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 · 求索之人 | 汽车:拥抱智能电动浪潮,做时代变革的见证者
(以下内容从天风证券《天风 · 求索之人 | 汽车:拥抱智能电动浪潮,做时代变革的见证者》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汽车行业正处于百年变革的时代,电动化方兴未艾,智能化初现峥嵘。在这个黄金时代,行业里蕴藏着巨大的机会。我们立足于产业,跟踪智能电动汽车上下游优秀企业创新,验证会否满足消费者端日益变化的出行需求。用完善的研究框架发掘赛道,跟踪预判产业趋势;用扎实的产业研究验证判断,深度挖掘投资机会。力求做产业现状的研究者,精耕细作;做产业趋势的洞察者,见微知著;做产业价值发现者,达人成己。 ——天风研究汽车于特团队的求索初心 01智能电动汽车赛道深度:一体化压铸 汽车团队认为一体化压铸技术是对传统汽车制造工艺的革新,相比较现有生产技术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及减轻重量。目前特斯拉已将一体化压铸技术作为标准工艺进行布局,其他各主机厂也纷纷跟进布局一体化压铸技术。预计从2023年开始一体化压铸的市场空间将迎来快速提升,国内一体化压铸的市场空间到2025年预计将达300亿以上规模。1、建议关注布局一体化压铸赛道的压铸商;2、上游供应商有望随着一体化压铸渗透率提升而受益,建议关注上游材料供应商以及压铸设备供应商。 02智能电动汽车赛道深度:线控转向,高阶智能驾驶核心部件 汽车团队在此篇研报中指出汽车智能化是大势所趋,L3+级别自动驾驶落地在即。线控转向是高阶智能驾驶的核心执行机构。国家法规取消了对线控转向产品使用的限制,法规层面已具备量产条件。线控转向产品渗透率较低,2025年线控转向国内市场规模约24.34亿。外资企业产品成熟度相对较高,国内自主厂商争相布局。认为汽车智能化是未来发展趋势,线控转向系统是高阶智能汽车的核心执行机构之一,未来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建议关注正在开发线控转向产品的公司。 03智能电动汽车赛道深度:电驱动行业国产龙头凸显 汽车团队认为电驱动系统行业将充分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建议关注独立第三方公司行业龙头。判断龙头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将会逐渐凸显,新技术的应用也会拓展行业的发展空间和进入壁垒,产业链龙头公司以及配套爆款车型的公司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看好电驱动系统行业的长期发展。 04智能电动汽车赛道深度:智能驾驶系统集成商,国产替代崛起 智能驾驶行业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是未来的发展趋势,L2及L2+级市场同时高速发展。智能驾驶涵盖多学科内容,包括感知、规划、决策、执行等环节,具有较高的技术难度,高阶智能驾驶技术有望推动商业模式变革。L2级及以下智能驾驶是相对标准化方案,会以供应商为主,L2+级高阶智能驾驶头部车厂有自研趋势,但仍将有较多的Tier1供应商。目前海外巨头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但我国厂商高速成长。汽车团队看好智能驾驶行业的长期发展,认为对其投资应关注厂商的系统供应能力,数据获取及算法迭代能力,建议关注系统集成供应商以及一级市场公司。 05智能电动汽车赛道深度:线控制动,国产替代加速 智能电动汽车赛道深度五:线控制动,国产替代加速 汽车团队认为电动化、智能化是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线控制动系统作为线控底盘的核心系统之一,市场规模有望大幅提升。当前国产零部件供应商和头部主机厂正在携手并进,未来有望打破国际巨头的垄断局面,抢占线控制动领域的市场份额。由于线控制动产品验证周期长、取得客户信任的成本高,线控制动供产品的货情况会呈现向头部聚集的局面。建议关注具有量产先发优势以及较强技术储备的本土公司和商用车气压制动龙头公司。 06智能电动汽车赛道深度:混合动力助力自主品牌崛起 汽车团队表示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从燃油车向纯电动车过渡的重要中间产品,在当前阶段同时满足政策法规要求和终端消费者需求。因此,混合动力汽车迎来黄金发展期,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自主品牌相继推出了新一代混动技术,性能高、成本低、用途广,顺应发展趋势。推荐在混合动力领域深度布局和产品具有竞争优势的整车企业,建议关注推出增程式混动产品的整车企业。 07智能电动汽车赛道深度:特斯拉引领变革,产业链乘势而行 汽车团队认为伴随特斯拉新技术的应用、新工厂产能爬坡、自动驾驶技术升级以及新车型后续推出,看好特斯拉产业链的高增长机遇。1、建议关注受益于特斯拉产销扩大及国产化率提升的产业链核心标的。2、特斯拉引领及应用了较多新技术,建议关注因新技术的渗透率提升而受益的相关标的。 08智能电动汽车赛道深度:空气悬架 相比传统悬架,空气悬架在舒适性、操控性及安全性等领域优势突出。在乘用车消费升级自主突破(智能电动催化),以及商用车法规驱动下,国内商乘两端空气悬架渗透率有望同步快速提升,行业成长空间广阔。同时,在主机厂降本压力及软硬件解耦趋势下,我们看好本土供应商在空气悬架部分组件领域实现产品及客户的突破,并由点及面,加速实现国产替代。 09钠离子电池初探:从储能走向动力 汽车团队认为随着技术逐步走向成熟,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未来钠离子电池或从储能逐步走向动力,并以其低成本和高性能对铅酸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实现替代。此外,钠离子电池的原料不同于锂,资源丰富且分布均匀,发展钠离子电池技术路线有助于维持动力电池终端价格稳定,且随着钠离子电池的应用,成本存在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下游的整车厂或因此受益。 10从主机厂进入动力电池行业看格局演变 汽车团队指出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稳定,动力电池市场空间广阔。动力电池价值量大,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主机厂进入动力电池行业,可以保证动力电池的供应,增强对产业链的控制能力,增强电动汽车产品的竞争力,上下游产业链或因此受益。1、推荐已经自研自产或具备自研自产动力电池能力的车企。2、建议关注经验丰富且配套多家下游车企,在同主机厂自研自产电池的竞争中能保持一定份额的头部电池企业。3、建议关注与蜂巢能源等公司有合作关系的可能因主机厂进入动力电池行业而受益的公司。
汽车行业正处于百年变革的时代,电动化方兴未艾,智能化初现峥嵘。在这个黄金时代,行业里蕴藏着巨大的机会。我们立足于产业,跟踪智能电动汽车上下游优秀企业创新,验证会否满足消费者端日益变化的出行需求。用完善的研究框架发掘赛道,跟踪预判产业趋势;用扎实的产业研究验证判断,深度挖掘投资机会。力求做产业现状的研究者,精耕细作;做产业趋势的洞察者,见微知著;做产业价值发现者,达人成己。 ——天风研究汽车于特团队的求索初心 01智能电动汽车赛道深度:一体化压铸 汽车团队认为一体化压铸技术是对传统汽车制造工艺的革新,相比较现有生产技术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及减轻重量。目前特斯拉已将一体化压铸技术作为标准工艺进行布局,其他各主机厂也纷纷跟进布局一体化压铸技术。预计从2023年开始一体化压铸的市场空间将迎来快速提升,国内一体化压铸的市场空间到2025年预计将达300亿以上规模。1、建议关注布局一体化压铸赛道的压铸商;2、上游供应商有望随着一体化压铸渗透率提升而受益,建议关注上游材料供应商以及压铸设备供应商。 02智能电动汽车赛道深度:线控转向,高阶智能驾驶核心部件 汽车团队在此篇研报中指出汽车智能化是大势所趋,L3+级别自动驾驶落地在即。线控转向是高阶智能驾驶的核心执行机构。国家法规取消了对线控转向产品使用的限制,法规层面已具备量产条件。线控转向产品渗透率较低,2025年线控转向国内市场规模约24.34亿。外资企业产品成熟度相对较高,国内自主厂商争相布局。认为汽车智能化是未来发展趋势,线控转向系统是高阶智能汽车的核心执行机构之一,未来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建议关注正在开发线控转向产品的公司。 03智能电动汽车赛道深度:电驱动行业国产龙头凸显 汽车团队认为电驱动系统行业将充分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建议关注独立第三方公司行业龙头。判断龙头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将会逐渐凸显,新技术的应用也会拓展行业的发展空间和进入壁垒,产业链龙头公司以及配套爆款车型的公司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看好电驱动系统行业的长期发展。 04智能电动汽车赛道深度:智能驾驶系统集成商,国产替代崛起 智能驾驶行业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是未来的发展趋势,L2及L2+级市场同时高速发展。智能驾驶涵盖多学科内容,包括感知、规划、决策、执行等环节,具有较高的技术难度,高阶智能驾驶技术有望推动商业模式变革。L2级及以下智能驾驶是相对标准化方案,会以供应商为主,L2+级高阶智能驾驶头部车厂有自研趋势,但仍将有较多的Tier1供应商。目前海外巨头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但我国厂商高速成长。汽车团队看好智能驾驶行业的长期发展,认为对其投资应关注厂商的系统供应能力,数据获取及算法迭代能力,建议关注系统集成供应商以及一级市场公司。 05智能电动汽车赛道深度:线控制动,国产替代加速 智能电动汽车赛道深度五:线控制动,国产替代加速 汽车团队认为电动化、智能化是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线控制动系统作为线控底盘的核心系统之一,市场规模有望大幅提升。当前国产零部件供应商和头部主机厂正在携手并进,未来有望打破国际巨头的垄断局面,抢占线控制动领域的市场份额。由于线控制动产品验证周期长、取得客户信任的成本高,线控制动供产品的货情况会呈现向头部聚集的局面。建议关注具有量产先发优势以及较强技术储备的本土公司和商用车气压制动龙头公司。 06智能电动汽车赛道深度:混合动力助力自主品牌崛起 汽车团队表示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从燃油车向纯电动车过渡的重要中间产品,在当前阶段同时满足政策法规要求和终端消费者需求。因此,混合动力汽车迎来黄金发展期,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自主品牌相继推出了新一代混动技术,性能高、成本低、用途广,顺应发展趋势。推荐在混合动力领域深度布局和产品具有竞争优势的整车企业,建议关注推出增程式混动产品的整车企业。 07智能电动汽车赛道深度:特斯拉引领变革,产业链乘势而行 汽车团队认为伴随特斯拉新技术的应用、新工厂产能爬坡、自动驾驶技术升级以及新车型后续推出,看好特斯拉产业链的高增长机遇。1、建议关注受益于特斯拉产销扩大及国产化率提升的产业链核心标的。2、特斯拉引领及应用了较多新技术,建议关注因新技术的渗透率提升而受益的相关标的。 08智能电动汽车赛道深度:空气悬架 相比传统悬架,空气悬架在舒适性、操控性及安全性等领域优势突出。在乘用车消费升级自主突破(智能电动催化),以及商用车法规驱动下,国内商乘两端空气悬架渗透率有望同步快速提升,行业成长空间广阔。同时,在主机厂降本压力及软硬件解耦趋势下,我们看好本土供应商在空气悬架部分组件领域实现产品及客户的突破,并由点及面,加速实现国产替代。 09钠离子电池初探:从储能走向动力 汽车团队认为随着技术逐步走向成熟,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未来钠离子电池或从储能逐步走向动力,并以其低成本和高性能对铅酸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实现替代。此外,钠离子电池的原料不同于锂,资源丰富且分布均匀,发展钠离子电池技术路线有助于维持动力电池终端价格稳定,且随着钠离子电池的应用,成本存在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下游的整车厂或因此受益。 10从主机厂进入动力电池行业看格局演变 汽车团队指出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稳定,动力电池市场空间广阔。动力电池价值量大,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主机厂进入动力电池行业,可以保证动力电池的供应,增强对产业链的控制能力,增强电动汽车产品的竞争力,上下游产业链或因此受益。1、推荐已经自研自产或具备自研自产动力电池能力的车企。2、建议关注经验丰富且配套多家下游车企,在同主机厂自研自产电池的竞争中能保持一定份额的头部电池企业。3、建议关注与蜂巢能源等公司有合作关系的可能因主机厂进入动力电池行业而受益的公司。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