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盘倒计时!节后A股市场机会在哪里 ?
(以下内容从第一创业《开盘倒计时!节后A股市场机会在哪里 ?》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顾观点 节前(9.28-9.30)A股缩量震荡。上证综指变动幅度-0.04%,收于3,218.05 点,深证成指反而上涨0.73%,收于12,907.45 点。当周两市成交金额日均跌到不足6千亿,北向资金全周呈现全部流出的态势。 国庆节前欧洲疫情二次爆发影响下全球大类资产齐跌以及国内房企信用风险暴雷等因素使得A股呈现同步大跌行情。北向资金整周连续流出并转向避险情绪与长期投资逻辑,A股市场杠杆买盘基本稳定,并未发生大规模系统性风险。 节后全球疫情与国内信用风险趋向缓和,全球配置资金确实持续加仓中国未来还有更大的增长空间,中国核心资产一度出现短期超买与长期配置不足的矛盾局面。 我们认为,宏观环境支持A股市场的长期逻辑仍然是震荡向上的,例如短期跟随性大跌的顺周期的种植业概念,券商深化改革概念,银行保险板块的低估值高红利概念等等。 监管高压态势下,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带来成长股的流动性繁荣以及绩优成长股的机构配置行情将更为持续、稳健的走势,国产替代与自主可控概念将作为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迎来长足发展。 展望节后,顺周期逻辑、优质成长概念均可能受到资金追捧。 节前市场回顾 1 ● 市场走势 节前(9.28-9.30)A股缩量震荡。上证综指变动幅度-0.04%,收于3,218.05 点,深证成指反而上涨0.73%,收于12,907.45点。当周两市成交金额日均跌到不足6千亿,北向资金全周呈现全部流出的态势。相关政策利兑现结合海外风险因素积聚,部分资金选择在长假之前落袋为安,触发了技术性回调。 外资全周均大幅流出,消费与科技股的核心资产主线持续逢低吸纳。美国白宫新冠疫情扩散带来短期疫情态势的升级,但市场所期待货币与财政政策的扩大刺激难以迅速落实。中芯国际的供应商受美国出口进一步限制也意味着针对中国的科技封锁压力并无松懈。北向资金流入集中在医药、新能源、光伏、工业和材料行业,显示外资交易主线更贴近顺周期成长行业的优质个股投资逻辑,以及核心资质与成型型龙头个股受到外资的持续逢低买入,无惧大盘调整。 中长期看,“外循环”输入通缩压力较大,而以“内循环”消费投资升级之路任重道远。例如,国际对冲基金集中抛售带来短期金融资产通缩压力,而国内粮食安全问题还将维持国内农业种植业的防风险属性,全球粮食重回上升通道将伴随下半年的天气状况成为阶段性热点;其二,创业板注册制变革下次新股重新获得游资青睐,而游资与外资则集中于次新股与成长型龙头股投资逻辑;其三,伴随着海外疫情二次爆发与国内制造业产能恢复,国产疫苗概念的研制投产将加速推进,也提升了全球疫苗产业对于中国的防疫产能需求。 2 ● 行业观察 从行业表现来看,上周电气、军工、食品、休闲服务、家电、电子 等位居涨幅榜前列,纺织、商贸、轻工、非银金融、农牧与银行等位居跌幅榜前列。从概念上来看,航天、芯片、北斗导航、光伏、风电、医疗等资金追逐,而煤炭、农业、机场、保险等节前资金流出效应明显。 上周资金重新布局消费与科技两大板块,呈现重新塑造投资主线的特点。上周行业热点切换转向长期主线、个股阿尔法效应弱特征。 A股区间行业涨幅榜TOP6(9.28-9.30) 资料来源:Wind,第一创业证券整理 A股区间行业跌幅榜TOP6(9.28-9.30) 资料来源:Wind,第一创业证券整理 3 ● 资金动态 场内杠杆资金有所下滑。融资余额周五下降至14,052亿元,较9月23日净减少146亿元;融券余额继续调升至851亿元,维持稳定。整周北向资金全周持续流出为主。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流动性2500亿,且面临国庆跨季流动性需求高峰,并且预计节后公开市场流动性趋于宽松。 融资融券余额变化 资料来源:Wind,第一创业证券 北向资金资金净流向情况 资料来源:Wind 4 ● 海外市场 全球股市呈现全球普涨的局面,除俄罗斯股市外均录得较大涨幅。其中美国与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市场共同走强,美国标普500指数、德国DAX指数分别变动2.12%、1.89%。 美国总统患新冠之后迅速好转导致全球风险偏好提升;墨西哥飓风影响逐渐消退对油价反弹有支撑作用;贵金属受到美国财政刺激方案搁置影响呈现下跌局面。 近一周外围股市区间涨跌幅(%) 美元指数及重要大宗商品表现(10.1-10.7) 资料来源:Wind,第一创业证券 节后市场展望 预期节后反弹为主,机构资金短期抱团顺周期与大金融板块。国庆期间消费数据将印证当前宏观经济转向逐步走弱的现实、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与中美经贸摩擦或仍然有望走向阶段性宽松书面。 9月最后一周,欧洲疫情二次爆发与美国白宫出现病毒传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的同时国内商品社会库存走高同步发生,传统“金九银十”显示成色不足;在监管层的密集打压之下,本周创业板具有真实业绩支撑的成长股以及次新股呈现资金逢低买入的态势,外资的重新注入成长股将引导成长与价值的核心资产的一波行情。 节后预计银行间流动性转向阶段性宽松,有助于A股在全球疫情反复发作的背景下资本市场亦行稳致远。政策面、经济基本面与货币层面仍然支持A股继续强化真成长与顺周期主线逻辑,将有望伴随外资临近底部转向买入而更为稳健、持久。 从风险角度观察,经济修复力度减弱与海外疫情二次爆发或造成估值下修。全球疫苗投资加速意味着后疫情时代全球资本市场的估值调整已经在A股与美股市场上同步发生,如果中美央行持续维持中性偏紧态势则美股与 A股仍将发生轮动双杀。从风险事件驱动看,资金所追逐的疫苗概念、粮食安全概念、人民币升值概念以及低估值概念,均有助于走出避险行情。 综上所述,我们建议关注受益顺周期风险修复的医疗板块、食品饮料板块、粮食安全政策影响的农产品种植板块以及优质成长股行情。经济内循环核心方向重点关注非银金融行业、航空、造纸、种植业、生物疫苗等。长期偏科技(如新能源、芯片等)与大消费(如食品饮料、家居家电)主线配置。注意美国科技股持续下跌的风险、交易所针对“炒小炒差”的监管风险、中芯国际供应商的出口限制与抖音海外版收购动态等等。 节后A股市场看点 1、本周将有4只新股发行 10月9日A股将有4只新股申购,包括沪市主板1只、科创板1只、中小板2只。其中,科思科技的发行价高达106.04元/股,是今年发行的科创板第十高价股。 2、本周10只个股解禁,约有38.94亿市值限售股解禁 Wind数据统计显示,本周仅周五有10家公司限售股陆续解禁,合计解禁量3.62亿股,按最新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为38.94亿元,其中解禁市值最大的是云南能投13.72亿元,占比35.23%。此外,昊华科技、威华股份两家解禁市值均超过10亿元。 3、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将有5600亿元资金到期 9月份除15日外,央行在其余工作日均开展了逆回购操作。其中,除了常规的7天逆回购操作外,央行自9月18日还开启了14天逆回购操作,10个工作日连续开展14天逆回购操作,金额累计达7700亿元,操作利率均维持在2.35%水平。28日由于当日有1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流动性净回笼600亿元;29日有2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1000亿元;30日有1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500亿元。10月9日逆回购到期5600亿。 4、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 9月29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例会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综合运用并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直达性”,继续用好1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落实好两项直达实体货币政策工具,确保普惠小微贷款应延尽延,切实提高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发放比例。 5、国庆期间人民币升值500点,外汇储备规模下滑0.7% 截至10月7日19:00,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7350,日内涨超130点,较9月30日上涨近500点,且一度涨超600点达到近6.72的高点。10月7日,国家外汇局公布9月官方外汇储备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426亿美元,较8月末下降220亿美元,降幅为0.7%。 6、"中国版"TLAC监管要来了 9月30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与国际监管要求接轨,将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实施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监管要求。同日发布并实施的还有《关于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通知》(下称“《通知》”),并明确逆周期资本缓冲比率初始设定为0,不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本管理要求。 目前我国只有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被纳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名单,TLAC监管要求的实施,无疑将进一步显著加大四大行资本补充的压力。综合多家机构的测算看,2025年达标前四大行的TLAC资本缺口总计约在2-3万亿左右,各家银行未来5-8年每年的缺口约在1000亿元左右。 7、央行、银保监会: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 国务院关于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决策部署,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通知》,自2020年9月30日起实施。 《关于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通知》从我国实际出发,参考国际惯例及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有关要求,明确了我国逆周期资本缓冲的计提方式、覆盖范围及评估机制。同时,根据当前系统性金融风险评估状况和疫情防控需要,明确逆周期资本缓冲比率初始设定为0,不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本管理要求。 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将综合考虑宏观经济金融形势、杠杆率水平、银行体系稳健性等因素,定期评估和调整逆周期资本缓冲要求,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8、工信部原材料司:四方面推动镁产业可持续发展 日前,2020年全国镁行业大会在山西省孝义市召开。工信部原材料司有色处处长黄瑜在会上提出,下一步将从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技术创新和扩大应用四个方面推动镁产业发展。 9、美国财政部正与美联储共同研究央行数字货币 美国财政部副部长 Justin Muzinich 表示,财政部正在与美联储一起研究一种与美元挂钩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Muzinich 称,使用分布式分类帐具有效率优势和成本优势,政府需要拥抱这种创新。不过,Muzinich 提到,实施政府发行的数字货币可能会改变货币供应量或引发财务损失风险。 10、君实生物公告称LY-CoV016联合疗法对新冠肺炎有良好疗效 君实生物:董事会欣然宣布,对BLAZE-1研究所进行的一项新期中分析数据显示,LY-CoV555及JS016(LY-CoV016)的联合疗法在降低病毒载量、减轻症状及降低和冠状病毒相关的住院及急诊治疗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疗效。 11、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总票房破17亿元 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据猫眼专业版数据统计,截止10月7日19:34,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总票房破17亿元,《姜子牙》目前总票房为13.18亿元。 *免责声明:本文章反映当前观点,该观点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相关资讯及股票来源于公开信息,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投顾观点 节前(9.28-9.30)A股缩量震荡。上证综指变动幅度-0.04%,收于3,218.05 点,深证成指反而上涨0.73%,收于12,907.45 点。当周两市成交金额日均跌到不足6千亿,北向资金全周呈现全部流出的态势。 国庆节前欧洲疫情二次爆发影响下全球大类资产齐跌以及国内房企信用风险暴雷等因素使得A股呈现同步大跌行情。北向资金整周连续流出并转向避险情绪与长期投资逻辑,A股市场杠杆买盘基本稳定,并未发生大规模系统性风险。 节后全球疫情与国内信用风险趋向缓和,全球配置资金确实持续加仓中国未来还有更大的增长空间,中国核心资产一度出现短期超买与长期配置不足的矛盾局面。 我们认为,宏观环境支持A股市场的长期逻辑仍然是震荡向上的,例如短期跟随性大跌的顺周期的种植业概念,券商深化改革概念,银行保险板块的低估值高红利概念等等。 监管高压态势下,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带来成长股的流动性繁荣以及绩优成长股的机构配置行情将更为持续、稳健的走势,国产替代与自主可控概念将作为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迎来长足发展。 展望节后,顺周期逻辑、优质成长概念均可能受到资金追捧。 节前市场回顾 1 ● 市场走势 节前(9.28-9.30)A股缩量震荡。上证综指变动幅度-0.04%,收于3,218.05 点,深证成指反而上涨0.73%,收于12,907.45点。当周两市成交金额日均跌到不足6千亿,北向资金全周呈现全部流出的态势。相关政策利兑现结合海外风险因素积聚,部分资金选择在长假之前落袋为安,触发了技术性回调。 外资全周均大幅流出,消费与科技股的核心资产主线持续逢低吸纳。美国白宫新冠疫情扩散带来短期疫情态势的升级,但市场所期待货币与财政政策的扩大刺激难以迅速落实。中芯国际的供应商受美国出口进一步限制也意味着针对中国的科技封锁压力并无松懈。北向资金流入集中在医药、新能源、光伏、工业和材料行业,显示外资交易主线更贴近顺周期成长行业的优质个股投资逻辑,以及核心资质与成型型龙头个股受到外资的持续逢低买入,无惧大盘调整。 中长期看,“外循环”输入通缩压力较大,而以“内循环”消费投资升级之路任重道远。例如,国际对冲基金集中抛售带来短期金融资产通缩压力,而国内粮食安全问题还将维持国内农业种植业的防风险属性,全球粮食重回上升通道将伴随下半年的天气状况成为阶段性热点;其二,创业板注册制变革下次新股重新获得游资青睐,而游资与外资则集中于次新股与成长型龙头股投资逻辑;其三,伴随着海外疫情二次爆发与国内制造业产能恢复,国产疫苗概念的研制投产将加速推进,也提升了全球疫苗产业对于中国的防疫产能需求。 2 ● 行业观察 从行业表现来看,上周电气、军工、食品、休闲服务、家电、电子 等位居涨幅榜前列,纺织、商贸、轻工、非银金融、农牧与银行等位居跌幅榜前列。从概念上来看,航天、芯片、北斗导航、光伏、风电、医疗等资金追逐,而煤炭、农业、机场、保险等节前资金流出效应明显。 上周资金重新布局消费与科技两大板块,呈现重新塑造投资主线的特点。上周行业热点切换转向长期主线、个股阿尔法效应弱特征。 A股区间行业涨幅榜TOP6(9.28-9.30) 资料来源:Wind,第一创业证券整理 A股区间行业跌幅榜TOP6(9.28-9.30) 资料来源:Wind,第一创业证券整理 3 ● 资金动态 场内杠杆资金有所下滑。融资余额周五下降至14,052亿元,较9月23日净减少146亿元;融券余额继续调升至851亿元,维持稳定。整周北向资金全周持续流出为主。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流动性2500亿,且面临国庆跨季流动性需求高峰,并且预计节后公开市场流动性趋于宽松。 融资融券余额变化 资料来源:Wind,第一创业证券 北向资金资金净流向情况 资料来源:Wind 4 ● 海外市场 全球股市呈现全球普涨的局面,除俄罗斯股市外均录得较大涨幅。其中美国与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市场共同走强,美国标普500指数、德国DAX指数分别变动2.12%、1.89%。 美国总统患新冠之后迅速好转导致全球风险偏好提升;墨西哥飓风影响逐渐消退对油价反弹有支撑作用;贵金属受到美国财政刺激方案搁置影响呈现下跌局面。 近一周外围股市区间涨跌幅(%) 美元指数及重要大宗商品表现(10.1-10.7) 资料来源:Wind,第一创业证券 节后市场展望 预期节后反弹为主,机构资金短期抱团顺周期与大金融板块。国庆期间消费数据将印证当前宏观经济转向逐步走弱的现实、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与中美经贸摩擦或仍然有望走向阶段性宽松书面。 9月最后一周,欧洲疫情二次爆发与美国白宫出现病毒传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的同时国内商品社会库存走高同步发生,传统“金九银十”显示成色不足;在监管层的密集打压之下,本周创业板具有真实业绩支撑的成长股以及次新股呈现资金逢低买入的态势,外资的重新注入成长股将引导成长与价值的核心资产的一波行情。 节后预计银行间流动性转向阶段性宽松,有助于A股在全球疫情反复发作的背景下资本市场亦行稳致远。政策面、经济基本面与货币层面仍然支持A股继续强化真成长与顺周期主线逻辑,将有望伴随外资临近底部转向买入而更为稳健、持久。 从风险角度观察,经济修复力度减弱与海外疫情二次爆发或造成估值下修。全球疫苗投资加速意味着后疫情时代全球资本市场的估值调整已经在A股与美股市场上同步发生,如果中美央行持续维持中性偏紧态势则美股与 A股仍将发生轮动双杀。从风险事件驱动看,资金所追逐的疫苗概念、粮食安全概念、人民币升值概念以及低估值概念,均有助于走出避险行情。 综上所述,我们建议关注受益顺周期风险修复的医疗板块、食品饮料板块、粮食安全政策影响的农产品种植板块以及优质成长股行情。经济内循环核心方向重点关注非银金融行业、航空、造纸、种植业、生物疫苗等。长期偏科技(如新能源、芯片等)与大消费(如食品饮料、家居家电)主线配置。注意美国科技股持续下跌的风险、交易所针对“炒小炒差”的监管风险、中芯国际供应商的出口限制与抖音海外版收购动态等等。 节后A股市场看点 1、本周将有4只新股发行 10月9日A股将有4只新股申购,包括沪市主板1只、科创板1只、中小板2只。其中,科思科技的发行价高达106.04元/股,是今年发行的科创板第十高价股。 2、本周10只个股解禁,约有38.94亿市值限售股解禁 Wind数据统计显示,本周仅周五有10家公司限售股陆续解禁,合计解禁量3.62亿股,按最新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为38.94亿元,其中解禁市值最大的是云南能投13.72亿元,占比35.23%。此外,昊华科技、威华股份两家解禁市值均超过10亿元。 3、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将有5600亿元资金到期 9月份除15日外,央行在其余工作日均开展了逆回购操作。其中,除了常规的7天逆回购操作外,央行自9月18日还开启了14天逆回购操作,10个工作日连续开展14天逆回购操作,金额累计达7700亿元,操作利率均维持在2.35%水平。28日由于当日有1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流动性净回笼600亿元;29日有2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1000亿元;30日有1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500亿元。10月9日逆回购到期5600亿。 4、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 9月29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例会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综合运用并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直达性”,继续用好1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落实好两项直达实体货币政策工具,确保普惠小微贷款应延尽延,切实提高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发放比例。 5、国庆期间人民币升值500点,外汇储备规模下滑0.7% 截至10月7日19:00,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7350,日内涨超130点,较9月30日上涨近500点,且一度涨超600点达到近6.72的高点。10月7日,国家外汇局公布9月官方外汇储备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426亿美元,较8月末下降220亿美元,降幅为0.7%。 6、"中国版"TLAC监管要来了 9月30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与国际监管要求接轨,将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实施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监管要求。同日发布并实施的还有《关于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通知》(下称“《通知》”),并明确逆周期资本缓冲比率初始设定为0,不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本管理要求。 目前我国只有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被纳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名单,TLAC监管要求的实施,无疑将进一步显著加大四大行资本补充的压力。综合多家机构的测算看,2025年达标前四大行的TLAC资本缺口总计约在2-3万亿左右,各家银行未来5-8年每年的缺口约在1000亿元左右。 7、央行、银保监会: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 国务院关于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决策部署,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通知》,自2020年9月30日起实施。 《关于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通知》从我国实际出发,参考国际惯例及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有关要求,明确了我国逆周期资本缓冲的计提方式、覆盖范围及评估机制。同时,根据当前系统性金融风险评估状况和疫情防控需要,明确逆周期资本缓冲比率初始设定为0,不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本管理要求。 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将综合考虑宏观经济金融形势、杠杆率水平、银行体系稳健性等因素,定期评估和调整逆周期资本缓冲要求,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8、工信部原材料司:四方面推动镁产业可持续发展 日前,2020年全国镁行业大会在山西省孝义市召开。工信部原材料司有色处处长黄瑜在会上提出,下一步将从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技术创新和扩大应用四个方面推动镁产业发展。 9、美国财政部正与美联储共同研究央行数字货币 美国财政部副部长 Justin Muzinich 表示,财政部正在与美联储一起研究一种与美元挂钩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Muzinich 称,使用分布式分类帐具有效率优势和成本优势,政府需要拥抱这种创新。不过,Muzinich 提到,实施政府发行的数字货币可能会改变货币供应量或引发财务损失风险。 10、君实生物公告称LY-CoV016联合疗法对新冠肺炎有良好疗效 君实生物:董事会欣然宣布,对BLAZE-1研究所进行的一项新期中分析数据显示,LY-CoV555及JS016(LY-CoV016)的联合疗法在降低病毒载量、减轻症状及降低和冠状病毒相关的住院及急诊治疗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疗效。 11、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总票房破17亿元 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据猫眼专业版数据统计,截止10月7日19:34,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总票房破17亿元,《姜子牙》目前总票房为13.18亿元。 *免责声明:本文章反映当前观点,该观点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相关资讯及股票来源于公开信息,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