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调研:华为问界M7超预期还是低于预期(附发布会纪要)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产业调研:华为问界M7超预期还是低于预期(附发布会纪要)》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music or audio playback. Please play it in Weixin or another browser. 忽然之间 音乐: 崔铭珈;阿虾 - 忽然之间 产业调研系列 鸿蒙车机表现亮眼,依旧是问界M7最核心卖点之一。鸿蒙车机系统获得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极致座舱奖以及中汽研智能座舱性能测试第一名成绩,凭借麒麟990芯片的强大算力以及鸿蒙系统的分布式能力,M7的车机系统进一步优化了应用流转功能(车主手机导航指令、手机音乐/视频等自动流转至车机大屏)和所见即可说的多音区语音控制功能,并且首发超级桌面功能,数十万鸿蒙手机端应用可以直接上车,在车机大屏中自适应使用,且车机和手机硬件可以互相调用,极大丰富车机应用生态 仅提供L2级别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整体相对保守。在智能驾驶方面,M7与M5保持了一样的硬件配置及功能设计,包括1颗博世第三代单目前视辅助驾驶摄像头、3颗博世第五代毫米波雷达、4颗环视摄像头、12颗超声波雷达以及1颗DMS摄像头。可以实现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交通拥堵辅助、集成式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入位、自动紧急制动等L2级别辅助驾驶功能,没有参与到目前火热的更高阶的领航辅助、记忆泊车等功能的竞争之中。不过整体强调打磨细节,比如在泊车功能中可以通过摄像头感知停车的楼层号和车位号,并发送至车主手机,减少后续找车的烦恼,在细节上提升车主用车体验。 M7售价区间31.98-37.98万元,预计8月可交付。M7分为舒适版、豪华版、旗舰版三种配置,但三种配置在智能座舱及智能辅助驾驶的软硬件配置和功能实现上均完全相同,主要在其他部件有区别,舒适版为后单电机两驱,而豪华版和旗舰版均为前后双电机四驱;旗舰版以四门电吸、二排右侧零重力座椅等作为主要卖点,并赠送充电桩。 发布会全文纪要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 余承东:问界M5上市以后深受消费者喜爱,获得了高达72的NPS值,我做了十几年消费者业务的经验是NPS如果做到60多分,就已经是很高的高分,但是我们这拿到72分证明了消费者的认可,最初因为先锋的设计有一些争议,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大家越看越喜欢,我们极致简约纯净的设计语言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同时M5全铝合金的底盘,极致的操控性能及加速性能,同时续航里程也非常强,深受大家的喜爱。我们的搭载的鸿蒙座舱被评价为智能电动汽车里边最好的智能座舱,是全世界最好的智能座舱没有之一,同时我们也提供很强的安全隐私保护。 因为全国消费者的喜爱,我们问界M5成为成长最快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创造了87天就超过1万台交付的记录。刚刚过去的6月份,我们单月交付了7000多台,单月大定超过了1万台,可以说我们这一款车成长速度非常快。 而且我们不断完善售后服务网络,我们在全国100多个城市建了122个用户服务中心,预计到年底服务中心会超过200家,我们提供试驾和购车体验的门店超过600多家,预计年底会达到1000家。我们也在完善我们的充电网络,目前在300多个城市有18万个公共充电桩可以用,在车机里可以查到就近的充电桩。 我们华为不造车,但是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我们车BU的商业模式有三种。 第一种是标准的零部件模式,这种零部件模式在车BU还没建立的时候,我们给车企卖4G、5G的T-Box,像BBA等很多豪华品牌基本都是用的我们华为的产品,我们卖了好几千万台这种车,后来我们也开始卖电机、电控等很多标准化的零部件。 但随着汽车行业进入智能化、网联化的时代,尤其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需要软件的不断升级和迭代,不是一锤子买卖,这时候需要车厂和我们合作,不断的去迭代版本、升级体验,尤其像智能驾驶辅助,还需要云端的运营,所以我们推出了Huawei Inside的模式。 今天还有另外一种模式,就是自选车模式,自选车模式不仅华为提供全栈的零部件解决方案,软件的运营,同时我们把华为消费者业务十几年来to c转型积累的品牌渠道、零售营销经验、产品定义、用户体验、工业设计、美学设计等等能力结合起来,还包括华为消费者业务这十几年来积累的移动应用生态、1+8+N的全场景生态这能力一起结合起来。同时又把华为30年来在ICT领域积累的严苛的质量控制体系的能力用起来,与车厂进行紧密的合作,来一起联合打造自选品牌。 我们第一个合作伙伴就是小康集团的塞力斯,塞力斯的两江工厂是工业4.0工厂,有1000多台智能机器人,全工段100%的智能监控,有140多项智能防错设计,920项质量检测,华为公司把我们严苛的质量管理体系,从来料质量、生产过程管控,所有的环节都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在车生产出来之后,在出厂之前,我们还有50公里的各种路况的实验测试,跑完以后才让这个车交互给消费者。所以我们的质量标准是非常严苛的,非常高标准的。我们的两个工厂的年产能准备超过30万辆。 今天问界的第二款车型问界M7正式面世,这款车我给团队提的目标是要超越百万豪车的高端化设计,新奢华主义的设计理念,其实车的价格超过100多万主要就是卖品牌了,100多万能体验到汽车工业最顶级的技术和能力体现。 这款车车长5.02米,车高1.77米,宽1.95米,所以这款车是一个大型豪华纯电驱的SUV,同时是电驱增程。 在设计上,前脸是流光异彩的贯穿式的日间行车灯,AITO的 logo点亮在中间,尾部是家族化的尾灯设计,跟M5的尾灯设计是一样的,这种家族化的细节决定仪式感,成就品质感。我们看到的每一个细节,哪怕弹出式的门把手上也有精致的logo。 我们重新定义大6座空间,有2.6米的乘坐空间,跟其他5.25米、5.3米的全尺寸的SUV比,我们的乘坐空间比他们比还大。实际上把汽车尺寸做大基本不增加多少成本,是非常容易的,轴距多个10公分、20公分,增加的那一点钢材和铝材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车做大了不好停车、不好开,转弯半径也大,所以说如何在有限的车的尺寸里边能实现大的内部空间,这才是真本事。 前排两个座椅全都支持座椅通风、座椅加热、座椅按摩,还有12向的电动调节。第二排的座椅也支持座椅通风、座椅加热、座椅按摩,还有8向的电动调节,第二排座椅的电动调节对于一家人出行或者商务出行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第三排还有独立空间,有独立的杯架、独立的音响、独立的阅读灯、独立的扶手、独立的侧窗,五个独立。独立的大视野侧窗,让坐到后排不拘束,不压抑。第三排可以满足成人的乘坐空间要求,座椅靠背6档可调,所以三排座椅都非常舒适。 我们说大要有灵动之大,男性、女性要人人都可以轻松驾驶。所以我们推出了独创的六合一的增程动力单元,在车头前面是横向布局的,这样大幅度缩短了L113的长度。L113是汽车工程的一个参数,从前轮的轮芯到驾驶员脚踝的距离。以前很多车的车头很长,所以虽然车很大,但内部空间并没有这么大,他们一些重制的发动机占用空间很长。我们实现了很紧凑的L113,就像买房子一样,我们的公摊面积很小、使用率很高,节省了很大的空间,空间转化率高达92.4%。所以我们5.02米看起来是一个中型SUV,但我们5.87米的最小转弯半径会给人带来灵巧的驾驶体验,可以轻松应对拥堵的城区。 同时我们有360度的全景智能泊车,恐怕是最好用的智能泊车系统,非常方便停车,尤其像非常拥挤的路边侧方停车的时候,有时候经验很丰富的老司机都停不进去,这时候我们的智能泊车能帮你停进去。有些车位没有定标识线,你可以自定义车位,这样的话也能自动泊车。有时候商场地下车库有好几层,我们办完事忘记停到哪一层了,这时候真是很灾难,为此我们有独创的楼层识别技术,在华为手机的负一屏里面,可以看到你的车停在哪一层,我们以后还会不断地去升级,让我们的泊车体验越来越好。 我们提供两个40瓦的无线超级快充和两个66瓦的有线超级快充,可以同时充电,效率不减,是业界最好的车内快充。 我们体验一款车,开到高速公路上和烂路上,如果噪音很大,就是低端车,高端车的一个最基本的标志一定要安静。我们采用七大技术为M7打造了音乐厅级的静谧空间,包括我们的主动降噪技术、隔音玻璃、整车的密封、低噪音的轮胎、底盘风噪的优化、底盘的防震系统等等。无论是低速还是高速,光滑路面还是粗糙路面,在所有的场景下,我们的静音已经远远超过了高端的豪华SUV,更超过了其他品牌的纯电车。 M7搭载华为新一代的音响系统,19个声学单元,可以给大家带来107DB的震撼的低音效果,同时还有损害控制算法,动态响应的均衡技术和低频动态的保证算法,我们的算法和调校再加上我们的硬件能力,保证整个车非常顶级的声音效果。 不仅硬件和调校好,而且要内容好才能有好的体验。M7内置的华为视频是最强的视频聚合平台,聚合了腾讯视频、优酷视频、芒果视频、爱奇艺以及华为视频里的好莱坞大片,还有i-max的高品质视频内容提供给大家。同时华为音乐也集成了高品质的音乐专区。大家手机里有华为视频和华为音乐账户,付费购买的内容可以在M7汽车上免费使用。 同时还有网易音乐、酷狗音乐、咪咕音乐等、喜马拉雅听书等很多软件在这里。我们在车里可以唱卡拉OK,雷石、全民K歌、唱吧都可以使用,有170万的正版内容,做到了48毫秒的低时延,在车里可以尽情翻唱。用游戏手柄可以在大屏玩游戏,14款游戏大作,结合氛围灯和音响的联动可以带来沉浸式的游戏体验。 我们还有三种香氛系统,可以选择你喜爱的香味。提供了多种配色。 我们有静音电吸门,用手表和手机可以解锁汽车,用手机给解锁,我从来没带过钥匙,一直用手机解锁,非常方便。手机还可以授权账户,家人、亲戚试驾我的车,我直接授权账户给他就行了,他也不用钥匙,非常方便,物理的钥匙都不用带了。 我们推出业界首款商用的零重力座椅,零重力这个概念提了很多年了,但是没有一家真正能把它投入商用。今天我们在M7上,把零重力座椅投入商用了。我们独创的三轴动态调节技术,有6个电极在里面驱动,大家知道我们靠背往后面调节,更大的角度是调节不了的,因为后面有轮毂包,所以要把座椅往里边横向移动,然后再倒下去。 不仅如此,还要把座椅悬浮起来,才能实现零重力。我们实现了30度角的悬浮升降,把你的大腿抬起来,带动小腿也起来。虽然其他很多车的座椅靠背能调节,但是他的大腿是平的,小腿虽然有腿拖,但腿是下去的。我们实现了把大腿抬起来,跟水平面有30度的夹角,这样你的身体和大腿有113度的夹角,大腿和小腿有108度的夹角,腿和心脏是在一个水平线上,心脏就不需要从下面往上泵血,实现了接近零重力的效果,非常舒服,零压感知人体工程学的专利技术。可以一键或者语音开启零重力效果,座椅也依旧支持通风、加热、按摩等功能,带来超越头等舱的休息体验。 我们遮阳帘也采用了三层高分子材料,非常致密的遮阳帘,能100%遮光,隔热效果也非常好,遮阳帘+零重力座椅+安静的车身一起带来堪比迈巴赫的乘车体验。 M7同时给大家带来极致的性能,顶级的操控体验。后电机是200千瓦的永磁同步电机,前电机是130千瓦的永磁同步电机,两个电机实现了全时四驱,如果是两驱板只配一个后置的200千瓦的电机。 这款电机也采用了油冷技术,降低了温度、提升了寿命,我们的高速油冷电机有18000转的最高速,平均温度下降三十度,10年的使用寿命。 增程器是跟M5一样的1.5T的米勒循环的发动机,15:1的高压缩比,高能效比,高达41%的热效比,每升油能发3.13度电,带来很高的能效,所以我们有很低的油耗, cltc标准百公里油耗6升,wltc标准是7升,实际跑起来油耗是其他燃油车SUV的一半都不到,我们的油耗反向虚标,实际更省油。 续航里程上,我们有60升的油箱和40度电,wltc比cltc更接近真实的标准,我们wltc能跑200公里左右的纯电续航里程,整体是1100公里的续航里程,真正的千里续航无忧。 增程车是可能在今后的5-10年之内是最好用的车,因为纯电车至少在5年之内充电网络没有这么完善,有时候忘了充电或者没来得及充电或者找不到充电桩的时候,要跑远距离出行,开纯电车就傻了,但增程车因为有油就可以用油开过去,带来巨大的便利性。 我开M5从年初到现在,一共用了不到1/3的油箱,除了我回安徽老家那次一天开了1400多公里加了一次油以外,平常开我用了不到1/3的油箱,因为我主要用电,偶尔用油,确实很方便。续航里程上我以前开某个100多万的油车SUV,他有100升油箱,但平常只能一次开600多公里,所以我们千里续航的优势很明显。 加速性能更是燃油车不能比的,两驱版本百公里加速7.8秒,4驱版本是4.8秒,7.8秒超过了然后车,4.8秒也超过了特斯拉Model Y,加速性能非常棒。加速性能其实做到3秒也很容易。 但加速性能我认为不是关键指标,更重要的指标是底盘的操控性能。所以我们采用增强性的麦弗逊前旋,加上多连杆的后悬架,我们前悬为什么没有采用双叉臂,因为我们为了缩短L113的尺寸,同时我们也对麦弗逊做了增强,仍然有很好的性能,所以我们做了稳定性和减震性的调校,带来极致的操控性能。我们麋鹿测试达到74公里每小时的性能,超越了一众的高端豪华MPV的性能。 我们不仅跑得快,还刹的稳,刹车距离34~35米,也优于其他豪华suv。一些纯电车刹车距离这么长,是因为采用低滚阻的轮胎,这样轮胎的附着力会比较弱。 我们有6种模式让大家从容应对工况,从让大家从容的应对工况,包括追加的雪地模式、湿滑模式来应对极限的路况。 M7不仅有强悍的性能,而且有强大的智慧化能力,搭载了我们的鸿蒙操作系统,我们的鸿蒙座舱获得了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的双料冠军,同时获得了中汽研这个专业机构的最高级别的认证,在整体性能、游戏性能、智能语音等多项获得第一名,鸿蒙智能座舱可以带来极致的流畅体验,对比特斯拉等其他所有的车,我们的流畅度都是最棒的,我们是最好的智能座舱,没有之一。鸿蒙座舱不用学习,直接上手用,会用手机、会用平板就会用我们的鸿蒙智能座舱。 我们的导航用的是Petal Maps,常用常新,不断升级,93%的用户都特别喜欢和使用我们自己的地图,其他很多买智能电动汽车的还用手机做导航,我们的车载导航使用率三倍于其他车载导航的使用率,而且我们导航还在不断的升级,体验越来越好。我们导航可以无缝流转,你手机的导航进了车里可以无缝流转到车机里面,人如果下车了以后还要走一小段路,可以自动流转回手机里,很方便。我们还有信息位置一键同步的功能,别人给你发个位置到微信里面,可以从微信里面直接一键同步到车机里面。 我们车机开车的时候可以打畅联视频,这个是我非常爱用的,我自己开车的时候就会给我安徽老家的父母打畅联视频,打到家里的智慧屏上去,我母亲很开心,而且打畅联时可以把摄像头切到外面的摄像头,让对面看车外的天气和风景。 我们今天还带来一个非常超级的功能,就是超级桌面,可以把手机里几十万、几百万个应用全部进入车机,这在全世界没有任何一家能做到,虽然看起来很容易,但除我们之外没有一家能做得到,这是我们分布式鸿蒙操作系统一个强大的优势,让手机的所有应用都可以进到车机里面。当你离开车,也不用担心个人隐私,你离开了车,内容就全没了,进去车就自动有了。 而且应用可以在车上非常好的运行,适应车的屏幕,手机应用跑在车机上海可以调用车机的硬件,比如车内外的摄像头,真正实现了我们分布式、全场景的鸿蒙操作系统的优势。 车机长按 Home键可以进入多任务,可以快速的切换各种任务,与手机和平板的体验一样非常方便。在音乐卡片里面可以听音乐和收音机,音质非常棒,体验非常好,这也是鸿蒙原子化服务卡片的体现,非常方便大家使用。 我们和 Baby First的儿童座椅合作,在车机的中控屏上可以电控控制儿童座椅,这是鸿蒙生态的优势。 小艺可以提供多音区的语音识别,每一个人在车里说话,他都可以识别出来,可以区分每一个位置的人的命令,智能语音可以连续对话,而且可以随时打断,如果是两个人在交流,他可以识别出来不是在跟他说话,他可以屏蔽无效的语音。而且他能做到可视可说,开车的时候手不离方向盘,在界面上看到什么就说什么,都可以直接操作。 我们还提供强大的隐私保护能力,车内有一个3D人脸识别摄像头,能识别是哪个人在开车,会直接跟你的账户去做关联,你开车这个车就是你的,你离开后你的账号信息就都清除掉了。包括你登录后如果车里有其他人,你不想让他看到你的隐私数据,也可以设置隐私模式,这样别人就看不到你的隐私信息。还有访客模式,可以给你更好的隐私保护,提供全方位的隐私保护能力。 今天座舱的这些功能不仅M7会享受到,M5用户也一样,软件版本会通过OTA升级的方式不断改进,让大家享受到最好的体验。 同时作为一个高端豪华SUV一定要安全,M7为大家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保护,我们遵从2021版的C-NCAP的安全标准,2021版标准的正面碰撞增加了对后排女性、和儿童坐在任意位置的保护,从64公里的这种固定障碍碰撞改为两辆50公里时速的汽车对撞,相当于100公里的时速,所以难度提高了很多,对侧面触碰也有考察,这对防止电池燃烧有很重要的影响。 M7采用了坚韧的架构设计,高强度的钢,8个气囊,以及高端豪华车才拥有的双预警安全带,让我们的正面和碰撞的得分都达到95分以上的好成绩,很多其他车厂觉得做到90分以上就是好成绩了。 怎么做到这么安全,我们有双防撞横梁设计,车门门槛都有内嵌铝合金加强强度,B柱也加上CBS符合材料提升强度,提供五星级的安全保护。 同时我们有L2+的智能驾驶辅助,包括AEB制动等,能够防止不小心撞上去,还提供车道保持、跟车等功能,尤其在封闭道路的长途行驶能大幅度减轻驾驶疲劳带来的危险。这个级别的辅助驾驶目前也是够用的级别,非常有价值的。 我们的电池包,跟宁德时代合作,也采用了最高等级的安全防护,包括隔热、降温、防爆等,同时我们底盘上的最低点不是电池包,我们对发动机舱、电池包和油箱都做了保护,很多其他车燃烧爆炸就是底盘托底了或者碰撞爆炸了,我们SUV底盘高不容易托底,同时在底盘做了防护,我们最低点是前副车架的保护板,这样是更好的保护,防止对于走减速带、崎岖路面等去戳坏电池包和底盘。 电池万一有什么问题,我们的电池包进行了云端的监测,我们电池的VHR技术全天候来呵护,如果你电池有任何异常,都会报到云端去,云端会通知到用户中心,用户中心会通知到用户,所以我们是全天候的安全防护。 同时我们有严苛的质量标准,对这款车有500多台次测试,达到750万多公里的总测试里程,1500多项的测试用例,还有240多项的误用工况测试,平常开车开不到的很多恶劣工况,比如开车快速进入炮弹坑,我们都进行了严格的测试。 我们依托华为30多年来ICT领域积累的严苛的质量标准,包括我们的软件的质量、硬件的能力、云的能力一起集合起来保证出厂的每一辆车全覆盖的测试,对来料部件也都是严格测试,我们开发了测试工具和测试手段,100%全检,我们华为30年的质量体系标准是远远高于汽车产业的质量标准的,我们用我们最严格的质量标准来提升汽车产业的质量等级。 小康集团董事长张正萍 很高兴今天M7发布,感谢我们的联合团队,华为和我们双方合作的设计师、专家、工程师以及员工和干部,他们的辛勤付出带来今天的M7。 我们两家团队在一起创造了百年汽车行业奇迹,因为做一款车需要冬季测试、夏季测试、极限测试、各种工况的测试,各种安全可靠性极限的测试,需要很多时间,过去开发一款车需要三年,最少也要两年时间,但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所有的验证,一年多时间内开发两款车型,没有人有这么短的时间推出过。 截止6月30日我们销售了2万台多台,7月份交付了7000多台,感谢大家的喜爱。现在我们有有13000台车累计跑了3000万公里,其中超过70%里程使用的是用充电桩充电,不到30%是用油发电。 我们与华为进行了深度合作,我们联合设计、联合制造、联合销售和联合服务,华为充分的发挥了智能科技技术,塞力斯充分发挥了造车经验和整车方面的技术,跨界合作的力量才实现了这样小小的成绩,我们才刚刚走出第一步。 我们后面还有很多事要做,至少有三件事要做,第一件事,要助力国家和全球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让更多开品牌燃油车的人成为环保汽车的人;第二件事,要让我们为更多的为用户提供智慧化、电动化的出行体验;第三,我们要打造一个万物互联的生态体系。 我们智能车用的发电机是很先进,把发电机和油箱去掉就是一个40度电的纯电车,但是有了米勒循环的高效率的发电机和油箱,相当于增加了200度电,相当于240度电的电车,只是其中200度的电可以临时发,非常方便。 我们的成本压力很大,但也要物超所值,我们的价格是31.98-37.98万元。今天开始在全国陆陆续续进我们的门店,大家就可以体验了,然后从7月23号开始可以试驾,预计8月初开始陆续交车,谢谢大家。 合规声明:本文节选自已经入库的正式研究报告,如需报告原文请后台留言。 - end - 欢迎加入产业交流群! 欢迎所有对计算机产业研究和投资感兴趣的盆友(包括云计算、网络安全、医疗IT、金融科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后台留言加入我们的产业交流群。我们的目标是建立系统的计算机产业研究框架,提高整个A股的IT行业研究水平,减少韭菜数量,普度众生。 智能汽车研究框架(300页PPT) 智能座舱 汽车芯片 特斯拉 人工智能及自动驾驶相关报告 1. 如何研究一家AI公司? 2. 从汽车业务商业模式看中科创达和人力外包公司的不同 3. 中科创达:汽车“四化”下加速成长 4. 三谈中科创达:做事情眼光最重要 5. 智能座舱:智能汽车产业大变局中的投资机遇(40页深度) 6. 德赛西威:领先的汽车电子玩家,未来出行变革创领者(深度) 7. 科大讯飞:个性化学习手册改变了什么?(深度) 8. 科大讯飞:你绝对没见过的区域型订单详细拆解(深度) 9. 科大讯飞核心竞争力与增长点分析(50页PPT) 10. 科大讯飞:疫情防控让教育订单商业模式发生怎样的变化? 11. 从Nuance的沉浮看科大讯飞的核心竞争力 12. 格灵深瞳:技术领先到商业落地,计算机视觉场景为王(深度) 13. 一张图看懂AI公司 14. AI+自动驾驶:模糊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 15. 从主芯片视角研究智能驾驶内在产业逻辑 16. 虹软科技:“价”的弹性大于“量”的弹性(深度) 17. 虹软科技:单机价值量提升带来最大弹性 18. 虹软科技:量价齐升,逻辑最顺(深度) 19. 虹软科技:业绩怎么了? 20. 科大讯飞:区域订单统计 21. 对中科创达的一些理解 22. 英伟达汽车芯片业务发展史 23.自动驾驶路测数据中的秘密 24.Mobileye:被篡位的自动驾驶芯片老霸主(深度) 25.中科创达:牵手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 26.黑芝麻:国产自动驾驶芯片独角兽,用芯赋能未来出行(深度) 27.经纬恒润:汽车电子隐形冠军(深度) 28.计算机视觉:血腥战场(深度) 29.产业调研:谈谈车载操作系统竞争格局 30.产业调研:黑芝麻眼中的车载SoC芯片市场 31.生死时速:新旧势力汽车主机厂自动驾驶进展详细梳理(深度) 32.地平线:国产自动驾驶芯片龙头发展史(深度) 33.产业调研:从中科创达产品视角看智能座舱发展趋势 34.芯驰科技:汽车芯片全赛道覆盖(深度) 35.为什么汽车芯片这么火? 36.产业调研:为什么规模化L2是自动驾驶向上突围关键点? 37.智能汽车芯片研究框架(120页PPT) 38.产业调研:元宇宙中的集度汽车发布会 39.产业调研:为什么规模化L2是自动驾驶向上突围关键点? 40.重磅!计算机研究员眼中的特斯拉(深度) 41.L3级别自动驾驶落地的正确姿势(深度) 42.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已经到来 43.产业调研:英伟达如何服务智能汽车行业 44.产业调研:杰发科技(四维图新)座舱芯片产品路线图 45.产业调研:芯擎科技(吉利汽车)的座舱芯片之路 46.智能座舱研究框架(100页PPT) 47.产业调研:计算机视角看蔚来新品发布会 48.五谈虹软科技:两大核心业务拐点将至 49.产业调研:不追求科技感的理想L9发布会(附万字纪要) 50.产业调研:矿区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落地实践 51.域控制器:高景气能持续多久(深度) 52.特斯拉智能驾驶研究框架(100页PPT)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并不代表作者所属机构观点。涉及证券投资相关内容应以所属机构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内容为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为原创。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明确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music or audio playback. Please play it in Weixin or another browser. 忽然之间 音乐: 崔铭珈;阿虾 - 忽然之间 产业调研系列 鸿蒙车机表现亮眼,依旧是问界M7最核心卖点之一。鸿蒙车机系统获得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极致座舱奖以及中汽研智能座舱性能测试第一名成绩,凭借麒麟990芯片的强大算力以及鸿蒙系统的分布式能力,M7的车机系统进一步优化了应用流转功能(车主手机导航指令、手机音乐/视频等自动流转至车机大屏)和所见即可说的多音区语音控制功能,并且首发超级桌面功能,数十万鸿蒙手机端应用可以直接上车,在车机大屏中自适应使用,且车机和手机硬件可以互相调用,极大丰富车机应用生态 仅提供L2级别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整体相对保守。在智能驾驶方面,M7与M5保持了一样的硬件配置及功能设计,包括1颗博世第三代单目前视辅助驾驶摄像头、3颗博世第五代毫米波雷达、4颗环视摄像头、12颗超声波雷达以及1颗DMS摄像头。可以实现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交通拥堵辅助、集成式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入位、自动紧急制动等L2级别辅助驾驶功能,没有参与到目前火热的更高阶的领航辅助、记忆泊车等功能的竞争之中。不过整体强调打磨细节,比如在泊车功能中可以通过摄像头感知停车的楼层号和车位号,并发送至车主手机,减少后续找车的烦恼,在细节上提升车主用车体验。 M7售价区间31.98-37.98万元,预计8月可交付。M7分为舒适版、豪华版、旗舰版三种配置,但三种配置在智能座舱及智能辅助驾驶的软硬件配置和功能实现上均完全相同,主要在其他部件有区别,舒适版为后单电机两驱,而豪华版和旗舰版均为前后双电机四驱;旗舰版以四门电吸、二排右侧零重力座椅等作为主要卖点,并赠送充电桩。 发布会全文纪要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 余承东:问界M5上市以后深受消费者喜爱,获得了高达72的NPS值,我做了十几年消费者业务的经验是NPS如果做到60多分,就已经是很高的高分,但是我们这拿到72分证明了消费者的认可,最初因为先锋的设计有一些争议,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大家越看越喜欢,我们极致简约纯净的设计语言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同时M5全铝合金的底盘,极致的操控性能及加速性能,同时续航里程也非常强,深受大家的喜爱。我们的搭载的鸿蒙座舱被评价为智能电动汽车里边最好的智能座舱,是全世界最好的智能座舱没有之一,同时我们也提供很强的安全隐私保护。 因为全国消费者的喜爱,我们问界M5成为成长最快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创造了87天就超过1万台交付的记录。刚刚过去的6月份,我们单月交付了7000多台,单月大定超过了1万台,可以说我们这一款车成长速度非常快。 而且我们不断完善售后服务网络,我们在全国100多个城市建了122个用户服务中心,预计到年底服务中心会超过200家,我们提供试驾和购车体验的门店超过600多家,预计年底会达到1000家。我们也在完善我们的充电网络,目前在300多个城市有18万个公共充电桩可以用,在车机里可以查到就近的充电桩。 我们华为不造车,但是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我们车BU的商业模式有三种。 第一种是标准的零部件模式,这种零部件模式在车BU还没建立的时候,我们给车企卖4G、5G的T-Box,像BBA等很多豪华品牌基本都是用的我们华为的产品,我们卖了好几千万台这种车,后来我们也开始卖电机、电控等很多标准化的零部件。 但随着汽车行业进入智能化、网联化的时代,尤其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需要软件的不断升级和迭代,不是一锤子买卖,这时候需要车厂和我们合作,不断的去迭代版本、升级体验,尤其像智能驾驶辅助,还需要云端的运营,所以我们推出了Huawei Inside的模式。 今天还有另外一种模式,就是自选车模式,自选车模式不仅华为提供全栈的零部件解决方案,软件的运营,同时我们把华为消费者业务十几年来to c转型积累的品牌渠道、零售营销经验、产品定义、用户体验、工业设计、美学设计等等能力结合起来,还包括华为消费者业务这十几年来积累的移动应用生态、1+8+N的全场景生态这能力一起结合起来。同时又把华为30年来在ICT领域积累的严苛的质量控制体系的能力用起来,与车厂进行紧密的合作,来一起联合打造自选品牌。 我们第一个合作伙伴就是小康集团的塞力斯,塞力斯的两江工厂是工业4.0工厂,有1000多台智能机器人,全工段100%的智能监控,有140多项智能防错设计,920项质量检测,华为公司把我们严苛的质量管理体系,从来料质量、生产过程管控,所有的环节都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在车生产出来之后,在出厂之前,我们还有50公里的各种路况的实验测试,跑完以后才让这个车交互给消费者。所以我们的质量标准是非常严苛的,非常高标准的。我们的两个工厂的年产能准备超过30万辆。 今天问界的第二款车型问界M7正式面世,这款车我给团队提的目标是要超越百万豪车的高端化设计,新奢华主义的设计理念,其实车的价格超过100多万主要就是卖品牌了,100多万能体验到汽车工业最顶级的技术和能力体现。 这款车车长5.02米,车高1.77米,宽1.95米,所以这款车是一个大型豪华纯电驱的SUV,同时是电驱增程。 在设计上,前脸是流光异彩的贯穿式的日间行车灯,AITO的 logo点亮在中间,尾部是家族化的尾灯设计,跟M5的尾灯设计是一样的,这种家族化的细节决定仪式感,成就品质感。我们看到的每一个细节,哪怕弹出式的门把手上也有精致的logo。 我们重新定义大6座空间,有2.6米的乘坐空间,跟其他5.25米、5.3米的全尺寸的SUV比,我们的乘坐空间比他们比还大。实际上把汽车尺寸做大基本不增加多少成本,是非常容易的,轴距多个10公分、20公分,增加的那一点钢材和铝材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车做大了不好停车、不好开,转弯半径也大,所以说如何在有限的车的尺寸里边能实现大的内部空间,这才是真本事。 前排两个座椅全都支持座椅通风、座椅加热、座椅按摩,还有12向的电动调节。第二排的座椅也支持座椅通风、座椅加热、座椅按摩,还有8向的电动调节,第二排座椅的电动调节对于一家人出行或者商务出行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第三排还有独立空间,有独立的杯架、独立的音响、独立的阅读灯、独立的扶手、独立的侧窗,五个独立。独立的大视野侧窗,让坐到后排不拘束,不压抑。第三排可以满足成人的乘坐空间要求,座椅靠背6档可调,所以三排座椅都非常舒适。 我们说大要有灵动之大,男性、女性要人人都可以轻松驾驶。所以我们推出了独创的六合一的增程动力单元,在车头前面是横向布局的,这样大幅度缩短了L113的长度。L113是汽车工程的一个参数,从前轮的轮芯到驾驶员脚踝的距离。以前很多车的车头很长,所以虽然车很大,但内部空间并没有这么大,他们一些重制的发动机占用空间很长。我们实现了很紧凑的L113,就像买房子一样,我们的公摊面积很小、使用率很高,节省了很大的空间,空间转化率高达92.4%。所以我们5.02米看起来是一个中型SUV,但我们5.87米的最小转弯半径会给人带来灵巧的驾驶体验,可以轻松应对拥堵的城区。 同时我们有360度的全景智能泊车,恐怕是最好用的智能泊车系统,非常方便停车,尤其像非常拥挤的路边侧方停车的时候,有时候经验很丰富的老司机都停不进去,这时候我们的智能泊车能帮你停进去。有些车位没有定标识线,你可以自定义车位,这样的话也能自动泊车。有时候商场地下车库有好几层,我们办完事忘记停到哪一层了,这时候真是很灾难,为此我们有独创的楼层识别技术,在华为手机的负一屏里面,可以看到你的车停在哪一层,我们以后还会不断地去升级,让我们的泊车体验越来越好。 我们提供两个40瓦的无线超级快充和两个66瓦的有线超级快充,可以同时充电,效率不减,是业界最好的车内快充。 我们体验一款车,开到高速公路上和烂路上,如果噪音很大,就是低端车,高端车的一个最基本的标志一定要安静。我们采用七大技术为M7打造了音乐厅级的静谧空间,包括我们的主动降噪技术、隔音玻璃、整车的密封、低噪音的轮胎、底盘风噪的优化、底盘的防震系统等等。无论是低速还是高速,光滑路面还是粗糙路面,在所有的场景下,我们的静音已经远远超过了高端的豪华SUV,更超过了其他品牌的纯电车。 M7搭载华为新一代的音响系统,19个声学单元,可以给大家带来107DB的震撼的低音效果,同时还有损害控制算法,动态响应的均衡技术和低频动态的保证算法,我们的算法和调校再加上我们的硬件能力,保证整个车非常顶级的声音效果。 不仅硬件和调校好,而且要内容好才能有好的体验。M7内置的华为视频是最强的视频聚合平台,聚合了腾讯视频、优酷视频、芒果视频、爱奇艺以及华为视频里的好莱坞大片,还有i-max的高品质视频内容提供给大家。同时华为音乐也集成了高品质的音乐专区。大家手机里有华为视频和华为音乐账户,付费购买的内容可以在M7汽车上免费使用。 同时还有网易音乐、酷狗音乐、咪咕音乐等、喜马拉雅听书等很多软件在这里。我们在车里可以唱卡拉OK,雷石、全民K歌、唱吧都可以使用,有170万的正版内容,做到了48毫秒的低时延,在车里可以尽情翻唱。用游戏手柄可以在大屏玩游戏,14款游戏大作,结合氛围灯和音响的联动可以带来沉浸式的游戏体验。 我们还有三种香氛系统,可以选择你喜爱的香味。提供了多种配色。 我们有静音电吸门,用手表和手机可以解锁汽车,用手机给解锁,我从来没带过钥匙,一直用手机解锁,非常方便。手机还可以授权账户,家人、亲戚试驾我的车,我直接授权账户给他就行了,他也不用钥匙,非常方便,物理的钥匙都不用带了。 我们推出业界首款商用的零重力座椅,零重力这个概念提了很多年了,但是没有一家真正能把它投入商用。今天我们在M7上,把零重力座椅投入商用了。我们独创的三轴动态调节技术,有6个电极在里面驱动,大家知道我们靠背往后面调节,更大的角度是调节不了的,因为后面有轮毂包,所以要把座椅往里边横向移动,然后再倒下去。 不仅如此,还要把座椅悬浮起来,才能实现零重力。我们实现了30度角的悬浮升降,把你的大腿抬起来,带动小腿也起来。虽然其他很多车的座椅靠背能调节,但是他的大腿是平的,小腿虽然有腿拖,但腿是下去的。我们实现了把大腿抬起来,跟水平面有30度的夹角,这样你的身体和大腿有113度的夹角,大腿和小腿有108度的夹角,腿和心脏是在一个水平线上,心脏就不需要从下面往上泵血,实现了接近零重力的效果,非常舒服,零压感知人体工程学的专利技术。可以一键或者语音开启零重力效果,座椅也依旧支持通风、加热、按摩等功能,带来超越头等舱的休息体验。 我们遮阳帘也采用了三层高分子材料,非常致密的遮阳帘,能100%遮光,隔热效果也非常好,遮阳帘+零重力座椅+安静的车身一起带来堪比迈巴赫的乘车体验。 M7同时给大家带来极致的性能,顶级的操控体验。后电机是200千瓦的永磁同步电机,前电机是130千瓦的永磁同步电机,两个电机实现了全时四驱,如果是两驱板只配一个后置的200千瓦的电机。 这款电机也采用了油冷技术,降低了温度、提升了寿命,我们的高速油冷电机有18000转的最高速,平均温度下降三十度,10年的使用寿命。 增程器是跟M5一样的1.5T的米勒循环的发动机,15:1的高压缩比,高能效比,高达41%的热效比,每升油能发3.13度电,带来很高的能效,所以我们有很低的油耗, cltc标准百公里油耗6升,wltc标准是7升,实际跑起来油耗是其他燃油车SUV的一半都不到,我们的油耗反向虚标,实际更省油。 续航里程上,我们有60升的油箱和40度电,wltc比cltc更接近真实的标准,我们wltc能跑200公里左右的纯电续航里程,整体是1100公里的续航里程,真正的千里续航无忧。 增程车是可能在今后的5-10年之内是最好用的车,因为纯电车至少在5年之内充电网络没有这么完善,有时候忘了充电或者没来得及充电或者找不到充电桩的时候,要跑远距离出行,开纯电车就傻了,但增程车因为有油就可以用油开过去,带来巨大的便利性。 我开M5从年初到现在,一共用了不到1/3的油箱,除了我回安徽老家那次一天开了1400多公里加了一次油以外,平常开我用了不到1/3的油箱,因为我主要用电,偶尔用油,确实很方便。续航里程上我以前开某个100多万的油车SUV,他有100升油箱,但平常只能一次开600多公里,所以我们千里续航的优势很明显。 加速性能更是燃油车不能比的,两驱版本百公里加速7.8秒,4驱版本是4.8秒,7.8秒超过了然后车,4.8秒也超过了特斯拉Model Y,加速性能非常棒。加速性能其实做到3秒也很容易。 但加速性能我认为不是关键指标,更重要的指标是底盘的操控性能。所以我们采用增强性的麦弗逊前旋,加上多连杆的后悬架,我们前悬为什么没有采用双叉臂,因为我们为了缩短L113的尺寸,同时我们也对麦弗逊做了增强,仍然有很好的性能,所以我们做了稳定性和减震性的调校,带来极致的操控性能。我们麋鹿测试达到74公里每小时的性能,超越了一众的高端豪华MPV的性能。 我们不仅跑得快,还刹的稳,刹车距离34~35米,也优于其他豪华suv。一些纯电车刹车距离这么长,是因为采用低滚阻的轮胎,这样轮胎的附着力会比较弱。 我们有6种模式让大家从容应对工况,从让大家从容的应对工况,包括追加的雪地模式、湿滑模式来应对极限的路况。 M7不仅有强悍的性能,而且有强大的智慧化能力,搭载了我们的鸿蒙操作系统,我们的鸿蒙座舱获得了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的双料冠军,同时获得了中汽研这个专业机构的最高级别的认证,在整体性能、游戏性能、智能语音等多项获得第一名,鸿蒙智能座舱可以带来极致的流畅体验,对比特斯拉等其他所有的车,我们的流畅度都是最棒的,我们是最好的智能座舱,没有之一。鸿蒙座舱不用学习,直接上手用,会用手机、会用平板就会用我们的鸿蒙智能座舱。 我们的导航用的是Petal Maps,常用常新,不断升级,93%的用户都特别喜欢和使用我们自己的地图,其他很多买智能电动汽车的还用手机做导航,我们的车载导航使用率三倍于其他车载导航的使用率,而且我们导航还在不断的升级,体验越来越好。我们导航可以无缝流转,你手机的导航进了车里可以无缝流转到车机里面,人如果下车了以后还要走一小段路,可以自动流转回手机里,很方便。我们还有信息位置一键同步的功能,别人给你发个位置到微信里面,可以从微信里面直接一键同步到车机里面。 我们车机开车的时候可以打畅联视频,这个是我非常爱用的,我自己开车的时候就会给我安徽老家的父母打畅联视频,打到家里的智慧屏上去,我母亲很开心,而且打畅联时可以把摄像头切到外面的摄像头,让对面看车外的天气和风景。 我们今天还带来一个非常超级的功能,就是超级桌面,可以把手机里几十万、几百万个应用全部进入车机,这在全世界没有任何一家能做到,虽然看起来很容易,但除我们之外没有一家能做得到,这是我们分布式鸿蒙操作系统一个强大的优势,让手机的所有应用都可以进到车机里面。当你离开车,也不用担心个人隐私,你离开了车,内容就全没了,进去车就自动有了。 而且应用可以在车上非常好的运行,适应车的屏幕,手机应用跑在车机上海可以调用车机的硬件,比如车内外的摄像头,真正实现了我们分布式、全场景的鸿蒙操作系统的优势。 车机长按 Home键可以进入多任务,可以快速的切换各种任务,与手机和平板的体验一样非常方便。在音乐卡片里面可以听音乐和收音机,音质非常棒,体验非常好,这也是鸿蒙原子化服务卡片的体现,非常方便大家使用。 我们和 Baby First的儿童座椅合作,在车机的中控屏上可以电控控制儿童座椅,这是鸿蒙生态的优势。 小艺可以提供多音区的语音识别,每一个人在车里说话,他都可以识别出来,可以区分每一个位置的人的命令,智能语音可以连续对话,而且可以随时打断,如果是两个人在交流,他可以识别出来不是在跟他说话,他可以屏蔽无效的语音。而且他能做到可视可说,开车的时候手不离方向盘,在界面上看到什么就说什么,都可以直接操作。 我们还提供强大的隐私保护能力,车内有一个3D人脸识别摄像头,能识别是哪个人在开车,会直接跟你的账户去做关联,你开车这个车就是你的,你离开后你的账号信息就都清除掉了。包括你登录后如果车里有其他人,你不想让他看到你的隐私数据,也可以设置隐私模式,这样别人就看不到你的隐私信息。还有访客模式,可以给你更好的隐私保护,提供全方位的隐私保护能力。 今天座舱的这些功能不仅M7会享受到,M5用户也一样,软件版本会通过OTA升级的方式不断改进,让大家享受到最好的体验。 同时作为一个高端豪华SUV一定要安全,M7为大家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保护,我们遵从2021版的C-NCAP的安全标准,2021版标准的正面碰撞增加了对后排女性、和儿童坐在任意位置的保护,从64公里的这种固定障碍碰撞改为两辆50公里时速的汽车对撞,相当于100公里的时速,所以难度提高了很多,对侧面触碰也有考察,这对防止电池燃烧有很重要的影响。 M7采用了坚韧的架构设计,高强度的钢,8个气囊,以及高端豪华车才拥有的双预警安全带,让我们的正面和碰撞的得分都达到95分以上的好成绩,很多其他车厂觉得做到90分以上就是好成绩了。 怎么做到这么安全,我们有双防撞横梁设计,车门门槛都有内嵌铝合金加强强度,B柱也加上CBS符合材料提升强度,提供五星级的安全保护。 同时我们有L2+的智能驾驶辅助,包括AEB制动等,能够防止不小心撞上去,还提供车道保持、跟车等功能,尤其在封闭道路的长途行驶能大幅度减轻驾驶疲劳带来的危险。这个级别的辅助驾驶目前也是够用的级别,非常有价值的。 我们的电池包,跟宁德时代合作,也采用了最高等级的安全防护,包括隔热、降温、防爆等,同时我们底盘上的最低点不是电池包,我们对发动机舱、电池包和油箱都做了保护,很多其他车燃烧爆炸就是底盘托底了或者碰撞爆炸了,我们SUV底盘高不容易托底,同时在底盘做了防护,我们最低点是前副车架的保护板,这样是更好的保护,防止对于走减速带、崎岖路面等去戳坏电池包和底盘。 电池万一有什么问题,我们的电池包进行了云端的监测,我们电池的VHR技术全天候来呵护,如果你电池有任何异常,都会报到云端去,云端会通知到用户中心,用户中心会通知到用户,所以我们是全天候的安全防护。 同时我们有严苛的质量标准,对这款车有500多台次测试,达到750万多公里的总测试里程,1500多项的测试用例,还有240多项的误用工况测试,平常开车开不到的很多恶劣工况,比如开车快速进入炮弹坑,我们都进行了严格的测试。 我们依托华为30多年来ICT领域积累的严苛的质量标准,包括我们的软件的质量、硬件的能力、云的能力一起集合起来保证出厂的每一辆车全覆盖的测试,对来料部件也都是严格测试,我们开发了测试工具和测试手段,100%全检,我们华为30年的质量体系标准是远远高于汽车产业的质量标准的,我们用我们最严格的质量标准来提升汽车产业的质量等级。 小康集团董事长张正萍 很高兴今天M7发布,感谢我们的联合团队,华为和我们双方合作的设计师、专家、工程师以及员工和干部,他们的辛勤付出带来今天的M7。 我们两家团队在一起创造了百年汽车行业奇迹,因为做一款车需要冬季测试、夏季测试、极限测试、各种工况的测试,各种安全可靠性极限的测试,需要很多时间,过去开发一款车需要三年,最少也要两年时间,但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所有的验证,一年多时间内开发两款车型,没有人有这么短的时间推出过。 截止6月30日我们销售了2万台多台,7月份交付了7000多台,感谢大家的喜爱。现在我们有有13000台车累计跑了3000万公里,其中超过70%里程使用的是用充电桩充电,不到30%是用油发电。 我们与华为进行了深度合作,我们联合设计、联合制造、联合销售和联合服务,华为充分的发挥了智能科技技术,塞力斯充分发挥了造车经验和整车方面的技术,跨界合作的力量才实现了这样小小的成绩,我们才刚刚走出第一步。 我们后面还有很多事要做,至少有三件事要做,第一件事,要助力国家和全球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让更多开品牌燃油车的人成为环保汽车的人;第二件事,要让我们为更多的为用户提供智慧化、电动化的出行体验;第三,我们要打造一个万物互联的生态体系。 我们智能车用的发电机是很先进,把发电机和油箱去掉就是一个40度电的纯电车,但是有了米勒循环的高效率的发电机和油箱,相当于增加了200度电,相当于240度电的电车,只是其中200度的电可以临时发,非常方便。 我们的成本压力很大,但也要物超所值,我们的价格是31.98-37.98万元。今天开始在全国陆陆续续进我们的门店,大家就可以体验了,然后从7月23号开始可以试驾,预计8月初开始陆续交车,谢谢大家。 合规声明:本文节选自已经入库的正式研究报告,如需报告原文请后台留言。 - end - 欢迎加入产业交流群! 欢迎所有对计算机产业研究和投资感兴趣的盆友(包括云计算、网络安全、医疗IT、金融科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后台留言加入我们的产业交流群。我们的目标是建立系统的计算机产业研究框架,提高整个A股的IT行业研究水平,减少韭菜数量,普度众生。 智能汽车研究框架(300页PPT) 智能座舱 汽车芯片 特斯拉 人工智能及自动驾驶相关报告 1. 如何研究一家AI公司? 2. 从汽车业务商业模式看中科创达和人力外包公司的不同 3. 中科创达:汽车“四化”下加速成长 4. 三谈中科创达:做事情眼光最重要 5. 智能座舱:智能汽车产业大变局中的投资机遇(40页深度) 6. 德赛西威:领先的汽车电子玩家,未来出行变革创领者(深度) 7. 科大讯飞:个性化学习手册改变了什么?(深度) 8. 科大讯飞:你绝对没见过的区域型订单详细拆解(深度) 9. 科大讯飞核心竞争力与增长点分析(50页PPT) 10. 科大讯飞:疫情防控让教育订单商业模式发生怎样的变化? 11. 从Nuance的沉浮看科大讯飞的核心竞争力 12. 格灵深瞳:技术领先到商业落地,计算机视觉场景为王(深度) 13. 一张图看懂AI公司 14. AI+自动驾驶:模糊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 15. 从主芯片视角研究智能驾驶内在产业逻辑 16. 虹软科技:“价”的弹性大于“量”的弹性(深度) 17. 虹软科技:单机价值量提升带来最大弹性 18. 虹软科技:量价齐升,逻辑最顺(深度) 19. 虹软科技:业绩怎么了? 20. 科大讯飞:区域订单统计 21. 对中科创达的一些理解 22. 英伟达汽车芯片业务发展史 23.自动驾驶路测数据中的秘密 24.Mobileye:被篡位的自动驾驶芯片老霸主(深度) 25.中科创达:牵手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 26.黑芝麻:国产自动驾驶芯片独角兽,用芯赋能未来出行(深度) 27.经纬恒润:汽车电子隐形冠军(深度) 28.计算机视觉:血腥战场(深度) 29.产业调研:谈谈车载操作系统竞争格局 30.产业调研:黑芝麻眼中的车载SoC芯片市场 31.生死时速:新旧势力汽车主机厂自动驾驶进展详细梳理(深度) 32.地平线:国产自动驾驶芯片龙头发展史(深度) 33.产业调研:从中科创达产品视角看智能座舱发展趋势 34.芯驰科技:汽车芯片全赛道覆盖(深度) 35.为什么汽车芯片这么火? 36.产业调研:为什么规模化L2是自动驾驶向上突围关键点? 37.智能汽车芯片研究框架(120页PPT) 38.产业调研:元宇宙中的集度汽车发布会 39.产业调研:为什么规模化L2是自动驾驶向上突围关键点? 40.重磅!计算机研究员眼中的特斯拉(深度) 41.L3级别自动驾驶落地的正确姿势(深度) 42.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已经到来 43.产业调研:英伟达如何服务智能汽车行业 44.产业调研:杰发科技(四维图新)座舱芯片产品路线图 45.产业调研:芯擎科技(吉利汽车)的座舱芯片之路 46.智能座舱研究框架(100页PPT) 47.产业调研:计算机视角看蔚来新品发布会 48.五谈虹软科技:两大核心业务拐点将至 49.产业调研:不追求科技感的理想L9发布会(附万字纪要) 50.产业调研:矿区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落地实践 51.域控制器:高景气能持续多久(深度) 52.特斯拉智能驾驶研究框架(100页PPT)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并不代表作者所属机构观点。涉及证券投资相关内容应以所属机构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内容为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为原创。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明确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