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建投专题】聚焦秘鲁鱼粉分析框架及展望

【建投专题】聚焦秘鲁鱼粉分析框架及展望

作者:微信公众号【CFC农产品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29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中信建投期货《【建投专题】聚焦秘鲁鱼粉分析框架及展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作者 | 中信建投期货 田亚雄 本报告完成时间 | 2022年07月28日 实习生刘昊、范嘉璐对本文有重要贡献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投资者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可参与期货交易的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符合《办法》规定的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一、鱼粉简介 鱼粉是以一种或多种全鱼为原料,经过蒸煮、压榨、干燥、粉碎、加工之后的粉状物。这种加工工艺所得的鱼粉为普通鱼粉,如果把制作鱼粉时产生的蒸煮液浓缩加工,做成鱼汁,添加到普通鱼粉里,经过干燥粉碎所得的鱼粉叫全鱼粉。以鱼下脚料为原料制得的鱼粉叫粗鱼粉。鱼粉是配合饲料中优质的蛋白饲料原料,粗蛋白含量可达55%以上,氨基酸配伍齐全而且含量丰富、平衡性好,动物对其的消化吸收率高,特别是赖氨酸、蛋氨酸和胱氨酸等氨基酸的含量显著高于一般的植物性蛋白饲料资源,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及提高成活率具有显著的作用。同时鱼粉中含有丰富的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有些成分是植物性饲料原料的数倍甚至千倍。 1. 鱼粉产量及分布 世界鱼粉以北大西洋渔场(北海渔场)和北大冰洋(纽芬兰渔场)为主,其实是秘鲁和智利渔场,主要供应动物食用。其他渔场包括俄罗斯、日本、芬兰、挪威、冰岛等地方。全世界的鱼粉生产国主要有秘鲁、智利、日本、丹麦、美国、俄罗斯、挪威等,其中秘鲁、智利、美国、泰国、中国五大国的鱼粉占世界总产量的的65%,而秘鲁与智利占到总产量的30%以上,而且波动不大,且出口量约占总贸易量的70%。我国主要生产地在山东省、浙江省,其次为河北、天津、福建、广西等省市。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全球鱼粉产量基本稳定在600万吨-700万吨的水平。在1998年,由于受到厄尔尼诺的影响,产量降到了534万吨。为保护渔业资源,从2006年开始,秘鲁不再采用限时不限量的奥林匹克式捕捞制度,而采用限时限额的捕捞配额制,之后年捕捞量略微减少,但世界鱼粉产量趋于稳定,全球产量维持在500万吨左右。 2. 国外鱼粉类别 鱼粉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的种类。根据来源分为进口鱼粉和国产鱼粉,根据产地不同分为秘鲁鱼粉、智利鱼粉、美国鱼粉、越南鱼粉等。以工艺过程中不同的烘干方式又分为直火鱼粉、热空气鱼粉、蒸汽鱼粉三大类,不过随着环保要求,秘鲁国家这几年基本上没有直火烘干的鱼粉了。而以鱼粉的原料来源分为白鱼粉和红鱼粉。 目前市场上随着不同的客户对鱼粉的需求不同,鱼粉市场根据鱼粉的商检报告指标分为不同级别的鱼粉,不同的级别市场价格不同,相邻级别的鱼粉差距在200-400元不等,具体分类见下表。 表1:我国鱼粉市场不同级别鱼粉营养成分表(%) 主要指标 一级蒸汽鱼粉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五级直火 蛋白质 min 68 68 67/68 66/67 65/66 64/65 脂肪 max 10 10 10 10a12 12 12 水分 max 10 10 10 10 10 10 砂和盐 max 4 4 4 4 5 5 灰分 max 16 16 17 17 - - 砂和盐 max 1 1 1 2 2 2 TVBN mg/100g 100 120 120 150 - - 游离脂肪酸 max 7.5 10 10 10 - - 组胺 Ppm max 500 1000 - - - - 资料来源:《鱼粉分布及分类概述》、中信建投期货 3. 国产鱼粉类别 国产鱼粉主要是根据其加工工艺分为脱脂鱼粉、半脱脂鱼粉和全脂鱼粉三大类: 脱脂蒸气鱼粉。脱脂鱼粉的生产流程是将原料鱼经过蒸煮、压榨、固液分离、油水分离、干燥、冷却、筛选、粉碎等一系列流程加工而成。其生产出来的鱼粉蛋白在62%~70%之间,VBN(挥发性盐基氮)通常≤120,酸价一般在2~7之间,胃蛋白酶消化率在90%~97%,盐分1%~3%之间。 半脱脂鱼粉。半脱脂鱼粉的生产工艺与脱脂鱼粉的生产工艺流程大体步骤相同,不同的是半脱脂鱼粉在油水分离后,将分离出来的水(含有盐分、杂质、脂肪及细微的鱼粉颗粒)回喷到一次干燥罐内,与鱼粉混合一起烘干,增加了鱼粉的出粉率,减少了因鱼体偏小及不新鲜鱼的肌体腐烂而产生的肌肉组织的流失。蛋白一般在60%~66%之间,酸价相对脱脂鱼粉偏高,胃蛋白酶消化率在80%~90%之间,盐分在4.5%~5.5%之间。半脱脂鱼粉和脱脂鱼粉的气味差异较大,略有酸败的气味。半脱脂的成本比脱脂的低很多 全脂鱼粉。全脂鱼粉生产流程是鱼经过蒸煮机熟化后鱼肉和水一起直接进入烘干机烘干,不经过压榨,水分及蒸煮熟化后的鱼直接进入烘干罐。由于全脂鱼粉对原料鱼的新鲜度要求不高,鱼的含油量会很少,脂肪含量相对脱脂鱼粉偏高,生产出来的鱼粉形状很细,蛋白含量在55%~62% 之间,VBN一般在200~500 之间,酸价相对偏高,胃蛋白酶消化率在80~90之间,盐分含量也相对较高,在气味上与脱脂鱼粉差异很大,因此品质相对半脱脂鱼粉更差。 二、全球鱼粉供需状况 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15-2021年全球鱼粉产量维持在450-490万吨之间,2021年产量为486万吨,消费主要集中在中国、欧盟地区,中国为全球最大的鱼粉消费市场。目前全球鱼粉产量整体表现为波动上涨趋势,随着全球渔业整体快速发展,作为水产饲料重要原材料的鱼粉需求有望持续增长,预计全球鱼粉产量有望持续增长。 分国家来看,鱼粉产量最大的国家毫无疑问是秘鲁,每年产量在100万吨左右波动,受环境政策及气候影响,近两年产量有所下降;其次则是智利,年产量在30-50万吨波动;中国在17年之前年产量一直保持在40万吨以上,13年达到56万吨,从17年开始出现下降,至今一直在35万吨附近;美国产量较为平稳,保持在25万吨左右;欧盟产量同样较为平稳,保持在40-50万吨范围内。 分国家来看,以2021年为例,全球鱼粉产量前五的国家分别是秘鲁、欧盟、智利、中国以及泰国,其中秘鲁一骑绝尘,产量达到111万吨,约为欧盟、智利与中国产量之和。中国产量35万吨,远小于当年的国内消费量200万吨,进口依赖程度较大。 得益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出口方面,鱼粉出口量保持稳定的增长,2020年达到291万吨,同比增长达9%。进口方面,全球进口量同样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2020年达到342万吨,同比增长10.3%。2021年,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贸易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2021年全球出口量和进口量分别为278万吨和328万吨,同比下降4.5%及4.1%。2022年随着疫情节奏逐步放缓,预期贸易量有望恢复正常。 分国家来看,2021年全球鱼粉出口前五的国家分别为秘鲁、智利、欧盟、摩洛哥以及泰国,其中秘鲁出口量位居榜首,达到109万吨,约占2021年鱼粉产量的98.2%。进口方面,前五的国家为中国、欧盟、土耳其、日本以及挪威。其中中国的进口量达到165万吨,占当年国内消费量的82.5%,是当之无愧的鱼粉进口第一大国。这也再次突出了中国对鱼粉的依赖程度相当高。 三、国内鱼粉供需状况 1. 鱼粉市场现状 中国是鱼粉消费大国,而在鱼粉贸易中,中国是生产鱼粉的主要国家之一,也是最大的鱼粉进口国。从鱼粉的消费结构来看,目前鱼粉主要下游需求市场是水产饲料,其次是猪饲料,消费占比分别约为59%和31%。 鱼粉下游主要应用在水产饲料行业,近年来随着渔业持续发展,我国水产饲料需求持续上升,产量整体表现为波动增长趋势,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我国水产饲料产量在2021年小幅度上升,年产量达2344万吨,然而国内水产饲料企业由于缺乏上游原料(主要是鱼粉)的采购定价权以及向下游高壁垒高盈利水产养殖环节的整合能力,利润空间有限。鱼粉的供应和价格受国内外产地的综合影响,近期来国际鱼粉价格波动上升,使得国内饲料企业利润率受到持续挤压。 鱼粉产量方面,目前国内鱼粉产量整体较少,仅占总需求的三分之一左右。根据中国渔业年鉴数据,2020年我国鱼粉产量为70.8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14.7%,较2019年的69.9万吨同比增长1.2%。中国同时也是鱼粉消耗大国,每年的需求量约为170万吨。中国每年鱼粉产量在55-60万吨,进口量约为100万吨,因此,中国对于鱼粉进口具有比较强的依赖性。 世界主要的鱼粉生产国有南美洲的秘鲁、智利,其次是北欧的丹麦、挪威和冰岛。中国是世界鱼粉进口大国,2011年,中国从世界超过13个国家进口鱼粉,其中秘鲁、美国、智利 3 国依次位居前三,所占份额超过80%。值得关注的是,自2008年以后,越南鱼粉生产量逐渐上升,到2016年,基本稳定在33万吨左右的年产量,因此,越南也成为了中国进口鱼粉的重要国家。整体来看,秘鲁是中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每年的鱼粉消耗量与从秘鲁的进口量呈现出显著正相关的变化趋势,以2021年为例,中国饲料用鱼粉从秘鲁进口金额达72443万美元,占前10进口来源国家总体金额的55.8%。 整体来看,我国国产鱼粉生产能力较为落后,而鱼粉价格比其他蛋白饲料的原料价格高且波动频繁,在购买和使用上即时性强,价格低廉的少量国产鱼粉最易被消耗,需求缺口只能依赖寻找世界各地的进口鱼粉弥补,所以形成了当年进口鱼粉供给量大则总供给量大,进口鱼粉供给量小则总供给量小的现象,造成了进口鱼粉占总供给比例基本不变的事实。 鱼粉消费方面,根据数据,2017-2020年,我国鱼粉消费总量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其中2020年鱼粉消费量达219万吨,达到阶段高点。2021年我国鱼粉消费量有所下降,仅为200万吨,同比2020年下降8.7%。但依然处于高位,鱼粉需求量持续高于国内产量与进口量,供需紧平衡。 在国际整体鱼粉价格走势情况上,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在2017年鱼粉整体价格有所上升后,在2018-2020年整体趋向稳定,在2020年年末小幅度下降后,2021年受益于下游饲料需求增长,整体价格有所上涨。 定价方面。鱼粉生产加工和出口业已成为主流鱼粉国家的传统产业,这些国家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国内竞争和压力之后,不但企业内形成了良好的组织和管理意识,而且在企业间更是形成了牢不可破的结盟意识,在国际市场中具有强有力的竞争优势。目前作为我国第一大鱼粉贸易伙伴的秘鲁在对我国鱼粉供应的垄断上有着心照不宣的策略——统一定价。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鱼粉的生产与出口已成为秘鲁三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近年的市场整合之后,秘鲁的鱼粉生产商从以前的100多家缩减到不到10家。面对世界各国需求的大市场基本形成了寡头垄断的格局,尤其是在新捕季鱼粉出货前,少数几家鱼粉生产商和代理商会举行例会,商讨如何定价的问题。联合统一定价使秘鲁鱼粉在面对国际市场变化时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但对严重依赖进口的我国来说却是更大的风险。在鱼粉的市场定价上,我国一直处于信息不对等的状态,只得面对价格再做消费需求多少的决定:价高则缩紧消费,仅满足必不可少的基本需求;价低则提高各类饲料的添加比例,扩大需求。我国进口鱼粉的代理商对终端需求的心理也了如指掌,依此来改变鱼粉的进口策略。这样就形成了我国鱼粉供给量年年波动的现象,供求难以实现同步,则库存的变化直接影响下一年的供给状况。 2. 鱼粉在猪、禽饲料中的运用 上一节提到,鱼粉在国内主要运用于水产养殖饲料、猪饲料以及禽饲料中。本节将简要阐述鱼粉在后两种饲料中的运用。 2.1 鱼粉在养猪业中的应用 猪配合饲料因其营养全面、使用方便且有利于养殖的集约化,在我国生猪养殖中使用广泛,成为消耗鱼粉的产品之一。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庞大,猪饲料的消耗保持稳定增长,从而维持着一定数量的鱼粉消耗量。对于单胃动物而言,鱼粉以其粗蛋白含量高、蛋白质消化率高(最高可达90%左右)、氨基酸配比均衡、富含n-3型脂肪酸等优点,作为主要动物蛋白源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大量研究数据证明,日粮中添加鱼粉可使种猪、乳猪、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作为鱼粉下游的关键养殖应用产业,我国生猪养殖在2019-2020年受非洲猪瘟影响,存栏量大幅度下降,导致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一定程度上导致鱼粉需求下降,随着市场供给稳定,我国生猪养殖逐步趋近稳定,2021年出栏量达67128万头,同比增长27.4%,相较2018年的69382万头仅2000多头。2022年前两季度出栏量达到36587万头,推测2022年整体出栏量有望将回归2018年以前状况。整体来看,下游以生猪养殖为主的养殖逐步趋近稳定,鱼粉需求将回归正常。 2.2 鱼粉在养禽业中的应用 鱼粉是育雏禽的优质蛋白质来源,我国是养禽大国,因此禽类饲料中鱼粉的使用量也受到持续关注。自2007年以来,我国禽类生产中的鱼粉使用量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禽类生产总量保持稳定增长。肉禽、蛋禽饲料基本改为无鱼粉配方或者仅添加极低比例的鱼粉。 由于禽类饲喂鱼粉的局限性(禽类饲喂鱼粉不当会引起肌胃糜烂症),动物营养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育雏禽饲料中鱼粉替代研究并进行生产验证,得到部分阶段禽料中部分或完全替代鱼粉的原料产品。鱼粉替代技术的进步使禽类饲料渐渐降低了鱼粉的添加量。 四、秘鲁鳀产量影响因素 秘鲁鳀(Engraulis ringens)是栖息于东南太平洋南美洲沿岸的一种小型中上层鱼类,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单鱼种渔业。主要的捕捞国家为秘鲁和智利,其中秘鲁为首要的捕捞国家,2000年以来其产量占到了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由于其近岸分布的特性,在秘鲁境内一般仅由本国的船队进行捕捞作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粉进口国,秘鲁鳀由于其优良的质量在我国的进口鱼粉的比例最高,而秘鲁鳀的产量波动直接影响到了鱼粉市场的状况。因此,结合海洋环境情况分析秘鲁鳀的渔场情况有助于为我国鱼粉进口产业提供分析支持。 秘鲁鳀在东南太平洋洪堡洋流生态系统中长期处于优势种的地位且大量集群,多项研究表明,秘鲁鳀渔场的形成及秘鲁鳀资源本身受到气候、洋流、水温的影响,且秘鲁鳀资源量的波动还受到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及东南太平洋洪堡洋流生态系统周期性变动影响。秘鲁鳀资源量的数据通常来自秘鲁国家海洋局(http://www.imarpe.pe/imarpe)和秘鲁生产部(https://www.gob.pe/produce)。 1. 秘鲁上升流对秘鲁鳀渔场形成的影响 秘鲁鳀的捕获通常是在一定时间内,在专业渔场中进行。捕鱼本身需要场地、设备、劳动力,而场地的形成是捕鱼活动开展的基本前提,因而影响场地形成的因素同样会影响鳀鱼的捕获量进而间接影响鱼粉产量。研究表明,气候因子是影响场地形成的因素之一。在以往的渔场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分析中,使用海表面温度、海面高度等卫星遥感产品作为海洋环境的表征以此来分析渔场的例子很多。本节主要回顾陈芃等(2018)围绕秘鲁上升流对秘鲁鳀渔场形成开展的研究。 首先介绍上升流。上升流又名涌升流,是从表层以下沿直线上升的洋流,是由表层流场产生水平辐散所造成。如风吹走表层水,由下面的水上升得以补充。因表层流场的水平辐散,使表层以下的海水铅直上升的流动。上升流通常发生在沿岸地区,是一种垂直向上逆向运动的洋流。由于受风力吹送,将表层海水推离海岸,致使海面略有下降,为达到水压的均衡,深层海水就在这里补偿上升,形成上升流。 陈芃等(2018)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对秘鲁鳀上升流流速的反演结合水温因素探究了上升流对渔场的影响,其基本结论是秘鲁鳀渔场的形成需要适宜的海表风速、上升流流速以及上升流造成的海域适宜渔场水温环境的共同作用。各个环境因子的适宜范围分别为上升流流速小于4.5×10 –5 m/s;渔场温度为18.4~19.5 °C;温度距平小于0.2 ℃。 具体指向性结论如下: 1.上升流带动深海底层的营养盐来到表层,再结合海水表层透明度高的特性,导致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浮游动物也增加,因此鱼类饵料丰富,由此形成了秘鲁鳀渔场。 2.温和的上升流对渔场有利,上升流过高会导致渔场较低的CPUE(付出单位捕获努力量所能捕获到的鳀鱼数量),这是因为一方面,过高的上升流会使得作为秘鲁鳀饵料的小型浮游动植物游会随着对流输送传送至上升流和外海暖水交界的离岸锋区。但是,秘鲁鳀为生活在近岸的鱼类,近岸水域才是其适宜的栖息地。另一方面,上升流流速高同样代表高风速,而海表面风速过高会造成海水的湍流混合加大、水柱混合的加深以及海水浑浊度增加(光的限制),使得海水表层区域虽然有很多营养盐,但是浮游植物不能够较好的利用,这实际上减少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最终通过食物链传递必然导致了秘鲁鳀补充量的减少,进而导致秘鲁鳀数量下降。 3.对于渔场的形成而言,渔场温度及上升流都有最优范围,但温度距平没有。这是因为渔场温度是与上升流强弱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温度距平则为渔场温度相对于常年的温度情况的表现。 2. 表层水温结构变化对秘鲁鳀鱼场的影响 在所有海洋环境因子中,海表面温度(SST)是最易获取的卫星遥感产品,监测技术也最为成熟,已经在诸多渔场分析中得到成功引用。目前在秘鲁沿岸水温状况与秘鲁鳀的渔场分析方面,主要由秘鲁国家海洋局在其网站上发布短期的渔场总结报告,其中表层水温与渔场的关系主要依靠于历史的经验总结为主,并没有具体量化的研究。本节主要回顾陈芃等(2018)围绕海洋表层水温对秘鲁鳀渔场影响开展的研究。 陈芃等(2018)结合单位捕捞努力量的渔获量(CPUE)和捕捞努力量(EFFORT ),引入渔场指数(FGI),渔场指数的值在0-1之间,其值越接近于1表示渔场情况越好。在空间上,将渔场划分为北部、中部及南部三块捕捞区域;在时间上,以每年4月1日所在周数为第一周,划分了渔汛前期(1-6周)、渔汛中期(7-12周)以及渔汛后期(13-19周)。最后,以表层水温大于20℃的海水是否入侵到近岸为标志,将秘鲁沿岸渔场分成两种类型:A型渔场:沿岸表层水温小于20℃区域的南北跨度(L<20℃)大于1°纬度。;B型渔场:沿岸表层水温大于20℃区域的南北跨度(L>20℃)大于1°纬度。 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 在渔汛前期,中部和南部区域完全为A型渔场(100%),北部区域中绝大多数渔场类型也为A型渔场(91.7%);而在渔汛中期,3个区域内的A型渔场的比例都出现了下降;到了渔汛末期,除了南部区域A型渔场的比例略有升高以外,其他两个区域A型渔场比例依然呈现下降的趋势。 2.在渔汛中期,沿岸出现A型渔场将有利于秘鲁鳀渔场的生成。 3.渔汛末期渔场指数显著的低于前面两个渔汛阶段。这是因为秘鲁上升流主要是由海表面强劲的信风和地球自转共同导致的,其中风是主要的因素,渔汛末期,渔场已从夏秋季转入为冬季,而冬季海域上方常常存在着风场转变的情况,即吹向赤道的信风可能会减弱甚至改风向吹向极地,这将对海域的上升流有着减弱的作用。而上升流的减弱,造成海域虽然没有暖水入侵但是渔场也不是很好的情况,这必然对秘鲁鳀的栖息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4.秘鲁鳀栖息的东南太平洋沿岸海域内存在着强劲但温和的秘鲁上升流,上升流区域使得海域有着冷水、低氧及存在丰富的饵料等特征正好适合了的秘鲁鳀的生物学特性,有利其生存。而暖水入侵近岸会形成不利于秘鲁鳀的栖息环境,不利于秘鲁鳀渔场的生成。此外,暖水的扩张还会导致秘鲁鳀的饵料生物桡足类动物资源量的减少。 5. ENSO发生时秘鲁鳀会往近岸迁移,导致鱼群生活空间狭窄,食物竞争加剧,长时间来看必然导致秘鲁鳀资源的减少。同时秘鲁鳀的天敌如竹筴鱼类得益于暖水的扩张,能够与秘鲁鳀的栖息地存在重叠因此能够对其进行大量的捕食。 3. 不同时间尺度上秘鲁鳀资源量的波动特征 海洋渔业资源其资源量在时间上存在波动,了解资源量波动的不同时间尺度特征可为探索资源变动的相关因素提供依据。本节主要回顾张鑫浩等(2022)对秘鲁鳀不同时间尺度的波动特征及规律对其生境和气候因素是否存在差异开展的研究。 张鑫浩等(2022)采用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ADAN)及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秘鲁鳀数量的波动特征。通过CEEMADAN方法,将秘鲁鳀资源量时间序列分解得到五个指标IMF(i)(i=1,2,3,4,5)。IMF(1)表现出秘鲁鳀资源波动的季节和年间特征,IMF(2) 、IMF(3)和 IMF(4)主要表示年间特征和年际特征,IMF(5)则表示年际甚至年代际的特征。总体上随着IMF(i)分量等级的增加,波动从高频转至低频。 研究表明,秘鲁鳀的资源量变动主要受到季节或年间为表征的IMF(1)波动和代表其十年代际变动的趋势项RES(残差)所控制。其中RES的趋势可以用东南太平洋洪堡洋流生态系统周期性变动解释。季节或年间波动为主导则主要与秘鲁鳀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影响其资源变动的其他因素相关,秘鲁鳀是一种短生命周期种类,资源变动对环境变化响应迅速,如上升流强弱、漩涡的形成和饵料生物的丰度等,这些因素在年内就存在着较大的波动,存在明显的季节性。 此外,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历史上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发生不具备稳定时间跨度的周期,但它们的确是影响秘鲁鳀资源波动的一个重要气候因子,其可影响秘鲁鳀资源量季节至年际的波动,其中对年间和年际波动影响最多。 此研究不足之处在于从各IMF(i)分量准周期的时间跨度来看,分解结果存在模态混叠的现象,例如IMF(3)准周期的时间跨度为1-6年,准周期平均值与IMF(2)相似。因此,如何分离各种模态成为后续研究关注的重点。 4. 秘鲁捕鱼配额与政策 秘鲁鳀鱼产量除受到上升流、表层水温、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等因素影响外,秘鲁鱼粉产量也受限于秘鲁国内捕鱼配额和实际政策的影响。 秘鲁捕鱼季分成2季,通常第一季捕捞在4-7月份,第二季捕捞在11-1月份,第一季为捕捞旺季,正常情况下鳀鱼数量多第一季配额也较多。捕捞地区分成中北部和南部,区域之间鳀鱼产量不一致使得捕鱼配额差异明显,中北部捕鱼两季的捕鱼配额一般为南部地区的4-6倍。2018年为秘鲁鱼群产量丰产年份,捕捞配额首次超600万吨,达到648.67万吨,USDA数据显示秘鲁鱼粉连续2年产量超100万吨。 今年捕鱼一季中北部配额279.2万吨,于5月19日正式启动7月24日截止,比去年同期增长超10%。南部配额48.6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18.9%,南部第一季于6月30日截止,秘鲁海洋研究院考察报告(考察时间2月25日-4月1日)显示鱼群生物量978万吨,在4月25日-4月27日开展的Euraka式考察显示幼鱼比例67%,即使1个月生长后幼鱼比例仍较高,秘鲁海洋研究院建议本季幼鱼捕捞达到30万吨停止捕捞,一季捕捞完成率可能会偏低,中北部捕捞配额预估仅完成80%左右。 在正式开始捕鱼之前,秘鲁会先进行为期3-15天时间的试捕期,正常情况下试捕期5天,主要为勘测鱼群中实际幼鱼比例。试捕期结束后若鱼情符合捕捞条件则正式开捕。 秘鲁生产部除正常的禁捕期外还会在正式捕捞期间根据鳀鱼生长状态、海浪、天气因素等实行局部禁捕和小禁捕,小禁捕一般对部分海域实施短期禁捕限令,通常为3-7天。小禁捕主要为保护幼鱼生长,比如海域水温偏冷,幼鱼生长缓慢,鱼群中幼鱼比例较高,当期捕捞较多幼鱼不利于未来整体鳀鱼产量增长。近期秘鲁生产部宣布在南纬09°30′00.0至11°30′00.0的30海里处实行7天的小禁捕(2022年7月15日-2022年7月22日),在南纬08°30′00.0至09°00′00.0的20海里、南纬12°30′00.0至13°00′00.0的20海里处实行7天的小禁捕(2022年7月17日-2022年7月23日)。 五、鱼粉与美豆相关性 通常来说,秘鲁鱼粉(≥65%)FOB价格与南美大豆(+升贴水)和北美大豆(+升贴水)成正相关关系,2013年1月至今秘鲁鱼粉价格与南美大豆、秘鲁鱼粉价格与北美大豆相关系数均约为0.1。三者背离时间出现在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期间,主要由于2014年10月初秘鲁鱼考察结果仅145万吨,并且一直未公布捕鱼配额,秘鲁鱼粉价格持续走高,11月下旬再度进行鱼情勘测与试补后发现当年鱼资源处历史低位,最终14年中北部第二季出现历史性的零配额,导致秘鲁鱼粉FOB价格最终达到2300美元/吨以上。在鱼粉旺季需求过后及鱼情的恢复,鱼粉价格在4个月时间从2300回落至1550附近,跌幅约35%。 剔除掉秘鲁捕鱼量大幅下滑的2014年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2015年年中至今秘鲁鱼粉价格与南美大豆(+升贴水)、秘鲁鱼粉价格与北美大豆(+升贴水)相关系数约0.4,呈现高度相关性。 2013年1月至今,秘鲁鱼粉价格与南美大豆(+升贴水)、秘鲁鱼粉价格与北美大豆(+升贴水)价差均值分别为327美元/吨与317美元/吨。 从秘鲁鱼粉(≥65%)FOB价格与南美大豆(+升贴水)和北美大豆(+升贴水)比价来看,秘鲁鱼粉与南、北美大豆比价均值在1.32附近。豆粕粗蛋白含量约43%,而鱼粉粗蛋白含量可达55%以上,按55%测算粗蛋白比值1.28,与比价较为接近。虽说鱼粉主要用于水产养殖而豆粕主要用于生猪养殖,两者在主要使用范围上有所差异,但饲料类定价往往取决于其粗蛋白含量,当前单位蛋白性价比豆粕优于鱼粉。 从近10年秘鲁鱼粉(≥65%)FOB价格与厄尔尼诺发生时间来看,近10年一共发生2次厄尔尼诺,分别发生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及2018年9月-2019年3月。每次厄尔尼诺发生时秘鲁鱼粉价格会从一个价格高位开始下行,但是随着厄尔尼诺的持续发生,鱼粉价格又将有上涨的过程,整体价格呈现先跌后涨趋势。由于近10年仅发生2次厄尔尼诺,厄尔尼诺与秘鲁鱼粉价格实际影响趋势并不具代表性,毕竟价格受到多重因素影响。 作者姓名:田亚雄 期货投资咨询从业证书号:Z0012209 研究助理:吴赟川 从业资格证号:F03093339 重要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CFC农产品研究)为中信建投期货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下设的农产品团队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可参与期货交易的投资者参考。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报告观点和信息仅供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可参与期货交易的投资者参考。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报告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报告发布内容如涉及或属于系列解读,则投资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内容的了解而对其中假设依据、研究依据、结论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投资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系列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数据来源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研究依据和研究结论的目标价格及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研究逻辑。 中信建投对本报告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报告发布之时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能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 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本报告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报告内容投资者的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并谨慎考虑本报告发布内容是否符合自身特定状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投资者根据本报告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报告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对本报告进行翻版、复制和刊发,如需引用、转发等,需注明出处为“中信建投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增删或修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报告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8877-780 网址:www.cfc108.com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8877-780 网址:www.cfc108.com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