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华泰资产配置】周期错位下的配置建议——资产配置周报

【华泰资产配置】周期错位下的配置建议——资产配置周报

作者:微信公众号【华泰固收强债论坛】/ 发布时间:2022-07-25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华泰证券《【华泰资产配置】周期错位下的配置建议——资产配置周报》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张继强 S0570518110002 研究员 陶 冶 S0570522040001 研究员 张 健 S0570521030001 研究员 何颖雯 S0570120090141 联系人 报告发布时间: 2022年07月25日 摘 要 核心观点 疫情以来,中美周期错位就持续明显并成为影响资产配置的关键因素。当下,国内弱复苏面临地产、疫情等扰动,美国衰退担忧加大,中美“错位”继续但有一定收敛迹象。在此大环境下,大类资产排序:A股>港股>美股,农产品>能化>贵金属>基本金属,美债利率转为高位宽幅震荡,中债窄幅波动。股债性价比平衡,股市略占优。市场环境中期对股略有利,但债市短期有小机会。关注地产风波中的对冲交易策略,比如空新开工链条+多竣工链条;铜金比短期可能企稳,中期仍可延续“多金空铜”思路。 核心主题:中美周期错位的市场启示 中美周期错位是我们理解最近两年出口超预期等诸多问题的关键,应对疫情的方式手段以及货币财政政策选择的不同,导致中美经济周期出现错位,而俄乌冲突引发全球产业链剧烈重构使得中美加速背离。未来国内弱复苏面临地产、疫情等扰动,美国衰退担忧加大,“错位”继续但有收敛迹象。中美基本面一上一下,流动性一松一紧,叠加海外制造国竞争力受挫、政治不确定性攀升,如果短期地产、疫情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中国资产、尤其是权益资产由于与海外低相关度,具备相对吸引力。美元强势背景下人民币有一定贬值压力,不过整体幅度可控,外资流出中国债市但并非主导力量。 市场状况评估:国内小复苏受扰动,海外衰退交易升温 国内交易小复苏遭遇地产风波+疫情+稳增长政策有限扰动,海外市场交易衰退担忧升温,欧洲压力超过美国。国内政策整体处于稳增长推动落地和见效期,货币政策稳字当头,政策利率调降概率较低,5年LPR尚有可能。财政政策以政策性金融发力为主,地产政策进入观察期。外部流动性偏紧,而国内流动性维持宽松。债市“缺资产”的状态短期难撼动,信用利差等处于历史低位。股市估值整体中性,不过中证500仍处于低位,相对估值来看股市略优于债。股债相关度偏低,未来可能向中性回归。 配置建议:中期环境对股更有好,债市短期有小机会 大类资产排序:A股>港股>美股,农产品>能化>贵金属>基本金属,美债转为高位震荡,中债窄幅波动。股债性价比平衡,股市略占有优:债市短期有小机会,近期建议用5年期品种做波段;短期保持股市从修复到休整的判断,中期宏观环境对股更为友好。交易型选手可以适度提高债的配比及久期,配置型选手建议继续在权益资产内部挖掘结构性机会。宏观对冲策略上,地产风波中,尝试构建空新开工链条+多竣工链条博弈保交楼;钢厂减产自救,原材料表现更差,赔率角度出发,可以尝试做多历史底部的钢厂利润;短期铜金比可能企稳,中期来看海外衰退阴霾难散,仍可延续“多金空铜”思路。 后续关注:7月政治局会议、美联储7月FOMC、美国二季度GDP 国内:1)7月政治局会议定调;2)地产风波及政策应对,地产基金的可能性,以及后续销售恢复情况;3)局部疫情反复。海外:1)美联储7月FOMC,是否如期加息75bp;2)美国二季度GDP,是否确认技术性衰退;3)北溪1号供气恢复情况;4)英国、意大利政坛动荡,新领导人候选。 风险提示:疫情发展超预期;地产下行超预期。 资产配置观察 核心主题:中美周期错位下的配置建议 现象:在全球化进程中,全球经济形成了消费国-生产国-资源国分工,并越发同频共振。但是疫情以来,中美经济周期却持续背离,并成为影响资产配置的重要因素。 我们认为中美经济背离的成因包括: 成因一:应对疫情的方式和手段不同,使得各国周期位置拉开“身位”。2020年疫情冲击后,我国采取了清零策略并率先控制疫情恢复生产,经济周期领先全球。美国GDP直到2021Q2才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而当时国内经济动能已经明显放缓。 成因二:应对疫情以及后续的政策选择不同,美国MMT实验+货币政策收紧滞后于通胀曲线推升全球总需求及中国外需,而中国以保市场主体为重+动态清零+不搞“大水漫灌”使得生产能力强、内需修复慢。 成因三:俄乌冲突引发全球产业链剧烈重构,欧洲直面冲击,美国遭遇通胀困扰,中国相对冲击最轻。3月俄乌冲突爆发后,消费国-生产国-资源国分工的全球贸易体系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俄罗斯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资源国之一,和主要的生产国(德国、日本等)、消费国(美国等)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割裂。欧洲国家直面冲击,产出下降、通胀大幅上升,德国贸易顺差快速减弱。中国能源结构中以煤炭占主导,供需两端主要在国内,存在天然的市场切割,消费品又以自产自销为主,对供应链有着较高的掌控力。此外,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具备更强竞争力,抵御冲击的能力更强。 上半年,美国重胀、中国重滞,货币政策也因而分化:中国宽松、美国加息缩表。美国6月份CPI已经大幅提升到9.1%,背后有供给(能源、大宗、劳动力)、需求(财政货币化+社交经济恢复)、美联储启动紧缩相对偏晚等多重因素。而从解决方案来看,只能通过美联储加息抑制需求、促进石油供给、降低中国关税等手段加以应对。中国相反,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这三重压力又遭遇疫情反复等冲击,导致经济在二季度再次挖坑。 未来展望:国内弱复苏面临地产、疫情等扰动,美国衰退担忧加大,“错位”继续但有收敛迹象。得益于疫情的控制、前期稳增长政策的累计效应,加上低基数效应,中国经济仍处于小复苏阶段。但后续面临三个挑战:7月以来国内地产销售数据未能延续前月的强势,同时贷款风波发酵,表明地产行业底仍未探明。目前看似仍以市场化解决方案为主,政策力度可能还不足以完全逆转地产行业的负反馈循环,后续关注是否会有更高层级和更大力度的政策出台,以及销售数据能否持续回暖。此外,新毒株引发国内多地出现疫情反复,目前来看动态清零政策下影响相对可控,不过仍需注意相关风险。7月19日总理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全球企业家视频特别对话会时表态“不会为了过高增长目标而出台超大规模刺激措施、超发货币、预支未来”,降低了市场推出强刺激计划的可能性。中国货币政策开始面临CPI上行、外平衡等制约,降息的概率已经较低。 反观美国,高通胀侵蚀消费者信心,美联储持续加息抑制地产和投资,股市财富效应弱化消费,劳动力瓶颈问题短期难以解决,衰退压力正在逐步加大。消费信心指数等已经明显走弱,10-2年期美债收益率曲线处于倒挂状态,都隐含了一定的衰退担忧。我们预计至少到明年一季度,美联储仍处于加息周期当中。 启示: 1、中美周期错位是我们理解最近两年出口超预期等诸多问题的关键; 2、中美错位背景下,基本面一上一下,流动性一松一紧,叠加海外制造国竞争力受挫、政治不确定性攀升,如果短期地产、疫情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中国资产、尤其是权益资产由于与海外低相关度,反而具备阶段性的吸引力。 3、多中债+空美债曾是过去一年多表现较好的交易策略,目前美债的相对吸引力在提升。 4、由于周期错位,如果不考虑供给因素,虽然表现都不强,但中国定价资产(比如黑色系)表现可能略好于全球定价资产(比如有色)。 5、美国经济强于欧洲,货币政策提前欧、日加息缩表,推动美元走强。得益于庞大的外贸顺差,加上中国权益资产与海外低相关性且顺周期,人民币存在贬值压力,但整体幅度可控。外资虽然流出中国债市,但外资远非主导性力量,难以撼动国内机构缺资产状况。 市场状况评估 宏观象限: 国内:弱复苏遭遇地产风波+疫情+稳增长政策力度有限扰动,CPI上行压力增大 海外:美国衰退担忧升温,欧洲通胀压力或将逐步超过美国 政策判断: 整体取向:推动稳增长政策落地和效果显现 货币政策:稳字当头,稳增长并兼顾通胀、国际收支平衡,OMO、MLF降息概率较低,5年LPR尚有可能 财政政策:重在落实,政策性金融发力为主 地产政策:从快速放松期到观察期 四个层次流动性: 外部流动性:现状—>偏紧,趋势—>继续弱化 狭义流动性:现状—>宽松,趋势—>保持宽松 宏观流动性:现状—>宽松,趋势—>边际弱化 股市流动性:现状—>宽松,趋势—>场外机会成本低 债市估值: 绝对水平:历史低位,10年期国债收益率位于2002年以来6%分位 期限利差:偏低,国债曲线10Y-5Y利差位于2002年以来37%分位 息差水平:低位,1年AAA级同业存单与R007(MA20)差值位于2013年以来34%分位 信用利差:较低位, 3年AAA中票-3年国开债衡量的信用利差位于2015年以来4%分位 股市估值: 整体:中性 结构:中证500指数PE-TTM位于2005年以来7%分位 板块:电力设备、农林牧渔等位于2007年以来历史高位,化工等板块位于低位 相对估值: 股市略优于债 股债相关度:现状—>较低,趋势—>中性 债市波动率:现状—>较低,趋势—>低 股市波动率:现状—>较低,趋势—>较低 配置建议 债券方面,经济仍处于恢复期,但地产风波、疫情反复、缺少强刺激政策弱化小复苏预期,货币政策保持宽松,机构配置压力仍大,后续有望CPI破3%、中美基准利率倒挂可能引发扰动。整体看,利率窄幅波动格局不改,短期仍以博弈小机会为主,近期建议用5年期品种做波段,杠杆缓慢降低,地产债尚在左侧,城投债信用下沉需要慎重。 权益方面,业绩预期改善但业绩驱动尚难,流动性充沛,风险偏好扰动短期增多,短期保持从修复到休整的判断,中期宏观环境对股更为友好。风格上,成长板块对地产链条不敏感+更受益于流动性宽松,可相对占优,但累计了较高涨幅,关注中游、消费等局部机会。行业上,能源+安全是两大主线,后续关注中游制造、环保、消费等板块景气回升机会,继续提防地产链尤其是新开工链条风险。 商品方面,供给逻辑正在让位于需求逻辑,海外衰退预期升温,国内经济修复力度有限,美联储加息缩表,大宗商品表现预计不及上半年。 外汇方面,外强内扰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短期有一定贬值压力,不过贸易顺差仍能够提供支撑。 策略建议: 1、大类资产排序:A股>港股>美股,农产品>能化>贵金属>基本金属,美债利率转为高位震荡,中债窄幅波动。 2、股债性价比平衡,股市略占优。市场环境中期对股略有利,但债市短期有小机会;股债不存在明显的优劣,交易型选手可以适度提高债的配比及久期,配置型选手建议继续在权益资产内部挖掘结构性机会。 3、宏观对冲策略上,地产链条仍需注意提防风险,“保交付”优先思路下,可以采取多空策略,比如空新开工链条+多竣工链条;钢厂减产自救,赔率角度出发,可以尝试做多历史底部的钢厂利润(即空矿石+多螺纹);短期铜金比可能企稳,中期来看海外衰退阴霾难散,仍可延续“多金空铜”思路。 后续关注 国内: 1)7月政治局会议定调; 2)地产风波及政策应对,地产基金的可能性,地产风波是否会向上下游蔓延,后续地产销售是否有恢复; 3)国内局部疫情,河南、甘肃、安徽等地。 海外: 1)美联储7月FOMC会议,是否如期加息75bp; 2)美国二季度GDP,是否会确认技术性衰退; 3)北溪1号管道恢复供气后,后续通气量能回到什么水平; 4)欧洲政坛动荡,英国、意大利新领导人候选。 风险提示 1)疫情发展超预期。疫情反复不利于经济复苏,且将延缓地产行业销售恢复以及开工和施工进度,可能导致问题楼盘增加。 2)地产下行超预期。地产下行会引发消费、信贷、财政等连锁负面效应,对金融系统稳定性构成挑战。 大类资产表现 经济高频观察 流动性 估值、波动率、相关性 本材料所载观点源自07月25日发布的研报《周期错位下的配置建议》,对本材料的完整理解请以上述研报为准 华泰固收 · 张继强团队 欢迎关注【华泰固收|张继强团队】 感谢您与我们共同分享固收研究的心得、体会、经验与教训, 愿我们一起成长、进步!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