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厦钨新能系列之七:产业链合作深化,前驱体研发升级

厦钨新能系列之七:产业链合作深化,前驱体研发升级

作者:微信公众号【国君电新深度观察】/ 发布时间:2022-07-22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作者:国泰君安电新团队 庞钧文/石岩/牟俊宇 来源:具体请见2022年7月20日报告《厦钨新能系列之七》。PDF版报告全文欢迎联系对口销售或团队成员获取。 报告导读 公司与格林美合作研发新型三元前驱体有望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预计采购量侧面印证下游旺盛需求。同时,公司产品研发端积累丰富将持续贡献长期业绩增长。 投资要点 维持“增持”评级。公司正极材料业务下游需求旺盛,盈利能力逐级改善,维持公司22-24年EPS 4.85、7.20、9.40元,参考同类可比公司给予22年42 PE,上调公司目标价为203.7元(原目标价169.75元)。 公司公告,与格林美合作研发高电压型三元前驱体、四元前驱体、超高镍低钴前驱体、无钴前驱体等新型前驱体产品,预期未来五年分别供应3.5-4.0/6.0-8.0/10-12/12-14/14-16万吨合计45.5-54 万吨前驱体。 产业链合作进一步深化。公司已与上游企业帕瓦股份、中伟股份和格林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在矿产资源开发、产品供销、产品加工、信息合作等层面的合作。我们认为,公司此次与格林美共同研发新型三元前驱体将有利于提升公司的三元前驱体稳定性,进一步保证和优化正极材料产品品质。 产能消纳得到配套验证。公司此前已公告22/23年正极材料采购意向为三元前驱体3.8-8.5万吨/4.5-9.5万吨,四氧化三钴22/23年每年2.5-4万吨,叠加此次公告,中性均值假设下对应三元正极22/23年出货量约6.2万吨/10.75万吨,钴酸锂22/23年每年出货量约4万吨,预期正极材料出货量已接近公司产能规划上限,侧面印证公司产品旺盛的下游需求。公司高电压三元产品在性能、安全、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带动公司正极销量显著提升。同时,固态电解质、补锂剂、钠电正极等技术研发有望贡献长期业绩增长。 风险提示:高电压产品销售不及预期,新产能投产不及预期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