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华泰 | 尼龙66产业链国产化浪潮来袭

华泰 | 尼龙66产业链国产化浪潮来袭

作者:微信公众号【华泰证券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2-08-04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华泰证券《华泰 | 尼龙66产业链国产化浪潮来袭》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摘 要 己二腈国产化有望驱动尼龙66产业链快速发展 己二腈是生产尼龙66的关键中间体,技术难度较大,供给端长期被海外企业垄断。尼龙66材料性能优越,国产己二腈的供应缺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尼龙66行业发展。近年来,伴随国内领先企业技术突破,己二腈国产化已进入加速放量阶段,有望带动尼龙66产业链上下扩容,星火燎原,蓄势待发,有望带动相关行业及公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尼龙66市场潜力大,己二腈国产化突破有望驱动下游放量 尼龙66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具有抗震、耐热、耐磨、耐腐蚀等优异的综合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塑料、民用丝、薄膜等领域,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材料,也是高端瑜伽服、速干服、弹力锦纶外衣、冲锋衣等高端服饰的理想材料。据IHS和百川盈孚,2020年海外(除中国)尼龙6/尼龙66产量约为345/247万吨,而国内尼龙6/尼龙66产量分别为385/33万吨,相较于海外市场国内尼龙66发展不足,潜在需求空间大。 己二腈国产化技术百花齐放,拟建产能接近300万吨/年 长期以来,我国尼龙66行业发展受限于己二腈供应不足,国内产能增长缓慢,尼龙66价格长期高于尼龙6,限制下游需求发展。1970年以来,我国开始引进及研发己二腈生产技术,2015年天辰工程成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己二腈生产技术,标志着国产己二腈获得突破,此后己二腈国产化加速。截至2022年7月,国内众多企业布局多元化己二腈生产路线,国内拟建产能接近300万吨/年,己二腈国产化浪潮来袭。 己二腈-尼龙66产业链大发展,有望演绎三种产业逻辑 己二腈原料国产化趋势下,国内尼龙66行业迎来投建高峰,截至2022年7月,国内拟建尼龙66产能超过560万吨/年。我们认为在全产业链大扩容背景下,尼龙66产业链有望演绎三种产业逻辑:(1)“卖铲人”逻辑,从己二腈生产到尼龙66聚合和纺丝等多环节拟建产能较多,带动设备及工程服务需求增长;(2)国内市占率提升逻辑,供给创造需求,国内企业快速扩产抢占行业增量份额;(3)产业链价值量转移逻辑,供给端扩容有望带动尼龙66切片环节价格中枢下移,产业链价值量向下游工程塑料/民用丝环节转移。 风险提示:国产己二腈企业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尼龙66下游需求发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正 文 尼龙66产业链:国产化浪潮来袭,产业链蓄势待发 己二腈是生产尼龙66的关键中间体,技术难度较大,供给长期被海外企业垄断,受此影响我国尼龙66行业发展缓慢。国内企业历经四十余年终于突破海外技术封锁,实现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己二腈量产,开启国产化己二腈新篇章。 尼龙66性能优异,国内需求长期发展受限 聚酰胺(又称为尼龙或PA)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由己二酸和己二胺聚合而成,最早于1938年由杜邦公司实现工业化生产,是世界上第一种合成纤维。尼龙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疲劳性、高强度和低热收缩率等特性,广泛用于工程塑料、工业丝、民用丝和薄膜等领域。据隆众资讯,2021年,尼龙66和尼龙6是全球用量最大的尼龙产品,占比超过95%。 相较于尼龙6,尼龙66在耐磨、熔点和热变形温度等方面性能都更为优异,据IHS,尼龙6下游80%用于民用纺织领域,而尼龙66接近60%以上工程塑料领域。具体而言,尼龙66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材料,同时广泛应用于下游轨道交通及电子电气领域,民用用途中尼龙66也是瑜伽服、冲锋衣等高端服饰及中高端电器的理想材料,难以被其他材料替代。 国内尼龙66发展长期受供给端不足压制,市场潜力较大。据IHS和百川盈孚, 2020年海外(除中国)尼龙6/尼龙66产量约为345/247万吨,而国内尼龙6/尼龙66产量分别为386/34万吨,相较于海外市场,国内尼龙66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国内尼龙66市场长期发展受限,究其原因主要是原料端己二腈“卡脖子”,产业链发展长期受制于海外垄断企业。 己二腈国产化加速,技术路线百花齐放 尼龙66由己二酸与己二胺聚合而成,合成己二胺的关键中间体己二腈生产技术壁垒高,长期被英威达、奥升德、索尔维及旭化成四家海外企业垄断。由于原料端的垄断属性,这4家企业在尼龙66产品全球供应中也长期占据50%以上份额,国内仅部分企业具备一定产能。 据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己二腈生产包括丁二烯法、己二酸法及丙烯腈法三种工艺路线,丁二烯法由于产品质量好、经济性优越成为全球主流生产工艺,但缺点是原料氢氰酸毒性较大,生产工艺流程较长,催化剂回收较难;己二酸法生产安全风险较小,但工艺路线长,生产成本较高,经济性一般;丙烯腈法投资较低流程较短,但原料价格较高且具有较强的毒性及腐蚀性,经济性较差。 己二腈是尼龙66生产的关键原材料,原料“卡脖子”问题直接限制了我国尼龙66工业的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多家企业就试图通过引进、自主研发、计划收购等多种方式突破己二腈海外垄断壁垒,但均未实现较好成果。2015年天辰工程成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己二腈生产技术,经过多年科研攻关,中化天辰公司已全面掌握了己二腈到尼龙66的生产参数和工艺指标,并通过实验装置顺利产出合格产品,标志着己二腈自主技术国产化迎来曙光。 2015年以来,国内自主己二腈技术加速突破,技术路线百花齐放。依托技术突破,国内厂商纷纷规划新建己二腈产能,海外厂商英威达、奥升德也陆续来华布局扩产,截至2022年7月,国内拟建己二腈产能接近300万吨/年,有望解决国内尼龙66行业长期以来面临的原料“卡脖子”问题。 尼龙66产业链迎来国产化大发展,关注三条产业逻辑 长周期以来,我国尼龙66行业发展受限于原料供应,一方面海外企业对于关键原料采取配额制供应,国内产能增长缓慢,另一方面海外厂商对原料采取垄断定价以最大化攫取产业链利润,使得尼龙66价格长期高于尼龙6,限制下游需求发展。据百川盈孚,2016年至2022年7月,尼龙6市场价格波动区间为0.9-2.1万元/吨,而尼龙66产品价格波动区间为1.4-4.4万元/吨。 受益于己二腈原料国产化趋势,国内企业纷纷布局下游尼龙66切片产业链。根据我们的统计,截至2022年7月,国内尼龙66切片产能约65.1万吨/年,在建及拟建产能合计超过560万吨/年,尼龙66产业链有望跟随原材料国产化迎来快速扩容,以新增供给驱动产业链整体价格中枢下移,带动下游需求快速增长。我们认为在此背景下,行业有望演绎三种产业逻辑:(1)“卖铲人”逻辑,从己二腈生产到尼龙66聚合、纺丝等多环节拟建产能较多,带动设备及工程服务需求增长;(2)国内市占率提升逻辑,国内企业快速扩产抢占行业增量份额;(3)产业链价值量转移逻辑,供给端扩容有望带动尼龙66切片环节价格中枢下移,产业链价值量向下游工程塑料/民用丝环节转移。 风险提示 1) 国产己二腈企业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己二腈生产技术难度较大,企业实际建设及运营调试时间可能超过原有规划,若国产己二腈企业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可能导致原料端供应较少,影响下游尼龙66行业发展。 2) 尼龙66下游需求发展不及预期:尼龙66产品主要用于工程塑料(汽车、轨道交通、电子等)、纺织服装(瑜伽裤、冲锋衣等),下游需求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从产业链角度应用端放量也需要一定的推广时间,若尼龙66下游需求发展不及预期,可能影响产业链整体发展进度。 3)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己二腈产品生产原材料包括丁二烯、丙烯腈等石油化工产品,尼龙66产品生产原材料包括己二胺、己二酸等产品,相关原材料价格可能受上游油、煤炭等大宗商品及下游需求双向影响,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可能影响己二腈/尼龙66环节盈利情况。 本材料所载观点源自08月03日发布的研报《基础化工: 尼龙66产业链国产化浪潮来袭》,对本材料的完整理解请以上述研报为准 庄汀洲 S0570519040002 | BQZ933 -----End-----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