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商品与贵金属周报20220718:宏观悲观情绪发酵 商品持续承压

商品与贵金属周报20220718:宏观悲观情绪发酵 商品持续承压

作者:微信公众号【中行大宗商品交易】/ 发布时间:2022-07-18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中国银行《商品与贵金属周报20220718:宏观悲观情绪发酵 商品持续承压》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内容提要 随着流动性收紧及利率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可能面临更大的压力,市场避险情绪迅速上升,大宗商品普遍下跌,贵金属也全线下行。当前位置,投资者选择继续持有黄金还是选择调整仓位应对价格的继续下行则是决定黄金走势的重要因素,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黄金ETF后续持仓的变化。 上周,基本金属在宏观悲观情绪的笼罩下进一步加速走弱,部分品种跌破关键位置。伦镍领跌10.18%,失守20000美元整数关口,盘中最低触及18230美元/吨的近十个月低点;伦铜紧随其后收跌7.88%,盘中一度失守7000美元关口,最终收于7190.5美元/吨。在主要央行货币政策收缩的大环境下,海外流动性收紧令投资者对基本金属的兴趣减弱。基本面方面,多个品种供给出现松动,下游消费则表现得较为谨慎。预计本周基本金属将延续偏空走势。 过去一周,持续上涨的强势美元、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对需求前景的悲观预期,继续令油价承压。整体来看,眼下原油市场的基本面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其对油价的影响效果却已显著弱化,宏观面风险对油价的影响更为突出。我们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只有看到宏观风险情绪显著缓解才有望扭转油价颓势。 上周农产品市场大多下跌,CBOT各品种均是在周初下跌后维持震荡,不同的是大豆基本持平、玉米有所反弹,而小麦则跌至800美分之下。其他标的除白糖依旧上涨之外,咖啡、可可、棉花等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豆粕、豆油12月合约维持低位震荡,豆粕近端升水急剧扩大,豆油价差则基本维持平稳,大豆7月合约到期,价差结构依旧显示现货供应紧张。 01 贵金属市场 ▼ 上周贵金属全线下跌,黄金开于1741.11美元,最高至1745.38美元,盘中一度跌破1700美元的整数关口,收于1708.17美元。白银开于19.30美元,当周下跌3.12%,收于18.7131美元。铂金开于891.65美元,当周录得4.86%的跌幅。钯金跌幅最大,自2159.4美元跌至1830.37美元,跌幅超过15%。 上周美国公布6月CPI同比9.1%,预期8.8%,为1981年以来最大的涨幅。6月核心CPI同比5.9%,预期5.7%。PPI同比增长11.3%,预期10.7%。超预期的通胀水平令市场担忧美联储7月加息100个基点的概率增大,随着流动性收紧及利率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可能面临更大的压力,市场避险情绪迅速上升,美元指数上行,大宗商品普遍下跌,贵金属也全线下行。随后美联储的官员出来安抚市场情绪, 布拉德称6月CPI数据表明美联储需要“迅速转向中性并超越中性”的策略,下次会议加息75个基点可以将利率提高到中性水平。沃勒也表示市场对加息100个基点的预期可能有点超前。联储官员的讲话令担忧情绪有所缓解,市场对于后两次加息幅度的预期有所下降,但较周初仍然增加超过10个基点。 由于美联储的紧缩政策和美元指数不断走强,其他国家也面临加息的压力,以防止资金流出或货币贬值。上周加拿大宣布加息100个基点,新西兰加息50个基点,韩国首次加息50个基点,全球流动性的紧缩也令黄金承压。 投资需求方面,黄金 ETF SPDR持仓量较上周减少约9吨,COMEX 黄金投机性净多头持仓减少27539手,显示投资者对于黄金后市保持悲观。 目前,影响黄金未来走势的因素多空交织。一方面,在全球流动性紧缩及利率上升的过程中,黄金面临下行压力;同时,市场对于经济陷入衰退的担忧也使得贵金属像其他大宗商品一样存在下跌风险。另一方面,面对不断突破预期的通胀水平,黄金仍然是投资者可以选择的抗通胀品种;同时,因经历了俄罗斯制裁以及央行抗通胀不利而对主权货币失去信心的投资者,也选择持有黄金作为风险对冲的手段。从投资者的表现看,黄金ETF的增持是推动今年黄金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且在黄金价格下跌时并未迅速减仓。在当前位置,投资者选择继续持有黄金还是选择调整仓位应对价格的下行则是决定黄金走势的重要因素,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黄金ETF后续持仓的变化。目前,下方第一支撑位在1680美元一线。 02 基本金属市场 ▼ 上周,基本金属在宏观悲观情绪的笼罩下进一步加速走弱,部分品种跌破关键位置。伦镍领跌10.18%,失守20000美元整数关口,盘中最低触及18230美元/吨的近十个月低点;伦铜紧随其后收跌7.88%,盘中一度失守7000美元关口,最终收于7190.5美元/吨;伦锌、伦铝和伦锡分别下跌5.94%、3.84%和2.03%;仅伦铅在刷新年度低点后周五尾盘强势反弹,小幅收涨1.38%。同期,伦敦金属指数(LMEX INDEX)下跌0.40%。 宏观环境持续利空基本金属。周三晚间公布的美国6月CPI年率录得9.1%,显著高于预期和前值,通胀压力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预期。数据公布后,联邦利率期货隐含加息概率显示7月加息幅度一度达到3.628次(假设一次加息25bp)。加拿大央行在货币政策收缩的大环境下,上周三也宣布加息100bp。海外流动性收紧令投资者对基本金属的兴趣减弱。 供给方面,多个品种均出现松动,预计将进一步缓解前期偏紧局面。铜TC加工费上周小幅下降,叠加副产品硫酸价格同比回升,预计7月国内电解铜产量有望进一步增长。铝的国内存量产能和新增产能都在积极生产,上周运行产能4107万吨,环比增加4万吨。菲律宾极端天气干扰减弱,矿山逐步恢复发货;印尼镍铁新增项目投产进度顺利,产量持续增长;电解镍的进口利润维持在16000元/吨上方,促使镍供应整体趋松。 需求方面,由于近期基本金属价格快速回落,下游消费表现得较为谨慎。除了汽车销售在购置税优惠政策支持下仍保持良好复苏势头,其他下游需求相对平淡。根据乘联会数据,7月上旬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6%。而空调重点企业7月的产量排产和出口排产则分别为1069万台369万台,同比下降22.8%和20.1%。 总体来说,宏观因素继续主导基本金属走势。预计本周基本金属将延续偏空走势,重点关注政策面因素,部分基本面较强的品种可能获得低位反弹机会。 03 能源市场 ▼ 过去一周,持续上涨的强势美元、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对需求前景的悲观预期,继续令油价承压,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盘中最低触及95.7美元/桶,最终收于101.16美元/桶,周跌幅5.48%。 经济衰退忧虑持续施压油价 近期宏观风险事件集中,美国6月未季调CPI年率录得9.1%,为1981年11月以来最大增幅。当月CPI能源指数上涨7.5%,贡献了总涨幅的近一半。美国6月PPI同比上升11.3%,超出市场预期的10.7%。美国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为24.4万人,创2021年11月20日当周以来新高。美国通胀数据再度爆表,美联储基本确定在7月会议上至少加息75个基点。美国银行下调对美国经济前景预期,预计下半年出现温和衰退。宏观面与美元大涨为油价带来的利空影响持续释放,特别是美元近来持续强势,以美元为计价的原油遭受了较大的下行压力。尽管短期供需面难以出现太大变化,但长期来看,需求增速放缓的悲观情绪仍将笼罩油市。 拜登中东行难达目的 7月15日,美国总统拜登开始了对沙特阿拉伯的访问。他于当日晚间会见了沙特国王萨勒曼,并在随后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举行了会谈。会谈结束后,拜登发表讲话称,他与沙方讨论了能源问题以及为国际市场提供必要的原油及产品的重要性,期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相关问题。不过拜登并没有明确表示沙特同意在原来的增产计划上继续提高产量。同时,沙特方面也没有宣布立即增产,一名沙特官员在会后重申了该国对生产的立场,称将根据需求决定。 眼下OPEC组织的原油增产能力目前备受市场质疑,在进入2022年之后,OPEC多次未能实现计划产量,且目前OPEC的闲置产能已经很低,大多数产油国都在以最大产能进行生产。参考OPEC最新月报,沙特与阿联酋6月原油产量分别为1058.5万桶/日和308.3万桶/日,均已接近2016年的峰值产量。 此外,当前OPEC+内部仍旧相对团结,至少名义上沙特与俄罗斯仍旧是合作关系,如果在拜登访问后中东产油国大幅增产,恐有抢占俄罗斯市场份额的嫌疑,可能导致此前的限产联盟走向瓦解。因此我们认为,拜登此次中东之行对原油市场的预期影响将大于实际供需平衡的变化,OPEC成员面对美国的要求可能会保持谨慎,不太可能因为拜登的游说而与俄罗斯完全划清界限。 三大机构月报并未显著下修需求增长 上周三大机构陆续发布月度报告,虽然市场近期非常担忧经济衰退拖累原油需求增长,但在本次月报中,三大机构对今年需求增长的下修仍旧不明显,IEA认为今年需求增加173万桶/日,较上月下修8万桶/日,EIA认为需求同比增长223万桶/日,较上月下修5万桶/日,OPEC认为需求增加337万桶/日,较上月无变化,对于2023年的需求增长,三大机构的预测在200至300万桶/日之间,同时亦无大幅下修,其中EIA还上修了30万桶/日。事实上,本次月报修正最大的来自对俄罗斯供应增长的上修,这与上月的月报类似,虽然被欧美制裁,但俄罗斯的原油供应仍有较强韧性。 原油和成品油库存同时上涨 美国EIA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8日当周,原油商业库存量环比上涨325.4万桶。库存上涨主要是因为SPR库存释放导致炼油厂对现货采购意愿降低所致。SPR库存释放688万桶,总库存量下降至4.85 亿桶,下降速度保持在100万桶/日的水平。炼油利润良好支撑原油加工量,炼油厂开工率环比增加0.4%到94.9%,高于五年均值水平。其中,墨西哥湾炼油厂开工率上涨至98.1%,自2019年初以来最高水平。供应端,原油产量下降10万桶/日到1200万桶/日。独立日假期令上游活跃度降低,陆上48州产量有所下降。库欣库存量上涨31.6万桶到2,646万桶,连续两周上涨。成品油方面,汽油库存量环比上涨582.5万桶,其中,汽油组分库存和成品油纷纷上涨。终端需求下降导致库存上涨,尤其是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汽油产量下降142.5万桶/日。馏分油库存环比上涨266.8万桶,需求不足所致。但是,出口需求强劲,净出口环比增加20.6万桶/日。 整体来看,眼下原油市场的基本面并没有明显变化,但其对油价的影响效果却已显著弱化,宏观面风险对油价的影响更为突出。以美联储加息带来衰退预期为主的一系列宏观因素叠加放大了市场悲观情绪。我们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只有看到宏观风险情绪显著缓解才有望扭转油价颓势。 04 农产品市场 ▼ 上周CBOT大豆合约价格下跌后维持低位震荡,周二豆价在USDA发布月度供需报告后大幅下跌,尽管供应、需求量均有下调,但期末库存降幅小于市场预期,引发价格回落。随后三天,豆价维持低位震荡,7月大豆合约最终收盘于1610美分,首行合约转至8月,活跃合约依旧是11月。 7月15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8月合约报收1489.25美分/蒲式耳,较前周下跌24美分,11月合约收报1342.25美分,较前周大跌54.25美分。月间差方面,近月合约升水上行后有所回落,8月对9月升水维持在105美分左右,对11月升水大约在120-125美分。现货市场方面,美国墨西哥湾大豆FOB现货平均报价为616.60美元/吨,较前周下跌15.40美元;巴西巴拉纳瓜港大豆FOB现货报价642.30美元/吨,较前周下跌17.20美元。国内方面,大连商品交易所一号黄大豆9月合约报收5839元/吨,较前周下跌64元。 上周美国市场发布多个重要数据,引发市场讨论。周一作物数据方面,开花率达到32%,去年同期为44%,五年平均为38%;结荚率6%,去年同期为9%,五年平均为9%;作物优良率再度下调,自前周63%降至62%。数据整体符合市场预期,略微利多,但市场并未获得支撑。周二USDA发布的新一期供需报告变动较大,种植面积预期自9100万英亩下调至8830万,降幅超过市场预期,但单产预期仍为51.5,并未受到优良率下降的影响,因此产量整体下调1.35亿蒲;需求方面,压榨消费预期下调0.1亿蒲,出口需求预期下调0.65亿蒲。尽管供需双方均出现下调,但期末库存仅下调0.5亿蒲式耳,降至2.3亿,仍高于市场预期的2.05-2.2亿的区间,因此引发市场下行。周四的出口数据也是不如人意,36.29万吨的库存销售和11.39万吨的新豆预售均处于极低的水平。至于周五发布的压榨报告,由于库存大豆的供应进展,加上工厂的季节性检修,市场预期6月压榨量将出现明显下降,最后公布的约1.65亿蒲基本符合分析师的预测范围,未对市场产生明显扰动。综合数据面的情况分析,目前大豆供应和需求量均不大,但由于压榨量的减少,豆粕价格获得显著支撑,近月合约价格近期可能有显著提升。 其他市场方面,我国海关总署周三发布6月大豆进口量,作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我国6月进口量为825万吨,同比下降约23%,环比下降约14.7%,为近三年同月最低水平。上半年我国大豆进口总量4628万吨,同比下降5.4%。同时,国储进口大豆抛售工作仍在继续,上周拍卖50万吨,旨在平抑国内豆价,抑制豆油和饲料的生产成本。南美方面,由于升水过高,叠加中国进口总量的下降,巴西旧作大豆销售进度仅达到预计产量的76.7%,远低于去年的销售速度,也低于往年平均水平。2021/22年度,巴西大豆产量估算为1.26亿吨,目前仅销售不足1亿吨。尽管如此,巴西仍计划在本年度扩大种植面积,可能唯一能阻止他们的,只有豆价的大幅下跌。阿根廷则有些自顾不暇,持续的高通胀迫使该国政府计划再次上调豆类的出口税,上河港口已有很长时间没有更新出口报价。 总的来看,随着美联储议息会议的临近,市场参与者可能将会继续加码美元,并抛售包括大豆在内的农产品期货,豆价短期内预计将受到压制。而天气方面,目前美豆处于开花和结荚的关键时期,近期降水相对充足,天气炒作可能性不大。预计短期内豆价将维持震荡,近月合约抗跌性略强于远月,豆粕存在上行动能,豆油表现可能是最弱的。 免责声明 1.本材料仅是为提供信息而准备,不得被视为达成一项交易的要约、个人推荐或要约邀请。投资者不得将本材料内容解释为法律、税务、会计或投资事项的专业意见或为任何推荐意见。投资者应当就本材料所述任何交易涉及的法律及相关事项咨询其自己的法律顾问、税务顾问、财务顾问和其他专业顾问的意见。本材料不得被视为一项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审慎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资金状况、产品理解能力,做出适当的投资选择。本材料并未涵盖所有事项,亦未包含投资者可能要求的所有信息。投资者不应将本材料视作可取代其自己的判断,不应仅仅依据本材料中的信息而作出投资、撤资或其它财务方面的任何决策或行动,若投资者欲采取进一步行动,投资者需独立进行尽职调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作者对于本材料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 2.本材料所含的估值、估计和推测均涉及主观判断和分析。实际结果可能会与预测的不同,而且偏差可能会很大。本材料中某些表格或其他统计分析(“统计信息”)是根据市场资料制作。制作中使用了大量的假设,有些在文中得到体现,有些没有。因此,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作者不对统计信息的适当性和完整性以及所依据的信息和假设是否反映现在的市场条件及将来的市场表现做出保证。 3.本材料中任何内容均非关于过去或未来情况的承诺或声明,亦不得被当作该等承诺或声明而信赖。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其相关员工明确免予承担与本材料全部或部分内容或其中所含任何信息的使用相关的或因此产生的任何及所有责任。 4.本材料中所引用信息均来自公开资料,不保证本材料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材料中包含的观点或估计仅代表作者迄今为止的判断,作者可以不经通知加以改变,且没有对本材料更新、修正或修改的责任。 5.本材料中版权仅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并仅供投资者为其自身利益而使用,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或将本材料全部或部分地转交或分发给其他人。如引用发布,需注明引用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本文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文章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