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山证新股】新股周报:半导体、核心软件引领科创板新股,海光信息公开发行(2022.8.8-2022.8.12)

【山证新股】新股周报:半导体、核心软件引领科创板新股,海光信息公开发行(2022.8.8-2022.8.12)

作者:微信公众号【山西证券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2-08-07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山西证券《【山证新股】新股周报:半导体、核心软件引领科创板新股,海光信息公开发行(2022.8.8-2022.8.12)》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山证新股 内容摘要: 半导体、核心软件等引领科创板新股,结构性化特征显著 上周A股市场9只新股上市,2022年1月至今A股市场共计上市新股189只(除北交所),以开板日收盘价计算至今涨幅均值-1.82%(前值-3.98%)。录得正涨幅的新股62只(前值56只),平均正涨幅43.18%(前值39.46%);录得负涨幅的新股120只(前值118只),平均负涨幅-25.12%(前值-24.7%)。周涨幅来看,已开板新股周内共有86只股票录得正涨幅(占比46.2%,前值55.4%),其中,华大九天、智立方、德明利、龙芯中科、国博电子、东微半导、天岳先进、希荻微、拓荆科技-U、荣昌生物、国芯科技、华海清科等周涨幅超过20%。新股市场活跃度继续下滑,但科创板整体板块活跃度提升,科创50指数录得新高,今年以来A股上市开板至今涨幅为正的科创板股票占比66.13%(前值66.07%)。4月上市的科创板优质新股依然是本轮行情的主角,今年上市且开板新股中,开板后涨幅超过40%的新股24只,其中4月份上市新股有11只,当中9只为科创板新股。新股市场总体呈现出结构化特征。一方面,开板股票周内涨幅为正的股票数量及占比环比下降,但是涨幅排名靠前的股票的数量及涨幅环比增加较多;另一方面,行业呈现结构性特征,周内半导体行业的股票活跃度大幅提升。 科创板及创业板新股8月观测指标较7月上升,样本量较少也有影响 截至周五(2022/8/5),科创板8月份首发PE(摊薄)74.62倍,较7月份(58.71倍)上升;科创板8月份新股首日涨幅57.81%,较7月份(16.2%)上升;科创板8月份新股首日开板估值(TTM-PE,月度中位数)130.44倍,较7月份(54.99倍)上升较多。创业板8月份首发PE(摊薄)34.23倍,较7月份(45.01倍)上升;创业板8月份新股首日涨幅101.92%,较7月份(53.73%)上升;创业板8月份新股首日开板估值(TTM-PE,月度中位数)52.53倍,较7月份(49.1倍)上升。进入8月份,新股市场结构化特征比较明显,8月份科创板及创业板的首发PE(摊薄)、新股首日涨幅、新股首日开板估值(TTM-PE,月度中位数)较7月份有明显上升,数据样本量较少会影响到观察结果的公允性,后续需要持续观察。 投资建议: 2022年已上市重点新股(上市时间倒序):建议重点关注广立微(EDA软件与WAT测试设备)、华大九天(EDA工具)、国博电子(T/R组件、射频模块等)、中无人机(翼龙系列无人机系统)、龙芯中科(龙芯处理器及配套芯片)、华海清科(半导体化学机械抛光(CMP)设备)、昱能科技(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组件设备)、思特威(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纳芯微(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含车规级)、拓荆科技-U(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唯捷创芯-U(射频功率放大器模组(PA模组))、中复神鹰(碳纤维材料)、长光华芯(半导体激光芯片)、和元生物(基因治疗CDMO)、华秦科技(隐身及伪装材料)、东微半导(高压超级结MOSFET)、晶科能源(太阳能光伏组件)、天岳先进(碳化硅衬底)。 待上市重点新股:海光信息(CPU及DCU)、联影医疗(高端医学影像设备(MR、CT等))、源飞宠物(宠物牵引用具、宠物零食等)、帝奥微(信号链模拟芯片和电源管理模拟芯片)。 风险提示:新股大幅波动的风险;新股业绩不达预期的风险;系统性风险。 正文: 1. 近端新股的观察与思考 上周A股市场9只新股上市,2022年1月至今A股市场共计上市新股189只(除北交所),以开板日收盘价计算至今涨幅均值-1.82%(前值-3.98%)。录得正涨幅的新股62只(前值56只),平均正涨幅43.18%(前值39.46%);录得负涨幅的新股120只(前值118只),平均负涨幅-25.12%(前值-24.7%)。 周涨幅来看,已开板新股周内共有86只股票录得正涨幅(占比46.2%,前值55.4%),其中,华大九天、智立方、德明利、龙芯中科、国博电子、东微半导、天岳先进、希荻微、拓荆科技-U、荣昌生物、国芯科技、华海清科等周涨幅超过20%;菲沃泰、晶华微、铖昌科技、华秦科技、臻镭科技、中亦科技、万控智造、斯瑞新材、英集芯、超卓航科、峰岹科技、中无人机、创耀科技、思特威-W、聚赛龙、奥比中光-UW、佳缘科技等周涨幅超过10%。 上周新股市场活跃度继续下滑,科创板整体板块活跃度提升,科创50指数录得新高。今年以来A股上市开板至今涨幅为正的科创板股票占比66.13%(前值66.07%)。而4月上市的科创板优质新股依然是本轮行情的主角,今年上市且开板新股中,开板后涨幅超过40%的新股24只,其中4月份上市新股有11只,当中9只为科创板新股。新股市场总体呈现出结构化特征。一方面,开板股票周内涨幅为正的股票数量及占比环比下降,但是涨幅排名靠前的股票的数量及涨幅环比增加较多;另一方面,行业呈现结构性特征,周内半导体、核心软件等行业的股票活跃度大幅提升。 1.1 Wind近端次新股指数成份估值较创业板估值周环比上升 上周Wind近端次新股指数较创业板转为平价状态(比值为1.03,前值1.00,2014年以来范围区间0.6-1.6),周环比上升。Wind近端次新股指数成份估值中枢和创业板估值中枢(市盈率,TTM-PE中值)较之前一周上升,Wind近端次新股指数成份估值中枢(市盈率,TTM-PE中值)上升幅度更大。 1.2 科创板询价首发PE(摊薄)周环比上升而创业板周环比下降 截至周五(2022/8/5),科创板8月份首发PE(摊薄)74.62倍,较7月份(58.71倍)上升;创业板8月份首发PE(摊薄)34.23倍,较7月份(45.01倍)上升。具体来看,科创板海正生材、浩瀚深度、路维光电、汇成股份、联影医疗询价,海正生材、浩瀚深度、路维光电、汇成股份、联影医疗公布首发PE(摊薄)分别为100.18倍、48.67倍、70.31倍、78.92倍,8月份科创板首发PE(摊薄)74.62倍,较7月份有所上升;创业板远翔新材、易点天下、熵基科技询价,首发PE(摊薄)分别为32.06倍、34.23倍、43.44倍,8月份创业板首发PE(摊薄)34.23倍,较7月份下降。 1.3 科创板及创业板新股首日涨幅周环比上升 截至周五(2022/8/5),科创板8月份新股首日涨幅57.81%,较7月份(16.2%)上升。创业板8月份新股首日涨幅101.92%,较7月份(53.73%)上升。上周科创板菲沃泰、盟科药业、中微半导上市,首日涨幅57.98%、33.33%、82.11%,科创板8月份新股首日涨幅57.81%,较7月份上升;创业板北路智控、诺思格、快可电子、广立微、江波龙上市,首日涨幅-5.54%、14.11%、267.42%、155.78%、77.83%,创业板8月份新股首日涨幅101.92%,较7月份上升较多。 上周沪深主板弘业期货上市,未开板,沪深主板7月份新股首日涨幅84.3%,较6月份(114.95%)下降;北交所无新股上市。 1.4 科创板新股首日开板估值周环比上升 截至周五(2022/8/5),科创板8月份新股首日开板估值(TTM-PE,月度中位数)130.44倍,较7月份(54.99倍)上升较多。创业板8月份新股首日开板估值(TTM-PE,月度中位数)52.53倍,较7月份(49.1倍)上升。上周科创板菲沃泰、盟科药业、中微半导上市,菲沃泰和中微半导首日开板估值分别为231.06倍、29.81倍,科创板8月份新股首日开板估值130.44倍,较7月份上升;创业北路智控、诺思格、快可电子、广立微、江波龙上市,首日开板估值分别为37.73倍、52.53倍、110.02倍、481.14倍、42.11倍,创业板8月份新股首日开板估值52.53倍,较7月份上升。 上周沪深主板弘业期货上市,未开板,沪深主板7月份首日开板估值38.82倍,较6月份(40.35倍)下降;北交所无新股上市。 2. 近端已上市重点新股推荐 2022年已上市重点新股,建议重点关注广立微(EDA软件与WAT测试设备)、华大九天(EDA工具)、国博电子(T/R组件、射频模块等)、中无人机(翼龙系列无人机系统)、龙芯中科(龙芯处理器及配套芯片)、华海清科(半导体化学机械抛光(CMP)设备)、昱能科技(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组件设备)、思特威(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纳芯微(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含车规级)、拓荆科技-U(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唯捷创芯-U(射频功率放大器模组(PA模组))、中复神鹰(碳纤维材料)、长光华芯(半导体激光芯片)、和元生物(基因治疗CDMO)、华秦科技(隐身及伪装材料)、东微半导(高压超级结MOSFET)、晶科能源(太阳能光伏组件)、天岳先进(碳化硅衬底)。 3. 待上市重点新股梳理 待上市新股建议重点关注海光信息、联影医疗、源飞宠物、帝奥微。 3.1 海光信息 公司成立于2014年10月,注册资本202,433.8091万元,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79亿元、10.22亿元、23.1亿元,增速分别为685.81%、169.53%、126.07%,年复合增速为146.85%;实现归母净利润-0.83亿元、-0.39亿元、3.27亿元,增速分别为33.22%、52.78%、935.65%。2022年1-6月,营业收入为25.3亿元(342.75%),归母净利润4.76亿元。经过公司估算2022年1-9月份,营业收入36.7亿元~40.8亿元(+170%~200%),归母净利润5.6亿元~6.4亿元(+591%~690%)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研发、设计和销售应用于服务器、工作站等计算、存储设备中的高端处理器,海光通用处理器(CPU)产品广泛应用于电信、金融、互联网、教育、交通等重要行业或领域,海光协处理器(DCU)广泛应用于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商业计算等应用领域。海光CPU是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2021年海光通用处理器(CPU)销售收入占比89.66%(7000系列、5000系列、3000系列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65.01%、8.30%、16.34%)、海光DCU(8000系列)销售收入占比10.34%。 国产CPU和GPGPU市场空间广阔、未来发展可期 根据公司招股书数据,2020年中国x86 CPU芯片出货量为698.1万颗,假设2021年至2025年路数分布情况与2020年保持一致,则2021年芯片出货量将增长9.1%,2022年至2025年将保持9.0%左右的增长,预计在2025年芯片可以达到1,066.2万颗,x86 CPU芯片未来在我国仍会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未来几年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将保持年均40%至50%的增长速度,2024年或将达到785亿元。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进步会带动应用场景向多元化方向发展,GPGPU通用性好和软件生态系统完善的优势会进一步展现出来,预期能够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占据较大比例的市场份额。 国产CPU企业逐步崛起,国产GPU企业亟待机遇 在CPU领域,x86架构服务器CPU是当前主流架构,2020年在全球服务器市场中销量占比超过97%,代表性国际厂商为Intel和AMD,IDC数据显示2020年两家合计市场份额超过95%,并且Intel产品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除公司以外,海思半导体、龙芯中科、上海兆芯、天津飞腾、成都申威等也是重要的国内处理器厂商。2020年公司CPU产品销售量约占总体市场份额的3.75%,并占据了国产x86服务器处理器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在GPU领域,国际GPU市场主要被NVIDIA和AMD占据,公司、海思半导体、寒武纪等国内厂商在营收规模、综合技术积累等方面与国际集成电路设计龙头企业有一定差距,随着人工智能 应用逐步成熟国内人工智能芯片企业或将迎来快速发展机会。 公司未来发展主要依托优质产业链、优异的产品生态以及持续的产品研发 第一,公司产品已经得到国内行业用户的广泛认可,逐步开拓了浪潮、联想、新华三、同方等国内知名服务器厂商,开发了多款基于海光处理器的服务器,有效地推动了海光高端处理器的产业化。公司利用其高端处理器在功能、性能、生态和安全方面的独特优势,联合整机厂商、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系统集成商和行业用户,建立了基于海光高端处理器的产业链。第二,公司主动融入国内外开源社区,积极向开源社区提供适用于海光CPU、海光DCU的适配和优化方案,保证了海光高端处理器在开源生态的兼容性。目前,海光CPU支持国内外主流操作系统、数据库、虚拟化平台或云计算平台,能够有效兼容目前存在的数百万款基于x86指令集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海光DCU兼容“类CUDA”环境,软硬件生态丰富。第三,公司秉承“销售一代、验证一代、研发一代”的策略持续进行新产品研发,目前海光CPU系列产品海光三号已经完成实验室验证、海光四号处于研发阶段,海光DCU系列产品深算二号也处于研发阶段。 A股可比公司与估值 国内可比A股已上市公司主要包括:澜起科技(688008.SH)、寒武纪(688256.SH)、北京君正(300223.SZ)、龙芯中科(688047.SH)。 风险提示:无法继续使用授权技术或核心技术积累不足的风险;被列入美国《出口管制条例》“实体清单”相关风险;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较高导致的无形资产减值风险;关联交易占比较高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等。 3.2 联影医疗 公司成立于2011年3月,注册资本72,415.7988万元,控股股东为联影集团,实际控制人为薛敏。 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9.79亿元、57.61亿元、72.54亿元,增速分别为46.43%、93.36%、25.91%,年复合增速为56.03%;实现归母净利润-0.74亿元、9.03亿元、14.17亿元,增速分别为41.53%、1328.13%、56.96%。经过公司估算2022年1-6月,营业收入为37.02亿元~41.65亿元(+20%~35%),归母净利润7.44亿元~8.74亿元(+15%~35%)。 公司是目前国内新增医疗影像设备市场份额领先的企业,主要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性能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产品、生命科学仪器及医疗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公司产品自上市以来已入驻全国近900家三甲医院,其中全国排名前10的医疗机构均为公司用户,排名前50的医疗机构中公司用户达49家。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及放射治疗设备是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2021年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及放射治疗设备销售收入占比91.32%(CT、MR、MI、XR、RT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47.17%、21.08%、14.34%、6.80%、1.93%)、维修及技术服务销售收入占比6.06%、软件销售收入占比1.16%、其他业务销售收入占比1.47%。 在市场需求及政策红利驱动下,国内医学影像设备市场空间较大 根据灼识咨询预测数据,2022-2024年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约为584.6亿元、637.2亿元、692.6亿元。从细分子行业的市场规模来看,2022-2024年我国磁共振成像系统(MR)市场规模约为112.4亿元、125.6亿元、139.5亿元;X 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市场规模约为161.6亿元、176.0亿元、191.0亿元;X 射线成像系统(XR)市场规模约为129.0亿元、136.8亿元、145.2亿元;PET/CT(属于分子影像系统(MI))市场规模约为18.6亿元、21.8亿元、25.3亿元;超声设备市场规模约为122.0亿元、132.7亿元、143.9亿元;放射治疗设备(RT)市场规模约为38.1亿元、40.9亿元、43.7亿元。 国产医学影像设备逐步实现弯道超车,进口垄断格局有望改变 在高端医学影像设备领域,公司的主要竞争者是GE医疗、西门子医疗、飞利浦医疗等国际厂商,但目前进口垄断的格局正在改变。一方面,公司的产品线覆盖范围已与国际厂商基本一致,并且在320排/640层的CT产品以及AFOV>120cm的PET/CT产品上存在一定优势;另一方面,公司产品在国内新增设备市场份额领先,按2020年度国内新增台数口径,公司MR、CT、PET/CT、PET/MR及DR产品排名均处在行业前列。其中MR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1.5T及3.0T的MR分别排名第一和第四;CT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64排以下CT排名第一、64排及以上CT排名第四;PET/CT及PET/MR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均排名第一;DR及移动DR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一。 公司未来发展主要依托新产品推出、核心部件自主可控以及海外市场发展 第一,公司围绕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线,产品涵盖MR、CT、XR、PET/CT、PET/MR等诊断产品,常规RT、CT引导的RT等放射治疗产品和动物MR、动物PET/CT等生命科学仪器,可满足从临床前科研到诊断再到治疗的需求,公司正在对XR产品线中的DSA产品和超声产品线积极布局,预计将逐步获批。第二,公司构建了贯穿技术、产品与软件的垂直创新体系,围绕各产品线核心部件开展核心技术研发,目前自研比例位居行业前列,各产品线主要核心部件均实现自研自产。公司将持续高度重视核心零部件及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进一步提升公司各系列产品的自研比例,为公司实现全线产品及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提升创新自由度奠定坚实基础。第三,公司高度重视海外市场的拓展和销售工作,已在美国、日本、欧洲、非洲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实现销售。2019-2021年公司境外实现销售收入由9,881.85万元增至51,114.82万元(按终端客户装机所在地统计),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由3.37%增至7.15%,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A股可比公司与估值 国内可比A股已上市公司主要包括:万东医疗(600055.SH)、迈瑞医疗(300760.SZ),由于万东医疗暂无wind一致预测,故不在表中列示。 风险提示:与国际巨头相比规模偏小、品牌影响力有限;实施集中采购的政策风险;贸易摩擦及地缘政治风险。 3.3 源飞宠物 公司成立于2004年9月,注册资本10225万元,庄明允先生直接持有公司37.41%股权,是公司控股股东。庄明允、朱晓荣与庄明超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78.42%,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15亿元、6.08亿元、10.69亿元,增速分别为18.47%、18.17%、75.71%,年复合增速为44.09%;实现归母净利润0.55亿元、0.83亿元、1.37亿元,增速分别为-12.59%、51.51%、64.46%,年复合增速为57.85%。经过公司估算2022年1-6月,营业收入为5.75亿元~6.46亿元(+20%~35%),归母净利润0.85亿元~0.95亿元(+31%~47%)。 公司专注于宠物用品和宠物零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宠物牵引用具、宠物注塑玩具等宠物用品,狗咬胶等宠物零食等。公司目前已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宠物用品制造商,在宠物牵引用具领域具备优势地位,客户涵盖国际知名的专业宠物连锁店Petco、PetSmart、Pets at Home和大型连锁零售商Walmart、Target等。宠物牵引用具和宠物零食是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2021年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57.33%和32.99%。公司产品以ODM贴牌销售境外为主,2021年公司在北美、欧洲、南美、亚洲地区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73.63%、16.32%、4.95%、1.66%,境内收入占比仅为3.24%。 欧美等成熟的宠物市场预期稳步增长,国内宠物市场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020年全球宠物食品和宠物用品市场规模分别为1,036.21亿美元和401.77亿美元。美国、欧洲市场宠物消费起步早、市场成熟,家庭宠物渗透率分别约为67%和38%,两大市场合计占宠物食品市场和宠物用品市场的比例分别为67.93%和74.53%。美国宠物用品协会预计未来欧美发达国家的宠物市场规模将以5%左右的速度稳定增长,宠物食品及用品作为饲养宠物的刚需产品需求量也将不断增大。而国内宠物市场虽然发展时间较短,但增速远超全球。2010-2020年我国宠物食品市场规模由100亿元增至1108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27.19%;2010-2019年我国宠物用品市场规模由22.4亿元增至323.84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34.55%。对比欧美,国内家庭宠物渗透率仅17%,在单身人群以及老年人口增加的背景下,宠物饲养需求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与宠物食品市场相比,宠物用品市场更加分散 全球宠物食品市场较为集中,玛氏和雀巢占据了整个行业将近一半的市场规模;而国内的宠物食品市场集中度较低,并且以欧美品牌为主。全球宠物用品市场的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并且领先企业仍以国际品牌为主,2020年中央花园和宠物公司、德国拜耳、雀巢、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市场份额分别为3.8%、3.5%、3.1%、2.6%,位居市场前列;国内的宠物用品厂商较多,市场集中度较低,并且以中小型生产企业居多,国内同行业可比公司包括中宠股份(混合肉制品为主)、佩蒂股份(畜皮咬胶、植物咬胶为主)、天元宠物(猫爬架、宠物窝垫玩具为主)等,销售以境外销售和ODM产品占比较高,自主品牌销量较低。 公司未来发展主要依托全球化布局、优质客户以及产能扩张 第一,公司构建了全球化的研、产、销布局体系,其中研发分布在美国、上海子公司,销售分布在美国、上海、香港子公司,生产分布在浙江平阳县和柬埔寨,有利于形成稳定的产能和良好的交付能力、规避国际贸易政策变化的风险。第二,经过严格的资质认定,公司已经与宠物行业市场主要销售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客户稳定且粘性较高,有利于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客户需求、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有助于公司更好地拓展国内外优质客户资源。第三,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预计年产咬胶3,000吨、宠物牵引用具2,500万条产能提升等项目投产后,能够在缓解公司产能瓶颈、扩大生产规模优势、巩固和提升公司市场地位的同时推动自产产品比例的提升、扩大产品利润空间、增强企业盈利能力、提升公司市场核心竞争力。 A股可比公司与估值 国内可比A股已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天元宠物(A20382.SZ)、中宠股份(002891.SZ)、佩蒂股份(300673.SZ),由于天元宠物暂无wind一致预测,故不在表中列示。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风险,贸易、关税等政策对出口的影响,汇率波动风险,外协加工风险,境外子公司海外经营风险等。 3.4 帝奥微 公司成立于2010年2月,注册资本189,150,000元,实际控制人为鞠建宏和周健华。 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37亿元、2.48亿元、5.08亿元,增速分别为40.31%、81.15%、105.08%,年复合增速为92.74%;实现归母净利润0.03亿元、0.4亿元、1.65亿元,增速分别为131.34%、1482.24%、310.77%,年复合增速为706.19%。经过公司估算2022年1-6月,营业收入实现29,297.24万元(同比增长31.40%),归母净利润实现11,954.27万元(同比增长89.52%),扣非归母净利润实现11,098.36万元(同比增长82.34%)。 公司专注于从事高性能模拟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信号链模拟芯片和电源管理模拟芯片两大系列,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智能LED照明、通讯设备、工控和安防以及医疗器械等领域。公司已与WPI集团、文晔集团等行业内资深电子元器件经销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产品已进入众多知名终端客户的供应链体系,如OPPO、小米、山蒲照明、大华、海康威视、通力、华勤以及闻泰等。2021年电源类模拟芯片销售收入占比50.72%(转换器、DC/DC转换器、充电类产品、驱动产品、通用电源管理芯片、负载及限流开关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16.63%、11.62%、6.55%、5.56%、5.20%、5.16%)、信号链类模拟芯片销售收入占比49.28%(模拟开关器件、运算放大器芯片、大容量高速开关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34.57%、9.27%、5.44%)。 下游应用领域发展前景良好,模拟集成电路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信号链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等模拟集成电路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智能LED照明、通讯设备、工控和安防以及医疗器械等领域,近年来这些应用领域发展前景较好。以机顶盒市场为例,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的数据,2020年全球机顶盒市场需求估计为2.562亿台,预计2021年至202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4%,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2020年起全球模拟集成电路行业逐步回暖,根据WSTS估计,到2022年全球模拟集成电路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792.49亿美元,2020-202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33%。伴随5G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未来模拟集成电路行业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全球市场份额集中于部分国际巨头的格局延续,但本土企业正在崛起 目前,模拟集成电路全球市场份额集中于部分国际巨头。根据IC Insights数据统计,2020年全球前十大模拟集成电路供应商依次为德州仪器、亚德诺、思佳讯、英飞凌、意法半导体、恩智浦、美信、安森美半导体、微芯、瑞萨电子,合计占据全球市场约63%的市场份额。其中,德州仪器占全球的市场份额比例为19%,为行业的龙头企业,其拥有上万种芯片产品型号,涵盖各大应用领域。但是目前以公司为代表的本土模拟集成电路企业也在不断崛起,在某些产品领域甚至达到和超越了世界先进水平。譬如,公司生产的USB2.0/3.1元件、超低功耗及高精度运算放大器元件、LED照明半导体元件、高效率电源管理元件等多项产品均属于行业内前沿产品。 公司未来发展主要依托全产品线、优质客户以及人才积累 第一,公司具有全产品线优势,基本覆盖了模拟芯片的主要门类。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公司在模拟芯片的设计技术以及芯片的制造工艺和材料开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130/180nm BCD MOS工艺方面公司有成熟的模拟产品IP,有基于自主设计和优化的器件以及工艺经验。目前,公司产品市场覆盖了消费电子、智能LED照明、通讯设备、工控和安防以及医疗器械等诸多领域,未来还将继续拓展。第二,公司已与行业内资深电子元器件经销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进入了包括OPPO、小米、山蒲照明、大华、海康威视、通力、华勤以及闻泰等多家终端品牌客户的供应链体系,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拓展与新老客户在多领域的合作机会、缩短新领域产品验证周期、实现多类产品的销售协同。第三,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技术人才,目前已经组建了成熟稳定的研发和管理团队,配备了专业的应用工程师和实验室测试团队,团队核心成员均具有十年以上的从业经验,奠定了公司在模拟芯片整体技术解决方案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A股可比公司与估值 国内可比A股已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圣邦股份(300661.SZ)、思瑞浦(688536.SH)、芯朋微(688508.SH)、晶丰明源(688368.SH)、艾为电子(688798.SH)、力芯微(688601.SH)、希荻微(688173.SH)。 风险提示:与国际竞争对手在市场地位、整体技术实力、销售规模、产品种类规模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与国内可比上市公司在研发人员数量、研发投入金额等指标上存在一定差距;贸易摩擦可能导致采购成本上升的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 4. 风险提示 1.新股大幅波动风险; 2.新股业绩不达预期风险; 3.历史数据不能预测未来的风险; 4.系统性风险。 本报告分析师: 叶中正 执业登记编码:S0760522010001 邮箱:yezhongzheng@sxzq.com 李淑芳 执业登记编码:S0760518100001 邮箱:lishufang@sxzq.com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杨高南路799号陆家嘴世纪金融广场3号楼802室 太原市府西街69号国贸中心A座28层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林创路新一代产业园5栋17层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28号中海国际中心七层 http://www.i618.com.cn 敬 请 关 注 风险提示 分析师承诺: 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本人承诺,以勤勉的职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不曾因,不因,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受到任何形式的补偿。本人承诺不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执业过程中所掌握的信息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 免责声明: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所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本所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或其关联机构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可能持有或交易本报告中提到的上市公司所发行的证券或投资标的,还可能为或争取为这些公司提供投资银行或财务顾问服务。客户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本公司在知晓范围内履行披露义务。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否则,本公司将保留随时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依据《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规定特此声明,禁止我司员工将我司证券研究报告私自提供给未经我司授权的任何公众媒体或者其他机构;禁止任何公众媒体或者其他机构未经授权私自刊载或者转发我司的证券研究报告。刊载或者转发我司证券研究报告的授权必须通过签署协议约定,且明确由被授权机构承担相关刊载或者转发责任。 依据《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规定特此提示我司证券研究业务客户不要将我司证券研究报告转发给他人,提示我司证券研究业务客户及公众投资者慎重使用公众媒体刊载的证券研究报告。 依据《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规定》和《证券经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实施细则》规定特此告知我司证券研究业务客户遵守廉洁从业规定。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