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东吴晨报0726】【策略】【行业】电新【个股】中航沈飞、容知日新、天合光能、航发动力

【东吴晨报0726】【策略】【行业】电新【个股】中航沈飞、容知日新、天合光能、航发动力

作者:微信公众号【东吴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2-07-26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东吴晨报0726】【策略】【行业】电新【个股】中航沈飞、容知日新、天合光能、航发动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欢迎收听东吴晨报在线音频: 东吴晨报20220726 音频: 进度条 00:00 04:28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策略 高景气赛道出口能否脱敏海外衰退 报告要点 美联储持续加息背景下,投资者对于海外经济衰退的预期不断升温。若海外陷入衰退,是否会对高出口的景气赛道造成影响?本篇报告以历史数据描述电子、新能源车、光伏产业链出口与海外经济关联度如何? 关注海外衰退对国内出口及A股盈利的影响。①欧美PMI下行预示经济衰退预期抬升。②历史数据看,中国出口增速与欧美GDP增速相关性分别达到0.48(美)、0.39(欧),主要原因在于欧盟和美国是中国第二和第三大贸易伙伴,并且是全球需求的重要拉动者。③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不断推进,2021年全部A股海外收入占比(整体法)达到9.2%,电子、家电、化工、电力设备、汽车占比最高,海外经济下行可能对上市公司业绩造成影响,特别是高成长赛道景气是否会受冲击,值得重视。 电子、新能源车出口会受海外经济影响,光伏关联度较弱。 ①中国电子产品出口与海外经济具有一定相关性,消费电子、半导体等海外收入占比均较高。2000年以来国内电子产品出口增速与美欧GDP增速的相关性分别达到0.54、0.47,容易受到其经济波动影响,可能的原因在于电子下游行业众多,需求与宏观景气相关联,且供给存在建设投产周期。A股上市公司层面,电子各细分行业中元件、光学光电子、半导体、消费电子2021年海外收入占比均在40%以上,需要重点关注。 ②新能源车对国内汽车出口拉动作用提升,历史上乘用车出口会受海外经济影响。过去几年新能源车成为乘用车出海的重要拉动力量。2014年以来中国乘用车出口增速与美欧GDP增速的相关性为0.53、0.49,2017年以来中国电池出口增速与美欧GDP增速的相关性达到0.6、0.5,会受到海外经济一定影响。主要原因在于全球汽车行业早已进入存量市场,作为家庭重要的大宗消费,需求随经济周期波动明显。 ③国内光伏出口与海外经济关联较弱,欧美是主要出口地。2012年以来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增速与美欧GDP增速相关性为0.28、0.41,较电子和新能源车更小。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光伏平价之前需求主要受能源政策影响,与宏观景气脱敏;平价后市场化需求占主导,与宏观经济关联度可能提升。2021年欧洲、美洲占中国光伏组件出口的43.9%、17.8%,若后续欧美经济陷入衰退,光伏需求可能同时受到宏观景气转弱和传统能源短缺倒逼新能源抢装的共同影响,最终影响方向待观察。 复盘:此前两轮海外衰退对高出口科技行业造成普遍影响。①2011-2012年:高出口行业业绩下滑明显,多数相对收益较差。2010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欧债危机对欧洲经济的冲击开始逐步显现,国内出口增速受此拖累步入下行通道。最先受到影响的行业是计算机设备、光学光电子,两个行业的颓势一直延续到2012年底。进入2011年后电子制造、通信设备行业下滑趋势也开始显现,环旭电子凭借相对丰富且均衡的产品结构,实现逆势增长。11-12年高出口行业股价表现普遍较差,稳定业绩可提供支撑。②2015-2016年:海外弱衰退冲击减弱,优质公司仍可逆势增长。2015年二季度到2016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增速出现下滑,欧洲经济复苏缓慢,导致国内出口增速大幅下滑。从基本面情况来看,受影响最大的是计算机设备和光学光电子,电子制造中消费电子的环旭电子和安防领域的海康威视出现分化,半导体公司长电科技和华天科技15年利润受到影响,16年国内半导体市场一枝独秀,两家公司分别通过收购海外项目、扩产等方式实现快速增长。从15-16年股价相对收益表现来看,多数高出口公司较差,业绩更强劲的海康威视、长电科技股价表现也更好。 风险提示:国内疫情反复风险;宏观经济增长不及预期;通胀超预期反弹致货币政策转向;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 (分析师 姚佩、马浩然) 行业 电新: 基金2022Q2持仓点评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工控均有所下降 投资要点 新能源汽车:上游材料、整车、核心零部件持仓均有所增长。新能源汽车板块总体2022Q2持仓占总市值比重为8.28%,环比下降0.32pct。2021Q2-2022Q2持仓比例分别为8.26%、8.89%、8.11%、8.60%、8.28%。1)上游材料2022Q2整体持仓上升1.37pct至11.07%;2)中游板块持仓整体下降0.73pct至9.78%,隔膜持仓略上升,正极、负极、六氟磷酸锂及电解液、电池有所下降,其中负极下降最多;3)电机电控2022Q2占比下降,前十大基金持仓占总市值比重为4.48%(-1.78pct);4)整车、核心零部件2022Q2小幅上升,充电桩小幅下降。 新能源:光伏持仓微增,核电、风电下降。1)光伏板块Q2持仓占总市值比重环比上升至9.73%(+0.04pct),2021Q2-2022Q2持仓比例分别8.29%、9.43%、9.56%、9.69%、9.73%。硅料、一体化组件持仓有所上升,逆变器、辅材持仓有所下降。逆变器环节下降1.82pct;一体化组件上升1.41pct;胶膜、玻璃等辅材环节下降3.41pct;硅料环节上升0.28pct;其他环节重点标的,包括中信博5.45%(-1.53pct),TCL中环10.43%(+1.41pct),捷佳伟创1.71%(+0.72pct),迈为股份6.07%(+2.04pct)。2)风电板块Q2持仓占比下降至3.97%(-0.33pct);核电板块Q2持仓占比下降至1.83%(-2.33pct)。 工控&电力设备:电线电缆持仓上升、低压降幅较大。工控Q2持仓环比下降0.85pct,2021Q2-2022Q2分别为6.70%、4.26%、4.16%、4.59%、3.75%;低压板块持仓环比下降3.10pct,2021Q2-2022Q2分别为1.43%、4.27%、4.67%、6.11%、3.00%;特高压板块持仓环比下降1.22pct,2021Q2-2022Q2分别为1.00%、3.50%、3.24%、4.39%、3.18%;电线电缆持仓环比上升1.72pct,2021Q2-2022Q2分别为0.97%、1.47%、2.05%、4.29%、6.02%;二次设备环比下降1.05pct,2021Q2-2022Q2分别为1.10%、1.26%、1.62%、2.09%、1.04%。 风险提示:股市波动风险,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政策变动风险。本报告仅对基金二季报客观数据分析点评,所涉及的股票、行业不构成投资建议。 (分析师 曾朵红) 个股 中航沈飞(600760) 陆海并进叠加改革增效 歼击机龙头迎来二次放量拐点 投资要点 国内双发重型歼击机龙头。中航沈飞是国内双发重型歼击机龙头企业,深度受益于战略空军和远洋海军的建军方略;双发重歼对地对海攻击力强,担负着扩大毁伤效果的作用,是国内军机方阵的主体组成部分,公司当前处于3.5代飞机为量产主体,4代飞机放量在即的二次放量拐点期。在信息化作战条件下,军机要提升复杂电磁环境下和反隐身高灵敏探测条件的生存力和攻击力,公司以J-16D为代表的电子战机型和以J-35为代表的中型四代隐身机型,有望为公司持续贡献成长性。 陆海并进,下游需求广阔。公司不仅为空军提供重型军机,同时也是国内唯一舰载固定翼飞机制造平台,除了J-15/J-35为代表的机型,还将发展多型海上特种飞机。受益于海军航母建设规划,随着8万吨福建号电磁弹射航母的下水,下一步有望提升到10万吨级,单艘航母舰载飞机数量有望达到80架,我国漫长的海岸线以及越来越多的全球利益,预测需要6-8个航母战斗群,未来远洋海军建设将有效拉动公司的舰载飞机需求。 无人机业务成新业务增长点。有人机和无人机协同是军机体系化作战的方向,在未来军机作战想定中,四代机作为指挥和信息中枢,带领多架不同类型的僚机前出执行侦察和打击任务,搭配无人机AI智能,更充分的发挥集群优势。以国庆阅兵展示的GJ11为例,未来将匹配四代隐身机进行列装,需求数量非常可观,中航沈飞同样作为舰载无人作战飞机制造平台,在研发设计端与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高度协同,有望积极参与陆基无人作战飞机的研发与制造任务。 改革增效,提升盈利能力。公司前期实施股权激励取得明显效果,净利润率得到显著提高,在新的装备定价体制的牵引和持续的股权激励工具下,公司将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随着军方对于各型号实施大单采购,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下行,有效对冲了不同批次定价的调整,使得配套产业链也得到提质增效,在后续批次需求和军贸增量需求中,将具备更强的综合竞争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考虑J-35和无人机等产品阶梯放量,我们维持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23.18/31.27/40.94亿元的盈利预测;对应EPS分别为1.18/1.60/2.09元;PE分别为49X、36X、2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市场波动风险、行业订单不及预期;2)产能扩张进度不及预期;3)国企改革进度低于预期。 (分析师 苏立赞、钱佳兴) 容知日新(688768) 2022年半年报点评 营收高增延续 第三方PHM龙头强者愈强 事件:2022年7月24日,容知日新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09亿元,同比增长46.18%;归母净利润0.33亿元,同比增长84%;扣非归母净利润0.23亿元,同比增长35.41%。 投资要点 营收高增延续,剔除股权支付费用利润实现高速增长:单季度来看,2022年Q2,公司实现营收1.70亿元,同比增长45%;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增长45%;扣非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比增长33%。公司营收端保持高速增长,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主要系公司股权激励费用摊销较大。加回股权激励费用734.38万元后,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30亿元,同比增长79%。 行业扩张加快,毛利率保持稳定,实现高质量发展:PHM行业属于蓝海市场,快速占据市场份额是公司目前主要目标,2022年上半年,公司冶金、煤炭、水泥、石化、风电等行业拓展进一步加快。在行业拓展加快的同时,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61.42%,单Q2为61.58%,环比提升0.84pct,公司保持了高质量的发展,进一步证明了公司较强的产品力和行业拓展能力。 PHM百亿蓝海市场,容知有望成为第三方运维巨头:根据我们测算,到2025年风电、钢铁、煤炭和石化等行业PHM潜在市场空间合计超400亿元。随着智能制造建设不断推进,我们认为冶金、石化、水泥等下游行业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节奏会有所加快。容知日新作为第三方运维中的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看护设备数和行业know-how业内领先,将充分受益于行业红利,实现快速增长,强者愈强,最终有望成为第三方运维巨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工业智能运维PHM是智能制造不可或缺的一环,行业需求旺盛,容知日新有望迎来持续高增。基于此,我们维持容知日新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21/1.78/2.58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发展不及预期;工业互联网支持政策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分析师 王紫敬、周尔双) 天合光能(688599) 2022年中报业绩预告点评 各环节盈利持续向好 看好下半年量利双升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2H1实现归母净利润11.4-13.9亿元,同增62%-98%,其中2022Q2实现归母净利润6.0-8.5亿元,同增26%-79%,环增10%-57%。公司预计2022H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0.5-13.0亿元,同增79-123%,其中2022Q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6-8.1亿元,同增34-97%,环增13-66%,符合市场预期。 2022Q2组件出货高增,2023年量利双升。我们预计公司2022Q2组件出货9.5-10GW,同增约60%,环增约20%,确认收入约9.2-9.5GW,其中外销确认收入8.5-9GW。在2022Q2硅料价格维持高位的情况下,组件提价传导成本,叠加人民币汇率下降,我们预计2022Q2单瓦净利环比持平,约6~7分/W,电池+组件单瓦盈利继续领跑全行业。2022年下半年随硅料产能释放,同时美国关税政策松动,公司盈利能力有望环比上行。我们预计2022年组件出货有望达40-43GW,2023年出货超60GW,随硅料降价、N型占比提升和一体化率提升,单瓦利润有望持续提升。 分布式系统盈利持续增长,跟踪支架触底反弹。我们预计公司2022Q2分布式系统出货1.2-1.4GW,环增20%+,单瓦盈利0.15元+,盈利能力超市场预期。我们预计2022Q2跟踪支架出货约0.8-1GW,略微亏损,随钢材降价和大基地项目启动,我们预计2022下半年有望实现正盈利,2022全年出货4-5GW。电站转让对应盈利近1亿元,储能亏损,但为2023年储能业务爆发奠定基础。 一体化扩产步步为营,一期项目预计2023年投产。西宁产业园第一期项目建设年产10万吨工业硅、年产5万吨高纯多晶硅、年产20GW单晶硅、年产5GW切片、年产5GW电池、年产5GW组件以及7.5GW组件辅材的生产线及其配套基础设施,目前一期项目已经动工,西宁20GW+东南亚6.5GW硅棒预计将于2023Q1达产,2023年一体化配套能力大幅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组件出货高增,户用分布式高增,超一体化产能加码,我们维持此前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2-2024 年 归 母净利润为37/66/91亿元,同增105%/79%/37%,对应EPS为1.7/3.1/4.2元,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30倍PE,对应目标价91.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政策不及预期等。 (分析师 曾朵红、陈瑶) 航发动力(600893) 交付加速,谱系拓展 航发龙头迎来向上发展拐点 投资要点 航空发动机产业链唯一的整机总装龙头公司,充分受益于战机放量。公司是航空发动机产业链唯一的整机总装龙头上市公司,是国内唯一能够研制涡喷、涡扇、涡轴、涡桨、活塞等全谱系军用航空发动机的企业,航空发动机与军机数量比例不等,有单发和双发,存在倍率关系的弹性,公司充分受益于十四五各类主战机型快速放量,具备高成长性。 航空发动机具备消耗属性,其增速高于军机增速。由于航空发动机有寿命限制且容易损伤,还要有一定比例的备货便于随时更换。现有量产主力发动机除了装备新战机,对于数量庞大的在役存量机型,例如教练10和枭龙等出口型,随着原有进口俄制发动机寿命到期,也将逐渐实施替换。 产品谱系有望不断拓展,新型号有望贡献业绩增量。新型航发进展较快,公司产品谱系有望不断拓展,新型号有望在十四五末期进入小批低速生产,十五五将进一步提速贡献业绩。 维修市场空间广阔,有望保障长期高成长性。维修业务潜力大,发动机大修成本超过新造成本的三分之一,当前练兵备战强度大幅提高,发动机快速损耗,维修频率加快;即使未来新机型达到量产高峰后增速下滑,高存量的维修需求也将保障公司较长期的高成长性。 商用航发和燃气轮机市场空间广阔,值得期待。未来我国有望成为全球商用飞机需求量最大的航空市场,中长期看, CJ-1000以及军民两用燃气轮机具有更大市场空间,有望在未来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弹性空间。 产品技术成熟度提升和国企改革有望提升利润率水平。公司产品技术成熟度有望不断提升,从而带来毛利率的恢复上升;国资委曾多次表态支持上市公司开展股权激励等改革,若公司推进股权激励,也有望助力利润率水平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十四五军工行业高景气以及公司在航发产业链的龙头地位,在不考虑维修业务增量和国企改革带来进一步利润弹性的情况下,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29/532/661亿元;归母净利润15.36(原值17.20)/20.74(原值21.49)/25.8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8/0.78/0.97元;对应PE分别为92X、68X、5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市场波动风险;2)产品研制进度不及预期风险;3)生产、交付不及预期;4)国企改革进度低于预期。 (分析师 苏立赞、钱佳兴) 七月十大金股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微信号:scsresearch)为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发布平台,本公众号所截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经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号所截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东吴证券或东吴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截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截内容版权仅归东吴证券研究所所有,东吴证券及东吴研究所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