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资产配置】基本面到政策的分化继续——资产配置周报
(以下内容从华泰证券《【华泰资产配置】基本面到政策的分化继续——资产配置周报》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张继强 S0570518110002 研究员 陶 冶 S0570522040001 研究员 张 健 S0570521030001 研究员 何颖雯 S0570120090141 联系人 报告发布时间: 2022年08月16日 摘 要 核心观点 经济数据验证内外主线差异,中美政策应对也有所不同。国内交易主线重回基本面偏弱+货币政策宽松,美国就业强劲+通胀缓和,海外交易美国“软着陆”前景。在此大环境下,短期债市表现突出,中期权益更具弹性。债市表现更接近2016年,进入鱼尾阶段,寻找期限利差等机会。近期的经济数据和CPI低于wind一致预期强化了股市中小成长风格,股指有支撑但缺动力。中美利差倒挂短期可能再度扩大,货币政策差异导致人民币略有贬值压力。期货内外反套的胜率较高,关注有色等品种的相关机会。逆周期的基建在9月预计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仍可多沥青+空原油。 核心主题:基本面到政策的分化继续,中国宽松+海外收紧 近期经济数据密集披露,反映内外主线有别,后续中美政策应对也有所不同。国内方面,地产风险+社融信贷走弱+经济数据低于预期+稳增长压力,经济修复力度弱于预期,内需不足是主要矛盾,通胀担忧反而下降。政策重在稳增长、稳就业、稳地产、稳信贷,市场交易基本面偏弱下的货币政策宽松。美国方面,技术性衰退但并非实质性衰退,美国劳动力市场强劲,“工资-通胀”螺旋的隐患仍在,通胀、特别是核心通胀的风险尚未解除,抑需求、控通胀是主要矛盾,因此我们预计美联储在9月仍将大幅加息(50或75bp)。 市场状况评估:国内基本面偏弱+货币政策宽松,海外交易“软着陆” 地缘影响弱化,国内交易主线重回基本面偏弱+货币政策宽松,而美国就业强劲+通胀缓和,海外交易美国“软着陆”前景。国内政策整体偏暖,货币财政继续对冲社会需求的不足,货币政策重心以稳增长为主,MLF、OMO降息为后续LPR调降打开空间。财政政策以政策性金融发力为主,地产政策需求侧出现更多松绑迹象,但整体可能仍“稳而不强”。外部流动性偏紧,而国内流动性进一步宽松。债市“缺资产”的状态短期难撼动,信用利差等处于2013年以来历史低位。股市估值(PE-TTM)整体中性,不过中证500仍处于低位,相对估值来看股略优于债,但经济基本面更利好债市。 配置建议:短期债市强,中期股市优 大类资产来看,趋势性机会均不明显。债市表现更像2016年,股市更倾向中小成长风格。本轮利率下行后,债市将进入“鱼尾行情”,短期有小幅空间,但还难以企及2020年低点,关注后续房地产政策的累积效应,政策性金融、地方债发力、盛会召开带来的扰动,换届后需要留出流动性出口。中美利差倒挂短期可能再度扩大,货币政策差异导致人民币略有贬值压力。在此背景下,期货内外反套的胜率较高,关注有色等品种的相关机会;逆周期的基建在9月预计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仍可多沥青+空原油。 后续关注:本周大概率召开国常会、下周一LPR、美国FOMC纪要 国内:1)本周大概率召开国常会,关注是否会有进一步的稳增长政策出台,与货币政策形成合力;2)8月22日LPR降息概率较高,关键是幅度;3)海南等地局部疫情反复。海外:1)美联储7月FOMC会议纪要;2)美国7月零售销售、新屋开工、营建许可等经济数据;3)欧元区二季度GDP修正值。 风险提示:疫情发展超预期;地产下行超预期。 资产配置观察 核心主题:基本面到政策的分化继续 近期经济数据密集披露,中美宏观象限差异持续。国内经济修复力度弱于预期,内需不足是主要矛盾;美国技术性衰退但并非实质性衰退,核心通胀仍有粘性,控通胀仍是主要矛盾。国内地缘事件+地产风波+局部疫情等扰动下,下半年以来经济修复情况比预想更弱,7月经济数据全面低于wind一致预期,PMI、核心通胀到信贷社融等一系列数据也都提前昭示了内需乏力。美国出现技术性衰退但并非实质性衰退,非农数据暗示劳动力市场仍然强劲,7月CPI回落幅度超彭博一致预期,主因缓和项(能源商品和运输服务)与原油下跌相关,但核心服务仍有粘性,加息预期缓和程度有限,加息控通胀仍是联储当下工作重心。 经济数据反映的内外主线有别,后续政策应对也有所不同。国内内需不足需宽松政策,政策重在稳增长;美国需求过热以及供应限制未完全解除,需收紧政策抑需求控通胀。国内7月数据显示稳增长、稳就业、稳地产、稳信贷仍是当前主要矛盾,通胀担忧反而下降。央行二季度执行报告中表达了对结构性通胀的担忧,下半年CPI有单月破3%可能,但更多源于供给因素,对货币政策制约也有限。美国需求过热+供给不足背景下,即使通胀拐点可期、有效回落也并不容易,市场可能难以持续乐观,劳动力市场强劲亦支持政策收紧。 国内7月PMI和社融数据、近日的高频数据、7月经济数据都显示出经济修复速度偏慢,稳增长和稳物价两大任务中前者优先级或更高,降息是顺势而为。7月在地产风波、疫情反复、高温气候等扰动下,经济修复动能明显弱化,PMI、核心通胀、信贷社融、经济数据等都指向内需不振情况还未根本性好转。此前在汇率和通胀制约下,市场对降息期待有限,但目前两者短期压力不大,7月CPI回升主要受到猪价和菜价上涨拉动、供给因素为主。货币政策在盛会之前、经济修复尚需巩固、地产尚未企稳之际,需要保持偏宽松为经济保驾护航,关注央行逆美联储降息后的汇率表现。 美国劳动力市场强劲,“工资-通胀”螺旋的隐患仍在,通胀、特别是核心通胀的风险尚未解除,因此我们预计美联储在9月仍将大幅加息(50或75bp)。主要理由如下: 1)美国劳动力市场维持强劲,7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新增52.8万人,远高于彭博一致预期25万人,失业率方面由6月的3.6%进一步下探至3.5%的水平,和疫情前低位持平,平均时薪同比增速5.2%持平上月,“工资-通胀”隐患仍在; 2)去年美国8/9月CPI和核心CPI环比分别为0.2/0.3%和0.1/0.1%,低基数导致后续CPI读数或有所反弹; 3)通胀预期有所回落,但仍处于相对高位,纽约联储调查7月份美国消费者对未来一年通货膨胀率的预期中值为6.2%,5年期与7年期盈亏平衡通胀率仍处于2.5%之上; 4)欧洲能源危机的背景下,不排除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出现反弹的可能; 5)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通胀削减法案》,但效果存疑,包括国会预算办公室CBO在内的部分机构认为对通胀影响有限。 启示: 1、地产风险+社融信贷走弱+经济数据低于预期+稳增长压力背景下,货币政策在盛会之前、经济修复尚需巩固、地产尚未企稳之际,需要保持偏宽松为经济保驾护航。通胀的潜在制约有限,政策方面稳增长、稳就业的优先级高于稳物价。 2、就业强劲+通胀可能见顶+美联储官员表态偏鹰,导致美债反复纠结,不过美联储年内加息路径已逐渐清晰,即预期9月50bp或75bp、11月25bp、12月25bp,不确定性主要来自终端利率水平+加息周期持续时长。年内几乎没有分歧+8月底Jackson Hole会议前进入重要信息的“真空期”,近期海外流动性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可能相对弱化。 3、美股对通胀“拐点”的利好反应积极,原因可能是前期踏空者补仓和空头平仓,表现为“多头市场”,但中长期基本面+流动性都不太支持美股已反转,后续仍需注意风险。 4、7月经济数据继续全面走弱,周一MLF与OMO均下调10个基点,降息打开了货币政策的想象空间,也意味着当前基本面压力需要重估,债市“久旱逢甘霖”。9月中旬到10月份关注供给、CPI或破三、美联储加息、盛会前风险偏好带来的扰动。 5、中美利差在近期存在扩大的可能,美债利率存在上行可能,中债久期策略到了收获期。 市场状况评估 宏观象限: 国内:疫情+地产风波+居民资产负债表衰退等扰动下,经济修复慢于预期,基建消费等并不足以对冲地产下行,下半年CPI有单月破3%可能 海外:美国就业强劲+通胀放缓,欧洲生产弱、服务强,通胀压力或将逐步超过美国 政策判断: 整体取向:偏暖,货币财政继续对冲社会需求的不足 货币政策: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重视信贷和政策性金融;稳增长为主,MLF、OMO降息为后续LPR调降打开空间,MLF缩量等指向资金面缓步收敛但不收紧 财政政策:重在落实,政策性金融发力为主,关注如何利用好地方债限额 地产政策:保交楼是核心,地方政府需要担起责任,企业主体仍在弱化过程,供给侧继续关注纾困基金和AMC介入效果,多地地产政策有所松动,关注对改善性需求的进一步松绑 四个层次流动性: 外部流动性:现状—>偏紧,趋势—>保持偏紧 狭义流动性:现状—>宽松,趋势—>保持宽松,缓步收敛 宏观流动性:现状—>宽松,趋势—>边际弱化 股市流动性:现状—>存量博弈,边际改善,趋势—>场外机会成本低,但缺少赚钱效应 债市估值: 绝对水平:历史低位,10年期国债收益率位于2002年以来3.9%分位 期限利差:中性偏低,国债曲线10Y-5Y利差位于2002年以来40.6%分位 息差水平:中性偏低,关键在于能否持续,1年AAA级同业存单与IRS(FR007)差值位于2013年以来0.6%分位,但与隔夜回购差值仍合理,关键看资金面能否持续 信用利差:历史低位,3年AAA中票-3年国开债衡量的信用利差位于2008年以来1%分位 股市估值(PE-TTM): 整体:中性 结构:中证500指数估值位于2007年以来8.5%分位 板块:农林牧渔、汽车等位于2007年以来历史高位,医药生物、交通运输等板块位于低位 相对估值: 股市略优于债 股债相关度:现状—>较低,趋势—>中性 债市波动率:现状—>较低,趋势—>较低 股市波动率:现状—>较低,趋势—>较低 配置建议 债券方面,1、影响因素:基本面修复慢,地产仍是关键。资金面逐步收敛不收紧,配置压力大,中美利差约束不是核心,市场尚不拥挤。 2、节奏:上半年出来了几次小波段机会,7月出现地产风波+无超预期政策+经济修复慢带来经济和政策预期差和曲线机会。9月中-10月份防范风险偏好、CPI、供给等扰动。明年二季度提防换届+疫情+地产周期共振,理财业绩-赎回风险。 3、空间:我们在此前8月14日报告《资金面宽松的逻辑与前景》中判断十年期国债运行区间在2.65-3.0%,目前达到下限。有没有可能挑战2020年低点?短期仍有小幅空间,但从资金利率、政策预期等看,达到2020年低点难。长期看,潜在增速下降,利率中枢将逐步下行。 4、2016年还是2020年?我们倾向于2016年,即将进入鱼尾行情阶段,配置压力+经济弱修复+资金面松→空间不大,扫平洼地。 5、策略建议:久期>>>信用下沉,杠杆先持平后缓降。期限利差相对有吸引力→久期策略占优,5年期仍有相对性价比。信用被动配,坚决不做信用下沉。外部增信有助于提升头部民企地产债值博率。转债估值很贵,聚焦个券。 权益方面,基本面修复慢于预期+场外流动性充裕但场内缺少赚钱效应+政策预期有待强化,股指有支撑但缺动力,侧重寻找结构性机会。风格上,场外资金宽松+基本面偏弱+赛道龙头炒不动→中小盘成长占优。行业方面,能源+安全两大时代主线寻找逻辑深化机会,关注逆周期的基建链条、毛利率改善的中游材料、拥挤度较低且近期催化较多的消费电子,左侧布局估值较低的医药、消费行业。 商品方面,随着中国基本面修复慢于预期+美国“抢跑”的宽松预期重新校准,7月中旬以来的反弹行情接近尾声。需求侧仍是主导,同时关注供给侧限电风波等新变化。国内重回偏弱现实+偏强预期的状态,关注降息后是否会有增量稳增长政策,房地产是关键;海外经济虽然还有韧性,但实物消费先于服务消费走弱,大宗品需求已处于下行通道。 外汇方面,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中美利差短期倒挂可能扩大,人民币略有贬值压力。美国通胀出现见顶迹象,但绝对值仍高,核心通胀表现出韧性。我们预计美联储仍将持续加息,美元指数或继续保持强势,不过如果短期没有风险事件推升避险情绪,很难突破前高。 策略建议: 1、大类资产排序:趋势性机会均不明显。 2、短期债市表现突出,中期权益更具弹性。债市继续交易利率债曲线机会,股市更倾向中小成长风格。 3、中美利差倒挂短期可能再度扩大,货币政策差异导致人民币略有贬值压力。 4、宏观对冲策略上,人民币贬值压力背景下,期货内外反套的胜率较高,关注有色等品种的相关机会;基建发挥拖底经济重要作用,随着9月气候条件改善预计将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仍可多沥青+空原油;地产“保交楼”在竣工端有所显现,需求角度空新开工+多竣工链条的逻辑仍在,但玻璃等品种的高库存可能是制约。 后续关注 国内: 1)本周大概率召开国常会,关注是否有进一步的稳增长政策出台,并与央行降息形成合力; 2)8月22日(下周一)LPR报价,调降利率概率较高,关键是幅度; 3)国内局部疫情,特别是海南、西藏、浙江等地。 海外: 1)美联储7月FOMC会议纪要,是否会透露近期联储官员为何集体“转鹰”的蛛丝马迹; 2)美国7月零售销售、新屋开工、营建许可等,观察美国经济放缓的斜率; 4)欧元区二季度GDP修正值。 风险提示 1)疫情发展超预期。疫情反复不利于经济复苏,且将延缓地产行业销售恢复以及开工和施工进度,可能导致问题楼盘增加; 2)地产下行超预期。地产下行会引发消费、信贷、财政等连锁负面效应,对金融系统稳定性构成挑战。 大类资产表现 经济高频观察 流动性 估值、波动率、相关性 本材料所载观点源自08月16日发布的研报《基本面到政策的分化继续》,对本材料的完整理解请以上述研报为准 华泰固收 · 张继强团队 欢迎关注【华泰固收|张继强团队】 感谢您与我们共同分享固收研究的心得、体会、经验与教训, 愿我们一起成长、进步!
张继强 S0570518110002 研究员 陶 冶 S0570522040001 研究员 张 健 S0570521030001 研究员 何颖雯 S0570120090141 联系人 报告发布时间: 2022年08月16日 摘 要 核心观点 经济数据验证内外主线差异,中美政策应对也有所不同。国内交易主线重回基本面偏弱+货币政策宽松,美国就业强劲+通胀缓和,海外交易美国“软着陆”前景。在此大环境下,短期债市表现突出,中期权益更具弹性。债市表现更接近2016年,进入鱼尾阶段,寻找期限利差等机会。近期的经济数据和CPI低于wind一致预期强化了股市中小成长风格,股指有支撑但缺动力。中美利差倒挂短期可能再度扩大,货币政策差异导致人民币略有贬值压力。期货内外反套的胜率较高,关注有色等品种的相关机会。逆周期的基建在9月预计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仍可多沥青+空原油。 核心主题:基本面到政策的分化继续,中国宽松+海外收紧 近期经济数据密集披露,反映内外主线有别,后续中美政策应对也有所不同。国内方面,地产风险+社融信贷走弱+经济数据低于预期+稳增长压力,经济修复力度弱于预期,内需不足是主要矛盾,通胀担忧反而下降。政策重在稳增长、稳就业、稳地产、稳信贷,市场交易基本面偏弱下的货币政策宽松。美国方面,技术性衰退但并非实质性衰退,美国劳动力市场强劲,“工资-通胀”螺旋的隐患仍在,通胀、特别是核心通胀的风险尚未解除,抑需求、控通胀是主要矛盾,因此我们预计美联储在9月仍将大幅加息(50或75bp)。 市场状况评估:国内基本面偏弱+货币政策宽松,海外交易“软着陆” 地缘影响弱化,国内交易主线重回基本面偏弱+货币政策宽松,而美国就业强劲+通胀缓和,海外交易美国“软着陆”前景。国内政策整体偏暖,货币财政继续对冲社会需求的不足,货币政策重心以稳增长为主,MLF、OMO降息为后续LPR调降打开空间。财政政策以政策性金融发力为主,地产政策需求侧出现更多松绑迹象,但整体可能仍“稳而不强”。外部流动性偏紧,而国内流动性进一步宽松。债市“缺资产”的状态短期难撼动,信用利差等处于2013年以来历史低位。股市估值(PE-TTM)整体中性,不过中证500仍处于低位,相对估值来看股略优于债,但经济基本面更利好债市。 配置建议:短期债市强,中期股市优 大类资产来看,趋势性机会均不明显。债市表现更像2016年,股市更倾向中小成长风格。本轮利率下行后,债市将进入“鱼尾行情”,短期有小幅空间,但还难以企及2020年低点,关注后续房地产政策的累积效应,政策性金融、地方债发力、盛会召开带来的扰动,换届后需要留出流动性出口。中美利差倒挂短期可能再度扩大,货币政策差异导致人民币略有贬值压力。在此背景下,期货内外反套的胜率较高,关注有色等品种的相关机会;逆周期的基建在9月预计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仍可多沥青+空原油。 后续关注:本周大概率召开国常会、下周一LPR、美国FOMC纪要 国内:1)本周大概率召开国常会,关注是否会有进一步的稳增长政策出台,与货币政策形成合力;2)8月22日LPR降息概率较高,关键是幅度;3)海南等地局部疫情反复。海外:1)美联储7月FOMC会议纪要;2)美国7月零售销售、新屋开工、营建许可等经济数据;3)欧元区二季度GDP修正值。 风险提示:疫情发展超预期;地产下行超预期。 资产配置观察 核心主题:基本面到政策的分化继续 近期经济数据密集披露,中美宏观象限差异持续。国内经济修复力度弱于预期,内需不足是主要矛盾;美国技术性衰退但并非实质性衰退,核心通胀仍有粘性,控通胀仍是主要矛盾。国内地缘事件+地产风波+局部疫情等扰动下,下半年以来经济修复情况比预想更弱,7月经济数据全面低于wind一致预期,PMI、核心通胀到信贷社融等一系列数据也都提前昭示了内需乏力。美国出现技术性衰退但并非实质性衰退,非农数据暗示劳动力市场仍然强劲,7月CPI回落幅度超彭博一致预期,主因缓和项(能源商品和运输服务)与原油下跌相关,但核心服务仍有粘性,加息预期缓和程度有限,加息控通胀仍是联储当下工作重心。 经济数据反映的内外主线有别,后续政策应对也有所不同。国内内需不足需宽松政策,政策重在稳增长;美国需求过热以及供应限制未完全解除,需收紧政策抑需求控通胀。国内7月数据显示稳增长、稳就业、稳地产、稳信贷仍是当前主要矛盾,通胀担忧反而下降。央行二季度执行报告中表达了对结构性通胀的担忧,下半年CPI有单月破3%可能,但更多源于供给因素,对货币政策制约也有限。美国需求过热+供给不足背景下,即使通胀拐点可期、有效回落也并不容易,市场可能难以持续乐观,劳动力市场强劲亦支持政策收紧。 国内7月PMI和社融数据、近日的高频数据、7月经济数据都显示出经济修复速度偏慢,稳增长和稳物价两大任务中前者优先级或更高,降息是顺势而为。7月在地产风波、疫情反复、高温气候等扰动下,经济修复动能明显弱化,PMI、核心通胀、信贷社融、经济数据等都指向内需不振情况还未根本性好转。此前在汇率和通胀制约下,市场对降息期待有限,但目前两者短期压力不大,7月CPI回升主要受到猪价和菜价上涨拉动、供给因素为主。货币政策在盛会之前、经济修复尚需巩固、地产尚未企稳之际,需要保持偏宽松为经济保驾护航,关注央行逆美联储降息后的汇率表现。 美国劳动力市场强劲,“工资-通胀”螺旋的隐患仍在,通胀、特别是核心通胀的风险尚未解除,因此我们预计美联储在9月仍将大幅加息(50或75bp)。主要理由如下: 1)美国劳动力市场维持强劲,7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新增52.8万人,远高于彭博一致预期25万人,失业率方面由6月的3.6%进一步下探至3.5%的水平,和疫情前低位持平,平均时薪同比增速5.2%持平上月,“工资-通胀”隐患仍在; 2)去年美国8/9月CPI和核心CPI环比分别为0.2/0.3%和0.1/0.1%,低基数导致后续CPI读数或有所反弹; 3)通胀预期有所回落,但仍处于相对高位,纽约联储调查7月份美国消费者对未来一年通货膨胀率的预期中值为6.2%,5年期与7年期盈亏平衡通胀率仍处于2.5%之上; 4)欧洲能源危机的背景下,不排除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出现反弹的可能; 5)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通胀削减法案》,但效果存疑,包括国会预算办公室CBO在内的部分机构认为对通胀影响有限。 启示: 1、地产风险+社融信贷走弱+经济数据低于预期+稳增长压力背景下,货币政策在盛会之前、经济修复尚需巩固、地产尚未企稳之际,需要保持偏宽松为经济保驾护航。通胀的潜在制约有限,政策方面稳增长、稳就业的优先级高于稳物价。 2、就业强劲+通胀可能见顶+美联储官员表态偏鹰,导致美债反复纠结,不过美联储年内加息路径已逐渐清晰,即预期9月50bp或75bp、11月25bp、12月25bp,不确定性主要来自终端利率水平+加息周期持续时长。年内几乎没有分歧+8月底Jackson Hole会议前进入重要信息的“真空期”,近期海外流动性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可能相对弱化。 3、美股对通胀“拐点”的利好反应积极,原因可能是前期踏空者补仓和空头平仓,表现为“多头市场”,但中长期基本面+流动性都不太支持美股已反转,后续仍需注意风险。 4、7月经济数据继续全面走弱,周一MLF与OMO均下调10个基点,降息打开了货币政策的想象空间,也意味着当前基本面压力需要重估,债市“久旱逢甘霖”。9月中旬到10月份关注供给、CPI或破三、美联储加息、盛会前风险偏好带来的扰动。 5、中美利差在近期存在扩大的可能,美债利率存在上行可能,中债久期策略到了收获期。 市场状况评估 宏观象限: 国内:疫情+地产风波+居民资产负债表衰退等扰动下,经济修复慢于预期,基建消费等并不足以对冲地产下行,下半年CPI有单月破3%可能 海外:美国就业强劲+通胀放缓,欧洲生产弱、服务强,通胀压力或将逐步超过美国 政策判断: 整体取向:偏暖,货币财政继续对冲社会需求的不足 货币政策: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重视信贷和政策性金融;稳增长为主,MLF、OMO降息为后续LPR调降打开空间,MLF缩量等指向资金面缓步收敛但不收紧 财政政策:重在落实,政策性金融发力为主,关注如何利用好地方债限额 地产政策:保交楼是核心,地方政府需要担起责任,企业主体仍在弱化过程,供给侧继续关注纾困基金和AMC介入效果,多地地产政策有所松动,关注对改善性需求的进一步松绑 四个层次流动性: 外部流动性:现状—>偏紧,趋势—>保持偏紧 狭义流动性:现状—>宽松,趋势—>保持宽松,缓步收敛 宏观流动性:现状—>宽松,趋势—>边际弱化 股市流动性:现状—>存量博弈,边际改善,趋势—>场外机会成本低,但缺少赚钱效应 债市估值: 绝对水平:历史低位,10年期国债收益率位于2002年以来3.9%分位 期限利差:中性偏低,国债曲线10Y-5Y利差位于2002年以来40.6%分位 息差水平:中性偏低,关键在于能否持续,1年AAA级同业存单与IRS(FR007)差值位于2013年以来0.6%分位,但与隔夜回购差值仍合理,关键看资金面能否持续 信用利差:历史低位,3年AAA中票-3年国开债衡量的信用利差位于2008年以来1%分位 股市估值(PE-TTM): 整体:中性 结构:中证500指数估值位于2007年以来8.5%分位 板块:农林牧渔、汽车等位于2007年以来历史高位,医药生物、交通运输等板块位于低位 相对估值: 股市略优于债 股债相关度:现状—>较低,趋势—>中性 债市波动率:现状—>较低,趋势—>较低 股市波动率:现状—>较低,趋势—>较低 配置建议 债券方面,1、影响因素:基本面修复慢,地产仍是关键。资金面逐步收敛不收紧,配置压力大,中美利差约束不是核心,市场尚不拥挤。 2、节奏:上半年出来了几次小波段机会,7月出现地产风波+无超预期政策+经济修复慢带来经济和政策预期差和曲线机会。9月中-10月份防范风险偏好、CPI、供给等扰动。明年二季度提防换届+疫情+地产周期共振,理财业绩-赎回风险。 3、空间:我们在此前8月14日报告《资金面宽松的逻辑与前景》中判断十年期国债运行区间在2.65-3.0%,目前达到下限。有没有可能挑战2020年低点?短期仍有小幅空间,但从资金利率、政策预期等看,达到2020年低点难。长期看,潜在增速下降,利率中枢将逐步下行。 4、2016年还是2020年?我们倾向于2016年,即将进入鱼尾行情阶段,配置压力+经济弱修复+资金面松→空间不大,扫平洼地。 5、策略建议:久期>>>信用下沉,杠杆先持平后缓降。期限利差相对有吸引力→久期策略占优,5年期仍有相对性价比。信用被动配,坚决不做信用下沉。外部增信有助于提升头部民企地产债值博率。转债估值很贵,聚焦个券。 权益方面,基本面修复慢于预期+场外流动性充裕但场内缺少赚钱效应+政策预期有待强化,股指有支撑但缺动力,侧重寻找结构性机会。风格上,场外资金宽松+基本面偏弱+赛道龙头炒不动→中小盘成长占优。行业方面,能源+安全两大时代主线寻找逻辑深化机会,关注逆周期的基建链条、毛利率改善的中游材料、拥挤度较低且近期催化较多的消费电子,左侧布局估值较低的医药、消费行业。 商品方面,随着中国基本面修复慢于预期+美国“抢跑”的宽松预期重新校准,7月中旬以来的反弹行情接近尾声。需求侧仍是主导,同时关注供给侧限电风波等新变化。国内重回偏弱现实+偏强预期的状态,关注降息后是否会有增量稳增长政策,房地产是关键;海外经济虽然还有韧性,但实物消费先于服务消费走弱,大宗品需求已处于下行通道。 外汇方面,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中美利差短期倒挂可能扩大,人民币略有贬值压力。美国通胀出现见顶迹象,但绝对值仍高,核心通胀表现出韧性。我们预计美联储仍将持续加息,美元指数或继续保持强势,不过如果短期没有风险事件推升避险情绪,很难突破前高。 策略建议: 1、大类资产排序:趋势性机会均不明显。 2、短期债市表现突出,中期权益更具弹性。债市继续交易利率债曲线机会,股市更倾向中小成长风格。 3、中美利差倒挂短期可能再度扩大,货币政策差异导致人民币略有贬值压力。 4、宏观对冲策略上,人民币贬值压力背景下,期货内外反套的胜率较高,关注有色等品种的相关机会;基建发挥拖底经济重要作用,随着9月气候条件改善预计将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仍可多沥青+空原油;地产“保交楼”在竣工端有所显现,需求角度空新开工+多竣工链条的逻辑仍在,但玻璃等品种的高库存可能是制约。 后续关注 国内: 1)本周大概率召开国常会,关注是否有进一步的稳增长政策出台,并与央行降息形成合力; 2)8月22日(下周一)LPR报价,调降利率概率较高,关键是幅度; 3)国内局部疫情,特别是海南、西藏、浙江等地。 海外: 1)美联储7月FOMC会议纪要,是否会透露近期联储官员为何集体“转鹰”的蛛丝马迹; 2)美国7月零售销售、新屋开工、营建许可等,观察美国经济放缓的斜率; 4)欧元区二季度GDP修正值。 风险提示 1)疫情发展超预期。疫情反复不利于经济复苏,且将延缓地产行业销售恢复以及开工和施工进度,可能导致问题楼盘增加; 2)地产下行超预期。地产下行会引发消费、信贷、财政等连锁负面效应,对金融系统稳定性构成挑战。 大类资产表现 经济高频观察 流动性 估值、波动率、相关性 本材料所载观点源自08月16日发布的研报《基本面到政策的分化继续》,对本材料的完整理解请以上述研报为准 华泰固收 · 张继强团队 欢迎关注【华泰固收|张继强团队】 感谢您与我们共同分享固收研究的心得、体会、经验与教训, 愿我们一起成长、进步!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