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投专题】暴风扩张的进口糖浆 藏不住的糖业危机
(以下内容从中信建投期货《【建投专题】暴风扩张的进口糖浆 藏不住的糖业危机》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作者 | 中信建投期货研究发展部 田亚雄 研究助理 陈家谊 本报告完成时间 | 2022年7月27日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投资者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可参与期货交易的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符合《办法》规定的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国外糖价成本低廉,税前和我国食糖报价形成了千元以上的差异,内外糖价丰厚的套利空间是往年走私糖猖獗的主要原因,但是在国家日益强化的监管力度以及疫情后边境管控升级的背景下,走私糖进入国内的难度加大,取而代之的是通过进口 “0”关税糖浆,再加工成白糖或冰糖后国内销售,实现内外价差套利;糖浆的“0”关税政策导致进口成本远低于关税为50%的进口糖,丰厚的进口利润刺激了国内对于糖浆的贸易需求,因此近年我国的进口糖浆数量激增,从2018年的2.2万吨增长至2019年的16.71万吨,2020年同比增长547%至108.14万吨。目前巨量的糖浆进口冲击着我国食糖原本的供需结构,低廉的进口成本影响了国内食糖原本的定价模式。 01-进口糖浆分类、使用范围以及特性 当前对进口糖产生替代作用的进口糖浆包含三种,分别为“甘蔗糖或甜菜糖水溶液(HS 17029011)”、“甘蔗糖、甜菜糖与其他糖的简单固体混合物,蔗糖含量超过50%(HS 17029012)”“其他固体糖及未加香料或着色剂的糖浆,人造蜜及焦糖(HS 17029090)”。 甘蔗糖浆含糖浓度在66%~67%,广泛使用在含糖饮料及食品中,如软饮料、冰淇淋、乳制品等;同时也可用于具有独特风味和颜色要求的产品,如果酱、泡菜、酱汁、番茄汁、芥末等;此外可以作为工业发酵的底物。糖浆进口成本较低,在国内可以简单加工为成品进行销售,也可以直接使用糖浆添加至产品中。 但相比于进口食糖,糖浆在运输上有一定的劣势,即难储存容易变质,特别是在高温的环境下,保质期通常在45天左右,所以如果夏季海关放关的时间延迟,会影响糖浆的交货。 02-进口糖浆的关税政策 糖浆海关税号和相关商品的关税自2021年1月1日起进行了调整: 1.取消了此前糖浆17029000的税号,在1702.90项下新增三项细分的糖浆税号:即前文提到的“甘蔗糖或甜菜糖水溶液(HS 17029011)”、“甘蔗糖、甜菜糖与其他糖的简单固体混合物,蔗糖含量超过50%(HS 17029012)”“其他固体糖及未加香料或着色剂的糖浆,人造蜜及焦糖(HS 17029090)”;最惠国税率以及普通税率分别为30%和80%。 2.来自东盟地区进口税则号1702.90项下产品适用税率依然为0,并新增了施行0关税的国家,主要来源为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缅甸、印尼及老挝等东盟国家,适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规定的协定关税税率,税率为0。并新增了澳洲、新西兰、智利、冰岛、哥斯达黎加五个国家的进口糖浆施行0关税。 03-进口糖浆数量暴增的原因以及影响 1.内外高价差是走私糖猖獗和糖浆进口规模扩张最根本的原因 我国产量和消费相对稳定,每年的产需缺口在500-600万吨主要通过正常的进口糖贸易和一定量的走私糖和进口糖浆进行弥补。 国外制糖成本低廉导致食糖报价远低于国内,根据海关数据显示,6月我国食糖进口平均到岸价约为3400元/吨,加上外贸代理费、银行手续费、利息及劳务费以及增值税后成本后约为4000元/吨,算上损耗和加工费以后不含关税的成本仅为4500-4600元/吨,远低于当前超过目前6200 元/吨的50%关税正常进口糖成本,同时低于广西5800元/吨左右的现货价格,甚至低于广西糖约5500元/吨的制糖成本。千元以上的套利空间和正常进口贸易偏高的税率限制,让走私糖一度猖獗,据估计,18/19年度,我国年度的走私糖量达到100万吨左右,但是从19/20年度开始,全球疫情爆发边境管控严格,走私糖进入国内的难度加大,预计19/20和20/21年度走私糖的总量仅为30-40万吨。 走私糖入境难度变大后,0关税糖浆成为了疫情后内外套利最简单且合法的套利渠道。从糖浆进口来源国的变化也能证实进口糖浆正在“合法化”的替代走私糖,2017和2018年度进口糖浆来源国主要以澳大利亚、智利和马来西亚为主,但2020年进口来源国转变为泰国、越南和缅甸,分别占比47%、25%和10%,三个国家正好是往年白糖走私最猖獗的国家。 2.进口糖浆由“数量稀少,价格昂贵”逐渐转变为“数量暴增,价格低廉” 结合文献以及实地走访调研了解到,进口糖浆含糖量大部分为67%,做成产成品的话会有2%的消耗,最终的出糖率约为65%,因此进口糖浆在冰糖厂加工成白糖或冰糖的成本(包含增值税)可以简单的用“进口均价÷65%*(1+13%)”进行预估。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7和2018年度进口糖浆价格昂贵,到岸均价在1万元/吨以上,折合成白糖或者冰糖的价格接近2万元/吨以上,品种以满足刚需的果葡糖浆和葡萄糖浆为主,因此两年的糖浆进口量分别仅有1.8万吨和2.2万吨,折合成白糖量仅为1.2万吨和1.5万吨,对于国产糖以及进口糖市场不具备威胁性。 但是从2020年开始,糖浆进口的目的由“满足刚需”转为“通过0关税政策替代走私糖”。贸易商充分意识到内外价差存在丰厚的套利机会,同时也找到了关税政策存在的漏洞,即可以将东盟国家例如泰国的白糖溶于水中,再以甘蔗糖或甜菜糖水溶液(HS 17029011)0关税进入国内市场,再运至工厂通过蒸发掉水分的方式让糖水溶液结晶变成白糖成品;通过这种方式入关即可以享受到内外价差的套利机会。 随着这类需求的增加,在泰国、缅甸边境已经出现专门服务我国的溶糖厂,进口糖浆也从葡萄糖浆、果葡糖浆变成糖水溶液为主;从海关总署的数据可知,进口糖浆到岸均价降至3316元/吨,折合成白糖或者冰糖的价格降至4500-5000元/吨的区间,每吨可以产生400-900元的利润,糖浆进口量暴增至2020年的108万吨,折糖量超过70万吨;由于糖浆暴增的数量和更低的价格已经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国产糖的市场,导致20/21年度食糖工业库存同比增幅达到85%,为16/17年度以来的高点,同时由于20/21陈糖库存的高企给21/22年度新糖的销售带来了压力,再加上疫情的影响,截止6月底,21/22年度的累计销糖量同比减少82.2万吨,是近六年的新低,在价格上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白糖期价和现货价格的高度。 3.进口糖浆数量的激增对正常进口糖贸易构成潜在威胁 进口糖浆实现了对走私糖的部分替代,也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国产糖的市场,此外这种替代性也在进口糖上得到体现,由于通过糖水溶液来规避关税的兴起,出现了进口糖数量减少、糖浆数量增加的趋势;我国的泰国进口糖数量由2019年的74.01万吨减少至2020年的11.72万吨,与其相反的是泰国进口糖浆数量的大幅增加,由2019年的8.88万吨增加至50.82万吨;而未来若是依然维持现行的0关税政策,进口糖浆的利润仍维持在高位水平,我们可以预见这种通过糖浆合法避税的贸易将规模化,进而冲击正常的进口糖贸易。 和其他主流的糖源相比,由于0关税政策,进口糖浆在成本上极具优势,成为了内外价差套利的首选,虽然整体数量远低于进口糖和国产糖,但对我国食糖定价和贸易模式已经产生一定消极的影响,其中包括影响国产糖的去库速度、剥夺进口糖的份额、国内定价重心的下移等;糖业对于“糖浆更合理管控”的呼声越来越高,2020年底修改了进口糖浆的相关税则,对进口糖浆施行了更精细的划分,同时提高了糖浆过关的抽样概率,2021年度进口糖浆数量同比减少61%;但是2022年度进口糖浆再次呈现放量的迹象,糖浆对于国内食糖冲击的担忧再起,1-6月累计进口量达到58.18万吨,同比增长157.71%,其中泰国食糖丰产是糖浆进口数量暴增的原因,前五月泰国糖浆进口量达到49.61万吨,同比增加超300%万吨,预计将对本年度食糖定价、销售形成不能忽视的压力,同时或导致高库存进而影响下个季度新糖的销售进度。 进口糖浆对于国内糖市最大的冲击是不平等的贸易条件,而这背后是关税政策存在的漏洞,糖浆进口量的暴增冲击着我国供需相对平衡的市场,也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定价模式;同时如果政策依然缺乏相对公平,或进一步刺激糖水溶液对于正常进口糖贸易的替代,我们已经在泰国的进口数据上初步找到了贸易形势转换的迹象,如果糖浆进口不实行管理政策,有可能改变全球食糖贸易流。 本文转自期货日报,较实际见报内容略有修改 作者姓名:田亚雄 期货投资咨询从业证书号:Z0012209 研究助理:陈家谊 从业资格证号:F03090929 重要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CFC农产品研究)为中信建投期货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下设的农产品团队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可参与期货交易的投资者参考。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报告观点和信息仅供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可参与期货交易的投资者参考。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报告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报告发布内容如涉及或属于系列解读,则投资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内容的了解而对其中假设依据、研究依据、结论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投资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系列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数据来源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研究依据和研究结论的目标价格及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研究逻辑。 中信建投对本报告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报告发布之时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能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 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本报告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报告内容投资者的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并谨慎考虑本报告发布内容是否符合自身特定状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投资者根据本报告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报告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对本报告进行翻版、复制和刊发,如需引用、转发等,需注明出处为“中信建投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增删或修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报告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8877-780 网址:www.cfc108.com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8877-780 网址:www.cfc108.com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作者 | 中信建投期货研究发展部 田亚雄 研究助理 陈家谊 本报告完成时间 | 2022年7月27日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投资者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可参与期货交易的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符合《办法》规定的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国外糖价成本低廉,税前和我国食糖报价形成了千元以上的差异,内外糖价丰厚的套利空间是往年走私糖猖獗的主要原因,但是在国家日益强化的监管力度以及疫情后边境管控升级的背景下,走私糖进入国内的难度加大,取而代之的是通过进口 “0”关税糖浆,再加工成白糖或冰糖后国内销售,实现内外价差套利;糖浆的“0”关税政策导致进口成本远低于关税为50%的进口糖,丰厚的进口利润刺激了国内对于糖浆的贸易需求,因此近年我国的进口糖浆数量激增,从2018年的2.2万吨增长至2019年的16.71万吨,2020年同比增长547%至108.14万吨。目前巨量的糖浆进口冲击着我国食糖原本的供需结构,低廉的进口成本影响了国内食糖原本的定价模式。 01-进口糖浆分类、使用范围以及特性 当前对进口糖产生替代作用的进口糖浆包含三种,分别为“甘蔗糖或甜菜糖水溶液(HS 17029011)”、“甘蔗糖、甜菜糖与其他糖的简单固体混合物,蔗糖含量超过50%(HS 17029012)”“其他固体糖及未加香料或着色剂的糖浆,人造蜜及焦糖(HS 17029090)”。 甘蔗糖浆含糖浓度在66%~67%,广泛使用在含糖饮料及食品中,如软饮料、冰淇淋、乳制品等;同时也可用于具有独特风味和颜色要求的产品,如果酱、泡菜、酱汁、番茄汁、芥末等;此外可以作为工业发酵的底物。糖浆进口成本较低,在国内可以简单加工为成品进行销售,也可以直接使用糖浆添加至产品中。 但相比于进口食糖,糖浆在运输上有一定的劣势,即难储存容易变质,特别是在高温的环境下,保质期通常在45天左右,所以如果夏季海关放关的时间延迟,会影响糖浆的交货。 02-进口糖浆的关税政策 糖浆海关税号和相关商品的关税自2021年1月1日起进行了调整: 1.取消了此前糖浆17029000的税号,在1702.90项下新增三项细分的糖浆税号:即前文提到的“甘蔗糖或甜菜糖水溶液(HS 17029011)”、“甘蔗糖、甜菜糖与其他糖的简单固体混合物,蔗糖含量超过50%(HS 17029012)”“其他固体糖及未加香料或着色剂的糖浆,人造蜜及焦糖(HS 17029090)”;最惠国税率以及普通税率分别为30%和80%。 2.来自东盟地区进口税则号1702.90项下产品适用税率依然为0,并新增了施行0关税的国家,主要来源为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缅甸、印尼及老挝等东盟国家,适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规定的协定关税税率,税率为0。并新增了澳洲、新西兰、智利、冰岛、哥斯达黎加五个国家的进口糖浆施行0关税。 03-进口糖浆数量暴增的原因以及影响 1.内外高价差是走私糖猖獗和糖浆进口规模扩张最根本的原因 我国产量和消费相对稳定,每年的产需缺口在500-600万吨主要通过正常的进口糖贸易和一定量的走私糖和进口糖浆进行弥补。 国外制糖成本低廉导致食糖报价远低于国内,根据海关数据显示,6月我国食糖进口平均到岸价约为3400元/吨,加上外贸代理费、银行手续费、利息及劳务费以及增值税后成本后约为4000元/吨,算上损耗和加工费以后不含关税的成本仅为4500-4600元/吨,远低于当前超过目前6200 元/吨的50%关税正常进口糖成本,同时低于广西5800元/吨左右的现货价格,甚至低于广西糖约5500元/吨的制糖成本。千元以上的套利空间和正常进口贸易偏高的税率限制,让走私糖一度猖獗,据估计,18/19年度,我国年度的走私糖量达到100万吨左右,但是从19/20年度开始,全球疫情爆发边境管控严格,走私糖进入国内的难度加大,预计19/20和20/21年度走私糖的总量仅为30-40万吨。 走私糖入境难度变大后,0关税糖浆成为了疫情后内外套利最简单且合法的套利渠道。从糖浆进口来源国的变化也能证实进口糖浆正在“合法化”的替代走私糖,2017和2018年度进口糖浆来源国主要以澳大利亚、智利和马来西亚为主,但2020年进口来源国转变为泰国、越南和缅甸,分别占比47%、25%和10%,三个国家正好是往年白糖走私最猖獗的国家。 2.进口糖浆由“数量稀少,价格昂贵”逐渐转变为“数量暴增,价格低廉” 结合文献以及实地走访调研了解到,进口糖浆含糖量大部分为67%,做成产成品的话会有2%的消耗,最终的出糖率约为65%,因此进口糖浆在冰糖厂加工成白糖或冰糖的成本(包含增值税)可以简单的用“进口均价÷65%*(1+13%)”进行预估。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7和2018年度进口糖浆价格昂贵,到岸均价在1万元/吨以上,折合成白糖或者冰糖的价格接近2万元/吨以上,品种以满足刚需的果葡糖浆和葡萄糖浆为主,因此两年的糖浆进口量分别仅有1.8万吨和2.2万吨,折合成白糖量仅为1.2万吨和1.5万吨,对于国产糖以及进口糖市场不具备威胁性。 但是从2020年开始,糖浆进口的目的由“满足刚需”转为“通过0关税政策替代走私糖”。贸易商充分意识到内外价差存在丰厚的套利机会,同时也找到了关税政策存在的漏洞,即可以将东盟国家例如泰国的白糖溶于水中,再以甘蔗糖或甜菜糖水溶液(HS 17029011)0关税进入国内市场,再运至工厂通过蒸发掉水分的方式让糖水溶液结晶变成白糖成品;通过这种方式入关即可以享受到内外价差的套利机会。 随着这类需求的增加,在泰国、缅甸边境已经出现专门服务我国的溶糖厂,进口糖浆也从葡萄糖浆、果葡糖浆变成糖水溶液为主;从海关总署的数据可知,进口糖浆到岸均价降至3316元/吨,折合成白糖或者冰糖的价格降至4500-5000元/吨的区间,每吨可以产生400-900元的利润,糖浆进口量暴增至2020年的108万吨,折糖量超过70万吨;由于糖浆暴增的数量和更低的价格已经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国产糖的市场,导致20/21年度食糖工业库存同比增幅达到85%,为16/17年度以来的高点,同时由于20/21陈糖库存的高企给21/22年度新糖的销售带来了压力,再加上疫情的影响,截止6月底,21/22年度的累计销糖量同比减少82.2万吨,是近六年的新低,在价格上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白糖期价和现货价格的高度。 3.进口糖浆数量的激增对正常进口糖贸易构成潜在威胁 进口糖浆实现了对走私糖的部分替代,也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国产糖的市场,此外这种替代性也在进口糖上得到体现,由于通过糖水溶液来规避关税的兴起,出现了进口糖数量减少、糖浆数量增加的趋势;我国的泰国进口糖数量由2019年的74.01万吨减少至2020年的11.72万吨,与其相反的是泰国进口糖浆数量的大幅增加,由2019年的8.88万吨增加至50.82万吨;而未来若是依然维持现行的0关税政策,进口糖浆的利润仍维持在高位水平,我们可以预见这种通过糖浆合法避税的贸易将规模化,进而冲击正常的进口糖贸易。 和其他主流的糖源相比,由于0关税政策,进口糖浆在成本上极具优势,成为了内外价差套利的首选,虽然整体数量远低于进口糖和国产糖,但对我国食糖定价和贸易模式已经产生一定消极的影响,其中包括影响国产糖的去库速度、剥夺进口糖的份额、国内定价重心的下移等;糖业对于“糖浆更合理管控”的呼声越来越高,2020年底修改了进口糖浆的相关税则,对进口糖浆施行了更精细的划分,同时提高了糖浆过关的抽样概率,2021年度进口糖浆数量同比减少61%;但是2022年度进口糖浆再次呈现放量的迹象,糖浆对于国内食糖冲击的担忧再起,1-6月累计进口量达到58.18万吨,同比增长157.71%,其中泰国食糖丰产是糖浆进口数量暴增的原因,前五月泰国糖浆进口量达到49.61万吨,同比增加超300%万吨,预计将对本年度食糖定价、销售形成不能忽视的压力,同时或导致高库存进而影响下个季度新糖的销售进度。 进口糖浆对于国内糖市最大的冲击是不平等的贸易条件,而这背后是关税政策存在的漏洞,糖浆进口量的暴增冲击着我国供需相对平衡的市场,也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定价模式;同时如果政策依然缺乏相对公平,或进一步刺激糖水溶液对于正常进口糖贸易的替代,我们已经在泰国的进口数据上初步找到了贸易形势转换的迹象,如果糖浆进口不实行管理政策,有可能改变全球食糖贸易流。 本文转自期货日报,较实际见报内容略有修改 作者姓名:田亚雄 期货投资咨询从业证书号:Z0012209 研究助理:陈家谊 从业资格证号:F03090929 重要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CFC农产品研究)为中信建投期货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下设的农产品团队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可参与期货交易的投资者参考。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报告观点和信息仅供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可参与期货交易的投资者参考。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报告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报告发布内容如涉及或属于系列解读,则投资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内容的了解而对其中假设依据、研究依据、结论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投资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系列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数据来源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研究依据和研究结论的目标价格及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研究逻辑。 中信建投对本报告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报告发布之时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能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 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本报告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报告内容投资者的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并谨慎考虑本报告发布内容是否符合自身特定状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投资者根据本报告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报告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对本报告进行翻版、复制和刊发,如需引用、转发等,需注明出处为“中信建投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增删或修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报告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8877-780 网址:www.cfc108.com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8877-780 网址:www.cfc108.com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