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跟踪:广义基金加持,外资转增国债
(以下内容从华创证券《机构跟踪:广义基金加持,外资转增国债》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是新朋友吗?记得关注我们公众号哦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首席分析师:周冠南,SAC:S0360517090002 联系人:许洪波,SAC:S0360120090077 摘要 7月中债登和上清所各类债券托管总量为124.47万亿,同比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至15.1%,环比增量从6月的2.51万亿大幅回落至1781亿。 1、杠杆率:资金极度宽松,机构杠杆策略持续 6月末的财政支出宽松效应后延至7月份,且专项债集中支出的效应持续,7月中旬后资金价格下行的绝对位置创年内新低,隔夜加权价格下行至1%附近,7D加权价格下行至1.5%以下,机构杠杆融资需求偏强,质押式回购月均成交量上升至6.3万亿附近,月末时点杠杆率为107.6%,显著高于往年同期。 2、分机构:广义基金加大配债力度,外资流出放缓,银行配置分化 (1)广义基金:大幅增持利率债和中短票,继续挖掘票息。7月交易情绪升温,大幅增持国债和政金债;“买短”偏好依旧显著,加大短融和中票增持力度;缺资产情况下积极挖掘票息,继续增持商业银行债。 (2)外资:流出节奏继续放缓,国债转为增持。7月中美利差有所修复,外资国债转为增持33亿,继续减持政金债224亿,但抛售规模不及6月的355亿;被动型和抛补型外资持续流入、无抛补型外资流出规模减少,或是外资流出节奏继续放缓的主要原因。 (3)银行保险:继续增持以地方债为主的政府债券,减持政金债和同业存单。商业银行主要增持国债和地方债,减持其余券种;保险公司对地方债存在刚性配置需求,增持占比达70%;地方债集中发行放量过后,全场发行倍数出现反弹迹象,仍反映了机构偏强的配置力量。 3、分券种:托管量增量回落,主要受地方债和同业存单发行缩量影响 (1)利率债:地方债前期专项债额度接近用完,7月发行规模显著回落;国债发行节奏加快,追上季节性进度;政金债在到期压力下,净融资大幅回落。 (2)同业存单:指标考核压力不大或是银行主动负债意愿不强、同业存单发行缩量的主要原因。 后续来看,(1)三季度寿险保费处于季节性增长区间,而地方债仍处发行空窗期,“结构性资产荒”利于带动超长债期限利差中枢下移,叠加近期市场拉久期意愿有所抬升,关注超长债利差压缩带来的交易机会。(2)中美利差的反复变动使得主动型外资的流出节奏面临不确定性,但考虑到国债分阶段纳入WGBI推动被动型外资持续流入,8月起人民币SDR权重正式上调推动海外央行增持人民币资产,预计外资持续单月流出超千亿元的高峰已过,或难对债市形成趋势性影响,但需跟踪中美利差变化。(3)7月政治局会议以来国务院层面反复提及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财政部表示将研究指导地方工作,或为后续地方债增发打开空间,关注新一轮专项债是否落地以及具体形式的明确。 风险提示:外资流出、资管产品赎回等扰动因素超预期。 正文 7月中债登和上清所各类债券托管总量为124.47万亿,同比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至15.1%,环比增量从6月的2.51万亿大幅回落至1781亿。 一 杠杆率:资金极度宽松,机构杠杆策略持续 7月机构杠杆融资需求偏强,质押式回购月均成交量上升至6.3万亿附近。6月末的财政支出宽松效应后延至7月份,且专项债集中支出的效应持续,7月中旬后资金价格下行的绝对位置创年内新低,隔夜加权价格下行至1%附近,7D加权价格下行至1.5%以下,机构杠杆融资需求偏强,质押式回购月均成交量上升至6.3万亿附近,月末时点杠杆率为107.6%,显著高于往年同期。 二 分机构:广义基金加大配债力度,外资流出放缓,银行配置分化 (一)广义基金:大幅增持利率债和中短票,继续挖掘票息 7月广义基金托管量大幅上升5640亿,其中65%来源于利率债,24%来源于短融中票,11%来源于商业银行债。 (1)交易情绪升温,大幅增持利率债:极度宽松的资金面叠加政治局会议的政策降温推动市场交易情绪激增,7月广义基金大幅增持1051亿国债和2340亿政金债。 (2)“买短”偏好依旧显著,增持短融和中票:面对极低资金价格,交易盘倾向中短端品种加杠杆的策略组合,广义基金增持453亿短融和873亿中票,规模较6月均有所增加。 (3)缺资产情况下,继续积极挖掘票息:7月广义基金继续增持609亿商业银行债,银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高票息券种估值继续修复,其中高等级中短端品种的信用利差压缩更为显著。 (二)外资:流出节奏继续放缓,国债转为增持 7月外资流出节奏继续放缓,国债转为增持。2022年7月外资流出节奏继续放缓,境外机构的债券托管量下降546亿,较6月933亿的降幅有所回落;分券种来看,外资国债转为增持33亿,继续减持政金债224亿,但抛售规模不及6月的355亿;分资金属性来看,7月中美利差倒挂有所修复,无抛补型外资流出节奏或有放缓,美元兑人民币远期汇率的快速贴水使得抛补型外资通过签订远期外汇合同获得的掉期收益继续抬升,可以覆盖中美利差损失,叠加国债纳入WGBI带动被动资金仍在持续流入,被动型和抛补型外资流入、无抛补型外资流出规模减少,或是7月外资流出节奏继续放缓的主要原因。 (三)银行保险:增持政府债券,减持政金债和存单 银行保险继续增持以地方债为主的政府债券,减持政金债和同业存单。(1)商业银行:主要增持国债和地方债,减持其余券种。7月商业银行增持1131亿国债和454亿地方债,减持2218亿同业存单、1148亿政金债和1051亿商业银行债。(2)保险公司:对地方债存在刚性配置需求。7月保险公司增持地方债300亿,占全部券种的70%,此外增持137亿国债和35亿商业银行债,小幅减持政金债和同业存单。地方债集中发行放量过后,全场发行倍数出现反弹迹象,仍反映了机构偏强的配置力量。 三 分券种:托管量增量回落,主要受地方债和同业存单发行缩量影响 7月托管量增量大幅回落。分券种来看,7月债券托管量增量仅为1781亿,低于往年7000亿以上的季节性水平,不及6月的2.5万亿,其中55%的减幅来源于地方债,23%来源于同业存单。 7月利率债供给显著缩量,具体而言:(1)地方债:前期专项债额度接近用完,7月发行规模显著回落。前期在专项债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的要求下,年内额度剩余空间有限,7月地方债净融资-752亿,托管量增量从6月的1.4万亿回落至1290亿;(2)国债:发行节奏加快,追上季节性进度。地方债发行高峰期过后,国债接续发行意愿明显,7月关键期限国债的单支规模上行至850亿,全月发行规模破万亿,净融资上行至3940亿,托管量增量为2708亿。(3)政金债:到期压力下,净融资大幅回落。7月政金债发行规模维持在6000亿附近,但到期规模较大,净融资下行至1068亿,托管量增量回落至1264亿。 指标考核压力不大或是银行主动负债意愿不强、同业存单发行缩量的主要原因。7月同业存单净融资为-2934亿,显著弱于季节性水平;具体来看,我们已在报告《宽松预期“失锚”》中提到,尽管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在4月份之后持续突破性下行,但银行并没有太多加大发行的“择时”因素,净融资规模反而一再回落,主要原因或是因为同业存单的发行多以指标驱动,而二季度模拟测算的银行NSFR明显抬升,或反映商业银行在负债端已有显著改善的背景下,进一步通过主动负债来改善监管指标的诉求较弱。 后续来看,(1)三季度寿险保费处于季节性增长区间,而地方债仍处发行空窗期,“结构性资产荒”利于带动超长债期限利差中枢下移,叠加近期市场拉久期意愿有所抬升,关注超长债利差压缩带来的交易机会。(2)中美利差的反复变动使得主动型外资的流出节奏面临不确定性,但考虑到国债分阶段纳入WGBI推动被动型外资持续流入,8月起人民币SDR权重正式上调推动海外央行增持人民币资产,预计外资持续单月流出超千亿元的高峰已过,或难对债市形成趋势性影响,但需跟踪中美利差变化。(3)7月政治局会议以来国务院层面反复提及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财政部表示将研究指导地方工作,或为后续地方债增发打开空间,关注新一轮专项债是否落地以及具体形式的明确。 四 风险提示 外资流出、资管产品赎回等扰动因素超预期。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8月19日发布的报告《广义基金加持,外资转增国债——7月债券托管量点评》 往期回顾 机构跟踪:外资流出放缓,同业存单基金迅速扩容 机构跟踪:外资流出节奏维持,广义基金挖掘票息【华创固收丨周冠南团队】 机构跟踪:外资持续流出,赎回潮影响缓解【华创固收丨周冠南团队】 中美利差倒挂,外资如何影响债市?——3月债券托管量点评【华创固收|周冠南团队】 外资流出创新高,赎回潮冲击显现——2月债券托管量点评【华创固收|周冠南团队】 银行“开门红”凸显,广义基金挖掘票息——1月债券托管量点评【华创固收|周冠南团队】 冠南固收视野 精度/深度/热度/高度 华创固收 · 周冠南团队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 感谢您对华创固收团队的关注, 您的认可和支持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可以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嘛
是新朋友吗?记得关注我们公众号哦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首席分析师:周冠南,SAC:S0360517090002 联系人:许洪波,SAC:S0360120090077 摘要 7月中债登和上清所各类债券托管总量为124.47万亿,同比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至15.1%,环比增量从6月的2.51万亿大幅回落至1781亿。 1、杠杆率:资金极度宽松,机构杠杆策略持续 6月末的财政支出宽松效应后延至7月份,且专项债集中支出的效应持续,7月中旬后资金价格下行的绝对位置创年内新低,隔夜加权价格下行至1%附近,7D加权价格下行至1.5%以下,机构杠杆融资需求偏强,质押式回购月均成交量上升至6.3万亿附近,月末时点杠杆率为107.6%,显著高于往年同期。 2、分机构:广义基金加大配债力度,外资流出放缓,银行配置分化 (1)广义基金:大幅增持利率债和中短票,继续挖掘票息。7月交易情绪升温,大幅增持国债和政金债;“买短”偏好依旧显著,加大短融和中票增持力度;缺资产情况下积极挖掘票息,继续增持商业银行债。 (2)外资:流出节奏继续放缓,国债转为增持。7月中美利差有所修复,外资国债转为增持33亿,继续减持政金债224亿,但抛售规模不及6月的355亿;被动型和抛补型外资持续流入、无抛补型外资流出规模减少,或是外资流出节奏继续放缓的主要原因。 (3)银行保险:继续增持以地方债为主的政府债券,减持政金债和同业存单。商业银行主要增持国债和地方债,减持其余券种;保险公司对地方债存在刚性配置需求,增持占比达70%;地方债集中发行放量过后,全场发行倍数出现反弹迹象,仍反映了机构偏强的配置力量。 3、分券种:托管量增量回落,主要受地方债和同业存单发行缩量影响 (1)利率债:地方债前期专项债额度接近用完,7月发行规模显著回落;国债发行节奏加快,追上季节性进度;政金债在到期压力下,净融资大幅回落。 (2)同业存单:指标考核压力不大或是银行主动负债意愿不强、同业存单发行缩量的主要原因。 后续来看,(1)三季度寿险保费处于季节性增长区间,而地方债仍处发行空窗期,“结构性资产荒”利于带动超长债期限利差中枢下移,叠加近期市场拉久期意愿有所抬升,关注超长债利差压缩带来的交易机会。(2)中美利差的反复变动使得主动型外资的流出节奏面临不确定性,但考虑到国债分阶段纳入WGBI推动被动型外资持续流入,8月起人民币SDR权重正式上调推动海外央行增持人民币资产,预计外资持续单月流出超千亿元的高峰已过,或难对债市形成趋势性影响,但需跟踪中美利差变化。(3)7月政治局会议以来国务院层面反复提及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财政部表示将研究指导地方工作,或为后续地方债增发打开空间,关注新一轮专项债是否落地以及具体形式的明确。 风险提示:外资流出、资管产品赎回等扰动因素超预期。 正文 7月中债登和上清所各类债券托管总量为124.47万亿,同比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至15.1%,环比增量从6月的2.51万亿大幅回落至1781亿。 一 杠杆率:资金极度宽松,机构杠杆策略持续 7月机构杠杆融资需求偏强,质押式回购月均成交量上升至6.3万亿附近。6月末的财政支出宽松效应后延至7月份,且专项债集中支出的效应持续,7月中旬后资金价格下行的绝对位置创年内新低,隔夜加权价格下行至1%附近,7D加权价格下行至1.5%以下,机构杠杆融资需求偏强,质押式回购月均成交量上升至6.3万亿附近,月末时点杠杆率为107.6%,显著高于往年同期。 二 分机构:广义基金加大配债力度,外资流出放缓,银行配置分化 (一)广义基金:大幅增持利率债和中短票,继续挖掘票息 7月广义基金托管量大幅上升5640亿,其中65%来源于利率债,24%来源于短融中票,11%来源于商业银行债。 (1)交易情绪升温,大幅增持利率债:极度宽松的资金面叠加政治局会议的政策降温推动市场交易情绪激增,7月广义基金大幅增持1051亿国债和2340亿政金债。 (2)“买短”偏好依旧显著,增持短融和中票:面对极低资金价格,交易盘倾向中短端品种加杠杆的策略组合,广义基金增持453亿短融和873亿中票,规模较6月均有所增加。 (3)缺资产情况下,继续积极挖掘票息:7月广义基金继续增持609亿商业银行债,银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高票息券种估值继续修复,其中高等级中短端品种的信用利差压缩更为显著。 (二)外资:流出节奏继续放缓,国债转为增持 7月外资流出节奏继续放缓,国债转为增持。2022年7月外资流出节奏继续放缓,境外机构的债券托管量下降546亿,较6月933亿的降幅有所回落;分券种来看,外资国债转为增持33亿,继续减持政金债224亿,但抛售规模不及6月的355亿;分资金属性来看,7月中美利差倒挂有所修复,无抛补型外资流出节奏或有放缓,美元兑人民币远期汇率的快速贴水使得抛补型外资通过签订远期外汇合同获得的掉期收益继续抬升,可以覆盖中美利差损失,叠加国债纳入WGBI带动被动资金仍在持续流入,被动型和抛补型外资流入、无抛补型外资流出规模减少,或是7月外资流出节奏继续放缓的主要原因。 (三)银行保险:增持政府债券,减持政金债和存单 银行保险继续增持以地方债为主的政府债券,减持政金债和同业存单。(1)商业银行:主要增持国债和地方债,减持其余券种。7月商业银行增持1131亿国债和454亿地方债,减持2218亿同业存单、1148亿政金债和1051亿商业银行债。(2)保险公司:对地方债存在刚性配置需求。7月保险公司增持地方债300亿,占全部券种的70%,此外增持137亿国债和35亿商业银行债,小幅减持政金债和同业存单。地方债集中发行放量过后,全场发行倍数出现反弹迹象,仍反映了机构偏强的配置力量。 三 分券种:托管量增量回落,主要受地方债和同业存单发行缩量影响 7月托管量增量大幅回落。分券种来看,7月债券托管量增量仅为1781亿,低于往年7000亿以上的季节性水平,不及6月的2.5万亿,其中55%的减幅来源于地方债,23%来源于同业存单。 7月利率债供给显著缩量,具体而言:(1)地方债:前期专项债额度接近用完,7月发行规模显著回落。前期在专项债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的要求下,年内额度剩余空间有限,7月地方债净融资-752亿,托管量增量从6月的1.4万亿回落至1290亿;(2)国债:发行节奏加快,追上季节性进度。地方债发行高峰期过后,国债接续发行意愿明显,7月关键期限国债的单支规模上行至850亿,全月发行规模破万亿,净融资上行至3940亿,托管量增量为2708亿。(3)政金债:到期压力下,净融资大幅回落。7月政金债发行规模维持在6000亿附近,但到期规模较大,净融资下行至1068亿,托管量增量回落至1264亿。 指标考核压力不大或是银行主动负债意愿不强、同业存单发行缩量的主要原因。7月同业存单净融资为-2934亿,显著弱于季节性水平;具体来看,我们已在报告《宽松预期“失锚”》中提到,尽管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在4月份之后持续突破性下行,但银行并没有太多加大发行的“择时”因素,净融资规模反而一再回落,主要原因或是因为同业存单的发行多以指标驱动,而二季度模拟测算的银行NSFR明显抬升,或反映商业银行在负债端已有显著改善的背景下,进一步通过主动负债来改善监管指标的诉求较弱。 后续来看,(1)三季度寿险保费处于季节性增长区间,而地方债仍处发行空窗期,“结构性资产荒”利于带动超长债期限利差中枢下移,叠加近期市场拉久期意愿有所抬升,关注超长债利差压缩带来的交易机会。(2)中美利差的反复变动使得主动型外资的流出节奏面临不确定性,但考虑到国债分阶段纳入WGBI推动被动型外资持续流入,8月起人民币SDR权重正式上调推动海外央行增持人民币资产,预计外资持续单月流出超千亿元的高峰已过,或难对债市形成趋势性影响,但需跟踪中美利差变化。(3)7月政治局会议以来国务院层面反复提及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财政部表示将研究指导地方工作,或为后续地方债增发打开空间,关注新一轮专项债是否落地以及具体形式的明确。 四 风险提示 外资流出、资管产品赎回等扰动因素超预期。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8月19日发布的报告《广义基金加持,外资转增国债——7月债券托管量点评》 往期回顾 机构跟踪:外资流出放缓,同业存单基金迅速扩容 机构跟踪:外资流出节奏维持,广义基金挖掘票息【华创固收丨周冠南团队】 机构跟踪:外资持续流出,赎回潮影响缓解【华创固收丨周冠南团队】 中美利差倒挂,外资如何影响债市?——3月债券托管量点评【华创固收|周冠南团队】 外资流出创新高,赎回潮冲击显现——2月债券托管量点评【华创固收|周冠南团队】 银行“开门红”凸显,广义基金挖掘票息——1月债券托管量点评【华创固收|周冠南团队】 冠南固收视野 精度/深度/热度/高度 华创固收 · 周冠南团队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 感谢您对华创固收团队的关注, 您的认可和支持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可以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嘛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