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宏观:1-7月财政数据点评】留抵退税对公共财政收入的影响逐步淡化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中银宏观:1-7月财政数据点评】留抵退税对公共财政收入的影响逐步淡化》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摘要 留抵退税对公共财政收入的影响逐步淡化;财政支出节奏继续加快,继续向基建领域倾斜;政府性基金预算压力持续较大。 7月公共财政收入实现19760.00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08%,降幅收窄6.47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下降8.30 %至17103.00亿元,非税收入规模为2,657.00亿元,同比增长36.33%。 增值税留抵退税仍是公共财政收入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但随着年内留抵退税工作的持续推进,留抵退税对当月一般财政收入的影响逐步淡化。据我们测算,2022年7月增值税留抵退税规模为1383.72亿元,明显低于6月3800亿元左右水平。此外,在排除留抵退税后, 7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实现2.60%,连续2个月保持正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消费税同比增速较上月下降2.90个百分点至3.33%, 7月国内汽车消费维持强势,消费税增速下降或与居民消费不足、7月底油价调降有关。 公共支出方面,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9.92%,较6月加快3.86个百分点;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0.93%,较6月加快4.58个百分点,7月财政支出节奏继续加快。 财政支出继续向基建领域倾斜。7月当月,公共财政预算向农林水支出同比下降4.36 %,增速较6月下滑13.25个百分点,究其原因,6月为国内多个河流汛期,财政向农林水事务等领域支出超前发力,使得今年6月农林水事务支出为历年同期最高,7月相关支出相应减少。 7月公共财政向城乡社区支出同比增长7.43%,增幅较6月增加0.99个百分点;向交通运输支出同比增长24.76%,增幅较6月增加8.64个百分点;基建是年内扩内需的重要抓手,7月预算内支出向基建投资发力的趋势未变,但结构上向交通运输倾斜。 7月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5157.00亿元,同比下滑31.27%;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657.00亿元,同比下滑33.19 %,均维持较为明显的降幅,在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持续下行的条件下,政府基金性预算收入压力持续较大。 7月全国政府性预算支出9236.00亿元,同比增长20.46 %,地方政府性预算支出8557.00亿元,同比增长15.71%,支出力度仍然较大,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安排的支出同比下降25.49 %,土地出让金收入对政府性基金预算的支撑作用持续降低,专项债资金或仍是7月地方政府性支出的重要支撑。 当前尽管留抵退税对公共财政预算的压力逐步缓解,但政府性基金预算压力仍然较大,在年内专项债已基本发行完毕的背景下,“稳投资、促消费”等扩内需政策仍需财政增量政策的支持。 风险提示:全球通胀上行过快;流动性回流美债;全球新冠疫情影响扩大。 留抵退税对公共财政收入的影响逐步淡化 8月17日,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 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981.00亿元,同比来看,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3.20%,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9.20%,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00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441.00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比增长2.10%,按自然口径计算同比下降11.20%,降幅收窄1.50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67540.00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比增长4.10%,按自然口径计算同比下降7.60%,降幅收窄0.30个百分点。 1-7月全国税收收入102667.00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比增长0.70%,按自然口径计算同比下降13.80%,降幅收窄1.00个百分点;非税收入2231.0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90%,增速较上期继续加快1.90个百分点。 从单月数据看,7月公共财政收入实现19760.00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08%,降幅收窄6.47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下降8.30 %至17103.00亿元,非税收入规模为2,657.00亿元,同比增长36.33%。 增值税留抵退税仍是公共财政收入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但随着年内留抵退税工作的持续推进,留抵退税对当月一般财政收入的影响逐步淡化,据我们测算,2022年7月增值税留抵退税规模为1,383.72亿元,明显低于6月3800亿元左右水平。此外,在排除留抵退税后, 7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实现2.60%,连续2个月保持正增长。 税收方面,企业所得税仍是单月占比最高的税种,占比达38.93%;7月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速转正,实现0.09%的增幅,当前各地财政政策以降成本、稳就业为主,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速维持平淡。此外,占比较高的税种中,国内消费税同比增速较上月下降2.90个百分点至3.33%, 7月国内汽车消费维持强势,消费税增速下降或与居民消费不足、7月底油价调降有关。 此外,7月资源税收入继续维持高增速,同比增速实现34.98%,但增幅较6月明显收窄14.51个百分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调降是主要原因。7月土地、房产相关部分税收表现不及6月,房产税、契税同比分别增长0.27%和-30.24 %,其中房产税收入增幅明显下降24.73个百分点,契税降幅也较6月走扩2.42个百分点;契税、房产税涉及到房屋产权变动或租金等收入,数据走弱背后隐含地产销售不及预期。 财政支出节奏继续加快,继续向基建领域倾斜 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6751.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0%,增速较前6月加快0.50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18473.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0%,增速较前6月加快0.60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8278.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0%,增幅较前6月加快0.50个百分点。单月数据方面,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9.92%,较6月加快3.86个百分点;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0.93%,较6月加快4.58个百分点,7月财政支出节奏继续加快。 从结构看,7月占比较高的两项支出仍为教育及社会保障就业支出,占比均在14%左右,当月同比增速分别为8.70%和24.20%,分别高于6月3.01和18.60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7月单月卫生健康领域支出同比增速为16.74 %,较6月加快10.84个百分点,7月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反弹,财政支出加大向相关领域的倾斜。 此外,1-7月债务付息支出同比增长5.80 %,较前6月收窄3.0个百分点,7月财政债务付息压力再度下降。 财政支出继续向基建领域倾斜。7月当月,公共财政预算向农林水支出同比下降4.36 %,增速较6月下滑13.25个百分点,究其原因,6月为国内多个河流汛期,财政向农林水事务等领域支出超前发力,使得今年6月农林水事务支出为历年同期最高,7月相关支出相应减少。 7月公共财政向城乡社区支出同比增长7.43%,增幅较6月增加0.99个百分点;向交通运输支出同比增长24.76%,增幅较6月增加8.64个百分点;基建是年内扩内需的重要抓手,7月预算内支出向基建投资发力的趋势未变,但结构上向交通运输倾斜。 政府性基金预算压力持续较大 1-7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3384.0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8.90%,降幅较上半年扩大0.50个百分点。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157.0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40%,降幅较上半年再度走扩4.20个百分点;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31227.0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0.00%,降幅较上半年走扩0.30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827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70%,降幅较上半年走扩0.30个百分点。 从单月数据看,7月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5157.00亿元,同比下滑31.27%;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657.00亿元,同比下滑33.19 %,均维持较为明显的降幅,在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持续下行的条件下,政府基金性预算收入压力持续较大。 支出方面,1-7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4062.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80%,增幅较上半年收窄1.70个百分点。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2719.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倍;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相关支出61343.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40%,增幅较上半年收窄2.10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3460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00%,降幅收窄1.90个百分点。 从单月数据看,7月全国政府性预算支出9236.00亿元,同比增长20.46 %,地方政府性预算支出8557.00亿元,同比增长15.71 %,支出力度仍然较大,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安排的支出同比下降25.49 %,土地出让金收入对政府性基金预算的支撑作用持续降低,专项债资金或仍是7月地方政府性支出的重要支撑。 当前尽管留抵退税对公共财政预算的压力逐步缓解,但政府性基金预算压力仍然较大,在年内专项债已基本发行完毕的背景下,“稳投资、促消费”等扩内需政策仍需财政增量政策的支持。 风险提示:全球通胀上行过快;流动性回流美债;全球新冠疫情影响扩大。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仅面向中银证券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若非前述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中银证券及其雇员不因接收人收到本信息而视其为服务对象。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均选自中银证券已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为免对报告摘编产生歧义,请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关注的是,本信息所含观点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中银证券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发布与本信息所含观点不一致的证券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不构成对任何机构或个人的具体投资建议,中银证券及其雇员不对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本信息造成的后果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版权均属中银证券。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中银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订阅号所载信息。如因侵权行为给中银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中银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摘要 留抵退税对公共财政收入的影响逐步淡化;财政支出节奏继续加快,继续向基建领域倾斜;政府性基金预算压力持续较大。 7月公共财政收入实现19760.00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08%,降幅收窄6.47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下降8.30 %至17103.00亿元,非税收入规模为2,657.00亿元,同比增长36.33%。 增值税留抵退税仍是公共财政收入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但随着年内留抵退税工作的持续推进,留抵退税对当月一般财政收入的影响逐步淡化。据我们测算,2022年7月增值税留抵退税规模为1383.72亿元,明显低于6月3800亿元左右水平。此外,在排除留抵退税后, 7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实现2.60%,连续2个月保持正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消费税同比增速较上月下降2.90个百分点至3.33%, 7月国内汽车消费维持强势,消费税增速下降或与居民消费不足、7月底油价调降有关。 公共支出方面,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9.92%,较6月加快3.86个百分点;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0.93%,较6月加快4.58个百分点,7月财政支出节奏继续加快。 财政支出继续向基建领域倾斜。7月当月,公共财政预算向农林水支出同比下降4.36 %,增速较6月下滑13.25个百分点,究其原因,6月为国内多个河流汛期,财政向农林水事务等领域支出超前发力,使得今年6月农林水事务支出为历年同期最高,7月相关支出相应减少。 7月公共财政向城乡社区支出同比增长7.43%,增幅较6月增加0.99个百分点;向交通运输支出同比增长24.76%,增幅较6月增加8.64个百分点;基建是年内扩内需的重要抓手,7月预算内支出向基建投资发力的趋势未变,但结构上向交通运输倾斜。 7月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5157.00亿元,同比下滑31.27%;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657.00亿元,同比下滑33.19 %,均维持较为明显的降幅,在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持续下行的条件下,政府基金性预算收入压力持续较大。 7月全国政府性预算支出9236.00亿元,同比增长20.46 %,地方政府性预算支出8557.00亿元,同比增长15.71%,支出力度仍然较大,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安排的支出同比下降25.49 %,土地出让金收入对政府性基金预算的支撑作用持续降低,专项债资金或仍是7月地方政府性支出的重要支撑。 当前尽管留抵退税对公共财政预算的压力逐步缓解,但政府性基金预算压力仍然较大,在年内专项债已基本发行完毕的背景下,“稳投资、促消费”等扩内需政策仍需财政增量政策的支持。 风险提示:全球通胀上行过快;流动性回流美债;全球新冠疫情影响扩大。 留抵退税对公共财政收入的影响逐步淡化 8月17日,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 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981.00亿元,同比来看,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3.20%,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9.20%,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00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441.00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比增长2.10%,按自然口径计算同比下降11.20%,降幅收窄1.50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67540.00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比增长4.10%,按自然口径计算同比下降7.60%,降幅收窄0.30个百分点。 1-7月全国税收收入102667.00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比增长0.70%,按自然口径计算同比下降13.80%,降幅收窄1.00个百分点;非税收入2231.0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90%,增速较上期继续加快1.90个百分点。 从单月数据看,7月公共财政收入实现19760.00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08%,降幅收窄6.47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下降8.30 %至17103.00亿元,非税收入规模为2,657.00亿元,同比增长36.33%。 增值税留抵退税仍是公共财政收入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但随着年内留抵退税工作的持续推进,留抵退税对当月一般财政收入的影响逐步淡化,据我们测算,2022年7月增值税留抵退税规模为1,383.72亿元,明显低于6月3800亿元左右水平。此外,在排除留抵退税后, 7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实现2.60%,连续2个月保持正增长。 税收方面,企业所得税仍是单月占比最高的税种,占比达38.93%;7月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速转正,实现0.09%的增幅,当前各地财政政策以降成本、稳就业为主,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速维持平淡。此外,占比较高的税种中,国内消费税同比增速较上月下降2.90个百分点至3.33%, 7月国内汽车消费维持强势,消费税增速下降或与居民消费不足、7月底油价调降有关。 此外,7月资源税收入继续维持高增速,同比增速实现34.98%,但增幅较6月明显收窄14.51个百分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调降是主要原因。7月土地、房产相关部分税收表现不及6月,房产税、契税同比分别增长0.27%和-30.24 %,其中房产税收入增幅明显下降24.73个百分点,契税降幅也较6月走扩2.42个百分点;契税、房产税涉及到房屋产权变动或租金等收入,数据走弱背后隐含地产销售不及预期。 财政支出节奏继续加快,继续向基建领域倾斜 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6751.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0%,增速较前6月加快0.50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18473.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0%,增速较前6月加快0.60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8278.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0%,增幅较前6月加快0.50个百分点。单月数据方面,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9.92%,较6月加快3.86个百分点;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0.93%,较6月加快4.58个百分点,7月财政支出节奏继续加快。 从结构看,7月占比较高的两项支出仍为教育及社会保障就业支出,占比均在14%左右,当月同比增速分别为8.70%和24.20%,分别高于6月3.01和18.60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7月单月卫生健康领域支出同比增速为16.74 %,较6月加快10.84个百分点,7月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反弹,财政支出加大向相关领域的倾斜。 此外,1-7月债务付息支出同比增长5.80 %,较前6月收窄3.0个百分点,7月财政债务付息压力再度下降。 财政支出继续向基建领域倾斜。7月当月,公共财政预算向农林水支出同比下降4.36 %,增速较6月下滑13.25个百分点,究其原因,6月为国内多个河流汛期,财政向农林水事务等领域支出超前发力,使得今年6月农林水事务支出为历年同期最高,7月相关支出相应减少。 7月公共财政向城乡社区支出同比增长7.43%,增幅较6月增加0.99个百分点;向交通运输支出同比增长24.76%,增幅较6月增加8.64个百分点;基建是年内扩内需的重要抓手,7月预算内支出向基建投资发力的趋势未变,但结构上向交通运输倾斜。 政府性基金预算压力持续较大 1-7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3384.0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8.90%,降幅较上半年扩大0.50个百分点。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157.0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40%,降幅较上半年再度走扩4.20个百分点;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31227.0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0.00%,降幅较上半年走扩0.30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827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70%,降幅较上半年走扩0.30个百分点。 从单月数据看,7月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5157.00亿元,同比下滑31.27%;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657.00亿元,同比下滑33.19 %,均维持较为明显的降幅,在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持续下行的条件下,政府基金性预算收入压力持续较大。 支出方面,1-7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4062.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80%,增幅较上半年收窄1.70个百分点。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2719.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倍;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相关支出61343.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40%,增幅较上半年收窄2.10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3460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00%,降幅收窄1.90个百分点。 从单月数据看,7月全国政府性预算支出9236.00亿元,同比增长20.46 %,地方政府性预算支出8557.00亿元,同比增长15.71 %,支出力度仍然较大,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安排的支出同比下降25.49 %,土地出让金收入对政府性基金预算的支撑作用持续降低,专项债资金或仍是7月地方政府性支出的重要支撑。 当前尽管留抵退税对公共财政预算的压力逐步缓解,但政府性基金预算压力仍然较大,在年内专项债已基本发行完毕的背景下,“稳投资、促消费”等扩内需政策仍需财政增量政策的支持。 风险提示:全球通胀上行过快;流动性回流美债;全球新冠疫情影响扩大。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仅面向中银证券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若非前述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中银证券及其雇员不因接收人收到本信息而视其为服务对象。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均选自中银证券已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为免对报告摘编产生歧义,请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关注的是,本信息所含观点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中银证券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发布与本信息所含观点不一致的证券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不构成对任何机构或个人的具体投资建议,中银证券及其雇员不对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本信息造成的后果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版权均属中银证券。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中银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订阅号所载信息。如因侵权行为给中银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中银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