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国君通信|公司深度】炬光科技: 国产初心如炬,光学赋能不止

【国君通信|公司深度】炬光科技: 国产初心如炬,光学赋能不止

作者:微信公众号【书剑通信录】/ 发布时间:2022-07-12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国君通信|公司深度】炬光科技: 国产初心如炬,光学赋能不止》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加关注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投资要点 目标价174.85元,给予增持评级。预测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29亿元、1.81亿元和2.57亿元,对应2022-2024年EPS为1.432.012.86元,归母净利润增速为90%40%42%;考虑公司是国内稀缺的激光雷达发射模组厂商,同时中游半导体、医疗健康等光学业务具备核心竞争优势,采用PS估值法,给予2023年PS 13x,对应2022年PE 122x,目标价174.85元。 缘起高功率激光元件,多场景拓展厚积薄发。炬光科技原聚焦于高功率激光器封装元件,成功引领国内高功率激光元件技术从零突破,但在光学整形器件领域仍是空白。2017年收购德国LIMO后,炬光获得强大的晶圆级微光学器件生产能力,完成了以“产生光子”、“调控光子”产品为基,并向完整光学应用方案的蜕变。当前公司正从上游激光/光学元件厂商向医疗健康、汽车应用、半导体、先进制造等众多应用场景进军,获各行业知名客户认可,所处产业环节价值量快速提升。 汽车应用业务进展有望超预期。汽车应用业务中公司主要为激光雷达提供光学元件、发射模组,当前也在积极探索在汽车智能大灯、DMS(驾驶员监控系统)等的光学方案应用。继2019年获得大陆集团定点后,公司在2021Q3获B客户定点,有望在2022Q3起量。另外,2021年末汽车相关新客户数已达27个,有望孵化更多的定点项目,业务进展有望超预期。 催化剂:车规/医疗健康类产品获得更多订单,开拓更多高端应用领 风险提示:汽车业务进展不及预期,半导体激光业务竞争加剧。 1.核心观点 核心观点:炬光科技原主要聚焦于高功率激光器封装元件,长期专研引领国内技术突破,但在光学整形器件领域仍是空白。2017年收购具备强大客户资源、品牌效应、技术能力的LIMO后,炬光获得强大的微光学器件能力,完成了以“产生光子”、“调控光子”产品为基,拓展完整光学应用方案的蜕变。当前公司正从上游激光/光学元件厂商向医疗健康、汽车应用、半导体、先进制造等众多应用场景进军,所处产业环节价值量快速提升。 汽车应用业务增长有望超预期。汽车领域,公司主要为激光雷达提供光学元件、发射模组,当前也在积极探索在汽车智能大灯、DMS(驾驶员监控系统)等的光学方案应用。公司继2019年获得大陆集团定点后,2021Q3获B客户定点,且2021年末新客户数已达27个,有望孵化更多的定点项目。 催化剂:车规/医疗健康类产品获得更多订单,开拓更多高端应用领域 风险提示: 汽车业务进展不及预期: 汽车激光雷达方案众多,下游格局变化较大,若客户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有可能对公司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半导体激光业务竞争风险: 在经过多年的突破,部分参数的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元件封装或已被业内所掌握,在中低端领域竞争或较为激烈,可能对公司传统业务领域带来不良影响。 2. 盈利预测及估值分析 2.1. 盈利预测 结合行业及公司情况,我们对炬光科技未来三年盈利能力作出以下假设: 假设1:半导体激光业务方面,随着终端锂电、光伏、汽车等行业需求增长,工业制造领域激光设备需求增长迅速,带动公司核心业务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元件业务持续增长。另外,在医美领域,随着公司与Cyden合作的订单有望持续执行,叠加半导体应用领域有望高速增长,预测2022-2024年yoy分别为30%/30%/28%,同时由于公司主要做高端产品,竞争者较少,毛利率水平有望保持或提升,整体毛利率水平为48%、48%、48%。 假设2:激光光学方面,东莞炬光通过新增产能,汽车、半导体激光等领域的应用对微光学元件需求旺盛,有望推动业务和利润水平快速增长。 预测2022-2024年营收yoy为47.8%/38.2%/33.8%,毛利率水平为62%/60%/60%. 假设3:汽车应用方面,随着德国大陆订单不断得到执行,以及B客户定点订单有望从2022Q3开始启动,营收规模有望不断扩大。预计2022-2024年营收增速为195%/186%/41%,毛利率水平为41%/38%/35%。 假设4:光学系统业务主要面向韩国客户显示面板设备等领域、预计2022-2024年营收增速为40%/30%/30%,毛利率水平为30%/30%/30%。 2.1. 估值分析 1) PB 估值 炬光科技业务覆盖半导体激光元件、高端光学方案多个环节,当前正向汽车激光雷达发射模组、美容领域激光器等中游产品拓展,当前并无完全对标的可比公司。我们认为应采用做光学元件的厂商进行比较,为此我们选取蓝特光学、长光华芯等作为可比公司。考虑同行业平均估值,以及公司在汽车激光雷达发射模组行业领先的地位,给予2023年6倍PB,对应合理估值175.32元。 2)PS估值 公司汽车业务是快速成长的业务,下游激光雷达市场有望持续打开,为此,我们同样选取蓝特光学、长光华芯等含有汽车领域应用的企业作为可比公司。考虑行业平均估值,以及公司在汽车激光雷达定点项目进展顺利,以及潜在项目较多,可以给予一定溢价,给予公司2023年13倍PS,对应合理估值174.85元。 综合两种估值方法,合理估值区间为174.85元至175.32元。基于审慎原则,我们从低取目标价,为此采用可比PS估值方法,目标价174.85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3. 炬光科技:全球领先的高端光学方案提供商 3.1. 起于激光元器件,向高端光学方案商华丽蜕变 起于半导体激光元器件,创业之心攻破难关。在陕西高新区政策支持下,公司2007年9月由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和刘兴胜博士成立。成立后,公司致力于打破国内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长期被垄断的局面,2008年起,公司即量产多款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产品,并做到业内领先。直到2017年前,公司主业均为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件、激光模块和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此外,公司多年持续承接多项国家级重大专项,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领域积累众多技术专利。随着半导体激光器的应用愈加广泛,公司产品已经应用到工业制造、激光美容、光刻、激光雷达等产品中。 2017年收购LIMO,进军半导体激光器微光学产品线,实现有机互补。德国LIMO是全球领先的激光器光学整形、微观学产品和半导体激光器耦合模块的供应商。公司原有主业为激光器发射部分产品,属于“产生光子”的部件,而LIMO主业则为激光光束在传输过程中的整形、光场匀化的调节部分,属于“调节光子”业务。LIMO也是全球知名激光器制造商、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液晶面板等下游客户的主要供应商。公司收购LIMO,不仅补全了在光路调节的部件产线,还拥有了接触更多海外优质客户的机遇。收购LIMO后,公司形成了半导体激光元件和激光光学业务两大支柱业务。 整合LIMO后,完成元器件厂商向高端光学方案厂商蜕变,深度切入美容、汽车、工业制造等高端光学应用领域。凭借全球领先的高功率激光产品与微光学产品线有机结合,公司在汽车激光雷达领域和医疗健康领域获得大批量订单。例如,公司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光源在全球脱毛净肤领域市占率已经达到全球第一,并于英国客户Cyden签订未来5年激光器批量供应订单。另外,在国内厂商鲜有突破的全球ASML光刻机产业链、韩国面板激光加工产业链中,中国激光方案获得突破,打破海外巨头在该领域持续的垄断。汽车方面,公司2019年与德国大陆集团签订激光雷达发射模组批量订单,预计2020年到2024年供应将逐渐从小批量到大规模供货。目前炬光科技拥有半导体激光、激光光学、汽车应用(激光雷达)、光学系统四大业务,并已通过ISO 14001、ISO 45001、ISO 9001:2015和IATF 16949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我们认为,自2017年开始并购LIMO优质资产和整合优质客户后,公司从以往营收规模波动较大的元器件厂商,完成了向规模稳步上台阶的高端光学方案提供商的蜕变。 3.2. 管理团队稳定,股权激励激进 实际控制人为创始人刘兴胜博士,业务结构保持稳定。2021年1月15日,刘兴胜博士与7位自然人及2个员工持股平台签署一致行动承诺,确认刘博士的实控地位。公司目前拥有6家全资子公司和2家控股子公司。其中,公司主体、域视光电主要负责半导体激光业务,海外LIMO 和东莞炬光主要开展激光光学业务。从组织结构上看,公司划分业务部门为半导体激光业务部、激光光学业务部、汽车应用业务部、光学系统业务部,募投项目汽车激光雷达若顺利推进,也将由公司主体汽车事业部进行负责。 股权激励一气呵成,管理团队众志成城。实控人在公司发展阶段曾多次设立员工持股平台和股权转让,对核心骨干成员、核心业务管理激励。2014-2015年新三板上市前,公司设立宁炬、新炬两个持股平台,通过转让原始股对数十名员工进行股权激励。2017-2018年,由于收购LIMO公司整体业务结构发生较大转型和变化,实控人再一次向核心管理层和员工转让股本激励人心。2020年,公司再次通过让持股平台持有海宁炬光的股份来激励该项业务的负责人。2022年4月,公司开启上市后新一轮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当前已在流程进行中。我们认为,实控人历年来较为慷慨的股权激励措施,有望更好的鼓舞团队,为公司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未来两年要求较高。根据公司4月份发布的限制性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公司拟针对2022-2023年业绩进行考核,其中营收和净利润的目标均在2022-2023年有大幅增长,分别达到71.4%和58.3%,有望给予未来业绩预测有较好的指引作用。 3.3. 财务指标向好,规模效应显现 公司营收重回增长正轨,汽车业务或成为新动能。2019年由于激光光学业务(LIMO)主要营业区域为德国,受2019年德国经济大环境整体下滑影响,该业务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整体规模有所下滑。2020年上半年由于全球疫情爆发,下游光纤激光需求有所下滑,但公司新开辟的半导体激光器关键材料产品—陶瓷热沉开始获得批量订单,逐渐成为当前业务的增长点。另外,2020年随着结构重组的完成和东莞炬光新增光束准直转换系列产线,销售量大幅提高,带动激光光学业务高速增长。目前,公司新开辟汽车激光雷达相关产品领域,并已经签下大陆、B客户等定点量产订单,2022年起有望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毛利率水平方面,整体水平保持稳定。半导体激光业务主要包括医美、先进制造等场景,随着未来与Cyden美容激光的交付,毛利率有望持续上升;激光光学器件主要来源于LIMO的微光学产品,2020年较2019年大幅上升主要是因为对LIMO进行重组后,国内东莞准直转换产线陆续达产,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未来随着募投项目进一步落地,东莞产能持续扩张,有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汽车应用业务方面,当前处于发射模组、汽车光学元件小批量生产的阶段,有望产生规模效应,毛利率也有望企稳。整体而言,在2021年,公司重点开展卓越运营和精益生产计划,激光光学、汽车业务生产设备自动化率达到70%,同时在运营平台上实现了信息的互通和统一,也有望提升各产品毛利率。 期间费用方面,自战略重组LIMO以来整体下滑。管理费用方面,2019年由于实现LIMO的战略重组和人员的辞退补充,公司聘请中介费用大幅提升,拉高了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方面,2019年起,公司裁减冗余销售人员,人员工资占比逐渐下降,且随着当前营收规模持续增长,销售费用率有望持续降低。研发费用方面,2019年由于新增立项研发数量较多,材料费用增幅较大,未来随着研发人员数量的持续增加,职工薪酬也会有一定上升,但营收规模的持续增长有望减缓研发费率的增长幅度。 2019年非经常性损益影响较大,LIMO重整后净利率水平不断回升。2019年由于德国经济水平欠佳,主营区域为德国的LIMO除了财务指标出现下滑,按照会计准则也计提了商誉减值5708万元,导致当年净利率为负。随着LIMO内部整合的完成,营业成本不断降低,相应费用(管理、销售)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预计未来净利率水平有望保持在健康水平。 3.4. 募投突破瓶颈,具备良好经济效益 公司募集约10亿元用于四个项目,其中两项为扩张微光学器件产能与激光雷达发射模组产能。公司2021年12月发布招股说明书注册稿,预计将投入约2.6亿元于东莞微光学及应用项目,以及约1.6亿元于激光雷达发射模组产业化项目。其中,激光光学器件产能有望增加2600万件,实施地点为东莞,与前面LIMO重组承接的东莞产线契合。另外,激光雷达发射模组有望增加约307万件,实施地点为西安高新区。 其中,微光学器件作为公司主要毛利贡献业务,产能将新增2600万件。由招股书披露的销量看出,LIMO主要优势产品光束准直转换系列销量最大,应用场景更为广泛;而未来光场匀化器也将在激光雷达上有所应用,为此公司补充的产能主要为FAC/SAC准直系列、塑料光场匀化器等。另外,公司在近年也开发出基础材料产品金锡薄膜AlN热沉,并将应用于东莞产线的新增产能。作为公司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封装的核心材料,有望减少对外采购,提升公司传统产品竞争力。 汽车激光雷达发光模组作为公司未来主要发展方向,产能将新增至306万件。虽然根据招股书数据,当前销量仅为数千件,但根据其与德国大陆集团的框架协议,到2023/2024年,该客户销量将达到超过2万件。根据招股书披露,公司当前已经与北美、欧洲、亚洲等多家知名企业达成和合作意向或建立合作项目,包括Velodyne LiDAR、Luminar、福特旗下Argo AI等。加之当前公司线光源、面光源等多款产品与多家客户合作开发,或进行送样,未来有望实现突破,项目产能达产有望巩固公司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部分超募资金和自有资金将用于建设医疗健康产业基地。公司拟通过东莞炬光在韶关投资5亿元“炬光科技医疗健康产业基地项目”,其中一期预计投资1.08亿元。目前,公司半导体激光元件已经规模应用于专业医美领域,随着后续Cyden项目陆续交付,医美场景的应用将更加广阔。 4. 半导体激光元件领导者,多场景拓展厚积薄发 4.1. 应用与日俱增,下游领域不断扩展 半导体激光是激光发展史上重要里程碑,其重要性与日剧增。自60年代红宝石激光器发明以来,按增益介质的不同,逐渐衍生出染料激光器、固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其中,气体、染料激光器由于传统激光器的制约要素,如体积较大、分立元件较多、寿命较短等,逐渐退出应用舞台。而光纤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凭借各自独特的优势,应用愈加广泛。其中,半导体激光器凭借高转换效率、较小体积、长寿命、波段分布广等优势,实现最为广泛应用。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常作为固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的泵浦源,是最为关键和核心的器件。激光的发生需要主要三个条件。一是增益介质,二是泵浦源使粒子数反转,三是具备谐振腔可进行反馈放大。其中,泵浦源的作用相当于提供外部的能源,不断使增益介质产生粒子数反转,从而产生受激辐射。固体、光纤激光器的命名是以其增益介质的物质形态进行分类,但其所需的特定波长的外部能量使用半导体激光器提供。另外,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也可直接应用于材料加工、医疗美容等领域。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市场规模有望不断扩大,2025年或超过25亿美元。根据Strategies UnLimited调查数据,按应用分,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应用可分为作为固体激光器和光纤激光器泵浦源以及直接应用的器件或系统。全球合计市场规模预测到2025年将超过25亿美元。其中,作为固体和光纤激光器主要部件的市场规模占总规模一半以上。 4.2. 大功率激光封装难,核心工艺优势明显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制作流程如下。首先是从产业链采购半导体激光器芯片或者Bar条、结构件、透镜、光纤、热沉等原材料,再将封装器件按单阵列、多阵列(水平阵列、垂直阵列)、不同冷却方式(微通道、传导冷却)进行封装,以满足客户对功率、光斑、均匀度、线宽等的不同要求。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难点是高质量的封装。封装方式按半导体激光器形态和摆放方式进行区分,包括单发射腔、Bar条、水平阵列和垂直叠阵。由于单发射腔功率不能做到很大,目前常采用Bar条、乃至bar条阵列来将功率叠加提升。大功率封装需要降低芯片工作时废热的积累,从而提高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和工作寿命,因此需要涉及良好的电接触和热接触,降低废热的积累,高效的冷却技术和芯片焊接技术等。 芯片焊接上,过往通常采用铟焊工艺,炬光领先的“无铟技术”极大提高器件可靠性。过往应用中,铟焊料是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封装中最常用到的焊料之一,刘兴胜博士团队发现该软焊料容易出现高电流下电迁移和电热迁移的问题,影响半导体激光器的稳定性。此外,巴条输出的波长展宽常因为封装导致的热效应造成,要获得窄光谱需要保持巴条的温度和应力得到均匀。公司通过开发全无铟化的AuSn焊工艺,通过在bar和热沉之间添加缓冲层,可以有效缓解热应力的影响。 公司在高功率激光封装领域主要工艺积累较深。公司在芯片贴合、热管理、热应力控制等方面积累深厚,具备较多专利技术与论文成果。同时负责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以及制定《半导体激光器总规范》《半导体激光器测试方法》两项国家标准。 4.3. 国产化引路人,向医美多场景拓展 早年长期被海外厂商垄断,炬光开启国产化之路。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便开始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研究,形成了以美国相干、德国Dilas公司等具备先进封装工艺的厂商。2008年以前,由于技术的限制,国内市场长期被国外企业占据。随着我国在半导体激光技术的投入和出国人员回国,大功率激光器国产化被提上日程。炬光科技在2008年由前身阿格斯光电科技重组更名后,陆续推出多款高功率产品,当时在单管功率上达到5-8W的领先水平,CS系列单阵列功率达到60W,也是当时全球同类公司最高功率水平,打破国内厂商在该领域的空白。2009年,炬光三项大功率技术成果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综合指标国际领先。 通过多年打磨,公司主力产品性能全球领先,并远销海外。产品对比看,公司主要产品GS系列和VS系列单bar功率均比海外主要厂商对标产品更高,功率更高需要的技术和工艺难度更大。 预制金锡薄膜陶瓷热沉有望打破海外垄断,即将进入批量交付中。大功率激光封装中陶瓷热沉是重要元件,用于半导体激光热量的散热,前述4.2部分已经介绍过金锡焊料比含铟焊料的优点,但早期能在陶瓷热沉上制作金锡薄膜的厂商主要为海外厂商。该元件长期被日本、美国公司垄断。公司在投入大功率激光封装早期,也开始了对金锡薄膜陶瓷热沉的研发投入。当前,根据招股书披露,公司主要产品已经通过11家国内外厂商的认证,也将迎来批量交付,开启国产化的道路。 除了传统的高功率应用工业制造领域,半导体激光在医美多领域应用。医美领域,半导体激光在脱毛、溶脂、荧光造影等领域实现应用。激光脱毛通过使激光穿过皮肤表层到达毛发根部毛囊,产生热效应使毛囊消减,达到使毛发失去再生能力同时又不损伤周边组织的效果。当前半导体激光脱毛机为临床应用最多的激光脱毛系统之一,波长为800nm或810nm。公司率先提出“高峰值功率短脉宽”的技术理念,客户覆盖以色列、意大利、韩国、中国等,与多家知名医疗设备制造商保持合作,根据公开报道,公司半导体激光光源在脱毛领域市占率领先。目前产品涵盖基于微通道制冷技术的Vshiny系列激光器、基于传导冷却制冷技术的Vsilk系列激光器、LPS系列配套电源、F-pure系列配套滤芯。 而激光荧光造影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被应用于手术辅助精准治疗。其作用原理是将水溶性的、对人体无害的荧光造影剂注入血管中,然后在受到特定波长(如近红外)的光照射时,会发出荧光,从而帮助医生实时观察局部血液循环情况。常用于眼部、皮瓣、手术中液体流动等应用。公司目前也已向美国史赛克(Stryker)等医疗器械行业客户提供荧光造影用半导体激光元器件。 激光溶脂领域,其原理是可以利用 1064nm 波长激光穿透皮肤,通过对脂肪细胞进行选择性加热和分解,从而达到减脂塑型功效,公司开发的激光溶脂模块 FR 系列已与国内外多家知名客户开始合作。 与Cyden签署长期合作订单,未来有望贡献业绩增量。根据公开新闻报道,公司自主研制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光源在脱毛净肤领域占有率已经跃居全球第一,尤其是Vsilk系列激光器产品广受客户好评。另外,根据招股书披露,公司已经与英国Cyden签署总体合作协议和排他协议,将批量供应其医疗美容领域的激光器,有望带来较多业务增量。 5. 收购优质资产,微光学和系统能力更上台阶 5.1. 成功收购整合LIMO,补强光场调控能力 微光学透镜是半导体激光应用的重要元件。激光器元件部分主要解决激光器“产生光子”的问题,但激光产生后仍需获得光斑、发散角、功率等特定参数才能正常工作,这就需要对发射的激光光子进行调控整形。例如采用半导体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束,通常需要使用均匀规则的形状光斑,如矩形光斑、圆形光斑等,这就需要对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光束 进行整形。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半导体激光器后依次使用快轴准直透镜(fac)和慢轴准直透镜(sac)对激光光束整形。其中,快轴由于发散角度大,快轴准直透镜FAC用量较大,且可广泛应用于LIDAR、光纤耦合模块等场景。 德国LIMO是一家世界领先的光学和光束整形方案提供商,德国LIMO前身成立于1992年,是世界上领先的激光器光学整形、微光学产品、半导体激光器耦合模块产品供应商,品牌位于全球激光微光学行业前列,且曾获得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颁发的全球光电行业最高荣誉之一Prism Awards 棱镜奖。其主要服务领域包括激光、显示器生产、半导体光刻和汽车领域等。收购前,其主要客户为Carl Zeiss、Hanamura Optics,横滨光学,Amplitude Systemes、德国通快、德国Dilas等海外知名厂商。 2019年整合完成后,激光光学业务成为炬光重要增长点。原有的炬光科技主要聚焦于高功率激光器光源部分,在光学整形器件领域仍是空白。2017年收购LIMO后,炬光科技将原有业务激光光学产品线保留在LIMO中运营,并在东莞(包括本次募投项目)新建产能共同从事激光光学业务。另外,LIMO原半导体激光器耦合模块归于西安原有业务,整合为工业应用模块,对原有激光器阵列产品进行进一步补强。此外,LIMO光学系统产品线(UVL)分拆至LIMO Display后注入子公司海宁炬光运营。至此,公司完成了结合“产生光子”到“调控光子”的完整光学方案闭环,营收规模和海外客户资源得到极大的补充和增强。 5.2. 领先微光学工艺,技术性能全球领先 微光学元件(MOC),指面形精度可达亚微米级,表面粗糙度可达纳米级的自由光学曲面及微结构光学元件。当前微光学元件主要制作方法有两种,一是使用半导体晶圆工艺,包括晶圆级光学镜头(WLO)和晶圆级玻璃(WLG,炬光使用的方案);二是通过精密模压一次成型,主要材料有模压树脂或模压玻璃。其中,半导体晶圆工艺(WLO)制作的镜头方案被应用于苹果iPhone X中,由Heptagon提供。晶圆级微光学制作工艺具备较高的壁垒,且阵列尺寸接近衍射极限,可以实现最高90%的光能利用率,且可以冷加工的形式获得很好一致性的阵列。精密模压则容易产生损坏,主要应用于成本较低和低功率的领域。 公司具备全球领先的12英寸晶圆级激光光学制作技术。公司掌握独有的微光学复杂球面、非球面柱面透镜加工工艺,是全球目前唯一掌握在最大12英寸(300mm x 300mm)的光学衬底材料上同步加工的厂商。其可以加工得到一致度极高的器件,是公司所有微光学元器件的制作基础,可制作包括单(非)球面柱面透镜,光束转换器,光束准直器,光纤耦合器,光场匀化器、光场扩散器等器件,也定制化具体特定光场调控特性的器件。以最常用的快轴准直器为例,12英寸可生产25000只器件,有望大大降低成本,有望满足客户每年百万只以上的需求。 除了快慢轴准直器外,公司在光场匀化、发散等领域性能参数也全球领先。晶圆级制作的微透镜阵列重要的应用有三个,一是匀光(Homogenizer),对光学整形形成均匀的光斑;二是分散器(Diffuser),即将光斑在焦平面均匀的扩散,从而实现控制视场角(FOV)及能量分布。该两项应用可以广泛应用于激光雷达发射模组。另外,公司的匀化器和扩散器可以为折射率光学器件(ROE),不选用衍射光学器件(DOE),便不会产生O级光斑,应用在车载可以避免能量损耗和对人眼产生危害。另外,公司的光场匀化器、光束扩散器也已经进入象征机械加工最高端的全球半导体主流设备场景,客户包括美国科磊半导体、美国Zygo公司等,已经贡献超过千万量级的收入。 5.3. 面板应用打破垄断,紫外光斑系统获突破 紫外激光剥离是柔性OLED面板中的关键制程。柔性OLED生产中,需要用 激光能量实现玻璃基板与OLED器件的分离,因此是OLED和LCD生产的重要制作流程之一。该领域长期被海外相干公司准分子激光退火技术垄断。公司固体激光剥离(LLO)紫外线管办系统目前已经在国际主流面板厂商生产线获得初步份额,而固体激光退火系统2020年已经交付第一台样机,有望进一步打破海外相干公司在该领域的全球垄断。其中,国际主流客户包括韩国LG电子,京东方(公司直接客户为集成商韩国APS)、日本夏普(集成商韩国DE&T)。公司2018年两者均有销售。 6. 切入Lidar发射模组,产品矩阵优势明显 6.1. 激光雷达应用广泛,汽车应用有望快速上量 激光雷达应用广泛,市场规模有望不断扩大。根据Yole最新报告分析,当前Lidar主要应用有汽车领域的ADAS、自动驾驶汽车,工业领域的工厂自动化、智慧建筑、风能,地理探测等领域。市场规模有望从2019年的16亿美元,快速增长到2026年的57.1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21%。 汽车应用有望引领Lidar市场,ADAS应用CAGR或高达94%。根据Yole对细分市场的统计,汽车ADAS和Robotic Cars应用在2026年有望占据超过半壁江山,市场规模有望分别达到23亿美元和5.7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或分别达到94%和32%,是高速成长的市场。 6.2 光学成本占比高,公司业务矩阵深度受益 车载激光雷达是光电传感器,应用较多光学元件。根据汽车人的分类,不管是机械式、半固态、固态激光雷达,按功能分其内部组件均可分为激光发射模组,激光接收模组,扫描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激光发射、激光接收是必不可少的光学部分。其中车规级的光学部分预计占激光雷达,发射端和接收端将应用到激光器、准直镜、透镜等基础光学元件,上游光电元件提供商有望直接受益。 公司产品矩阵齐全,有望深度受益。我们认为,炬光科技汽车相关产品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微光学元器件、光源模块和组装解决方案。一,炬光作为微光学元器件供应商,可以为提供独特的微光学元器件,主要包括长焦快轴准直透镜系列、光场匀化器、扩散器等,同时也可以根据客户定制微透镜阵列;二是公司可作为光源模块供应商,提供基于边发射半导体激光器(EEL)、垂直腔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VCSEL)等光源技术的模组,主要包括应用于半固态线扫描式激光雷达技术路线的线光斑光源模组和应用于闪光式固态激光雷达技术路线的面光斑光源模组;三是作为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为客户提供激光雷达发射端光源模块、激光雷达整机的组装制造服务。 微光学元器件层面,公司可提供准直器,扩散器、匀化器等。例如,以EEL方案激光雷达为例,激光通过多通道管芯发射后,需要经过FAC和SAC或者扩散器进行准直扩散。而又如公司大视场角的扩散器产品,使用ROE(折射率光学元件),可以消除零级光斑,发散角可以大于100度,比传统的聚合物扩散器性能更加优良。 公司发力发射模组产品,产品矩阵完善下可对不同方案提供多种产品或服务。例如,面向机械式激光雷达,公司主要通过提供标准微透镜元件;而针对面向ADAS乘用车市场的MEMS或转镜扫描类激光雷达,公司可提供创新性的905nm EEL线光斑发射模块,可以取代传统的单点或多点光源,配合新型线列探测器实现等效高线束;针对Flash激光雷达主要是提供基于固体激光的超高峰值功率AL01激光发射模块以及基于VCSEL光源的300W面光斑模块;针对采用OPA、FMCW等激光雷达技术路线的客户,公司可提供定制微光学组件以及组装制造服务。 谨慎测算公司面向的全球市场空间2026年有望达到约5.6亿美元。结合产业链调研,发射端整体成本占比约20%-30%,而光学透镜成本占比10%,接收端成本占比20%-30%。考虑发射端及光学透镜均为公司产品矩阵内,中性考虑各种方案整体平均占比约20%左右,考虑Yole2026年市场规模预测Lidar在ADAS和RobotTaxi应用约28亿美元,公司面向市场有望达到5.6亿美元。未来若公司开发更多光源模块或进行整机制造服务,价值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6.3. 卡位优势明显,汽车业务潜力十足 汽车业务进展良好,已通过多项验证。公司目前已经成立专门的汽车业务部门,当前汽车业务主要面向下游LiDar和DMS(驾驶员监控系统)领域。2021年7月公司正式通过了IATF16949质量体系认证(包括设计与制造),同时通过了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 6.3过程审核,为未来的业务发展打好了质量体系基础。此外,公司也通过了车规级分立光电半导体元器件所需的应力测试标准ACE-Q102。当前,智能辅助驾驶产业已经贡献千万量级的收入。 Lidar光源方面,公司已与多家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或建立合作项目,高峰值固体激光雷达面光源AL01产品已经批量出货。根据招股书披露,公司已经与北美、欧洲、亚洲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包括Velodyne Lidar、Luminar、Argo AI等知名企业。公司自2016年起开始研发的高峰值功率固态激光雷达光源模块,已于2019年与德国大陆公司签订批量供应合同,2020年完成自动化产线建设、产品可靠性验证等开发工作,进入量产爬坡和交付阶段,为行业内首次实现固体激光雷达发射模块的规模化量产。2021年Q3,公司获得B客户激光雷达发射模组量产项目定点,有望在2022Q2完成量产产线建设,从2022Q3起进入量产阶段。 DMS方面,基于红外VCSEL激光光源正在逐步替换传统LED光源。在欧洲,已经开始要求2022年期初出厂必须配备DMS系统,有望推动DMS系统应用不断扩大。该领域,公司目前已经发布了AT01/AT02系列VCSEL光源模块,集成了车规级的VCSEL芯片和炬光独有的车规级匀化扩散器。该光源模块核心要求是特定的强度分布FOV和车规的可靠性。目前,公司正向欧洲、亚太地区的Tier 1客户和DMS集成商客户送样验证,预计在2022或2023年有望进入量产。 华为哈勃投资入股,有望为公司带来更多合作机遇。2020年9月,华为哈勃投资与炬光前述合作协议,约定以5000万元认购200万股。据了解,华为激光雷达于2016年开始预研,2019年5月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随后公布激光雷达产品计划,并预计将激光雷达成本降至200美元甚至100美元,有望引领激光雷达行业降本增效。华为当前通过哈勃投资入股了常州纵慧芯光(VCSEL)、长光华芯(VCSEL)和南京芯视界微电子科技公司(SPAD),可见作为激光雷达厂商华为在积极布局上游供应链。为此,我们认为公司作为上游光源模块厂商,华为资本的入股有望带来更多合作机遇。 7. 风险提示 汽车业务进展不及预期: 汽车激光雷达方案众多,下游格局变化较大,若客户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有可能对公司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半导体激光业务竞争风险: 在经过多年的突破,部分参数的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元件封装或已被业内所掌握,在中低端领域竞争或较为激烈,可能对公司传统业务领域带来不良影响。 本报告摘自已外发报告: 《国产初心如炬,光学赋能不止》。 成果回顾 (下拉获取更多) 1.通信行业周观点 2022.07.01 山东海风规划超预期,威胜电网订单饱满 2022.06.26 国内电信业务稳进,全球蜂窝模块高增 2022.06.19 通信为能源革命赋能,全球云基建需求强劲 2022.06.12 5G R17标准冻结,跨洋海缆带宽需求反弹 2022.06.05 国内5G商用三周年,电网投资创新高 2022.05.29 适度超前数字基建,中兴份额再提升 2022.05.22 欧盟四国海风提速,AWS支撑“云出海” 2022.05.15 海缆招采旺季如约而至,关注各地域进展 2022.05.08 全球云支出Q1大增,“东数西算”开启高景气 2022.04.24 运营商业绩亮眼,”数量、价值“齐升 2022.04.17 聚焦高景气赛道,短期扰动不改长期逻辑 2022.04.10 “东数西算”工程陆续启动,和而泰芯片业务分拆上市通过 2022.04.03 寻找高景气与困境反转,关注一季报指引 2022.03.27 运营商投资结构转向,全球光模块市场上行 2022.03.20 运营商推进“东数西算”,华为推出全屋智能 2022.03.13 运营商业绩逐步兑现,800G成为OFC焦点 2022.03.06 从政府报告透视2022年通信行业亮点 2022.02.20 “东数西算”提振产业,青洲项目佐证海缆壁垒 2022.02.13 扎实基本面赛道重拾信心 2022.02.06 关注千兆宽带及光缆高景气 2022.01.23 国内电信市场推进稳健,全球云基础设施支出高增 2022.01.16 十四五规划指引新基建,中移动继续“三新战略” 2022.01.09 景气度的反转和低估值修复 2022.01.02 FTR产业链积极推进,关注UDC产业进展 2021.12.26 移动A股申购完成,中兴完成5G毫米波基站测试 2021.12.19 全球云服务商进入扩张期,中国移动回归A股 2021.12.12 联通发布新战略,全球蜂窝模组出货增七成 2021.12.05 宁静下的喧闹,2022年聚焦三条主线 2021.11.21 欧盟对光缆实施反倾销,光器件厂商或将走出拐点 2021.11.14 “十四五”智能电网投资高增,中国电信部署视联网络 2021.11.07 能源革命浪潮下通信企业机会梳理 2021.10.31 三季报简评:需求亟待新复苏,压力后大浪淘沙 2021.10.24 运营商业绩持续企稳,关注中端制造边际变化 2021.10.17 中兴盈利能力提升,关注中端制造的企稳机会 2021.10.10 基本面边际向好,四季度更乐观 2021.09.26 基本面趋好,缓和环境带来板块机会 2021.09.19 光通信从小年切入大年,关注三方面的变化 2021.09.12 光纤光缆拐点将至,关注光博会行情 2021.09.05 看好四季度机会,把握不同生命周期两大方向 2021.08.29 运营商发力云计算,光模块企业业绩分化 2021.08.22 中移动回A启动,星链规模提升至3万颗卫星 2021.08.15 运营商中报业绩创新高,新代际三个方向布局 2021.08.08 中国电信A股9日发行,华为追求有质量地发展 2021.08.01 业绩估值处于上升趋势,三个方向布局 2021.07.25 中国电信回A获批,通信下半年三条主线布局 2021.07.18 中国电信回A迫近,5G应用扬帆提速 2021.07.11 ICT基建景气度上行,降准支持企业加速扩张 2021.07.04 5G模组规模集采,六部门促进关键器件攻关 2021.06.27 5G基站规模招采开启,运营商业绩企稳强劲 2021.06.24 中国电信大幅提升派息率,彰显公司成长性信心 2021.06.24 奥飞数据拟推股权激励计划,彰显长期发展信心 2021.06.20 持续重视AIoT赛道,电信设备市场企稳 2021.06.13 800G光模块初露锋芒,新代际有望强者恒强 2021.06.06 鸿蒙加速万物智联,站在流量周期新起点 2021.05.30 关注5G三期集采,景气度开始上行 2021.05.23 继续重点推荐智能控制器和光模块产业链 2021.05.16 国内5G基站超80万,关注光模块产业链 2021.05.09 Q1板块高景气,聚焦有业绩支撑和预期反转个股机会 2021.05.05 星网集团组建,运营商一季报开门红 2021.04.25 持仓结构性变化下,关注运营商和智能控制器投资机会 2021.04.18 中移动推“数智云网”,关注一季报景气度 2021.04.11 电信A股上市股东大会通过,Starlink组网再进一步 2021.04.04 华为、中兴加码汽车领域,光模块领域马太效应明显 2021.03.28 运营商创新业务加速,“双千兆”行动拉动10G PON产业 2021.03.21 中国电信回A提速,关注一季报景气度 2021.03.14 十四五规划发布,新型基建和数字经济转型是重点 2021.03.08 传统业型,基建中军价值回归 2021.03.07 从政府工作报告分析通信产业结构趋势 2021.02.28 关注运营内需和制造海外进击的机会 2021.02.21 专题:A/H股通信板块异同分析 2021.02.07 调整之下,保持乐观,注意结构 2021.01.24 中兴Q4盈利能力强劲,5G用户超预期完成 2021.01.17 运营商价值回归进入第二阶段,关注IDC和电子品分销的机会 2021.01.10 运营商专题:基建中军价值回归 2021.01.03 三家运营商ADR被美恶意启动退市,基建中军有望价值重新评估 2020.12.27 11月业务数据向好,关注基建补强到应用拓展 2020.12.20 自主可控任重道远,运营商开启二次转型 2020.12.13 增强产业链稳健性,补短板进入深水区 2020.12.06 国内主设备商竞争力更强劲,关注卫星产业机会 2020.11.29 5G建设定调“适度超前”,ToB蓝海市场开始突围 2020.11.22 中国移动实施500亿价值分享行动,家庭千兆网络产业加速升级 2020.11.15关注海外边际修复及5G新一期投资带来的通信板块机会 2020.11.08 通信板块持仓底部重现,海外边际修复预期触底反弹 2020.11.01 持续增强通信设备等领域全产业链优势 2020.10.25“数物”业绩持续亮眼,关注外部环境和出口变化 2020.10.18 加强量子科技发展布局,国内第四大运营商成立 2020.10.11 聚焦三季报,关注好赛道 2020.10.08 以业绩为基,三个方向维度探寻Q4通信最佳配置方向 2020.09.27 四部门要求加大5G投资,用户渗透加速带来流量拐点 2020.09.20 Q2全球光模块市场创新高,阿里创新应用引领技术趋势 2020.09.13 华为禁令将正式生效,以时间换空间 2020.09.06 当下通信板块的投资观点:三方面寻找Q4通信最佳配置方向 2020.09.05 通信行业2020年半年报梳理:Q2环比改善,光模块、IDC、卫星北斗表现亮眼match 2020.08.30 工业互联网大会召开,毫米波产业加速(周观点0824-0830) 2020.08.23 运营商经营将持续改善,关注卫通赛道(周观点0817-0823) 2020.08.16 运营商拐点持续,Cat.1模组风头正劲(周观点0810-0816) 2020.08.09 北美云厂商资本开支保持正增长,5G海外波折难逆格局趋势(周观点0803-0809) 2020.08.02 车联网标准体系指南发布,北斗三号正式开通(周观点0727-0802) 2020.07.26 5G用户蓬勃发展,关注5G后应用投资 2020.07.19 英国禁华为入场,波折难逆格局趋势 2020.07.12 小荷才露尖尖角,中报行情开启 2020.07.05 5G R16版本冻结,中报将至,布局通信高景气板块 2020.06.28 IDC龙头彰显长期投资价值,关注通信中报机会 2020.06.21 当下通信板块的投资观点 2020.06.14 北斗全球组网完成在即,通信行业业绩与主题共振 2020.06.07 业绩与主题共振,坚持三条主线 2020.05.31 腾讯5000亿加码新基建,广电5G整合再进一步 2020.05.24 两会引导新基建方向,实体名单升级 2020.05.17 美国对华为限制加码,对通信行业的影响分析 2020.05.10 关注两会方向指引,趋势产业“育树生花” 2020.05.04 围绕二季度高景气,关注流量及5G产业链 2020.04.26 5G大规模招采全落地,流量及物联需求旺盛 2020.04.19 当疫情走出阴霾的时候,Q2通信应该关注什么? 2020.04.12 “云视物”一季报亮眼,5G产业链开始大幅回暖 2020.04.05 移动5G集采落地,持续关注流量主线机会match 2020.03.29 运营商资本开支大幅增长,ICT产业上行可期match 2020.03.21 工信部数据验证流量高增长,中国移动投资开启5G盛宴 2020.03.15 详解“新基建”,后疫情下寻找全球核心竞争力 2020.03.08 招标开启拉开5G建设序幕,关注5G产业链、流量基建、应用三条主线 2020.03.01 疫情全球蔓延,远程云办公行情真的走完了吗? 2020.02.24 工信部加快5G发展进程,车联网等应用有望加速起航 2020.02.16 行业复工进度符合预期,WiFi6有望加速渗透 2020.02.09 流量及远程应用仍为主线,关注卫星互联网催化 2020.02.02 投资、流量、产能、工作模式四维度解析疫情对通信行业影响 2020.01.19 中兴通讯定增落地,关注2019年年报窗口期投资机会 2020.01.12 工信部明确SA行业标准,移动密集招采力争年内商用 2020.01.05 华为中兴5G发货量领先,联通eSIM试点扩展全国 2019.09.16 政府对5G建设予以多项鼓励政策,运营商竞争环境缓和 2.事件点评 2022.06.27 亨通光电:收购华海剩余股权,海洋板块继续向前 2022.06.04 和而泰:芯片资产即将上市,控制器韧性十足 2022.02.16 仕佳光子:Q4业绩超预期,芯片上量盈利改善 2021.11.16 光迅科技:定增预案出炉,综合实力有望提升 2021.11.14 威胜信息:十四五电网投资亮眼,配电侧建设受益 2021.10.13 移动集采尘埃落定,光纤光缆迎新机遇 2021.09.01 终端或备卫星通信功能,行业加速可期 2021.09.01 梦网科技:业绩符合预期,富信和服务号进展迅猛 2021.09.01 科华数据:业绩符合预期,新能源和智慧电能高增长 2021.08.31 国资云发展加速,关注IaaS产业链机会 2021.08.31 中兴通讯:业绩符合预期,盈利质量持续提升 2021.08.31 光环新网:业绩基本符合预期,IDC毛利率继续提升 2021.08.26 新易盛:海外营收成支柱,筹措收购发力硅光 2021.08.26 光迅科技:传输业务超预期,受益全球基建景气延续 2021.08.25 广和通:业绩符合预期,车载模块布局持续深化 2021.08.24 天孚通信:海外增长迅猛,外延拓宽新领域 2021.08.22 宝信软件:业绩贴近预告上限,PLC打开新空间 2021.08.22 奥飞数据:业绩符合预期,积极响应碳中和战略 2021.08.22 数据港: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完善首都经济圈布局 2021.08.20 万国数据:业绩符合预期,上架、销售、扩张稳步推进 2021.08.20 中国联通:业绩略超预期,传统新兴业务均亮眼 2021.08.18 和而泰:业绩符合预期,展现发展的持续韧性 2021.07.30 威胜信息:中报符合预期,全系业务稳中有进 2021.05.23 威胜信息:引入腾讯创投,业务落地节奏加速 2021.04.29 中兴通讯:业绩如期高增长,持续研发构筑成长基石 2021.04.23 新易盛:海外营收超国内,备货扩产节奏延续 2021.04.23 光迅科技:业绩符合预期,光电技术引领行业前沿 2021.04.23 天孚通信:国内招标开启成长,外延内生地位巩固 2021.04.22 中国联通:业绩如期高增长,多业务全面企稳亮眼 2021.04.21 光环新网:业绩符合预期,京津冀、长三角战略布局成型 2021.04.21 威胜信息:业绩略超预期,“碳中和“战略下充分受益 2021.04.20 宝信软件:业绩超预期, 双主业业绩加速释放 2021.04.13 拓邦股份:业绩超预期,成长逻辑持续兑现 2021.04.09 和而泰:拟分拆铖昌科技A股上市,芯片业务蓄势勃发 2021.04.05 奥飞数据:业绩符合预期,扣非净利润同比高增 2021.03.23 数据港:客户上电加速,EBITDA增速创历史新高 2021.03.17 中兴通讯:业绩符合预期,技术积累助力格局向上 2021.03.12 中国联通:高质量发展符合预期,产业互联网亮眼 2021.03.11 拓邦股份:业绩超预期,智能控制器龙头加速成长 2021.03.10 中国电信:业绩进入上行通道,拟在A股上市拓展业务版图 2021.02.04 数据港:EBITDA和IT负载同比高增长,利润释放可期 2021.01.30 声网:横向拓展业务版图,收购IM龙头唤醒Easemob 2021.01.26 拓邦股份:业绩超预期,家电、工具、锂电多点开花 2021.01.26 天孚通信:业绩高增确定,平台化龙头继续向前 2021.01.24 中兴通讯:Q4单季度盈利能力提升,聚焦高质量增长 2020.12.17 科华恒盛:更名“科华数据”,聚焦云业务发展 2020.12.07 声网:Q3业绩符合预期,客户规模加速扩张 2020.11.08会畅通讯:业绩高速增长,规模效应逐渐显现 2020.11.08 中嘉博创:业绩环比改善,Call Center业务潜力巨大 2020.10.31广和通:业绩大超预期,海外订单饱满 2020.10.31国脉科技:业绩符合预期,“5G+智慧健康”布局加码 2020.10.30数据港:业绩超预期,利润释放加速 2020.10.29光环新网:在建项目有序推进,明年逐步进入机柜密集交付期 2020.10.28新易盛:三季度业绩持续高增,备货饱满成长可期 2020.10.23 光迅科技:全年指引保持高增,盈利能力显著优化 2020.10.13 中兴通讯:股权激励草案推出,构筑更强护城河 2020.10.08 数据港:定增落地,扩张能力进一步增强 2020.09.03 ZOOM:中国没有ZOOM,只有亿联 2020.09.02 会畅通讯:拐点已至,静候佳音 2020.09.01 科华恒盛:IDC业务稳步拓进,与腾讯合作落地变现 2020.08.31 科华恒盛:30而已,60可期 2020.08.30 和而泰:控制器业务高增长,汽车电子和芯片突破 2020.08.30 移为通信:疫情冲击逐步淡化,持续研发开拓新赛道 2020.08.28 中际旭创:电信数通双轮驱动,多点开花助力高增 2020.08.28 光环新网:业绩基本符合预期,看好中长期资源储备优势 2020.08.27 爱施德:H1业绩超预期,供应链与新零售双驱发展 2020.08.26 光迅科技:产品结构升级,芯片自给率提升助力业绩超预期 2020.08.26 奥飞数据:毛利率提升显著,拟收购扩大环京布局 2020.08.26 数据港:业绩符合预期,机柜数和在建工程大幅增长 2020.03.20 移动5G千亿投资出炉,产业链确定且有更高预期 2020.03.17 数据港:机柜投放加大,在建工程大幅增长,未来成长可期 2020.03.15 中际旭创:无惧短期波动,数通与5G驱动未来高速成长 2020.03.08 新易盛:拟定增募集资金,加码布局5G和数通高端模块 2020.03.06 科华恒盛:IDC新锐+UPS巨头,多年积淀蓄势待发 2020.03.05 苏州科达:千呼万唤始出来,转债发行助力底部反转 2020.03.01 苏州科达:底部反转,浴火重生? 2020.02.29 和而泰:八年连续增长,双核业务成长路径清晰 2020.02.27 会畅通讯:会当凌绝顶,畅览众山小! 2020.02.27 国脉科技:业务结构显著优化,“产学研”助提速超车 2020.02.26 亿联网络——发个业绩快报都要超预期? 2020.02.24 会畅通讯——天空是你发挥的极限 2020.02.15 中际旭创:拟收购增强低成本制造能力,以期提升电信市场竞争力 2020.01.27 会畅通讯:双师课堂全国布局加速,云视频硬件终端拓展海外市场 2020.01.24 二六三:业绩略超预期,子公司业务整合初显成效 2020.01.23 中际旭创: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变更募集资金用途加大400G投入 2020.01.20 新易盛:业绩超预期,5G建设+400G产品打开成长空间 2020.01.18 中兴通讯:非公开发行落地,助力5G产品保持优势 2020.01.14 亿联网络:业绩兑现打破疑虑,核心价值逐步凸显 2019.12.19 中国联通:行业竞争环境改善,业绩提升立竿见影 2019.11.15 中国联通:混改继续扩大深化,5G赋能实现价值重估 2019.05.12 中际旭创:业绩将步入回暖周期,400G及5G助力公司发展 3.行业研究 2021.09.08 行业凛冬已过,全球需求回暖——光纤光缆专题 2021.09.07 关注政策、业绩、流量爆发节点博弈——2021年中报总结及展望 2021.08.04 2021Q2云厂商业绩专题:亚马逊、Facebook资本开支同比高增,整体对服务器等技术基础设施投资较乐观 2021.07.07 汽车通信构建新循环,数据驱动成长(智能网联车系列一) 2021.06.03 光模块:站在流量新周期起点,浪里淘沙全球进击 2021.05.26 2021Q1北美和国内云厂商资本开支同比高增,看好云计算产业链 2021.05.06 优秀制造的全球进击,流量红利的新起点一2020年报及2021一季报总结及展望 2021.03.09 智能控制器:专业分工下产业东移,国内厂商的星辰大海 2020.11.07 2020Q3北美云厂商业绩专题:云业务同比两位数增长,Capex同比环比两位数稳健增长 2020.11.04 通信行业2020年三季报总结:光模块、IDC、物联网持续高景气,关注持续性机会 2020.11.03 2020Q3基金持仓:通信行业仓位创近年来新低,“光数物”关注度提升 2020.08.15“手机门店版”盒马生鲜模式一触即发 2020.08.05 2020Q2北美云厂商:疫情之下云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资本开支仍正增长 2020.07.24 2020Q2基金持仓专题:重仓占比环比下降,光通信个股加仓明显 2020.07.15 IDC乘风破浪的下半场,从资源禀赋向运维服务的转变 2020.06.28 卫星互联网按下加速键,剖析新赛道红利风口 2020.06.02 新基建升温,育树生花——构筑连接和算力,5G、IDC、新兴产业持续受益 2020.06.01 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在即,全面国产化高空网络安全建设一触即发 2020.05.08 再获政策推进,NB-IoT产业加速 2020.05.06 疫情短期扰动不改长期趋势,5G和流量主线持续景气 2020.04.27 2020Q1基金持仓专题:从低配格局切入超配通道,进入仓位上升周期 2020.04.21 车联网:赛道加速,百舸争流 2020.04.17 流量繁荣新周期下的新基建投资机会 2020.04.02 移动5G集采落地,产业链开始加速 2020.03.27 市场最全的V2X车联网产业链梳理:新开一局,弯道超车 2020.03.26 腾讯会议国际版之殇——我们坚定不看好 2020.03.24 ZOOM股价没涨完,亿联外资没买完,会畅信创没做完,科达转债已搞完 2020.03.08 当下时点看通信板块的投资价值 2020.03.05 通信三大领域产业推进及国产化提速 2020.03.02 一图看懂广电及5G战略投资机会 2020.02.25 一图看懂华为移动服务HMS七大细分投资机会 2020.02.25 一图看懂5G新基建产业链投资机会 2020.02.25 一图看懂物联网应用及新兴产业链投资机会 2020.02.25 一图看懂云计算产业链投资机会 2020.02.25 一图看懂远程办公产业链投资机会 2020.02.18 再融资新规对通信行业影响几何? 2020.02.05 三大场景奠定高增基调,远程办公纵享千亿市场 2020.02.04 深度揭秘中美远程办公视讯习惯的异同 2020.02.03 2019Q4基金持仓:低配格局下的仓位调整期,未来有望再次进入提升周期 2020.02.02 远程视讯降本增效全面提速,有望撬动千亿级协同办公市场 2020.01.14 国君通信精品巨献——5G新应用云视频通信发展图鉴 2020.01.07 当下通信板块配置什么? 2019.11.04 通信行业2020年度投资策略:新代际,大变革,强可控 2019.09.10 二季度环比改善,无线侧、主设备、物联网增长亮眼 2019.08.27 曲折波动中前行,云计算资本开支回暖和5G浪潮来临有望拉动光模块厂商集体复苏 2019.08.06 主设备商专题:新的代际来临,主设备行业景气度提升 4.公司研究 2022.01.24 力合微:国产电力线通信芯片龙头,下游场景边界拓宽 2021.12.14 映翰通:配网智能化改造赋能,工业物联网边界拓宽 2021.11.21 仕佳光子:光通信切入大年,芯片业务厚积薄发 2021.11.09 光库科技:卡位薄膜铌酸锂赛道,新成长曲线显现 2021.08.30 优博讯:新兴市场复制中国历程,医疗信息化等领域拓宽边界 2021.07.26 星网锐捷:云网全链路供应商,开启成长升势 2021.04.16 和而泰:双引擎构筑护城河,进入“1-N”放量期 2021.01.24 爱施德:电子烟龙头上市,加速门店拓展速度,公司进入高速发展期 2021.01.16 爱施德:爱来悦好,销(售)刻施德 2020.12.02 宝信软件:深耕智慧制造和工业互联网,IDC业务开启新周期 2020.12.01 中嘉博创:金融服务外包龙头,呼叫中心行业百亿市场待开掘 2020.11.20 上海瀚讯:国防宽带通信龙头,推动国防信息基础设施从窄带向宽带飞跃 2020.11.02 有方科技:智慧能源模块先行者,积极布局车联网终端 2020.10.29 天孚通信:成本驱动产业分工,平台化龙头潜力无限 2020.10.24 东软载波:物联网加速崛起的中国“芯”龙头 2020.08.09 爱施德:页数不多,全是干货 2020.08.01 爱施德:5G终端迎换机浪潮,分销零售现变革机遇 2020.07.18 中际旭创:数通龙头强者恒强,电信市场助力成长 2020.07.14 广和通:物联网模组行业急先锋,改变未来行业长期竞争格局 2020.06.23 光迅科技:高景气不惧短期扰动,自主创芯筑长期壁垒 2020.06.22 ZOOM:为什么至少还要再涨50% 2020.06.09 奥飞数据:“乘势而起”,蓄势待发的IDC新锐 2020.04.17 本周六亿联网络2019年报解读——会前必读宝典 2020.04.06 揭秘:亿联网络持续高增长八大未解之谜(上篇) 2020.04.06 一文读懂亿联网络过去的5年和未来的5年 2020.04.02 中兴通讯:好整以暇,新代际再突破 2020.03.29 亿联网络:一文读懂亿联网络过去的5年和未来的5年 2020.02.14 和而泰:智能控制龙头,核心芯片新贵 2020.01.31 苏州科达:政府加大远程办公投入力度,研发增加摩云视讯再起航 2020.01.30 二六三:远程办公渗透率加速,国内SaaS企业服务龙头优先受益 2020.01.29 会畅通讯:乘双师课堂东风,千亿级蓝海赛道有望拔得头筹 2019.11.24 中国联通:多重共振拐点至,风好正是扬帆时 2019.07.03 和而泰:以智能控制器为基石,自主可控射频芯片拓展空间 2019.05.28 中国联通:内生改善成效显著,代际更替迎接质变 2018.07.30 和而泰:稳中求进,从智能控制到平台的进击之路 2017.11.15 光迅科技:龙游浅底,从“芯”开始 5.科创板研究 2019.07.25 5G赋能科创时代:科创板通信板块标的剖析 2019.06.19 睿创微纳:率先注册生效,471页招股说明书(注册稿)要点梳理 2019.06.18 世纪空间:418页招股说明书要点梳理 2019.06.17 优刻得:481页招股说明书要点梳理 6.海外研究 2021.1.28 产品矩阵持续扩充,2021业绩可期 2021.1.27万国数据: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高性能数据中心开发先行者——海外IDC系列研究之一 2020.11.07 2020Q3北美云厂商业绩专题:云业务同比两位数增长,Capex同比环比两位数稳健 2020.11.07 Microsoft:业绩超预期,Azure营收增长48%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传播。 联系方式 重要声明 免责声明 本报告仅供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本报告仅在相关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发放,并仅为提供信息而发放,概不构成任何广告。 本报告的信息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不承诺投资者一定获利,不与投资者分享投资收益,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者务必注意,其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无关。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作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国泰君安证券研究”,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若本公司以外的其他机构(以下简称“该机构”)发送本报告,则由该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通过此途径获得本报告的投资者应自行联系该机构以要求获悉更详细信息或进而交易本报告中提及的证券。本报告不构成本公司向该机构之客户提供的投资建议,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亦不为该机构之客户因使用本报告或报告所载内容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泰君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泰君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的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国泰君安证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传播。 欢迎关注国君通信 获取更多通信资讯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