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浙商宏观||李超】物流修复助力出口阶段性回升

【浙商宏观||李超】物流修复助力出口阶段性回升

作者:微信公众号【李超宏观研究与资产配置】/ 发布时间:2022-07-13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浙商证券《【浙商宏观||李超】物流修复助力出口阶段性回升》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文 |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超 / 张浩 执业证书编号:S1230520030002 浙商宏观天天播报 音频: 进度条 00:00 11:10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全文约3000字,阅读需要6分钟左右 内容摘要 >> 核心观点 前期观点持续兑现,常态化检测带动物流修复、畅通国内大循环,一方面促进出口订单集中交付实现出口阶段性回升,长三角出口增速修复尤为突出;另一方面实现了内需的逐步回升,带动进口渐进回升。下半年,出口重点关注海外供给变化,进口重点关注稳增长政策兑现对内需的拉动。 >> 物流修复叠加贬值因素抬升出口 6月人民币计价出口增长22%,前值15.3%,延续5月强势表现。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保持积极增长,上半年,我国对东盟、欧盟、美国分别进出口2.95万亿、2.71万亿和2.47万亿元,分别增长了10.6%、7.5%和11.7%。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增长17.8%和5.6%。 物流修复带动出口阶段性回升。我们在5月外发的中期年度策略《逆转,新生》中提出,在动态清零总方针下,结合奥密克戎的特点,平衡动态清零和经济增长两大目标需要新的、可持续的防疫模式——常态化核酸检测,即通过高频次、饱和式的核酸检测,第一时间发现疫情并及时扑灭,即使有零星疫情,也难以形成规模性反弹,出现全城严格静态管理的概率也大大降低。 我们在5月《物流修复助力出口超预期》中提出常态化检测带动物流修复有助于国内大循环的畅通,出口订单集中释放有助于出口阶段性回升,5、6月数据持续验证。为促外贸稳增长,海关总署高度重视保障物流修复和畅通,出台了出口货物“抵港直装”、宁波杭州“离港确认”模式、疫苗通关全流程监控等一系列措施。从政策效果来看,物流修复对出口的阶段性大幅提升带来了重要支撑,特别是受疫情冲击和出现供应链中断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东北地区,在克服疫情冲击后随着物流修复,出口快速回升,长三角尤其典型,5月份,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地区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4.8%、2.8%和12.2%,6月份增速进一步回升到14.9%、6.4%、12.8%。 此外,海关总署7月13日新闻发布会也表示“5月份以来,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各项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渐显现,外贸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特别是长三角等地区进出口快速恢复,带动全国外贸整体增速明显回升”。 贬值因素推升阶段性抬升出口读数。我们在《6月数据预测:从物流到人流,经济恢复逐月加快》中提示,贸易汇率略滞后于即期汇率1个月,4月下旬以来的汇率波动对短期外贸数据会带来扰动,贸易汇率贬值对人民币计价出口增速带来支撑,出口增速读数上较强。 下半年,外需回落拖累出口,但也需关注海外供给走弱可能对我国出口带来积极利好。进入6月,美元、美债、欧债、黄金、铜价、油价等全球总需求收缩、海外发达经济体衰退预期的反应进一步加剧,主要源于货币政策收紧对经济产生拖累,不惜代价抑制通胀意味着海外经济体愿意通过衰退方式缓解通胀压力,地缘政治因素及供应链不稳定因素推升交易成本和通胀对经济也有挫伤,外需回落大概率会拖累出口下行,这一判断逐步成为下半年市场一致预期。 我们认为,在关注外需回落拖累出口这一主导逻辑外,还需关注海外供给端变化,海外供给走弱可能对我国出口带来阶段性积极影响。首先,2021年Q3以来,工资、房租、运费、原材料等一系列成本冲击海外企业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企业压力陡增,关于企业资产负债表衰退的言论也日益增多,部分企业甚至出现破产、倒闭,如NB Liebman、Lane Home Furnishings、Serta Simmons等美国家具企业出现了大幅裁员、关闭工厂甚至申请破产保护,能源、金融行业等也有较多案例。 其次,成本推动型通胀与经济衰退预期的组合下,企业扩大新增产能意愿有限,美国炼化产能不足就是典型案例。第三,疫情和高通胀加剧贫富差距,体现为社会撕裂和民粹主义抬头,在挪威、韩国、加拿大、美国等地接连出现大规模工人罢工,冲击海外供给。第四,地缘政治冲突仍在延续,大国博弈也进入能源领域,由此带来的供应链冲击和经营成本、交易成本上行,也将影响海外供给。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下半年外需回落带动出口逐步下滑是主导逻辑,但需关注海外供给端的不确定因素,有助于我国发挥供给优势进而为出口带来好消息。 >> 常态化增长,进口渐回升 6月人民币计价进口同比4.8%,前值2.8%,进口渐进回升。上半年,我国从欧盟、东盟、美国进口分别达到9,228.9、12,564.3和5,865.5亿元,同比增长-8.2%、4.5%和2.6%。我们在《昨日黄花又重现,2022已不是2020》明确提出常态化核酸检测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增长,将通过带动物流和人流的修复推动内需回升,进而带动进口改善,目前来看5、6月数据持续印证。但相比出口,进口修复较慢,侧面凸显我国内需回升较慢。 常态化检测带来常态化增长,内需回升拉动进口修复。我们在5月中期策略报告《逆转,新生》中明确指出,关注“常态化检测带来的常态化增长”,我们预计常态化核酸检测有望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增长,带动经济有序回升,全年GDP走势维持“耐克型”判断,可以从两方面预判内需变化:其一,根据工业、服务业等高频数据模拟生产法月度GDP走势,我们预计4月筑底(-3.4%左右),5月修复(0%左右),6月回升有望达到3月水平(6月在3%附近)。其二,克强指数仍是反映内需的重要指标,预计工业生产的改善将带动工业用电量回升,内循环和供应链的畅通有助于整个货运领域的指标改善,常态化增长有助于货币政策宽信用落到实处,预计克强指数也将逐步回升印证内需改善。 目前来看,常态化核酸检测带来的常态化增长正在不断兑现,前期一系列稳增长政策也进入兑现期,6月汽车消费、地产销售、旅游出行等数据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修复,我们认为内需回升带动进口回暖,5、6月已有验证的基础上,Q3会继续兑现。但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5、6月出口的高增长,进口回升较慢,我们认为这与我国内需修复较慢关系密切,预计后续稳增长进一步兑现,进口数据有望进一步环比改善。 展望下半年,我们预计常态化检测带来的常态化增长,叠加前期一系列基建、消费、地产等方面的稳增长政策逐步兑现,进口有望逐步改善,但考虑进口价格指数的高基数影响,预计名义进口增速回升相对有限。 >> 6月贸易顺差超预期,增长、汇率、外储三稳 6月贸易顺差超预期,助力汇率及外储企稳。6月我国实现贸易顺差979.4亿美元,前值787.6亿美元。出口超预期增长其背后核心逻辑是常态化检测有效统筹了动态清零与经济增长两大目标,带动物流快速修复实现国内大循环的畅通,出口订单的集中交付短期带动出口超预期,内需修复较慢导致进口回升较慢,由此带来贸易顺差在5、6月持续超预期。我们认为,Q2贸易顺差超预期对Q2名义GDP有较强带动作用,有助于经济修复。此外,贸易顺差的超预期增长一方面印证了我国基本面向好的预期修复,有助于汇率企稳;另一方面有助于稳定外汇储备,受估值因素影响,6月外汇储备单月减少565.1亿美元(估值因素预计导致650亿美元减值),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市场对于资本流出和国际收支的担忧,贸易顺差的超预期有助于稳定资本流动预期和稳定外汇储备。 风险提示 中美贸易摩擦超预期恶化,疫情变异冲击全球,海外经济超预期下滑 近期视角 [ 1 ] 2022年半年度宏观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上篇)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下篇)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一):半年度策略之预期差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二):半年度策略之国内经济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三):半年度策略之货币政策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四):半年度策略之财政政策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五):半年度策略之海外经济 【浙商宏观||李超】逆转,新生(六):半年度策略之大类资产展望 [ 2 ] 2022年年度宏观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先立后破,产业突围(上篇) 【浙商宏观||李超】先立后破,产业突围(下篇) 【浙商宏观||李超】先立后破,产业突围(PPT) [ 3 ] 新制造稳增长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链长制是强链补链的新机制——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产业新能源化成为强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产业智能化是高壁垒的慢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为何不能再用盈利来预测制造业投资?——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供给短缺驱动的制造业投资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企业转型驱动的制造业投资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稳增长为什么不能看传统中观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PMI为何对指示新制造稳增长的作用更大?——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的中观高频变量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投资有哪些财税支持?——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十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投资有哪些金融支持?——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十一 [ 4 ] 城市更新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为什么城市更新值得重点关注?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是地产投资的强变量——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有哪些投资类型?——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可以拉动多少地产投资?——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谁来干?——城市更新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资金从哪来?——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五 [ 5 ] “新能源+”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从新能源到“新能源+”——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一 【浙商策略】产业新能源化带来的价值重估——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二 【浙商电子】“新能源+”重构供应链,重视能源产业链全方位机遇——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三 【浙商化工】新能源大背景下,化工行业的“立”与“变”——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四 【浙商交运建筑|匡培钦】赋能、节能、产能,建筑工程行业三层次助力新能源+——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五 【浙商机械 邱世梁‖王华君】聚焦“发电端”低碳、“用电端”低碳——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六 【浙商汽车|王敬】“新能源+”驱动汽车行业迎历史性变局 ──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七 【浙商新材料|马金龙】供需错配难解,"新能源+"金属牛市在途——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八 【浙商|计算机田杰华/邱世梁】“数字新能源化”的两大变局——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全球碳中和如何拉动国内需求?——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 【浙商通信||张建民】重视储能温控赛道高成长机会——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一 【浙商中下盘余剑秋】把握时代机遇,紧抓科创北交十倍股——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二 【浙商宏观||李超】“新能源+”指数编制及其应用——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三 [ 6 ] 乌克兰冲突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为何成为地缘政治的冲突焦点?──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俄乌冲突如果失控对通胀有何影响?──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从美俄对抗共性经验看资产走势──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俄罗斯面临的SWIFT制裁影响几何?──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油价高点上调,节奏基本不变——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危机下美联储政策如何推进?——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危机下美国CPI何时见顶?——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七 [ 7 ] 房地产税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为什么房地产税需要关注?——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一) 【浙商宏观||李超】韩国“存量征收,阶梯税率”的房产税是怎样的?——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二) 【浙商宏观||李超】中国香港地区对我国房产税试点扩大借鉴意义有限——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三)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房地产税对我国有何启示?——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四) 【浙商宏观||李超】德国房产税意在财政创收而非地产调控——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五) 【浙商宏观||李超】日本房地产税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六) 【浙商宏观||李超】新加坡公有住房体制下的房产税征收力度弱——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七) 【浙商宏观||李超】全球房地产泡沫破裂与房产税是否有关——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八) [ 8 ] 碳中和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碳中和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使得能源投资逐渐转化为制造业投资——碳中和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带来哪些需求变化?——碳中和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供给侧影响几何?——碳中和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如何影响PPI和CPI?——碳中和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中国碳中和与欧美相比有何异同?——碳中和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绿色金融是否会带来投资机会——碳中和系列研究(七)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未来技术突破会怎样?——碳中和系列研究(八)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双控与大国关系缓和——碳中和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能源革命的指挥棒指向何方?——碳中和系列研究(十) [ 9 ] 共同富裕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收入分配改革是共同富裕重要抓手——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浙江共同富裕哪些值得关注?——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理解三次分配?——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消费?——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投资?——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从外贸视角看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三次产业?——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产业政策?——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从财政视角看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货币政策?——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十 [ 10 ] 反垄断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三轮反垄断浪潮均源自生产要素垄断——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为了公平还是效率?——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的方式有哪些?——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欧美日反垄断有什么差异?——反垄断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本轮反垄断全球如何演进?——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措施如何影响资产价格?——反垄断系列研究之六 [ 11 ] 2021年下半年宏观策略报告(股债双牛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信用收缩之后股债双牛(上篇) 【浙商宏观||李超】信用收缩之后股债双牛(下篇) 【浙商宏观||李超】降准再议股债双牛 【浙商宏观||李超】下半年财政发力为何要到年底? 【浙商宏观||李超】核心宏观分歧十问十答 【浙商宏观||李超】今明两年宏观政策如何衔接? 【浙商宏观||李超】下半年投资机会来自哪些对冲政策? 【浙商宏观||李超】国常会传达了哪些信息? 【浙商宏观||李超】信用收缩之后股债双牛(PPT版) 【浙商宏观||李超】信贷宽松是否代表信用宽松?——解答市场近期四个核心关切 [ 12 ] 货币政策宽松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下半年是否会有降息?——货币政策宽松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下半年是否还有降准?——货币政策宽松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从人行半年度会议看定向降息——货币政策宽松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7月外储:不必担忧联储收紧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扰动——货币政策宽松系列研究(四) [ 13 ] 信用收缩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3月金融数据:信用全面收缩的开始 【浙商宏观||李超】稳定宏观杠杆率需要多少社融增速?——信用收缩系列报告(一) 【浙商宏观||李超】非标如何收缩?——信用收缩系列报告(二) 【浙商宏观||李超】政府债如何收缩——信用收缩系列报告(三) 【浙商宏观||李超】企业债券如何收缩——信用收缩系列报告(四) 【浙商宏观||李超】表内信贷如何收缩?——信用收缩系列报告(五) 【浙商宏观||李超】5月金融数据:信用收缩进行时 [ 14 ] 再通胀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2021年从再通胀到信用收缩 【浙商宏观||李超】油价掩盖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人民币汇率升值掩盖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海外还有哪些商品价格将持续上行?——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出口产业链带动了哪些价格上涨——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疫苗广泛应用是推动还是抑制全球通胀?——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CPI转负是通缩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拉闸限电对物价的影响——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的房地产热潮会持续推升通胀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什么因素会导致通胀持续超预期——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财政刺激方案会持续提升通胀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 【浙商宏观||李超】民主党横扫两院会改变美国的通胀节奏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一 【浙商宏观||李超】拉尼娜会持续带动农产品价格上行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二 【浙商宏观||李超】TIPS隐含美国通胀到了多少?——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三 【浙商宏观||李超】一线城市房价还会涨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四 【浙商宏观||李超】银价上涨为哪般?——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五 【浙商宏观||李超】再通胀:让子弹再飞一会——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六 【浙商宏观||李超】比特币泡沫继续膨胀还是破裂?——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七 【浙商宏观||李超】新兴市场通胀拉响加息警报?——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八 【浙商宏观||李超】发达国家是否还会通胀预期自我实现?——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九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通胀是否会持续超预期?——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二十 【浙商宏观||李超】气候异常对通胀和经济影响几何?——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二十一 [ 15 ] 房地产长效机制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集中供地政策缘何频频调整?──房地产长效机制系列研究一 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简介 免 责 声 明 | 行业的投资评级: 以报告日后的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于沪深300指数的涨跌幅为标准,定义如下: 1、看好 :行业指数相对于沪深300指数表现+10%以上; 2、中性 :行业指数相对于沪深300指数表现-10%~+10%以上; 3、看淡 :行业指数相对于沪深300指数表现-10%以下。 我们在此提醒您,不同证券研究机构采用不同的评级术语及评级标准。我们采用的是相对评级体系,表示投资的相对比重。 建议:投资者买入或者卖出证券的决定取决于个人的实际情况,比如当前的持仓结构以及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投资者不应仅仅依靠投资评级来推断结论 法律声明及风险提示 本报告由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复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Z39833000)制作。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我们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机构(以下统称“本公司” )对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没有将变更的信息和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 本报告仅供本公司的客户作参考之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 本报告仅反映报告作者的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司的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本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公司、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版权均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发布、传播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经授权刊载、转发本报告或者摘要的,应当注明本报告发布人和发布日期,并提示使用本报告的风险。未经授权或未按要求刊载、转发本报告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本公司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浙商证券研究所 上海总部地址:杨高南路729号陆家嘴世纪金融广场1号楼25层 北京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8号富华大厦E座4层 深圳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广电金融中心33层 邮政编码:200127 电话:(8621)80108518 传真:(8621)80106010 浙商证券研究所:http://research.stocke.com.cn 文章内容源自7月13日外发的报告《物流修复助力出口阶段性回升——2022年6月进出口数据的背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