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宏观||李超】7月金融数据:M2与社融再现背离
(以下内容从浙商证券《【浙商宏观||李超】7月金融数据:M2与社融再现背离》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文 |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超 / 孙欧 执业证书编号:S1230520030002 浙商宏观天天播报 音频: 进度条 00:00 12:57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全文约3000字,阅读需要6分钟左右 内容摘要 >> 核心观点 2022年7月信贷、社融大幅低于预期,我们认为主要受6月信贷放量的透支及地产风险事件拖累。与之相反,M2增速继续大幅上行达12%,创2016年4月以来新高,在信贷放量偏弱的情况下,主要受财政发力影响,去年财政后置与今年财政前置构成错位,推升M2增速,而这也意味着年内后续M2增速大概率将有回落。我们预计年内宽信用基调延续,加强信贷投放的重点依靠“准财政”,此外,由于7月按揭贷受到较大冲击,央行存在再次降低5年期LPR概率。货币端提示关注通胀走势对短端流动性放松程度的影响,若通胀突破目标值而就业稳健,央行首要目标切换,短端流动性宽松程度将有所收敛。 权益市场方面,预计A股行情将表现为结构化特征,看好以航空机场、旅游酒店、餐饮、免税为代表的出行消费链。此外,新制造稳增长链条看好制造业强链补链(半导体和机床母机)和“新能源+”。固定收益方面,预计10年期国债收益利率在2.7%~2.9%之间震荡。 >> 7月信贷新增6790亿元,信贷大幅少增主要受6月透支及地产风险事件扰动 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wind一致预期和我们预期分别为1.15万亿和1万亿。7月信贷同比多增4042亿元,增速降0.2个百分点至11%。我们认为7月信贷大幅下行主要受6月放量的透支及地产风险事件拖累。我们在7月末的预测报告中指出:7月为信贷小月,且6月信贷大幅放量对7月或形成一定挤压,使得7月数据难以保持6月的强劲表现。另一方面,7月PMI仅录得49%,较前值下行1.2个百分点,降至收缩区间,制造业景气水平回落,体现了社会需求有所不足,地产停贷风波对经济产生一定冲击,基本面阶段性转弱也将冲击信贷需求。7月下旬票据利率大幅下行,临近月末尤其突出,银行再现月末“冲票据”,或体现信贷疲弱。 结构上看,7月居民中长期贷款、企业中长期贷款、企业短期贷款、居民短期贷款分别同比少增2488亿元、1478亿元、969亿元和354亿元,地产停贷事件对居民按揭贷冲击最大,此外,近期按揭贷提前还款频发,也拖累了按揭贷净增;停贷事件也扰动了开发贷及地产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资本开支,但基建贷款对企业端信贷形成了一定对冲。表内票据融资高企与我们预测一致,来自银行月末冲票据。 7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当月增量占总信贷和企业信贷比重分别50.9%和120.2%,前值为51.6%和65.6%,较5月的29.4%和36.3%明显改善,信贷结构保持稳健,且我们坚持此前判断,随着下半年经济企稳、实体信贷需求恢复,信贷结构将保持改善特征,优于去年下半年及今年上半年。从投向看,除基建领域外,制造业、绿色、科技等领域均是重要方向。 7月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476亿元,是信贷小月的自然季节性表现。 >> 7月社融新增7561亿元,同比少增主要来自信贷、企业债券 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61亿元,wind一致预期和我们预测值分别为1.39万亿和1.2万亿,数据大幅低于预期。7月社融较上年同期少增3191亿元,增速下行0.1个百分点至10.7%。 结构上,社融同比少增来自于: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增加4088亿元(同比少增4303亿元),明显低于人民币口径贷款的原因一方面来自非银贷款7月增加1476亿元,另一方面,7月境外贷款或环比增加1200亿左右,拖累社融口径贷款;新增外币贷款减少1137亿元(同比少增1059亿元),或与近几个月低迷的进口相关。7月企业债券增加734亿元,同比少增2357亿元,与信贷走势匹配,体现实体融资需求总体回落及地产风险事件的影响。未贴现票据减少2744亿元,同比多减428亿元,与经济基本面阶段性回落及贴现量增加相对应。 政府债券、信托贷款、股票融资、委托贷款实现同比正贡献。7月政府债券增加3998亿元,同比多增2178亿元;信托贷款减少398亿元,同比少减1173亿元,2022年融资类信托监管持续,其净融资规模仍将维持负值,总量继续压降,但同比去年将维持少减;委托贷款增加89亿元,同比少减240亿元,2018-2019年是委托贷款压降的主要时间段,随着行业逐步规范化,未来该项数据有望逐步企稳,2022年全年大概率实现同比少减;7月股票融资1437亿元,同比多增499亿元。 >> M2继续上冲受今年与去年财政发力错位影响 7月末,M2增速继续大幅上行0.6个百分点至12%,达到2016年4月以来新高,在信贷放量偏弱的情况下,数据上行主要受财政积极发力的影响,央行利润上缴进度靠前发力,直接增强财政可用财力,我们认为去年财政后置与今年财政前置构成错位,推升M2增速大幅上行,而这也意味着年内后续M2增速或有回落。7月末M1增速较前值继续上行0.9个百分点至6.7%,主要受去年基数回落的影响。7月末M0同比增速较前值继续提高0.1个百分点至13.9%,数据高位或体现疫情对经济的结构性非对称影响,较高的M0增速与2020年疫情期间及其此后月份的数据表现一致,疫情冲击四五线城市及中小实体部门,实体储蓄意愿下降、持币需求增加,叠加部分农民工返乡也导致现金持有量增多,导致M0增速走高。 7月人民币存款增加447亿元,同比多增1.17万亿,其中,居民和企业存款分别同比多增1.02万亿和2700亿元,居民存款同比大幅多增与购房观望情绪直接相关;财政存款同比少增1145亿元,延续了3月以来同比少增的特征,体现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联动,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 >> 预计宽信用基调延续,但关注三季度宽货币边际收敛拐点 7月底政治局会议继续定调宽信用,我们认为当前货币政策仍以稳增长保就业为首要目标,维持稳健略宽松的政策基调,核心仍在宽信用。下半年加强信贷投放的重点依靠“准财政”,此外,由于7月按揭贷受到较大冲击,我们认为密切跟踪地产风险事件处置节奏,央行存在再次降低5年期LPR概率。对于后续宽信用的数据表现,去年8月起政府债券发行加速,基数走高,或对今年8月社融增速构成压力,但下半年社融结构中的信贷、未贴现票据及非标项目后续将有同比多增、支撑社融,也密切关注7月底政治局会议“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表述下可能出现的增量专项债发行。总体看我们维持全年信贷、社融新增规模分别22万亿、36.2万亿的判断,年末增速分别11.4%、11%,预计M2增速年末9.5%,虽较当前有所回落,但M2及社融增速均将略高于名义GDP增速,实现基本匹配。 8月10日央行发布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重点突出了对通胀的关注,我们认为通胀已开始成为央行关注重要最终目标,这也验证了我们此前持续强调的观点:预计三季度我国CPI有上冲突破3%的风险,稳就业和稳物价的重要性可能面临切换。因此,我们继续提示关注通胀走势对短端流动性放松程度的影响,若通胀突破目标值而就业稳健,央行首要目标切换,短端流动性宽松程度将有所收敛。此外,当前市场已有较为明显的加杠杆情绪,8月,银行间市场单日质押式回购成交量多日突破7万亿,或也将引起央行关注。再次强调短端流动性跟踪核心看DR007,而非OMO操作量,流动性跟踪重点“在价不在量”。 对于市场,权益市场方面,预计A股行情将表现为结构化特征,看好以航空机场、旅游酒店、餐饮、免税为代表的出行消费链。此外,新制造稳增长链条看好制造业强链补链(半导体和机床母机)和“新能源+”。固定收益方面,预计10年期国债收益利率在2.7%~2.9%之间震荡。 风险提示 疫情超预期恶化冲击经济增长及就业市场,稳增长保就业压力继续加大,叠加通胀承压,加大货币政策操作难度。 近期视角 [ 1 ] 2022年半年度宏观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上篇)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下篇)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一):半年度策略之预期差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二):半年度策略之国内经济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三):半年度策略之货币政策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四):半年度策略之财政政策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五):半年度策略之海外经济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六):半年度策略之大类资产展望 [ 2 ] 2022年年度宏观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先立后破,产业突围(上篇) 【浙商宏观||李超】先立后破,产业突围(下篇) 【浙商宏观||李超】先立后破,产业突围(PPT) [ 3 ] 新制造稳增长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链长制是强链补链的新机制——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产业新能源化成为强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产业智能化是高壁垒的慢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为何不能再用盈利来预测制造业投资?——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供给短缺驱动的制造业投资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企业转型驱动的制造业投资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稳增长为什么不能看传统中观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PMI为何对指示新制造稳增长的作用更大?——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的中观高频变量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投资有哪些财税支持?——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十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投资有哪些金融支持?——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十一 [ 4 ] 城市更新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为什么城市更新值得重点关注?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是地产投资的强变量——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有哪些投资类型?——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可以拉动多少地产投资?——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谁来干?——城市更新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资金从哪来?——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五 [ 5 ] “新能源+”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从新能源到“新能源+”——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一 【浙商策略】产业新能源化带来的价值重估——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二 【浙商电子】“新能源+”重构供应链,重视能源产业链全方位机遇——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三 【浙商化工】新能源大背景下,化工行业的“立”与“变”——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四 【浙商交运建筑|匡培钦】赋能、节能、产能,建筑工程行业三层次助力新能源+——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五 【浙商机械 邱世梁‖王华君】聚焦“发电端”低碳、“用电端”低碳——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六 【浙商汽车|王敬】“新能源+”驱动汽车行业迎历史性变局 ──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七 【浙商新材料|马金龙】供需错配难解,"新能源+"金属牛市在途——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八 【浙商|计算机田杰华/邱世梁】“数字新能源化”的两大变局——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全球碳中和如何拉动国内需求?——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 【浙商通信||张建民】重视储能温控赛道高成长机会——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一 【浙商中下盘余剑秋】把握时代机遇,紧抓科创北交十倍股——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二 【浙商宏观||李超】“新能源+”指数编制及其应用——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三 [ 6 ] 乌克兰冲突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为何成为地缘政治的冲突焦点?──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俄乌冲突如果失控对通胀有何影响?──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从美俄对抗共性经验看资产走势──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俄罗斯面临的SWIFT制裁影响几何?──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油价高点上调,节奏基本不变——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危机下美联储政策如何推进?——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危机下美国CPI何时见顶?——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七 [ 7 ] 房地产税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为什么房地产税需要关注?——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一) 【浙商宏观||李超】韩国“存量征收,阶梯税率”的房产税是怎样的?——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二) 【浙商宏观||李超】中国香港地区对我国房产税试点扩大借鉴意义有限——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三)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房地产税对我国有何启示?——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四) 【浙商宏观||李超】德国房产税意在财政创收而非地产调控——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五) 【浙商宏观||李超】日本房地产税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六) 【浙商宏观||李超】新加坡公有住房体制下的房产税征收力度弱——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七) 【浙商宏观||李超】全球房地产泡沫破裂与房产税是否有关——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八) [ 8 ] 碳中和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碳中和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使得能源投资逐渐转化为制造业投资——碳中和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带来哪些需求变化?——碳中和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供给侧影响几何?——碳中和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如何影响PPI和CPI?——碳中和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中国碳中和与欧美相比有何异同?——碳中和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绿色金融是否会带来投资机会——碳中和系列研究(七)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未来技术突破会怎样?——碳中和系列研究(八)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双控与大国关系缓和——碳中和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能源革命的指挥棒指向何方?——碳中和系列研究(十) [ 9 ] 共同富裕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收入分配改革是共同富裕重要抓手——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浙江共同富裕哪些值得关注?——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理解三次分配?——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消费?——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投资?——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从外贸视角看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三次产业?——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产业政策?——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从财政视角看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货币政策?——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十 [ 10 ] 反垄断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三轮反垄断浪潮均源自生产要素垄断——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为了公平还是效率?——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的方式有哪些?——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欧美日反垄断有什么差异?——反垄断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本轮反垄断全球如何演进?——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措施如何影响资产价格?——反垄断系列研究之六 [ 11 ] 2021年下半年宏观策略报告(股债双牛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信用收缩之后股债双牛(上篇) 【浙商宏观||李超】信用收缩之后股债双牛(下篇) 【浙商宏观||李超】降准再议股债双牛 【浙商宏观||李超】下半年财政发力为何要到年底? 【浙商宏观||李超】核心宏观分歧十问十答 【浙商宏观||李超】今明两年宏观政策如何衔接? 【浙商宏观||李超】下半年投资机会来自哪些对冲政策? 【浙商宏观||李超】国常会传达了哪些信息? 【浙商宏观||李超】信用收缩之后股债双牛(PPT版) 【浙商宏观||李超】信贷宽松是否代表信用宽松?——解答市场近期四个核心关切 [ 12 ] 货币政策宽松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下半年是否会有降息?——货币政策宽松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下半年是否还有降准?——货币政策宽松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从人行半年度会议看定向降息——货币政策宽松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7月外储:不必担忧联储收紧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扰动——货币政策宽松系列研究(四) [ 13 ] 信用收缩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3月金融数据:信用全面收缩的开始 【浙商宏观||李超】稳定宏观杠杆率需要多少社融增速?——信用收缩系列报告(一) 【浙商宏观||李超】非标如何收缩?——信用收缩系列报告(二) 【浙商宏观||李超】政府债如何收缩——信用收缩系列报告(三) 【浙商宏观||李超】企业债券如何收缩——信用收缩系列报告(四) 【浙商宏观||李超】表内信贷如何收缩?——信用收缩系列报告(五) 【浙商宏观||李超】5月金融数据:信用收缩进行时 [ 14 ] 再通胀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2021年从再通胀到信用收缩 【浙商宏观||李超】油价掩盖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人民币汇率升值掩盖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海外还有哪些商品价格将持续上行?——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出口产业链带动了哪些价格上涨——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疫苗广泛应用是推动还是抑制全球通胀?——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CPI转负是通缩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拉闸限电对物价的影响——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的房地产热潮会持续推升通胀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什么因素会导致通胀持续超预期——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财政刺激方案会持续提升通胀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 【浙商宏观||李超】民主党横扫两院会改变美国的通胀节奏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一 【浙商宏观||李超】拉尼娜会持续带动农产品价格上行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二 【浙商宏观||李超】TIPS隐含美国通胀到了多少?——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三 【浙商宏观||李超】一线城市房价还会涨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四 【浙商宏观||李超】银价上涨为哪般?——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五 【浙商宏观||李超】再通胀:让子弹再飞一会——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六 【浙商宏观||李超】比特币泡沫继续膨胀还是破裂?——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七 【浙商宏观||李超】新兴市场通胀拉响加息警报?——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八 【浙商宏观||李超】发达国家是否还会通胀预期自我实现?——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九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通胀是否会持续超预期?——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二十 【浙商宏观||李超】气候异常对通胀和经济影响几何?——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二十一 [ 15 ] 房地产长效机制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集中供地政策缘何频频调整?──房地产长效机制系列研究一 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简介 免 责 声 明 | 行业的投资评级: 以报告日后的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于沪深300指数的涨跌幅为标准,定义如下: 1、看好 :行业指数相对于沪深300指数表现+10%以上; 2、中性 :行业指数相对于沪深300指数表现-10%~+10%以上; 3、看淡 :行业指数相对于沪深300指数表现-10%以下。 我们在此提醒您,不同证券研究机构采用不同的评级术语及评级标准。我们采用的是相对评级体系,表示投资的相对比重。 建议:投资者买入或者卖出证券的决定取决于个人的实际情况,比如当前的持仓结构以及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投资者不应仅仅依靠投资评级来推断结论 法律声明及风险提示 本报告由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复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Z39833000)制作。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我们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机构(以下统称“本公司” )对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没有将变更的信息和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 本报告仅供本公司的客户作参考之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 本报告仅反映报告作者的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司的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本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公司、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版权均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发布、传播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经授权刊载、转发本报告或者摘要的,应当注明本报告发布人和发布日期,并提示使用本报告的风险。未经授权或未按要求刊载、转发本报告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本公司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浙商证券研究所 上海总部地址:杨高南路729号陆家嘴世纪金融广场1号楼25层 北京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8号富华大厦E座4层 深圳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广电金融中心33层 邮政编码:200127 电话:(8621)80108518 传真:(8621)80106010 浙商证券研究所:http://research.stocke.com.cn 文章内容源自8月12日外发的报告《7月金融数据:M2与社融再现背离》
文 |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超 / 孙欧 执业证书编号:S1230520030002 浙商宏观天天播报 音频: 进度条 00:00 12:57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全文约3000字,阅读需要6分钟左右 内容摘要 >> 核心观点 2022年7月信贷、社融大幅低于预期,我们认为主要受6月信贷放量的透支及地产风险事件拖累。与之相反,M2增速继续大幅上行达12%,创2016年4月以来新高,在信贷放量偏弱的情况下,主要受财政发力影响,去年财政后置与今年财政前置构成错位,推升M2增速,而这也意味着年内后续M2增速大概率将有回落。我们预计年内宽信用基调延续,加强信贷投放的重点依靠“准财政”,此外,由于7月按揭贷受到较大冲击,央行存在再次降低5年期LPR概率。货币端提示关注通胀走势对短端流动性放松程度的影响,若通胀突破目标值而就业稳健,央行首要目标切换,短端流动性宽松程度将有所收敛。 权益市场方面,预计A股行情将表现为结构化特征,看好以航空机场、旅游酒店、餐饮、免税为代表的出行消费链。此外,新制造稳增长链条看好制造业强链补链(半导体和机床母机)和“新能源+”。固定收益方面,预计10年期国债收益利率在2.7%~2.9%之间震荡。 >> 7月信贷新增6790亿元,信贷大幅少增主要受6月透支及地产风险事件扰动 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wind一致预期和我们预期分别为1.15万亿和1万亿。7月信贷同比多增4042亿元,增速降0.2个百分点至11%。我们认为7月信贷大幅下行主要受6月放量的透支及地产风险事件拖累。我们在7月末的预测报告中指出:7月为信贷小月,且6月信贷大幅放量对7月或形成一定挤压,使得7月数据难以保持6月的强劲表现。另一方面,7月PMI仅录得49%,较前值下行1.2个百分点,降至收缩区间,制造业景气水平回落,体现了社会需求有所不足,地产停贷风波对经济产生一定冲击,基本面阶段性转弱也将冲击信贷需求。7月下旬票据利率大幅下行,临近月末尤其突出,银行再现月末“冲票据”,或体现信贷疲弱。 结构上看,7月居民中长期贷款、企业中长期贷款、企业短期贷款、居民短期贷款分别同比少增2488亿元、1478亿元、969亿元和354亿元,地产停贷事件对居民按揭贷冲击最大,此外,近期按揭贷提前还款频发,也拖累了按揭贷净增;停贷事件也扰动了开发贷及地产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资本开支,但基建贷款对企业端信贷形成了一定对冲。表内票据融资高企与我们预测一致,来自银行月末冲票据。 7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当月增量占总信贷和企业信贷比重分别50.9%和120.2%,前值为51.6%和65.6%,较5月的29.4%和36.3%明显改善,信贷结构保持稳健,且我们坚持此前判断,随着下半年经济企稳、实体信贷需求恢复,信贷结构将保持改善特征,优于去年下半年及今年上半年。从投向看,除基建领域外,制造业、绿色、科技等领域均是重要方向。 7月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476亿元,是信贷小月的自然季节性表现。 >> 7月社融新增7561亿元,同比少增主要来自信贷、企业债券 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61亿元,wind一致预期和我们预测值分别为1.39万亿和1.2万亿,数据大幅低于预期。7月社融较上年同期少增3191亿元,增速下行0.1个百分点至10.7%。 结构上,社融同比少增来自于: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增加4088亿元(同比少增4303亿元),明显低于人民币口径贷款的原因一方面来自非银贷款7月增加1476亿元,另一方面,7月境外贷款或环比增加1200亿左右,拖累社融口径贷款;新增外币贷款减少1137亿元(同比少增1059亿元),或与近几个月低迷的进口相关。7月企业债券增加734亿元,同比少增2357亿元,与信贷走势匹配,体现实体融资需求总体回落及地产风险事件的影响。未贴现票据减少2744亿元,同比多减428亿元,与经济基本面阶段性回落及贴现量增加相对应。 政府债券、信托贷款、股票融资、委托贷款实现同比正贡献。7月政府债券增加3998亿元,同比多增2178亿元;信托贷款减少398亿元,同比少减1173亿元,2022年融资类信托监管持续,其净融资规模仍将维持负值,总量继续压降,但同比去年将维持少减;委托贷款增加89亿元,同比少减240亿元,2018-2019年是委托贷款压降的主要时间段,随着行业逐步规范化,未来该项数据有望逐步企稳,2022年全年大概率实现同比少减;7月股票融资1437亿元,同比多增499亿元。 >> M2继续上冲受今年与去年财政发力错位影响 7月末,M2增速继续大幅上行0.6个百分点至12%,达到2016年4月以来新高,在信贷放量偏弱的情况下,数据上行主要受财政积极发力的影响,央行利润上缴进度靠前发力,直接增强财政可用财力,我们认为去年财政后置与今年财政前置构成错位,推升M2增速大幅上行,而这也意味着年内后续M2增速或有回落。7月末M1增速较前值继续上行0.9个百分点至6.7%,主要受去年基数回落的影响。7月末M0同比增速较前值继续提高0.1个百分点至13.9%,数据高位或体现疫情对经济的结构性非对称影响,较高的M0增速与2020年疫情期间及其此后月份的数据表现一致,疫情冲击四五线城市及中小实体部门,实体储蓄意愿下降、持币需求增加,叠加部分农民工返乡也导致现金持有量增多,导致M0增速走高。 7月人民币存款增加447亿元,同比多增1.17万亿,其中,居民和企业存款分别同比多增1.02万亿和2700亿元,居民存款同比大幅多增与购房观望情绪直接相关;财政存款同比少增1145亿元,延续了3月以来同比少增的特征,体现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联动,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 >> 预计宽信用基调延续,但关注三季度宽货币边际收敛拐点 7月底政治局会议继续定调宽信用,我们认为当前货币政策仍以稳增长保就业为首要目标,维持稳健略宽松的政策基调,核心仍在宽信用。下半年加强信贷投放的重点依靠“准财政”,此外,由于7月按揭贷受到较大冲击,我们认为密切跟踪地产风险事件处置节奏,央行存在再次降低5年期LPR概率。对于后续宽信用的数据表现,去年8月起政府债券发行加速,基数走高,或对今年8月社融增速构成压力,但下半年社融结构中的信贷、未贴现票据及非标项目后续将有同比多增、支撑社融,也密切关注7月底政治局会议“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表述下可能出现的增量专项债发行。总体看我们维持全年信贷、社融新增规模分别22万亿、36.2万亿的判断,年末增速分别11.4%、11%,预计M2增速年末9.5%,虽较当前有所回落,但M2及社融增速均将略高于名义GDP增速,实现基本匹配。 8月10日央行发布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重点突出了对通胀的关注,我们认为通胀已开始成为央行关注重要最终目标,这也验证了我们此前持续强调的观点:预计三季度我国CPI有上冲突破3%的风险,稳就业和稳物价的重要性可能面临切换。因此,我们继续提示关注通胀走势对短端流动性放松程度的影响,若通胀突破目标值而就业稳健,央行首要目标切换,短端流动性宽松程度将有所收敛。此外,当前市场已有较为明显的加杠杆情绪,8月,银行间市场单日质押式回购成交量多日突破7万亿,或也将引起央行关注。再次强调短端流动性跟踪核心看DR007,而非OMO操作量,流动性跟踪重点“在价不在量”。 对于市场,权益市场方面,预计A股行情将表现为结构化特征,看好以航空机场、旅游酒店、餐饮、免税为代表的出行消费链。此外,新制造稳增长链条看好制造业强链补链(半导体和机床母机)和“新能源+”。固定收益方面,预计10年期国债收益利率在2.7%~2.9%之间震荡。 风险提示 疫情超预期恶化冲击经济增长及就业市场,稳增长保就业压力继续加大,叠加通胀承压,加大货币政策操作难度。 近期视角 [ 1 ] 2022年半年度宏观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上篇)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下篇)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一):半年度策略之预期差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二):半年度策略之国内经济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三):半年度策略之货币政策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四):半年度策略之财政政策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五):半年度策略之海外经济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六):半年度策略之大类资产展望 [ 2 ] 2022年年度宏观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先立后破,产业突围(上篇) 【浙商宏观||李超】先立后破,产业突围(下篇) 【浙商宏观||李超】先立后破,产业突围(PPT) [ 3 ] 新制造稳增长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链长制是强链补链的新机制——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产业新能源化成为强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产业智能化是高壁垒的慢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为何不能再用盈利来预测制造业投资?——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供给短缺驱动的制造业投资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企业转型驱动的制造业投资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稳增长为什么不能看传统中观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PMI为何对指示新制造稳增长的作用更大?——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的中观高频变量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投资有哪些财税支持?——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十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投资有哪些金融支持?——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十一 [ 4 ] 城市更新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为什么城市更新值得重点关注?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是地产投资的强变量——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有哪些投资类型?——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可以拉动多少地产投资?——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谁来干?——城市更新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资金从哪来?——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五 [ 5 ] “新能源+”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从新能源到“新能源+”——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一 【浙商策略】产业新能源化带来的价值重估——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二 【浙商电子】“新能源+”重构供应链,重视能源产业链全方位机遇——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三 【浙商化工】新能源大背景下,化工行业的“立”与“变”——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四 【浙商交运建筑|匡培钦】赋能、节能、产能,建筑工程行业三层次助力新能源+——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五 【浙商机械 邱世梁‖王华君】聚焦“发电端”低碳、“用电端”低碳——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六 【浙商汽车|王敬】“新能源+”驱动汽车行业迎历史性变局 ──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七 【浙商新材料|马金龙】供需错配难解,"新能源+"金属牛市在途——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八 【浙商|计算机田杰华/邱世梁】“数字新能源化”的两大变局——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全球碳中和如何拉动国内需求?——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 【浙商通信||张建民】重视储能温控赛道高成长机会——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一 【浙商中下盘余剑秋】把握时代机遇,紧抓科创北交十倍股——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二 【浙商宏观||李超】“新能源+”指数编制及其应用——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三 [ 6 ] 乌克兰冲突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为何成为地缘政治的冲突焦点?──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俄乌冲突如果失控对通胀有何影响?──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从美俄对抗共性经验看资产走势──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俄罗斯面临的SWIFT制裁影响几何?──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油价高点上调,节奏基本不变——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危机下美联储政策如何推进?——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危机下美国CPI何时见顶?——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七 [ 7 ] 房地产税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为什么房地产税需要关注?——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一) 【浙商宏观||李超】韩国“存量征收,阶梯税率”的房产税是怎样的?——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二) 【浙商宏观||李超】中国香港地区对我国房产税试点扩大借鉴意义有限——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三)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房地产税对我国有何启示?——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四) 【浙商宏观||李超】德国房产税意在财政创收而非地产调控——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五) 【浙商宏观||李超】日本房地产税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六) 【浙商宏观||李超】新加坡公有住房体制下的房产税征收力度弱——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七) 【浙商宏观||李超】全球房地产泡沫破裂与房产税是否有关——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八) [ 8 ] 碳中和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碳中和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使得能源投资逐渐转化为制造业投资——碳中和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带来哪些需求变化?——碳中和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供给侧影响几何?——碳中和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如何影响PPI和CPI?——碳中和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中国碳中和与欧美相比有何异同?——碳中和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绿色金融是否会带来投资机会——碳中和系列研究(七)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未来技术突破会怎样?——碳中和系列研究(八)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双控与大国关系缓和——碳中和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能源革命的指挥棒指向何方?——碳中和系列研究(十) [ 9 ] 共同富裕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收入分配改革是共同富裕重要抓手——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浙江共同富裕哪些值得关注?——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理解三次分配?——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消费?——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投资?——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从外贸视角看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三次产业?——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产业政策?——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从财政视角看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货币政策?——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十 [ 10 ] 反垄断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三轮反垄断浪潮均源自生产要素垄断——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为了公平还是效率?——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的方式有哪些?——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欧美日反垄断有什么差异?——反垄断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本轮反垄断全球如何演进?——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措施如何影响资产价格?——反垄断系列研究之六 [ 11 ] 2021年下半年宏观策略报告(股债双牛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信用收缩之后股债双牛(上篇) 【浙商宏观||李超】信用收缩之后股债双牛(下篇) 【浙商宏观||李超】降准再议股债双牛 【浙商宏观||李超】下半年财政发力为何要到年底? 【浙商宏观||李超】核心宏观分歧十问十答 【浙商宏观||李超】今明两年宏观政策如何衔接? 【浙商宏观||李超】下半年投资机会来自哪些对冲政策? 【浙商宏观||李超】国常会传达了哪些信息? 【浙商宏观||李超】信用收缩之后股债双牛(PPT版) 【浙商宏观||李超】信贷宽松是否代表信用宽松?——解答市场近期四个核心关切 [ 12 ] 货币政策宽松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下半年是否会有降息?——货币政策宽松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下半年是否还有降准?——货币政策宽松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从人行半年度会议看定向降息——货币政策宽松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7月外储:不必担忧联储收紧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扰动——货币政策宽松系列研究(四) [ 13 ] 信用收缩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3月金融数据:信用全面收缩的开始 【浙商宏观||李超】稳定宏观杠杆率需要多少社融增速?——信用收缩系列报告(一) 【浙商宏观||李超】非标如何收缩?——信用收缩系列报告(二) 【浙商宏观||李超】政府债如何收缩——信用收缩系列报告(三) 【浙商宏观||李超】企业债券如何收缩——信用收缩系列报告(四) 【浙商宏观||李超】表内信贷如何收缩?——信用收缩系列报告(五) 【浙商宏观||李超】5月金融数据:信用收缩进行时 [ 14 ] 再通胀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2021年从再通胀到信用收缩 【浙商宏观||李超】油价掩盖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人民币汇率升值掩盖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海外还有哪些商品价格将持续上行?——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出口产业链带动了哪些价格上涨——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疫苗广泛应用是推动还是抑制全球通胀?——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CPI转负是通缩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拉闸限电对物价的影响——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的房地产热潮会持续推升通胀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什么因素会导致通胀持续超预期——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财政刺激方案会持续提升通胀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 【浙商宏观||李超】民主党横扫两院会改变美国的通胀节奏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一 【浙商宏观||李超】拉尼娜会持续带动农产品价格上行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二 【浙商宏观||李超】TIPS隐含美国通胀到了多少?——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三 【浙商宏观||李超】一线城市房价还会涨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四 【浙商宏观||李超】银价上涨为哪般?——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五 【浙商宏观||李超】再通胀:让子弹再飞一会——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六 【浙商宏观||李超】比特币泡沫继续膨胀还是破裂?——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七 【浙商宏观||李超】新兴市场通胀拉响加息警报?——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八 【浙商宏观||李超】发达国家是否还会通胀预期自我实现?——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九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通胀是否会持续超预期?——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二十 【浙商宏观||李超】气候异常对通胀和经济影响几何?——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二十一 [ 15 ] 房地产长效机制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集中供地政策缘何频频调整?──房地产长效机制系列研究一 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简介 免 责 声 明 | 行业的投资评级: 以报告日后的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于沪深300指数的涨跌幅为标准,定义如下: 1、看好 :行业指数相对于沪深300指数表现+10%以上; 2、中性 :行业指数相对于沪深300指数表现-10%~+10%以上; 3、看淡 :行业指数相对于沪深300指数表现-10%以下。 我们在此提醒您,不同证券研究机构采用不同的评级术语及评级标准。我们采用的是相对评级体系,表示投资的相对比重。 建议:投资者买入或者卖出证券的决定取决于个人的实际情况,比如当前的持仓结构以及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投资者不应仅仅依靠投资评级来推断结论 法律声明及风险提示 本报告由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复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Z39833000)制作。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我们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机构(以下统称“本公司” )对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没有将变更的信息和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 本报告仅供本公司的客户作参考之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 本报告仅反映报告作者的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司的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本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公司、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版权均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发布、传播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经授权刊载、转发本报告或者摘要的,应当注明本报告发布人和发布日期,并提示使用本报告的风险。未经授权或未按要求刊载、转发本报告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本公司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浙商证券研究所 上海总部地址:杨高南路729号陆家嘴世纪金融广场1号楼25层 北京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8号富华大厦E座4层 深圳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广电金融中心33层 邮政编码:200127 电话:(8621)80108518 传真:(8621)80106010 浙商证券研究所:http://research.stocke.com.cn 文章内容源自8月12日外发的报告《7月金融数据:M2与社融再现背离》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