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电新】华友钴业中报:业绩符合市场预期,镍冶炼产能释放预计贡献新增量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东吴电新】华友钴业中报:业绩符合市场预期,镍冶炼产能释放预计贡献新增量》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盈利预测与估值 投资要点 2022年H1归母净利润22.56亿元,同比+53.6%,符合市场预期。22H1公司营收310.18亿元,同比+117.01%;归母净利润22.56亿元,同比+53.6%;扣非净利润21.92亿元,同比+54.77%;22H1毛利率为19.22%,同比-1.35pct;销售净利率为9.75%,同比-0.96pct,符合市场预期。 Q2归母净利10.49亿元,受研发费用高增及资产减值影响环比略降。22Q2公司实现营收178.06亿元,同比+126.27%,环比+34.77%;归母净利润10.49亿元,同比+28.86%,环比-13.02%,扣非归母净利润10.02亿元,同比+32.31%,环比-15.75%。盈利能力方面,Q2毛利率为19.77%,同比-0.22pct,环比+1.31pct;归母净利率5.89%,同比-4.45pct,环比-3.24pct;Q2扣非净利率5.63%,同比-4pct,环比-3.38pct。受钴价下跌影响,Q2计提资产减值损失5.3亿元,且研发费用6.2亿元,环增181%。 三元前驱体满产满销,单吨盈利环比提升,产能释放加速。公司22H1生产前驱体3.69万吨(含自供),同比+26%,其中Q2我们预计出货2.2万吨,环比+47%,随着新增产能释放,全年出货有望达11-12万吨,实现翻倍增长。盈利方面,22H1单吨均价13.5万/吨(含税),单吨毛利1.37万/吨,环比+20%,按照华友新能源利润估算,我们测算22H1前驱体单吨净利0.55万元左右,环比+33%。产能方面,定增5万吨一期2.5万吨进入试产阶段,可转债5万吨、华浦二期2.5万吨顺利推进,广西10万吨一体化项目预计明年上半年建成,公司现有前驱体产能规划达32.5万吨,随着新增产能释放,公司23年出货有望翻倍增长。 正极材料出货3.8万吨,高镍占比提升至80%,超高镍实现万吨级出货。22H1生产正极材料3.83万吨,其中三元正极3.32万吨,同比+52%,钴酸锂5000吨以上,全年公司出货预计达8万吨,同增46%。22H1三元正极中高镍出货2.64万吨,占比80%,超高镍月产量达到3000吨+,22H1 9系超高镍材料销量1万吨+。盈利能力方面,成都巴莫净利润3.25亿,对应正极单吨净利润约0.98万元。产能方面,成都巴莫三期 5 万吨22上半年进入试产运营阶段,广西巴莫5万吨预计23上半年建成,我们预计22年底三元正极产能达到10万吨,23年有望翻倍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上修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至59.24/104.11/130.43亿元(原预期57.25/74.85/97.18亿元),同比增长52%/76%/25%,对应PE为21x/12x/10x,给予2023年20xPE,对应目标价132.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 正文 2022年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2.56亿元,同比增长53.6%,符合市场预期。2022年H1公司营收310.18亿元,同比增长117.01%;归母净利润22.56亿元,同比增长53.6%;扣非净利润21.92亿元,同比增长54.77%;22H1毛利率为19.22%,同比下降1.35pct;销售净利率为9.75%,同比下降0.96pct,符合市场预期。 2022年Q2归母净利润10.49亿元,受研发费用高增及资产减值影响环比略降,符合市场预期。2022年Q2公司实现营收178.06亿元,同比增加126.27%,环比增长34.77%;归母净利润10.49亿元,同比增长28.86%,环比下降13.02%,扣非归母净利润10.02亿元,同比增长32.31%,环比下降15.75%。盈利能力方面,Q2毛利率为19.77%,同比下降0.22pct,环比增长1.31pct;归母净利率5.89%,同比下降4.45pct,环比下降3.24pct;Q2扣非净利率5.63%,同比下降4pct,环比下降3.38pct。受钴价下跌影响,公司Q2计提资产减值损失5.3亿元,且研发费用6.2亿元,环增181%,Q2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分业务看,锂电材料业务产能放量实现业绩同比高速增长,镍冶炼产能释放为公司贡献超额收益:1)镍产品22H1营收6.89亿元,同比增长2123.9%;2)三元前驱体22H1营收41.50亿元,同比大幅提升53.4%;3)正极材料22H1营收110.45亿元;4)钴产品22H1营收55.27亿元,同比增长47.2%;5)铜产品22H1营收24.85亿元,同比增长3.2%;6)贸易及其他22H1营收62.68亿元,同比减少33.0%。 公司镍湿法冶炼项目进展顺利,开始贡献业绩增量,盈利弹性大。公司22H1镍产品出货量1.60万吨,同比增长126%,其中华越6万吨湿法镍冶炼项目于22年4月达产,子公司华越镍钴实现净利润13.5亿元,盈利水平亮眼;华科4.5万吨高冰镍项目6月底四台电炉进入试产,全流程预计今年下半年建成;华飞12万吨湿法项目预计23年上半年具备投料条件。公司已披露全口径镍冶炼产能58.5万吨,我们预计公司22年镍冶炼产量有望达6.5-7.5万吨(对应权益近4吨),23年产量有望翻倍增长,随着前驱体销售后确认一体化销售利润,下半年预计镍冶炼利润弹性明显,23年维持高增长。后端冶炼来看,公司现有2万金吨电池级硫酸镍产能,衢州5万金吨硫酸镍产能进入试产,此外衢州3万金吨产能建设中,1万金吨产能规划中,随着新增产能落地,一体化比例提升有望持续提升公司前驱体盈利水平。 三元前驱体满产满销,单吨盈利环比提升,产能释放加速。公司22H1生产前驱体3.69万吨(含自供),同比+26%,其中Q2我们预计出货2.2万吨,环比+47%左右,随着新增产能释放,全年出货有望达11-12万吨,实现翻倍增长。盈利方面,2022H1单吨均价13.5万/吨(含税),单吨毛利1.37万/吨,环比+20%,按照华友新能源子公司利润估算,我们测算22H1前驱体单吨净利0.55万元左右,环比+33%,随着一体化比例提升,我们预计前驱体单位盈利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产能方面,公司定增5万吨一期2.5万吨进入试产阶段,可转债5万吨、华浦二期2.5万吨顺利推进,广西10万吨一体化项目预计明年上半年建成,公司现有前驱体产能规划达32.5万吨,随着新增产能释放,公司23年有望实现出货翻倍增长;公司客户、研发实力均取得重大突破,公司与特斯拉签订了供货框架协议,进入特斯拉核心供应链,并且实验室等科研设施持续改善,试验线等研发通道加快建设,新增40条前驱体研发通道计划于年内建成,四钴、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等数十款新产品加紧研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锂电材料一体化制造平台。 正极材料出货3.8万吨,高镍占比提升至80%,超高镍实现万吨级出货。公司22H1生产正极材料3.83万吨,其中三元正极3.32万吨,同比+52%,钴酸锂5000吨以上,全年公司出货预计达8万吨,同比增长46%。分结构看,22H1三元正极中高镍出货2.64万吨,占比80%,超高镍月产量达到3000吨以上,22H1 9系超高镍材料销量超过1万吨,高镍和超高镍产品开发能力领先。盈利能力方面,三元正极主要依托成都巴莫、天津巴莫,成都巴莫实现净利润3.25亿,对应正极单吨净利润约0.98万元,随着未来高镍占比继续攀升,盈利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产能方面,成都巴莫三期 5 万吨22年上半年进入到试产运营阶段,广西巴莫5万吨预计23年上半年建成,我们预计22年底三元正极产能达到10万吨,23年有望实现翻倍增长。此外,公司以4.22亿美元收购津巴布韦前景锂矿公司,非洲区津巴布韦Arcadia锂矿项目顺利开工建设,预计23年上半年5万吨锂精矿产能投产,广西5万吨锂盐厂规划中,一体化布局进一步完善。 钴、铜价格下行,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影响盈利,回收业务开始贡献盈利。1)钴产品:公司22H1出货量1.85万吨(含受托加工和内部自供),同比增长3%,由于钴价在2022年Q2由7.5万美元/吨左右回落至5万美元/吨,公司上半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5.37亿元,目前看钴价已企稳反弹,我们预计下半年价格基本企稳,盈利能力有望维持。2)铜产品:公司22H1铜产品出货量4.95万吨,全年销售预计达10万吨,2022年Q2铜期货价格在8200-10500美元/吨区域内波动,盈利水平有所下滑。3)回收业务:公司子公司华友衢州和资源再生分别进入工信部发布的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资源再生子公司22年H1实现净利润4.1亿元,开始贡献盈利。 公司费用控制良好,研发费用Q2大幅提升。2022年H1公司期间费用合计19.86亿元,同比增长96.14%,费用率为6.4%,同比下降0.68pct。2022年H1销售费用0.33亿元,销售费用率0.11%,同比下降0.63pct;管理费用7.61亿元,管理费用率2.45%,同比降0.36pct;财务费用3.52亿元,财务费用率1.14%,同比降0.43pct;研发费用8.4亿元,研发费用率2.71%,同比增0.74pct,主要系加大研发通道所致。公司2022年H1计提资产减值损失5.37亿元;计提信用减值损失2.18亿元。 存货大幅增加,经营性现金流减少,资本开支大幅增长。2022年H1公司存货为135.22亿元,较年初增长49.66%;应收账款79.83亿元,较年初增长82.11%;期末公司合同负债2.89亿元,较年初增长266.59%。2022年H1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净额为-10.57亿元,同比下降165.61%;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净额为-120.75亿元,同比下降159.35%;资本开支为68.83亿元,同比上升139.66%;账面现金为181.37亿元,较年初增长85.65%,短期借款109.32亿元,较年初增长35.24%。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考虑镍冶炼产能加速释放,我们上修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至59.24/104.11/130.43亿元(原预期57.25/74.85/97.18亿元),同比增长52%/76%/25%,对应PE为21x/12x/10x,给予2023年20xPE,对应目标价132.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 华友钴业三大财务预测表 往期报告: 2022-08-01:【东吴电新】华友钴业:切入特斯拉供应链,彰显一体化龙头全球竞争力 2022-04-29:【东吴电新】华友钴业2022年一季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拟推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 2022-04-25:【东吴电新】华友钴业2021年报点评:一体化布局进一步完善,镍冶炼产能释放预计贡献新增量 2022-01-12:【东吴电新】华友钴业21年度业绩预告点评:金属价格上行贡献主要利润增量,Q4业绩大超预期 团队介绍 识别二维码,关注新兴产业汇,获得更多精彩文章! 免责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Green__Energy)由东吴证券研究所曾朵红团队设立,系本研究团队研究成果发布的唯一订阅号。 本公众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 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曾朵红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已发布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东吴证券研究所及本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对所载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本订阅号推送信息仅面向东吴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在未经授权前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东吴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本订阅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推送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盈利预测与估值 投资要点 2022年H1归母净利润22.56亿元,同比+53.6%,符合市场预期。22H1公司营收310.18亿元,同比+117.01%;归母净利润22.56亿元,同比+53.6%;扣非净利润21.92亿元,同比+54.77%;22H1毛利率为19.22%,同比-1.35pct;销售净利率为9.75%,同比-0.96pct,符合市场预期。 Q2归母净利10.49亿元,受研发费用高增及资产减值影响环比略降。22Q2公司实现营收178.06亿元,同比+126.27%,环比+34.77%;归母净利润10.49亿元,同比+28.86%,环比-13.02%,扣非归母净利润10.02亿元,同比+32.31%,环比-15.75%。盈利能力方面,Q2毛利率为19.77%,同比-0.22pct,环比+1.31pct;归母净利率5.89%,同比-4.45pct,环比-3.24pct;Q2扣非净利率5.63%,同比-4pct,环比-3.38pct。受钴价下跌影响,Q2计提资产减值损失5.3亿元,且研发费用6.2亿元,环增181%。 三元前驱体满产满销,单吨盈利环比提升,产能释放加速。公司22H1生产前驱体3.69万吨(含自供),同比+26%,其中Q2我们预计出货2.2万吨,环比+47%,随着新增产能释放,全年出货有望达11-12万吨,实现翻倍增长。盈利方面,22H1单吨均价13.5万/吨(含税),单吨毛利1.37万/吨,环比+20%,按照华友新能源利润估算,我们测算22H1前驱体单吨净利0.55万元左右,环比+33%。产能方面,定增5万吨一期2.5万吨进入试产阶段,可转债5万吨、华浦二期2.5万吨顺利推进,广西10万吨一体化项目预计明年上半年建成,公司现有前驱体产能规划达32.5万吨,随着新增产能释放,公司23年出货有望翻倍增长。 正极材料出货3.8万吨,高镍占比提升至80%,超高镍实现万吨级出货。22H1生产正极材料3.83万吨,其中三元正极3.32万吨,同比+52%,钴酸锂5000吨以上,全年公司出货预计达8万吨,同增46%。22H1三元正极中高镍出货2.64万吨,占比80%,超高镍月产量达到3000吨+,22H1 9系超高镍材料销量1万吨+。盈利能力方面,成都巴莫净利润3.25亿,对应正极单吨净利润约0.98万元。产能方面,成都巴莫三期 5 万吨22上半年进入试产运营阶段,广西巴莫5万吨预计23上半年建成,我们预计22年底三元正极产能达到10万吨,23年有望翻倍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上修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至59.24/104.11/130.43亿元(原预期57.25/74.85/97.18亿元),同比增长52%/76%/25%,对应PE为21x/12x/10x,给予2023年20xPE,对应目标价132.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 正文 2022年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2.56亿元,同比增长53.6%,符合市场预期。2022年H1公司营收310.18亿元,同比增长117.01%;归母净利润22.56亿元,同比增长53.6%;扣非净利润21.92亿元,同比增长54.77%;22H1毛利率为19.22%,同比下降1.35pct;销售净利率为9.75%,同比下降0.96pct,符合市场预期。 2022年Q2归母净利润10.49亿元,受研发费用高增及资产减值影响环比略降,符合市场预期。2022年Q2公司实现营收178.06亿元,同比增加126.27%,环比增长34.77%;归母净利润10.49亿元,同比增长28.86%,环比下降13.02%,扣非归母净利润10.02亿元,同比增长32.31%,环比下降15.75%。盈利能力方面,Q2毛利率为19.77%,同比下降0.22pct,环比增长1.31pct;归母净利率5.89%,同比下降4.45pct,环比下降3.24pct;Q2扣非净利率5.63%,同比下降4pct,环比下降3.38pct。受钴价下跌影响,公司Q2计提资产减值损失5.3亿元,且研发费用6.2亿元,环增181%,Q2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分业务看,锂电材料业务产能放量实现业绩同比高速增长,镍冶炼产能释放为公司贡献超额收益:1)镍产品22H1营收6.89亿元,同比增长2123.9%;2)三元前驱体22H1营收41.50亿元,同比大幅提升53.4%;3)正极材料22H1营收110.45亿元;4)钴产品22H1营收55.27亿元,同比增长47.2%;5)铜产品22H1营收24.85亿元,同比增长3.2%;6)贸易及其他22H1营收62.68亿元,同比减少33.0%。 公司镍湿法冶炼项目进展顺利,开始贡献业绩增量,盈利弹性大。公司22H1镍产品出货量1.60万吨,同比增长126%,其中华越6万吨湿法镍冶炼项目于22年4月达产,子公司华越镍钴实现净利润13.5亿元,盈利水平亮眼;华科4.5万吨高冰镍项目6月底四台电炉进入试产,全流程预计今年下半年建成;华飞12万吨湿法项目预计23年上半年具备投料条件。公司已披露全口径镍冶炼产能58.5万吨,我们预计公司22年镍冶炼产量有望达6.5-7.5万吨(对应权益近4吨),23年产量有望翻倍增长,随着前驱体销售后确认一体化销售利润,下半年预计镍冶炼利润弹性明显,23年维持高增长。后端冶炼来看,公司现有2万金吨电池级硫酸镍产能,衢州5万金吨硫酸镍产能进入试产,此外衢州3万金吨产能建设中,1万金吨产能规划中,随着新增产能落地,一体化比例提升有望持续提升公司前驱体盈利水平。 三元前驱体满产满销,单吨盈利环比提升,产能释放加速。公司22H1生产前驱体3.69万吨(含自供),同比+26%,其中Q2我们预计出货2.2万吨,环比+47%左右,随着新增产能释放,全年出货有望达11-12万吨,实现翻倍增长。盈利方面,2022H1单吨均价13.5万/吨(含税),单吨毛利1.37万/吨,环比+20%,按照华友新能源子公司利润估算,我们测算22H1前驱体单吨净利0.55万元左右,环比+33%,随着一体化比例提升,我们预计前驱体单位盈利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产能方面,公司定增5万吨一期2.5万吨进入试产阶段,可转债5万吨、华浦二期2.5万吨顺利推进,广西10万吨一体化项目预计明年上半年建成,公司现有前驱体产能规划达32.5万吨,随着新增产能释放,公司23年有望实现出货翻倍增长;公司客户、研发实力均取得重大突破,公司与特斯拉签订了供货框架协议,进入特斯拉核心供应链,并且实验室等科研设施持续改善,试验线等研发通道加快建设,新增40条前驱体研发通道计划于年内建成,四钴、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等数十款新产品加紧研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锂电材料一体化制造平台。 正极材料出货3.8万吨,高镍占比提升至80%,超高镍实现万吨级出货。公司22H1生产正极材料3.83万吨,其中三元正极3.32万吨,同比+52%,钴酸锂5000吨以上,全年公司出货预计达8万吨,同比增长46%。分结构看,22H1三元正极中高镍出货2.64万吨,占比80%,超高镍月产量达到3000吨以上,22H1 9系超高镍材料销量超过1万吨,高镍和超高镍产品开发能力领先。盈利能力方面,三元正极主要依托成都巴莫、天津巴莫,成都巴莫实现净利润3.25亿,对应正极单吨净利润约0.98万元,随着未来高镍占比继续攀升,盈利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产能方面,成都巴莫三期 5 万吨22年上半年进入到试产运营阶段,广西巴莫5万吨预计23年上半年建成,我们预计22年底三元正极产能达到10万吨,23年有望实现翻倍增长。此外,公司以4.22亿美元收购津巴布韦前景锂矿公司,非洲区津巴布韦Arcadia锂矿项目顺利开工建设,预计23年上半年5万吨锂精矿产能投产,广西5万吨锂盐厂规划中,一体化布局进一步完善。 钴、铜价格下行,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影响盈利,回收业务开始贡献盈利。1)钴产品:公司22H1出货量1.85万吨(含受托加工和内部自供),同比增长3%,由于钴价在2022年Q2由7.5万美元/吨左右回落至5万美元/吨,公司上半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5.37亿元,目前看钴价已企稳反弹,我们预计下半年价格基本企稳,盈利能力有望维持。2)铜产品:公司22H1铜产品出货量4.95万吨,全年销售预计达10万吨,2022年Q2铜期货价格在8200-10500美元/吨区域内波动,盈利水平有所下滑。3)回收业务:公司子公司华友衢州和资源再生分别进入工信部发布的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资源再生子公司22年H1实现净利润4.1亿元,开始贡献盈利。 公司费用控制良好,研发费用Q2大幅提升。2022年H1公司期间费用合计19.86亿元,同比增长96.14%,费用率为6.4%,同比下降0.68pct。2022年H1销售费用0.33亿元,销售费用率0.11%,同比下降0.63pct;管理费用7.61亿元,管理费用率2.45%,同比降0.36pct;财务费用3.52亿元,财务费用率1.14%,同比降0.43pct;研发费用8.4亿元,研发费用率2.71%,同比增0.74pct,主要系加大研发通道所致。公司2022年H1计提资产减值损失5.37亿元;计提信用减值损失2.18亿元。 存货大幅增加,经营性现金流减少,资本开支大幅增长。2022年H1公司存货为135.22亿元,较年初增长49.66%;应收账款79.83亿元,较年初增长82.11%;期末公司合同负债2.89亿元,较年初增长266.59%。2022年H1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净额为-10.57亿元,同比下降165.61%;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净额为-120.75亿元,同比下降159.35%;资本开支为68.83亿元,同比上升139.66%;账面现金为181.37亿元,较年初增长85.65%,短期借款109.32亿元,较年初增长35.24%。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考虑镍冶炼产能加速释放,我们上修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至59.24/104.11/130.43亿元(原预期57.25/74.85/97.18亿元),同比增长52%/76%/25%,对应PE为21x/12x/10x,给予2023年20xPE,对应目标价132.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 华友钴业三大财务预测表 往期报告: 2022-08-01:【东吴电新】华友钴业:切入特斯拉供应链,彰显一体化龙头全球竞争力 2022-04-29:【东吴电新】华友钴业2022年一季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拟推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 2022-04-25:【东吴电新】华友钴业2021年报点评:一体化布局进一步完善,镍冶炼产能释放预计贡献新增量 2022-01-12:【东吴电新】华友钴业21年度业绩预告点评:金属价格上行贡献主要利润增量,Q4业绩大超预期 团队介绍 识别二维码,关注新兴产业汇,获得更多精彩文章! 免责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Green__Energy)由东吴证券研究所曾朵红团队设立,系本研究团队研究成果发布的唯一订阅号。 本公众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 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曾朵红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已发布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东吴证券研究所及本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对所载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本订阅号推送信息仅面向东吴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在未经授权前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东吴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本订阅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推送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