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板块再放异彩,美团超腾讯成港股第一重仓——2022年主动权益基金二季报解析
(以下内容从东方证券《消费板块再放异彩,美团超腾讯成港股第一重仓——2022年主动权益基金二季报解析》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报告简介 基金规模:截至2022年06月30日,公募基金市场总规模较上季度末有所增加为26.66万亿,创历史新高。其中主动权益类总规模6.25万亿,占比23.45%,较上季度增加约2461亿元,占比较上季度下滑0.68%。本季度主动管理规模增加最多的基金经理为景顺长城基金经理刘彦春,规模增加122.04亿元,其次为汇添富基金经理胡昕炜,增加90.78亿元。中庚基金经理丘栋荣连续两季度位列吸金前20榜单,继上季度规模增长31.51亿元后,本季度管理规模继续增加89.02亿元。 股票仓位:最新季度除平衡混合型基金外各类型主动权益基金仓位较上季度均有抬升。具体上,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上升最多,上升2.70%,其次为灵活配置型和偏债混合型基金,分别抬升2.66%和2.25%,普通股票型基金仓位增加较少,上升1.21%,平衡混合型基金仓位较上季度小幅下降,下降0.62%。 板块配置:主动权益基金重仓股仍然在沪深300上的配置比例最高,配置比例由上季度的46.80%升至47.67%,其次为上证50,本季度配置比例为15.27%,较上季度上升0.41% 。本季度,主动权益基金重仓股在港股上的配置比例增加也较多,增长0.85%,在中证1000上的配置比例下降最多,下降1.42%。 风格配置:整体来看,基金重仓股偏好高Beta、高波动、高估值、具有动量效应的的大盘成长风格,相对上季度,基金在Size、Liquidity、Growth暴露增加,向大市值、流动性更好、具有业绩成长性的个股倾斜,Certainty、Trend的因子暴露连续下降,持续挖掘可能产生alpha的黑马股票。 行业配置:重仓股在周期、消费、新能源、科技上的配置比例最高,周期新能源持续受到资金追捧,消费行业重获青睐。 周期的配置比例仍然最高26.9%,相对上季度增加2.0%,达到近三年高峰。消费增配比例最高,相对上季度增加2.7%,绝对配置比例20.9%。新能源连续5个季度增配,配置比例创新高达16.5%。减配较多的行业有科技和金融地产。 个股配置: 贵州茅台仍为配置比例最高的个股,共有1597只主动权益基金持有,占比5.47%,相对上季度增配0.64%。宁德时代占比其次4.49%,隆基绿能与五粮液增配比例最高0.74%,分别占2.66%和2.30%。基金增持最多的个股包括五粮液、隆基绿能、贵州茅台、比亚迪等,天齐锂业季度收益表现最佳;基金减持最多的包括海康威视、药明康德、招商银行、智飞生物等,医药股减持较多。前10大个股集中度达24.23%,相对上季度上升2%,集中度增强。 港股投资:主动权益基金配置港股总市值达4089亿元,相对上季度增加843亿,投资港股的基金数量进一步增加。港股通渠道配置的港股市值和仓位在连续几个季度下滑后首次反弹,二季度仓位中位数为8.05%,QDII持港股仓位中位数为48.23%。科技业仍然为配置比例最高的行业35.07%,其次为非必需性消费(18.32%)和医疗保健业(7.61%),非必需性消费增幅最大3.69%。美团-W超越腾讯控股成为公募重仓最多的港股,共有378只基金持有,占比16.78%,相对上季度增加5.80%。前10大重仓股比例之和58.58%,相对上季度增加5%,集中度大幅提升。 北上资金:最新季度北向资金持续呈净流入状态,全季度净流入约1072亿元,较上季度的净流出177亿元回暖明显。较上季度,电力设备及新能源、银行、建筑、煤炭、电力及公用事业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呈现持续净流入状态,食品饮料、计算机和汽车由上季度净流出转为净流入,有色金属由净流入转为净流出,钢铁持续净流出。 风险提示 基金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报告不构成投资收益保证,投资需谨慎。 极端市场环境可能对因子效果和模型造成剧烈冲击,需进行严格的风险控制。 01 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分析 本报告中主动权益基金是指通过主动管理的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具体上,按照wind投资类型二级分类,统计基金类型包含: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和偏债混合型基金。 1.1 主动权益整体规模变化 最新季度主动权益基金总规模小幅增加 根据基金披露的2022年二季报数据,截至2022年06月30日,公募基金市场总规模较上季度末有所增加为26.66万亿,创历史新高。其中主动权益类总规模6.25万亿,占比23.45%,较上季度增加约2461亿元,占比较上季度下滑0.68%。 份额上,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公募市场总份额24.0万亿份,其中主动权益基金总份额约4.4万亿份,总份额较上季度小幅下降,减少1559亿份,但占公募基金市场总份额比率略有下降,下降1.57个百分点。数量上,主动权益基金数量较上季度稳步增长,截至本季度末,共4674只,较上季度增加80只(基金只数仅统计主代码,即基金若有多个分级基金,按照一只基金统计,下同)。 1.2 指数业绩表现 普通股票型和混合型规模均小幅增长 分类型看,截至2022年06月30日,普通股票型基金规模小幅上涨,份额略有下降,其中,规模较上季度增加503.14亿元,环比增长7.23%,份额较上季度减少78.08亿份,数量上,普通股票型基金只数较上季度末增加5只。混合型基金规模较上季度末增长1957.68亿元,环比上升3.69%,份额上较上季度末小幅下降,减少 1480.91亿份,混合型基金数量达4167只,较上季度末增加75只。 1.3 最“吸金”个基和基金经理 前10主动权益基金吸金达372亿元,高权益仓位产品规模回升 单个基金看,规模增加最多的10只基金季度资产净值增加共达511.63亿元,其中规模增长超50亿元的产品5只,其中规模增加最多的产品为中庚价值领航,规模增加75.12亿元,其次为易方达蓝筹精选,规模增加75.07亿元。规模增加最多的10只基金产品均为高权益仓位基金产品。产品风格不一,小盘价值、消费主题、新能源主题、成长价值均有涉及,收益上,10只产品本季度均录得正收益,其中本季度收益最高的基金产品为易方达消费行业,季度收益22.31%。 明星老将再放异彩,新能源、大消费、高端制造风格齐头并进 我们统计了单个基金经理最新季度管理规模变动情况,多个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与基金经理单独管理的基金分别计算,本季度新发基金规模数据不计入。本季度市场深度下探后强势反弹,新能源、大消费、高端制造板块反弹明显。市场上管理规模较大的明星老将管理规模增长较多,统计结果显示前20名基金经理截至最新季度末共管理8367.12亿元,较上季度末增加1175.20亿元,管理规模环比上涨16.34%。其中,本季度主动管理规模增加最多的基金经理为景顺长城刘彦春,规模增加122.04亿元,其次为汇添富基金经理胡昕炜,增加90.78亿元。另外,中庚基金经理丘栋荣连续两季度位列吸金前20榜单,继上季度规模增长31.51亿元后,本季度管理规模继续增加89.02亿元。 02 主动权益基金持仓分析 2.1 股票仓位 平衡混合型基金股票仓位小幅下降,其他各类型基金股票仓位抬升 不同类型基金的仓位的变化往往代表基金经理对于后市的态度,我们按照wind投资类型二级分类统计近两年不同类型基金的仓位变化情况。 最新季度除平衡混合型基金外各类型主动权益基金仓位较上季度均有抬升。具体上,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上升最多,上升2.70%,其次为灵活配置型和偏债混合型基金,分别抬升2.66%和2.25%,普通股票型基金仓位增加较少,上升1.21%,平衡混合型基金仓位较上季度小幅下降,下降 0.62%。 2.2 板块配置 基于每个季度基金前十大重仓股,计算过去三年重仓股在在主要宽基上的配置情况,以观察市场对于不同板块的配置变化。从统计结果看,沪深300仍然是基金重仓股配置最高的板块,配置比例由上季度的46.80%升至47.67%,其次为上证50,本季度配置比例为15.27%,较上季度上升0.41% 。本季度,主动权益基金重仓股在港股上的配置比例增加也较多,增长0.85%,在中证1000上的配置比例下降最多,下降1.42%。 2.3 风格配置 基于每个季度基金前十大重仓股,计算2019年至今重仓股的风格暴露,如下图所示,整体来看,基金重仓股偏好高Beta、高波动、高估值、具有动量效应的的大盘成长风格,相对上季度,基金在Size、Liquidity、Growth暴露增加,向大市值、流动性更好、具有业绩成长性的个股倾斜,Certainty、Trend的因子暴露连续下降,持续挖掘可能产生alpha的黑马股票。 2.4 行业配置 我们将中信一级行业划分为若干板块,以展现中观层面基金重仓股的变化趋势,分类如下: 基于每个季度基金前十大重仓股,计算2019年至今重仓股在各行业板块上的配置比例,如下图所示,周期的配置比例仍然最高26.9%,相对上季度增加2.0%,达到近三年高峰。消费增配比例最高,相对上季度增加2.7%,绝对配置比例20.9%。新能源连续5个季度增配,配置比例创新高达16.5%。减配较多的行业有科技和金融地产,减配幅度均超过2.0%,科技仍然占据15.6%的配置比例,金融地产占比5.7%。医药小幅下降1.4%,绝对配置比例11.1%。军工无太大变化占比3.4%。整体来看,2022年二季报基金重仓股在周期、消费、新能源、科技上的配置比例最高,周期新能源持续受到资金追捧,消费行业重获青睐。 具体看中信一级行业口径下数据,前5大行业集中度达59.53%,重仓股在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的配置比例最高16.50%,相对上季度增配1.59%,其次为食品饮料(15.50%)和医药(11.07%),食品饮料增幅最高达3.03%。电子行业持续减配,下降 2.50%,占比9.78%。其他增配较多的行业有汽车、有色金属、交通运输、消费者服务等,减配较多的行业有银行、房地产、农林牧渔等。 相对市场指数,基金在电力设备及新能源、食品饮料、电子、医药超配最多,在非银行金融、银行、电力及公用事业相对低配。二季度消费板块表现突出,食品饮料、消费者服务收益均超20%,周期板块中的汽车表现也十分优异,收益接近25%。而综合金融、房地产、传媒等行业二季度表现稍弱。整体来看,公募重仓的行业在二季度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2.5 个股配置 个股配置方面,贵州茅台仍为配置比例最高的个股,共有1597只主动权益基金持有,占比5.47%,相对上季度增配0.64%,持有的基金数量与占比持续增加。宁德时代占比其次4.49%,隆基绿能与五粮液增配比例最高0.74%,分别占2.66%和2.30%。泸州老窖、山西汾酒、比亚迪等均获增持,宁德时代和药明康德占比下降。前10大个股集中度达24.23%,相对上季度上升2%,集中度增强。 基金增持最多的个股包括五粮液、隆基绿能、贵州茅台、比亚迪等,天齐锂业季度收益表现最佳;基金减持最多的包括海康威视、药明康德、招商银行、智飞生物等,医药股减持较多。本季度共有321只新进重仓股,占比最高的为中国海油、纳芯微、老白干酒、昱能科技等,其中招商南油在二季度取得了翻倍收益,昱能科技、拓荆科技-U也获得了68%收益。 03 主动权益基金港股投资分析 3.1 基金配置港股情况 2022年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配置港股总市值达4089亿元,相对上季度增加843亿,其中港股通配置的比例为92%。投资港股的基金数量进一步增加,共有1392只基金通过港股通渠道配置港股,61只基金借助QDII渠道。 港股通渠道配置的港股市值和仓位在连续几个季度下滑后首次反弹,二季度仓位中位数为8.05%,增幅2%,总市值3768亿,相对上季度增加803亿。QDII持港股仓位中位数为48.23%,增幅7%,总市值320亿,相对上季度增加40亿。 3.2 行业配置 按照恒生行业分类,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包含QDII)持续在资讯科技业增配,科技业仍然为配置比例最高的行业35.07%,其次为非必需性消费(18.32%)和医疗保健业(7.61%),非必需性消费增幅最大3.69%。金融业和电讯业减幅最大,均超过2%。二季度必需性消费和非必需性消费表现较好,收益均超过7%,原材料业表现不佳,跌幅超12%。前5大行业集中度达74.27%,相对上季度增加4%,集中度增强。 3.3 个股配置 个股配置方面,美团-W超越腾讯控股成为公募重仓最多的港股,共有378只基金持有,占比16.78%,相对上季度增加5.80%,增幅显著。腾讯控股其次,占比11.75%,下降2.28%。李宁由2.40%上升至4.85%,位居第三。快手-W(4.48%)、香港交易所(4.43%)等个股紧随其后。前10大重仓股比例之和58.58%,相对上季度增加5%,集中度大幅提升。 基金增持最多的个股包括美团-W、李宁、理想汽车-W、吉利汽车等;基金减持最多的个股包括腾讯控股、中国移动、香港交易所、龙源电力等。二季度共有29只新进重仓股,占比最高的为小鹏汽车-W、时代天使、比亚迪电子和宇华教育,其中新东方在线二季度获得了三倍以上收益。 04 北上资金持股情况 北上资金一直以来以“聪明资金”著称,其配置具有一定程度的前瞻性。我们统计了最新季度北上资金在各个中信一级行业上净流入情况。 4.1 北上资金行业配置 食品饮料成为第一大资金净流入行业,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持续净流入 数据显示,最新季度北向资金持续呈净流入状态,全季度净流入约1072亿元,较上季度的净流出177亿元回暖明显。 具体上,本季度多数行业呈现净流入,其中流入前五的行业为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基础化工、银行和计算机,分别净流入234.23亿元、220.63亿元、138.08亿元、127.14亿元和73.62亿元;仅6个行业呈净流出状态,分别为钢铁、有色金属、电子、轻工制造、房地产和综合,钢铁净流出最多,净流出62.28亿元。 较上季度,电力设备及新能源、银行、建筑、煤炭、电力及公用事业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呈现持续净流入状态,食品饮料、计算机和汽车由上季度净流出转为净流入,有色金属由净流入转为净流出,钢铁持续净流出。 4.2 北上资金个股配置 分别统计最新季度沪港通、深港通净流入情况显示,最新季度北向资金对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板块相关个股增持较多,其中沪港通中对贵州茅台增持市值最多392.03亿元,其次为隆基绿能165.63亿元和中国中免140.32亿元,深港通中,对汇川技术增持市值最多93.60亿元、其次为比亚迪82.65亿元。 分别统计最新季度沪港通、深港通净流出情况显示,最新季度北上资金对电子和钢铁板块相关个股减配较多。具体个股上,最新季度招商银行遭北上资金减持最多,达103.37亿元,其次为宁德时代、紫金矿业和海螺水泥,分别净流出77.42亿元、76.65亿元和40.85亿元。 风险提示 1. 基金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报告不构成投资收益保证,投资需谨慎。 2. 极端市场环境可能对因子效果和模型造成剧烈冲击,需进行严格的风险控制。 说明: 本订阅号资料基于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发布证券研究报告制作。 证券研究报告:《 消费板块再放异彩,美团超腾讯成港股第一重仓 》 发布日期:2022年7月21日 分析师:王星星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7100001 分析师:邱蕊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9020001 联系人:肖丽华 重要提示(向上滑动浏览): 本订阅号为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东方证券”)研究所金融工程研究团队运营的唯一订阅号,并非东方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 本订阅号仅转发东方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资料仅供东方证券研究所指定客户参考。因本订阅号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东方证券研究所指定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东方证券不因任何单纯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客户。 免责声明(向上滑动浏览): 本订阅号不是东方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仅转发东方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 订阅者若使用本订阅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提请订阅者参阅东方证券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风险提示、各项声明及信息披露,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订阅者如使用本资料,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无法考虑到客户个体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客户应考虑本订阅号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谨慎合理使用。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人作出邀请。 在任何情况下,东方证券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东方证券及关联人员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东方证券不保证本订阅号中的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东方证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证券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东方证券所有。未经东方证券事先书面协议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发或引用本订阅号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东方证券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复制、转发或引用本订阅号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权就任何不当行为要求行为人赔偿全部损失。提示客户及公众投资者慎重使用公众媒体刊载的证券研究报告。除非法律另有规定,任何情况下,对于行为人擅自使用该内容所包含的信息所引起的损失、损害等后果,东方证券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东方证券不因任何单纯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客户。 东证数量金融创新实验室 负责人:王星星 021-63325888*6108 邱蕊 Tel*5091 刘静涵 Tel*3211 宋之辰 Tel*2470 薛耕 Tel*6123 栾张心怿 Tel*6099 肖丽华 Tel*6050 常海晴 Tel* 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DigitalAlpha 量化投资研究探讨与成果发布平台,内容覆盖股票、利率、商品、大类资产配置、程序化交易、数据库技术等。 254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期待与您的交流!
报告简介 基金规模:截至2022年06月30日,公募基金市场总规模较上季度末有所增加为26.66万亿,创历史新高。其中主动权益类总规模6.25万亿,占比23.45%,较上季度增加约2461亿元,占比较上季度下滑0.68%。本季度主动管理规模增加最多的基金经理为景顺长城基金经理刘彦春,规模增加122.04亿元,其次为汇添富基金经理胡昕炜,增加90.78亿元。中庚基金经理丘栋荣连续两季度位列吸金前20榜单,继上季度规模增长31.51亿元后,本季度管理规模继续增加89.02亿元。 股票仓位:最新季度除平衡混合型基金外各类型主动权益基金仓位较上季度均有抬升。具体上,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上升最多,上升2.70%,其次为灵活配置型和偏债混合型基金,分别抬升2.66%和2.25%,普通股票型基金仓位增加较少,上升1.21%,平衡混合型基金仓位较上季度小幅下降,下降0.62%。 板块配置:主动权益基金重仓股仍然在沪深300上的配置比例最高,配置比例由上季度的46.80%升至47.67%,其次为上证50,本季度配置比例为15.27%,较上季度上升0.41% 。本季度,主动权益基金重仓股在港股上的配置比例增加也较多,增长0.85%,在中证1000上的配置比例下降最多,下降1.42%。 风格配置:整体来看,基金重仓股偏好高Beta、高波动、高估值、具有动量效应的的大盘成长风格,相对上季度,基金在Size、Liquidity、Growth暴露增加,向大市值、流动性更好、具有业绩成长性的个股倾斜,Certainty、Trend的因子暴露连续下降,持续挖掘可能产生alpha的黑马股票。 行业配置:重仓股在周期、消费、新能源、科技上的配置比例最高,周期新能源持续受到资金追捧,消费行业重获青睐。 周期的配置比例仍然最高26.9%,相对上季度增加2.0%,达到近三年高峰。消费增配比例最高,相对上季度增加2.7%,绝对配置比例20.9%。新能源连续5个季度增配,配置比例创新高达16.5%。减配较多的行业有科技和金融地产。 个股配置: 贵州茅台仍为配置比例最高的个股,共有1597只主动权益基金持有,占比5.47%,相对上季度增配0.64%。宁德时代占比其次4.49%,隆基绿能与五粮液增配比例最高0.74%,分别占2.66%和2.30%。基金增持最多的个股包括五粮液、隆基绿能、贵州茅台、比亚迪等,天齐锂业季度收益表现最佳;基金减持最多的包括海康威视、药明康德、招商银行、智飞生物等,医药股减持较多。前10大个股集中度达24.23%,相对上季度上升2%,集中度增强。 港股投资:主动权益基金配置港股总市值达4089亿元,相对上季度增加843亿,投资港股的基金数量进一步增加。港股通渠道配置的港股市值和仓位在连续几个季度下滑后首次反弹,二季度仓位中位数为8.05%,QDII持港股仓位中位数为48.23%。科技业仍然为配置比例最高的行业35.07%,其次为非必需性消费(18.32%)和医疗保健业(7.61%),非必需性消费增幅最大3.69%。美团-W超越腾讯控股成为公募重仓最多的港股,共有378只基金持有,占比16.78%,相对上季度增加5.80%。前10大重仓股比例之和58.58%,相对上季度增加5%,集中度大幅提升。 北上资金:最新季度北向资金持续呈净流入状态,全季度净流入约1072亿元,较上季度的净流出177亿元回暖明显。较上季度,电力设备及新能源、银行、建筑、煤炭、电力及公用事业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呈现持续净流入状态,食品饮料、计算机和汽车由上季度净流出转为净流入,有色金属由净流入转为净流出,钢铁持续净流出。 风险提示 基金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报告不构成投资收益保证,投资需谨慎。 极端市场环境可能对因子效果和模型造成剧烈冲击,需进行严格的风险控制。 01 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分析 本报告中主动权益基金是指通过主动管理的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具体上,按照wind投资类型二级分类,统计基金类型包含: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和偏债混合型基金。 1.1 主动权益整体规模变化 最新季度主动权益基金总规模小幅增加 根据基金披露的2022年二季报数据,截至2022年06月30日,公募基金市场总规模较上季度末有所增加为26.66万亿,创历史新高。其中主动权益类总规模6.25万亿,占比23.45%,较上季度增加约2461亿元,占比较上季度下滑0.68%。 份额上,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公募市场总份额24.0万亿份,其中主动权益基金总份额约4.4万亿份,总份额较上季度小幅下降,减少1559亿份,但占公募基金市场总份额比率略有下降,下降1.57个百分点。数量上,主动权益基金数量较上季度稳步增长,截至本季度末,共4674只,较上季度增加80只(基金只数仅统计主代码,即基金若有多个分级基金,按照一只基金统计,下同)。 1.2 指数业绩表现 普通股票型和混合型规模均小幅增长 分类型看,截至2022年06月30日,普通股票型基金规模小幅上涨,份额略有下降,其中,规模较上季度增加503.14亿元,环比增长7.23%,份额较上季度减少78.08亿份,数量上,普通股票型基金只数较上季度末增加5只。混合型基金规模较上季度末增长1957.68亿元,环比上升3.69%,份额上较上季度末小幅下降,减少 1480.91亿份,混合型基金数量达4167只,较上季度末增加75只。 1.3 最“吸金”个基和基金经理 前10主动权益基金吸金达372亿元,高权益仓位产品规模回升 单个基金看,规模增加最多的10只基金季度资产净值增加共达511.63亿元,其中规模增长超50亿元的产品5只,其中规模增加最多的产品为中庚价值领航,规模增加75.12亿元,其次为易方达蓝筹精选,规模增加75.07亿元。规模增加最多的10只基金产品均为高权益仓位基金产品。产品风格不一,小盘价值、消费主题、新能源主题、成长价值均有涉及,收益上,10只产品本季度均录得正收益,其中本季度收益最高的基金产品为易方达消费行业,季度收益22.31%。 明星老将再放异彩,新能源、大消费、高端制造风格齐头并进 我们统计了单个基金经理最新季度管理规模变动情况,多个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与基金经理单独管理的基金分别计算,本季度新发基金规模数据不计入。本季度市场深度下探后强势反弹,新能源、大消费、高端制造板块反弹明显。市场上管理规模较大的明星老将管理规模增长较多,统计结果显示前20名基金经理截至最新季度末共管理8367.12亿元,较上季度末增加1175.20亿元,管理规模环比上涨16.34%。其中,本季度主动管理规模增加最多的基金经理为景顺长城刘彦春,规模增加122.04亿元,其次为汇添富基金经理胡昕炜,增加90.78亿元。另外,中庚基金经理丘栋荣连续两季度位列吸金前20榜单,继上季度规模增长31.51亿元后,本季度管理规模继续增加89.02亿元。 02 主动权益基金持仓分析 2.1 股票仓位 平衡混合型基金股票仓位小幅下降,其他各类型基金股票仓位抬升 不同类型基金的仓位的变化往往代表基金经理对于后市的态度,我们按照wind投资类型二级分类统计近两年不同类型基金的仓位变化情况。 最新季度除平衡混合型基金外各类型主动权益基金仓位较上季度均有抬升。具体上,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上升最多,上升2.70%,其次为灵活配置型和偏债混合型基金,分别抬升2.66%和2.25%,普通股票型基金仓位增加较少,上升1.21%,平衡混合型基金仓位较上季度小幅下降,下降 0.62%。 2.2 板块配置 基于每个季度基金前十大重仓股,计算过去三年重仓股在在主要宽基上的配置情况,以观察市场对于不同板块的配置变化。从统计结果看,沪深300仍然是基金重仓股配置最高的板块,配置比例由上季度的46.80%升至47.67%,其次为上证50,本季度配置比例为15.27%,较上季度上升0.41% 。本季度,主动权益基金重仓股在港股上的配置比例增加也较多,增长0.85%,在中证1000上的配置比例下降最多,下降1.42%。 2.3 风格配置 基于每个季度基金前十大重仓股,计算2019年至今重仓股的风格暴露,如下图所示,整体来看,基金重仓股偏好高Beta、高波动、高估值、具有动量效应的的大盘成长风格,相对上季度,基金在Size、Liquidity、Growth暴露增加,向大市值、流动性更好、具有业绩成长性的个股倾斜,Certainty、Trend的因子暴露连续下降,持续挖掘可能产生alpha的黑马股票。 2.4 行业配置 我们将中信一级行业划分为若干板块,以展现中观层面基金重仓股的变化趋势,分类如下: 基于每个季度基金前十大重仓股,计算2019年至今重仓股在各行业板块上的配置比例,如下图所示,周期的配置比例仍然最高26.9%,相对上季度增加2.0%,达到近三年高峰。消费增配比例最高,相对上季度增加2.7%,绝对配置比例20.9%。新能源连续5个季度增配,配置比例创新高达16.5%。减配较多的行业有科技和金融地产,减配幅度均超过2.0%,科技仍然占据15.6%的配置比例,金融地产占比5.7%。医药小幅下降1.4%,绝对配置比例11.1%。军工无太大变化占比3.4%。整体来看,2022年二季报基金重仓股在周期、消费、新能源、科技上的配置比例最高,周期新能源持续受到资金追捧,消费行业重获青睐。 具体看中信一级行业口径下数据,前5大行业集中度达59.53%,重仓股在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的配置比例最高16.50%,相对上季度增配1.59%,其次为食品饮料(15.50%)和医药(11.07%),食品饮料增幅最高达3.03%。电子行业持续减配,下降 2.50%,占比9.78%。其他增配较多的行业有汽车、有色金属、交通运输、消费者服务等,减配较多的行业有银行、房地产、农林牧渔等。 相对市场指数,基金在电力设备及新能源、食品饮料、电子、医药超配最多,在非银行金融、银行、电力及公用事业相对低配。二季度消费板块表现突出,食品饮料、消费者服务收益均超20%,周期板块中的汽车表现也十分优异,收益接近25%。而综合金融、房地产、传媒等行业二季度表现稍弱。整体来看,公募重仓的行业在二季度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2.5 个股配置 个股配置方面,贵州茅台仍为配置比例最高的个股,共有1597只主动权益基金持有,占比5.47%,相对上季度增配0.64%,持有的基金数量与占比持续增加。宁德时代占比其次4.49%,隆基绿能与五粮液增配比例最高0.74%,分别占2.66%和2.30%。泸州老窖、山西汾酒、比亚迪等均获增持,宁德时代和药明康德占比下降。前10大个股集中度达24.23%,相对上季度上升2%,集中度增强。 基金增持最多的个股包括五粮液、隆基绿能、贵州茅台、比亚迪等,天齐锂业季度收益表现最佳;基金减持最多的包括海康威视、药明康德、招商银行、智飞生物等,医药股减持较多。本季度共有321只新进重仓股,占比最高的为中国海油、纳芯微、老白干酒、昱能科技等,其中招商南油在二季度取得了翻倍收益,昱能科技、拓荆科技-U也获得了68%收益。 03 主动权益基金港股投资分析 3.1 基金配置港股情况 2022年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配置港股总市值达4089亿元,相对上季度增加843亿,其中港股通配置的比例为92%。投资港股的基金数量进一步增加,共有1392只基金通过港股通渠道配置港股,61只基金借助QDII渠道。 港股通渠道配置的港股市值和仓位在连续几个季度下滑后首次反弹,二季度仓位中位数为8.05%,增幅2%,总市值3768亿,相对上季度增加803亿。QDII持港股仓位中位数为48.23%,增幅7%,总市值320亿,相对上季度增加40亿。 3.2 行业配置 按照恒生行业分类,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包含QDII)持续在资讯科技业增配,科技业仍然为配置比例最高的行业35.07%,其次为非必需性消费(18.32%)和医疗保健业(7.61%),非必需性消费增幅最大3.69%。金融业和电讯业减幅最大,均超过2%。二季度必需性消费和非必需性消费表现较好,收益均超过7%,原材料业表现不佳,跌幅超12%。前5大行业集中度达74.27%,相对上季度增加4%,集中度增强。 3.3 个股配置 个股配置方面,美团-W超越腾讯控股成为公募重仓最多的港股,共有378只基金持有,占比16.78%,相对上季度增加5.80%,增幅显著。腾讯控股其次,占比11.75%,下降2.28%。李宁由2.40%上升至4.85%,位居第三。快手-W(4.48%)、香港交易所(4.43%)等个股紧随其后。前10大重仓股比例之和58.58%,相对上季度增加5%,集中度大幅提升。 基金增持最多的个股包括美团-W、李宁、理想汽车-W、吉利汽车等;基金减持最多的个股包括腾讯控股、中国移动、香港交易所、龙源电力等。二季度共有29只新进重仓股,占比最高的为小鹏汽车-W、时代天使、比亚迪电子和宇华教育,其中新东方在线二季度获得了三倍以上收益。 04 北上资金持股情况 北上资金一直以来以“聪明资金”著称,其配置具有一定程度的前瞻性。我们统计了最新季度北上资金在各个中信一级行业上净流入情况。 4.1 北上资金行业配置 食品饮料成为第一大资金净流入行业,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持续净流入 数据显示,最新季度北向资金持续呈净流入状态,全季度净流入约1072亿元,较上季度的净流出177亿元回暖明显。 具体上,本季度多数行业呈现净流入,其中流入前五的行业为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基础化工、银行和计算机,分别净流入234.23亿元、220.63亿元、138.08亿元、127.14亿元和73.62亿元;仅6个行业呈净流出状态,分别为钢铁、有色金属、电子、轻工制造、房地产和综合,钢铁净流出最多,净流出62.28亿元。 较上季度,电力设备及新能源、银行、建筑、煤炭、电力及公用事业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呈现持续净流入状态,食品饮料、计算机和汽车由上季度净流出转为净流入,有色金属由净流入转为净流出,钢铁持续净流出。 4.2 北上资金个股配置 分别统计最新季度沪港通、深港通净流入情况显示,最新季度北向资金对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板块相关个股增持较多,其中沪港通中对贵州茅台增持市值最多392.03亿元,其次为隆基绿能165.63亿元和中国中免140.32亿元,深港通中,对汇川技术增持市值最多93.60亿元、其次为比亚迪82.65亿元。 分别统计最新季度沪港通、深港通净流出情况显示,最新季度北上资金对电子和钢铁板块相关个股减配较多。具体个股上,最新季度招商银行遭北上资金减持最多,达103.37亿元,其次为宁德时代、紫金矿业和海螺水泥,分别净流出77.42亿元、76.65亿元和40.85亿元。 风险提示 1. 基金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报告不构成投资收益保证,投资需谨慎。 2. 极端市场环境可能对因子效果和模型造成剧烈冲击,需进行严格的风险控制。 说明: 本订阅号资料基于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发布证券研究报告制作。 证券研究报告:《 消费板块再放异彩,美团超腾讯成港股第一重仓 》 发布日期:2022年7月21日 分析师:王星星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7100001 分析师:邱蕊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9020001 联系人:肖丽华 重要提示(向上滑动浏览): 本订阅号为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东方证券”)研究所金融工程研究团队运营的唯一订阅号,并非东方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 本订阅号仅转发东方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资料仅供东方证券研究所指定客户参考。因本订阅号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东方证券研究所指定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东方证券不因任何单纯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客户。 免责声明(向上滑动浏览): 本订阅号不是东方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仅转发东方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 订阅者若使用本订阅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提请订阅者参阅东方证券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风险提示、各项声明及信息披露,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订阅者如使用本资料,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无法考虑到客户个体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客户应考虑本订阅号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谨慎合理使用。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人作出邀请。 在任何情况下,东方证券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东方证券及关联人员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东方证券不保证本订阅号中的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东方证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证券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东方证券所有。未经东方证券事先书面协议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发或引用本订阅号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东方证券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复制、转发或引用本订阅号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权就任何不当行为要求行为人赔偿全部损失。提示客户及公众投资者慎重使用公众媒体刊载的证券研究报告。除非法律另有规定,任何情况下,对于行为人擅自使用该内容所包含的信息所引起的损失、损害等后果,东方证券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东方证券不因任何单纯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客户。 东证数量金融创新实验室 负责人:王星星 021-63325888*6108 邱蕊 Tel*5091 刘静涵 Tel*3211 宋之辰 Tel*2470 薛耕 Tel*6123 栾张心怿 Tel*6099 肖丽华 Tel*6050 常海晴 Tel* 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DigitalAlpha 量化投资研究探讨与成果发布平台,内容覆盖股票、利率、商品、大类资产配置、程序化交易、数据库技术等。 254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期待与您的交流!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