 107%),扣非归母净利润5.31亿(YoY 135%)。其中2Q22营收8.76亿元(YoY 68%,QoQ 13%),归母净利润2.80亿元(YoY 51%,QoQ 7.4%),扣非归母净利润2.83亿元(YoY 85%,QoQ 15%),均创季度新高。从盈利能力看,上半年毛利率同比提高8.55pct至59.78%,净利率提高4.26pct至32.35%;2Q22毛利率为59.03%(同比+5.27pct,环比-1.59pct),净利率为31.59%(同比-3.54pct,环比-1.64pct)。 上半年两大产品线收入高增长,毛利率均同比提高。 公司产品包括电源管理芯片和信号链芯片两大类,上半年两大产品均取得增长。其中电源管理芯片收入11.00亿元(YoY 72.56%),占比67%,毛利率57.22%(+8.90pct);信号链产品收入5.48亿元(YoY 97.18%),占比33%,毛利率64.76%(+6.92pct)。 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上半年新增产品300余款。 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2.60亿元(YoY 67%),研发费率15.75%;截至6月30日,研发人员708人,相比去年底的602人增长17.61%,占总员工的69.96%。在持续的研发投入下,上半年共推出300余款新产品,包括36V/3A同步整流DC/DC、超低温漂精度0.1%的高精度电压基准、符合车规要求的电压基准芯片、高速比较器芯片、采用新架构的超低功耗DC/DC降压转换器、超小封装低功耗数字温度传感器、内置温度传感器的SAR ADC等,目前拥有25大类4000余款可供销售产品。 车规级电压基准芯片规模交付,几十款车规级芯片正在验证评审中。 公司2021开始发力车载前装市场,已按照IATF16949质量系统要求升级了公司质量体系,并通过多家一级供应商的现场审核。2021年正式启动了电压基准芯片的AEC-Q100车规标准升级,首款支持AEC-Q100车规标准的电压基准芯片LM431BQ已正式规模交付用户,另有几十款信号链和电源管理的车规级芯片正在验证评审中。LM431BQ的发布是公司进入车载市场的开始和契机,后续公司将从汽车系统出发,提供更丰富的系统级解决方案。 投资建议:产品和客户持续拓展,公司份额有望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10.87/15.15/20.09亿元(前值为10.73/15.08/20.58亿元),同比增速55/39/33%;EPS为3.05/4.25/5.64元,对应2022年8月24日股价的PE分别为52.5/37.6/28.4x。随着产品和客户持续拓展,公司份额有望继续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客户导入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的风险。 证券分析师:胡剑 S0980521080001; 胡慧 S0980521080002; 联系人:周靖翔、李梓澎、詹浏洋; 广深铁路(601333.SH) 深度报告:大湾区铁路龙头,静待客流复苏 公司是大湾区铁路运输龙头。 公司主要经营铁路客货运输业务及与香港铁路有限公司合作经营过港直通车旅客列车运输业务,并为国内其他铁路公司提供铁路运营服务。公司独立经营深圳—广州—坪石铁路,营业里程481.2公里,纵向贯通广东省全境。因疫情对公司客运板块冲击较大,2020-2021年公司营收受到显著影响,业绩录得亏损。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202.1亿,同比增长23.6%,实现归母净利润-9.73亿,亏损同比亏大74.4%,扣非归母净利润-10.6亿,亏损同比减少25.6%,2022年上半年预亏6-8亿。 客运业务占主导地位,期待客流复苏及土地资源变现。 公司以客运为核心立足点,货运、其他运输业务协同增长,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中客运、货运、其他运输业务占比分别为30.5%、10.1%、53.5%。广深铁路历史运营路产稳定,粤港澳腹地客源充足,且根据粤港澳大湾区铁路十四五规划,在建线路及近期规划线路对广深城际列车的影响或相对较小,因此我们认为在疫情消退后,广深城际列车客流有望显著回升。此外,2018年年公司与广州土地开发中心等机构签署《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储补偿协议》,公司交储3.71万平米的广州东石牌旧货场土地使用权,最终于2020年获得补偿净收益11.9亿,土地增值收益大。2006年公司上市之时,公司土地使用权合计125宗,总面积1181万㎡,其中货场、堆站、仓库土地面积分别为179.3万㎡、27.5万㎡、6.5万㎡,期待公司盘活土地资产,提振公司业绩。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当前业绩因疫情影响处于阶段性底部,且公司核心路产周边近期无可显著分流的线路投入运营,疫情消退后客流有望显著复苏,拉动公司业绩显著修复。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2.7亿、246.0亿、272.8亿,同比分别增长0.3%、21.4%、10.9%,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5亿、3.3亿、8.8亿。按照2024年EPS的18倍PE估值,我们认为公司合理股价应该在2.22元左右,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估值的风险,盈利预测的风险,经营风险,周边路产分流风险,政策风险,安全事故风险。 证券分析师:姜明 S0980521010004; 曾凡喆 S0980521030003; 宏华数科(688789.SH) 财报点评:扰动影响短期,不改长期趋势 宏华数科披露2022年半年报。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4.62亿元,同比增1.42%,归母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增14.28%,扣非净利润1.18亿元,同比增11.96%。单季度看,公司22Q2实现营收1.86亿,同比下降20.77%,归母净利润5008万,同比下降3.34%。 上半年出口收入增速优于内销,毛利率有所提升。 上半年公司出口业务收入2.52亿元,同比增长41.93%,占比达到54.6%。二季度受到上海疫情影响,导致下游客户的资本开支有所放缓,影响国内业务。分拆公司产品收入,上半年数码喷印设备收入2.43亿元,同比略有下滑,占营收比重压缩至52.72%,但墨水收入实现较快增长,达到1.94亿元,占比41.96%。 毛利率方面,上半年公司毛利率达到46.0%,对比去年同期提升近3个百分点,公司外销业务主要采用美元、欧元等外币进行结算,我们认为或与公司外销比例提升、外销结算等因素有关。 费用率整体控制平稳。 公司上半年四项费用率合计14.51%,较去年同期略低0.7个百分点,其中管理费用大幅增加,主因为实施股权激励形成的股份支付费用为1347万元;另外公司财务费用为-1416万,主要来自汇兑损益。 数码印花代替传统印花的革命是中长期的主旋律。 2019年,全球数码喷墨印花工艺应用对传统印花工艺的替代率达到了7.8%。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全球数码喷墨印花产量将达150亿米,占印花总量比例约27%,照此推算,渗透率在6年时间内提升接近20个百分点,即使不考虑印花行业本身增长,数码印花行业增长也将十分可观。按此预测,中国数码喷墨印花产量达47亿米左右,渗透率达到29%,略高于全球水平。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超预期波动;数码印花渗透率提升低于预期。 投资建议:下调盈利预测,维持 “买入”评级。 考虑2022年疫情所造成的的冲击,我们将公司2022-2024年3.2、4.9、6.7亿元的盈利预测下调至2.81、3.98、5.99亿,但我们依然认为疫情影响均为短期,从长期看数码印花依然是纺织供应链变革的大潮。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黄盈 S0980521010003; 姜明 S0980521010004; 百龙创园(605016.SH) 财报点评:H1业绩同比增51.51%,功能糖产能持续扩张 H1业绩同比大幅增长,结构调整毛利显著提高。 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3亿元,同比增长28.09%;归母净利润7845.36万元,同比增长51.51%。其中2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12.73%,环比下降1.52%;实现归母净利润3772.43万元,同比增长9.89%,环比下降7.38%。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同比大幅增长,主要受益于公司对产品结构改造,调节为生产附加值更高的膳食纤维和健康甜味剂产品。2022年上半年,公司益生元系列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23.16%,营收占比36.98%;膳食纤维系列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72亿元,同比增长20.04%,营收占比43.74%;健康甜味剂系列实现营业收入0.53亿元,同比增长100.52%,营收占比13.39%;其他淀粉糖(醇)产品实现营业收入0.08亿元,同比下降45.79%,营收占比2.09%。膳食纤维和益生元营收规模稳定增长,甜味剂业务随着海外需求放量和公司供给的提升,营收规模及占比有所提升,公司其他淀粉糖(醇)业务持续缩减,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最大化开发现有产能的盈利能力。 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新增项目推动公司成长。 2019年公司推出阿洛酮糖产品,2022年上半年阿洛酮糖营收占比扩大至13.39%。随着固体产品比例的提升、需求增加和原料成本的控制,预计公司阿洛酮糖的盈利能力仍有提升空间。2021年公司膳食纤维销量同比增长53.29%,膳食纤维和阿洛酮糖销量提升有助于公司综合毛利率的提升。公司目前有3个在建项目,建成后将边际提升产品毛利,另外还将新增约4.5万吨功能糖和膳食纤维产能,将公司总产能规模提升至10万吨以上。公司30,000吨/年可溶性膳食纤维项目,预计2023年5月投产。公司计划投资1.6亿元建设15,000吨/年结晶糖项目和投资6200万元建设20,000/年功能糖干燥项目,目前项目均在建设中。我们认为以上项目围绕扩大产能规模和提升固体产品比例两方面,推动公司产品规模和盈利能力的增长,目前上述项目均在有序建设和推进中。 风险提示:在建项目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疫情影响下游消费需求大幅收缩的风险。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阿洛酮糖生产商之一,3个生产项目推进和建设中,结合公司可柔性生产的技术特点,公司产能规模扩张叠加产线优化改造,未来3年业绩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公司2022年-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87/2.62/3.79亿元,EPS为1.48/2.06/2.99元/股,对应PE为20/14/10,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杨林 S0980520120002; 曹熠 S0980522080002; 泉峰汽车(603982.SH) 财报点评:短期业绩承压,大型压铸设备逐步用于量产 2022年上半年实现7亿元营收,同比减少8%。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7.42亿元,同比-8%;实现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127%。Q2实现营收3.35亿元,同比-12%,环比-18%;实现归母净利润-0.39亿元,同比-224%,环比-319%。主要受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3月中下旬以来吉林、上海等地区新冠疫情的多点爆发的负面影响。 原材料及天然气价格上涨,盈利能力承压。 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12.44%,同比下滑5.27%;净利率为-2.83%,同比下滑1.18%。2022年Q2公司毛利率为8.18%,同比下滑16.16%,环比下滑7.75%;净利率为-11.54%,同比下滑19.67%,环比下滑15.89%。 公司战略布局“压铸一体化”技术领域,大型压铸设备逐步用于量产。 公司制定了大型压铸技术的研发计划,将主要布局于新能源“多合一”铝合金压铸件、电池构件及车身构件领域。目前正在进行5000-8000T 压铸机用模具的设计和研发,同时公司在免热处理压铸材料应用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相关技术已经成功应用在一体化托盘的生产上。截止2022年上半年,公司压铸一体化生产中心安徽马鞍山生产基地已经有一台4400T压铸机投入使用,另有4000T、4200T 正在调试安装;6100T和8000T压铸机预计今年年底到厂。 战略布局压铸一体化,中长期发展战略清晰。 公司5000T的压铸机2021年下半年用于量产,马鞍山基地首批增设7台大型压铸机,匈牙利工厂也将布局大型压铸设备。面对汽车行业变革,公司将业务划分为退出线、成长底线、增长线、爆发线、天际线,有望实现中长期跨越式发展。 风险提示:毛利下滑的风险、政策风险、原材料涨价风险、同行竞争风险。 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考虑到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疫情对汽车供应链的影响,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06/2.53/4.12亿元(前次盈利预测为1.66/2.52/4.14亿元)。公司作为优质铝压铸企业,新能源客户优质、布局早、产品拓展全,更新一年期(2023年)目标估值区间为38-44元(前次估值区间为18.8-22.5元),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唐旭霞 S0980519080002; 戴仕远 S0980521060004; 宇通客车(600066.SH) 财报点评:业绩短期承压,研发持续投入 2022年上半年实现83亿元营收,同比减少15%。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83亿元,同比减少15%;实现归母净利润-0.65亿元,同比减少145%。Q2实现营业收入47亿元,同比下降24%;实现归母净利润0.5亿元,同比减少80%。公司业绩下降主要原因为受国内新冠疫情局部反复影响,各地人员流动受限,客车市场需求减少,行业竞争加剧;同时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运输成本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成本有所增加。 毛利率、净利率回升,研发持续投入。 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18.65%,同比+1.17%;净利率为-0.82%,同比+0.30%。2022年Q2公司毛利率为21.40%,同比+5.42pct,环比+6.44%;净利率为1.05%,同比-3.09pct,环比+4.39pct。2022年上半年公司四费率为20%,同比+2.87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7.77%/5.11%/9.00%/-1.77%,同比变动+0.75/+1.01/+2.57/-1.45pct,主要原因公司紧跟电动化、智能网联化、低碳化、轻量化等技术发展趋势,围绕安全、节能、舒适、环保等方面持续深入研究,研发持续投入。 二季度客车市场承压,下半年有望恢复。 2022年Q2大中客销售0.5万辆,同比下降54%。受全国多点散发疫情影响,宇通客车2022年Q2销售大中客0.5万辆,同比-54%;轻客销量1622辆,同比-36%。展望2022年全年,随着“双碳政策”对新能源市场推动,全球疫情影响减弱,小车、公交、座位客车市场将持续恢复。 大中客龙头,行业进入弱复苏阶段。 随着国内新能源透支效应消化、疫情见底,被抑制的需求将持续释放,行业有望迎来拐点。“碳中和”下,海外电动客车出口市场空间较大;随着5G大规模应用、商业模式拓展,城市微循环公交市场有望扩容。短期随着行业企稳,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恢复。公司电动车具备全球竞争力,中长期看好出口业务;远期看好客车行业从生产制造商到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进化的四维盈利模式拓展。 风险提示:补贴持续退坡、客车行业销量不达预期、人民币升值影响客车出口价格竞争力 下调盈利预测,维持 “买入”评级。考虑疫情影响客车需求,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为4.7/11.3/16.5亿元(前次预测为8.8/11.8/17.7亿元)。更新一年期目标合理价格区间分别为10-12.5元(前次为10.4-13.0 元),维持“买入”评级。中长期随着智能化商业模式随地,公司估值中枢有望提升。 证券分析师:唐旭霞 S0980519080002; 戴仕远 S0980521060004; 威高股份(01066.HK) 财报点评:扣非归母纯利增长15%,多角度全方位开拓海外市场 各业务板块良性稳健增长,扣非归母纯利增长15%。 2022H1实现营收69.75亿(+12%),实现归母纯利14.59亿(+20.6%),扣除特殊项目后归母纯利为13.91亿(+15%),特殊项目为威高血液净化完成Pre-IPO导致股权稀释所确认的收益1.02亿及股权激励费用3437万。五大业务线收入增长稳健,医疗器械(临床护理为主)同比增长19%,骨科同比增长0.6%,介入同比增长3.2%,药品包装同比增长10.3%,血液管理同比增长8.8%。3月威海疫情影响生产物流,上半年各地散发疫情影响医院诊疗,同时骨科和低耗集采陆续落地,尽管受多方面因素冲击,上半年公司仍实现良性稳健增长。 毛利率受多因素影响有所下降,期间费用率下滑。 2022H1毛利率为50.65%,相较同期下降7%,主要由于疫情封控及供应链紊乱、集采降价、产品结构及渠道变化等三方面因素。销售费用率17.2%(-3.71pp),管理费用率7.3%(-1.58pp),合计比同期下降5.3%,主要受益于流程职能优化及费用压缩、疫情下商务和市场活动减少、产品结构变化和集采等因素。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2H1研发开支达2.45亿,同比增长18.8%。 构建战略性的全球布局,投入研发拓展新业务领域。 2022年6月,公司组建成立新的海外事业部,多角度全方位开拓海外市场。海外销售目标:利用十年时间完成全球布局,争取销售额达到公司整体的一半;中国市场目标:通过战略投资、市场授权等方式,将海外器械产品引入中国市场。公司在上海和苏州的两大研发中心已布局泌尿、呼吸麻醉、镇痛、康复等产品系列,并围绕医院信息化建设打造一体化、智能化的整体解决方案,提升客户粘性,为中长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风险提示:带量采购产品大幅降价风险;预灌封注射器产能和订单量增长不及预期;新冠疫情扩散影响医院开诊、抑制常规诊疗需求。 投资建议:略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考虑脊柱国采以及疫情影响,略下调2022-24年盈利预测,预计2022-24年收入151/177/204亿(原为153/181/210亿),同比增速15.1%/16.9%/15.5%;归母净利润27.10/31.96/37.31(原为27.14/32.29/37.98亿),同比增速20.7%/17.9%/16.7%;摊薄EPS=0.59/0.70/0.82元,当前股价对应PE=14/12/10x。威高已建立了品牌形象、质量管控、规模效应、成本优势的多维度壁垒,看好威高股份的持续成长性和行业龙头地位,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张超 S0980522080001; 陈益凌 S0980519010002; 迈瑞医疗(300760.SZ) 财报点评:中期收入和净利稳健增长,新品推出和国际化步伐加快 2022H1收入和归母净利同比增长20%和22%,表现持续稳健。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53.56亿元(+20.17%),实现归母净利润52.88亿元(+21.71%)。其中Q2单季度实现收入84.12亿(+20%),归母净利润31.83亿(+21%),业绩增长稳健。 体外诊断业务增长亮眼,各产线不断推出新品迈向高端,国际市场持续突破高端客户。 2022H1体外诊断业务实现营收51.43亿(+29.82%),受益于海外常规试剂消耗的完全复苏和重磅产品的亮眼表现,如血球BC-7500系列、化学发光CL-8000i、生化BS-2800M实现快速装机;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实现营收67.72亿(+12.47%),得益于国内医疗新基建开展和海外高端客户群突破,维持良好的增长态势,AED和微创外科两类种子业务均实现高速增长,其中微创外科实现翻倍以上增长。医学影像业务实现营收32.64亿(+22.20%),受益于超声采购回暖和全新高端超声R系列、中高端超声I系列迅速上量带来的海内外高端客户群的突破。智慧医疗建设进度理想,三瑞产品快速装机。此外,后疫情时代公司抓住机遇进入更多的高端医院、集团医院和大型连锁实验室,上半年公司在国际市场突破超过400家全新高端客户,还有接近400家已有高端客户实现横向突破。 各项费用率稳步下降,净利率进一步提升。 2022H1公司销售毛利率64.13%(-1.44pp),销售费用率14.01%(-0.66pp),管理费用率4.03%(-0.59pp),研发费用率8.79%(+0.49pp),财务费用率-1.45%(-1.12pp),继续降本增效。销售净利率为34.45%,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40.8亿,现金流质量维持健康优质。 风险提示:集采政策风险,汇率波动风险,新冠疫情造成的不确定性风险。 投资建议:暂不调整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在国内受益于医疗新基建和产品迭代升级,并同步在海外加快高端医院拓展。体外诊断业务领衔增长,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及医学影像业务稳健成长,微创外科、AED等种子业务高速放量,规模效应逐步体现及高端产品占比提升促进盈利水平稳中有升。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2-24年归母净利润为96.93/117.19/141.07亿元,同比增长21.1%/20.9%/20.4%,当前股价对应PE=36.8/30.4/25.3x。公司作为国产医疗器械龙头,研发实力强劲,海外国际化进程加快,将逐步转变为全球医械龙头,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张超 S0980522080001; 陈益凌 S0980519010002; 天赐材料(002709.SZ) 财报点评:一体化布局加深成本优势,电解液盈利水平良好 2022年半年报盈利29.06亿元。 公司2022年H1实现营收103.63亿元,同比增长180.13%,实现归母净利润29.06亿元,同比增长271.32%;2022年H1公司毛利率为43.04%,净利率为28.72%;对应2022Q2公司实现营收52.14亿,环比+1.7%,实现归母净利润14.08亿,环比-6%,毛利率42.06%,环比-1.98pct,净利率27.76%。盈利水平良好,我们估计Q2电解液出货6.2万吨,单吨净利1.6-1.7万元,公司基本实现六氟自供,一体化布局加深公司盈利水平。展望2022全年,预计公司出货32万吨以上,全年单吨净利1.5万元,预计2023年公司出货50万吨以上。 磷酸铁业务产能加速释放。 我们估计公司Q2磷酸铁出货9000吨,单吨售价2.4万元,单吨毛利8000元,公司磷酸铁项目加速投产,预计Q3宜昌一期10万吨投产,宜昌二期20万吨项目于年底投产。预计2022年全年出货7-8万吨,全年单吨毛利保持在6000元以上。预计2023年公司出货25万吨以上。 添加剂产能释放,陆续出货。 Q2 LiFSI估计出货1200吨,单吨售价35万元以上,预计公司2022年年底产能1万吨,全年出货4000-5000吨,预计2023年LiFSI产能达到2.5万吨,出货1.5万吨。 中长期规划清晰,夯实锂电材料龙头地位。 电解液方面,公司相继在多地布局产能,远期电解液产能规划接近200万吨,同时六氟远期规划产能超24.6万吨(折固),保障一体化供应,我们预计电解液远期市场占有率将达到40%以上。LiFSI业务逐渐放量增厚公司的盈利能力,同时公司研发布局更多新型产品,如新型添加剂,新型粘结剂,箔材,电池包热管理产品等,将进一步夯实公司锂电材料龙头地位。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原料价格上涨超预期。 投资建议:上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深耕电解液产业链,原材料布局完善,一体化布局持续改善盈利能力。同时,磷酸铁、日化等业务发展稳定,为公司贡献可观利润。基于公司半年报业绩情况以及扩产节奏,我们上调原有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69/67.98/81.62亿元(原预测2022/2023/2024年为53.15/59.31/78.5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70.3/13.9/20.1%,摊薄EPS分别为3.1/3.53/4.24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6.4/14.4/12倍,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王蔚祺 S0980520080003; 研报精选:近期公司深度报告 索通发展(603612.SH) 深度报告:预焙阳极产能稳步扩张,战略延伸锂电负极材料领域 公司预焙阳极产能稳步扩张。公司今年首次提出“C+战略”,有望通过战略延伸发力新型碳材料领域。锂电负极材料产业逻辑或从石墨化供应紧张转向原料供应紧张。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按照行业和公司的成长思路,假设公司今年能够顺利实现欣源股份收购的前提下,我们预期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74.98/229.47/310.64亿元,同比增速85.0%/31.1%/35.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90/16.65/22.06亿元,同比增速108.1%/29.1%/32.4%;摊薄EPS分别为2.80/3.62/4.79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2/10/7X。通过多角度估值得出公司股票价值在48.26-50.04元之间,2022年动态市盈率在13.3-13.8倍之间,相对于公司目前的股价有41%-46%左右的空间,对应总市值在222-231亿元之间。我们认为公司在铝用商业预焙阳极领域已取得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有望抓住国内“北铝南移”战略机遇期实现产能的快速扩张;公司战略延伸发力新型碳材料领域,有望凭借在石油焦领域的采购优势以及低成本电价优势,实现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能的突破和快速扩张,具有极大的成长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刘孟峦 S0980520040001; 杨耀洪 S0980520040005; 博威合金(601137.SH) 深度报告:差异化高附加值产品驱动成长 深耕铜合金领域30年,从原材料供应商转型解决方案提供商。研发实力雄厚,积极扩产高端产品。下游需求快速增长,国产替代空间巨大。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处于产能扩张的快速成长期,我们认为公司将充分受益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预计2022/2023/2024年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63/9.53/11.59亿元,EPS分别为0.84/1.21/1.47元。通过多角度的估值,我们认为公司股票价值在25.2-27.7元之间,相对于公司目前的股价有22%-34%的溢价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刘孟峦 S0980520040001; 焦方冉 S0980522080003; 康冠科技(001308.SZ) 深度报告:智能显示制造领军企业,紧抓海外智能交互平板发展红利 专注于智能显示二十余年,产品涵盖智能交互平板、智能电视、创新显示等。海外智能交互平板需求旺盛,公司研发、制造竞争优势凸显。智能电视业务实施差异化策略,聚焦新兴市场“Local King”。积极布局智能健身镜、智能化妆镜等创新显示产品。投资建议:目标价53.76-55.41元,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22-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4.07/18.14/22.56亿元(YoY 52.4%/29.0%/24.3%),综合相对估值与绝对估值,给予目标价53.76-55.41元,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胡剑 S0980521080001; 胡慧 S0980521080002; 联系人:周靖翔、李梓澎、詹浏洋; 微光股份(002801.SZ) 深度报告:冷链电机龙头,节能电机打开成长空间 公司已成为冷链电机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冷链领域的电机和风机下游需求较景气,电机节能化大势所趋。公司传统业务增长稳健,竞争壁垒较高。加速拓展节能电机领域,成为增长新驱动力。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未来3年处于快速成长期,预计2022-24年归母净利润3.4/4.4/5.5亿元(+32%/+30%/+25%),EPS分别为1.46/1.90/2.38元。基于微光股份2022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值,我们得到公司的合理市值为85-92亿元,我们认为公司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给予“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姜明 S0980521010004; 罗丹 S0980520060003; 中国移动(600941.SH) 深度报告:盈利能力持续向好,数字经济业务厚积薄发 全球领先的移动通信服务运营商,国内数字经济领军企业。2C业务尚有提升空间:价格战趋缓,个人市场稳步发展、家庭市场快速增长。2B业务厚积薄发:公司云网资源、客户资源和全国本地化服务优势显著。精准投资下成本费用管控良好,盈利能力持续提升,ROE步入上升通道。盈利预测与估值:看好公司盈利改善及估值修复,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59/1384/1533亿元,对应PE分别为10.7/9.8/8.8倍,对应PB分别为1.10/1.06/1.02倍。结合绝对和相对估值,公司股价合理区间为71.5-74.8元,相对于目前股价有13%-18%溢价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马成龙 S0980518100002; 联系人:袁文翀; 晨光股份(603899.SH) 深度报告:从他山之石看晨光股份传统业务的成长动力 公司概况:传统核心业务稳健发展,新业务提升较快。行业概况:集中度提升,量价提升空间充足。他山之石:品类扩张与技术创新持续推动日本人均文具消费增长。成长动力:公司研发实力国内领先,产品升级和品牌出海有望推动份额提升。投资建议:疫情不可抗力无碍公司核心竞争力,看好估值回调后的布局良机。上海等地疫情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较为明显的影响,未来随疫情缓和,短期不利因素将消散,公司业绩拐点可期;长期看,公司传统核心主业品牌优势显著、产品高端化推进顺利、渠道壁垒深厚,具有长期持续成长动能;新业务零售大店与科力普齐头并进,呈现高质量快速发展。考虑到2022上半年疫情影响产品生产发货及门店开放,出于谨慎起见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5/20.6/24.8亿元(原为17.7/22.0/26.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37.3%/20.1%,EPS分别为1.62/2.22/2.67元,下调合理估值至53.4-55.5元(对应2023年PE 24-25x),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丁诗洁 S0980520040004; 华夏航空(002928.SZ) 深度报告:支线航空龙头,价值有望修复 华夏航空是我国支线航空龙头。支线航空市场发展速度快,未来空间大。运力购买模式抢占先机,航网迅速拓展,盈利能力靠前。多重利空扰动,期待未来经营回归正轨。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1.9/63.8/85.8亿,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3.7/10.5亿,暂不考虑增发,EPS分别为-1.10/0.36/1.04元,按照2024年盈利预测下EPS1.04元的13倍PE估值,合理股价水平在13.52元左右,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姜明 S0980521010004; 曾凡喆 S0980521030003; 天味食品(603317.SH) 深度报告:川味复合调味品龙头,由西南快速走向全国 天味食品:立足西南,迈向全国的复合调味品龙头。复调行业长期空间仍大,竞争格局有望逐渐优化。公司产品优势突出,品牌势能已现,渠道调整后再焕新生。盈利预测与估值:短期看,通过各种调整措施,公司经营重回正轨,2022年在低基数背景下将迎来快速增长;长期看,复调空间广阔,天味产品优势明显,品牌与渠道势能不断积累,未来有望受益于行业扩容与集中度提升,预计2021-23年归母净利为3.0/4.2/5.4亿元(+61%/41%/29%),EPS分别为0.39/0.55/0.72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64/46/35倍,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陈青青 S0980520110001; 同庆楼(605108.SH) 深度报告:餐饮老字号宴会发力 预制菜或可期待 正餐企业强化特色+食品布局谋成长,上市平台助力。同庆楼:餐饮老字号,民企背景,立足安徽江苏拟全国扩张。公司看点:婚宴先发,大店盈利主导,综合营运与标准化供应链助业务延伸。成长看点:疫后复苏+大店扩张,中线看百店规模,布局预制菜助新增长。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今年疫情反复,假设2023年及以后疫情影响淡化,门店经营恢复和扩张逐步提速,我们预计公司22-24年归母业绩0.93/2.48/3.25亿元,EPS0.36/0.95/1.25元,对应PE估值为61/23/17x。同庆楼百年老字号,一站式婚宴及主题宴请为特色,高效大店形成业绩基本盘,疫后韧性相对良好,立足中线百店目标,未来扩张尤其大店拓展有望提速,同时积极布局预制菜业务谋新成长。综合绝对与相对估值,我们认为合理价24.16-25.92元,较现价有11%-19%溢价空间,首次覆盖给予“增持”。 证券分析师:曾光 S0980511040003; 钟潇 S0980513100003; 张鲁 S0980521120002; 联赢激光(688518.SH) 深度报告:激光焊接设备龙头,业绩有望快速释放 专注激光焊接,深耕动力电池领域。公司凭借出色的产品质量绑定宁德时代等下游优质客户,新签订单充足。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激光焊接设备龙头,当前受益于下游动力电池行业扩产订单及业绩有望加速爆发,中长期看下游领域拓展打开持续成长空间,我们预计2022-24年归母净利润为3.00/5.13/6.91亿元,对应PE 33/19/14倍,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吴双 S0980519120001; 联系人:王向远; 兆讯传媒(301102.SZ) 深度报告:深耕高铁媒体广告,复苏与成长兼具 深耕高铁媒体十五载。公司核心优势显著。公司短中长期增长驱动力清晰。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22-24年归母净利润2.93/4.27/5.26亿(+22%/46%/23%),EPS为1.5/2.1/2.6元。通过多角度估值,预计公司合理目标价39-44元,较当前有10%-24%溢价,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夏妍 S0980520030003; 张衡 S0980517060002; 华统股份(002840.SZ) 深度报告:立足浙江辐射全国的楼房养猪龙头,三大优势塑造周期成长股 公司简介:立足浙江并向全国扩张的生猪一体化企业,养殖产能21Q4起稳步兑现。生猪行业:价值成长型公司的本质是“有超额收益的快速量增”,养殖股有望以时间换空间。 公司看点:三大核心优势铸就单位超额收益+出栏增速快的周期成长股。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22-24年归母净利4.69/18.70/36.34亿元(+344%/299%/94%),EPS分别为0.77/3.09/6.00元。通过多角度估值,预计公司合理估值31.5-33.1元,相对目前股价有40%-50%溢价,维持买入。 证券分析师:鲁家瑞 S0980520110002; 联系人:李瑞楠; 永安期货(600927.SH) 深度报告:一体两翼三轮驱动的行业龙头 期货行业龙头,区位优势显著。行业成长未来可期,有望享受更多发展红利。“一体两翼,三轮驱动”,业务体系行业领先。业绩增长稳健,盈利能力突出。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418.56/460.82/506.95亿元,同比+11%/+10%/10%;归母净利润为14.72/16.01/17.00亿元,同比+13%/+9%/+6%。我们采用相对估值法,考虑到永安期货为期货行业龙头,业务增长稳健,盈利能力突出,我们在同类公司市场一致预期估值的均值上给予50%-60%的溢价,2022年公司PE估值为19.31-20.60x,2022年公司对应目标价为19.51-20.81元/股,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证券分析师:戴丹苗 S0980520040003; 王剑 S0980518070002; 顾家家居(603816.SH) 深度报告:软体家具龙头四十年匠心不改,从区域走向全球 公司概况:四十年从沙发到全品类,从区域走向全球。行业分析:我国软体家具生产消费出口规模领先,行业集中度低。竞争力成长性分析:综合实力强劲,竞争力持续巩固。投资建议:看好家居龙头稳健增长,及核心竞争力持续巩固提升,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顾家家居在家居领域深耕多年,具有市场领先地位,拥有完善多元的产品矩阵和渠道体系,同时享有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生产技术和布局上也具备领先优势。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净利润分别为20/24/28亿元,同增20.3%/19.0%/17.5%;2022年合理估值为 53.4~60.9元(对应 22~25x PE),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丁诗洁 S0980520040004; 联系人:刘佳琪; 广汽集团(601238.SH) 深度报告:埃安开拓纯电市场,混动技术蓄势待发 自主品牌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合资品牌贡献投资收益。新能源与高性价比车市共振,广汽集团全面受益。自主纯电定位清晰,终端销量快速增长。自主燃油推陈出新,混动平台开拓未来。盈利预测:纯电混动同步发力,维持“买入”评级。埃安发力纯电,传祺发力混动,自主品牌周期向上。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经营稳健,持续贡献投资收益。考虑到2022年原材料价格上涨,我们小幅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3/2024的归母净利润为109/126/143亿元,EPS为1.05/1.22/1.38元(原为1.13/1.25/1.59),对应PE为14/12/11倍,总体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唐旭霞 S0980519080002; 联系人:余晓飞; 峰岹科技(688279.SH) 深度报告:直流无刷电机驱动控制芯片专家 专注BLDC电机驱动控制芯片设计,车规芯片已获认证。BLDC电机应用从家电扩展至汽车,全球控制芯片市场规模达40亿美元。熟谙电机驱动架构技术,核心算法成为差异化竞争优势。芯片+算法+电机技术为护城河,打造电机驱动控制芯片核心竞争力。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润为1.9/2.5/3.3亿元,EPS为2.0/2.7/3.6元,考虑到公司产品基于“芯片+算法+电机”核心技术具备更高竞争力和毛利率,参考可比公司平均PE估值水平,给予目标价81.30-88.07元,对应22年41-44倍PE,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胡慧 S0980521080002; 胡剑 S0980521080001; 联系人:李梓澎、周靖翔; 佛山照明(000541.SZ) 深度报告:照明为核稳基础,车灯为翼拓空间 佛山照明:通用照明稳健中不乏亮点,并购南宁燎旺扩大车灯业务,并不断完善产业链横纵一体布局。增长展望:传统照明稳健,新兴照明领域与车灯业务空间大,有望贡献增量弹性。投资建议: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不考虑国星光电收购、资产处置收益及追溯调整,预计2022-24年归母净利润增长31%、18%、21%,若包含国星光电则净利润增速为51%、23%、20%至3.8、4.6、5.6亿元(追溯口径2022增速30%),扣非对应PE=19、16、13倍。考虑可比公司估值,给予目标市值92-107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王兆康 S0980520120004; 陈伟奇 S0980520110004; 联系人:邹会阳; 中国中免(601888.SH) 深度报告:新旗舰项目开业在即,再议中免长期投资价值 全球免税:税收与消费取舍,国际竞争看规模。中国中免:政策支持,主观进取,崛起为全球第一。海南展望:多管齐下下半年复苏可期,新项目新成长。国内外竞争看成长:自强为核,政策可期,赴港融资新看点。投资建议:考虑近期海南表现,上调公司22-24年EPS4.49/7.12/9.14元(此前为4.17/7.02/9.04元),综合绝对和相对估值,我们认为公司股票合理估值在257-285元之间,较现价有26%-39%溢价空间。如果考虑赴港融资摊薄5-8%,较现价预计有16%-33%溢价空间。综合公司国际免税龙头地位,下半年有望低基数下持续复苏,新项目有望打开中线成长空间,主观积极进取下未来供应链渠道流量持续纵深成长可期,中线政策利好可期,维持“买入”。 证券分析师:曾光 S0980511040003; 钟潇 S0980513100003; 张鲁 S0980521120002; BOSS直聘(BZ.O) 海外公司深度报告:创新致胜,以直聊模式撬动在线招聘红海 公司主营网络招聘服务业务,毛利率稳定在84%以上,现金流高于收入。商业模式创新打开行业天花板。高效匹配是核心竞争力,蓝领市场是潜在成长空间。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2022-2025年收入61.3/99.8/143.5/199.7亿元,CAGR为48%,经调整净利润12.0/25.4/38.9/55.8亿元,CAGR为67%。我们给予2023年PE 41-43x,对应PS 10.3-10.9x,对应股价每ADR 35.5-37.5美元,对应涨幅35%-43%,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谢琦 S0980520080008; 广东鸿图(002101.SZ) 深度报告:加速转型的铝压铸龙头,一体化业务拓展顺利 铝压铸龙头,全产业链布局、聚焦主业、加速转型。铝压铸行业:应用范围扩大、产品形态变化,工艺壁垒加大、竞争格局改善、价值量提升。前瞻布局、龙头卡位,一体化压铸从0-1突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预计2022-202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50/5.19/6.38亿元,利润年增速为50%/15%/23%。首次覆盖,我们给予一年期(2023年)目标估值26-29元,当前股价距目标估值有16%-29%的提升空间,考虑到公司大型一体化业务前瞻布局,给予“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唐旭霞 S0980519080002; 戴仕远 S0980521060004; 石头科技(688169.SH) 深度报告:石头硬核科技,淬炼扫地机龙头 “科技简化生活”的全球清洁电器领军者。扫地机器人解决清洁刚需,全球900亿市场规模可期。深耕研发打造产品力,渠道营销循序渐进。盈利预测与估值:行业成长性高,公司技术优势显著,渠道营销持续发力,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净利润为17.3/22.2/26.8亿,对应PE 24/18/15x。通过多角度估值,预计公司合理估值763-808元/股,相对目前股价有25%-33%溢价,对应2022年动态市盈率29-31倍,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王兆康 S0980520120004 ; 陈伟奇 S0980520110004; 联系人:邹会阳; 文灿股份(603348)深度报告-大型一体化车身结构件先行企业 铝合金压铸供应商,新能源、结构件和国际化打开成长空间。铝压铸行业:应用范围扩大、产品形态变化,工艺壁垒加大、价值量提升。大型一体化车身结构件先行企业,超大一体压铸后地板产品试制成功。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2022-202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24/5.31/7.77亿元,利润年增速分别为233.5%/64.0%/46.3%。我们给予一年期(2023年)目标估值67-73元,当前股价距目标估值有11%-21%的提升空间,考虑到公司大型一体化业务布局早,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唐旭霞 S0980519080002; 戴仕远 S0980521060004; 传音控股(688036)深度报告-全球化视野、本地化执行的新兴市场智能终端龙头 聚焦新兴市场的智能终端产品和移动互联服务提供商。新兴市场人口基数大、智能手机渗透率低支撑终端需求持续扩增。扎根新兴市场,“全球化视野、本地化执行”构筑公司护城河。布局家电、配件业务及移动互联业务,打造未来第二增长曲线。投资建议:目标价130.41-131.65元,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22-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47.52/58.76/71.25亿元(YoY 21.6%/23.6%/21.3%),综合相对估值与绝对估值,给予目标价130.41-131.65元,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胡慧 S0980521080002; 胡剑 S0980521080001; 联系人:李梓澎、周靖翔; 贝壳-W(02423.HK)海外公司深度报告-居住服务龙头 耕居住服务领域,依托平台延伸业务。房产中介赛道迎来黄金机遇。经纪实力卓越,新兴业务萌芽。业绩与行业景气度共振,复苏弹性佳。估值与投资建议:结合绝对估值与相对估值,我们认为公司合理股价区间为51.6-60.0港元,较当前股价有22%-42%空间。预计公司2022-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0.7/41.4/53.3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0.02/1.09/1.40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33.0/25.6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任鹤 S0980520040006; 王粤雷 S0980520030001; 联系人:王静; 华阳集团(002906)深度报告-汽车电子核心企业,打造智能座舱全生态 能源-运动-交互,公司为交互端的核心布局企业。汽车电子核心企业,业绩高速增长。交互端,智能座舱,屏类、HUD、座舱域控制器为中短期维度重要增长点。运动端,智能驾驶,车载摄像头、360 环视系统、APA 等产品陆续量产。公司推出的360环视系统、自动泊车系统、“煜眼”技术等已在多款车型中应用。公司与地平线合作,未来双方将打造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平台。 证券分析师:唐旭霞 S0980519080002; 鼎龙股份(300054)深度报告-CMP产品线捷报频传,光电材料初露峥嵘 公司研发能力出众,CMP抛光垫等半导体耗材突破国外垄断。半导体市场繁荣及封装技术、制程升级带动CMP需求。折叠手机方兴未艾,PI浆料为柔性OLED面板核心材料。打印复印耗材领域全产业链布局,夯实龙头地位。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在半导体材料市场的平台型竞争力逐步彰显,预计22-24年归母净利润为3.79、5.78、7.65亿元(+78%/53%/32%),EPS为0.4、0.6、0.8元。参考可比公司22年平均PE估值水平,给予目标价23.37-24.17元,较当前股价仍有22.46%-26.68%上行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胡慧 S0980521080002; 胡剑 S0980521080001; 联系人:李梓澎、周靖翔; 常熟银行(601128)深度报告-小微战略下沉转型初具成效 深耕小微领域,加快异地扩张。博采众长,探索“IPC技术+信贷工厂+移动科技平台MCP”的常熟小微模式。面对小微市场激烈竞争,常熟银行调整小微战略,深度下沉以实现错位竞争。各项财务指标处上市农商行前列,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在全行业表现极佳。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做小做散战略持续深化,净息差筑底反弹,资产质量优异,拨备覆盖率处在高位。同时,公司异地扩张加速,且通过村镇银行实现跨省经营,预计未来业绩仍将领先同业,小幅上调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至26.6/32.6/38.1亿元(原预测26.6/32.0/37.5亿元),对应增速为21.3%/22.9%/16.8%。综合绝对估值与相对估值,我们认为公司股票合理估值区间在9.2~10.6元之间,对应2022年PB值为1.15~1.33x,相对于公司目前股价上涨空间为29%~48%,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陈俊良 S0980519010001; 王剑 S0980518070002; 田维韦 S0980520030002; 华测检测(300012)深度报告-全球综合性检测龙头SGS百年成长的启示 投资建议:检测行业长坡厚雪,公司行稳致远,我们看好行业及公司的长期成长机遇,公司有望成为植根于中国本土、有竞争力的领先国际检测认证机构。我们预计2022-24年归母净利润为9.31/11.44/14.08亿元,对应PE40/32/26倍,综合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给予2023年40-45倍,对应一年期目标市值为458-515亿元,对应目标价为每股27.35-30.77元,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李雨轩 S0980521100001; 吴双 S0980519120001; 菱电电控(688667)深度报告-自主汽车电控系统龙头,有望受益于混动需求爆发 自主发动机电控系统龙头,发展战略清晰。发动机管理系统(EMS)产品技术壁垒高,公司技术自主领先。新能源产品需求爆发,公司混动系统竞争力强,有望充分受益。盈利预测与估值:首次覆盖,我们预计2022-202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43/3.89/4.77亿元,利润年增速分别为77%/60%/23%。每股收益22-24年分别为4.71/7.53/9.24元。我们给予一年期(2023年)目标估值166-181元,考虑到公司混动系统产品竞争力明显,受益于行业电动化大趋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唐旭霞 S0980519080002; 戴仕远 S0980521060004; 研报精选:近期行业深度报告 电新行业专题:行业深度-抽水蓄能-建设提速迎高景气,精尖研发掀国产替代浪潮 两部制电价打开盈利空间,下游投资景气度高。支持政策多管齐下,抽水蓄能项目建设提速。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提高,高质量研发引领技术迭代。估值与投资建议:我们看好抽水蓄能长期发展的高景气度,建议关注各细分领域龙头或低估值优质标的。 证券分析师:王蔚祺 S0980520080003; 联系人:陈抒扬; 生猪行业深度报告系列三-周期反转在即,决胜养殖布局 猪周期:预计2022年底到2023年上半年启动产能反转。生猪板块:农民产能占比仍大,养殖股以时间换取空间。禽板块:猪鸡反转均同步,珍惜低估值的禽板块。投资建议:以长线思维决胜猪周期,把握养殖布局最好阶段。2022Q1基金对生猪板块的增持明显,其中华统股份与牧原股份表现尤为突出。我们认为机构左侧布局核心还是基本面驱动:低猪价与高饲料价的共振,加快养殖亏损,现金损耗加快,加速周期反转。短期,猪价或将迎来季节性反弹,会弱化产能去化逻辑,假如板块回调,应该是布局养殖板块最好的阶段。具体标的上,从成长空间和弹性角度来看,核心推荐:华统股份、傲农生物、天康生物、东瑞股份、新希望、天邦股份、唐人神、中粮家佳康等猪标的,以及春雪食品、益生股份、仙坛股份、立华股份、湘佳股份等禽标的;另外,白马股核心推荐圣农发展和牧原股份。 证券分析师:鲁家瑞 S0980520110002; 运动品牌行业专题:运动长青,国货崛起的荆棘与曙光 行业趋势:国内运动行业景气度高,集中度高且格局稳定;品牌竞争力:国际龙头占优,本土企业崛起;发展策略:品牌、渠道、供应链全面升级;中国运动鞋服行业机遇广阔,看好实力崛起,有望超越行业增长的品牌本土企业安踏体育、李宁、特步国际,以及竞争力突出,有望持续提升份额的上下游本土企业申洲国际、华利集团、滔搏、宝胜国际。 证券分析师:丁诗洁 S0980520040004; 云办公系列专题:借谷歌微软之道,看金山办公如何破协作之局 谷歌G Suite以邮箱为生态,开创协作文档,攫取云端市场;谷歌成功之道,金山WPS移动、云、协作、行业、AI不落下风;协同办公成新战场,C端助力微信系办公生态领先;WPS在线文档优势足,协作办公有望复制微软路径;疫情催化云办公常态化,关注协作文档和协同办公投资机会。金山WPS在云协作和协同办公上积极布局,重点推荐云办公龙头厂商金山办公。 证券分析师:熊莉 S0980519030002; 库宏垚 S0980520010001;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立即开通国信账户~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