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专题】多维度政策规划助力能源革命 ——策略+行业联合解读行业十四五规划·第十一期(电力设备)
(以下内容从申万宏源《【十四五专题】多维度政策规划助力能源革命 ——策略+行业联合解读行业十四五规划·第十一期(电力设备)》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多维度政策规划助力能源革命 ——策略+行业联合解读行业十四五规划·第十一期(电力设备) 王胜/林丽梅/王璐/刘雅婧 研究支持:郝丹阳 /主要内容/ 投资类: (1)电网投资:新基建+数字化。国家电网:加大智能电网升级改造投入,特高压建设结构性高增。十三五与十四五期间的总规划投资额相近,但特高压投资增速加快。南方电网:投资规模高增长,同样强调智能化输配电。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总投资额约6700亿元,相较于十三五期间增长36%,其中,配电网建设投资规划3200亿元,也是南方电网十四五期间的工作重点。 (2)储能:商业化初期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的规划思路是,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而到2030年才是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的阶段(如果简单对标,可能在十四五后期的储能才是2018-2019年的新能源车,十五五期间的储能可能是当前的光伏)。电化学储能空间最大(十四五期间五年累计增长32倍),但当前痛点是成本太高。政策提出十四五期间电化学储能的系统成本降低 30%以上。 (3)电源投资:有明确数字规划的是水电和核电:到2025 年,常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8 亿千瓦左右,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 万千瓦左右,累计增速分别约为12%和40%,但十四五规划中并未对风电和光伏的装机容量提出具体的数字要求(但我们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占比进行测算,每年风光约需125GW装机量)。另外,《“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总结了各类技术的生命周期,详见正文。 改革类:配售电改革:发电企业结构改变触发售电模式变迁;国有企业混改:吸引社会投资,完善统一大市场。最终形成的消费场景包括: To B: 鼓励新能源设备制造、汽车、IT 等企业提高绿色能源使用比例,生产绿色产品。加大认证采信力度,引导企业利用新能源等绿色电力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 To C: 加大绿色能源消费产品认证力度,鼓励各类用户购买新能源等绿色电力制造的产品。 To G: 提高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和公共机构绿色用能要求。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消费。 行业联合类: (1)智能光伏+:《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 年)》对于光伏零组件创新和系统融合做了详细规划。而在行业辐射方面,提到“要在绿色工业、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农业、乡村振兴及其它新型领域应用规模逐步扩大,形成稳定的商业运营模式,有效满足多场景大规模应用需求”。光伏+交通:鼓励光伏发电在公路服务区(停车场)、加油站、公路边坡、公路隧道、公交货运场站、港口码头、航标等导助航设施、码头趸船、海岛工作站点等领域的应用。光伏+建筑:到2025年,新建工业园区、新增大型公共建筑分布式光伏安装率达到50%以上;鼓励公共机构既有建筑等安装光伏或 太阳能热利用设施。光伏+农业:光伏屋顶&光伏大棚&光伏电站的推进。 (2)数字化:数字化空间目前处于投资基数小但增速高的阶段,例如, 2021年国网投资54亿元,同比增速22%,未来可能会继续加速。相关领域包括:推进油气领域的装备制造、工程建设、技术研发、信息服务等竞争性业务的市场化改革等。另外包括特种智能机器人与能源场景的融合、无人机巡检等。 (3)金融:《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中提出,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加大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对新能源项目的支持力度。研究探索将新能源项目纳入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支持范围。支持将符合条件的新能源项目温室气体核证减排量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配额清缴抵销。《“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出,支持将新型储能纳入绿色金融体系,推动设立储能发展基金,健全社会资本融资手段。 1关键词:数字、高质量、改革与大市场 1.1数字:电网投资匹配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 1.1.1 电网投资:新基建+数字化 国家电网:加大智能电网升级改造投入,特高压建设结构性高增。国家电网十四五规划提出总规划额约3500亿美元,这一数字与十三五规划的2.2万亿元人民币相差不大,但其中特高压投资预计超过年均5000亿元水平,十四五期间预计将有6%的结构性高增长。十三五期间(主要在2018年~2021年)规划建设特高压20条,目前十四五的规划规划建设38条,2022年预计将有13条的特高压开工。智能化改造方面,2021年国家电网公司在数字化设备和服务的总投资额约54亿元人民币,虽然体量不大,但同比增速高达22%,而向后看,我们判断这一细分方向会继续加速。 南方电网:投资规模高增长,同样强调智能化输配电。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总投资额约6700亿元,相较于十三五期间增长36%,其中,配电网建设投资规划3200亿元,也是南方电网十四五期间的工作重点。另外,在电源投资维度,十四五”期间南方五省区将新增风电、光伏规模1.15亿千瓦,抽水蓄能600万千瓦,推动新能源配套储能2000万千瓦,到2025年,南方五省区电源装机总规模达到6.1亿千瓦,非化石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分别提升至60%、57%。智能化建设方面,到2025年,35千伏及以上线路实现无人机智能巡检全覆盖。 1.1.2 储能:商业化初期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我们在十四五规划第一期报告中就提出,规划有其局限性,尤其在技术进步的细分领域往往存在规划的计划性和技术路线的非线性变化之间的矛盾。但是考虑到规划者在行业专业程度上比投资者更胜一筹,我们也能够从中获取一定的参考。对于储能:首先要明确当前储能的发展阶段。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的规划思路是,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而到2030年才是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的阶段(如果简单对标,可能在十四五后期的储能才是2018-2019年的新能源车,十五五期间的储能可能是当前的光伏)。 电化学储能空间最大,但当前痛点是成本太高。规模上,国家级十四五规划并没有给出明确数字,但国家电网提出力争到2030年公司经营区抽蓄电站装机由目前2630万千瓦提高到1亿千瓦(累计增长2.8倍),而电化学储能由300万千瓦提高到1亿千瓦(累计增长32倍)!当然,未来虽然是星辰大海,但当下也有发展痛点:成本。《“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出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 30%以上。装机量大幅提高+成本大幅降低双管齐下才能推动储能真正进入到规模化、市场化发展阶段。 储能的发展需要与调峰相结合,煤炭机组灵活性改造+抽水蓄能带来翻倍空间。 (1)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202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存量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在 “十四五”期间完成 2 亿千瓦(目前全国煤电总装机容量约11亿千瓦),改造完成后增加系统调节能力3000—4000 万千瓦,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煤电机组的作用也将从基础负荷向灵活“备胎”过渡。 (2)抽水蓄能: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分别翻番。根据国际水电协会(IHA)发布的2021 全球水电报告,截至2020 年底,全球抽水蓄能装机规模为1.59 亿千瓦,占储能总规模的 94%。目前我国已投产抽水蓄能电站总规模 3249 万千瓦,根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 2025 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6200 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投产总规模 1.2 亿千瓦左右,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都将有翻倍空间。抽水蓄能的翻倍空间能够撬动多少投资?假设抽水蓄能单瓦的价格约6块钱,十四五期间新增约30GW对应1800亿元的总投资额。 1.2高质量: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电源投资 1.2.1 电源投资未来增速有多高? 清洁能源装机量有何预期?在《“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提到十三五期间,常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3.4 亿千瓦、2.8 亿千瓦、2.5 亿千瓦、0.5 亿千瓦。到2025 年,常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8 亿千瓦左右,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 万千瓦左右,累计增速分别约为12%和40%,但十四五规划中并未对风电和光伏的装机容量提出具体的数字要求(但我们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占比进行测算,每年风光约需125GW装机量)。 对应的投资额有多少?(1)核电:2022年我国已新核准六台核电机组,每台百万级千瓦的第三代核电机组的总投资约为200亿元,这意味着2022年六台核电机组的总投资高达1200亿元(对比前文,抽水蓄能十四五期间虽然增速翻倍,但总投资额一共1800亿元左右)。(2)光伏风电:单瓦4元*125GW,约拉动每年5000亿左右投资额。2021年中国电源完成投资额度5530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清洁能源占比达90%。而2022年核电加光伏风电的投资额就达到约6200亿元,同比增速约12%。我们预计十四五中后期,电源投资还要继续加速投资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能源结构安全,电源投资增长水平可能持续上行。 1.2.2 能源领域的技术生命周期? 《“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是兼顾“星辰大海”和“脚踏实地”的规划。规划对于未来中国的能源体系做了展望,但与此同时也对各类技术在十四五期间的进展做出非常详细的规划。其中按照技术类型可以分为先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综合利用技术、新型电力系统及其支撑技术、安全高效核能技术、绿色高效化石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和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五类,根据技术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2025前已经进入推广应用阶段、2025年进入示范试验阶段但未推广应用和2025年尚在集中攻关三类。对于投资者而言,我们更加建议关注2025前已经进入推广应用阶段,商业模式已经初步探索、现金流已经初步具备的细分方向,具体见后文表格。 先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综合利用技术:我国目前水电发展已经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后续关注水电的灵活调峰作用以及水电公司在水风光一体化方面的开发。光伏电池最值得关注的还是提高转化效率(政策原文:持续提升p 型晶硅电池转换效率,开展n 型TOPCon、HJT、IBC 等高效电池的研发与产业化),实现低成本高质量发展。另外,氢能也是值得关注的方向,但是在规划中基本都没有进入到推广应用阶段。十四五期间可能“卖铲人”先行,氢能设备制造商可能率先出现机遇。 新型电力系统及其支撑技术:过去我们的电力系统是供给响应需求,而新型电力系统由于供给端增加了风电光伏,也就对电网消纳提出了机制改革的需求。技术上,新型电力系统需要数字化升级,而机制上,则需要看到一定的改革(例如峰谷价差、以及与之对应的虚拟电厂等)来实现需求侧响应发电侧的波动。 安全高效核能技术:目前我国的核电站主要是沿海大型机组,内陆电站存在一定的风险。后续关注小型电站的发展(体量只有大型电站的十分之一),不仅可以用来发电,还可以用来做海水淡化,城市的冷热电三联供等等。 绿色高效化石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碳减排的第一阶段是天然气代替煤炭,第二阶段才是风光储能的发展。这里我们建议关注天然气的发展。《“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提到,到2025年,全国集约布局的储气能力达到 550亿~600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消费量的比重约13%。 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这里偏电网投资,可以参考1.1部分的内容。 1.3改革与大市场:完善电力市场 1.3.1 配售电改革:发电企业结构改变触发售电模式变迁 发电企业结构改变,触发配售电模式变迁。例如市场关注度比较高的“隔墙售电”。过去大型火电/水电机组通过电网调度进行输配电,但伴随着分布式能源占比的上升,市场探索通过配电网将电力直接销售给周边的能源消费者(而非先卖给电网)的方式。例如,很多企业也在这个背景下从单一能源业务发展为综合能源业务提供商。再例如,天然气企业也在积极变革。有一些天然气企业过去给工商用户供天然气,现在给企业做光伏屋顶,并且以比火电更低的价格售电。这样既实现了绿电的应用,也享受了绿电的经济优惠。 而在制度上,我们也看到《浙江省“十四五”新型电力系统试点建设方案》当中以及提到:“创新体制机制。试点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自发自用、余量上网,鼓励支持分布式发电(包括储能发电)、新能源发电等试点项目就近将电力销售给周边的电力用户”。 另外的制度改革包括:(1)建立健全电网企业代理购电机制,有序推动工商业用户直接参与电力市场。(2)支持新能源项目与用户开展直接交易,鼓励签订长期购售电协议,电网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协议执行。(3)开展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推动绿色电力在交易组织、电网调度、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体现优先地位,为市场主体提供功能健全、友好易用的绿色电力交易服务。 1.3.2 国有企业混改:吸引社会投资,完善统一大市场 积极稳妥深化能源领域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吸引社会投资进入能源领域。按照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的要求,鼓励煤电企业与新能源企业开展实质性联营。电和气是天然垄断行业,目前我们也会做一些市场化改革,思路是“管住中间放开两端”,输配端由国有企业(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国家油气管网集团)做好成本加成的回报率控制,其他环节有序开放给社会资本。例如LNG接受站,中国有20-30座LNG接收站,其中6-7座由油气管网控股并租赁给第三方,允许民营企业进入。能源领域统一大市场建设需要国网省网的公平开放。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深化油气管网建设运营机制改革,引导地方管网以市场化方式融入国家管网公司,支持各类社会资本投资油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制定完善管网运行调度规则,促进形成全国“一张网”。 1.3.3 用户侧消费:to G/to B/to C To B: 鼓励新能源设备制造、汽车、IT 等企业提高绿色能源使用比例,生产绿色产品。加大认证采信力度,引导企业利用新能源等绿色电力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 To C: 加大绿色能源消费产品认证力度,鼓励各类用户购买新能源等绿色电力制造的产品。 To G: 提高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和公共机构绿色用能要求。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消费。 2.行业辐射图:智能光伏带动农业和新基建,金融服务新能源发展 2.1智能光伏+ 《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 年)》对于光伏零组件创新和系统融合做了详细规划。而在行业辐射方面,提到“要在绿色工业、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农业、乡村振兴及其它新型领域应用规模逐步扩大,形成稳定的商业运营模式,有效满足多场景大规模应用需求”。 光伏+交通:鼓励光伏发电在公路服务区(停车场)、加油站、公路边坡、公路隧道、公交货运场站、港口码头、航标等导助航设施、码头趸船、海岛工作站点等领域的应用。探索光伏和新能源汽车融合应用路径。交通多式联运在能源领域也有重要应用。新建煤矿项目优先采用铁路、水运等清洁化煤炭运输方式。推动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鼓励重载卡车、船舶领域使用 LNG 等清洁燃料替代,加强交通运输行业清洁能源供应保障。 光伏+建筑:鼓励在各种类型、各类场景的光伏发电基地建设中采用基于智能光伏的先进光伏产品。开展以智能光伏系统为核心,以储能、建筑电力需求响应等新技术为载体的区域级光伏分布式应用示范。到2025年,新建工业园区、新增大型公共建筑分布式光伏安装率达到50%以上;鼓励公共机构既有建筑等安装光伏或太阳能热利用设施。 光伏+农业:光伏屋顶&光伏大棚&光伏电站的推进。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力度支持农民利用自有建筑屋顶建设户用光伏,要建成1000 个左右光伏示范村。积极推进乡村分散式风电开发。推动有条件地区在农业设施棚顶安装太阳能组件发电棚下开展农业生产,将光伏发电与农业设施有机结合。促进农民增收继续开展村级电站和农村户用电站建设,优先支持脱贫地区建设村级光伏帮扶电站。 2.2数字化融合 就数字化空间而言,目前处于投资基数小但增速高的阶段,例如, 2021年国网投资54亿元,同比增速22%,未来可能会继续加速。相关领域包括:推进油气领域的装备制造、工程建设、技术研发、信息服务等竞争性业务的市场化改革等等。另外,我们在相关十四五规划中,除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对新能源发展的促进作用外,还看到了一些细分领域的完善: 机器人:特种智能机器人与能源场景的融合。《“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中专门强调了研究面向能源厂站建设、巡检、检测、清理等领域工程应用的机器人运动控制、极限环境下机器人本体适应、复杂作业空间高精度定位、复合自动化检测等机器人控制技术,开发智能路径规划、复杂机动反馈控制等机器人交互技术,为能源厂站的智能运维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无人机:到2025年,35千伏及以上线路实现无人机智能巡检全覆盖。电网端无人机应用空间大:长距离输配电可以靠传感器判断状态进行检修,但无人机可以为快速定点检修提供重要工具。 2.3金融支持 如果去翻阅银行上市公司的年报,会发现从2021年起,多家上市公司年报中均不断提及其在绿色金融领域的进展。《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中也提出,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合理界定新能源绿色金融项目的信用评级标准和评估准入条件。加大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对新能源项目的支持力度。研究探索将新能源项目纳入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支持范围。支持将符合条件的新能源项目温室气体核证减排量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配额清缴抵销。《“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出,支持将新型储能纳入绿色金融体系,推动设立储能发展基金,健全社会资本融资手段。 3.量化指标及技术路线图 图1:2025年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主要目标 资料来源:《“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申万宏源研究 图2:能源多领域技术路线图 资料来源:《“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申万宏源研究 精彩回顾 大势研判&政策研究 泛中国资产走向更广阔天地——ETF互联互通开闸影响分析 【申万宏源策略】晨曦微露又阴雨——2022年夏季A股投资策略 心向光明——以一季报为线索,2022年A股方向、结构再展望 攻守兼备,高分红在当下的独特魅力 已“浴火”,待“重生”——2022年春季A股投资策略概要 各大部委跟进金融委会议,券商迎“降准”——申万宏源策略结算备付金比例下调点评 遍历地方政府两会工作报告寻找稳增长发力点 ——申万宏源策略地方政府两会专题报告 与短期市场生物钟一致,思考三个中期问题 行业比较 【22Q2公募“固收+”基金持股分析】固收+基金持股更偏低估值、大市值 【22Q2公募基金持股分析】电力设备持仓占比触碰20%阈值,医药持仓占比创新低 “外衰退内恢复”下,复工复产从生产向内需渗透——2022年三季度行业比较投资策略 升级供给、开拓需求,机器人未来五年或迎来翻倍空间——策略+行业联合解读行业十四五规划·第十期(机械军工) 当前市场普遍预期净利润增速将在Q2提前触底——A股2022年一季报&2021年年报分析总结 持仓变动与市场不同步,预期差显著——22Q1公募基金持股分析 风险偏好已持续一年维持高位,开始向低估值因子切换——21Q4A股公募基金持股分析 基本面尚未出清,关注韧性需求——2022年春季行业比较投资策略 【十四五系列】零售社服“供给侧”发力,打造现代消费新风尚——策略+行业联合解读行业十四五规划·第二期(零售社服) 【十四五系列】交通强国离不开数字化、立体化建设——策略+行业联合解读行业十四五规划·第一期(交运) 行业ETF是“越跌越买”吗? 复盘:人民币四次贬值期间的A股市场表现 资产配置 日元贬值能否持续?市场影响几何?——全球资产配置热点聚焦之十四 On the Edge——2022年下半年全球资产配置投资策略 欧洲激进加息,有哪些“危”与“机”?——全球资产配置热点聚焦之十五 5月海外波动如何影响中国市场资金流向? 油价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何时落下?——全球资产配置热点聚焦系列报告之十二 4月发达股市资金首次转向流出——全球资产配置资金流向月报(2022年4月) 美国个人养老金准入、账户安排与产品设计有哪些经验借鉴? 制度突破助力养老金入市,金融机构发力空间巨大 中美利差收窄,市场影响几何? 美元流动性紧张对港股的压制何时消退? 70年代Great Stagflation资产价格再回顾? 俄乌局势与加息考验下,美股是否跌出性价比? 加息预期快速发酵下全球资金流动有何变化? 主题研究 微观视角:ESG评级高低对上市公司影响几何? 绿色债券全景图:利率优势驱动规模扩张,产品化潜力巨大 全球ESG投资概览:中心转至美国、被动基金崛起 特斯拉被剔出标普500 ESG指数的原因是什么? 见微知著——策略龙头复利回报体系构建 方兴未艾:全面梳理A股ESG指数、基金 【经典重温】ESG:评级结果拆解+股票池构建 【经典重温】十大A股ESG评级机构:什么背景?有何特色? 【经典重温】欧盟ESG信披制度:环保压倒一切 【经典重温】沪深港ESG信披现状:数据看全貌、案例看细节 【经典重温】沪深港ESG信披制度详解:定性定量、各有所长 【经典重温】东西方对ESG定义不同,绿色金融是交
多维度政策规划助力能源革命 ——策略+行业联合解读行业十四五规划·第十一期(电力设备) 王胜/林丽梅/王璐/刘雅婧 研究支持:郝丹阳 /主要内容/ 投资类: (1)电网投资:新基建+数字化。国家电网:加大智能电网升级改造投入,特高压建设结构性高增。十三五与十四五期间的总规划投资额相近,但特高压投资增速加快。南方电网:投资规模高增长,同样强调智能化输配电。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总投资额约6700亿元,相较于十三五期间增长36%,其中,配电网建设投资规划3200亿元,也是南方电网十四五期间的工作重点。 (2)储能:商业化初期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的规划思路是,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而到2030年才是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的阶段(如果简单对标,可能在十四五后期的储能才是2018-2019年的新能源车,十五五期间的储能可能是当前的光伏)。电化学储能空间最大(十四五期间五年累计增长32倍),但当前痛点是成本太高。政策提出十四五期间电化学储能的系统成本降低 30%以上。 (3)电源投资:有明确数字规划的是水电和核电:到2025 年,常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8 亿千瓦左右,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 万千瓦左右,累计增速分别约为12%和40%,但十四五规划中并未对风电和光伏的装机容量提出具体的数字要求(但我们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占比进行测算,每年风光约需125GW装机量)。另外,《“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总结了各类技术的生命周期,详见正文。 改革类:配售电改革:发电企业结构改变触发售电模式变迁;国有企业混改:吸引社会投资,完善统一大市场。最终形成的消费场景包括: To B: 鼓励新能源设备制造、汽车、IT 等企业提高绿色能源使用比例,生产绿色产品。加大认证采信力度,引导企业利用新能源等绿色电力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 To C: 加大绿色能源消费产品认证力度,鼓励各类用户购买新能源等绿色电力制造的产品。 To G: 提高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和公共机构绿色用能要求。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消费。 行业联合类: (1)智能光伏+:《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 年)》对于光伏零组件创新和系统融合做了详细规划。而在行业辐射方面,提到“要在绿色工业、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农业、乡村振兴及其它新型领域应用规模逐步扩大,形成稳定的商业运营模式,有效满足多场景大规模应用需求”。光伏+交通:鼓励光伏发电在公路服务区(停车场)、加油站、公路边坡、公路隧道、公交货运场站、港口码头、航标等导助航设施、码头趸船、海岛工作站点等领域的应用。光伏+建筑:到2025年,新建工业园区、新增大型公共建筑分布式光伏安装率达到50%以上;鼓励公共机构既有建筑等安装光伏或 太阳能热利用设施。光伏+农业:光伏屋顶&光伏大棚&光伏电站的推进。 (2)数字化:数字化空间目前处于投资基数小但增速高的阶段,例如, 2021年国网投资54亿元,同比增速22%,未来可能会继续加速。相关领域包括:推进油气领域的装备制造、工程建设、技术研发、信息服务等竞争性业务的市场化改革等。另外包括特种智能机器人与能源场景的融合、无人机巡检等。 (3)金融:《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中提出,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加大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对新能源项目的支持力度。研究探索将新能源项目纳入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支持范围。支持将符合条件的新能源项目温室气体核证减排量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配额清缴抵销。《“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出,支持将新型储能纳入绿色金融体系,推动设立储能发展基金,健全社会资本融资手段。 1关键词:数字、高质量、改革与大市场 1.1数字:电网投资匹配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 1.1.1 电网投资:新基建+数字化 国家电网:加大智能电网升级改造投入,特高压建设结构性高增。国家电网十四五规划提出总规划额约3500亿美元,这一数字与十三五规划的2.2万亿元人民币相差不大,但其中特高压投资预计超过年均5000亿元水平,十四五期间预计将有6%的结构性高增长。十三五期间(主要在2018年~2021年)规划建设特高压20条,目前十四五的规划规划建设38条,2022年预计将有13条的特高压开工。智能化改造方面,2021年国家电网公司在数字化设备和服务的总投资额约54亿元人民币,虽然体量不大,但同比增速高达22%,而向后看,我们判断这一细分方向会继续加速。 南方电网:投资规模高增长,同样强调智能化输配电。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总投资额约6700亿元,相较于十三五期间增长36%,其中,配电网建设投资规划3200亿元,也是南方电网十四五期间的工作重点。另外,在电源投资维度,十四五”期间南方五省区将新增风电、光伏规模1.15亿千瓦,抽水蓄能600万千瓦,推动新能源配套储能2000万千瓦,到2025年,南方五省区电源装机总规模达到6.1亿千瓦,非化石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分别提升至60%、57%。智能化建设方面,到2025年,35千伏及以上线路实现无人机智能巡检全覆盖。 1.1.2 储能:商业化初期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我们在十四五规划第一期报告中就提出,规划有其局限性,尤其在技术进步的细分领域往往存在规划的计划性和技术路线的非线性变化之间的矛盾。但是考虑到规划者在行业专业程度上比投资者更胜一筹,我们也能够从中获取一定的参考。对于储能:首先要明确当前储能的发展阶段。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的规划思路是,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而到2030年才是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的阶段(如果简单对标,可能在十四五后期的储能才是2018-2019年的新能源车,十五五期间的储能可能是当前的光伏)。 电化学储能空间最大,但当前痛点是成本太高。规模上,国家级十四五规划并没有给出明确数字,但国家电网提出力争到2030年公司经营区抽蓄电站装机由目前2630万千瓦提高到1亿千瓦(累计增长2.8倍),而电化学储能由300万千瓦提高到1亿千瓦(累计增长32倍)!当然,未来虽然是星辰大海,但当下也有发展痛点:成本。《“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出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 30%以上。装机量大幅提高+成本大幅降低双管齐下才能推动储能真正进入到规模化、市场化发展阶段。 储能的发展需要与调峰相结合,煤炭机组灵活性改造+抽水蓄能带来翻倍空间。 (1)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202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存量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在 “十四五”期间完成 2 亿千瓦(目前全国煤电总装机容量约11亿千瓦),改造完成后增加系统调节能力3000—4000 万千瓦,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煤电机组的作用也将从基础负荷向灵活“备胎”过渡。 (2)抽水蓄能: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分别翻番。根据国际水电协会(IHA)发布的2021 全球水电报告,截至2020 年底,全球抽水蓄能装机规模为1.59 亿千瓦,占储能总规模的 94%。目前我国已投产抽水蓄能电站总规模 3249 万千瓦,根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 2025 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6200 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投产总规模 1.2 亿千瓦左右,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都将有翻倍空间。抽水蓄能的翻倍空间能够撬动多少投资?假设抽水蓄能单瓦的价格约6块钱,十四五期间新增约30GW对应1800亿元的总投资额。 1.2高质量: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电源投资 1.2.1 电源投资未来增速有多高? 清洁能源装机量有何预期?在《“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提到十三五期间,常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3.4 亿千瓦、2.8 亿千瓦、2.5 亿千瓦、0.5 亿千瓦。到2025 年,常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8 亿千瓦左右,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 万千瓦左右,累计增速分别约为12%和40%,但十四五规划中并未对风电和光伏的装机容量提出具体的数字要求(但我们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占比进行测算,每年风光约需125GW装机量)。 对应的投资额有多少?(1)核电:2022年我国已新核准六台核电机组,每台百万级千瓦的第三代核电机组的总投资约为200亿元,这意味着2022年六台核电机组的总投资高达1200亿元(对比前文,抽水蓄能十四五期间虽然增速翻倍,但总投资额一共1800亿元左右)。(2)光伏风电:单瓦4元*125GW,约拉动每年5000亿左右投资额。2021年中国电源完成投资额度5530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清洁能源占比达90%。而2022年核电加光伏风电的投资额就达到约6200亿元,同比增速约12%。我们预计十四五中后期,电源投资还要继续加速投资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能源结构安全,电源投资增长水平可能持续上行。 1.2.2 能源领域的技术生命周期? 《“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是兼顾“星辰大海”和“脚踏实地”的规划。规划对于未来中国的能源体系做了展望,但与此同时也对各类技术在十四五期间的进展做出非常详细的规划。其中按照技术类型可以分为先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综合利用技术、新型电力系统及其支撑技术、安全高效核能技术、绿色高效化石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和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五类,根据技术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2025前已经进入推广应用阶段、2025年进入示范试验阶段但未推广应用和2025年尚在集中攻关三类。对于投资者而言,我们更加建议关注2025前已经进入推广应用阶段,商业模式已经初步探索、现金流已经初步具备的细分方向,具体见后文表格。 先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综合利用技术:我国目前水电发展已经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后续关注水电的灵活调峰作用以及水电公司在水风光一体化方面的开发。光伏电池最值得关注的还是提高转化效率(政策原文:持续提升p 型晶硅电池转换效率,开展n 型TOPCon、HJT、IBC 等高效电池的研发与产业化),实现低成本高质量发展。另外,氢能也是值得关注的方向,但是在规划中基本都没有进入到推广应用阶段。十四五期间可能“卖铲人”先行,氢能设备制造商可能率先出现机遇。 新型电力系统及其支撑技术:过去我们的电力系统是供给响应需求,而新型电力系统由于供给端增加了风电光伏,也就对电网消纳提出了机制改革的需求。技术上,新型电力系统需要数字化升级,而机制上,则需要看到一定的改革(例如峰谷价差、以及与之对应的虚拟电厂等)来实现需求侧响应发电侧的波动。 安全高效核能技术:目前我国的核电站主要是沿海大型机组,内陆电站存在一定的风险。后续关注小型电站的发展(体量只有大型电站的十分之一),不仅可以用来发电,还可以用来做海水淡化,城市的冷热电三联供等等。 绿色高效化石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碳减排的第一阶段是天然气代替煤炭,第二阶段才是风光储能的发展。这里我们建议关注天然气的发展。《“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提到,到2025年,全国集约布局的储气能力达到 550亿~600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消费量的比重约13%。 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这里偏电网投资,可以参考1.1部分的内容。 1.3改革与大市场:完善电力市场 1.3.1 配售电改革:发电企业结构改变触发售电模式变迁 发电企业结构改变,触发配售电模式变迁。例如市场关注度比较高的“隔墙售电”。过去大型火电/水电机组通过电网调度进行输配电,但伴随着分布式能源占比的上升,市场探索通过配电网将电力直接销售给周边的能源消费者(而非先卖给电网)的方式。例如,很多企业也在这个背景下从单一能源业务发展为综合能源业务提供商。再例如,天然气企业也在积极变革。有一些天然气企业过去给工商用户供天然气,现在给企业做光伏屋顶,并且以比火电更低的价格售电。这样既实现了绿电的应用,也享受了绿电的经济优惠。 而在制度上,我们也看到《浙江省“十四五”新型电力系统试点建设方案》当中以及提到:“创新体制机制。试点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自发自用、余量上网,鼓励支持分布式发电(包括储能发电)、新能源发电等试点项目就近将电力销售给周边的电力用户”。 另外的制度改革包括:(1)建立健全电网企业代理购电机制,有序推动工商业用户直接参与电力市场。(2)支持新能源项目与用户开展直接交易,鼓励签订长期购售电协议,电网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协议执行。(3)开展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推动绿色电力在交易组织、电网调度、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体现优先地位,为市场主体提供功能健全、友好易用的绿色电力交易服务。 1.3.2 国有企业混改:吸引社会投资,完善统一大市场 积极稳妥深化能源领域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吸引社会投资进入能源领域。按照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的要求,鼓励煤电企业与新能源企业开展实质性联营。电和气是天然垄断行业,目前我们也会做一些市场化改革,思路是“管住中间放开两端”,输配端由国有企业(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国家油气管网集团)做好成本加成的回报率控制,其他环节有序开放给社会资本。例如LNG接受站,中国有20-30座LNG接收站,其中6-7座由油气管网控股并租赁给第三方,允许民营企业进入。能源领域统一大市场建设需要国网省网的公平开放。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深化油气管网建设运营机制改革,引导地方管网以市场化方式融入国家管网公司,支持各类社会资本投资油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制定完善管网运行调度规则,促进形成全国“一张网”。 1.3.3 用户侧消费:to G/to B/to C To B: 鼓励新能源设备制造、汽车、IT 等企业提高绿色能源使用比例,生产绿色产品。加大认证采信力度,引导企业利用新能源等绿色电力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 To C: 加大绿色能源消费产品认证力度,鼓励各类用户购买新能源等绿色电力制造的产品。 To G: 提高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和公共机构绿色用能要求。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消费。 2.行业辐射图:智能光伏带动农业和新基建,金融服务新能源发展 2.1智能光伏+ 《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 年)》对于光伏零组件创新和系统融合做了详细规划。而在行业辐射方面,提到“要在绿色工业、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农业、乡村振兴及其它新型领域应用规模逐步扩大,形成稳定的商业运营模式,有效满足多场景大规模应用需求”。 光伏+交通:鼓励光伏发电在公路服务区(停车场)、加油站、公路边坡、公路隧道、公交货运场站、港口码头、航标等导助航设施、码头趸船、海岛工作站点等领域的应用。探索光伏和新能源汽车融合应用路径。交通多式联运在能源领域也有重要应用。新建煤矿项目优先采用铁路、水运等清洁化煤炭运输方式。推动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鼓励重载卡车、船舶领域使用 LNG 等清洁燃料替代,加强交通运输行业清洁能源供应保障。 光伏+建筑:鼓励在各种类型、各类场景的光伏发电基地建设中采用基于智能光伏的先进光伏产品。开展以智能光伏系统为核心,以储能、建筑电力需求响应等新技术为载体的区域级光伏分布式应用示范。到2025年,新建工业园区、新增大型公共建筑分布式光伏安装率达到50%以上;鼓励公共机构既有建筑等安装光伏或太阳能热利用设施。 光伏+农业:光伏屋顶&光伏大棚&光伏电站的推进。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力度支持农民利用自有建筑屋顶建设户用光伏,要建成1000 个左右光伏示范村。积极推进乡村分散式风电开发。推动有条件地区在农业设施棚顶安装太阳能组件发电棚下开展农业生产,将光伏发电与农业设施有机结合。促进农民增收继续开展村级电站和农村户用电站建设,优先支持脱贫地区建设村级光伏帮扶电站。 2.2数字化融合 就数字化空间而言,目前处于投资基数小但增速高的阶段,例如, 2021年国网投资54亿元,同比增速22%,未来可能会继续加速。相关领域包括:推进油气领域的装备制造、工程建设、技术研发、信息服务等竞争性业务的市场化改革等等。另外,我们在相关十四五规划中,除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对新能源发展的促进作用外,还看到了一些细分领域的完善: 机器人:特种智能机器人与能源场景的融合。《“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中专门强调了研究面向能源厂站建设、巡检、检测、清理等领域工程应用的机器人运动控制、极限环境下机器人本体适应、复杂作业空间高精度定位、复合自动化检测等机器人控制技术,开发智能路径规划、复杂机动反馈控制等机器人交互技术,为能源厂站的智能运维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无人机:到2025年,35千伏及以上线路实现无人机智能巡检全覆盖。电网端无人机应用空间大:长距离输配电可以靠传感器判断状态进行检修,但无人机可以为快速定点检修提供重要工具。 2.3金融支持 如果去翻阅银行上市公司的年报,会发现从2021年起,多家上市公司年报中均不断提及其在绿色金融领域的进展。《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中也提出,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合理界定新能源绿色金融项目的信用评级标准和评估准入条件。加大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对新能源项目的支持力度。研究探索将新能源项目纳入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支持范围。支持将符合条件的新能源项目温室气体核证减排量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配额清缴抵销。《“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出,支持将新型储能纳入绿色金融体系,推动设立储能发展基金,健全社会资本融资手段。 3.量化指标及技术路线图 图1:2025年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主要目标 资料来源:《“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申万宏源研究 图2:能源多领域技术路线图 资料来源:《“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申万宏源研究 精彩回顾 大势研判&政策研究 泛中国资产走向更广阔天地——ETF互联互通开闸影响分析 【申万宏源策略】晨曦微露又阴雨——2022年夏季A股投资策略 心向光明——以一季报为线索,2022年A股方向、结构再展望 攻守兼备,高分红在当下的独特魅力 已“浴火”,待“重生”——2022年春季A股投资策略概要 各大部委跟进金融委会议,券商迎“降准”——申万宏源策略结算备付金比例下调点评 遍历地方政府两会工作报告寻找稳增长发力点 ——申万宏源策略地方政府两会专题报告 与短期市场生物钟一致,思考三个中期问题 行业比较 【22Q2公募“固收+”基金持股分析】固收+基金持股更偏低估值、大市值 【22Q2公募基金持股分析】电力设备持仓占比触碰20%阈值,医药持仓占比创新低 “外衰退内恢复”下,复工复产从生产向内需渗透——2022年三季度行业比较投资策略 升级供给、开拓需求,机器人未来五年或迎来翻倍空间——策略+行业联合解读行业十四五规划·第十期(机械军工) 当前市场普遍预期净利润增速将在Q2提前触底——A股2022年一季报&2021年年报分析总结 持仓变动与市场不同步,预期差显著——22Q1公募基金持股分析 风险偏好已持续一年维持高位,开始向低估值因子切换——21Q4A股公募基金持股分析 基本面尚未出清,关注韧性需求——2022年春季行业比较投资策略 【十四五系列】零售社服“供给侧”发力,打造现代消费新风尚——策略+行业联合解读行业十四五规划·第二期(零售社服) 【十四五系列】交通强国离不开数字化、立体化建设——策略+行业联合解读行业十四五规划·第一期(交运) 行业ETF是“越跌越买”吗? 复盘:人民币四次贬值期间的A股市场表现 资产配置 日元贬值能否持续?市场影响几何?——全球资产配置热点聚焦之十四 On the Edge——2022年下半年全球资产配置投资策略 欧洲激进加息,有哪些“危”与“机”?——全球资产配置热点聚焦之十五 5月海外波动如何影响中国市场资金流向? 油价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何时落下?——全球资产配置热点聚焦系列报告之十二 4月发达股市资金首次转向流出——全球资产配置资金流向月报(2022年4月) 美国个人养老金准入、账户安排与产品设计有哪些经验借鉴? 制度突破助力养老金入市,金融机构发力空间巨大 中美利差收窄,市场影响几何? 美元流动性紧张对港股的压制何时消退? 70年代Great Stagflation资产价格再回顾? 俄乌局势与加息考验下,美股是否跌出性价比? 加息预期快速发酵下全球资金流动有何变化? 主题研究 微观视角:ESG评级高低对上市公司影响几何? 绿色债券全景图:利率优势驱动规模扩张,产品化潜力巨大 全球ESG投资概览:中心转至美国、被动基金崛起 特斯拉被剔出标普500 ESG指数的原因是什么? 见微知著——策略龙头复利回报体系构建 方兴未艾:全面梳理A股ESG指数、基金 【经典重温】ESG:评级结果拆解+股票池构建 【经典重温】十大A股ESG评级机构:什么背景?有何特色? 【经典重温】欧盟ESG信披制度:环保压倒一切 【经典重温】沪深港ESG信披现状:数据看全貌、案例看细节 【经典重温】沪深港ESG信披制度详解:定性定量、各有所长 【经典重温】东西方对ESG定义不同,绿色金融是交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