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金工】2022Q2中国ETF市场盘点回顾
(以下内容从华泰证券《》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林晓明 S0570516010001 研究员 SFC No. BPY421 张 泽 S0570520090004 研究员 SFC No. BRB322 刘依苇 S0570119090123 研究员 SFC No. BSU078 报告发布时间:2022年7月27日 摘要 整体分析:ETF发行成立速度减缓,总体规模较Q1上升 截至2022Q2,我国市场共有672只ETF产品(不含货币型),单季新成立25只ETF,包括21只股票型ETF和4只跨境型ETF。全市场ETF(不含货币型)总体份额相比2022年一季度末上涨6.30%。2022Q2国内ETF日均成交额557.13亿元,较上季度提升9.73%,债券型ETF日均成交额43.48亿元,较上季度提升130.30%。二季度国内市场持续复苏,除商品型ETF净值小幅下跌1.81%,其余种类ETF净值均上涨。 细分类别:商品型ETF表现不佳,ETF交投依旧活跃 股票型ETF份额在2022Q2为7133.14亿份,季度环比上涨4.63%,规模为9409.21亿元,季度环比上涨8.58%。由于股市回暖,2022年二季度股票型ETF整体表现良好,各类别股票ETF均上涨。其中主题ETF平均上涨幅度最大,为5.18%。2022年二季度新增股票型ETF共21只,其中新增12只主题类ETF,5只行业类ETF,2只宽基类ETF和2只策略类ETF。 行业格局:ETF基金规模向头部公司和头部产品聚集 截至2022Q2,华夏基金已成立65只ETF,并以2485.05亿元的总规模占据市场的21.35%,规模稳居第一。前五大公司规模占比达59.17%,头部效应显著。2022Q2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ETF数量为31只,虽然数量仅占已成立非货币型ETF总数的4.61%,总规模占比却高达53%,头部竞争较为激烈。虽然ETF产品规模集中度仍然较高,但纵向看总体仍然呈现出减弱趋势。 热点观察:首批87只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 6月24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交易型开放式基金纳入互联互通相关安排的公告》(下称《公告》),一是明确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拓展至交易型开放式基金,二是明确相关制度安排参照股票互联互通,三是明确投资者识别码安排,四是明确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人相关要求,五是明确业务实施细则相关安排。本文对内地方面的互联互通ETF标的进行了分类梳理。 风险提示:本报告对历史数据进行梳理总结,历史结果不能简单预测未来,规律存在失效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不涉及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业务,不涉及对具体基金产品的投资建议;本报告内容仅供参考,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能力,充分考虑指数编制规则变化及基金管理人的投资风格、投资策略、资产配置情况等各种因素可能对基金产品产生的影响;投资者需特别关注指数编制公司、基金公司等官方披露的信息。 整体分析:ETF发行成立速度减缓,总体规模较Q1上升 ETF总体份额季度环比上涨6.30%,规模季度环比上涨10.54% 根据Wind数据,我国非货币型ETF份额和规模在2022年第二季度均保持正增长,总份额季度环比上升6.30%。总规模季度环比上升10.54%。需要指出,本报告对于ETF数量及规模的统计均以二季度末(2022年6月30日)的数据为基准,部分产品数据披露略有滞后,实际市场情况或略有偏差。 股票、债券和跨境型ETF份额均上涨,仅商品型ETF份额下降 2022年二季度股票、债券、跨境型 ETF的份额均实现上涨,仅商品型ETF份额下降,其中股票型ETF份额占全部ETF份额的77.02%。从各类型ETF的份额变化情况来看,股票型ETF份额在2022年二季度较一季度上涨4.63%;债券型ETF份额由2022年一季度的7.60亿份上升至8.26亿份;商品型ETF份额由2022年一季度的72.09亿份下降至65.86亿份,跌幅为8.64%;跨境型ETF份额较2022年一季度环比增长13.17%,达2054.60亿份,且在总体ETF中的份额占比稳步上升,从2021年第四季度的20.84%上升至22.18%。 股票、债券和跨境型ETF规模增长,商品型ETF二季度规模下降 截至2022年6月30日,我国非货币型ETF总规模为11633.09亿元,整体规模较上一季度上升10.54%,主要由股票型ETF和跨境型ETF规模上涨所贡献,债券型ETF规模涨幅较高、商品型ETF规模较上一季度下降。 跨境型ETF规模第二季度持续增长,由2022年第一季度的1366.17亿元上升至1675.02亿元,环比增长22.61%,规模占比达14.40%。股票型ETF规模占比达80.86%,总体规模上升至9406.21亿元,环比增长8.58%。债券型ETF总体规模为318.68亿元,Q2环比增长38.29%,商品型ETF总体规模为233.19亿元,较上季度回落。 二季度新成立25只ETF,较一季度发行速度减缓 截至2022年6月30日,我国已成立的ETF共672只(不包含货币型)。2022年Q2新成立的ETF数量为25只(其中21只股票型ETF,4只跨境型ETF),仅为上季度新成立ETF数量的64.10%。 总体看来,在2021年ETF发行数量大幅上涨后,2022年市场热度有所回落,2022Q2ETF新成立数量较前几个季度持续大幅下降。但由于近两年ETF市场发展较为迅速,2020年至今新成立ETF共431只,占现有ETF存量的64.14%。 从各类型ETF在2022年二季度末的存量与增量两方面来看,股票型ETF仍是ETF市场的主流。截至6月30日,我国现有股票型ETF共571只,较上一季度末数量增加21只;债券型ETF已连续多个季度未有新产品,当前存量仍为13只;商品型ETF当前存量为19只,较上季度无变化;跨境型ETF当前存量为69只,较上季度新增4只。当前股票型ETF数量存量占比为84.97%,在ETF市场中占据主流地位。 细分类别:商品型ETF表现不佳,ETF交投依旧活跃 业绩表现:Q2商品型ETF平均净值下跌,其余类型ETF平均净值均上涨 2022年二季度商品型ETF平均净值出现下降,其余类型ETF平均净值均上涨。受全球商品市场回调影响,2022Q2商品型ETF平均净值下跌幅度为1.81%。而股票型ETF平均净值则在经历2022年一季度显著下跌后迎来反弹,上涨4.36%。债券型ETF平均净值依然保持稳定,小幅上涨1.15%。而跨境型ETF平均净值在连续下跌三个季度也出现反弹,2022年二季度上涨4.99%。上述各类型的ETF平均净值涨跌幅是所有该类型ETF的净值涨跌幅的算术平均值。 股票ETF:Q2走势反弹上涨4.36%,新成立ETF主要为主题类ETF 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市场上已成立571只股票型ETF,其中包括122只宽基类ETF、173只行业类ETF、231只主题类ETF、45只策略类ETF。2022年二季度新增21只股票型ETF,分别为12只主题类ETF、2只宽基类ETF、5只行业类ETF、2只策略类ETF。行业、主题型ETF增长数量最多,宽基和策略型ETF增长数量较少。从整体数量占比来看,主题类ETF占股票型ETF总数的40.45%,已成为股票型ETF中的主要类型。 其中分类的大致标准为:宽基类ETF是指跟踪宽基指数的ETF;行业类ETF是指跟踪某一行业指数的ETF;主题ETF是指跟踪某一市场主题指数的ETF;策略类ETF是指跟踪通过因子优化选股或权重的指数的ETF。 分类别来看,宽基类ETF虽然在数量上仅有122只,占比21.37%,但在规模上明显超过其他类别,二季度末净值规模为3968.98亿元,占股票型ETF净值规模的42.28%。行业ETF二季度末数量为173只,占比30.30%,规模为3166.85亿元,规模占比33.73%。主题类ETF近几年新发数量明显增加,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数量达231只,占比40.46%,规模为1907.75亿元,占比20.32%。策略类ETF在数量和规模上均最小,数量为45只,占比7.88%,规模为344.20亿元,仅占比3.67% 、 在2022年二季度中,市场止跌反弹,四种类型的股票ETF均收获一定的上涨。主题ETF平均上涨幅度相对最大,二季度平均上涨5.18%。其次为宽基型ETF,二季度平均上涨4.14%,行业和策略类ETF分别平均上涨3.64%和3.64%。 2022年第二季度业绩排名前十的股票型ETF产品如下表,多数为食品饮料的行业ETF。 债券ETF:13只ETF均实现正收益,博时可转债ETF领涨 2022年二季度无新成立债券型ETF,截至2022年6月30日,国内共有13只债券ETF。从业绩表现来看,表现最好的是博时可转债ETF,其在2022年二季度实现4.07%的正收益。其余债券型ETF表现也比较稳定,13只债券型ETF均实现了正收益。 商品ETF:整体表现不佳,建信上海金ETF跌幅较小 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国内市场商品ETF共有19只,其中16只为黄金ETF,3只商品期货ETF。商品期货ETF投资的品种分别为有色金属期货、豆粕期货和郑商所能源化工期货。从业绩表现来看,2022年二季度商品期货ETF整体表现不佳,19只商品型ETF收益均为负。其中建信上海金ETF跌幅最小,区间净值跌幅为0.62%。 跨境ETF:Q2表现良好,80%以上的跨境ETF实现正收益 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市场共有69只跨境型ETF,其中共有56只实现净值上涨。其中,净值涨幅最大的是博时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ETF,上涨28.86%。 交投情况:各类别ETF成交活跃,整体日均成交额有所提升 从日均成交额来看,2022年二季度的ETF日均成交额为557.13亿元,环比上升9.73%。2022年二季度各类型ETF表现较为分化,跨境型、债券型和股票型ETF日均成交额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涨,而商品型ETF日均成交额有所下降。债券型ETF日均成交额从一季度的18.88亿元上升至43.48亿元,季度环比上升130.30%;跨境型ETF日均成交额从一季度的114.65亿元上升至129.43亿元,季度环比上升12.89%;股票型ETF的日均成交额为从一季度的357.83亿元上升至368.68亿元,季度环比小幅上升3.03%,但仍占ETF总体日均成交额的66.17%;商品型ETF日均成交额从一季度的16.35亿元下降至15.54亿元,季度环比下降4.95%。 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ETF日均成交额和日均换手率排名前十的产品分别如下: 行业格局:ETF基金规模向头部公司和头部产品聚集 基金公司:华夏规模稳居第一,前五大公司规模占比达59.17% 我国ETF市场发展至今,行业格局已相对稳定,头部基金公司占据市场中多数份额。截至2022年6月30日,国内市场(除货币型ETF外)共成立672只ETF,分别来自51家基金公司。其中华夏基金已成立65只ETF,位居首位。易方达基金和国泰基金分别以50只和41只ETF成立数量紧随其后。上述三家基金公司的ETF产品数量占据全市场的23.21%,头部效应显著。 从今年新成立的ETF来看,2022上半年华夏基金成立了5只ETF,易方达基金成立了7只ETF,国泰基金成立了4只ETF。前15大公司总共成立51只基金,占全部新成立基金的82.26%。 从ETF规模来看,华夏基金以2485.05亿元的总规模占据市场的21.35%,与2022年一季度基本持平。易方达基金与华泰柏瑞基金规模总计分别为1514.17亿元、1031.02亿元,位居第二、第三。前三大基金公司共占据市场规模的43.23%,接近一半的市场规模,而前15大基金公司规模占市场规模的91.61%,可见我国ETF市场头部效应十分明显。 产品规模:31只百亿元以上ETF占全市场总规模的53% 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末,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ETF数量为31只,较上季度增多,虽然数量仅占已成立非货币型ETF总数的4.61%,总规模占比却高达53.47%。 百亿以上ETF规模集中度较2022年第一季度的49%上升。总体来看,ETF产品规模集中度仍然较高,头部占比接近50%,竞争较为激烈。不过自2018 年第四季度以来,ETF百亿规模集中度占比从72%逐步缩减至2022年第二季度的53%。尽管百亿龙头ETF规模集中度仍较高,但纵向看总体仍然呈现出减弱趋势,主要是由于近两年行业主题类基金的规模逐渐扩大。 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各类型ETF规模排名前十的产品如下: 、 热点观察:首批87只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 6月24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交易型开放式基金纳入互联互通相关安排的公告》(下称《公告》),提出自公告发布之日起,交易型开放式基金正式纳入互联互通,内地和香港投资者可以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和交易型开放式基金的基金份额。同时,沪深两市交易所、中登公司也发布了相关公告。 我们在《2022Q1中国ETF市场盘点回顾》(2022/4/11)报告中提及深沪港交易所及中结算就ETF纳入互联互通达成共识,未来可期待相关细则的出台。6月24日公告一共有5条:一是明确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拓展至交易型开放式基金,二是明确相关制度安排参照股票互联互通,三是明确投资者识别码安排,四是明确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人相关要求,五是明确业务实施细则相关安排。内地方面的互联互通ETF标的梳理如下: 风险提示 本报告对历史数据进行梳理总结,历史结果不能简单预测未来,规律存在失效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不涉及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业务,不涉及对具体基金产品的投资建议;本报告内容仅供参考,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能力,充分考虑指数编制规则变化及基金管理人的投资风格、投资策略、资产配置情况等各种因素可能对基金产品产生的影响;投资者需特别关注指数编制公司、基金公司等官方披露的信息。 免责声明与风险提示 公众平台免责申明 本公众平台不是华泰证券研究所官方订阅平台。相关观点或信息请以华泰证券官方公众平台为准。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本公众号内容仅面向华泰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公众号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并非华泰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取消关注本公众号,不再订阅、接收或使用本公众号中的内容。因本公众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本公众号旨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华泰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者视为华泰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研究报告有关内容摘编自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的,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如需了解详细内容,请具体参见华泰证券所发布的完整版报告。 本公众号内容基于作者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作者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市场走势作确定性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华泰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公众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订阅人不应单独依靠本订阅号中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证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版权仅为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版权。如因侵权行为给华泰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泰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91320000704041011J。 林晓明 执业证书编号:S0570516010001 华泰金工深度报告一览 金融周期系列研究(资产配置)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2020年中国市场量化资产配置年度观点——周期归来、机会重生,顾短也兼长20200121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量化资产配置2020年度观点——小周期争明日,大周期赢未来20200116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风险预算模型如何度量风险更有效-改进风险度量方式稳定提升风险模型表现的方法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周期双底存不确定性宜防守待趋势——短周期底部拐头机会渐增,待趋势明朗把握或更大20191022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二十年一轮回的黄金投资大周期——黄金的三周期定价逻辑与组合配置、投资机会分析20190826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如何有效判断真正的周期拐点?——定量测度实际周期长度提升市场拐点判准概率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基钦周期的长度会缩短吗?——20190506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二十载昔日重现,三四年周期轮回——2019年中国与全球市场量化资产配置年度观点(下)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二十载昔日重现,三四年周期轮回——2019年中国与全球市场量化资产配置年度观点(上)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周期轮动下的BL资产配置策略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周期理论与机器学习资产收益预测——华泰金工市场周期与资产配置研究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市场拐点的判断方法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2018中国与全球市场的机会、风险 · 年度策略报告(上)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基钦周期的量化测度与历史规律 · 华泰金工周期系列研究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周期三因子定价与资产配置模型(四)——华泰金工周期系列研究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周期三因子定价与资产配置模型(三)——华泰金工周期系列研究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周期三因子定价与资产配置模型(二)——华泰金工周期系列研究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周期三因子定价与资产配置模型(一)——华泰金工周期系列研究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金工周期研究系列 · 基于DDM模型的板块轮动探索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市场周期的量化分解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周期研究对大类资产的预测观点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金融经济系统周期的确定(下)——华泰金工周期系列研究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金融经济系统周期的确定(上)——华泰金工周期系列研究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全球多市场择时配置初探——华泰周期择时研究系列 行业指数频谱分析及配置模型:市场的周期分析系列之三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市场的频率——市场轮回,周期重生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市场的轮回——金融市场周期与经济周期关系初探 周期起源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金融经济周期的耗散结构观——华泰周期起源系列研究之十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经济系统中有序市场结构的进化——华泰周期起源系列研究报告之九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企业间力的产生、传播和作用效果——华泰周期起源系列研究之八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耦合振子同步的藏本模型——华泰周期起源系列研究之七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周期在供应链管理模型的实证——华泰周期起源系列研究之六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不确定性与缓冲机制——华泰周期起源系列研究报告之五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周期是矛盾双方稳定共存的结果——华泰周期起源系列研究之四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周期是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稳态——华泰周期起源系列研究之三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周期趋同现象的动力学系统模型——华泰周期起源系列研究之二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从微观同步到宏观周期——华泰周期起源系列研究报告之一 FOF与金融创新产品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养老目标基金的中国市场开发流程--目标日期基金与目标风险基金产品设计研究 【华泰金工】生命周期基金Glide Path开发实例——华泰FOF与金融创新产品系列研究报告之一 因子周期(因子择时)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市值因子收益与经济结构的关系——华泰因子周期研究系列之三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周期视角下的因子投资时钟--华泰因子周期研究系列之二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因子收益率的周期性研究初探 择时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波动率与换手率构造牛熊指标——华泰金工量化择时系列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A股市场低开现象研究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风险收益一致性择时模型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技术指标与周期量价择时模型的结合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价量择时模型——市场周期在择时领域的应用 中观基本面轮动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行业配置落地:指数增强篇——华泰中观基本面轮动系列之十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行业配置策略:拥挤度视角——华泰中观基本面轮动系列之九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行业配置策略:景气度视角——华泰中观基本面轮动系列之八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行业配置策略:趋势追踪视角——华泰中观基本面轮动系列之七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行业配置策略:宏观因子视角——华泰中观基本面轮动系列之六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行业全景画像:投入产出表视角——华泰中观基本面轮动系列之五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行业全景画像:改进杜邦拆解视角——华泰中观基本面轮动系列之四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行业全景画像:风格因子视角 ——华泰中观基本面轮动系列之三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行业全景画像:宏观因子视角 ——华泰中观基本面轮动系列之二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确立研究对象:行业拆分与聚类——华泰中观基本面轮动系列之一 行业轮动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不同协方差估计方法对比分析(二)——华泰行业轮动系列报告之十三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拥挤度指标在行业配置中的应用——华泰行业轮动系列报告之十二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产业链分析 ——华泰行业轮动系列报告之十一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不同协方差估计方法对比分析——华泰行业轮动系列报告之十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景气度指标在行业配置中的应用——华泰行业轮动系列报告之九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再探周期视角下的资产轮动——华泰行业轮动系列报告之八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周期轮动”基金组合改进版——华泰行业轮动系列报告之七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周期轮动”基金组合构建——华泰行业轮动系列之六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估值因子在行业配置中的应用——华泰行业轮动系列报告之五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动量增强因子在行业配置中的应用——华泰行业轮动系列报告之四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财务质量因子在行业配置中的应用——华泰行业轮动系列报告之三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周期视角下的行业轮动实证分析——华泰行业轮动系列之二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基于通用回归模型的行业轮动策略——华泰行业轮动系列之一 Smartbeta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重剑无锋:低波动 Smart Beta——华泰 Smart Beta 系列之四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投资优质股票:红利类Smart Beta——华泰Smart Beta系列之三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博观约取:价值和成长Smart Beta——华泰Smart Beta系列之二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Smart Beta:乘风破浪趁此时——华泰Smart Beta系列之一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Smartbeta在资产配置中的优势——华泰金工Smartbeta专题研究之一 多因子选股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单因子测试之历史分位数因子——华泰多因子系列之十三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桑土之防:结构化多因子风险模型——华泰多因子系列之十二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单因子测试之海量技术因子——华泰多因子系列之十一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因子合成方法实证分析 ——华泰多因子系列之十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单因子测试之一致预期因子 ——华泰多因子系列之九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单因子测试之财务质量因子——华泰多因子系列之八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单因子测试之资金流向因子——华泰多因子系列之七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单因子测试之波动率类因子——华泰多因子系列之六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单因子测试之换手率类因子——华泰多因子系列之五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单因子测试之动量类因子——华泰多因子系列之四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单因子测试之成长类因子——华泰多因子系列之三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单因子测试之估值类因子——华泰多因子系列之二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多因子模型体系初探——华泰多因子系列之一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五因子模型A股实证研究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红利因子的有效性研究——华泰红利指数与红利因子系列研究报告之二 人工智能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深度卷积GAN实证——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四十四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因子观点融入机器学习——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四十三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图神经网络选股与Qlib实践——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四十二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基于BERT的分析师研报情感因子——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四十一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微软AI量化投资平台Qlib体验——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四十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周频量价选股模型的组合优化实证——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三十九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WGAN生成:从单资产到多资产——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三十八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舆情因子和BERT情感分类模型——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三十七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相对生成对抗网络RGAN实证——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三十六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WGAN应用于金融时间序列生成——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三十五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再探AlphaNet:结构和特征优化——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三十四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数据模式探索:无监督学习案例——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三十三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AlphaNet:因子挖掘神经网络——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三十二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生成对抗网络GAN初探——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三十一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从关联到逻辑:因果推断初探——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三十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另类标签和集成学习——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二十九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基于量价的人工智能选股体系概览——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二十八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揭开机器学习模型的“黑箱” ——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二十七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遗传规划在CTA信号挖掘中的应用——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二十六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市场弱有效性检验与择时战场选择——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二十五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投石问路:技术分析可靠否?——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二十四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再探基于遗传规划的选股因子挖掘——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二十三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基于CSCV框架的回测过拟合概率——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二十二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基于遗传规划的选股因子挖掘——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二十一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必然中的偶然:机器学习中的随机数——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二十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偶然中的必然:重采样技术检验过拟合——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十九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机器学习选股模型的调仓频率实证——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十八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人工智能选股之数据标注方法实证——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十七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再论时序交叉验证对抗过拟合——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十六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人工智能选股之卷积神经网络——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十五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对抗过拟合:从时序交叉验证谈起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人工智能选股之损失函数的改进——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十三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人工智能选股之特征选择——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十二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人工智能选股之Stacking集成学习——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十一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宏观周期指标应用于随机森林选股——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十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人工智能选股之循环神经网络——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九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人工智能选股之全连接神经网络——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八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人工智能选股之Python实战——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七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人工智能选股之Boosting模型——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六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人工智能选股之随机森林模型——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五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人工智能选股之朴素贝叶斯模型——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四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人工智能选股之支持向量机模型— —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三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人工智能选股之广义线性模型——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二 指数增强基金分析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再探回归法测算基金持股仓位——华泰基金仓位分析专题报告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酌古御今:指数增强基金收益分析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基于回归法的基金持股仓位测算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指数增强方法汇总及实例——量化多因子指数增强策略实证 基本面选股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价值选股之相对市盈率港股模型——相对市盈率港股通模型实证研究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价值选股之FFScore模型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相对市盈率选股模型A股市场实证研究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价值选股之现金流因子研究——现金流因子选股策略实证研究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基本面选股之低市收率模型——小费雪选股法 A 股实证研究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基本面选股之高股息率模型之奥轩尼斯选股法A股实证研究 基金定投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大成旗下基金2018定投策略研究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布林带与股息率择时定投模型——基金定投系列专题研究报告之四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基金定投3—马科维茨有效性检验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基金定投2—投资标的与时机的选择方法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基金定投1—分析方法与理论基础 基金评价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基金评价及筛选全流程研究框架——股票型与债券型基金多种维度定量与定性评价法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基金选股择时能力的定量分析法——我国公募基金大多具有较强选股能力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基金业绩持续性的规律与策略构建——采用有效影响因子筛选出持续性较好的绩优基金 ETF季度盘点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2021Q2中国ETF市场盘点回顾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2021Q1中国ETF市场盘点回顾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2020Q4中国ETF市场全景回顾——总规模创新高,行业主题类ETF渐成市场新主角20210112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2020年三季度中国ETF市场回顾——产品百花齐放、投资者结构日渐成熟,规模创新高20201021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ETF产品细分差异化或成突围之道——2020二季度中国ETF市场全景回顾盘点与展望20200803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ETF规模数量大涨品类不断丰富——2020一季度中国ETF市场全景回顾盘点 其它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A股市场及行业的农历月份效应——月份效应之二 A股市场及行业的月份效应——详解历史数据中的隐藏法则
林晓明 S0570516010001 研究员 SFC No. BPY421 张 泽 S0570520090004 研究员 SFC No. BRB322 刘依苇 S0570119090123 研究员 SFC No. BSU078 报告发布时间:2022年7月27日 摘要 整体分析:ETF发行成立速度减缓,总体规模较Q1上升 截至2022Q2,我国市场共有672只ETF产品(不含货币型),单季新成立25只ETF,包括21只股票型ETF和4只跨境型ETF。全市场ETF(不含货币型)总体份额相比2022年一季度末上涨6.30%。2022Q2国内ETF日均成交额557.13亿元,较上季度提升9.73%,债券型ETF日均成交额43.48亿元,较上季度提升130.30%。二季度国内市场持续复苏,除商品型ETF净值小幅下跌1.81%,其余种类ETF净值均上涨。 细分类别:商品型ETF表现不佳,ETF交投依旧活跃 股票型ETF份额在2022Q2为7133.14亿份,季度环比上涨4.63%,规模为9409.21亿元,季度环比上涨8.58%。由于股市回暖,2022年二季度股票型ETF整体表现良好,各类别股票ETF均上涨。其中主题ETF平均上涨幅度最大,为5.18%。2022年二季度新增股票型ETF共21只,其中新增12只主题类ETF,5只行业类ETF,2只宽基类ETF和2只策略类ETF。 行业格局:ETF基金规模向头部公司和头部产品聚集 截至2022Q2,华夏基金已成立65只ETF,并以2485.05亿元的总规模占据市场的21.35%,规模稳居第一。前五大公司规模占比达59.17%,头部效应显著。2022Q2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ETF数量为31只,虽然数量仅占已成立非货币型ETF总数的4.61%,总规模占比却高达53%,头部竞争较为激烈。虽然ETF产品规模集中度仍然较高,但纵向看总体仍然呈现出减弱趋势。 热点观察:首批87只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 6月24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交易型开放式基金纳入互联互通相关安排的公告》(下称《公告》),一是明确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拓展至交易型开放式基金,二是明确相关制度安排参照股票互联互通,三是明确投资者识别码安排,四是明确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人相关要求,五是明确业务实施细则相关安排。本文对内地方面的互联互通ETF标的进行了分类梳理。 风险提示:本报告对历史数据进行梳理总结,历史结果不能简单预测未来,规律存在失效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不涉及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业务,不涉及对具体基金产品的投资建议;本报告内容仅供参考,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能力,充分考虑指数编制规则变化及基金管理人的投资风格、投资策略、资产配置情况等各种因素可能对基金产品产生的影响;投资者需特别关注指数编制公司、基金公司等官方披露的信息。 整体分析:ETF发行成立速度减缓,总体规模较Q1上升 ETF总体份额季度环比上涨6.30%,规模季度环比上涨10.54% 根据Wind数据,我国非货币型ETF份额和规模在2022年第二季度均保持正增长,总份额季度环比上升6.30%。总规模季度环比上升10.54%。需要指出,本报告对于ETF数量及规模的统计均以二季度末(2022年6月30日)的数据为基准,部分产品数据披露略有滞后,实际市场情况或略有偏差。 股票、债券和跨境型ETF份额均上涨,仅商品型ETF份额下降 2022年二季度股票、债券、跨境型 ETF的份额均实现上涨,仅商品型ETF份额下降,其中股票型ETF份额占全部ETF份额的77.02%。从各类型ETF的份额变化情况来看,股票型ETF份额在2022年二季度较一季度上涨4.63%;债券型ETF份额由2022年一季度的7.60亿份上升至8.26亿份;商品型ETF份额由2022年一季度的72.09亿份下降至65.86亿份,跌幅为8.64%;跨境型ETF份额较2022年一季度环比增长13.17%,达2054.60亿份,且在总体ETF中的份额占比稳步上升,从2021年第四季度的20.84%上升至22.18%。 股票、债券和跨境型ETF规模增长,商品型ETF二季度规模下降 截至2022年6月30日,我国非货币型ETF总规模为11633.09亿元,整体规模较上一季度上升10.54%,主要由股票型ETF和跨境型ETF规模上涨所贡献,债券型ETF规模涨幅较高、商品型ETF规模较上一季度下降。 跨境型ETF规模第二季度持续增长,由2022年第一季度的1366.17亿元上升至1675.02亿元,环比增长22.61%,规模占比达14.40%。股票型ETF规模占比达80.86%,总体规模上升至9406.21亿元,环比增长8.58%。债券型ETF总体规模为318.68亿元,Q2环比增长38.29%,商品型ETF总体规模为233.19亿元,较上季度回落。 二季度新成立25只ETF,较一季度发行速度减缓 截至2022年6月30日,我国已成立的ETF共672只(不包含货币型)。2022年Q2新成立的ETF数量为25只(其中21只股票型ETF,4只跨境型ETF),仅为上季度新成立ETF数量的64.10%。 总体看来,在2021年ETF发行数量大幅上涨后,2022年市场热度有所回落,2022Q2ETF新成立数量较前几个季度持续大幅下降。但由于近两年ETF市场发展较为迅速,2020年至今新成立ETF共431只,占现有ETF存量的64.14%。 从各类型ETF在2022年二季度末的存量与增量两方面来看,股票型ETF仍是ETF市场的主流。截至6月30日,我国现有股票型ETF共571只,较上一季度末数量增加21只;债券型ETF已连续多个季度未有新产品,当前存量仍为13只;商品型ETF当前存量为19只,较上季度无变化;跨境型ETF当前存量为69只,较上季度新增4只。当前股票型ETF数量存量占比为84.97%,在ETF市场中占据主流地位。 细分类别:商品型ETF表现不佳,ETF交投依旧活跃 业绩表现:Q2商品型ETF平均净值下跌,其余类型ETF平均净值均上涨 2022年二季度商品型ETF平均净值出现下降,其余类型ETF平均净值均上涨。受全球商品市场回调影响,2022Q2商品型ETF平均净值下跌幅度为1.81%。而股票型ETF平均净值则在经历2022年一季度显著下跌后迎来反弹,上涨4.36%。债券型ETF平均净值依然保持稳定,小幅上涨1.15%。而跨境型ETF平均净值在连续下跌三个季度也出现反弹,2022年二季度上涨4.99%。上述各类型的ETF平均净值涨跌幅是所有该类型ETF的净值涨跌幅的算术平均值。 股票ETF:Q2走势反弹上涨4.36%,新成立ETF主要为主题类ETF 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市场上已成立571只股票型ETF,其中包括122只宽基类ETF、173只行业类ETF、231只主题类ETF、45只策略类ETF。2022年二季度新增21只股票型ETF,分别为12只主题类ETF、2只宽基类ETF、5只行业类ETF、2只策略类ETF。行业、主题型ETF增长数量最多,宽基和策略型ETF增长数量较少。从整体数量占比来看,主题类ETF占股票型ETF总数的40.45%,已成为股票型ETF中的主要类型。 其中分类的大致标准为:宽基类ETF是指跟踪宽基指数的ETF;行业类ETF是指跟踪某一行业指数的ETF;主题ETF是指跟踪某一市场主题指数的ETF;策略类ETF是指跟踪通过因子优化选股或权重的指数的ETF。 分类别来看,宽基类ETF虽然在数量上仅有122只,占比21.37%,但在规模上明显超过其他类别,二季度末净值规模为3968.98亿元,占股票型ETF净值规模的42.28%。行业ETF二季度末数量为173只,占比30.30%,规模为3166.85亿元,规模占比33.73%。主题类ETF近几年新发数量明显增加,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数量达231只,占比40.46%,规模为1907.75亿元,占比20.32%。策略类ETF在数量和规模上均最小,数量为45只,占比7.88%,规模为344.20亿元,仅占比3.67% 、 在2022年二季度中,市场止跌反弹,四种类型的股票ETF均收获一定的上涨。主题ETF平均上涨幅度相对最大,二季度平均上涨5.18%。其次为宽基型ETF,二季度平均上涨4.14%,行业和策略类ETF分别平均上涨3.64%和3.64%。 2022年第二季度业绩排名前十的股票型ETF产品如下表,多数为食品饮料的行业ETF。 债券ETF:13只ETF均实现正收益,博时可转债ETF领涨 2022年二季度无新成立债券型ETF,截至2022年6月30日,国内共有13只债券ETF。从业绩表现来看,表现最好的是博时可转债ETF,其在2022年二季度实现4.07%的正收益。其余债券型ETF表现也比较稳定,13只债券型ETF均实现了正收益。 商品ETF:整体表现不佳,建信上海金ETF跌幅较小 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国内市场商品ETF共有19只,其中16只为黄金ETF,3只商品期货ETF。商品期货ETF投资的品种分别为有色金属期货、豆粕期货和郑商所能源化工期货。从业绩表现来看,2022年二季度商品期货ETF整体表现不佳,19只商品型ETF收益均为负。其中建信上海金ETF跌幅最小,区间净值跌幅为0.62%。 跨境ETF:Q2表现良好,80%以上的跨境ETF实现正收益 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市场共有69只跨境型ETF,其中共有56只实现净值上涨。其中,净值涨幅最大的是博时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ETF,上涨28.86%。 交投情况:各类别ETF成交活跃,整体日均成交额有所提升 从日均成交额来看,2022年二季度的ETF日均成交额为557.13亿元,环比上升9.73%。2022年二季度各类型ETF表现较为分化,跨境型、债券型和股票型ETF日均成交额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涨,而商品型ETF日均成交额有所下降。债券型ETF日均成交额从一季度的18.88亿元上升至43.48亿元,季度环比上升130.30%;跨境型ETF日均成交额从一季度的114.65亿元上升至129.43亿元,季度环比上升12.89%;股票型ETF的日均成交额为从一季度的357.83亿元上升至368.68亿元,季度环比小幅上升3.03%,但仍占ETF总体日均成交额的66.17%;商品型ETF日均成交额从一季度的16.35亿元下降至15.54亿元,季度环比下降4.95%。 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ETF日均成交额和日均换手率排名前十的产品分别如下: 行业格局:ETF基金规模向头部公司和头部产品聚集 基金公司:华夏规模稳居第一,前五大公司规模占比达59.17% 我国ETF市场发展至今,行业格局已相对稳定,头部基金公司占据市场中多数份额。截至2022年6月30日,国内市场(除货币型ETF外)共成立672只ETF,分别来自51家基金公司。其中华夏基金已成立65只ETF,位居首位。易方达基金和国泰基金分别以50只和41只ETF成立数量紧随其后。上述三家基金公司的ETF产品数量占据全市场的23.21%,头部效应显著。 从今年新成立的ETF来看,2022上半年华夏基金成立了5只ETF,易方达基金成立了7只ETF,国泰基金成立了4只ETF。前15大公司总共成立51只基金,占全部新成立基金的82.26%。 从ETF规模来看,华夏基金以2485.05亿元的总规模占据市场的21.35%,与2022年一季度基本持平。易方达基金与华泰柏瑞基金规模总计分别为1514.17亿元、1031.02亿元,位居第二、第三。前三大基金公司共占据市场规模的43.23%,接近一半的市场规模,而前15大基金公司规模占市场规模的91.61%,可见我国ETF市场头部效应十分明显。 产品规模:31只百亿元以上ETF占全市场总规模的53% 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末,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ETF数量为31只,较上季度增多,虽然数量仅占已成立非货币型ETF总数的4.61%,总规模占比却高达53.47%。 百亿以上ETF规模集中度较2022年第一季度的49%上升。总体来看,ETF产品规模集中度仍然较高,头部占比接近50%,竞争较为激烈。不过自2018 年第四季度以来,ETF百亿规模集中度占比从72%逐步缩减至2022年第二季度的53%。尽管百亿龙头ETF规模集中度仍较高,但纵向看总体仍然呈现出减弱趋势,主要是由于近两年行业主题类基金的规模逐渐扩大。 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各类型ETF规模排名前十的产品如下: 、 热点观察:首批87只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 6月24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交易型开放式基金纳入互联互通相关安排的公告》(下称《公告》),提出自公告发布之日起,交易型开放式基金正式纳入互联互通,内地和香港投资者可以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和交易型开放式基金的基金份额。同时,沪深两市交易所、中登公司也发布了相关公告。 我们在《2022Q1中国ETF市场盘点回顾》(2022/4/11)报告中提及深沪港交易所及中结算就ETF纳入互联互通达成共识,未来可期待相关细则的出台。6月24日公告一共有5条:一是明确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拓展至交易型开放式基金,二是明确相关制度安排参照股票互联互通,三是明确投资者识别码安排,四是明确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人相关要求,五是明确业务实施细则相关安排。内地方面的互联互通ETF标的梳理如下: 风险提示 本报告对历史数据进行梳理总结,历史结果不能简单预测未来,规律存在失效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不涉及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业务,不涉及对具体基金产品的投资建议;本报告内容仅供参考,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能力,充分考虑指数编制规则变化及基金管理人的投资风格、投资策略、资产配置情况等各种因素可能对基金产品产生的影响;投资者需特别关注指数编制公司、基金公司等官方披露的信息。 免责声明与风险提示 公众平台免责申明 本公众平台不是华泰证券研究所官方订阅平台。相关观点或信息请以华泰证券官方公众平台为准。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本公众号内容仅面向华泰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公众号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并非华泰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取消关注本公众号,不再订阅、接收或使用本公众号中的内容。因本公众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本公众号旨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华泰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者视为华泰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研究报告有关内容摘编自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的,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如需了解详细内容,请具体参见华泰证券所发布的完整版报告。 本公众号内容基于作者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作者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市场走势作确定性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华泰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公众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订阅人不应单独依靠本订阅号中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证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版权仅为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版权。如因侵权行为给华泰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泰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91320000704041011J。 林晓明 执业证书编号:S0570516010001 华泰金工深度报告一览 金融周期系列研究(资产配置)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2020年中国市场量化资产配置年度观点——周期归来、机会重生,顾短也兼长20200121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量化资产配置2020年度观点——小周期争明日,大周期赢未来20200116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风险预算模型如何度量风险更有效-改进风险度量方式稳定提升风险模型表现的方法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周期双底存不确定性宜防守待趋势——短周期底部拐头机会渐增,待趋势明朗把握或更大20191022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二十年一轮回的黄金投资大周期——黄金的三周期定价逻辑与组合配置、投资机会分析20190826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如何有效判断真正的周期拐点?——定量测度实际周期长度提升市场拐点判准概率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基钦周期的长度会缩短吗?——20190506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二十载昔日重现,三四年周期轮回——2019年中国与全球市场量化资产配置年度观点(下)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二十载昔日重现,三四年周期轮回——2019年中国与全球市场量化资产配置年度观点(上)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周期轮动下的BL资产配置策略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周期理论与机器学习资产收益预测——华泰金工市场周期与资产配置研究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市场拐点的判断方法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2018中国与全球市场的机会、风险 · 年度策略报告(上)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基钦周期的量化测度与历史规律 · 华泰金工周期系列研究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周期三因子定价与资产配置模型(四)——华泰金工周期系列研究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周期三因子定价与资产配置模型(三)——华泰金工周期系列研究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周期三因子定价与资产配置模型(二)——华泰金工周期系列研究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周期三因子定价与资产配置模型(一)——华泰金工周期系列研究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金工周期研究系列 · 基于DDM模型的板块轮动探索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市场周期的量化分解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周期研究对大类资产的预测观点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金融经济系统周期的确定(下)——华泰金工周期系列研究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金融经济系统周期的确定(上)——华泰金工周期系列研究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全球多市场择时配置初探——华泰周期择时研究系列 行业指数频谱分析及配置模型:市场的周期分析系列之三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市场的频率——市场轮回,周期重生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市场的轮回——金融市场周期与经济周期关系初探 周期起源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金融经济周期的耗散结构观——华泰周期起源系列研究之十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经济系统中有序市场结构的进化——华泰周期起源系列研究报告之九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企业间力的产生、传播和作用效果——华泰周期起源系列研究之八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耦合振子同步的藏本模型——华泰周期起源系列研究之七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周期在供应链管理模型的实证——华泰周期起源系列研究之六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不确定性与缓冲机制——华泰周期起源系列研究报告之五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周期是矛盾双方稳定共存的结果——华泰周期起源系列研究之四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周期是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稳态——华泰周期起源系列研究之三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周期趋同现象的动力学系统模型——华泰周期起源系列研究之二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从微观同步到宏观周期——华泰周期起源系列研究报告之一 FOF与金融创新产品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养老目标基金的中国市场开发流程--目标日期基金与目标风险基金产品设计研究 【华泰金工】生命周期基金Glide Path开发实例——华泰FOF与金融创新产品系列研究报告之一 因子周期(因子择时)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市值因子收益与经济结构的关系——华泰因子周期研究系列之三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周期视角下的因子投资时钟--华泰因子周期研究系列之二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因子收益率的周期性研究初探 择时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波动率与换手率构造牛熊指标——华泰金工量化择时系列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A股市场低开现象研究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风险收益一致性择时模型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技术指标与周期量价择时模型的结合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价量择时模型——市场周期在择时领域的应用 中观基本面轮动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行业配置落地:指数增强篇——华泰中观基本面轮动系列之十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行业配置策略:拥挤度视角——华泰中观基本面轮动系列之九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行业配置策略:景气度视角——华泰中观基本面轮动系列之八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行业配置策略:趋势追踪视角——华泰中观基本面轮动系列之七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行业配置策略:宏观因子视角——华泰中观基本面轮动系列之六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行业全景画像:投入产出表视角——华泰中观基本面轮动系列之五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行业全景画像:改进杜邦拆解视角——华泰中观基本面轮动系列之四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行业全景画像:风格因子视角 ——华泰中观基本面轮动系列之三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行业全景画像:宏观因子视角 ——华泰中观基本面轮动系列之二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确立研究对象:行业拆分与聚类——华泰中观基本面轮动系列之一 行业轮动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不同协方差估计方法对比分析(二)——华泰行业轮动系列报告之十三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拥挤度指标在行业配置中的应用——华泰行业轮动系列报告之十二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产业链分析 ——华泰行业轮动系列报告之十一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不同协方差估计方法对比分析——华泰行业轮动系列报告之十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景气度指标在行业配置中的应用——华泰行业轮动系列报告之九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再探周期视角下的资产轮动——华泰行业轮动系列报告之八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周期轮动”基金组合改进版——华泰行业轮动系列报告之七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周期轮动”基金组合构建——华泰行业轮动系列之六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估值因子在行业配置中的应用——华泰行业轮动系列报告之五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动量增强因子在行业配置中的应用——华泰行业轮动系列报告之四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财务质量因子在行业配置中的应用——华泰行业轮动系列报告之三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周期视角下的行业轮动实证分析——华泰行业轮动系列之二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基于通用回归模型的行业轮动策略——华泰行业轮动系列之一 Smartbeta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重剑无锋:低波动 Smart Beta——华泰 Smart Beta 系列之四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投资优质股票:红利类Smart Beta——华泰Smart Beta系列之三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博观约取:价值和成长Smart Beta——华泰Smart Beta系列之二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Smart Beta:乘风破浪趁此时——华泰Smart Beta系列之一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Smartbeta在资产配置中的优势——华泰金工Smartbeta专题研究之一 多因子选股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单因子测试之历史分位数因子——华泰多因子系列之十三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桑土之防:结构化多因子风险模型——华泰多因子系列之十二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单因子测试之海量技术因子——华泰多因子系列之十一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因子合成方法实证分析 ——华泰多因子系列之十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单因子测试之一致预期因子 ——华泰多因子系列之九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单因子测试之财务质量因子——华泰多因子系列之八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单因子测试之资金流向因子——华泰多因子系列之七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单因子测试之波动率类因子——华泰多因子系列之六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单因子测试之换手率类因子——华泰多因子系列之五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单因子测试之动量类因子——华泰多因子系列之四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单因子测试之成长类因子——华泰多因子系列之三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单因子测试之估值类因子——华泰多因子系列之二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多因子模型体系初探——华泰多因子系列之一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五因子模型A股实证研究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红利因子的有效性研究——华泰红利指数与红利因子系列研究报告之二 人工智能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深度卷积GAN实证——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四十四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因子观点融入机器学习——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四十三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图神经网络选股与Qlib实践——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四十二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基于BERT的分析师研报情感因子——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四十一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微软AI量化投资平台Qlib体验——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四十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周频量价选股模型的组合优化实证——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三十九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WGAN生成:从单资产到多资产——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三十八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舆情因子和BERT情感分类模型——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三十七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相对生成对抗网络RGAN实证——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三十六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WGAN应用于金融时间序列生成——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三十五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再探AlphaNet:结构和特征优化——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三十四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数据模式探索:无监督学习案例——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三十三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AlphaNet:因子挖掘神经网络——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三十二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生成对抗网络GAN初探——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三十一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从关联到逻辑:因果推断初探——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三十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另类标签和集成学习——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二十九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基于量价的人工智能选股体系概览——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二十八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揭开机器学习模型的“黑箱” ——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二十七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遗传规划在CTA信号挖掘中的应用——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二十六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市场弱有效性检验与择时战场选择——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二十五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投石问路:技术分析可靠否?——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二十四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再探基于遗传规划的选股因子挖掘——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二十三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基于CSCV框架的回测过拟合概率——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二十二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基于遗传规划的选股因子挖掘——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二十一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必然中的偶然:机器学习中的随机数——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二十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偶然中的必然:重采样技术检验过拟合——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十九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机器学习选股模型的调仓频率实证——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十八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人工智能选股之数据标注方法实证——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十七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再论时序交叉验证对抗过拟合——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十六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人工智能选股之卷积神经网络——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十五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对抗过拟合:从时序交叉验证谈起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人工智能选股之损失函数的改进——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十三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人工智能选股之特征选择——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十二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人工智能选股之Stacking集成学习——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十一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宏观周期指标应用于随机森林选股——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十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人工智能选股之循环神经网络——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九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人工智能选股之全连接神经网络——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八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人工智能选股之Python实战——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七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人工智能选股之Boosting模型——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六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人工智能选股之随机森林模型——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五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人工智能选股之朴素贝叶斯模型——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四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人工智能选股之支持向量机模型— —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三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人工智能选股之广义线性模型——华泰人工智能系列之二 指数增强基金分析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再探回归法测算基金持股仓位——华泰基金仓位分析专题报告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酌古御今:指数增强基金收益分析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基于回归法的基金持股仓位测算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指数增强方法汇总及实例——量化多因子指数增强策略实证 基本面选股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价值选股之相对市盈率港股模型——相对市盈率港股通模型实证研究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价值选股之FFScore模型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相对市盈率选股模型A股市场实证研究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价值选股之现金流因子研究——现金流因子选股策略实证研究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基本面选股之低市收率模型——小费雪选股法 A 股实证研究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华泰基本面选股之高股息率模型之奥轩尼斯选股法A股实证研究 基金定投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大成旗下基金2018定投策略研究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布林带与股息率择时定投模型——基金定投系列专题研究报告之四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基金定投3—马科维茨有效性检验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基金定投2—投资标的与时机的选择方法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基金定投1—分析方法与理论基础 基金评价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基金评价及筛选全流程研究框架——股票型与债券型基金多种维度定量与定性评价法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基金选股择时能力的定量分析法——我国公募基金大多具有较强选股能力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基金业绩持续性的规律与策略构建——采用有效影响因子筛选出持续性较好的绩优基金 ETF季度盘点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2021Q2中国ETF市场盘点回顾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2021Q1中国ETF市场盘点回顾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2020Q4中国ETF市场全景回顾——总规模创新高,行业主题类ETF渐成市场新主角20210112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2020年三季度中国ETF市场回顾——产品百花齐放、投资者结构日渐成熟,规模创新高20201021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ETF产品细分差异化或成突围之道——2020二季度中国ETF市场全景回顾盘点与展望20200803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ETF规模数量大涨品类不断丰富——2020一季度中国ETF市场全景回顾盘点 其它 【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A股市场及行业的农历月份效应——月份效应之二 A股市场及行业的月份效应——详解历史数据中的隐藏法则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